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透過之所
-
2 # 尚流視覺攝影
(一)“臨池”的由來
我國東漢書法家張芝從小就愛寫字。日日臨寫,從不間斷。他每天在院中的池水裡洗刷筆硯,日子久了,池子裡的清水都被墨染黑了。後人用的“臨池”一詞就是指張芝刻苦練字的故事。
(二)墨汁當蒜泥
一次,王羲之正在專心練字,書童送來了他最愛吃的饃饃和蒜泥,他卻只顧寫字。夫人郗氏來到書房,只見羲之把墨汁當蒜泥,用饃饃蘸著往嘴裡送,弄得滿嘴烏黑。郗氏哈哈大笑,可是羲之還是沒有“醒”來,一面濡毫運筆,一面還連聲誇讚郗氏做的蒜泥味道可口。
(三)唯有一點像羲之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是與父親被並稱為“二王”的大書法家。 小時候,有一次臨寫父親的一幅字,著急去後花園玩耍,“太”字竟漏寫了一個“點”。父親看到後把這一“點”補寫上了。一會兒母親又看到了這幅字,看到兒子這一“點”寫得圓滿精到、厚重有力,心中大喜,便在紙上寫下兩句讚語:吾兒習字費盡三缸水,唯有太字一點像羲之。
(四)“小歐陽”
唐代書法家歐陽通是歐陽詢的兒子,被後人稱為“小歐陽”。 歐陽通少年時父親就病故了,為了把父親的書學風格繼承下來,他到處去買父親遺留下來的親筆墨跡。每得到一篇,便認真觀察、揣摩、摹寫,經多年勤奮努力,終於繼承了父親的書名,號稱大、小歐陽體。
(五)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
柳公權小時候,見一位沒有雙臂的老人,用腳夾著一支大筆寫字,揮灑自如。他感到自己的字太差了,便跪在地上拜老人為師。老人在紙上寫道:“寫盡八缸水,礬染澇池墨,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從此,柳公權牢記老人教誨,發奮練字,終於成為著名書法家。 柳公權任夏州書記時,一次入朝奏事,唐穆宗問他用毛筆的方法,他回答說:“心正則筆正,乃可為法。”一語雙關,說得穆宗臉色都變了。
(六)蘇黃論書
蘇東坡與黃山谷在一起談論書法,切磋書藝。蘇說:“你近來的字雖然清新勁挺,可是有時用筆過分瘦弱,好像樹梢上掛的長蟲(蛇)。”黃說:“對你的字,我本不敢輕易評頭品足,可是我覺得有的字寫得也太侷促,扁扁的,像石頭下壓著的癩蛤蟆!” 二人一邊談著,一邊大笑不止。 按:“當面敢批評,難得是諍友。”蘇黃二位書友之間的真摯直率之情,真令我們羨慕不已!
(七)沙地上練出來的書法家
北宋歐陽修,不僅是散文大家,字也寫得神采秀髮,清勁嫵媚。 歐陽修小時候家貧如洗,沒錢買紙筆,母親見他好學,就教他用蘆杆在沙地上練字。由於刻苦練習,後來他的書法也很有成就。 他曾說:我從小喜歡的事兒可多了,中年以後漸漸廢棄,有的是因為厭倦而不去做了;有的是雖未厭倦但因力不從心也不得不停止;歷時愈久愛之愈深而不厭倦的就是書法。寫字,可以伴我消受時日且不倦怠。
-
3 # 愛芳書法
1、掣筆不脫
王獻之是王羲之最小的兒子,排行第七,上有六哥一姐。
東晉永和七年,王羲之四十九歲,出任右軍將軍、會稽內史,舉家離開京師建康(今江蘇南京),來到會稽山陰縣。這一年,王獻之七八歲,開始跟父親學習寫字。
一天,獻之正對著範本一筆一畫地習字,王羲之悄悄走到他身後,突然抓住筆管往上一抽,竟沒有抽掉獻之手中的毛筆。王羲之嘆道:“此兒的字,今後當有大名!”
後人解釋,獻之寫字用力,把筆牢,所以王羲之知獻之長大後書法必能名世。蘇東坡不同意這樣解釋,他認為書家握筆寫字並非用死力,而是自然書寫,不失法度,乃為得法。王羲之誇獎獻之,在於小兒寫字專心致志。不然的話,天下有力者豈非莫不能書!
2、鄭板橋學書法
朝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自幼酷愛書法,古代著名書法家各種書體他都臨摹,經過一番苦練,終於和前人寫得幾乎一模一樣,能夠亂真了。但是大家對他的字並不怎麼欣賞,他自己也很著急,比以前學得更加勤奮,練得更加刻苦了。
一個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涼,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寫起字來,寫著寫著,就寫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氣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說:“你有你的體(身體),我有我的體,為什麼不寫自己的體,寫別人的體?”
晚上睡覺時,鄭板橋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體,寫字也各有各的字型,本來就不一樣嘛!我為什麼老是學著別人的字型,而不走自己的路,寫自己的體呢?即使學得和別人一樣,也不過是別人的字型,沒有創新,沒有自己的風格,又有什麼意思?
從此,他取各家之長,融會貫通,以隸書與篆、草、行、楷相雜,用作畫的方法寫字,終於形成了雅俗共賞、受人喜愛的“六分半書”,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亂石鋪街體”,成了清代享有盛譽的著名書畫家。
3、肖顯拜師
傳說明朝書法家肖顯少兒時,同村裡好書的孩子們聚在一起作“寫大字比賽”。有一位砍柴的老爺爺路過這裡,見他們寫字,便放下柴擔走近前來觀看。肖顯手舉著自己書寫的“天下第一”條幅讓砍柴老人看,老人說:“這字寫得並不好,怎麼能稱得上第一呢?”肖顯不服氣地說:“那就請您寫字,讓我們開開眼界如何?”
老人便脫下一隻草鞋,用鞋頭蘸著墨在紙上一揮,寫出個“一”字。這一橫遒勁、濃枯、厚實、奔放,用筆頗有深法。肖顯看罷驚呆了,立刻跪在老人面前,說道:“老爺爺,我要拜您為師。”老人道:“‘一’字似柴擔,須剛柔兼而有之。”肖顯拜師之後,遂將老人寫的“一”字貼在床頭,日日觀賞琢磨其用筆之法,後來終於成為一名書法家。
4、潛心苦學墨當飯
王羲之小時候寫字時專心致志。有一次,他在書房中聚精會神地寫字 ,竟然忘記了吃飯。母親只好讓書童給他把飯送過去,有饅頭,還有王羲之最愛吃的蒜泥。當母親來書房看小羲之的時候,一進書房便笑得前仰後合。原來王羲之邊吃飯邊看字帖,競將墨汁當成蒜泥蘸著吃了,弄得滿嘴烏黑。直到聽到母親大笑時,他才恍然大悟。
5、張芝臨池
書法家張芝在書法上具有高深造詣和傑出的貢獻。張芝自幼通經史,勤學書法,練字不擇紙筆,他有時拿著抹布蘸水在石上寫,有時執筷子在桌上劃,甚至家裡準備縫製衣服的布帛,也都是他先用顏色書寫後再染了使用。但是他對書寫的姿勢卻十分講究,常常是對著銅鏡揮毫,這樣自己的正面和反面皆能透過鏡面上的反光看得一清二楚。
為了便於練字,張芝在自己的家門前掘了一個方圓數丈的洗硯池。一天的功課做完了,他就上池塘邊將硯臺和毛筆上的餘墨洗滌乾淨,以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他洗呀,洗呀,日子一久,整個池塘裡的清水也被染黑了。後來,人們把練字稱做“臨池”,就是從張芝的這個學書故事中演變而來的。
-
4 # 國學古韻
下面為你奉上2個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1、王右軍的字
據說有一次,王羲之看見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扇子,一直賣不出去,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麼樣?”
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
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著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2、巧補春聯
大書法家王羲之每逢除夕都要親手寫春聯貼之於門,因為他的字號稱;天下第一行書;很多人都想得其字而又難得。這一年,除夕又至,王羲之照舊寫了: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八個字的春聯,留下了下半截,想偷對聯的人一看此八個字太不吉利,便掃興而歸,到了寅時,王羲之補了後半截,變成了: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第二天一大早,想偷春聯的人見春聯變了樣,皆讚歎不已,拍手叫絕。
-
5 # 油畫愛好者
筆冢
智永禪師為隋、唐間人,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孫,因十分用功練習書法,用壞的毛筆都棄置在大竹簍裡,經年累月之生,積了五大簍,於是他自己作了銘文,並埋葬了這些筆頭,稱為筆冢,可見得他愛書惜物的襟懷。
-
6 # 吾乃李先生0
入木三分
傳說晉帝當時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詞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層又一層,發現王羲之的書法墨跡一直印到木板裡面去了。他削進三分深度才見底,木工驚歎王羲之的筆力雄勁,書法技藝爐火純青,筆鋒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竹扇題字
據說有一次,王羲之路過山陰城(今紹興)的一座橋。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麼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著急。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麼樣?” 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著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書成換鵝
王羲之很喜歡鵝,他認為養鵝不僅能陶冶情操,還能從觀察鵝的動作形態中悟到一些書法理論。有一次王羲之出外遊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鵝,便想買下,一問之下知道這些鵝是附近一個道士養的,便找到那個道士想與他商量買下那群鵝,那個道士聽說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買,便說:只要王右軍能為我抄一部《黃庭經》,便將拿些鵝送給他,王羲之欣然答應,這便成就了書成換白鵝的佳話。
還有另一個故事:王右軍知道一個老婆婆家的鵝非常有靈性,就想去拜訪並買下。老婆婆知道王右軍要來,趕緊把鵝殺了做菜招待。王右軍知道後扼腕嘆息。
子換父字
當年王獻之經過幾年的學習,書法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常常得到父親王羲之和長輩的稱讚。被誇多了,不禁自大起來,以為自己的功力已深,可到處替人題詩寫字,因此就不再下工夫臨池練帖了。有一天,他父親王羲之宴請友人,杯盞交錯,一時書興勃發,提起筆來在牆壁上題了一首詩。然後乘興和客人一起出去賞玩風景了。待父親走後,心高氣傲的王獻之,面對牆壁的書法並不服氣,他就照著牆上的字臨摹幾遍,然後他偷偷的把牆上的字擦掉,在原來的地方模仿父親的字跡重新寫過,左看右看,自認為無人能分辨真假。哪知王羲之回來後,看到牆上的字不禁納悶,細細的看了好久,竟搔搔頭嘆口氣說:“莫不是老酒喝多了,竟寫出這麼拙劣的字,唉!”王獻之在旁邊聽了,頓時臉紅心跳,十分不安。從這以後,他才明白,不下功夫是不可能超過父親的。從此,他不再盲目自滿,而是更加刻苦練字。
天鵝餛飩
相傳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十歲那年,在書法比賽上一舉奪魁,他不禁飄飄然。一天,王羲之看見一家飯店掛著“天鵝餛飩”橫匾的飯店,字寫得毫無生氣,生意卻很紅火。他發現店裡飛過屏風落入鍋中的餛飩像一隻只白色的天鵝,驚歎不已,建議店主老婆婆請人重寫橫匾,老婆婆嘆道:“不好請啊,剛露臉的王羲之都讓人捧上天了,他寫字那點功夫,還不如我扔餛飩的功夫深呢。”老婆婆的話讓王羲之羞愧難當,他恭恭敬敬地給老婆婆寫了橫匾,從此更加刻苦練字。
-
7 # 李大源
歷朝歷代有書法故事很多。先說說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與王羲之的故事,永和九年初春,王羲之與眾好友會聚會稽山隂蘭亭,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詩友約好能吟詩不罰酒,美酒豪情,流觴曲水。大家公推王羲之為詩集作序,於是微醉中的王右軍有如神助,寫下這幅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其後,顏魯公在安史之亂中只尋到親侄兒的一具頭骨,在萬念俱焚中奮筆疾書,寫下第二行書《癸侄文稿》
蘇軾被貶黃州後,窮困潦倒,食不果腹,寫下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我們在追憶這些書法大家的故事中,從中受到更多藝術薰陶。
-
8 # 學益精舍
中國歷史上書法家數不勝數,其中家喻戶曉的就是書聖王羲之,關於王羲之的故事咱們暫且不說,今天咱們聊一聊另一位書法家。在《水滸傳》第三十九回“潯陽樓宋江吟反詩,梁山泊戴宗傳假信”中提到了北宋有名的四位書法家——蘇黃米蔡,蘇為蘇東坡,黃為黃庭堅,米為米芾,蔡為蔡京。在北宋四大家中,以米芾書法水平最高,用畢生精力追求書法最高境界,同時米芾在繪畫方面也有著超高水平,據說蘇州博物館的片石假山是參照米芾的畫風,但是人無完人,接下來咱們就說說米芾的幾個故事:
蘇州博物館
米芾拜石 米芾在無為當知軍,看到河邊有一塊石頭奇形怪狀,大家認為是神仙石,沒人敢碰,米芾就讓人把石頭搬到自己的衙門口,每次去見知府都要拜一拜,焚香禱告,嘴裡唸叨“石兄啊,我現在拜你,拜你這一身硬氣,世間哪個人有你這一身硬氣”,有人藉機彈劾米芾的瘋癲,朝廷並不理會,因此米芾被人叫做石痴。
米芾拜石
裝癲索硯 宋徽宗聽說米芾書法很好,把米芾詔進宮,但是米芾不長記性,給皇帝寫完字,請求皇帝把硯臺賜給自己,米芾高興的捧著端硯,不顧墨灑了一身。米芾得到皇帝的賞識,可以從皇宮帶回來真跡,到家臨摹後做舊送回去,達到以假亂真,米芾透過這種方式獲得很多真跡,但是米芾臨死前囑咐家人,在自己死後把收藏的書法家真跡全部燒了,不能留給後人,怕後人超過自己,這就是人品有問題。
潔癖 當米芾在當縣令時,御史下來巡視,而米芾並沒有給御史送禮,但是御史喜歡收藏硯臺,聽說米芾有好多硯臺,想要看看,米芾就把御史帶到書房,御史拿起硯臺吐了口口水,順手拿起墨開始研磨,米芾看到後臉色十分難看,冷冷的說了句“這幅硯臺你拿走吧”,御史不好意思就放下了,而米芾對下人卻說“把它從窗外扔出去”,搞得御史很沒面子。
故意作偽 有一次古董店老闆拿來唐朝書法給米芾看,米芾說你先把東西放下,五天後你再來,如果我要了你就拿錢走,如果我不要就把畫帶走,五天後商人來了,米芾藉口嫌棄要價太高,就讓商人把畫帶走,商人確認一眼就走了,但是第二天商人又來了,米芾哈哈大笑說“我就知道你今天會來,有朋友請我吃飯,我都沒去,專門在這等你”,商人道歉說“非常抱歉把您的臨本帶走了,今天特來奉還”,米芾聽了十分高興,就這樣米芾為了到達自我炫耀的目的。
風壑雲泉 蘇州虎丘劍池邊,有著米芾手書的“風壑雲泉”四個字,形象地描述了虎丘劍池的景色,筆者斗膽以這四個字為藏頭,寫了一首詩,加以描述虎丘劍池。《虎丘行·其三》風急天高塔欲傾,壑幽池深藏玄陵。雲行水流千古事,泉清洗心史自明。
虎丘劍池
-
9 # 職業教育小學生
傳承經典,品讀書法。
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
書法、中藥、京劇是中國獨有的文化。漢字之美,難以言表,多少文人墨客沉浸於其中留下書法文化的瑰寶。從篆書的古樸典雅,到隸書的大氣雍容;從行書的行雲流水,到草書的飄逸飛揚。書法之美象那祖國的大好山河,巍峨磅礴、源遠流長。
歷代書法名家比比皆是,他們承載著“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的艱辛與輝煌。書法美,故事更美。
入木三分
過去做生意的店家一般是有招牌的,總要將自家的店號起個吉利的名字,例如什麼“廣源記”啦,“茂源記”啦,“康泰記”啦,等等,名目繁多。單說有一家商店生意不錯,擴大了門面,增添了貨物,招牌也想換個新的。可別小看這招牌,它對生意的好壞還挺有影響的。因此,招牌一般是用好的木板做的。湊巧,有人給找來了一塊曾經用來祭神的木板,木板上寫滿了祭祝的文字。開始,人們並不在意,商店老闆叫人把木板上的毛筆字洗去,好寫新的內容,哪知擦洗了半夭,木板上的毛筆字不僅沒有擦掉,反而更清晰了。洗不掉,就刨,木板刨了一層,筆跡依稀可見;木板刨了兩層,筆跡還能看見。人們驚訝了:這是誰寫的字,這樣深刻有力,一位懂得書法的老先生來了一看,立即驚歎得叫起來。看著他一個勁地拍案叫絕的樣子,在場的人都很奇怪,紛紛圍攏來看。老先生說:“這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筆跡啊!這字如此深刻有力,真是入木三分啊!”
芭蕉葉上勤練不輟
唐代書法家懷素十分勤奮刻苦。因為買不起紙張,他就在寺院附近種植了一萬多株芭蕉樹。芭蕉長大後,他摘下芭蕉葉,鋪在桌上,臨帖揮毫。久而久之,老芭蕉葉被他用完了,他乾脆帶了筆墨站在芭蕉樹前,在新鮮樹葉上練字。他堅持不懈地練字,終於成為了書法家。
誰的體
“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自幼酷愛書法,古代著名書法家各種書體他都臨摹,經過一番苦練,終於和前人寫得幾乎一模一樣,能夠亂真了。但是大家對他的字並不怎麼欣賞,他自己也很著急,比以前學得更加勤奮,練得更加刻苦了。 一個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涼,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寫起字來,寫著寫著,就寫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氣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說:“你有你的體(身體),我有我的體,為什麼不寫自己的體,寫別人的體?” 晚上睡覺時,鄭板橋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體,寫字也各有各的字型,本來就不一樣嘛!我為什麼老是學著別人的字型,而不走自己的路,寫自己的體呢?即使學得和別人一樣,也不過是別人的字型,沒有創新,沒有自己的風格,又有什麼意思? 從此,他取各家之長,融會貫通,以隸書與篆、草、行、楷相雜,用作畫的方法寫字,終於形成了雅俗共賞、受人喜愛的“六分半書”,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亂石鋪街體”,成了清代享有盛譽的著名書畫家。
-
10 # 雪雪的糕
關於書法的故事不勝列舉,一下就說幾個吧:
蔡邕,看到粉刷匠粉刷牆壁,因而創造出了飛白體。
王羲之,王非常喜歡鵝,後來到一個道觀遊玩,看到一群白鵝,欲讓道士送給自己。而道士要求他寫黃庭經作為交換,王羲之欣然應允。所謂“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智永,研究書法數十年不下樓,求其墨跡的人把自己住所的門檻都踏破了。後用鐵皮包上,故稱為鐵門檻。
歐陽詢,有一天騎馬路過一塊古碑。原來是晉代著名書法家索靖書寫的墨跡,他駐馬觀看,看了很久後才離開。他走離古碑幾百步又返回來,下了馬站在碑前繼續觀察,竟然鋪開大衣坐下來觀察,守在碑前三天三夜。
-
11 # 非非空
好的,我樂意回答這個問題!
相傳,東晉年間,有位修化于山陰的道士,特別喜歡王羲之的字,可惜無緣獲得。後來,他從別人的口中瞭解到,王經常觀察白鵝遊戲,並從雙掌划水中吸取筆法。於是就買了一大群鵝養起來,伺機接近王羲之。
功夫不負有心人。道士觀察到王義之經常從一條小道上出入,於是就把他所養的鵝群趕到道路兩邊,日夜等侯。
一日,王偕友路過,果然被路邊白鵝吸引,駐足觀看,愛惜異常。知道了是道士所有後,欲出高價買走。道士欲擒故縱:我視鵝為朋友,怎麼能賣給你呢?在王義之再三央求下,道士轉入正題:要不,你給我抄一部《黃庭經》,我把這些鵝親自給您送去!
交易達成,皆大歡喜!
這就是“書成換白鵝”的由來。
三百年後,另一位既崇拜王羲之,又崇尚道士的大詩人李白,感於此事,作詩頌曰:
鏡湖流水漾清波,
狂客歸舟逸興多,
山陰道士如相見,
應寫黃庭換白鵝。
說到李白,我再聊一聊他的書法趣事。
李白人稱詩仙,自然骨子裡崇仙尚道,這從他那些誇張豪放的詩句裡就能看到。一日興起,邀杜甫,高適等詩友出遊,時修行於王屋山的白雲先生司馬承禎,為道教清派宗師,與李白交往甚篤。於是李杜等人一路直奔王屋山,赴陽臺宮訪司馬。
誰知天有不測風雲,當李白一行登上王屋山,一問方知,司馬先生已經仙逝。李白於陽臺宮外肅立許久,為痛失知音而沉默不語,神色凝重。下山後,把酒痛飲,酒後遂作《上陽臺帖》(後人命名),凡二十五字,暢快淋漓,字字珠璣!
這幅法帖,也是李白存世的唯一墨寶。
此帖自李白之後,為歷代藏家和愛書者所愛,所以也屢經易手。其中,狂愛藝術的宋徽宗趙佶,更是視若珍寶,前序後跋,為此帖重塑金身。又經元,明,清,至民國初,流落於民間。
民國時期有位國學大儒,也是大收藏家,被人稱為“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先生,得到《上陽臺帖》被人慾賣往國外,十分著急,經多次磋商後,變賣府邸,以六萬大大洋把此帖買下。建國後,他聽人說毛主席喜歡書法,遂把此帖贈送主席。
毛主席一見此帖,便愛不釋手,細細揣摩,時時賞讀。做為一代偉人,主席知道此文物的價值,不久便捐給了故宮博物館,也成了博物館鎮館之寶中的一員。
中華文化,淵源流長,書法趣聞,聞者增趣!
-
12 # 歸心齋文談
書法是中國獨有的藝術形式,從文字誕生的那一刻起,書法就印刻在中國人靈魂深處,書法是中國文化的載體和核心。歷史上關於書法及書法家的故事可謂是不勝列舉,這裡與大家分享幾個。
1、蔡邕偶創飛白書
蔡邕是漢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是書法筆法的創造者。他在看到工匠用掃帚在牆上刷石灰水悟出“飛白書”。
2、羲之換鵝
書聖王羲之有一癖好就是喜歡鵝,山陰道士為讓書聖為他寫《道德經》,特地養了一群品種非常好的白鵝。王羲之為了求道士把鵝賣給他,毫不猶豫地給道士抄了一卷經。
3、智永的“鐵門限”
智永禪師深得羲之風範,索字者絡繹不絕,門檻都被踩壞了,他只好將門檻用鐵皮包起來,人們笑稱“鐵門限”。
4、顏真卿乞米帖
顏真卿是唐代重臣,但因廉潔修身,常常衣食不能自給。他他曾寫一份乞米的信給當時的李太保,乞求救濟一些米給他,那種情形是在令人同情。可見顏真卿的高風亮節。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如王羲之坦腹東床、智永葬筆為冢作銘文、王羲之夜貼對聯、王羲之以墨當飯、歐陽通學字買父字、柳公權發奮練字等等,都是耳熟能詳的書法故事,對我們學習書法有一定的啟迪作用。
-
13 # 娛樂君威
1.掘墓偷藝
鍾繇是東漢末年人,他對於書法學習非常的執著熱衷,幾乎已經到達痴狂的地步。據說他曾經在抱犢山讀書,為了練習好書法,將山中的石頭、樹木都寫成了黑色。有一次,他和曹操、韋誕等人談論書法用筆,因為興致濃厚,以致於睡前還不斷地心摹手畫,竟然將被子給劃破了幾個洞。
韋誕也是當時一位書法家,據說他手頭有東漢大書法家蔡邕的“筆論”,因此他的書法水平非常高,當時人都推崇他的書法,認為是當朝第一書法家。鍾繇想向韋誕借閱這本“筆論”,但韋誕就是不肯,三番五次的拒絕,鍾繇氣得捶胸嘔血,幸虧曹操用五靈丹救了他一命。等到韋誕過世後,鍾繇便派人從墳墓中挖出那本書,反覆研究,終於瞭解用筆的奧妙。
2.王羲之天台山拜師
王羲之在蘭亭修禊之前來到天台山,被天台山的美景吸引,便在山頂住了下來。他盡情欣賞日出奇觀和雲濤霧海,同時不停地練字,不停的洗筆洗硯,竟然把一個澄澈青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這樣得名的。
有一天夜裡,王羲之練字到深夜,他逐個字逐個字地看著、思考著,對自己的字還是不甚滿意,他又看又練,實在練得太疲倦了,握著筆伏在案上。忽然,一陣清風過處,一朵白雲飄然而至,雲朵上有位鶴髮銀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著他說:“你的字寫得不錯呀!”
“哪裡,哪裡!”王羲之一邊讓坐,一邊謙虛地回答。他見這位老人仔仔細細地觀看自己寫得字,便請教說:“老丈啊,請您多多指正。”
老人見王羲之一片誠心,說道:“你伸過手來。”
王羲之心裡納悶,老人要做什麼呢?他見老人一本正經,不像開玩笑,便慢慢地伸了過去。老人接過筆,笑容可掬地說:“我看你誠心誠意學寫字,讓你領悟一個筆訣,日後自有作用。”老人說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寫了一個字,然後點點頭說:“你會更快進步起來的。”說罷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處?”只聽空中隱隱約約地傳來一聲:“天台白雲……”
王羲之一看手心是個“永”字,他比呀劃呀,寫呀練呀,終於領悟了:橫豎勾,點撇捺,方塊字的筆畫和架子結構的訣竅,都體現在這“永”字上。白雲先生授的真是好筆訣!此後,王羲之練得更勤奮了,他的書法也更加灑脫了,奇妙了。
以後,王羲之回到紹興,與文友在蘭亭歡聚時,揮筆寫下了千古流傳的書法珍寶《蘭亭集序》。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雲先生的“永”字筆訣,誠心誠意地寫了一部《黃庭經》,放在山頂一個突兀峭險的巖洞裡,後人就叫它“黃經洞”。今天,有些膽大的旅遊者,還要爬上黃經洞看一看,是不是洞裡還藏著王羲之的《黃庭經》呢?
3.唐太宗練字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一位帝王,他常常在處理政事的空閒時間裡,潛心練習書法。當時,被譽為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宮中任職,由於他精通古今,文章書法下筆如神,因而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經常臨摹學習虞世南的書法。
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唐太宗深深感到虞世南字型中“戈”字最難寫,不容易寫出其中的神采。有一次,他練習“戩”,因怕寫不好有失體面,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話,於是便故意將“戈”字空著不寫,而私下請虞世南代為填補。
唐太宗為了顯示自己在書法方面有所進步,便拿著幾幅作品請諫議大夫魏徵觀看,並徵求魏徵的意見說:“你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學士的字?”魏徵恭恭敬敬地仔細看了一遍,始終含笑不語。這時,唐太宗有些焦急地問他:“是像還是不像,你怎麼不說話?”魏徵連忙說道:“臣不敢妄加評論陛下的書法。”唐太宗說道:“你直言無妨,朕恕你無罪。”這時魏徵才奏道:“據臣看,其中只有‘戩’字右半邊的‘戈’旁和虞學士寫的一般無二,其餘的均相去甚運”。唐太宗聽了這番話後後,感嘆不已,深深佩服魏徵的眼力,從而也領悟學習書法來不得半點虛假,要想學有所成,必須痛下苦功。
4.柳公權發奮練字
有一天,柳公權和幾個小夥伴舉行“書會”。這時,一個賣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寫的幾個字“會寫飛鳳家,敢在人前誇”,覺得這孩子太驕傲了,便皺皺眉頭,說:“這字寫得並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樣,軟塌塌的,沒筋沒骨,還值得在人前誇嗎?”小公權一聽,很不高興地說:“有本事,你寫幾個字讓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說:“不敢,不敢,我是一個粗人,寫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腳都寫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華京城看看去吧。”第二天,小公權起了個五更,獨自去了華京城。一進華京城,他就看見一棵大槐樹下圍了許多人。他擠進人群,只見一個沒胡雙臂的黑瘦老頭赤著雙腳,坐在地上,左腳壓紙,右腳夾筆,正在揮灑自如地寫對聯,筆下的字跡似群馬奔騰、龍飛鳳舞,博得圍觀的人們陣陣喝彩。
小公權“撲通”一聲跪在老人面前,說:“我願意拜您為師,請您告訴我寫字的秘訣……”老人慌忙用腳拉起小公權說:“我是個孤苦的人,生來沒手,只得靠腳巧混生活,怎麼能為人師表呢?”小公權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鋪了一張紙,用右腳寫了幾個字:
“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柳公權把老人的話牢記在心,從此發奮練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繭子,衣肘補了一層又一層。經過苦練,柳公權終於成為我國著名書法家。
5.蘇東坡讓道
某日,宋代大學士蘇東坡郊遊,見眾多農夫在挑塘泥肥田。他信步走到一條小田埂上,不想迎面碰上一挑泥農婦。二人相對,各不讓路。蘇學士出大言道:“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吾乃讀書之人,汝婦當讓道於我。”婦人一笑,說道:“既自稱讀書人,當能對?”東坡說:“胸藏鬥牛,當然能對!”婦人於是脫口而出:“一擔重泥擋子路。”
蘇東坡大驚,半晌無言以對,兩旁田埂上送泥返回的人都望著他的窘態,哈哈大笑。蘇東坡見此情景,忽有所悟,趕忙“借梯”下臺對道:“兩行夫子笑顏回。”
他雖然對了下聯,但心有餘悸。心想,村野之中竟有如此聰穎農婦,再不能等閒視之,而作此狂態。遂脫鞋襪下水田,拱手讓路。
6.計賺名書
黃道周是明末著名書法家,節義千古尢為人樂道。傳說漳州有個黃梧,聲名狼藉。一次他想請黃道周為他新建的“上公祖廟”題匾。黃道周厭而辭之。黃梧就賄賂黃道周的婢女,許其“若得一字,酬以千金”,婢女故意在黃道周面前苦練書法,黃道周見其“廟”字寫得不好,就寫了一個讓她臨摹,婢女隨後即偷偷地把“廟”字送去領賞。過幾天又如法炮製,得到了“祖公”兩字,天天練“上”字時,黃道周聯想起來恍然大悟,便把婢女解僱了。婢女無奈,只好暗自冒充黃道周的筆法寫了個“上”字交去塞責,以致做好的“上公祖廟”匾額十分別扭。
7.康熙學書法
康熙的母親對書法頗有研究,尤其喜歡當時書法大家趙涵的一些字帖,便讓康熙學習。康熙也樂此不疲,學習一個時期後康熙覺得差不多了,便試著上街寫字。一天,他以秀才的身份去周至縣城私訪,在大街上鋪開紙張,揮筆寫到:“鶯歸燕去長悄然,春往秋來不知年”。
因疏忽把悄然的“然”字丟了上邊的一點,儘管如此他依然喜出望外,自言自語道:“聽說周至有個趙涵字寫得不錯,諸位看我的字與趙涵比誰居其上?”
話音剛落,一位老者提筆在那個“然”字上添了一點,這一點點得不偏不倚,恰到好處。康熙見狀驚問:“請問老先生尊諱?”人群中有人搭話:“他就是我們周至的趙涵!”聽說是趙涵,康熙立即請他到酒家,席間便請教起書法來。趙涵也不客氣,從運筆到佈局,從揣摩到腹稿,講得頭頭是道。康熙聽了如醉如痴,不住地稱奇:“先生造詣頗深,教誨之言當為師訓。”分手時,康熙道出了自己的身份,並請趙涵進京稱臣。趙涵聽說是皇上駕到,嚇得連連叩頭:“萬歲明鑑,恕小人無禮!”
康熙私訪回京,想試試母親對書法的眼力,就把在周至大街上寫的字拿給她看。母親拿起字來端詳了一會兒,說:“康熙學字數十年,只有一點像趙涵。”並把趙涵添上的一點指給康熙。康熙聽後對母親更加敬重,從此也堅定了他學習趙涵書法的決心。
-
14 # 一生美淘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後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現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 "墨池".現在紹興蘭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廬山歸宗寺等地都有被稱為"墨池"的名勝
-
15 # 一蓑煙雨任平生0824
掘墓偷藝
鍾繇是東漢末年人,他對於書法學習非常的執著熱衷,幾乎已經到達痴狂的地步。據說他曾經在抱犢山讀書,為了練習好書法,將山中的石頭、樹木都寫成了黑色。有一次,他和曹操、韋誕等人談論書法用筆,因為興致濃厚,以致於睡前還不斷地心摹手畫,竟然將被子給劃破了幾個洞。
韋誕也是當時一位書法家,據說他手頭有東漢大書法家蔡邕的“筆論”,因此他的書法水平非常高,當時人都推崇他的書法,認為是當朝第一書法家。鍾繇想向韋誕借閱這本“筆論”,但韋誕就是不肯,三番五次的拒絕,鍾繇氣得捶胸嘔血,幸虧曹操用五靈丹救了他一命。等到韋誕過世後,鍾繇便派人從墳墓中挖出那本書,反覆研究,終於瞭解用筆的奧妙。
鍾繇楷書《宣示表》(區域性)
王羲之天台山拜師
王羲之在蘭亭修禊之前來到天台山,被天台山的美景吸引,便在山頂住了下來。他盡情欣賞日出奇觀和雲濤霧海,同時不停地練字,不停的洗筆洗硯,竟然把一個澄澈青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這樣得名的。
有一天夜裡,王羲之練字到深夜,他逐個字逐個字地看著、思考著,對自己的字還是不甚滿意,他又看又練,實在練得太疲倦了,握著筆伏在案上。忽然,一陣清風過處,一朵白雲飄然而至,雲朵上有位鶴髮銀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著他說:“你的字寫得不錯呀!”
“哪裡,哪裡!”王羲之一邊讓坐,一邊謙虛地回答。他見這位老人仔仔細細地觀看自己寫得字,便請教說:“老丈啊,請您多多指正。”
老人見王羲之一片誠心,說道:“你伸過手來。”
王羲之心裡納悶,老人要做什麼呢?他見老人一本正經,不像開玩笑,便慢慢地伸了過去。老人接過筆,笑容可掬地說:“我看你誠心誠意學寫字,讓你領悟一個筆訣,日後自有作用。”老人說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寫了一個字,然後點點頭說:“你會更快進步起來的。”說罷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處?”只聽空中隱隱約約地傳來一聲:“天台白雲……”
王羲之一看手心是個“永”字,他比呀劃呀,寫呀練呀,終於領悟了:橫豎勾,點撇捺,方塊字的筆畫和架子結構的訣竅,都體現在這“永”字上。白雲先生授的真是好筆訣!此後,王羲之練得更勤奮了,他的書法也更加灑脫了,奇妙了。
以後,王羲之回到紹興,與文友在蘭亭歡聚時,揮筆寫下了千古流傳的書法珍寶《蘭亭集序》。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雲先生的“永”字筆訣,誠心誠意地寫了一部《黃庭經》,放在山頂一個突兀峭險的巖洞裡,後人就叫它“黃經洞”。今天,有些膽大的旅遊者,還要爬上黃經洞看一看,是不是洞裡還藏著王羲之的《黃庭經》呢?
王羲之《黃庭經》
唐太宗練字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一位帝王,他常常在處理政事的空閒時間裡,潛心練習書法。當時,被譽為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宮中任職,由於他精通古今,文章書法下筆如神,因而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經常臨摹學習虞世南的書法。
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唐太宗深深感到虞世南字型中“戈”字最難寫,不容易寫出其中的神采。有一次,他練習“戩”,因怕寫不好有失體面,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話,於是便故意將“戈”字空著不寫,而私下請虞世南代為填補。
唐太宗為了顯示自己在書法方面有所進步,便拿著幾幅作品請諫議大夫魏徵觀看,並徵求魏徵的意見說:“你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學士的字?”魏徵恭恭敬敬地仔細看了一遍,始終含笑不語。這時,唐太宗有些焦急地問他:“是像還是不像,你怎麼不說話?”魏徵連忙說道:“臣不敢妄加評論陛下的書法。”唐太宗說道:“你直言無妨,朕恕你無罪。”這時魏徵才奏道:“據臣看,其中只有‘戩’字右半邊的‘戈’旁和虞學士寫的一般無二,其餘的均相去甚運”。唐太宗聽了這番話後後,感嘆不已,深深佩服魏徵的眼力,從而也領悟學習書法來不得半點虛假,要想學有所成,必須痛下苦功。
李世民《溫泉銘》拓本 巴黎國立圖書館
《溫泉銘》區域性
柳公權發奮練字
有一天,柳公權和幾個小夥伴舉行“書會”。這時,一個賣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寫的幾個字“會寫飛鳳家,敢在人前誇”,覺得這孩子太驕傲了,便皺皺眉頭,說:“這字寫得並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樣,軟塌塌的,沒筋沒骨,還值得在人前誇嗎?”小公權一聽,很不高興地說:“有本事,你寫幾個字讓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說:“不敢,不敢,我是一個粗人,寫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腳都寫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華京城看看去吧。”第二天,小公權起了個五更,獨自去了華京城。一進華京城,他就看見一棵大槐樹下圍了許多人。他擠進人群,只見一個沒胡雙臂的黑瘦老頭赤著雙腳,坐在地上,左腳壓紙,右腳夾筆,正在揮灑自如地寫對聯,筆下的字跡似群馬奔騰、龍飛鳳舞,博得圍觀的人們陣陣喝彩。
柳公權楷書《金剛經》區域性 法國巴黎博物院藏
小公權“撲通”一聲跪在老人面前,說:“我願意拜您為師,請您告訴我寫字的秘訣……”老人慌忙用腳拉起小公權說:“我是個孤苦的人,生來沒手,只得靠腳巧混生活,怎麼能為人師表呢?”小公權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鋪了一張紙,用右腳寫了幾個字:
“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柳公權把老人的話牢記在心,從此發奮練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繭子,衣肘補了一層又一層。經過苦練,柳公權終於成為我國著名書法家。
蘇東坡讓道
某日,宋代大學士蘇東坡郊遊,見眾多農夫在挑塘泥肥田。他信步走到一條小田埂上,不想迎面碰上一挑泥農婦。二人相對,各不讓路。蘇學士出大言道:“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吾乃讀書之人,汝婦當讓道於我。”婦人一笑,說道:“既自稱讀書人,當能對?”東坡說:“胸藏鬥牛,當然能對!”婦人於是脫口而出:“一擔重泥擋子路。”
蘇東坡大驚,半晌無言以對,兩旁田埂上送泥返回的人都望著他的窘態,哈哈大笑。蘇東坡見此情景,忽有所悟,趕忙“借梯”下臺對道:“兩行夫子笑顏回。”
他雖然對了下聯,但心有餘悸。心想,村野之中竟有如此聰穎農婦,再不能等閒視之,而作此狂態。遂脫鞋襪下水田,拱手讓路。
蘇東坡行書《黃州寒食詩帖》(天下第三行書)
《黃州寒食詩帖》區域性
計賺名書
黃道周是明末著名書法家,節義千古尢為人樂道。傳說漳州有個黃梧,聲名狼藉。一次他想請黃道周為他新建的“上公祖廟”題匾。黃道周厭而辭之。黃梧就賄賂黃道周的婢女,許其“若得一字,酬以千金”,婢女故意在黃道周面前苦練書法,黃道周見其“廟”字寫得不好,就寫了一個讓她臨摹,婢女隨後即偷偷地把“廟”字送去領賞。過幾天又如法炮製,得到了“祖公”兩字,又一天練“上”字時,黃道周聯想起來恍然大悟,便把婢女解僱了。婢女無奈,只好暗自冒充黃道周的筆法寫了個“上”字交去塞責,以致做好的“上公祖廟”匾額十分別扭。
黃道周《雜書冊》綾本 楷書 24.5×12cm ×24 無紀年 雲南省博物館藏
康熙學書法
康熙的母親對書法頗有研究,尤其喜歡當時書法大家趙涵的一些字帖,便讓康熙學習。康熙也樂此不疲,學習一個時期後康熙覺得差不多了,便試著上街寫字。一天,他以秀才的身份去周至縣城私訪,在大街上鋪開紙張,揮筆寫到:“鶯歸燕去長悄然,春往秋來不知年”。
因疏忽把悄然的“然”字丟了上邊的一點,儘管如此他依然喜出望外,自言自語道:“聽說周至有個趙涵字寫得不錯,諸位看我的字與趙涵比誰居其上?”
話音剛落,一位老者提筆在那個“然”字上添了一點,這一點點得不偏不倚,恰到好處。康熙見狀驚問:“請問老先生尊諱?”人群中有人搭話:“他就是我們周至的趙涵!”聽說是趙涵,康熙立即請他到酒家,席間便請教起書法來。趙涵也不客氣,從運筆到佈局,從揣摩到腹稿,講得頭頭是道。康熙聽了如醉如痴,不住地稱奇:“先生造詣頗深,教誨之言當為師訓。”分手時,康熙道出了自己的身份,並請趙涵進京稱臣。趙涵聽說是皇上駕到,嚇得連連叩頭:“萬歲明鑑,恕小人無禮!”
康熙私訪回京,想試試母親對書法的眼力,就把在周至大街上寫的字拿給她看。母親拿起字來端詳了一會兒,說:“康熙學字數十年,只有一點像趙涵。”並把趙涵添上的一點指給康熙。康熙聽後對母親更加敬重,從此也堅定了他學習趙涵書法的決心。
-
16 # 山青河003
關於書法小故事,我想說說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書法。
宋徽宗趙佶是歷史上最悲情的皇帝,或許真的趙佶是不應該當皇帝的,有人評價趙佶“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我有時在想,明明他那麼富貴的千金之軀,他滿身的藝術細胞,卻偏偏讓他去管理國家?這是他之不幸?還是國之不幸抑或是歷史的不幸呢?他的心血全在藝術造詣上,怎麼會羽扇綸巾,算計人心?怎麼會大內伏虎,無刃削藩?即使坐上丹墀寶座,又有誰能體會到他不為人知的苦惱呢?就憑他創立的灑脫的書法“瘦金體”就不知驚豔了多少目光,再加上他儒雅的體態,多少的後宮佳麗為他傾倒。才藝著身,當了皇帝又如何,不當皇帝而又如何?或許不當皇帝,做一個文藝範的暖男,靠才能吃飯,活得更為灑脫,還能避免後半生的顛沛和禍患,從而榮耀一生呢。
靖康元年,金國兵臨城下,徽宗趙佶再也不能吟詩作畫,點茶鬥茶,匆匆忙忙把皇帝之位禪讓給了太子趙桓,即後來的欽宗。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汴梁,徽宗、欽宗父子及趙氏皇族、後宮嬪妃與貴卿、朝臣等三千餘人都成了階下囚,被押解北上,東京城中的奇珍異寶被洗劫一空,可憐的徽欽二帝,受盡屈辱,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恥”。靖康之恥導致了北宋的滅亡,深深刺痛了很多人的心。
被擄北上期間,曾經飄逸飛揚的趙佶忍不住心中的悲傷寫下了一首著名的詩詞,一直貫穿在後世的唐詩宋詞裡: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裝,豔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淒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者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徽宗趙佶最後終於不堪精神折磨含悲飲恨病死在了五國城,有人說,現在的五國城荒草瑟瑟、亂石林立,有一座黑黝黝的小土山,趙佶曾經經常爬上小土山,登高南望,他在望什麼?他在想什麼?已經無人知曉。而一代才子帝王,就這樣淪落為歷史上最悲慘的皇帝,他的孤寂和感傷終於不為人知地隱沒在歷史中那個坐井觀天的小土山上,煙消雲散······
所以,就因為宋徽宗趙佶這悲愴的命運,本人對宋徽宗的瘦金體格外欣賞和推崇,因為他的字的價值不僅僅是一幅書法,更應該是他命運的體現。
曾經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開始的題字就是宋徽宗趙佶提寫的,但是因為《清明上河圖》的畫和字都很值錢,就有人把畫和字分開來,都各成了一幅藝術品,可見宋徽宗瘦金體書法的價值。但不管怎麼有價值,也不管有多少世人說宋徽宗趙佶是個昏君,本人只要一拿起《宋詞三百首》,就會翻到第一首宋徽宗趙佶的這首《燕山亭·北行見杏花》的詞,算是對這一位才子皇帝的致敬吧。
-
17 # 錦瑟如墨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縱貫上下5000年。中國書法史源遠流長,著名書法家更是舉不勝數。縱觀中國書法史,人才輩出,書法小故事更是如天上的繁星,一時難以一一列舉。
一、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管道昇,字仲姬,元代著名的女性書法家、畫家、詩詞創作家。自幼聰慧,能詩善畫,嫁趙孟頫。其書法作品筆力紮實、體態修長,秀媚圓潤,暢朗勁健。元仁宗嘗將趙孟頫、管道昇及趙雍書法合裝一卷軸,藏之秘書監,曰:“使後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婦父子皆善書,亦奇事也。”管道昇有一首著名的《我儂詞》,據說趙孟頫50歲時想效仿當時的名士納妾,又不好意思告訴老婆,老婆知道了,寫下這首詞,而趙孟頫在看了《我儂詞》之後,不由得被深深地打動了,從此再沒有提過納妾之事。《我儂詞》全文如下:“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似火;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二、東床快婿
東晉太尉郗鑑有個女兒,才貌雙全,郗鑑對其疼愛有加,眼看到了出嫁年齡,郗太尉就派人到丞相王導家為女兒選物件。王家是名門望族,府上的後生都很優秀,一聽說郗太尉要為寶貝女兒選女婿,個個打扮一新出來相見。唯有一人躺在東院書房靠東牆的一張床上,坦腹仰臥,無動於衷。郗鑑聞訊後說:“這個東床上的年輕人不做作、很豁達,正是我要找的女婿呀!”遂將女兒嫁給了他。
此人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書聖”王羲之。“東床快婿”一詞即由此而來,成為理想女婿的代稱。
三、功臣書法家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丞相李斯將六國文字收集起來,存其所同,去其各異,以秦國文字做基礎加以綜合整理,編寫«倉頡篇»、«愛厲篇»、«博學篇»作為典範,為官方正式標準字型使用。這是漢字發展史上第一次統一文字的運動。秦朝以前的篆書統稱為大篆,秦始皇時期透過對大篆刪繁就簡而創制的一種書體叫小篆。小篆對漢字的規範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
18 # 冬影
之前自己學書法的時候看到過這樣一段
掘墓偷藝
鍾繇是東漢末年人,他對於書法學習非常的執著熱衷,幾乎已經到達痴狂的地步。據說他曾經在抱犢山讀書,為了練習好書法,將山中的石頭、樹木都寫成了黑色。有一次,他和曹操、韋誕等人談論書法用筆,因為興致濃厚,以致於睡前還不斷的心摹手畫,竟然將被子給劃破了幾個洞。
韋誕也是當時一位書法家,據說他手頭東漢大書法家蔡邕的“筆論”,因此他的書法水平非常高,當時人都推崇他的書法,認為是當朝第一書法家。鍾繇想向韋誕借閱這本“筆論”,但韋誕就是不肯,三番五次的拒絕,鍾繇氣得捶胸嘔血,幸虧曹操用五靈丹救了他一命。等到韋誕過世後,鍾繇便派人從墳墓中挖出那本書,反覆研究,終於瞭解用筆的奧妙。
-
19 # 愛書法的小吉
1.鍾繇是東漢末年人,他對於書法學習非常的執著熱衷,幾乎已經到達痴狂的地步。據說他曾經在抱犢山讀書,為了練習好書法,將山中的石頭、樹木都寫成了黑色。有一次,他和曹操、韋誕等人談論書法用筆,因為興致濃厚,以致於睡前還不斷地心摹手畫,竟然將被子給劃破了幾個洞
2.王羲之在蘭亭修禊之前來到天台山,被天台山的美景吸引,便在山頂住了下來。他盡情欣賞日出奇觀和雲濤霧海,同時不停地練字,不停的洗筆洗硯,竟然把一個澄澈青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這樣得名的。有一天夜裡,王羲之練字到深夜,他逐個字逐個字地看著、思考著,對自己的字還是不甚滿意,他又看又練,實在練得太疲倦了,握著筆伏在案上。忽然,一陣清風過處,一朵白雲飄然而至,雲朵上有位鶴髮銀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著他說:“你的字寫得不錯呀!”“哪裡,哪裡!”王羲之一邊讓坐,一邊謙虛地回答。他見這位老人仔仔細細地觀看自己寫得字,便請教說:“老丈啊,請您多多指正。”老人見王羲之一片誠心,說道:“你伸過手來。”王羲之心裡納悶,老人要做什麼呢?他見老人一本正經,不像開玩笑,便慢慢地伸了過去。老人接過筆,笑容可掬地說:“我看你誠心誠意學寫字,讓你領悟一個筆訣,日後自有作用。”老人說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寫了一個字,然後點點頭說:“你會更快進步起來的。”說罷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處?”只聽空中隱隱約約地傳來一聲:“天台白雲……”
王羲之一看手心是個“永”字,他比呀劃呀,寫呀練呀,終於領悟了:橫豎勾,點撇捺,方塊字的筆畫和架子結構的訣竅,都體現在這“永”字上。白雲先生授的真是好筆訣!此後,王羲之練得更勤奮了,他的書法也更加灑脫了,奇妙了。
以後,王羲之回到紹興,與文友在蘭亭歡聚時,揮筆寫下了千古流傳的書法珍寶《蘭亭集序》。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雲先生的“永”字筆訣,誠心誠意地寫了一部《黃庭經》,放在山頂一個突兀峭險的巖洞裡,後人就叫它“黃經洞”。今天,有些膽大的旅遊者,還要爬上黃經洞看一看,是不是洞裡還藏著王羲之的《黃庭經》呢?
-
20 # 笨笨想要的原生態生活
歷史上書法界公認為,王羲之為書聖,西晉士族豪門,喜書法,郊遊,鵝。
下面就講一講書法家書聖王羲之與其子王獻之的書法故事!
在王獻之很小的時候,父親王羲之就管教很嚴厲,從四書五經,中庸,大學,孔孟莊墨學說,到孫子兵法等,作為西晉士族豪門當然請得最好的先生,學禮節,孔孟莊墨,治國修身等學而習之,王獻之對父親的成就也很崇拜,也喜歡書法,每天學習之餘,也練習書法。
在西晉時期,書本很貴很難得,紙張也很貴,因為當時都是純人工製作紙張,成本很高,雖然西晉王獻之家乃士族豪門,兩個酷愛書法的人每天的紙張用度,達到了驚人的數字,何況王羲之用的乃是上等宣紙,這上等宣紙由王獻之來練習書法,不談紙張貴不貴,就談每天紙張用度,也數量驚人,開支巨大。
開支巨大了,掌管內務的王獻之母親自然要操心了,隨著王獻之一天長大,長年累月,累積用度大了起來,王獻之母親就要想有沒有好辦法,既可以練書法,又可以節省開支呢?
王獻之雖貴為名門之後,寄予了希望,但小孩畢竟是小孩,淘氣貪玩天性使然,有時候也會貪玩。
有一天,王獻之在院中玩耍,正值秋天,看到樹上葉子紅成一片,很好看,王獻之忍不住跑過去,圍著樹轉,抬頭看,紅意盎然,心下歡喜,忍不住笑了起來,一會,王獻之看到地上有落葉,紅色的落葉很好看,忍不住撿了起來,王獻之母親也來到了院中,王獻之高興說:母親,這紅色落葉很好看,要是在上面練字就好了?王獻之母親一聽,心中一亮:有了,辦法有了。她趕緊令僕人,把所有完好落葉撿起來,裝到一個個大水缸裡,又令僕人買來墨,也裝到另外大水缸裡。
忙了十餘天,王獻之看著好奇。問了幾次母親,母親也是笑而不語。
這天,王獻之又問母親,這些落葉母親用來何用?王獻之母親笑著說:孩兒酷愛書法,不如在紅葉上練習。王獻之說:好呀好呀!王獻之母親指著一缸缸紅葉與墨,說到:孩兒,勤學苦練方可成器,等這些缸空了,你的書法就成熟了!
從此以後,王獻之刻苦練習,日後成了一代書法名家了。
成功沒有捷徑,非一日之功,非勤學苦練不悟透算不得成功!
回覆列表
有一個關於範笑歌先生的故事,有很多人已經知道。
範笑歌的一個朋友帶著一本罕見魏碑書帖去範笑歌畫室,範正在練字,朋友把字帖給範看,範笑歌看了幾眼就把字帖還給了朋友,然後繼續練字。其朋友與範聊天過程中發現範練的字眼熟,原來就是那罕見魏碑字帖上的風格,範笑歌只看了幾眼就記住了其書法特點,就可以默寫下來,由此成為佳話。
範笑歌是百體書法大師,其創立了中國史上最宏大的個人書法體系——範派書法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