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武漢美食豆媽
-
2 # 小柚子姐弟
孩子放假=玩手機?
最近,鄰居小孩放寒假了。昨天晚上,我隔著牆壁隱約聽到小白媽媽吼孩子的聲音。正巧早上出門時碰到了小白媽媽,打過招呼後得知她是要去辦寬頻斷網。不等我再問,小白媽媽便竹筒倒豆子似的向我傾訴起來。
原來,小白放假幾天來,整天手機、電腦輪番上陣地玩電子遊戲,不肯出門,也不做作業,吃飯時間到了也要媽媽一喊再喊才肯上桌。媽媽心中惱火,就逼著小白出門去找小夥伴玩。
結果呢,到了晚飯時間,小白媽媽去接小白回家,卻看到他正和小夥伴坐在沙發上捧著iPad對戰,媽媽進來連頭都沒抬一下。這件事讓小白媽媽憋了一肚子火,回家就爆發了出來,於是決定迅速去辦斷網手續。
如今,孩子們沉迷於電子裝置的時間越來越多,隨處可見捧著手機、iPad玩個不停的學生。但電子裝置帶來新鮮好玩的體驗的同時,也在無孔不入地誘惑著孩子們尚不成熟的心智,一不小心就容易讓他們迷失其中。
這一年中孩子玩遊戲大量充值、健康受到影響的新聞屢見不鮮。
網路資訊已經像空氣一樣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無孔不入。不是我們拿走孩子的手機、掐斷孩子的網路就能夠完全禁止的。
與其嚴防死守,不如理性思考:如何讓幫助孩子理性解決問題,合理使用手機。
孩子為什麼依賴手機?
孩子依賴手機的原因不盡相同:
遊戲型依賴。手機裡面的網路遊戲特別多,在長期的戰鬥中積累下來的功勳和經驗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滿足。
娛樂型依賴。手機裡面好友不多,遊戲不多,全部都是電影、音樂、照片,弄得孩子心猿意馬,不想寫作業總想摸手機。
如果孩子特別依賴手機,作為家長,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屬於哪一類的,然後再對症下藥,找到應對方法。
如何判斷一個孩子是否手機上癮?
1.社會功能是否受損,即學習、社交、身體狀況如何
什麼叫做社會功能受損呢?一個孩子玩手機,但是他學習還是很好,社交功能還是很好,包括身體功能也很好。他還是在鍛鍊身體,按時吃飯,按時睡覺。那這種情況你根本不用太擔心。
如果一個孩子玩手機,即使看上去玩得比較多,但是功能性沒有太大受損的話,父母暫時可以不用太擔心。
2.人際關係是否受影響,即和家長、同學、老師之間關係如何
要重點觀察,孩子在玩手機,特別是遊戲之後,他和周圍人的人際關係是否是和諧的?這個人際關係,主要是指他和家長之間的,他和同學之間的,還有他和老師之間的。
也許有些孩子的功能性沒有受損,但是你會發現他和周圍人的人際關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比如說,他開始變得非常暴躁、易怒,或者他開始變得很不耐心,開始變得特別忤逆,不過這些也是青春期本身的一些特質。
但是,也需要區分,究竟這些是遊戲帶來的,還是因為青春期他本身的特質。
如果圍繞著遊戲這個過程本身,產生了很多衝突的話,說明某種程度上,遊戲成為了家庭或者其他關係中,張力和衝突的載體。這個時候就是去審視這些關係的時候。
3.是否發展了不良癖好——熬夜、花錢
比如有的小孩,他因為玩手機而開始熬夜,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習慣。或者有的小孩,他因為玩遊戲發展出了偷錢買裝備的習慣。這些不良癖好的產生,也是一種非常糟糕,需要被注意的狀態。
4.作息或性情突變——是否早上起不來、不吃飯、講話煩躁
可以舉例為,孩子是不是現在早上起不來,飯都不吃,包括性情大變,講話很不耐煩,或者說把自己包裹起來,用很沉默的狀態去進行迴應。這些都是需要被注意的狀態。
當孩子沉迷手機無法自拔的時候
1.家長首先需要“閉門反思”
有些時候手機本身是一個“替罪羔羊”,它反映的是親子關係當中,本身就結下的一些“樑子”。透過手機能看到,孩子在關係當中所承受的,都是怎樣在虛擬世界當中被滿足。
所以當家長在思考自己該怎麼做的時候,第一點是要關起門去反思一下,在自己和孩子的這種親子關係中,是否出現了一些壓力或者狀況是需要去面對的。
這裡要強調的不是說,孩子玩手機就要去反思。這個語境是說,當孩子已經沉迷於手機成癮的時候,父母要去思考的一點。
如果孩子只是玩兒,但是不符合剛才講的那些上癮的標準,父母大可不必太過焦慮。
2.家長要抓住孩子對“夠酷”的需求
建議父母適當地去了解一些手機上的新興事物,和年輕人的一些語境。比如說遊戲、直播、二次元等等。
因為青春期有一種非常典型的心態,就是我得做一些和爸媽、老師不一樣的事情,不允許的事情才夠酷,對不對?
那換句話說,從一個稍微狡猾一點的角度,如果一件事情爸媽跟老師自己也做得挺來勁的,一個小孩兒他可能就覺得沒興趣了。他就覺得這個不夠酷,好像連我爸媽都做的事情,我就覺得很沒勁。
所以,當一個爸媽對於遊戲持一個比較中立、溫和的態度,而不是把他當敵人的話,有些小孩兒他自動就覺得這事兒也就這樣。
但如果說,你非常嚴肅地去反對孩子,可能會適得其反。他反而就像找到了一個青春期叛逆的抓手一樣,開始死死地抱住手機不放。
所以最好去了解一下,遊戲的行業發展和年輕人的語境。包括如何幫助孩子去選擇相對適合的一些遊戲。
其實,網路遊戲也分很多種,這個網上可能有幾百萬款遊戲。有些遊戲非常益智,而有些遊戲除了宣揚暴力和色情,騙裝備的錢之外就真的沒有什麼好處。
3.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在玩手機這件事情上,需要把制定規則的權利去交給孩子,然後把監督執行的功能留給自己。有些孩子玩手機,爸媽難免會擔心說孩子沉溺。我覺得與其把擔心悶在心裡,不如和孩子坐下來好好聊一聊。
跟孩子聊的姿態,可以是:你玩手機我並不會反對,但是我希望你可以自己去制定一個規則,去更好地進行自我管理。也就是讓孩子自己來說,他怎麼玩手機。
比如,有的小孩兒說每天做完作業,可以玩兒半個小時,有的小孩兒說我每天睡覺之前可以玩20分鐘。但是,這個規則需要讓孩子自己去制定,不然就變成了父母的一種高壓政策。
自我管理的感覺,是給予孩子一種自我效能感和自律的感覺。這種自由度是不一樣的。
監督執行也是父母需要去看到的一個邊界。就是,當這些規則被制定出來之後,去監督他從始到終的執行,這個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4.幫助孩子認識網路背後的東西
說不定,以後他長大真的會去變成一個遊戲設計師或者漫畫家呢。家長可以在有引導的狀況下,和孩子一起去看這些。用一個非常理智化的方式,幫助孩子建立起對於網路更加健康的態度。
5.幫助孩子從遊戲中學習做一個有趣的人
在有很多企業,尤其是一些年輕的公司在進行遊戲化的管理。比如說,員工打卡不再需要考勤機,而是用積分或者說像那種玩遊戲的方式來進行。
那麼,在一個家庭當中進行這種遊戲化的思考,父母也是可以去學習和借鑑的。
比如說,當你希望孩子在學業上取得一些成就的時候,你怎樣透過一種遊戲化的設定能讓他感覺到更多的成就感。
或者說在你們的一個溝透過程當中,有沒有一些遊戲化的元素,讓孩子即使到了青春期,依舊覺得你是一個有趣的人。這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很重要的。
-
3 # 樂彤媽媽生活日記
大家好,我也是兩個孩子的寶媽,大的今年8歲,針對大家關心的這個話題我以前也一直很困擾,但是慢慢的改善很多。
第一:孩子愛玩遊戲,家長首先要檢討是否自己在家也是一天到晚機不離手,如果是的請先自我約束,再來約束孩子,自己都不能以身作則,又如何要求孩子呢?
第二:多陪伴孩子,讀書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書的種類千千萬,總有一類是你孩子感興趣的,那麼大人可以多花點時間陪孩子一起看,如果孩子的書大人不感興趣的,大人可以買些自己喜歡的書,坐下來陪著孩子一起看,雖然讀書這件事,雖然下決心去做很難,但是你堅持了,就會發現對孩子對你都有所提高。
第三,帶孩子多做一些體育運動,玩是孩子的天性,這個爸爸也可以參與,像很多爸爸喜歡打籃球,踢足球,打羽毛球帶上孩子和你一起,孩子每天會更開心
第四,培養孩子的一些興趣愛好,這裡給大家推薦一下,可以讓孩子學圍棋,圍棋是一項智力,體力,品質,毅力融為一體的娛樂專案,我的孩子下了圍棋以後基本很少在玩手機,平時放學就往棋院跑,棋院會經常組織比賽,他也有參加,我是非常鼓勵他參與,拿了獎以後孩子變得有自信,也更聽話,總之孩子愛玩遊戲,家長不要用極端方法對待,像吼,罵,打,都是不可取的,和孩子先成朋友再去一點點去感染他,帶動他,改變他,用心對待孩子,孩子一定會變得不一樣!加油寶媽!✊
-
4 # louxi315
以我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孩子玩遊戲,家長的態度應該是:疏,不堵!
我家兒子從小就對電子產品感興趣,可以說是特別喜歡玩遊戲。這不,前兩天剛給我說,大學要選計算機專業。他還抱怨我說,他小時候對他玩電腦管的太嚴啦,讓他的次數太少啦,每次玩的時間也太短了,有好幾次都是他當時一個遊戲還沒結束卻時間到了,我卻給他強制把電斷了。還說如果小的時候不給他管的那麼嚴,放開讓他玩幾天過過癮,他的興趣肯定也不會那麼濃了,也不至於現在對電子產品還這麼痴迷了;還說我現在對他玩電腦手機都不管了,他自己屋裡雖然有電腦,自己雖然有手機,也不是天天玩,自己管理的很好,學習也沒有拉下,而且還很好......
確實,兒子小的時候,總擔心電腦看的起時間長了對眼睛不好,擔心他沉迷遊戲而耽誤了學習。所以,從小就對他這方面限制了好多。記得小學時,規定每週週五晚上只玩一次,一次1個小時。所以每週的週五都是兒子最期盼的一天,雖然約定好的每次1小時,但兒子每次時間到了都不捨得關電腦,往往都是在我的強勢中強制關機。
所以,對孩子玩遊戲,要“疏”。要和孩子明確遊戲的利害關係,引導孩子玩適合玩的遊戲,和孩子共同商議玩遊戲的時長,不妨也可以讓孩子像我兒子說的那樣,在做完作業的時候過過遊戲癮,而不是像我一樣一味地“堵”!
-
5 # 楠子涵妞
《中國青少年網癮資料報告(2005)》,調查顯示:男性網癮比例高於女性網癮比例,未成年人網癮比例較高,初中生和職高學生網癮現象最為令人擔憂,其中初中生、失業或無固定職業者、職高學生中網癮的比例均達到20%以上。
這個時代的人不可避免的會接觸手機。接觸手機就不可避免接觸遊戲,現在中國的遊戲使用者有6.4億,幾乎三個人中有一個人玩遊戲。青少年的比率可能更高。遊戲在孩子的生命裡,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作為父母應讓孩子從小去了解戲和其他的網路應用有怎樣的區別,如何辨別網路中好的東西和壞的東西。
家有大寶十歲,我和寶爸的要求是:上學期間是不可以玩手機或遊戲,放假期間或是對於某些獎勵可以規定一段時間可以玩遊戲,前提是遊戲不可以是暴力、血腥的。為了以身作則,我和寶爸在家或在外都從不玩網路遊戲,手機上也沒有下載這些遊戲,從目前來看這些言傳身教有一定的效果,大寶遊戲上面自制力還不錯,上課期間自覺從不玩手機遊戲,放假期間也並不沉迷於遊戲。所以我覺得父母的引導也很重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自制力,當然也不能一刀切,父母也需要講道理,現代社會遊戲也成為一種社交手段,不單單是娛樂消遣,家長也可以適當瞭解孩子經常玩的什麼遊戲,增進孩子之間的娛樂互動也是不錯的。
總之遊戲並不猛於虎,也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也有意外的效果。
回覆列表
我們先分析一下孩子為什麼玩遊戲,一般是有以下三個原因:
1、家長在家頻繁玩手機,孩子沒有獲得足夠的陪伴
2、孩子缺乏自控能力
3、孩子沒有興趣愛好,不知道做什麼時家長為了省心,主動讓孩子玩手機
那麼當出現這種情況時,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放下手機,高質量的陪伴孩子,下班回家後,好好陪伴孩子,可以做各種遊戲,親子閱讀,講睡前故事。
第二,制定規則,限制玩遊戲的時間,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對於感興趣的事,成年人尚且難以自控,更何況孩子,所以,對於孩子玩遊戲,要透過制定規則來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家長可以先跟孩子協商溝通好,和孩子約定好玩遊戲的時間。
第三,多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建立與現實世界的關聯。平常家長要多用有趣的活動來轉移孩子注意力,週末可以帶孩子去親近大自然、多去接觸人群,多發掘他們的興趣點,興趣多了,孩子的生活充實起來了,他們自然不會總去玩遊戲。
其實,我覺得,不管孩子是否在玩遊戲,大人一定要抱著謙卑的態度去對待孩子。要試圖去了解孩子,不瞭解孩子的需要、不瞭解孩子的能力就是對孩子的態度不謙卑,孩子每一天都是在發展變化的,明天的能力和今天的能力就不一樣,家長要抱著謙卑的態度去認識孩子、瞭解孩子,孩子才能成長得更快。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大家可以參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