-
1 # 邇冬TL
-
2 # 螞蟻傳統文化
一提起趙雲,我們立馬就會想起銀盔素甲,白馬長槍的玉面將軍形象,我們之所以有這樣的聯想主要還是受受《三國演義》以及歷朝歷代的小說、評書還有我們當今的影視作品的影響,但是在歷史中,真正的趙雲其實不是這樣的,他真實的形象與我們心目中的形象差得比較遠,那麼為什麼會如此呢?
我們先來梳理一下真實的趙雲什麼樣,做了什麼。
先來說說長相,不同於我們想象中的玉面將軍形象,《三國演義》中說他“面闊重頤”,是大寬臉,《三國志》裡是”姿顏雄偉“,應該還是一副粗壯樣貌。總之肯定不會是個小白臉形象。再說年齡,正史沒有記載趙雲的具體出生日期,不過可以肯定一點,就是趙雲比諸葛亮大了近二十歲,所以YY“亮雲“的腐女可以退散了。
趙雲最初是公孫瓚的部下,後來在鄴城跟了劉備。倒黴的是,劉備是個流浪軍閥,五次易主,四棄妻兒,但是趙雲始終不離不棄,趙雲的第一個閃光點在長坂坡,劉備又一次逃走,趙雲(http://www.todayonhistory.com)卻往曹軍方向去了,有人說趙雲投曹操去了,劉備喝止“子龍不棄我走也”,後來趙雲果然帶著甘夫人和劉禪平安回來。有意思的是,這並不是劉備的命令,而是趙雲主動去做的,可見趙雲之忠心耿耿,還有高情商。不過,到底過程有沒有那麼驚險,有沒有七進七出,不得而知。
接下來,就是趙範嫁嫂,面對誘惑不為所動。劉備娶孫夫人後,作為警衛司令的趙雲負責看住孫夫人,後來又立一功,成功阻止企圖帶走劉禪的孫夫人。
劉備取西川,趙雲隨諸葛亮、張飛入川,期間戰場上中規中矩,並無出彩之處,拿下成都後,劉備打算將土地和房屋封賞給眾人。趙雲卻建議劉備把土地房屋分給百姓,安定民心。體現出不同於一般武將的長遠眼光和大局觀。
接下來,取漢中時,趙雲唱了一出”空營計“,被劉備贊”一身是膽“,體現出趙雲不光勇武,還是智將。
劉備稱帝時,封關張馬黃為前右左後將軍,封趙雲為翊軍將軍。“翊”有護衛的意思,客觀的說,趙雲比之前面四位將軍,官職上差了很大。所以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也認為,蜀漢實際上“四虎將”,沒有“五虎將”這回事。
221年,劉備伐吳,由於關羽被殺,劉備非常生氣,所以群臣都不敢進諫,唯有趙雲直諫,勸劉備,國賊是曹操,要先聯合東吳滅了曹操,東吳自會歸降。當然最後劉備沒有聽,夷陵大敗。不過趙雲的冷靜直言令人印象深刻。
劉禪繼位後,趙雲升官了,由中護軍、徵南將軍,遷為鎮東將軍,並封為永昌亭侯。228年,諸葛亮揮師北伐,命趙雲、鄧芝為疑軍,在斜谷阻擋魏軍,兵寡敗走,趙雲親自斷後,阻止曹軍追擊,軍資和人員的損失都不大,諸葛亮因此賞賜絹布趙雲軍,趙雲卻說戰敗怎麼能要賞賜呢,上交府庫。
229年,趙雲病逝,261年,劉禪追諡趙雲為順平侯,"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
以上基本上就是我們可以從史書中找到的關於趙雲的事蹟了。客觀來說,劉備在世時,雖然深受信任,但是,趙雲主要作為劉備的警衛隊長的角色出現,並沒有多少上陣立功的機會,戰場上也沒有太多亮眼的表現。就軍功而言,與關張馬黃不可同日而語,甚至與魏延相比也有所遜色。作為一個將軍,戰場表現不那麼出色的趙雲為什麼還能獲得《三國演義》推崇,從而為後世所歡迎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點:趙雲的形象是武將中少有的完人形象。其一,趙雲忠誠、靠譜。他作為護衛,兩救劉禪,作為將領,攻克桂陽。其二,趙雲目光長遠有大局觀,為人冷靜。除了上陣殺敵之外,趙雲還能兩次勸諫劉備,這在三國中是絕無僅有的。不同於一般將領勇猛有餘,智謀不足,趙雲可謂是能文能武。其三,趙雲兢兢業業,個人品德也很好。相對於自傲的關羽、粗魯的張飛、反覆的馬超等將軍形象,趙雲的形象顯得特別異類,他不是一個普通的武將,更像是一個全能的儒將。因此《三國演義》選中他來進行美化加工。
第二點:趙雲一生,始終有些不被重用,他雖然勇武,卻一直作為劉備的警衛隊長,沒有多少建功立業的機會。一個如此完美的將領,終其一生,卻沒有被重用,後世多少有些為他打抱不平,因此,他的形象無形中就獲得了加分。人們把同情轉化為對他的喜愛。
第三點:趙雲的忠義、低調、兢兢業業的形象,很符合中國傳統文化對於人臣的定義,因此,他被歷朝歷代統治者作為典型樹立起來。跟關羽被神話為“義絕”,諸葛亮被神話為“神人”是一個道理。
其實無論如何,雖然歷史上的趙雲沒有那麼風度翩翩,那麼軍功赫赫,但是能夠成為一名將領,能文能武是毋庸置疑的。
-
3 # 三天魚頭
歷史上的趙雲也是很強的,後期是劉備的貼身保鏢,深得劉備信任。今天我們就不演義只三國。
雲別傳曰: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 一個成功的男人顏值是必須高的,當然了馬雲除外。八尺也就算180左右吧,也是非常高的,還長得帥。這完全就可以享受了,就不用奮鬥了。而越是優秀的男人,往往追求更優秀。
新三國趙雲
能力強、自己創業過。將義從吏兵 當時自己招募了很多士兵,去投靠公孫瓚,但不受公孫瓚重用。但趙雲還是忠心,時先主亦依託瓚,每接納雲,雲得深自結託。當時公孫瓚冷落趙雲,劉備想收趙雲,趙雲就推辭,還是效忠於公孫瓚。後離開公孫瓚,消失了幾年又投靠劉備。
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 還有就是歷史有記載的時期,就算和曹操在長坂橋,一人保護劉備夫人和兒子,使其安然無恙,足見趙雲業務能力之強,武力值爆滿。與夏侯惇戰於博望,生獲夏侯蘭 這也是關於趙雲的記載。
劉備入主益州的時候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當時趙雲以霍去病舉例,勸諫劉備。趙雲能引經據典,文化水平還是可以的。
後世有評: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
綜合來說趙雲也是一員猛將,即使三國演義不對他誇誇其談,他也是很強的。
-
4 # 歷史吃瓜客
非常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歷史上沒有所謂的“五虎上將”,這是因為趙雲的在軍銜上比關張馬黃低兩個等級。
東漢三國時期軍銜制由高到低的大致順序是:第一等級是大將軍,這個軍銜地位高於三公,有時候也會衍生稍微低一點的軍銜,比如中軍大將軍、領軍大將軍等;第二等級是驃騎將軍和車騎將軍,還有略低一點點的衛將軍;第三就是四方將軍,四方是指前後左右;第四是四鎮或者四徵,方向是東西南北。再往下所有的將軍名號都可以稱之為“雜號將軍”,軍銜高低不好分,需要看具體職務區別高低。
劉備稱漢中王以後,關張馬黃分別是前將軍、右將軍、左將軍和後將軍,而趙雲是詡軍將軍,也就是所謂“雜號將軍”,所以至少差兩個等級。
其次,史書《三國志》只記載了趙雲的三次軍事行動。一是長坂坡救少主和其母親甘夫人;二是跟隨諸葛亮入川,平定了一些郡縣,細節沒有記載;三是諸葛亮北伐攻打岐山,另派趙雲和鄧芝去阻擋曹真的大軍。
最後,沒有人是完美的,就史書記載看趙雲基本上軍功寥寥,並且第三次軍事行動是失敗的。因此後主繼位後提升趙雲的鎮東將軍被免去,又回到了雜號將軍——鎮軍將軍。
總而言之,歷史上的趙雲基本沒有什麼特別值得炫耀的軍功,軍銜也比較低。但是由於趙雲是較早追隨劉備的,並且忠心耿耿,陳壽評價他和黃忠屬於“強掣壯猛”,勇武肯定是有的。所以在《三國志》中,儘管軍銜相差懸殊,作者還是把他和關張馬黃放在一個集子裡。這也正是小說《三國演義》中“五虎上將”說法的由來之處。
-
5 # 歷史小蟲子呀
歷史上的趙雲(非演義)是否是個綜合能力很強,接近完美的武將?小蟲子認為是的,原因有三:
其一,忠義當先,翩翩儒將。
《三國志》與《雲別傳》記載,趙雲曾經兩次捨身救幼主,此能顯其忠義;同書載,趙雲當初投靠公孫瓚時,曾說自己“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又,劉備初定益州時,要論功行賞,分田宅園地給諸將士,而趙雲卻制止說先安撫益州民眾,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這種“仁政”和“以民為本”的思想正是儒家所提倡之核心,可見趙雲是儒將無疑,在古代,不管是士人還是百姓,對於儒家那套理想制度與大同世界,是非常認同的,喜愛趙雲是情理之中。
其二,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最高理想。
先已說趙雲拜師學藝,也崇尚儒學,又有忠義品性,基本符合修身有成;據裴注《三國志》之《雲別傳》中稱,趙雲的妻子是樊夫人,雖然這位夫人不是皇帝或諸侯王的女兒,也沒有“守節或殉節”的事蹟以書正史之上,不過卻可以從反面證明,趙雲同其妻子頗為和睦,算是婚姻美滿,此為齊家有術;又有平益州勸諫劉備安撫百姓為先之政治格局,此所謂治國有道;“殿後”“護主”之事、漢水之戰力戰之功和夷陵戰前阻諫、兵敗接應之力,算得上平天下有業。趙雲憑藉此贏得士人百姓皆喜愛,不無道理。
其三,且著白袍,有資貌。
古代社會其實也是一個看臉的社會,不論是選官還是嫁娶,其實都是要看臉的,《雲別傳》稱趙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一般認為,不是長得特別高特別好看的,史家是不會特意著墨的,既然入史了,那想必真人定然是非常不錯了;
又,同書稱,趙雲所居之地為常山一帶,漢末之際的常山有很多的少數族人,趙雲少時曾經看到過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大敗鮮卑人,少年時趙雲隨童淵學習武藝,後投軍公孫瓚,加入了白馬義從,還當上了什長,所以可以肯定,趙雲是騎過白馬的,不管以後跟隨劉備之後騎得是什麼馬,白馬的形象很容易被人記住,又白馬白袍一體,所以民間流傳的形象,趙雲就成了白馬白袍將軍,而古代民眾不知為何對白袍將軍格外青睞喜愛,所以趙雲被民間特別喜愛,趙雲於是成為完美武將也就不足為怪了。
-
6 # 韓奈戴
許多影視化作品裡,把許多歷史人物刻畫的不怎麼符合現實,當然在這裡的趙雲也不例外。歷史上真正的趙雲,是一個怎樣的人,是否是一個能文能武,忠肝義膽,德才兼備,接近完美之人呢?筆者的答案是肯定的,趙雲就是這樣的人。一起去看看。
第一,趙雲的武力,也就是說趙雲的勇。
在演義裡,趙雲的單兵作戰能力很強大,和文丑不相上下,堪比呂布。正史上是這樣說的,趙雲的單挑能力很強,只是沒有影視劇那般誇張而已。例如趙雲在博望大戰裡生擒夏侯蘭,其說明趙雲一對一單挑的能力很強;劉備鄴城投靠袁紹,授意趙雲組成了百人小隊伍,用來保護劉備的人身安全,其說明了趙雲的能力不是一般大。
趙雲在長坂坡營救劉嬋,雖然沒有演義裡那麼誇大其詞,在曹營裡七進七出,殺曹魏數名將領,但是這件事是真實存在的,趙雲保護劉備衝出突圍,又返回救劉嬋,可想而知,戰鬥是非常激烈的,這說明趙雲的作戰能力是一等一的。趙雲作為將領,參加了多起重要的軍事戰役。其中尤以攻取成都和永安救駕功勞最大。
第二,趙雲的文。
趙雲不但作戰英勇,而且在舉薦人才和軍事決策上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趙雲生擒夏侯蘭,並將他舉薦給劉備。夏侯蘭精通軍事紀律,因此劉備命他為正軍。夏侯蘭和趙雲原是同鄉,他本著舉賢不避親的原則,還是推舉了夏侯蘭。
劉備攻取成都之前,曾與部下約定,破城後可以肆意妄為。後來劉璋投誠後,劉備幾乎將錢財都賞給了部下,還要將士及房客也賞賜部下。這時趙雲對劉備說我們要及時安民,制止軍中肆意邀賞的壞風氣。劉備最後採納了趙雲的意見。
趙雲做過軍中的留守將軍,做過一郡郡守,做過南征北戰的將軍,做過劉備的貼身隨從等,他一直都是一個對劉備忠心耿耿,不離不棄的人。
綜上所述,趙雲在不同的位子上都表現的盡職盡責,忠心不二。所以,筆者認為正史上的趙子龍是一個能文能武,綜合能力極強且接近完美的武將。
-
7 # 小豚歷史課
我們知道《三國演義》中趙雲的形象是經過藝術加工的,但是根據一些史料的記載,我覺得趙雲依舊才兼文武,雖然比不少演義中的形象那麼完美,但依然算得上一員有賢德風範的儒雅名將。
南朝的裴松之《雲別傳》中,說趙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所以趙雲應該是個高大的美男子。《三國演義》描述趙雲為五虎上將,而五虎上將的說法是出自陳壽《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羅貫中以此為根據虛構了五虎上將,但是趙雲能和這四人合傳,也從側面反映出對趙雲能力的認可。
趙雲長坂坡救主七進七出是羅貫中借鑑了文鴦的事蹟藝術加工而成。但是一些人藉此事情認為趙雲只是劉備得保鏢,我覺得太片面,事實擔任保護劉備安全的是白眊軍,而白眊軍的統帥是陳到。很多人覺得趙雲翊軍將軍只是雜號將軍,而馬超、關羽、張飛、黃忠是前後左右四軍重號將軍,地位懸殊太大,蜀漢和魏國、吳國的官僚體系是不同的,那是以劉備當時的地位能封的重號將軍只有這四個,其它都應該算是雜號將軍,關羽張飛不用說了,馬超是給劉備充面子的,黃忠剛剛斬殺夏侯淵幫助劉備拿下漢中,居功甚偉,所以前後左右將軍只能封給這四人,這並不代表趙雲能力不強,也不代表雜號就是雜牌。相反趙雲做為統帥戰績出色,爭奪漢中時,劉備和曹操對峙於漢水,趙雲突襲曹操糧草,擊潰曹操伏兵,這才扭轉了漢中之戰兩軍相持不下的局面。在劉備和劉璋交戰之時候,趙雲率軍攻取江陽、犍為等郡,最終形成了對成都的包圍。而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趙雲在箕谷以少量士兵做為疑兵,成功吸引牽制住了曹真主力。這樣看來,趙雲還是擁有很強的軍事才能的。
而趙雲在政治上也頗有建樹,曾經擔任過桂陽太守,趙雲還曾在劉備取得益州之後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夷陵之戰前勸諫劉備不要伐吳,都反映出趙雲的政治頭腦和戰略眼光。從趙雲死後追諡“順平侯”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當時蜀漢集團對於趙雲一生的評價,柔賢慈惠為“順”,執事有班為“平”。
-
8 # 臨石觀海
歷史上的趙雲確實是一位綜合能力很強,接近完美的武將,雖然正史上沒有五虎上將之稱,但陳壽將關張馬黃趙合併列傳,本身就是對趙雲能力的認同。
趙雲的事蹟在正史上記載不多,這跟他的職責定位有關係,但就是這為數不多的記載也足夠證明趙雲的優秀。
趙雲之忠勇趙雲原跟從公孫瓚,之後與劉備產生了惺惺相惜之情,跟隨劉備後,深得信賴。而趙雲也沒有辜負劉備,在當陽長坂坡,劉備跑路,是趙雲保護了劉禪和甘夫人的周全,避免了劉備妻子再一次陷於敵手,可謂大功一件。
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三國志》
雖然沒有演義中天神下凡般的七進七出,但能在亂軍中守護住劉備妻子,也是相當不容易,其忠勇可見一斑。
趙雲之膽略而最能體現趙雲是一位優秀將領的便是漢水之戰,當時黃忠率兵偷襲曹操糧倉,許久未歸,趙雲率數十人去尋找黃忠,卻被曹軍圍困,趙雲奮力殺出重圍,但部將張著卻被圍在了裡面,於是趙雲反身殺入包圍圈,救出了張著。
之後曹操大軍湧來,趙雲回到營地後,偃旗息鼓,大開營門,而曹軍見狀以為有伏兵,不敢冒進,趙雲見狀馬上讓人擂鼓追擊,曹軍大敗。
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雲別傳》
而劉備聽聞趙雲的精彩表現後,讚道:“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總結:綜上所述,趙雲兼具忠勇與膽略,是武將的典範,確實是接近於完美的武將,只是其職責定位不同,因此沒有太多的出場機會,不過從他的表現來看,也已經足夠證明他是一位優秀的武將。 -
9 # 歌舞三國
從《三國志》的內容來解讀,陳壽對趙雲也是不吝讚美之詞。倒不是說他的武功有多了不起,更注重是趙雲的忠誠、人格和品質。《三國志.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第六》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先主入蜀,雲留荊州。
長坂坡救少主這一事蹟是真實的,是載入正史的。至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的七進七出略顯誇張而已。
這個時候,劉備當時棄妻兒南逃,唯獨趙雲逆向往北,冒險尋找、救護一對母子。這有別於奉命前往,也有別於一路隨同保護,趙雲純屬自我擔當,並且是從安全之境返回死亡之地。彼時的趙雲,連最低階的雜號將軍都不是,卻以無與倫比的使命感,隻身去拯救已被主公割捨的家眷。因此,不管在力保母子脫險的過程中有無酣鬥,趙雲之勇都透著別樣的血性與忠誠,是真正意義的大無畏。
武功方面如何呢?趙雲的搏殺能力又如何呢?根據《三國志.黃忠》
建安二十四年(219)的一次激戰。夏侯淵被斬後,曹操親自帶兵來與劉備爭奪漢中,同時運輸了大量糧草到北山之下。
老將黃忠認為可趁機擷取取曹操的糧草,約好與趙雲一同而去,然後立即領兵前往,可過了約定時間卻未見身影。
趙雲於是率數十騎兵出營,不久遭遇曹軍大部隊,並陷入了重重包圍。趙雲一點都不慌張奮力突擊敵陣,且戰且退,敵陣一次次被衝破,又散而複合。
但前赴後繼的重圍,又怎能攔住子龍將軍?
當趙雲闖出一條血路時,發現受傷的副將張著仍被圍困,就再次殺回,直至救出張著才返還蜀營。可以說,趙雲此戰如入無人之境,不僅左衝右突所向披靡,而且為救人來回折返,其精湛的武功非常人所及。
在勇武方面,趙雲的史料比張飛更出彩,難度係數僅次於關羽單騎斬顏良。
謀略方面呢?建安二十四年(219),曹、劉爭奪漢中,趙雲在一次戰鬥中突圍回營,曹軍追趕而至。他下令大開營門,並偃旗息鼓,敵方懷疑有伏兵,便向後撤退。剎那間,蜀營鼓聲震天、弩弓齊發,曹軍萬分驚恐,竟自相踩踏,墜入漢水淹死者甚多。憑著趙雲的膽識,一個小小的蜀營,竟讓殺氣騰騰的曹軍人仰馬翻,難怪世人讚歎“趙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當劉備準備伐吳,趙雲勸諫道:
“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可惜當時劉備執意報仇,未能採納他的中肯意見,但歷史證明了趙雲的遠見。
唯一遺憾的就是總是呆在劉備身邊,缺大戰經歷來證明自己,所以其實綜合實力被淹沒了。
-
10 # 臣默讀歷史
在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趙雲可以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歷來被華人所推崇,歷史上真實的趙雲真是如此嗎?下面我們來解答真正的趙子龍。
趙雲在陳壽的《三國志》書中描述他身長八尺,容顏雄偉,所以他應該非常英武的一位將軍。
《三國志》中記述趙雲的成名戰,長坂坡之戰,其實並沒有《三國演義》中的那麼神奇,七進七出,在曹操百萬軍中游刃有餘。只是簡單的記述戰役的經過,當然趙雲也是比較英勇的。
《三國演義》中在蜀漢建國後,劉備封了五虎上將,分別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但真實情況是劉備封了前後左右四位將軍,沒有趙雲,趙雲終其一生都是雜號將軍。
趙雲在跟隨劉備幾十年,所起的作用基本上是護衛劉備的安全,也就是保鏢隊長。可以看出趙雲武力還是比較高的。趙雲對劉備非常忠誠,雖然沒有起到獨當一面的作用,劉備對他也非常信任。
-
11 # 愛歷史也愛美人
趙雲:三國時期蜀漢名將,也是後世人們津津樂道的英雄。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追隨劉備,功績卓著,有勇有謀,善始善終,卒於公元229年,追諡為順平侯。
趙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
初平二年(191年),趙雲受常山郡人民推舉,率領本郡義從吏兵投奔公孫瓚。公孫瓚對趙雲說:“聽說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紹,怎麼唯獨你能迷途知返呢?”
當時劉備亦依附在公孫瓚處,見趙雲,奇之,深加接納。公孫瓚與袁紹交戰,派遣青州刺史田楷佔據山東附近的土地,袁紹亦派數萬大軍前來爭地,公孫瓚便上表將劉備提升為別部司馬,派劉備前去幫助田楷抵抗袁紹,並派趙雲為劉備的隨從,讓他為劉備率領騎兵[2]。
後來,趙雲因為兄長去世,向公孫瓚請辭歸鄉,劉備知道趙雲此去便不會再回來,因此握著趙雲的手不捨分別。趙雲感動之餘,向劉備辭別說:“我永遠不會背叛您的恩德。”
建安五年(200年),劉備被曹操打敗之後前去依附袁紹。趙雲至鄴城求見劉備,二人同床眠臥。劉備密譴趙雲招募兵士數百,對外宣稱是左將軍劉備部曲,袁紹並不知道此事。趙雲從此便追隨劉備,後來隨他至荊州。
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投靠劉表,屯兵於新野,曹操派夏侯敦、于禁領軍進攻劉備,雙方戰於博望。劉備以伏兵計擊破曹軍,趙雲於戰鬥中生擒了敵將夏侯蘭,而趙雲與夏侯蘭是同鄉,自小相知,知道夏侯蘭明於法律,因此為他向劉備請命,並推薦他擔任軍正,而不將這位同鄉為自己所用,由此可看出趙雲謹慎明智的處事態度。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備兵敗,向南逃往江陵,曹操派麾下精騎快馬追趕,終於在當陽長阪附近追上了劉備。此時情勢危急,劉備便丟下妻兒,僅帶著張飛,諸葛亮,趙雲等數十騎向南逃逸,這時趙雲卻反而向北進入曹軍勢力之中。當時,有人看到趙雲向北而去,因此對劉備說,趙雲必定是向北投靠曹操去了。劉備聞言,用手戟擲那告狀的人說:“子龍是不會棄我而去的。”
不久之後,趙雲果然懷抱劉備的幼子劉禪,保護著劉備的妻子甘夫人,三人都平安地回到劉備身邊。之後,劉備便任命趙雲為牙門將軍。
赤壁之戰後,趙雲跟隨劉備平定荊州四郡。劉備任命趙雲為偏將軍,並取代投降的趙範,兼任桂陽(今湖南郴縣)太守。趙範有一名寡嫂名為樊氏,有國色,趙範欲將她許配給趙雲,。但是趙雲不同意,推辭說:“我們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樣。” 當時有人勸趙雲接受這名美女,趙雲回答說:“趙範是被迫投降,心不可測,何況天下女子不少。”不久之後,趙範果然藉機逃走,而趙雲則毫無牽涉。
建安十四年(209年),在平定荊南四郡,又得到原屬劉表的部曲萬人之後,劉備成為荊州牧,聲勢漸大,孫權建議雙方結親,劉備便娶了其妹孫夫人。兩年之後益州牧劉璋為防備曹操勢力而向劉備求援,劉備便領兵三萬入益州,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人留守荊州,並任命趙雲為留營司馬,負責掌管劉備出征之後大本營公安的內外事務。此時孫夫人放縱驕橫,放任她從東吳帶來的侍衛和官吏,多有不法的行為。劉備知道這訊息之後,認為趙雲為人威嚴、莊重,一定能加以整頓,因此特命趙雲掌管內事。孫權聽說劉備西征益州之後,便派了大批舟船欲接孫夫人回去,並叫她帶劉禪一起歸吳。幸得趙雲與張飛一起帶兵在長江截住東吳船隊,併成功奪回劉禪。
建安十七年(212年),劉備與劉璋決裂,從葭萌進攻劉璋勢力,並召諸葛亮等人入蜀支援。 諸葛亮與趙雲,張飛等率軍溯江西上,一路平定郡縣,攻克江州(今重慶)後,兵分兩路,趙雲率軍由外水深入分定江陽、犍為等地。次年與劉備、諸葛亮於成都會合。劉備攻下成都之後,任命趙雲為翊軍將軍。
劉備平定益州之後,有議論勸劉備將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給諸將。趙雲反駁說:“霍去病曾說匈奴未滅,無用家為,現在國賊不只像匈奴只有一個,還不到可以安定下來的時候,必須等到天下平定之後,才可讓眾人返回家鄉去種植桑梓,迴歸故土去耕作田地,這樣才是正道。益州的百姓,剛剛遭遇戰禍,現在應該將田宅房產歸還給百姓,先讓他們安居樂業,然後可以使他們服兵役,納錢糧,這樣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劉備聽從了趙雲的建議。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率軍進攻漢中,次年黃忠在定軍山斬夏侯淵,於是曹操親自率領大軍來爭奪漢中,並先運大量的軍糧到北山下,有數千萬袋,黃忠認為可趁機奪取這些軍糧,便領軍出擊,當時趙雲屬下計程車兵也隨著黃忠一起出擊。 但是黃忠的軍隊過了約定的時間之後仍未回來,擔心的趙雲便帶著數十騎出了營寨,檢視黃忠等人的情況。 結果,正好碰上曹操派出的大軍,趙雲遭到曹軍先鋒部隊的攻擊,趙雲才剛和敵人交手,敵人的大軍已來到面前,聲勢逼人。趙雲便一次又一次地突擊曹軍陣列,且戰且退。曹軍散而複合,趙雲突圍而出並退入蜀軍的營寨內,此時部將張著受傷,又被曹軍包圍,趙雲又一次馳馬突擊曹軍,並救出張著,將他帶回營寨內。此時曹軍已追至蜀軍的營寨前,沔陽長張翼正在防守營寨,見曹操大軍殺到,便要閉門拒守。 趙雲進入大營之後,卻下令大開營門,然後令蜀軍偃旗息鼓。 曹軍見此情況,懷疑趙雲設有伏兵,便向後退去。此時趙雲下令鳴擊戰鼓,鼓聲震天,又令軍士以弩箭射曹軍,曹軍驚駭,自相蹂踐,墜入漢水中淹死者甚多。次日劉備親自來到趙雲兵營察看昨日戰鬥之處,讚歎說:“子龍一身是膽也!”於是設宴歡慶直到黃昏,軍中稱呼趙雲為“虎威將軍”。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欲進攻東吳,以報孫權伐取荊州之仇,趙雲上諫說:“國賊是曹操,並不是孫權,滅了魏國之後,吳國自然會臣服。雖然曹操斃命,但其子曹丕篡盜大位,引起公憤,應該利用此民憤,先攻佔關中,佔據黃河、渭水上游以討伐逆賊,那麼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該放置魏國,反而先打吳國。而且與吳國的戰爭一旦開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吳並非上策。”但憤怒的劉備不聽諫言,執意東征,留趙雲都督江州。
章武二年(222年),劉備東征大軍敗於猇亭,劉備由秭歸逃回永安(今四川奉節),趙雲進軍至永安,而吳軍已退。
建興元年(223年),後主劉禪繼位,趙雲由中護軍、徵南將軍,遷為鎮東將軍,並封為永昌亭侯。
建興五年 (227年),在平定南中並和東吳結盟之後,諸葛亮率領諸將進駐漢中準備北伐,趙雲隨諸葛亮轉駐漢中。
次年,諸葛亮出兵北伐,宣稱將由斜谷道出兵,並令趙雲、鄧芝為疑軍,佔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率領大軍阻擋,諸葛亮令趙雲、鄧芝在斜谷道阻擋曹軍而自己率領蜀軍主力進攻祁山,趙雲、鄧芝由於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而趙雲隨即聚攏部隊,固守箕谷,沒有造成大損。部隊撤退時,趙雲親自斷後,阻止曹軍追擊,因此軍資和人員的損失都不大。
祁山戰場,蜀軍主力因其督軍馬謖違背諸葛亮的指示,舉動失宜,被魏將張郃大敗於街亭,諸葛亮只好退兵,此次北伐以失敗告終,諸葛亮引疚上表自貶三級,趙雲亦被貶為鎮軍將軍。
蜀軍退兵時,諸葛亮曾問:“街亭退兵時,我軍編制皆混亂成一團,箕谷退兵,編制整齊一如出軍之時,這是何故?”鄧芝回答說:“趙將軍親自斷後,因此軍資沒有遺失,人員編制整齊。”
當時趙雲軍中尚有多餘的絹布,諸葛亮下令分給趙雲部隊將士。趙雲說:“我軍軍事失利,怎麼還能要賞賜呢?請將這些物資全部納入赤岸府庫,在十月寒冬的時候再賞賜給將士們使用。”諸葛亮對趙雲品行大為稱讚。
建興七年(229年),趙雲病逝,後主於景耀四年(261年)追諡他為順平侯。
後主下詔曰:“雲昔從先帝,功積既著。朕以幼衝,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諡所以敘元勳也,外議雲宜諡。”大將軍姜維等議,以為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 忠以衛上,君念其賞; 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諡雲曰順平侯。
由於蜀漢初期少給諡號,劉備在位時只有法正有諡號,劉禪時也僅有諸葛亮、蔣琬、費禕三位宰相、寵臣陳祗以及由魏國投誠的夏侯霸等人有諡號,後來關張馬黃、龐統和趙雲亦被追諡號,當時的輿論認為這是很大的榮譽。
趙雲有兩個兒子,長子趙統繼承其爵位,官至虎賁中郎,並擔任領軍的職務;次子趙廣官至牙門將,在沓中追隨姜維時戰死沙場。
趙雲戎馬一生,驍勇善戰,膽略過人,劉備稱其一身是膽,軍士呼其虎威將軍。趙雲見識卓遠,清楚認識到吳蜀關係為唇齒相依,力主維護孫、劉聯盟;為人剛毅謹細,劉備軍曾俘獲夏侯敦部下夏侯蘭,蘭乃趙雲同鄉,雲知其明於律法,推薦他為軍正,但不安排為自己屬下,其慎慮如此。蜀軍街亭失利後,各處皆損兵折將,唯有趙雲親自斷後,所屬兵將及軍資什物都無甚損失,丞相諸葛亮要把軍隊剩餘物資獎賜趙雲將士,趙雲不受,認為蜀軍兵敗,不應反而受賞,諸葛亮對其德行十分讚賞。昔日平定桂陽後,趙雲任桂陽太守,原太守趙範之寡嫂有天資之色,範欲將寡嫂配趙雲,趙雲認為範被迫而降,未知其心,因而婉拒,後來趙範果然逃走。巴蜀初定時,劉備欲將巴蜀田宅分賜諸將,趙雲以霍去病“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之例勸阻劉備分田宅賜將,認為田地應交與百姓耕種,房宅也應歸還百姓,劉備從其言。趙雲為國,不被天姿國色所迷,為民,不為良田豪宅所動,時人與後人皆敬其德。
-
12 # 小島知風
其實歷史上的趙雲不能說他的綜合能力有多強,他在歷史上為人稱讚的是他高尚的品行和忠勇的性格。
現在很多人流行貶低趙雲之說,認為小說裡趙雲的事蹟有一半是出自蜀漢另一位大將也是趙雲的好搭檔陳到的事蹟,其實如果你真正去仔細閱讀《三國志》你會發現雖然趙雲沒有小說中那麼高超的能力和完美的事蹟,但是歷史上真實的趙雲能力也不弱,而且最為難得的是趙雲高尚的人品和忠勇。
誠然,小說中部分趙雲的事蹟是出自歷史上陳到的事蹟,羅貫中把趙雲和陳到糅合成了一個人物。但是趙雲也絕不是像現在很多人認為似的,他和陳到就是劉備的保鏢頭子,沒有太強的能力。
趙雲雖然出身劉備護衛頭領,但是卻深得劉備信任,也是劉備的護衛軍中最先出鎮一方的將軍,也說明了趙雲具備比較強的軍事能力,所以劉備才放心讓趙雲出鎮一方。
趙雲早在劉備取得荊南四郡之時就出任桂陽太守,鎮守荊南四郡之一的桂陽,趙雲出鎮一方以後,劉備的護衛頭領才有原來趙雲的副手陳到出任,可以說趙雲算是劉備護衛軍中最早獲得劉備認可出鎮一方的大將。
劉備入蜀以後和劉璋鬧翻,龐統被劉璋的大將張任射殺之後,劉備向荊州地區求援,讓荊州地區的人入蜀支援,於是諸葛亮、張飛、趙雲三人分率軍隊入蜀支援劉備,荊州地區全權交給了劉備集團二號人物關羽統率。
其實在入蜀之前,劉備所佔領的荊州地區是由關羽、趙雲、張飛、諸葛亮四人分別管轄,關羽在名義上是其他三人的上司,總督荊州各地區,但是實際來說關羽的權力並沒有比其他三人大太多,所以可以看出趙雲在這時期已經在劉備集團算是骨幹高階將領了,是能和關羽、張飛、諸葛亮這蜀漢三傑同一地位的將軍。
趙雲入蜀以後和張飛分兵平定江陽、犍為兩郡。趙雲獨自率軍平定了犍為郡,這對劉備入蜀做出巨大貢獻,趙雲平定犍為以後與劉備軍會師,完成了對成都的包圍圈,這也充分說明了趙雲有著極強的軍事能力。
劉備佔領巴蜀以後,曾經想把巴蜀的大部分田地分賜給有功的將士,這一舉措被趙雲所阻止,趙雲認為新入巴蜀最應該是安撫民心,應該把田地分給有需要的百姓才是王道,劉備對趙雲的建議非常讚賞認同,果然劉備按照趙雲的舉措收攏了巴蜀人心,也因此巴蜀百姓對趙雲也是感恩戴德。
這也是說明趙雲和一般武將邏輯思維不同的地方,武將勇武征戰沙場多數為了物質獎勵,而趙雲能夠清醒地認識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說明趙雲是有區別於一般武將,他具有一定的先進意識和儒將風采。
而且趙雲一生為官清廉正直,所獲戰功和獎賞他均不藏私,都是無私的分發給軍隊中低層士卒將士,也說明了趙雲品行高潔,有古之名將風采。
趙雲不止品行高尚,為人也是忠勇,趙雲的勇武最直接的地方就是單騎救主,雖然小說中有誇大成分,但是歷史上這件事還是真實存在,不管如何趙雲冒險救出了劉備的骨血劉禪,在劉備夷陵之戰被陸遜打敗後,又是趙雲和陳到為劉備殿後,阻截了陸遜軍隊的追擊,拯救了劉備於危難,這些都體現出趙雲忠勇之性格。
但是你要說趙雲有著很強的近乎完美的能力,那也是有些誇大,趙雲能力雖然不弱,但是他的功績和他的軍事能力還是不及關羽、張飛、諸葛亮,否則趙雲就應該是和他們三人並稱蜀漢四傑了,這也是為什麼劉備會放心的留關羽總督鎮守荊州地區,因為關羽的軍事能力還是非常強的,而趙雲比關羽還是略遜一些。
趙雲擅長衝鋒陷陣勇武絕倫,而且他的頭腦也確實足夠冷靜,安撫地方也是一把好手,但是趙雲的全面軍事能力還是要弱一些,如果把像荊州地區這種戰略要位交給趙雲,他未必能有關羽做得好。
所以《三國志》中對趙雲評價是:趙雲、黃忠併為爪牙,鋒利無比。徵南厚重(趙雲官至徵南將軍故稱徵南),徵西(陳到官至徵西將軍故稱徵西)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烈。
所以從歷史的評價來看,趙雲的能力雖然不弱,但是綜合能力也並沒有到非常完美很強的地步,客觀的來說趙雲算是一個比較完美稱職的將軍,因為他各個方面在能力、品行、人格等各方面都比較完善,但是也不能無限拔高趙雲,其實我們更應該讚揚的是趙雲的忠勇和高尚的品行。
-
13 # 影樂咖
三國演義裡的趙雲神勇無比,為蜀軍五虎將之一,更是有“一呂二趙”的武力排行。可以說是三國演義裡面的頂級大將。那真實歷史上的趙雲也是如此完美的一個人嗎?
趙雲率領義從偷懶公孫贊,成立了白馬義從。遇到了劉備,更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後來離開了公孫贊後再次遇到劉備,從此跟隨劉備三十多年。
先後參加了博望坡之戰,長板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了入川之戰,漢水之戰,萁谷之戰,確定了很好的戰果。
此外,趙雲在平定益州時勸說劉備歸還百姓田宅,與關羽張飛被殺後勸解劉備不要伐吳。
而趙雲,雖說為人謹慎,打仗英勇,軍事才能也不錯。難道就沒有弱點嗎?有,就是因為趙雲為人謹慎,而用兵更加謹慎。所以作為守城將軍很適合,在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他可以勝,可是作為開拓疆土的大將來說就略顯不足。這就是為什麼,劉備在關鍵大戰從未派趙雲上場的原因。但是,在三國那個戰亂英雄並起的時代來說,就已經是很優秀的存在了。
回覆列表
趙雲,常山趙子龍。
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三國志》作者陳壽原話
而灌、滕之徒分別指的是灌嬰和夏侯嬰,兩個人都是漢朝開國功臣,戰功赫赫,灌嬰勇冠三軍,如典韋許褚,力大無比,適合作戰將或親軍護衛,純勇武型,夏侯嬰相比較善於用兵,適合作統帥,排兵佈陣,有一定智謀。陳壽拿二人比較,二者一個類似黃忠,一個類似趙雲。
這也說明趙雲確實是很有實力,只不過一直擔任保鏢的角色,沒有太出彩的表現。以至於有人覺得趙雲是在演義中神化了,其實比起諸葛,關羽,趙雲在演義中和歷史上,還算比較相近的
在《三國志》的記載
《三國志》記載,趙雲在長坂坡之戰也就有“雲身抱弱子……保護甘夫人……皆得免難”的零星描寫,根本沒有斬殺敵將52員的事情,基本上看不出他有多麼牛。而趙雲在漢水之戰也僅是以少勝多地打敗了曹兵而已,不存在嚇得徐晃、張郃瑟瑟發抖的事件。
但歷史上的典韋就不一樣了,他真的是猛男一枚。
按《三國志》所描述,濮陽一戰:“韋手持十餘戟,大呼起,所抵無不應手倒者。”這裡看著就有點可怕了,典韋拿著10多把戟與敵人廝殺。這裡沒說是小戟,因此典韋很有可能拿的是比較沉重的大戟。注意這是正史,不是小說,一個人拿著10多個人的兵器與敵人拼命,這畫面不用多想就可以看出這位老兄到底有多猛了。
當然《三國志》有點偏曹魏,各有各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