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陵三麗子語文人
-
2 # 文心雕詩
這不是二選一的問題,讀古文和讀故事都能提升孩子的寫作水平。文言文有文言文的長處,故事有故事的特點。文言文語言精煉,可以一當十,大部分成語典故都出自文言文,如果能熟練掌握古文裡的成語和典故的話,孩子寫起文章來可將成語或典故隨手拈來,運用自如,那麼你的文章的內容既豐富又典雅,還省卻不少筆墨。何樂而不為?況且,古文觀止裡有好多優美的文章,象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王勃的《滕王閣序》、蘇軾的《赤壁賦》前後,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諸葛亮的《出師表》,賈誼的《過秦論》,蘇詢的《六國論》,還有《阿房宮賦》等等,都是些千古名篇,無論從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都已登峰造極,很是值得認真仔細地體味。讀罷將終生受益。
多讀點故事書照樣能提升孩子的寫作水平。四大名著不都是故事書嗎?書中不單單故事感人至深,寫作技巧也勝出一籌。多讀點名著,學學古人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謀篇佈局的高明,故事懸念的設定,詩詞歌賦巧妙地運用,以及故事的結局的處理等高明的藝術特色。
總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要多讀點書,不管是古文還是現代文,開卷有益。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沒有閱讀的跟進,擁有寫作經驗的人一定體會過"理不屈詞窮"或"話多卻無理"的尷尬境地。朱熹的《觀書有感》中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可以用來說,閱讀與寫作的關係,即閱讀是寫作的素材、思想、構思等保持新鮮度的泉源。
有家長說,我可以讓孩子多寫啊!當然寫是必不可少的。但一定是要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比如,初三孩子在學議論文寫作。如果不提供大量的範文給他們閱讀,光多寫是沒有任何作用的。為什麼?一是他們心裡缺少議論文基本的樣子,即如何去論述。二是沒有說理的能力。三是沒有充分的論據來證明。這些哪裡來,唯有閱讀。
現在我們再來說閱讀什麼書呢?我不知提問者家孩子多大。不過沒關係,你問是讀古文還是讀故事哪個對寫作更有幫助,我首先要說的是古文與故事是兩個內容有交叉的書籍或文章,古文有一部分就是故事類的。那麼如何去選擇呢?
一是遵循興趣。如果孩子喜歡讀故事,又是初中以上了,就可以選擇讀一些故事類的文言文。如寓言、神話類的,中國先秦寓言、神話類的故事,既有趣又耐人尋味。多讀一讀,輔以寫寫感想與思考,有助於思辨力提高。這樣還能培養孩子文言閱讀能力。部編教材推薦的《世說新語》與《聊齋志異》就是文言短篇小說集,也是不錯的讀物,但有一定的文字閱讀難度。
如果孩子不喜歡古文,也不要牽強。讀現代故事類的文章或書籍,如古今中外經典小說,都是對社會深度思考,無論內容與藝術都對寫作有益。初高中語文教材同步推薦的有不少小說,都堪稱經典。又如名人傳記,閱讀這一類書籍,不僅僅是寫作,更是為人處世的精神滋養,是與偉大的人物交朋友。
遵從興趣,孩子才能樂此不疲,不知不覺中獲得寫作中需要的養料。如果我們強行給予推薦,孩子有時處於"被"閱讀狀態,效果不佳,尤其是個性強的小孩。
二是遵循廣博的原則。孩子閱讀,在遵循興趣的基礎上,還要能廣博。教育部給中小學生開的書單是包羅永珍的,不僅侷限於古今文學作品,還包括自然、歷史、科技、人文等各種內容與文體。若說對孩子的初高中議論文寫作有利的話,中外名家散文也是要廣泛閱讀的。讀書就如一天三餐,偏食挑食對身體不利。真正好讀書的人,除了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更是要廣泛。記得錢理群主編的《新語文讀本》,全套書籍,所選文章都是可圈可點的。
最後我要說的是,中小學生閱讀,不應過於功利化。什麼意思?孩子們不能為了提升寫作才去讀書,讀書應該是生活常態。你有沒有發現,有些家長也抱怨,我家孩子書讀了很多,但寫作還不行。這就是過於地為了讀而讀。另外寫作能力提升是個複雜的過程,如果沒有天賦,它需要持續地訓練和有效地指導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