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五哥上樹

    華夏是指我們傳承的文明體系,漢族是一段時期內國家發展形成的特定成為,而中華民族是符合現時期中國在世界範圍內競爭需求的稱謂,時代不同稱呼也不一樣,國家凝聚力增強才能讓國家有更好的發展,或許有一天地球可以為一族,不過那時候我們就是要在宇宙文明中進行競爭了。

    華夏起源於部落聚居向城邦過度的歷史時期,由於社會生產力水平的發展,中國早期先民的生活品質與周邊名族區分開來,向全新的文明體系邁進,所以才有了華和夏的稱呼,後世將其稱之為“有服飾之美曰華,有禮儀之大曰夏”,當時華夏指的是一種文明狀態,與此對應就將周邊未有此文明程度的族群部落稱之為夷狄。

    漢朝以後,國民統而為一,這時候內部矛盾逐漸消弭,而外部的生存壓力凸顯出來,匈奴對於漢王朝的騷擾極其嚴重,民族意識開始覺醒,中國不再大規模的進行外部的民族通化,開始進行民族競爭,以贏取更多的生存資源,民族意識與國家意識開始區分開來。

    漢朝存在400餘年,這麼長的時間足以在國民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烙印,所以後世朝代變遷,漢族的稱呼卻一直沒有改變,後世王朝也以漢嗣自居,這才是天下正統。其實漢這個稱呼只是源於劉邦被封為漢王,後來的王朝也多以起家的封地為國名,所以這個稱呼並沒有那麼多實際意義,只是存在時間久了自然形成罷了。

    宋以後,漢族的統治力逐漸衰弱,新的民族融合開始出現,周邊少數民族不斷地匯入,並且有佔據主導地位的現象出現,但是總體並沒有改變漢族文化的傳承。新中國成立之後,舊有的民族觀念已經不合時宜,中國要作為一個整體面對外部壓力,所以需要新的民族成為來統合各民族關係,我們已經融為一體,族別隻是標誌生活習慣的差異,中華民族也就應運而生。

  • 2 # 龍戰於野888

    華夏族是漢族的前身,漢族則是中華民族的主體。

    一、華夏族之形成

    華夏族是在中國文明初期就已經形成的民族。血緣部落時代,人們之間的聯絡逐漸緊密。於是黃帝部落聯合炎帝部落,打敗蚩尤部落,形成炎黃部落聯盟。黃帝教人造宮室、他的妻子嫘祖養蠶抽絲,他的手下倉頡造字。炎帝教人稼穡,並遍嘗百草,開啟中醫學的先河。

    正是在炎黃部落聯盟的基礎上,形成了華夏族。而華夏族的形成不但正式拉開了文明的曙光,也為後來的漢族,奠定了基礎。

    二、漢族之形成

    華夏族為漢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而兩漢大一統王朝的建立與發展,則直接推動了漢族的形成。

    昔日秦末農民戰爭後,西楚霸王項羽封劉邦為漢王,據守漢中。楚漢戰爭,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把大一統局面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尤其是武帝時,北派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南撫百越,西通西域,東到大海,不但擴大了漢代疆域,更使漢文化遠播域外。

    強盛的漢朝,使華夏族的凝聚力與影響力大大增強,並因為漢朝的名字因素,逐漸稱為漢族。

    三、中華民族之形成

    中華民族是以漢族為主體,在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中,逐漸形成的。

    兩漢後魏晉南北朝時期,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不斷南遷。北遷的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的融合逐漸加快。而由於北方的常年戰亂,一些原屬北方的漢人,則又不斷地舉家南遷,並和南方地區的人民之間有了經濟文化上的諸多交流。這促進了民族的進一步融合。

    遼金西夏宋元時期,民族融合的腳步在碰撞中進一步加快。北方的遊牧民族,雖然從武力上對漢族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在制度和文化上,少數民族則大力的吸收漢人先進的制度和文化,使民族融合空前加快。

    明清時期,尤其是清朝政府實行恩威並施,剛柔相濟的民族政策,一方面平定葛爾丹和大小和卓的叛亂,另一方面又修建承德避暑山莊,以拉近與少數民族的關係。這些措施,進一步促成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近代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歷史,就是一部任人宰割的民族屈辱史,同時也是一部同仇敵愾的民族抗爭史。而中華民族的概念,就是在這一歷史時期提出來的。它凝聚了人心,推動了民族獨立運動和解放事業的發展。

    總而言之,華夏族是在先秦就已經出現的民族稱呼,而漢族則是在兩漢時期建立在華夏族基礎之上的新稱呼,漢族則又是中華民族的主體。

  • 3 # 雷水解

    公元前2700年,傳說陝西中部地區有一個姬姓部落,首領是黃帝。其東面還有一個以炎帝為首的姜姓部落。他們都源於原始農耕氏族少典氏,但雙方經常發生摩擦。兩大部落在中原地區終於爆發了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之後兩個部落結為聯盟,並攻佔了周邊各個部落,華夏族由此產生。

    直到漢王朝建立,從西漢到東漢,前後長達400多年,為漢朝之名提供了歷史條件。另外,漢王朝國勢強盛,在對外交往中,其他民族稱漢朝的軍隊為“漢兵”,漢朝的使者為“漢使”,漢朝的人為“漢人”。於是,在漢王朝通西域、伐匈奴、平西羌、徵北韓、服西南夷、收閩粵和南粵,與周邊少數民族進行空前頻繁的各種交往活動中,漢朝之名傳播開來。呂思勉說:“漢族之名,起於劉邦稱帝之後。” 總而言之,漢族之名自漢王朝始稱。

    中華民族是新中國成立之後官方認定的在中國境內的所有名族的總稱。

  • 4 # 常言

    華夏泛指所有具有世界上所有中國兒女且有愛國主義思想的人物,是大範圍統一一種歸屬!是非常值得擁有的血脈!現在國家繁榮富強,海外學子,旅居他鄉的華人都可以用這個值得自豪的自稱!但是不一定國籍是中國的國籍!

    @

    中華民族是說中國國內的56個民族的同一稱呼,其中包含了許許多多的的民族,其實我們大家在身份證上是可以看見自己隸屬於什麼民族,比如我是漢族,身份證上就是漢族,還有彝族,景頗族……,我們各自的身份就是屬於中華民族裡面的一份子,團結友愛互助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是千千萬萬的先輩用生命才換來的身份象徵,應該去維護,尊敬自己的民族,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的宗教信仰,自己的圖騰文化,自己的語言,歷史,以及傳承!每一個民族所處的地域不同,生活習慣不同,是以出門旅遊,探親訪友,一定要遵循當地的風俗習慣,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每一個民族都值得尊敬,都值得學習其中的優秀文化,取長補短,弘揚正氣!

    漢族是華人口基數最多的民族之一,有悠久的歷史,傳統的文化素養,很多的優良傳統,有很多的人文基礎,身為漢族,或者別的民族,都有愛國之心,都是錚錚鐵骨的鋼鐵脊樑!都為了祖國的強大富饒,在奉獻在努力!

    身為華夏兒女,為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無論什麼民族,都有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讓咱們的社會主義建設會更加的繁榮富強!讓中華民族屹立世界之巔!

  • 5 # 地理有意思

    華夏族、漢族、中華民族,三者是循序發展的關係,由最初的黃河流域部落開始,不斷融合周邊部落、民族,一步步壯大為華夏部落,發展到當前形成了多民族的中華文明。

    首先看一下華夏族,華夏一詞具體的起源已經無從考證,史書有多種說法,但可以肯定華夏最早出現在黃河中下游流域,也就是今天的關中盆地、河南地區。黃河流域最初的文明是由大大小小不同的部落組成,後來這些部落統一成一個大型的華夏部落,不斷融合周邊文化,最終發展為華夏族,也就是華夏文明。

    華夏文明進一步發展,便建立起了朝代,這個時候華夏民族所包含的主體就是漢族,但一直到漢朝時期,華夏民族才以“漢人”自稱,當時漢人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區。隨著朝代更迭、戰亂等因素,漢族人逐漸向四周擴散遷移,並進一步發展壯大,直到發展到今天,漢族仍然是中國的主體民族。

    中華民族則是中國56個民族的統一稱呼,中華民族的名字也是來源於華夏、中華文化,代表了以華夏發源的漢族為主體,加上55個少數民族共同組成了中華民族。從三者的發展過程其實就能看出,最初中原的華夏,逐漸壯大為當前的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主線一直未曾變過。

  • 6 # 朱家堂

    源來漢族(既華夏,中華民族)的信仰,認為黃帝是高祖神,比如我姓李,李姓出自黃帝后代的大地之神后土,許多的漢姓說法不同,但都追溯到黃帝,這些是漢族的先祖崇拜中的神靈,比如顓嚳堯舜禹等,漢姓出自這些神靈也是漢族的血緣文化,漢姓又是傳承的一種文化,乃是基於血統的認同與祖神崇拜的文化,姓,人所生也。——《說文》,

    姓代表高祖考之所出。《古今圖書整合》明倫彙編氏族典卷氏族總部之3.. 長嘆也已 ,姓: 言姓者本於五帝。姞”舊作“臺”。說文雲:“姞,黃帝之後百姓,后稷妃家也。”宣三年左傳雲:“姞,吉人也,后稷之元妃也。”百傳作伯鯈。燕國,姞姓。”漢書地理志東郡南燕注云:“南燕國,姞姓,黃帝后。”

    祝融之孫,分為八姓:己、禿、彭、姜、妘、曹、斯、羋。

    祝融是黃帝與炎帝至少4.5代人結合出來的高祖神,漢姓都出自這些漢族的祖神們。

    請問?我們傳承於高祖,變了什麼?

    自古華夏以姓氏為家族延續的標誌。

    比如:劉姓。“祝融,顓頊之孫,老童之子吳回也。一名黎,為高辛氏火正,號為祝融。”與此同。是古有此說也。○鐸按:少昊氏之後曰重,顓頊氏之後曰重黎。對彼重則單稱黎,若自言當家,則稱重黎。楚世家索隱引劉氏說。

    《《廣弘明集》》李者高陽之後。始祖咎鷂為舜理官。

    《《莊渠遺書》》李氏古謂理官曰大李之官黃帝理法曰李法故因而稱焉而後之人訛雲食李

    古今圖書整合》明倫彙編氏族典卷諸姓部之41... 以之微者也李氏之先為黃帝理官,一曰李官其 後非李而入者有指樹有賜國籍繇李而他姓者有。

    《路史》路史卷三十四... 其正矣臯陶之後有嬴氏偃氏以其為理則又有理氏 李氏理天理也故天官書雲... 為理官之字管子書 雲冬李也又云黃帝得后土辨乎北方以為李而呂春 秋亦云后土為李又云臯陶為李昔晉文公命李離為 李以為臯陶之後是矣是古者理官之理字直為李其 義...

    《《潛夫論箋校正》》李”晉語作“理”。理、李古字通。○鐸按:韋注:“理,士官也。”“理”之為“李”,猶“行理”之為“行李”矣。

    《禮記正義》《大史公傳》曰子張姓顓孫”者,案《史記》,大史公姓司馬,名談,前漢人,作太史官,修史未成而卒,其子遷續成《史記》,作《仲尼七十二弟子傳》。雲“子張姓顓孫,今曰申祥”者,謂今《禮記》作申祥。雲“周、秦之聲,二者相近”者,謂周國秦國之人,言申與顓聲音相近,今不知顓是、不知申是,故云“未聞孰是”也。

  • 7 # 為龍

    這個問題,最好用高中數學的交集、並集解釋。華夏族,中華民族,漢族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區別,都是歷史發展的產物,相互有交集、並集,相互交融、合併。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華人又時常自稱為華夏子孫,各民族之間“大雜居,小聚居”,共同構成中華民族這個統一的整體。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由最初的黃河流域部落開始,曾經的漢族在黃河流域起源並開始逐漸發展,所以,中原部分主要是漢族。

    之後漢族不斷融合周邊部落、民族。兩大部落終於爆發了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之後兩個部落結為聯盟,並攻佔了周邊各個部落,華夏族的前身由此產生。華夏族的產生也是經阪泉之戰,黃帝炎帝部落結為聯盟開始的,所以我們被認為是炎黃的子孫。

    華夏部落經殷商周秦等等原位處中原邊緣的夷人他者,在諸夏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國”本部。

    華夏民族即華夏族,即漢族,華夏也稱“夏”、“諸夏”,又稱“華”或“諸華”。古代居住於中原地區的漢民族的先人以區別四夷(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又稱中華。

    隨後漢朝建立,漢朝形成自稱為漢人的“文化共同體”。該時期中國版圖空前擴大,此時漢族人口分佈仍集中與黃河、淮河流域。隨著不斷的擴張而繁衍壯大,從西晉末年起,五胡亂華,漢族人口逐漸向長江、珠江及中國東南部大規模遷徙,而從西晉到隋代的建立這一段期間,漢族進入中亞和雲南。到大明、滿清時,南方漢族人口便超過了北方,後滿人禁止漢人出關進入東北,清後期為充實邊疆,准許漢族進入中國東北。

    一步步壯大為華夏部落,發展到當前形成了多民族的中華文明。

    五十六個民族形成中華民族,在古代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藝術,具有鮮明的特色。無論政治、軍事、哲學、經濟、史學、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都擁有眾多具有深遠影響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 8 # 小螺絲a

    中華民族是五十六個民族的統稱。華夏族是漢族在漢朝以前的稱呼,是漢族的先民,漢朝以後 華夏族有了漢這個新名字。

  • 9 # 以畫隨出

    華夏是說炎黃兩家簇,

    中華民族中國擁多簇。

    漢簇只講他是一漢族!

    雖然說的都是人民簇,

    是講一簇二簇和多簇!

  • 10 # 南門劉家村

    華夏是指遠古社會中華民族社會統稱!中華民族是近現的稱謂!漢族在中國文明的流傳中是中原文化相對於各族的中華兒女的稱呼!

  • 11 # 至樂無如讀書

    華夏族,漢族,中華民族是中華民族不同歷史階段的名稱。

    華山被尊為華夏文明根脈,是中華民族的聖山,又稱中華山。華夏、中華之華,即源於華山。

    夏即秦地,即陝西。

    西漢揚雄《方言》“夏,大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物之壯大者而愛偉之,謂之夏”。秦地稱大為夏。

    《史記•吳泰伯世家》“歌秦,曰,此之謂夏聲,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其周之舊乎”?秦地即周舊地就是夏。

    ……

    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中國西部地區稱為夏,夏有雅正大等義。宗周詩篇稱雅詩,秦風詩篇稱夏聲,夏聲就是雅詩。東方齊魯衛等大國諸侯本是從西方(陝西)遷來的所以稱東夏,東西合稱諸夏”。因為陝西稱夏,所以遷到東方的姬姓諸侯國稱東夏。

    綜上,陝西稱為華夏,周人發源於陝西,所以周人也自稱華夏。

    周滅商後,東方華夏化,華夏就成了全民族的名稱。經過秦漢,華夏

    族稱漢族。中華民國成立後,開始採用中華民族代替華夏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嬰兒臍帶最遲多久會脫落?需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