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清雲
-
2 # Forest醫生祥子
龍生九子,狻猊就是龍王第五子,其形像獅子,也和獅子同類,傳說是一種能吃豺狼虎豹的猛獸。也是威武百獸之統率,據說封神榜裡就有哪位神仙的坐騎就是狻猊。古時候的宮殿建築和佛教佛像,以及瓷器香爐上常都有狻猊的雕刻。它喜煙霧、香火,喜坐喜靜,所以一般見於香爐之上,隨之吞煙吐霧。
據說因如來佛祖喜歡它的喜靜不喜動,看它很有耐心,就把它收了當做坐騎,後來也就有人把它雕刻在佛座和香爐之上。佛座上裝飾的狻猊是隨著佛教在漢代由印度傳入中國的,至南北朝時期中國佛教普遍使用,到現在,成了一種佛教文化中的雕刻藝術。它佈置的地方多在佛像結跏趺坐或交腳而坐的文殊菩薩下面,在我們這裡的文殊寺院經常可以看到。其實大家去寺院拜佛,可以好好欣賞一番,看看它到底和獅子究竟有什麼區別。
因為它長的像獅子,很多人認為它就是獅子,再加上經常在佛祖或菩薩畫像下面可以看到,也就把狻猊神話了,認為它威武無比,迷信的人還認為它能辟邪,也就誤認為狻猊和獅子不分,其實狻猊根本不是獅子。
宋代香文化盛行,對香爐、香料有諸多考究,也體現宋人生活的精緻。古代文人雅士把焚香與烹茶、插花、掛畫並列為“四藝”。宋代有個叫徐兢的,曾經出使高麗見過狻猊出香,“上有蹲獸,下有仰蓮承之”。這種香薰爐大多擺放在廳堂之中。宋代汝窯的狻猊熏熏,就是傳統燻爐器物的延續,從而創造了對審美的新的境界。
有和凝《宮詞》為證:
鶯錦蟬羅撒麝臍,狻猊輕噴瑞煙迷。
紅酥點得香山小,捲上珠簾日未西。
說明了古人不僅對薰香著迷,也對狻猊有一種和佛菩薩一樣的敬畏,其實也有把獅子和狻猊混淆的意思。
還有考究,比如宋.陸容《菽園雜記》卷二:“金猊,其形似獅,性好火煙,故立於香爐蓋上。”
這就說明了,狻猊的確不是獅子。
-
3 # 心有猛虎丶細嗅薔薇
提到狻猊大家可能有些熟悉又有些陌生,因為我們可能常在一些地方看到過類似這個形象的雕塑,那這個像獅子又像麒麟的動物是什麼呢?下面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1、介紹
狻猊(suān ní)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一說是第五子,另說是第八子)。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
古書記載是外貌與獅子相似能食虎豹的猛獸,亦是威武百獸率從之意。常出現在中國宮殿建築,香爐上。
2、歷史起源
要說狻猊,就不能不先說說“獅子”。
我在書中看到過對於狻猊是不是獅子的問題有過爭議,後來一致認為不是,因為獅子是外來之物,在動物分類學上屬於哺乳綱食肉目貓科,為大型猛獸。歷史上主要生活在非洲,在亞洲則主要分佈在印度、伊朗等地,中原地區是沒有的,“狻猊”一詞,最早出現在《穆天子傳》曰:“名獸使足走千里,狻猊、Mustang走五百里。”
3、狻猊常見的地方
因為狻猊喜歡安靜,不喜歡動彈。又經常趴在有煙霧的地方(我嚴重懷疑這個神獸有煙癮),所以常見狻猊都是在香爐或者寺廟香堂做裝飾品。
4、龍生九子,子子不同
隨便給大家說一下龍的這九個兒子
1.長子囚牛,喜歡音樂,所以經常見於樂器上做裝飾。
2.次子睚眥(yá zì),這傢伙是個不良青年,喜歡爭勇鬥狠,所以一般刻在刀劍、或劍柄的吞口上。
3.三子嘲風,形似獸,是老三,平生喜歡蹲在高的地方到處望,也不知道望啥,所以房子屋脊上的走獸就是它。
4.四子蒲牢,這個傢伙是個碰瓷專業戶,稍微打他一下就喊叫個不停,所以一般見於銅鐘上。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似獅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遺像。
6.六子霸下,又名贔屓(bì xì),像烏龜有牙齒,喜歡負重,夢想是做個舉重運動員,所以一般見於石碑底下,背上馱個石碑。
7.七子狴犴(bì àn),長得像虎喜歡看狄仁傑破案,夢想是當個斷案如神的青天大老爺,所以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他的畫像。
8.八子負屓(fùxì),長得最像龍,血統純,隨他爸,喜歡舞文弄墨,所以常見於石碑頭頂。
9.九子螭吻(chī wěn),這個傢伙平時滿口留哈喇子,而且是源源不斷,又喜歡吃東西和吞火,一般見於屋脊兩頭,取其滅火消災的意思。
-
4 # 書香方木
不是的,其實相識的地方不多,事實上沒人見過狻猊,獅子只不過被按圖索驥的當成狻猊而已!
狻猊不是獅子的別名(一說是獅子的別稱)。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排行老四,是一種猛獸。形如獅,喜煙好坐,佛祖見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當了坐騎。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相貌又軒昂的動物,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是佛祖文殊菩薩的坐騎,或者雕在香爐上讓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獸名。獅子。《爾雅·釋獸》:“狻麑如虦貓,食虎豹。” 郭璞 注:“即師子也,出 西域 。”《穆天子傳》卷一:“狻猊囗Mustang走五百里。” 郭璞 注:“狻猊,師子,亦食虎豹。” 唐 杜甫 《天狗賦》:“夫何天狗嶙峋兮,氣獨神秀,色似狻猊,小如猿狖。” 清朝蒲松齡聊齋志異·象》:“少時,有狻猊來,眾象皆伏。” 唐 牛上士 《獅子賦》:“窮汗漫之大荒,當 崑崙 之南軸,鑠精剛之猛氣,產靈猊之獸族。” 宋 蘇軾 《十八大阿羅漢頌》:“手拊雛猊,目視瓜獻,甘芳之意,若達於面。” 明 徐渭 《天目獅子巖》詩:“一岫插 天目 ,宛爾怒猊獰。” 明 袁宏道 《百六詩為丘大賦》之二:“決猊與怒蟒,無以喻吾嗔。
【相關記載】 唐代高僧慧琳說:“狻猊獅子也,出西域。” 唐朝牛上士在《獅子賦》寫道: 狻猊
窮汗漫之大荒,當崑崙之南軸。 鑠精剛之猛氣,產靈猊之獸族。 陸容《菽園雜記》卷二:“金猊,其形似獅,性好火煙,故立於香爐蓋上。”花蕊夫人《宮詞》:“夜色樓臺月數層,金猊煙穗繞觚稜。”觚稜,堂殿上最高轉角處。 《穆天子傳》:“狻猊Mustang,走五百里。” 狻猊 ”
回覆列表
狻猊是獅子的別名。但中國古代所講的狻猊並不是獅子。
狻猊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形如獅,喜煙好坐。古書記載狻猊是外貌與獅子相似能食虎豹的猛獸,亦是威武百獸率從之意。常出現在中國宮殿建築,香爐上。
狻猊代表的意義是勇敢、無畏、睜崍威武,所以狻猊在古時候經常用於道場門前、佛寺門前或者官衙門前的石像,不過並不適合放在家宅的門前,所以民間一般比較少見,可作為蹲獸,也可作為香爐上的裝飾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