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浩浩愛分享
-
2 # 走吧走吧別停留
其實對於如今的網路歌曲,都會經歷一種評價的變化,即有過巔峰同時也會有質疑的過程。所以針對某一兩首歌來說的話還是不足以說明問題。因為隨著流行音樂發展,湧現出越來越多風格化不同的歌手,創作了不同類別的歌曲。從2004年開始,國內流行起網路歌曲。那些歌手不釋出實體唱片,透過網路來發表自己的歌曲。網路歌曲始終都是容易傳唱的型別,通俗的歌詞,抓耳的簡單旋律,因為簡單學唱,所以聽眾都喜歡聽。
不過既然人類可以分為三六九等,歌曲自然也不例外。直到現在,還是有人看不起網路歌曲,認為其是俗不可耐的作品。比如2019年火起來的《我曾》、《綠色》、《你的酒館對我打了烊》包括今年的《驚雷》等等。雖然人人都聽過,卻被冠以俗不可耐的頭銜,其實有點冤屈。
不得不承認,以上提到的網路歌曲都有幾個共同的相似點,都是傳遍短影片平臺,給人造成洗腦的現象。從這些歌曲的創作角度來看,沒有難度,曲子都是幾個和絃套來套去,歌詞也不如林夕那樣的詞人寫得好。
一首簡單的歌曲,為什麼可以獲得大部分人的喜愛?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歌曲簡單。大部分聽眾對於音樂的理解就是好聽,其中樂器使用,唱法技巧,詞曲創作都不是聽眾所關心的問題。普通聽眾只聽旋律如何,而不會考慮歌曲背後的創作。而國內13億人口,大部分也只是普通聽眾。
所以音樂沒有好壞,某些看不起網路歌曲的聽眾,無非就是喜歡那些有實力,創作驚豔的歌手。但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風格,聽眾也有自己喜歡聽的歌。
不喜歡網路歌曲的聽眾,大可不必去聽。讓音樂圈保持更多的花樣,才有利於發展。
華語樂壇著名音樂創作人林俊杰也曾對網路歌曲評價過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每種不同的音樂,都會有不同的魅力。林俊杰從未在公開場合表示自己喜歡網路歌曲,但是他卻會給予那些歌曲一些鼓勵,希望他們有更大進步。
從林俊杰的話中可以揣摩出他對音樂的看法,就是無論什麼型別,唱片歌手或網路歌手,都有其自己的魅力所在。不能說誰更好更差,可以不喜歡,但是不應該存以偏見。
有一部分網路歌曲依然是高質量,但是那些看不起網路歌曲的人不願意去了解。比如《我曾》這首歌雖然爛大街,但是卻給了很多人堅定夢想的力量,傳遞出積極的正能量,難道不是一首好的音樂。
還有許嵩也遭受著如此待遇,他最初是以網路歌手出道,但是音樂質量卻變得越來越好。但是那些人卻始終對許嵩帶著偏見,甚至稱呼他為許山高。
對於網路歌曲的偏見一直都存在,還是林俊杰的話一語中的。無論什麼音樂形式,都不分好壞,都有自己的魅力,百花齊放才對音樂有更好的發展。
-
3 # 八娛二哥
組成音樂的常用“形式要素”有:節奏,曲調,和聲,力度,速度,調式,曲式,織體等構成,音樂的形式要素。你可以套一下看看驚雷有沒有這些,
-
4 # 妮拉寶寶
這話問的,喊麥算唱歌嗎,朗誦算唱歌嗎,陽春白雪下里巴人,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我不能限制你的展現方式,但你的確還夠不上所謂音樂門檻。就像vlog不能稱為電影,隻言片語算不上文章。
不過洗腦是真的。
-
5 # 鳳凰寶寶00
本人觀點,其實對於如今的網路歌曲,都會經歷一種評價的變化,即有過巔峰同時也會有質疑的過程。所以針對某一兩首歌來說的話還是不足以說明問題。因為隨著流行音樂發展,湧現出越來越多風格化不同的歌手,創作了不同類別的歌曲。從2004年開始,國內流行起網路歌曲。那些歌手不釋出實體唱片,透過網路來發表自己的歌曲。網路歌曲始終都是容易傳唱的型別,通俗的歌詞,抓耳的簡單旋律,因為簡單學唱,所以聽眾都喜歡聽。
不過既然人類可以分為三六九等,歌曲自然也不例外。直到現在,還是有人看不起網路歌曲,認為其是俗不可耐的作品。比如2019年火起來的《我曾》、《綠色》、《你的酒館對我打了烊》包括今年的《驚雷》等等。雖然人人都聽過,卻被冠以俗不可耐的頭銜,其實有點冤屈。
不得不承認,以上提到的網路歌曲都有幾個共同的相似點,都是傳遍短影片平臺,給人造成洗腦的現象。從這些歌曲的創作角度來看,沒有難度,曲子都是幾個和絃套來套去,歌詞也不如林夕那樣的詞人寫得好。
一首簡單的歌曲,為什麼可以獲得大部分人的喜愛?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歌曲簡單。大部分聽眾對於音樂的理解就是好聽,其中樂器使用,唱法技巧,詞曲創作都不是聽眾所關心的問題。普通聽眾只聽旋律如何,而不會考慮歌曲背後的創作。而國內13億人口,大部分也只是普通聽眾。
所以音樂沒有好壞,某些看不起網路歌曲的聽眾,無非就是喜歡那些有實力,創作驚豔的歌手。但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風格,聽眾也有自己喜歡聽的歌。
不喜歡網路歌曲的聽眾,大可不必去聽。讓音樂圈保持更多的花樣,才有利於發展。
華語樂壇著名音樂創作人林俊杰也曾對網路歌曲評價過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每種不同的音樂,都會有不同的魅力。林俊杰從未在公開場合表示自己喜歡網路歌曲,但是他卻會給予那些歌曲一些鼓勵,希望他們有更大進步。
從林俊杰的話中可以揣摩出他對音樂的看法,就是無論什麼型別,唱片歌手或網路歌手,都有其自己的魅力所在。不能說誰更好更差,可以不喜歡,但是不應該存以偏見。
有一部分網路歌曲依然是高質量,但是那些看不起網路歌曲的人不願意去了解。比如《我曾》這首歌雖然爛大街,但是卻給了很多人堅定夢想的力量,傳遞出積極的正能量,難道不是一首好的音樂。
還有許嵩也遭受著如此待遇,他最初是以網路歌手出道,但是音樂質量卻變得越來越好。但是那些人卻始終對許嵩帶著偏見,甚至稱呼他為許山高。
對於網路歌曲的偏見一直都存在,還是林俊杰的話一語中的。無論什麼音樂形式,都不分好壞,都有自己的魅力,百花齊放才對音樂有更好的發展。
-
6 # 一派自知
這是ios跟安卓某平臺的抖音快手下載資料 ,可見快手的流傳度還是很高的,我們都知道快手被東北佔據半壁江山以喊麥著稱。喊麥算是東北人的自帶天賦,算不算音樂其實還是要看主流音樂人的觀念畢竟我們只是業餘 。至少現在大部分主流音樂人認為是另類所以驚雷只能算是民間自發的音樂形式吧,跟我們所說的傳統音樂不同。以後會怎麼發展要看大眾的接受程度。淡黃的頭髮比驚雷還沒有節奏跟韻律只能算是另類 ,算不上說唱。個人見解,勿噴。
-
7 # 果果爸X
驚雷不是音樂,更不可能是說唱,我都懷疑原唱腦子進水了寫這種不三不四的東西還唱出來,說實話我是欣賞不來,讓我聽的話渾身難受,絕對不會聽這種玩意!!!
-
8 # 一Healer
最近音樂圈的鄙視鏈再一次浮現在了觀眾面前,當然說是音樂圈還不那麼準確,畢竟《驚雷》在很多人包括小八看來都稱不上是一首歌曲,不過這首歌卻成為了這段時間最洗腦的旋律。不僅如此,這首喊麥還驚動了樂壇的前輩級人物:楊坤,甚至還在網上diss起了這首《驚雷》。
都知道這楊坤是個急性子,因此在diss《驚雷》的作者六道時也並不客氣,如果要是在現實中,楊坤估計都能當面噴他一臉吐沫星子,懟的是毫不留情面,將《驚雷》也貶得是一無是處,並表示聽了這倆字都感覺噁心。最讓人沒想到的是,面對前輩的diss,六道也沒慫直接表示:“你看驚雷多火,比你任何一首歌都火”,說實話有多火現在還沒有資料佐證,但是這話著實有些太刺耳了。
說起音樂水平,咱這些吃瓜的普通群眾自然是沒有楊坤的水平高,而且這麼多年的音樂路,楊坤膾炙人口的歌曲可真的不少,各種型別也都有所涉及。不過懂音樂的楊坤卻不明白這樣一首自己覺得噁心的歌曲,怎麼就被網友給捧紅了?(小八認真聽了幾遍,雖然洗腦,但有種腳趾抓地的感覺)。
而這段時間像《驚雷》這樣沒什麼水平卻洗腦的歌曲,還有“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當然並不是說的原版而是秦牛正威她們練習生的版本。這兩者的歌唱題材一個是這些年再度走紅的rap,一個是這些年異軍突起的喊麥,當然這“淡黃的長裙”說起來更有點像喊麥的味道。
當然同樣是最近洗腦的音樂,同樣是專業的音樂人,陶喆對這首歌的評價則要官方許多,不過眼神中也透露著或多或少的不可思議。可以感覺到,專業的音樂人都有點奇怪,就這樣一首說音樂不算音樂,說旋律沒有旋律,歌詞也並不是很優美怎麼就能俘獲觀眾呢?
從“淡黃的長裙”到《驚雷》,要說火的原因表面上可以歸結於土味文化的興起,這些年樂壇其實經歷著土味文化的沖刷,《學貓叫》、《沙漠駱駝》等一眾洗腦歌的走紅,都可以看作是觀眾對土味的熱愛。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說樂壇越來越衰落的原因,其實就在於觀眾對於土味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就連周杰倫不也寫了“哥的胸肌給你靠”。
當然土味如今如此的盛行並不是因為觀眾的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降低了,相反這些年網友的教育水平是逐年升高的,這土味背後其實是觀眾的選擇和生活的壓力。如今90後成為了網上衝浪的主力人群,80後已經漸漸的有些跟不上潮流的步伐,所以這其中對歌曲的選擇大多數都是由90後來完成的。
而90後毫不誇張的說幾乎是在土味中成長起來的一代,從小時候的非主流頭像、髮型和打扮,到火星文和傷感簽名,可以說90後對土味有一種親切的感覺,而且90後無疑是不穩定且愛搞怪的一代,相比於老一輩更喜歡把壓力憋在心裡,90後則更喜歡不同方式的釋放自己,這或許也是喊麥能火的一個原因吧。
除了90後自身的個性容易選擇土味之外,也在於如今快節奏生活帶給的壓力,如今很多職場人都或多或少的面臨著加班、升職、加薪、貸款、家庭等壓力,每天幾乎都在城市裡忙碌著,甚至很多人說都沒時間逛一逛周圍的公園。在這種壓力下,很多人更喜歡在網上尋找樂趣和藉慰,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影片都做的越來越短,甚至倍速播放,都是因為人們的空閒時間其實並不多。
在這樣的情況下,“淡黃的長裙”和《驚雷》在很多人看來就像是一場“狂歡”,這種沒有旋律的卻洗腦的歌詞會使不少人發洩掉自身一天的壓力,就算是跟朋友們玩尬的,也完全不用擔心自己會唱跑調,因為他本身就沒有調。所以就算很多人都知道這並不能稱之為歌曲,但在忙碌了一天之後,看一段土味說唱或者喊麥也會讓心情放鬆。
這樣或許很多人也就能理解,為什麼不少扮醜的網紅依然能火,不少都不像歌曲的歌也能走紅,大家看電視都會開啟倍速播放,慢綜藝成為了人們理想的生活。而這些楊坤如今顯然是不會理解的,他如今並不需要為了生活拼命,可以專注在玩音樂上,所以他懂音樂,卻難以理解為什麼這樣的“音樂”會成為網上的爆款,當然這些土味自然不會成為經典,卻能成為不少人一段時間的快樂源泉,這對於一些壓力大的普通人來說就已經足夠了。
-
9 # 一米陽光輝
我覺得《驚雷》應該算是一種喊麥類歌曲。歌曲,歌曲,如果有基本的旋律,配上朗朗上口的歌詞,就應該是歌曲。
雖然《驚雷》這首歌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歌曲,但存在即時合理。肯定有它存在的價值。
勞動號子就是勞動者發出吆喝或呼號。這些吆喝、呼號聲逐漸被勞動人民美化,發展為歌曲的形式。
所以我認為只要和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不管它採用那種形式都應該是音樂的一種。
以上是我個人的想法!如有不當望指正!
回覆列表
“我想說音樂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存在即合理,這麼多人喜歡驚雷肯定是在驚雷裡感受到快樂,給人快樂的音樂就是好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