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鑫時空

    唐僧是一個心慈面善吃齋唸佛的僧人,他並沒有什麼本領,但是極力想吃唐僧肉的妖魔鬼怪最終卻自食其果,落了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因此,與其說唐僧是個師傅,倒不如說他是個領導者。

    他胸懷天下,惠及黎民百姓,為了求取真經而不惜遠行,並在所到之處宣揚佛法和親民敬君思想。至於唐僧雖然經歷諸多磨難而總能化險為夷,一則唐僧是金禪子轉世,有佛祖如來和觀世音菩薩的庇佑;二則唐僧能夠領導好他的三個高徒,能讓他們臣服於自己,告狀搬來觀世音菩薩或是念那緊箍咒,讓徒弟們望而生畏。只要有人膽敢為非作歹或作奸犯科,必然要受嚴懲。

    唐三藏在書中雖然是以取經為責任的師父,但實際上他卻個性懦弱,偽善怕死。他雖為人善良仁慈,卻不能明辨是非,反而屢屢聽信豬八戒的挑撥,誤會能識破妖魔詭計的孫悟空。在落入陷阱之後,又大喊「悟空,救我!」。 唐僧的形象就像是白面書生,雖然滿懷理想主義,卻手無縛雞之力,在困難面前總是束手無策,坐待外援。而他的迂腐和不辨是非,似乎在顯現作者對當政者昏庸無能的暗諷。但如果只以宗教或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唐三藏代表的不是聖僧,反而是凡夫俗子。

  • 2 # 寒雨過客

    小說《西遊記》裡的唐三藏,就是一個有背景的固執迂腐的老好人。

    小說中說他本是如來佛祖的二弟子,因為在佛祖講經會上不聽佛法,佛祖說他輕慢佛法,被抹除記憶,貶為凡人。

    試想就是被貶為凡人,那也曾經是如來佛祖的二弟子,雖然佛祖老大說生氣了,貶為凡人,但是諸天神佛誰敢信,誰敢真的把唐僧,也就是金蟬子看做凡人蹂躪。

    所以唐三藏一直都是有背景光芒籠罩的。你看在經歷九九八十一難過程中,有很多次都是三位徒弟使出渾身解數也奈何不了抓走唐僧的妖精的關鍵時候,都有天上的神佛主動前來幫忙,最後在將唐僧救出來以後,還得和唐僧見一面。因為啥?

    我們再看唐僧被救出來以後是不是對神佛叩拜感謝不已,那這唐三藏是不是牢記這位大哥,畢竟那是救命之恩啊,等以後取經取完了,聽封了,又成了如來老大的紅人,那不得提前賣了面子,混個臉熟。

    別看唐僧經歷的那麼危險,最後等那些妖精被收的時候才發現基本上都是天庭的神官的寵物座騎什麼的,這些妖精也都算是在神仙體制裡的人,怎麼敢真的把唐僧給吃了,還不是走走過場。唐僧這久久八十一難實際相當於給如來老大的二弟子混混資歷的,別看那麼危險,實際上都是有人罩著呢!

    其次說唐三藏是個固執迂腐的老好人,是因為他不論在何時何地,不論是在城郭還是野郊,甚至是在深山老林裡,他都是認為自己能夠判斷眼前出現的是人是妖,並且固執的認為自己是對的,從不聽大徒弟孫悟空的勸告,比如三打白骨精這一難,不聽孫悟空勸阻,執意認為孫悟空打死了良家,最終使白骨夫人奸計得逞。諸如此類的還有很多,就是因為唐僧的個人行為使自己陷入危險的境地。

    不過儘管如此還是不能磨滅他的心繫天下百姓的善良,不認為他是聖人是因為他還是有些各式各樣的不足。但是小說中僅僅他的憂國憂民,心繫天下百姓,不顧個人安危,敢於經歷十四年磨難不動搖的取經善行就足矣值得讓人欣佩。

  • 3 # 牖月愛讀書

    唐三藏看起來是個佛法高深的高僧,超脫塵世沒有七情六慾,但是我們深究小說細節,可以發現唐僧就只是凡夫俗子。

    第一,唐僧去西天取經是有目的的。唐僧是觀音菩薩親自挑選前往西天取經傳教的人選,傳教的目的就是將西方的佛法傳播到東方道派勢力管轄的範圍中去,擴大佛派勢力的影響,唐僧如果成功取得真經,便能夠躋身成佛,因此唐僧取經是為了取經成功後的佛位。

    第三,雖然是一個和尚,但是在守戒方面卻並未堅持,尤其是在與女性的接觸上。在“三打白骨精”這一故事情節中,悟空迫於他的要求外出化齋,這個時候白骨精化身為一個“酥胸半露”的美女前來,唐僧看到之後第一反應就是“連忙跳起身來”,然後便開始一連問了三個問題,“你府上今在何處住?有什麼人家?有什麼心願來此齋僧?”並就此和白骨精化身的美女攀談起來。如果要守色戒的話,此時的反應萬不該如此的。

    因此,唐僧並不是我們看的動畫片或電視劇裡所塑造的佛法高僧,其在小說中的形象體現更多的是貼合一個普通人。

  • 4 # 菩提佛學

    其實唐僧的形象能夠說與傳說的白面書生不約而同。固然滿懷理想主義,卻手無縛雞之力,當艱難發作的時分,總是一籌莫展,坐待外援。唐三藏在書中固然是以取經為義務的師父,但是實踐上他卻是個性懦弱,偽善怕死,缺乏超越的瞭解。他為人固然仁慈仁慈,卻不可以明辨是非,反而屢屢聽信豬八戒的挑唆,誤解能識破妖魔陰謀的孫悟空。總是在落入圈套之後,才大喊“悟空,救我!”。來到某座陰森恐懼的大山跟前的時分,唐僧本人都本能地恐懼,經常會對孫悟空說大約是“悟空,你看前面那座山烏林密佈,虎豹之聲不絕,怕是有妖怪吧”之類意義的話,而孫悟空每次都要撫慰他說“師傅莫怕,一切都有俺老孫在”,唐僧每次也都能“心安”。這種固定的套語,重複呈現在《西遊記》的原著小說裡。可是每當有妖怪幻化為人形來害他的時分,他又不置信孫悟空了,經常會說“她(他)一個弱女子(老人家)怎樣會是妖怪呢?”由此吃的苦、受的罪十分之多,但是每次又都前車之鑑,一點兒經驗也不汲取。可見他又是一個頑固的不置信者。

  • 5 # 星樹

    唐三藏在西遊記裡扮演的是普通人的角色 他有普通人常有的毛病 比如害怕擔責 動不動歸罪猴子 從不想想自己的問題

    他經常自己惹事 結果是猴子來救他 他經常自以為是 惹了妖怪不自知 反倒說是猴子的問題

    他也有普通人常有的優點 比如他很敬畏生命 不讓亂殺生

    唐三藏是普通人的化身 他是我們每個人的體現 是普通人人性集中的展現

    他的品行也代表了普通人的品行 有優點 也有缺點

    他不是個大奸大惡的人 普通人也不是大奸大惡的人 他不是完人 普通人也不是

    所以他要去取經 取經的路 是他的人生修行 也說明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 都要經歷自己的八十一難 方得圓滿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每個人都是

  • 6 # 說客先生dys123

    《西遊記》中的主角唐僧因為父親陳光蕊帶妻子上任途中被奸徒截殺,其母為報肚子中的孩子忍辱偷生,孩子降臨時受到神仙託夢,於是其母把唐僧放入木盆放入江河,被金山寺長老相救,託人撫養到十八歲,直接削髮修行。其來歷也說明是神仙送的,那其性格秉性也應該是神仙給設定了的唄。

    光陰迅速。一日,劉洪公事遠出,小姐在衙思念婆婆、丈夫,在花亭上感嘆,忽然身體睏倦,腹內疼痛,暈悶在地,不覺生下一子。耳邊有人囑曰:“滿堂嬌,聽吾叮囑。吾乃南極星君,奉觀音菩薩法旨,特送此子與你。異日聲名遠大,非比等閒。劉賊若回,必害此子,汝可用心保護。汝夫已得龍王相救,日後夫妻相會,子母團圓,雪冤報仇有日也。謹記吾言。快醒,快醒!”言訖而去。

    卻說此子在木板上,順水流去,一直流到金山寺腳下停住。那金山寺長老叫做法明和尚,修真悟道,已得無生妙訣。正當打坐參禪,忽聞得小兒啼哭之聲,一時心動,急到江邊觀看,只見涯邊一片木板上,睡著一個嬰兒,長老慌忙救起。見了懷中血書,方知來歷。取個乳名,叫做江流,託人撫養。血書緊緊收藏。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覺江流年長一十八歲。長老就叫他削髮修行,取法名為玄奘,摩頂受戒,堅心修道。

    唐僧從出生到長大就直接做啦和尚,但其對自己的生養父母一無所知,這種追根溯源是人本性,於是有了唐僧從母親遺留血書知道了父母之變故,產生了報父母之仇之念,報父母生育之恩之念。開始了尋訪母親,拿母親信物找到外公,稟告唐王,拿殺奸賊,又獲得父親復活,一家老少安好團圓。於是自己從此安神修禪。

    玄奘讀罷,不覺哭倒在地道:“父母之仇,不能報復,何以為人?十八年來,不識生身父母,至今日方知有母親。此身若非師父撈救撫養,安有今日?容弟子去尋見母親,然後頭頂香盆,重建殿宇,報答師父之深恩也!”師父道:“你要去尋母,可帶這血書與汗衫前去,只做化緣,徑往江州私衙,才得你母親相見。

    丞相大喜,就令軍牢押過劉洪、李彪,每人痛打一百大棍,取了供狀,招了先年不合謀死陳光蕊情由,先將李彪釘在木驢上,推去市曹,剮了千刀,梟首示眾訖。把劉洪拿到洪江渡口先年打死陳光蕊處。丞相與小姐、玄奘,三人親到江邊,望空祭奠,活剜取劉洪心肝,祭了光蕊,燒了祭文一道。

    進了相府,光蕊同小姐與婆婆、玄奘都來見了夫人。夫人不勝之喜,吩咐家僮,大排筵宴慶賀。丞相道:“今日此宴可取名為團圓會。”真正合家歡樂。

    。唐王准奏,即命升陳萼為學士之職,隨朝理政。玄奘立意安禪,送在洪福寺內修行。後來殷小姐畢竟從容自盡,玄奘自到金山寺中報答法明長老。

    報父母生育之恩,雪父母被害之仇,盡為人子女之孝;同時報答長老養育之恩,投身佛教。這算唐僧第一品行吧!

    那法師在臺上,念一會《受生度亡經》,談一會《安邦天寶篆》,又宣一會《勸修功卷》。這菩薩近前來,拍著寶臺厲聲高叫道:“那和尚,你只會談小乘教法,可會談大乘麼?”玄奘聞言,心中大喜,翻身跳下臺來,對菩薩起手道:“老師父,弟子失瞻,多罪。見前的蓋眾僧人,都講的是小乘教法,卻不知大乘教法如何。”菩薩道:“你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渾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菩薩道:“你那法師講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壞。”太宗正色喜問道:“你那大乘佛法,在於何處?”菩薩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太宗道:“你可記得麼?”菩薩道:“我記得。”太宗大喜道:“教法師引去,請上臺開講。”

    第二個品行應該是大善大德,為普渡眾生而選擇了自己一生的從事事情和工作,放棄了自己的正常生活,犧牲了自己的人生普通幸福生活。

    第三個品行應該是有很深的心智和毅力,這也是他走上西天取經道路必須擁有的品質,不然面對千山萬水,眾多妖怪如何能堅持下去。

    第四個品行應該是愚忠,進入佛門之後,對於佛門神仙那是恭順有加,聽從百分百,所以面對一些事情時不能看清,不能理智靈活聰明解決。

    第五個品行應該是喜歡美不喜歡醜陋,你看他看到美麗的東西還是喜歡的,看到醜陋的東西還是有厭惡感的,當然他也一直在修煉一方面的行為,調整自己的心性。

    第六個品行膽子小,會被妖怪嚇的要死,看見兇惡的東西會害怕,遇到困難困境就手足無措的樣子。

    第七個品行怕女人,面對如花似玉所有的女人,不管是真人還是妖怪變得,他都會出現一種手足無措的狀態,不知道如何面對和化解,只是咬定堅持自己佛門戒律而已。

    第九個品行心智在某些方面不夠通竅,很多人生常理看不清,看不懂,看不透,自我意識還是非常嚴重的,所以經常會做出錯誤判斷,做事有點糊里糊塗。比如到大雷音寺受到迦葉的索賄,肯定想不通這個道理,但也沒辦法反駁。

    第十個品行依賴性還是很強的,一路取經依賴徒弟們的扶持救助,自己就知道唸經,沒有多少主見,遇事慌亂,雖然是個領導人,卻沒做好多少領導工作。

    總之唐僧作為人類追求更美好事物的代表,有人類本身很多存在的複雜性,活生生的就是一個普通人的形象,優點缺點並存。

    參考資料:《西遊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才能喚醒自己的第二人格,或者創造出一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