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書香方木
-
2 # 章小飛魚
韓愈是唐朝人。居住在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字退之,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哲學家。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
韓愈病逝後,朝廷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故稱“韓文公”。後又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馬說》被選入初中課本。
韓愈也是詩歌名家,藝術特色以奇特雄偉、光怪陸離為主。如《陸渾山火和皇甫用其韻》、《月蝕詩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內容深刻;《南山詩》、《岳陽樓別竇司直》、《孟東野失子》等,境界雄奇。
韓集古本,以南宋魏懷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為最善;廖瑩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遺文》(明徐氏東雅堂翻刻)最為通行。
-
3 # baomag
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員,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韓愈的代表作有《春雪》、《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晚春》、《題張十一旅舍三詠榴花》等。
-
4 # 待風起時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員,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代表作品有《師說》、《馬說》、《祭十二郎文》、《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等等。
下面《馬說》請賞析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
5 # 歆靜CHINA
韓 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在文學成就上,同柳宗元齊名,稱為"韓柳"。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世盛稱其“文起八代之衰”。19歲開始參加進士考試,“三試不中”,直到25歲才考中進士,後在吏部“博學宏辭”科考試中又連遭失敗,仕途坎坷。多經反覆,直到35歲才當上京官“四門博士”,後升遷為監察御史,又因為為民請命,得罪當政的京兆尹李實,很快被貶為陽山縣令。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兩代八散文大家的並稱。即唐代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他們八個在古文運動中貢獻最大.最初有明朝的朱右著《八先生文集》。因中國明代選家茅坤輯錄他們的作品為《唐宋八大家文鈔》,而因之得名,並由於該選本的廣泛流傳而名聲遠播。
他三歲而孤,受兄嫂撫育,早年流離困頓,有讀書經世之志。20歲赴長安考進士,三試不第。25~35歲,他先中進士,三試博學鴻詞科不成,赴汴州董晉、徐州張建封兩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回京任四門博士。36~49歲,任監察御史,因上書論天旱人飢狀,請減免賦稅,貶陽山令。憲宗時北歸,為國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歲,先從裴度徵吳元濟,後遷刑部侍郎。因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歷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職。政治上較有作為。
思想淵源於儒家,但亦有離經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統自居,反對佛教的清淨寂滅、神權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讚孟子闢排楊朱、墨子,認為楊、墨偏廢正道,卻又主張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貴王道,賤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擊二王集團的改革,但在反對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等主要問題上,與二王的主張並無二致。這些複雜矛盾的現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唐代散文學兼詩人。性秉直,居官仍不改其性,故屢被貶。累官至吏部侍郎。他和柳宗元都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為了整頓舊時秩序和振興儒道統而提供學習古文,又為了宣傳古道而寫作古文。他對古方創作的要求是,“必出入於仁義、“文從字順各識職”(《南陽樊紹述墓誌銘》)、“唯陳言之務去”(《答李翊書》——、“師其意不師其辭”(《答劉正夫書》)。因忠於古文,其成果頗碩,《原毀》、《進學解》、《送李願歸盤谷序》、《送孟東野序》、《雜說》、《祭十二郎文》、《張中丞傳後敘》等都是優秀作品。在詩歌方面,他推崇陳子昂、李白和杜甫,是韓孟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詩,或反映時事,或寫中下層文士的政治失意和個人遭遇,都很有特色,如《汴州亂》,《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山石》、《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等。古詩往往規模宏大,才氣縱橫,氣勢雄偉。為了矯正大曆詩的平庸、熟俗,他探索了詩歌發展的新路。
韓愈的作品非常豐富,現存詩文700餘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其賦、詩、論、說、傳、記、頌、贊、書、序、哀辭、祭文、碑誌、狀、表、雜文等各種體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門人李漢曾編其遺文為《韓愈集》四十卷,今有《韓昌黎集》傳世。《全唐詩》編其詩十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拾》補詩12首。
-
6 # 傳承文化堅守者
韓愈,唐代詩人,字退之。與柳宗元同為古文倡導者,並稱韓柳!他在思想上是“道統”觀念確立人!唐代文學家 ,思想家,哲學家!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認可,也有杜詩韓文之稱!
他的作品著有《昌黎先生集》。他的作品別開生面,建立了新的詩歌流派,有大氣磅礴的氣勢也有恢奇詭譎的情趣!如 聽穎師彈琴暱暱兒女語,思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雲柳絮無根蒂,
天地闊遠隨飛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
躋攀分寸不可上,
失勢一落千丈強。
蹉餘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溼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春雪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還有【杏花】,【貞女峽】,【三星行】,【落齒】,【贈侯喜】等等等。。。 韓愈的詩力求新奇,重氣勢,有獨創之功。韓愈以文為詩,把新的古文語言、章法、技巧引入詩壇,增強了詩的表達功能,擴大了詩的領域! -
7 # 奇聞軼事雜談
韓愈是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和政治家。
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文章氣勢雄偉,說理透徹,邏輯性強,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柳倡導的古文運動,開闢了唐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
韓詩力求新奇,重氣勢,有獨創之功。韓文最大特點是敢於講話,敢講真話。
韓愈代表作:
雜文:《進學解》《雜說》《師說》
序文:《送李願歸盤谷序》《送孟東野序》
傳記文:《毛穎傳》《張中丞傳後敘》《柳子厚墓誌銘》
韓愈作品豐富,現存詩文700餘篇,其中散文近400篇,今有《韓昌黎集》傳世。
-
8 # 海峰99
唐代: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因其郡望在昌黎,故世稱“韓昌黎”。德宗貞元八年(792)登進士第。貞元十九年,因言關中旱災,觸怒權臣,被貶為陽山令。憲宗元和元年(806)召拜國子博士。元和十二年從裴度討淮西吳元濟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上表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後歷任國子祭酒、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職。大力倡導古文運動,其散文被列為
“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主張“以文為詩”,作詩力求新奇,且多議論。全唐詩存其詩十卷。有詩文合編《昌黎先生集》。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春雪》、《晚春》、《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題楚昭王廟》都是非常有名的詩作。
-
9 # 華尼臣
韓愈是唐朝人。我熟悉他,最初是因為八仙的故事。韓湘子是韓愈的侄子。
後來在小學學過他的詩《早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初中時學過韓愈的《師說》。要求背誦全文“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
此外,歷史上學過“唐宋八大家”,韓愈被稱為“文起八代之衰”。
“推敲”就是說的賈島和韓愈的故事。“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
韓愈生於公元768年,安史之亂為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李白死於762年,杜甫死於770年。白居易和劉禹錫都生於772年,韓愈比他們大4歲。比柳宗元大5歲。
韓愈的童年有點像包公,由兄嫂撫養成人。
韓愈有“百代文宗”之名。但科舉之路很坎坷。三次考試均失敗。第四次24歲了才登進士第。但唐朝科舉與後代不同。科舉及第並不能立即入仕,而是僅獲得一定的出身品第即任職資格,還需經過吏部的銓選考試方可釋褐當官,即真正受到任命。為了解決科舉出身後等待入仕所產生的問題,唐代採取了一些相應的措施,其中之一便是設定科目選,而博學宏詞便是其中的重要科目。宏詞科的考試內容是“試文三篇”,包括詩、賦、議論各一,因此宏詞有時稱為“三篇”。
韓愈三次參加博學宏詞科考試,連著三年考了三次都失敗了。
此後在地方上任職。直到801年,33歲透過銓選。815年,47歲時獲賜緋魚袋。五品以上佩魚符帶。817年,49歲時隨徵淮西,賜紫服金魚袋。(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魚袋)。後撰寫《平淮西碑》,惹出一段鬧劇。韓愈心直口快,諫迎佛骨,差點被唐憲宗處死。824年12月25日,韓愈病逝,終年57歲。
韓愈在文章中創造出大量成語。如《進學解》一篇中就有“業精於勤”、“刮垢磨光”、“貪多務得”、“含英咀華”、“佶屈聱牙”、“同工異曲”、“動輒得咎”、“投閒置散”等,“提要鉤玄”、“焚膏繼晷”、“閎中肆外”、“啼飢號寒”也是從中凝縮而來。
-
10 # 滄浪讀詩會
韓愈:苦難磨鍊出的一代文宗
他是潮州文化的引領者,他是唐代的方舟子,他文武雙全,曾不費一兵一卒平定鎮州之亂。他以繼承儒學道統自居,開宋明理學家之先聲,卻因縱慾過度死在壯陽藥之手。
韓愈的氣場和存在感極為強大。
在文化界,他是文壇領袖,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蘇東坡稱讚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
在教育界,他當過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兼高等教育司長(國子監祭酒),著有《師說》《進學解》和《雜說四·馬說》等影響後世深遠的教育論文。當他被貶江西宜春時,他培養出了江西省有史以來第一個狀元。
在政治界,他的政績會讓許多職業政客自嘆不如:擔任潮州地委書記(潮州刺史)時,他讓潮州變成具有獨特文化的禮儀之邦;擔任首都長安市市長(京兆尹)時,社會治安良好,通脹停止,房價穩定;擔任宜春地委書記(袁州刺史)儘管只有短短九個月,也禁絕奴隸買賣,當地失學率大為降低,出現熱愛讀書的良好風氣。
在哲學界,他是“道統”觀念的確立者,還是宋明“理學”的奠基人。
在軍事界,他是傑出的軍區首長,曾以行軍司馬身份平定淮西亂,又曾以55歲的高齡,單身匹馬進入叛亂區,“勇奪三軍帥”,不費一兵一卒平定鎮州之亂。
他還曾先後擔任全國司法部副部長(刑部侍郎)和全國組織部副部長(吏部侍郎)……
拉開他的簡歷,滿滿當當的功績會閃瞎你的鈦合金狗眼,讓你號啕大哭著匍匐在地上,看著學霸從自己身邊疾馳而過,望塵莫及。
韓愈是中唐時代人,剛出生兩個月,母親就去世;三歲時,父親又去世。長兄去潮州當官,也帶上了他,可以想象,瀨尿牛丸對他而言比胡辣湯更親切。
年幼的韓愈就在這種關懷與恩德中長大,他的心裡早早萌生出了上報祖國、下濟萬民的宏大志向。
不過,儘管他十三歲就潛研經史百家,但屢考屢敗,直到二十九歲才受推薦當上宣武軍節度使觀察推官。
接下來,他的小宇宙開始大爆發:34歲,發起“古文運動”,即拋棄陳腐空洞的駢體文,恢復先秦時代樸實簡白的散文,又發起儒學復古主張,廣收門徒,甚至發展出一個獨特的學界門派,“韓門”;35歲,他被貶為陽山令,三年間,他著述了著名的哲學論著《原道》,開啟新儒學先聲;46歲,完成《順宗實錄》著名史書編寫;50歲,協助宰相裴度,以行軍司馬身份,平定淮西亂,因軍功晉授刑部侍郎……
韓愈的轉折點,出現於“迎佛骨事件”。
晚唐幾個皇帝都是佛教的信仰者,佛教盛極一時。這不,唐憲宗打算把法門寺佛骨舍利迎請入宮供養三日,王公大臣也紛紛捐錢的捐錢,出人工的出人工,韓愈便寫下《諫迎佛骨》來反對了。
作為韓愈本人,還和一些精通佛理的睿智法師結為知交,禪宗的“心性論”也被他揉入自己的新儒學,陳寅恪先生說,“正是透過對禪宗學說的吸收融合,韓愈能成為中國文化學術史上承先啟後轉舊為新的關鍵人物,開啟宋代以後新儒學的先河。”
儘管如此,《諫迎佛骨》也寫得太激烈了,甚至威脅說皇帝你這樣下去會國運不長啊,憲宗當然龍顏大怒,馬上就要砍了他,虧得一眾官員拼命求情,韓愈才免了死罪,僅僅被貶潮州。
經歷了生死一線的韓愈,性格發生了劇烈的變化。他開始覺得清心寡慾,幹嘛呢,不如縱情聲色,“不忍須臾之窮”,藉著自己強大的名氣,收取鉅額稿費撰寫鉅額墓誌銘,當官反成了副業,為了賺錢不惜節操,許多阿諛的墓辭在當時頗受譏斥。
稿費有多高呢?有個叫劉叉的朋友眼紅,說你給墓中人寫奉承話賺來的錢,就拿點給我花花吧。然後,韓愈給了他幾斤黃金,幾斤!
賺來的錢,韓愈在長安城南修建了一座豪宅,蓄養了一大幫嬌媚的妾侍歌妓,什麼絳桃、柳枝的。年紀一大,妻妾又多,難免性功能衰退。於是韓愈開始吃一種獨特的壯陽藥:將硫黃研成粉末喂公雞,不讓公雞和母雞交配,等公雞滿一千天以後燉了吃,叫“火靈庫”,這種雞,韓愈一天要吃一隻。一開始還挺有效的,“始亦見功”,但硫黃到底是有毒的,就跟魚身上沉積的孔雀石綠也會被人或多或少地吸收一樣,最後,韓愈就暴斃在這種壯陽藥之下了。
值得一提的是,韓愈的侄兒叫韓湘,據說就是道教八仙中的“韓湘子”,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見到叔叔沉迷女色最後死在縱慾上,領悟到“色字頭上一把刀”,索性才出家修真去了。
韓愈經典詩作選評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古人評註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一、二不對也,然為“朝”字與“夕”字對,“奏”字與“貶”字對,“一封”、“九重”字與“八千”字對,“天”字與“潮州”、“路”字對,於是誦之,遂覺極其激昂。誰謂先生起衰之功止在散行文字!才奏便貶,才貶便行,急承三、四一聯,老臣之誠悃,大臣之豐裁,千載如今日(首四句下)。五、六非寫秦嶺雲、藍關雪也,一句回顧,一句前瞻,恰好逼出“瘴江邊”三字。蓋君子誠幸時死得其所,即刻刻是死所,收骨江邊,正復快語。安有諫迎怫骨韓文公肯作“家何在”婦人之聲哉(末四句下)!金雍按:唐人加意作五六,總為眼光在七八耳。幹遍吟此,便知《列仙傳》胡說可恨。
《榕村詩選》:《佛骨表》孤映千古,而此詩配之。
《韓柳詩選》:情極悽感,不長忠愛,此種詩何減《風》、《騷》遺意?
《瀛奎律髓匯評》:紀昀曰:語極悽切,卻不衰颯。三、四是一篇之骨,末二句即歸繳此意。
《詩式》:憲宗迎佛骨入內,昌黎上表切諫,憲宗怒,貶昌黎為潮州刺史。發句即本此。頷聯上句承發句上句,言諫迎佛骨也;下句承發句下句,言貶潮州也。頸聯切途中,分寫景,情兼者也。落句對湘語。[品]雄健。
《韓詩臆說》:時未離秦境,而語已及此,其感深矣(末句下)。
《唐宋詩舉要》:吳曰:大氣盤旋,以文章之法行之,然已開宋詩一派矣(“欲為聖朝”二句下)。悽惻,何義門曰:沈鬱頓挫。
《詩境淺說》:昌黎文章氣節,震鑠有唐。即以此詩論,義烈之氣,擲地有聲,唐賢集中所絕無僅有。
答張十一功曹
山淨江空水見沙,哀猿啼處兩三家。
篔簹競長纖纖筍,躑躅閒開豔豔花。
未報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詩罷看雙鬢,鬥覺霜毛一半加。
古人評註
《輯注唐韓昌黎集》:起二句荒寒如畫。
《批韓詩》:朱彝尊曰:四句點景有靜味(首四句下)。
《韓柳詩選》:公詩七言近體不多見,然類皆清新熨貼,一掃陳言,正杜陵嫡派,人自不知耳。
《野鴻詩的》:近體中得敦厚雅正之旨者,唯“未報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二語。若《南山詩》,非賦非文,而反流傳,人之易欺也如此。
《韓詩臆說》:退之七律只十首,吾獨取此篇為能真得杜意。
聽穎師彈琴
暱暱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皇。
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嗟餘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溼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古人評註
《輯注唐韓昌黎集》:只起四語耳,忽而弱骨柔情,銷魂欲絕,忽而舞爪張牙,可駭可愕。其變態百出如此。
《唐詩快》:琴聲之妙,此詩可謂形容殆盡矣。
《載酒園詩話又編》:琴詩曰:“暱暱兒女語……天地闊遠隨飛揚”,何等灑落!
《初白庵詩評》:一連十句,每兩句各自一意,是贊彈琴手,不是贊琴。琴之妙固不待贊也,所以一下文直接雲“自聞穎師彈”(“失勢一落”句下)。
山石
山石犖确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
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
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
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飢。
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
天明獨去無道路,出入高下窮煙霏。
山紅澗碧紛爛漫,時見松櫪皆十圍。
當流赤足蹋澗石,水聲激激風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局束為人鞿。
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
古人評註
《黃氏日鈔》:《山石》詩,清峻。
《遺山先生文集•論詩三十首》: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詩。
《唐詩鏡》:語如清流齧石,激激相注。李、杜虛境過形,昌黎當境實寫。
《雨航雜錄》:詩敘遊如畫如記,悠然澹然,在《古劍》篇諸作之上。餘嘗以雨夜入山寺,良久月出,深憶公詩之妙。其“嗟哉吾黨”二句,後人添入、非公筆也。
《韓柳詩選》:句烹字煉而無雕琢之跡,緣其於淡中設色,樸處生姿耳。七言古詩,唐初多整麗之作,大抵前句轉韻,音調鏗鏘,然自少陵始變為生拗之體,而公詩益暢之,意境為之一換。
《唐賢清雅集》:寓瀟灑於渾勁,昌黎七古最近人之作。昌黎詩體佔奧奇橫,自闢戶庭,此種清而厚、麗而逸,亦公獨得妙境,後惟山谷能學之,其筆力正相肖。
《古詩選批》:全以勁筆撐空而出,若句句提筆者。
《藝概》:昌黎詩陳言務去,故有倚天拔地之意。《山石》一作,辭奇意幽,可為《楚辭•招隱士》對,如柳州《天對》例也。
《增評韓蘇詩鈔》:三溪曰:起筆四句細寫山寺荒涼景況,刻畫逼真。前半篇極沈厚筆,下半篇極用平淡筆,正是濃淡相極、險夷並行之作法。茶山雲結句氣似衰殺,今按結意,自出題外,全不覺衰殺,是適茶山所不好耳。
-
11 # 高山一九八六
韓愈是唐代中期著名文學家,為唐代古文運動倡導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著有《韓昌黎集》。
-
12 # 字言字語吧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員,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師說》《早春》《聽穎師彈琴》《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遊太平公主山莊》《春雪》《湘中》《題木居士二首(其一)》《答張十一》《調張籍》《青青水中蒲三首》《李花贈張十一署》《送桂州嚴大夫》《祖席(得秋字)》《華山女》《石鼓歌》《汴泗交流贈張僕射》《南山詩》《元和聖德詩並序》《八月十五日夜贈張功曹》《晚春》《謁衡岳廟遂宿嶽寺題門樓》《雉帶箭》《山石》 -
13 # 條貳
韓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員,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代表作有《春雪》、《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晚春》、《題張十一旅舍三詠榴花》等。
-
14 # 瘋哥哥l
中唐韓愈,韓夫子的地位崇高
韓愈生在中唐,也就是在安史之亂之後。
幼年喪父,少年喪兄,是一個孤兒。
24歲考上進士,一生的功績很多。
政治上,當過吏部、兵部侍郎、國子祭酒;
在軍事上也有才能,曾經隻身進敵營;
在文學上倡導“古文運動”,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蘇軾說他是“文起八代之衰”。力挽狂瀾,扭轉了整個文化屆的發展方向;不但會寫文,還能寫詩,還能寫史,簡直是無所不能。
在教育上也有建樹,當過國子祭酒(相當於教育部長),所以也有人稱他韓夫子。歷史上被稱為夫子的還有,孔子、孟子、朱熹、王陽明。張籍、李賀等都可以算作是他的學生。
可以說他是文武全才,膽識過人,品德高尚,扭轉乾坤,力挽狂瀾的人物。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中國文化史的地位是極高的。
韓愈的代表作韓愈的代表作很多,先說他的文章。
文章:《進學解》《雜說》《獲麟解》《師說》《諱辯》《送李願歸盤谷序》《送孟東野序》《毛穎傳》《張中丞傳後敘》《柳子厚墓誌銘》等等;
他的詩存世有358首,很多名作:《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答張十一功曹》《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題驛梁》等等
史書:《順宗實錄》
-
15 # 煙雨立凡
韓愈是唐朝人。世人稱他“韓昌黎”,也是唐中期文學家、政治家,思想家。
韓愈的文學成就很高,作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對後世文學,尤其是散文和政論文影響很大。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文從字順”等,尤為後人推崇。
韓愈的詩文俱佳,作品很多,最出名的是《韓昌黎文集》。該文集前十卷是詩,後三十卷是文章,以散文和政論文居多。
-
16 # 天行健
韓愈,字退之,唐朝人,中國古代著名政治家、思想界、文學家。
他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當時人有“韓文”之譽,杜牧把韓愈的文章與杜甫的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蘇軾更是讚揚他的文章是“文起八代之衰”,而他的文章也確實經得起這樣的讚譽。
韓愈的散文代表作有:《師說》、《雜說》、《馬說》、《進學解》、《柳子厚墓誌銘》、《祭鱷魚文》、《原道》、《原毀》、《祭十二郎文》、《答客難》、《答李翊書》《送窮文》、《送楊少尹序》、《送李願歸盤谷序》《送孟東野序》、《送高閒上人序》、《送董邵南遊河北序》、《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送石處士序》、《毛穎傳》、《清河張君墓誌銘》、《南陽樊紹述墓誌銘》、《諫迎佛骨表》等等。
詩歌代表作有:《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晚春一》、《晚春二》、《聽穎師彈琴》、《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郎》、《調張籍》、《山石》等等。
韓愈的文章詩歌中有許多名句,值得一記:
1.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2.師也,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
3.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4.聖人無常師。
5.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也。
6.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7.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
8.大凡物不平則鳴。
8.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10.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11.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12.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
17 # 張元華
韓愈是哪個朝代的,有什麼代表作?
韓愈是唐代的,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代表作有很多 其中《馬說》,《師說》、等多篇收錄在中國的中小學教材裡,《馬說》是一篇古代議論文體裁的,以馬喻人,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感慨之情,其中佳句“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成為千古經典。
-
18 # 夢想莊主王易中
韓愈(768―824)字退之,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市)人,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政治家,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作《韓昌黎集》等。
-
19 # 長路漫漫可有盡
韓愈唐中期 詩人 政治家 思想家 文學家,自稱“祖籍昌黎郡”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字退之。在世只有56歲,短暫的英年早逝。(768年~824年12月25日)
宦海沉浮,多次擔任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韓愈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作品有《論佛骨表》《師說》《進學解》。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就是韓愈《師說》和《馬說》裡面的名句。
然而,唐宋文人墨客那麼多?為什麼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呢?這裡的一個原因是韓愈長期生活於唐代的政治中心,長安和洛陽。 更重要的是,宋代的大文人蘇軾對韓愈有一個非常精準的評價“文起八代之哀,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
這是蘇軾在讚揚韓愈的文章,從東漢一直到隋代,一共八個朝代640多年的時間,在這640多年的時間裡,所有的文章都趕不上韓愈,也就是說他的文章超越之前600多年的文人,獨樹一幟成為文章大家。
“道濟天下之溺”是說韓愈在唐中期開始大力的復興儒學,復興儒學裡面的仁義之道,也就是要復興孔孟之道,用孔子之道來治國,喚醒沉淪的社會,用孔孟之道來重振大唐的雄偉。
“忠犯人主之怒”韓愈為了勸諫皇帝,不惜直言犯上,得罪皇上在所不惜。
“勇奪三軍之帥”韓語本是一介文人,何談勇奪三軍之帥呢?唐朝中晚期以後,地方的節度使,也就是武裝的割據勢力越來越強大,平凡的想謀反朝廷,韓語一己之力,單刀赴會,慷慨陳詞,不卑不亢面陳厲害,最後讓想要謀反的藩鎮節度使幡然悔悟,臣服朝廷,立下不世之功。
(圖為廣東潮汕 至今還在紀念韓愈)
韓愈的代表作都收錄在《韓昌黎集》裡面。現在我著重為大家介紹我喜歡的《師說》這篇文章。這篇文章主旨是老師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古之學者,必有師。”你來到這個世界上,就需要學習,只要學習,老師是必須的,這個非常重要。
“師者,所以傳道 授業解惑也。”他主張老師要先教學生做人,再給你傳授知識,並且要答疑解惑,這樣的人才有資格當老師。韓愈又說“生乎吾前,聞其道也固先乎吾,
五從而師之;生乎吾後,
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這等文言雖然比較長,但是道理闡述得非常明白和有邏輯,就是說 比我年紀大的 比我有錢的 比我地位高的,不一定就有資格當我的老師。比我年齡小的 社會地位低的 比我錢少的未必不能當我的老師。
給老師的資格定義了一個強制的標準,那就是“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這句著名的話,為後世中國的儒家思想的世代教育,奠定了強大的基礎。就是說老師不一定就比學生懂得多,學生也不一定就比老師知道的少。老師和學生的地位永遠都是相對的。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啊!你只不過是在專業的領域裡多懂了一些,比我早幾天懂得了這個道理,出了這個專業,你未必就能當我的老師。這裡充分的提現了,韓愈對知識的尊重。
我們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明 不都是非常願為人師注重教育的一個民族嗎?為什麼在唐代中晚期會由韓愈提出關於師說的教育內容呢?那是因為在唐代,當時的社會風氣不僅是不能為人師,而且還恥為人師。這是因為唐代的文人士大夫之族,還是社會的高門望族?而他們子女的老師一般都是出自寒門,我自己要是官位很小,那我就覺得我當了你的老師羞的慌,要是你的官位特別大,我叫你老師,顯得我是阿諛奉承,這樣下來,整個社會都是恥於為師和羞於為師的風氣。
在唐朝的時候,這些高門望族的勢力依然是很大的。他們自己不僅不學習,不拜師 而且他們還嘲笑這些貧寒子弟學習和拜師。
所以我們就明白了,為什麼韓愈要提倡為師之道?為什麼韓愈要提倡學習?為什麼韓愈說要重視知識?因為只有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一個國家才能夠強盛,寒門子弟才能一躍成為國家的棟樑。
現在我們讀《師說》不只是從裡面感受師道的尊嚴,作為一個老師的光榮,更重要的是能感受到在1000多年以前,韓愈對人才 對知識 對教師這個職業獨特的理解。韓愈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還不到35歲,文章深邃和遠大的眼光充分彰顯了 韓愈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思想光芒。
韓愈一生倡導儒學,是儒家思想道統繼承者和發揚者。他的作品中極力宣傳明綱紀,大一統的思想。是我們中華民族傳承至今 最重要的思想源泉 和生命力――他講仁義 主張博愛 建立一個“鰥寡孤獨廢疾者有養”的社會,我們現在不正在實現著嗎?
-
20 # 阿願的八卦事
中國古代,是真真正正的“上品無寒族,下品無士族。”
魏晉南北朝時期,如果你是世家大族,一定不會被選為下層官員,而普通庶民,不管多麼努力、多麼優秀,都沒辦法躋身上層。
然而有一個人的出現,憑著一股對理想和理念的堅守,打破士族壟斷社會上升渠道的現象。
不僅在政治領域留下了自己的光輝業績,官至吏部侍郎;而且在文學領域,由其開創的古文運動,一直影響到近代,持續了一千多年,被人稱為“百代文宗”。他,就是韓愈。
1
韓愈出生在官宦世家,然而家道中落,因此失去了祖上的蔭庇。
三歲時,身為秘書郎的父親病逝,從此韓愈便寄託在長兄家中,由兄嫂來撫養。
7歲時哥哥去京城,他又跟著去首都長安。
十多歲時,哥哥被貶嶺南,不久病故,年少的韓愈又跟著嫂嫂,扶著兄長靈柩返回中原。
韓愈生活的時代,唐朝藩鎮割據,中原是塊多事之地,經常遭逢戰亂。
為了避亂,韓愈一家去往南方。
童年的孤苦流離,往往會促人早熟,韓愈就是這樣的。韓愈幼年讀書非常刻苦,日記千言,加之天資聰穎,尚未弱冠便名揚一方了。
雖然如此,但是在科舉這條道路上,他算是栽了大跟頭的。
公元787年,二十歲的韓愈取得了鄉貢的資格,然後離開宣城,隻身前往長安應試。
如果命運是公平的,那麼韓愈在人生的前二十年已經經歷了那麼多劫難,接下來,該是一帆風順了吧?然而命運卻冷冷一笑,哼,他的失意才剛剛開始。
從公元787年到公元789年,三年時間,韓愈連續三次參加科舉考試,全部以失敗告終。
但他是個執拗的人,雖然失敗了三次,他仍然選擇回鄉苦讀,來年再戰。
公元792年,再次來到長安參加科舉,這一次,雖然只考了寒酸的第十三名,但好歹是榜上有名了。
然而在唐代,考上進士不等於有官做,還得參加吏部考試,叫博學鴻詞科,只有考上了這個,吏部才給你官做,為了儘早入仕,實現自己的理想,他又踏上了另一個艱難的考試。
從公元792年起,他又三次應博學宏辭科考試,又是三連敗的結局。在這期間,他也曾用過投詩獻賦這個方法,據說他給當朝宰相上過三封書信,結果呢,都如泥牛入海,沒有一點回音。
2
不過為了謀生,沒辦法,不能再等了,在好友宣武節度使董晉的推薦下,韓愈離開京城,試任秘書省校書郎,併成為宣武節度使推官。
秘書省校書郎這個官職我們並不陌生,好多大詩人都做過此官,但是透過考試才能上任的,韓愈還是頭一位。至於那個推官,節度使之下是副使,然後是判官和掌書記,再之後才是推官。
時為貞元十五年(799)。他寫了一首《贈張徐州莫辭酒》:
《贈張徐州莫辭酒》
莫辭酒,此會固難同。
請看女工機上帛,半作軍人旗上紅。
莫辭酒,誰為君王之爪牙?
春雷三月不作響,戰士豈得來還家?
這當是韓愈抵徐州後寫的第一首詩。但他在任職期間寫的最精彩之作,是《雉帶箭》:
《雉帶箭》
原頭火燒靜兀兀,野雉畏鷹出覆沒。
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
地形漸窄觀者多,雉驚弓滿勁箭加。
沖人決起百餘尺,紅翎白鏃隨傾斜。
將軍仰笑軍吏賀,五色離披馬前墮。
雉見人多而驚,驚而飛翔,將軍使勁射去。雉驟中箭猶能沖人急起稿費,隨即負傷墮地。紅翎指羽毛沾血,白鏃指箭頭光亮,即題目《雉帶箭》的修飾詞。雉的羽毛很華麗,所以末句說“五色離披”,以“馬前墮”作結,尤顯得餘情不盡。
蘇軾很愛此詩,以為妙絕,增大字書之。查晚晴說:“看其形容處,以留取勢,以快取勝。”所以此詩既寫射藝,又合詩藝……
然而幕僚的生涯還是讓韓愈無法釋懷,韓愈回想起那八年悲慘的經歷,雖然有他自己心態上的不足,可統治者們難道就沒有一點責任嗎?
他曾多次上書當朝宰相,卻沒等到任何音信,這難道是統治者對待人才該有的態度嗎?窺一斑而見全豹,又有多少像他一樣的青年學生就這樣被埋沒了呢?
《馬說》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韓愈揮筆寫下這篇《馬說》,為天下被埋沒的學子宣洩出壓抑在心中的憤懣。
韓愈想的是對的。天下被壓抑、被埋沒的人當然不只他一個。起碼,還有孟郊。
《送孟東野序》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
東野之役於江南也,有若不釋然者,
故吾道其命於天者以解之。
在文章裡,韓愈一面肯定孟郊的才華,勸慰他不要氣餒;一面再次發聲,對當權者不理人才的懈怠態度進行有力抨擊。
3
地方節度使的職業生涯,與韓愈之前想象的京官生涯差遠了,沒多久就辭職,結束了寄人籬下的生活,重返首都。
公元800年的冬天,韓愈回到長安,第四次參加博學宏辭科考試。
我們經常說“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先秦以及秦漢是文章的巔峰時期,諸子百家、左丘明、李斯、司馬遷、班固、賈誼、晁錯,他們燦爛的思想和瑰麗的才華宛若明星,讓文學的夜空熠熠生輝。
而韓愈所處的中唐時期,藩鎮割據之勢漸起,所謂師道不過是誰兵多誰為之。朝廷之上,科舉腐敗,師道更是無人提及,誰權力大誰為之。
師道不存,斯文掃地。
韓愈拍案而起——這怎麼可以?
公元801年,韓愈透過吏部銓選,被正式任命為國子監四門博士。他高舉孔孟之道的大旗,高呼“尊師重道”,猶如一道閃電照亮黑暗的中唐天空,一掃頹廢與陰霾,開始了浩浩蕩蕩的古文運動:公元9世紀的一場文藝復興。
宋代蘇軾評價韓愈說:“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
確實,沒有韓愈就沒有古文運動,有思想的文章便會消亡,也不會有後來的歐陽修、蘇軾、王安石……
《師說》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道”與“師”相互依存,想要寫出載道的文章,尊師則是前提。
歷經了官場浮沉的韓愈,以一篇《進學解》抒發自己仕途蹭蹬的苦悶。
成語達人韓愈在這一篇《進學解》中就創造了二十三個成語。“業精於勤”“焚膏繼晷”“異曲同工”“佶屈聱牙”,都是出自這一篇,以及那句著名的:“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直到今天,一輩又一輩的人還在用這句話來教育後生。
當然,韓愈也有自己可愛的一面,韓愈有一首寫給兒子的詩《示兒》,很有趣味:
《示兒》
始我來京師,止攜一束書。
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廬。
此屋豈為華,於我自有餘。
按常理,寫給兒子的詩,總該聊聊人生、談談理想。然而韓愈寫的卻是自己奮鬥三十年、終於買房的經歷。這首詩大談特談自己的這所宅子環境如何優秀,往來的都是達官貴人,實在有些世俗。
然而一個志向遠大的人,也不妨是個有煙火氣息的人,人生豪邁的大志向,與生活飽暖的小滿足,並不矛盾。
人生就是如此,既有超凡脫俗的渴望,又有與世浮沉的樂趣,一高一低、一冷一熱之間,豐滿了人生的厚度,增添了人世的滋味。
4
安史之亂以後,在唐朝皇帝的身上再也尋不到當年李世民的風範了。中唐時期的這位唐憲宗治理起江山來,倒是與李隆基有幾分相像。
在他執政前期,重用賢良、改革弊政、削平藩鎮,一度出現“中興”的大好形勢。可是後來,他寵信宦官、剛愎自用,最重要的是他在信仙好佛的這條路上一去不歸了。
公元819年,唐憲宗派遣宦官到鳳翔的法門寺將一段釋迦文佛的手指骨迎入宮中供奉。
不僅如此,他還下令將佛骨輾轉各大寺廟,所到之處官民必須燒香拜奉。一時間,官不得盡職,民不得安生,長安城裡掀起一陣信佛的狂潮。
實在是看不下去的韓愈,絲毫不顧及會被貶職,寫下一篇《諫迎佛骨表》來勸誡皇帝不該如此迷信佛教,並主張燒掉佛骨。
在文章中,韓愈說:佛法這件事,在中國古代是沒有的,只有到了漢明帝,才從西域傳了過來。本來沒佛法的時候,中國的皇帝們活的很長,結果當皇帝們信佛之後,長壽的能有幾個呢?即使是推崇佛教的梁武帝,最後的下場也是餓死。
最後,韓愈在懇求道,將佛骨銷燬,以斷絕天下的迷信,如果上天有災禍降臨,皆由臣來承擔,絕不後悔。
就是這樣的語言,皇帝讀了之後也是大為震怒,要對韓愈處於極刑,多虧一眾官員為韓愈求情,才倖免一死,一朝被貶到潮州。
韓愈打點行囊,一個人上了路,而且在他心裡,這大概就是一條不歸之路了。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早上將一封諫迎佛骨的奏摺呈交上去,晚上就接到了被貶潮州的命令。一心要為聖上去除壞事,哪裡還顧得上這一把老骨頭呢?陰雲籠罩在秦嶺上,看不清家鄉的方向;大雪擁塞在藍田關,馬也無法前行。我知道你遠道而來的心意,正好到瘴江邊收斂我的屍骨。
而命運剛好在這個時候放了韓愈一馬,唐憲宗大赦天下,韓愈改任為袁州刺史。
5
公元821年七月,韓愈轉任兵部侍郎。可能韓愈自己也沒有想到,五十四歲的時候他竟然當上了兵部侍郎這個掌管軍隊的官。他出任兵部時,鎮州正發生大規模兵變,當地藩鎮殺掉朝廷任命的節度使,自己立了一個節度使,朝廷上下,一片恐慌。
韓愈被任命為宣慰使,隻身前往鎮州,大臣們都在替他擔心,認為韓愈會被殺掉。連“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元稹聽說這件事時,也感嘆道:“韓愈可惜。”他是在為韓愈的安危而擔憂啊。
皇帝也後悔了,就讓韓愈先別進去,在邊境看看,觀察一下形勢。
韓愈說:“皇上任命我為宣慰使,如果害怕死亡而不去,這不是做臣子該做的。”
於是毅然隻身前往,他走進鎮州軍營時,士兵們劍拔弩張,可他踏馬而歸的時候,卻才和主帥喝過了酒。
只用了一次談話就說服了作亂的將士,而且還赤手空拳的解救出了被綁架的朝廷命官,這真的很不容易!
6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初春的細雨如酥油般撒在京城的街道上,遙遙望去遠處已一片青翠,可走進看來,卻沒有草影花形。這朦朧綠意的早春正是一年中最美的時候,遠勝過綠柳如煙的盛夏。
寫這首詩時,韓愈已經五十六歲了。雖然他自己不知道,但事實上,他的生命只有一年了。但這首詩裡我們完全看不出蒼老,字句間滲透出來的仍然是希望、生機與生命的美好。
韓愈卻不甘心,便寫了這樣一首詩來觸發張籍的遊興,也暗示他歲月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太在意它。
回望韓愈的一生,前半生顛沛流離,鬱郁不得志,家庭和志向的雙重壓力讓他喘不過氣,甚至被人稱作憤青。
然而他不認命,不服輸,卯足了盡頭一心想要入仕救國。最終,以一己之力,促進了古文改革運動,一掃頹唐氣息,在他去世以後,依舊對後世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回覆列表
韓愈是唐代文學家,他的代表作有《師說》、《獲麟解》、《進學解》、《送李願歸盤谷序》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等等
1、《師說》文章闡說從師求學的道理,諷刺恥於相師的世態,教育了青年,起到轉變風氣的作用。文中列舉正反面的事例層層對比,反覆論證,論述了從師表學習的必要性和原則,批判了當時社會上“恥學於師”的陋習,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鬥爭精神。
也表現出作者不顧世俗獨抒己見的精神。全文幅雖不長,但涵義深廣,論點鮮明,結構嚴謹,說理透徹,富有較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2、《獲麟解》是韓愈在文中以麒麟自喻,他認為麒麟之所以稱為仁獸,是由於出現在聖人在位的時候;如果不等待聖人在位的時候而出現,就會稱為不祥之獸了。他藉此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生不逢時的感慨。文章曲折反覆,富於變化,姑顯得波瀾起伏而寓意深遠。
3、《進學解》是假託向學生訓話藉以抒發牢騷之作。全文可分三大段:第一段寫國子先生解析進學正義,向諸生陳明形勢,正面得出“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的結論。
第二段寫學生進行辯解,以先生在“學”“言”“文”“行”四個方面的努力、成就與自身遭遇對照,先揚後抑,駁斥先生的結論;第三段寫先生再作自我解嘲,針對學生之意申說發揮,表明隨意而安的態度,對朝廷隱含譏刺。
4、《送李願歸盤谷序》是他寫給友人李願的一篇贈序。韓愈長期以來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他在送李願回盤谷隱居之時寫下這篇文章,藉以傾吐他的不平之氣,並表達他羨慕友人隱居生活的思想感情。
5、《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是韓愈在貶謫潮州途中創作的一首七律。此詩抒發了作者內心鬱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傷情緒。首聯寫因“一封(書)”而獲罪被貶,“朝夕”而已,可知龍顏已大怒,一貶便離京城八千里之遙。
頷聯直書“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獲罪和非罪遠謫的憤慨;頸聯即景抒情,既悲且壯;尾聯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悽楚,溢於言表。全詩熔敘事、寫景、抒情為一爐,詩味濃郁,感情真切,對比鮮明,是韓詩七律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