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卿城
-
2 # 狐瓜
漢字的形體是豐富多彩的,從甲骨文算起漢字形體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在歷史的發展中,演變出了和使用的字型中,主流的五種是篆書、隸書、行書、草書和楷書。
楷書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其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於東漢。楷書的名家很多,如“歐體”(歐陽詢)、“虞體”(虞世南)、“顏體”(顏真卿)、“柳體”(柳公權)、“趙體”(趙盂附)等。
宋宣和書譜:“漢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作楷書”認為楷書是由古隸演變而成的。據傳:“孔子墓上,子貢植的一株楷樹,枝幹挺直而不屈曲。”楷書本筆畫簡爽,必須如楷樹之枝幹也。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做楷模,故名。始於漢末,盛行於魏、晉、南北朝,一直通行到現在。相傳三國鍾繇是對楷書的加工整理有巨大功績的人。
篆書1、大篆
在許多文字學論著中,往往把大篆和小篆合為篆書論述,但是也有學者認為,還是要把大篆分立為漢字的一種獨立字型。首先,大篆往上比較的是金文和甲骨文,大篆的意義在於大篆是對早期文字的整理與規範。儘管大篆是不是周宣王時候的太史籀所作,我們今天是不可能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是,從漢字字型的變化角度來看,大篆的出現毫無疑問是經過了某個人的整理與規範。啟功先生認為,在周宣王時期,漢字的形體發生了重大的改變,這不會僅僅是歷史的巧合,現在越來越多學者承認周宣王太史籀編定《史籀篇》是可信的。《史籀篇》是大篆的規範字書,而出土的石鼓文則是大篆的代表作了。漢字的字型在大篆時期是一個重大的變化,筆畫較金文整齊勻稱,筆畫圓轉,形體簡化,字形的線條化和漢字結構的規範化,都是在這個時期出現了,漢字形體的象形程度明顯降低了。
2、小篆
也叫秦篆,秦代通行的文字,距今2200年前,在籀文的基礎上發展形成,字型是籀文簡化。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採取李斯的意見,推行統一文字政策,以小篆為正字,淘汰其他異體字。小篆形體勻圓齊整,存世有《琅琊臺刻石》和《泰山刻石》。秦代以篆書為主,以用途劃分為秦書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以漢字以形體論,不外大篆、小篆、古隸三種而已。
隸書也叫“隸字”、“古書”。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型。就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分“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也叫“今隸”),隸書的出現,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隸書是相對於篆書而言的,隸書之名源於東漢。隸書的出現是中國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國的 書法藝術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是漢字演變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奠定了楷書的基礎。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到東漢時,撇、捺等點畫美化為向上挑起,輕重頓挫富有變化,具有書法藝術美。風格也趨多樣化,極具藝術欣賞的價值。
行書篆書隸化以後,在隸書成熟定形過程中出現了草化和楷化,在草化和楷化的同時出現了一種中間書體,即行書體。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它的結構、點畫近於楷書,它的筆法又有草書自然、流暢、簡便的特點。它寫起來比楷書方便快捷、靈活多變,認起來又比草書清晰易辯,因而受到人們廣泛的歡迎,直到今天還是最通行的一種字型。相傳行書為漢末書法家劉德升所創,其實在此之前,它久已萌芽。
草書草書是為書寫便捷而產生的一種字型。始於漢初。當時通用的是“草隸”,即潦草的隸書,後來逐漸發展,形成一種具有藝術價值的“章草”。漢未,張芝變革“草”為“今草”,字的體勢一筆而成。唐代張旭、懷素又發展為筆勢連綿迴繞,字形變化繁多的“狂草”。
字型是漢字的點畫結構在不同歷史時期所表現出來的不同形態。如甲骨文、金文、篆書、分書和楷書等。書體是被社會民承認的特殊的書寫風格,如顏(真卿)、柳(公權)體、歐 (陽詢)體等等。--劉金榮《論漢字的字型及其種類》兩者概念不同,書體屬於個人的創造成果,而字型卻是約定俗成的社會實踐結果。字型與書體雖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二者之間存在密切聯絡,不能截然分開,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從結構上看是字型,從書寫風格上看是書體,字型中有書體,書體中有字型。
-
3 # 巨偉匯
中華民族五千餘年的文明史,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在每一個發展時期都伴隨著文字的發展。
在我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一些文字,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成熟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甲骨文便是我國最早的文字。
到了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大篆的發展結果產生了兩個特點:一是線條化,早期粗細不勻的線條變得均勻柔和了,它們隨實物畫出的線條十分簡練生動;二是規範化,字形結構趨向整齊,逐漸離開了圖畫的原形,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
後來秦朝丞相李斯對大篆加以去繁就簡,改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體簡化之外,並把線條化和規範化達到了完善的程度,幾乎完全脫離了圖畫文字,成為整齊和諧、十分美觀的基本上是長方形的方塊字型。
中國文字的發展,經過秦統一中國以後,連續對漢字進行不斷的簡化、整理,使得
漢字逐漸走向規範化。
漢字的發展,大致可分為甲骨文、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等幾個階段的發展過程。
從歷史的角度來說,每一種字型都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特別是從晉唐開始,中國文字不僅是人們交流及日常生活工作所需,更被當時文人雅士作為一種表達情感的工具,上升到藝術層面,用特定的紙、墨、筆等材料,寫出來作品後來被稱為“中國書法”!至此,中國書法代代相傳,傑出書家不斷踴現!
如今,書法藝術更被當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和喜愛,而字型也大多以篆書、隸書、草書、行書和楷書五種字型最為典型!
書法專業機構從上至下遍及全國各地,書法名家和名家書法更是不斷踴現,書法演生品和各種展覽展示更是形成多種產業結構。同時,中國書法也成為我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一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中國對外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附:著名書法家劉俊京老師部分作品
-
4 # 滕世敏601
①篆體:分大篆和小篆
②隸體:結構扁平,筆法奇縱,有自然渾厚之風,也有古樸感,但比篆體穩重、秀麗。
清麗。
④行體:接近手寫體,是介於楷體、草體間的一種字型,有如行雲流水,生動活潑。
⑤宋體:字型方正、稜角分明、結構勻稱。具有典雅工整、安穩靜穆的風格。
-
5 # 半島快訊
①小篆:始於秦代。字型 略長,筆畫圓勻,富於圖案美。②隸 書:始於秦朝,成熟並通行於漢魏時 代。字型寬扁,左右舒展,平衡對 稱,整齊均勻。③草書:起源於漢 初,成熟於東晉。寫意性發揮到極 致,變化豐富,奔放躍動。④楷書: 形成於東漢。字型方正,規矩嚴整。 ⑤行書:開始盛行於晉代。兼有楷書 和草書的長處,既工整清晰,又飛灑 活潑。
-
6 # 張元華
最為典型的,應用最廣泛的是楷書。
然後是瀟灑飄逸的行書。
再是狂放不羈的草書。
再是圓潤雍容的隸書。
最後是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當然這五種最為典型,還有諸如小篆,大篆,金文等字型。
還有各種字型的分支,比如楷書有顏真卿,歐陽詢等眾多名家。
我個人最喜歡楷書
-
7 # 易簡書院
一般認為篆、隸、楷、行、草五種字型最為典型。具體以“春”字舉例來說:
一、小篆,又名秦篆,相傳為秦朝丞相李斯所創,由大篆簡化而成,其特點是體勢修長、筆畫勻稱、婉轉雋秀,像古典美人。
二、隸書,由篆書發展而來,始創於秦朝,成熟與漢代,其特點是字形寬扁、筆法波磔、莊重舒和,像和藹尊長。
三、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從隸書演變而來,始於三國,繁榮於唐代,其特點是形體方正、橫平豎直、正氣凌然,像名臣良相。
四、行書,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鼎盛於晉,其特點是結字疏攲、筆斷意連、行雲流水,像翩翩才子。
五、草書,可分為章草、今草、狂草三類,始於漢代,其特點是結構簡省、筆鋒連綿、肆意奔放,像劍客狂舞亦或詩人醉吟。
回覆列表
最為典型的,應用最廣泛的是楷書。
然後是瀟灑飄逸的行書。
再是狂放不羈的草書。
再是圓潤雍容的隸書。
最後是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當然這五種最為典型,還有諸如小篆,大篆,金文等字型。
還有各種字型的分支,比如楷書有顏真卿,歐陽詢等眾多名家。
我個人最喜歡瘦金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