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先生講歷史

    赤壁之戰,以曹操的失敗而告終,曹操喪失了統一天下最好時機,同時也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赤壁之戰,曹操僥倖逃脫,真的是周瑜和諸葛亮放走的嗎?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透過諸葛亮答劉備之口闡釋了出來,即曹操若死,局勢與他們不利,至於怎麼個不利法,我們先來解說一下。

    曹操在敗退逃亡的路上,東吳孫權方面把擊殺曹操的任務留給了劉備,諸葛亮分別安排趙雲、張飛、關羽在三個要點進行設伏,最後在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諸葛亮給劉備的解釋是,曹操不能殺,殺曹操於我們而言有兩大不利。

    第一,曹操若死,北方將會無主,繼而陷入混戰的局面,東吳便可以趁此時機各個擊破,收拾殘局,而我們此時力量薄弱,不足與進軍北方以圖天下,如此一來,孫權將會成為獲利最大的一方。

    第二,曹操若是死於我們之手,勢必會引來北方的仇視,繼而成為眾矢之的,招來曹操勢力的強力報復,面對北方的攻擊,我們自保尚且難說,爭霸中原更是痴人說夢,那樣只會便宜了孫權,所以,不管怎樣,曹操都不能死,尤其是不能死於我們之手。

    關羽義釋曹操雖然是演義情節,但是曹操敗走華容道確是真實存在的事情,諸葛亮當時如果窮盡所有力量對曹操進行斬首行動,未必不能成功,但是諸葛亮之所以沒有這樣做,不是做不到,而是不能。

    因為當時諸葛亮、周瑜、魯肅他們三個人的想法可謂是出奇的一致,對於東吳方面,殺死曹操對他們利大於弊,但是曹操又不能死於他們之手,所以這個皮球自然就踢給了劉備,意圖借劉備之手除掉曹操,然後趁北方無主混亂之際,矛頭對焦劉備之時,坐收漁利。

    對於劉備方面來說,曹操不能死,尤其不能死在自己這邊,但是現實的問題是,東吳把這個難題扔給了他們,所以諸葛亮乾脆揉起了太極。這就是諸葛亮應對東吳的策略,將來東吳問罪於他們時,諸葛亮也有充足的理由:你們東吳沒有做成的事,我們怎麼可能做的成呢!

    進退之間給自己留足了將來盤旋的餘地,諸葛亮的決策簡直英明到無以復加, 有的時候,除掉對手是為了活得更好,但如果除掉對手,是給自己掘了一墳墓,那這個對手除掉還有何意義可言呢?

    對於劉備方面,曹操得除,但絕不是現在,因為他們得集中優勢兵力爭奪真空地帶的荊襄九郡,而不是把矛頭對準曹操,所以,對於孫劉兩家,一個想殺曹操卻不能自己動手,一個不能殺曹操卻又得假裝動手,雙方利益的不一致,致使孫劉絕不會追擊曹操。

  • 2 # 知了瞭望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考慮另一個問題,放了曹操對誰有利?

    對曹操有利,這不是廢話嗎?逃得性命,這有比著更大的利嗎?

    對關羽有利,全了他忠義的名聲。

    看看《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所說的,夜觀天象,曹操命不該絕,所以送給關羽做個人情。而他提出的深一層的原因是,如果這個時候滅掉魏國,吳國就會全力攻打蜀國,使蜀國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這說法,看起來多麼的合理。

    講了對放曹的兩個主角,關羽和曹操都有利後,我們再來看看另外的兩個大主角。孫權和劉備。

    放了曹操,都吳國肯定不利。魏國強,吳國弱,放了曹操等於放虎歸山,後患無窮。而如果曹操死了,那吳國就可以趁機擴充地盤。

    而放了曹操,對劉備一定有利嗎?我看未必。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理由說到底是小說裡面的說法。把孫權的實力誇大,將魏軍在赤壁之戰中的損失誇大,還有就是把孫權對荊州的執念誇大。

    劉備當時實力弱小,確切的說是依附孫權,而不是平等的結盟。孫權實力是強,但是對比劉備。對比曹操,他還差的遠。而即使曹操死了,也不代表曹魏就滅了,孫權還要繼續和曹軍作戰,依舊需要劉備,而那時劉備的發揮的空間更大。

    赤壁,曹操敗了,但損失多少真的難說清。看當時,周瑜打南郡打了一年,襄陽全境,江夏一部分,荊州很多地方依舊在曹魏手中。到最後關羽襄樊之戰,襄陽依舊在曹魏手裡。難道能指望曹操一死,這些地方的將軍就全數投降了?

    還有,孫權統治的核心不在荊州,而在荊州。如果曹操死了,他會首先拿下徐州和江淮,而不是把兵力放在荊州。畢竟守將必先守淮,得到淮南,就維持了江東的安全。而要進軍中原。從那邊可要比從襄陽一線要容易的多啊!後來,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就是這樣的考慮。如果曹操死了,劉備或許能更早的崛起起來,畢竟孫權要利用他。

    放曹,對劉備來說,確實有點好處。但曹操死顯然對劉備好處更多。劉備和諸葛亮是絕對不會這麼做的,而周瑜,肯定更不可能了。

    但如果是關羽頭腦發熱,這倒有一些可能。但沒有劉備和諸葛亮的默許,他有這個機會嗎?

    總之,華容道放曹操,我是不相信的。

  • 3 # 汐於子

    曹操敗走華容道,肯定不是周瑜有意所為,很簡單啊,曹操活著和死了對東吳沒有多大關係,若是曹操死了那北方肯定大亂 ,給東吳北上的可能,甚至能奪天下,若是曹操不死,東吳還是能拿下荊州。

    不過諸葛亮劉備確不一樣,如果曹操被殺了,那江東孫權的勢力一定會進一步擴張,這跟當初隆中和諸葛亮一起高談憧憬的三足鼎立也大相徑庭。曹操死了,少一個強敵,但自己也會被東吳徹底拍打下去,沒有強大起來的可能性了。相反,如果曹操或者,不但可以震懾北方,使北方暫時免受戰亂之苦,使天子暫時有個棲身場所,而且,也能夠牽制東吳,自己可以在兩強相對中尋找發展空間。

    其次劉備出道打著就漢室正統,光復漢室的名義,曹操死了,指不定那個人就把天子給殺了,那漢室也算是完了,劉備此時也沒有能力能稱帝,那他的名號也就對於沒用了。

  • 4 # 五環青年

    很榮幸回答您的這個問題。

    作為中國歷史上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大致劇情就是曹操南征—孫劉聯合—火燒赤壁——敗走華容。

    赤壁之戰打出了三分天下,曹操作為當時最有實力的一方卻以失敗告終,敗走華容道卻沒有被殺,給後人留下了無限的暢想。

    以一個後人的視角,與其說當年曹操是周瑜和諸葛亮故意放走的,到不如直接說周瑜諸葛亮被逼無奈,因為根據當時的時局,赤壁之戰曹操可以敗,但絕對不能死!

    曹操當時兵敗,諸葛亮和周瑜都算定了曹操會從華容道撤退,然而東吳各懷鬼胎卻把這個最後截殺的任務交給了劉備。

    如果曹操沒有被劉備殺掉,則剛好依次為藉口讓劉備無法在這場勝利中獲取利益;如果曹操被劉備所殺,則會讓曹操部下認定劉備是仇人,必定伐之,曹操作為北方的統一人,在當時可謂是天下第一大勢力,各路諸侯對其都是畏懼的。

    諸葛亮看穿了這點,知道曹操一定不能死,所以才將欠了曹操人情的關羽安排守華容道。

    這裡牽扯到關羽與曹操的關係,曹操是一個很愛才的人,一直很欣賞關羽,就算其“過五關,斬六將”,曹操也能夠放他走,而關羽重情重義,對於曹操的所作所為,關羽心裡不可能無動於衷,所以才會在華容道放走曹操。

    正因為不能殺害曹操,諸葛亮還不如給關羽一個還人情的機會,讓其從此再無羈絆,專心為劉備效力。

    其次,儘管當時擊退了曹軍,但是劉備的力量依舊十分弱小,說是孫、劉聯軍,但主要力量還在於孫權部。如果將曹操擒殺,也許曹魏勢力會得到瓦解,但是卻將打破三方的平衡。

    孫權一方本就十分強大,若沒了曹操的威脅,那麼其接下來肯定會對劉備下手,這是毋庸置疑的。

    而劉備當時的兵力只有區區兩萬,根本不足以對抗孫權。而且放曹操回去,多了一個牽制點不說,他們也可以乘勢發展。

    肯定有很多人會疑問了:如果曹操死了,不是省了後面很多麻煩嗎?其實不然,曹操死後,會出現兩種可能:

    其一,北方大亂,“五胡亂華”可能會提前發生。當時曹操是北方的統一者,如果曹操死了,北方必定大亂,北方一亂胡人必定要乘機進攻,屆時南方的孫權劉備都會受到影響,這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其二,曹氏集團會不顧一切為曹操報仇。赤壁之戰不出意外是孫劉勝了,但是孫劉二人都不敢對曹操抱有想法,曹操畢竟權大勢大,雖然這次失敗了,但是北方依舊還留有許多實力,如果孫劉其中一方殺了曹操,曹操手下必定傾巢而出尋仇,不管換做誰在當時都不願意去背這個鍋。

    這兩種可能對於當時周瑜和諸葛亮來說肯定是知曉的,所以雙方都不想這樣的事情牽扯到自身,畢竟不論發生那種可能對自身都沒有一點好處,所以曹操不能死,孫劉也不敢殺他。

  • 5 # 折梅相問

    赤壁之戰曹操敗走華容道是事實,但曹操僥倖逃脫遭遇關羽埋伏,並且關羽放了曹操一馬,這個是三國演義虛構的,正史也沒有記載。同時,也沒有像三國演義裡那樣有那麼多傳奇色彩,借東風,草船借箭之類的,太過於浮誇,偏離現實太遠。劉備集團在赤壁之戰之前,與曹操徹底決裂且屬於叛逃,所以這一仗劉備必須要贏,可是兵力遠不及曹軍。諸葛亮此時也就是說服孫權,聯合江東一起抗曹。但是江北地區也全歸曹操佔有,劉備集團當時兵力都是平定南荊州,只有一小部分兵力在江上參與作戰。赤壁之戰之時誰都沒有把握說孫劉聯盟就一定能擊潰曹軍,當江東擊敗曹軍,劉備也得反應一會。主力軍又是江東軍,指揮權在周瑜之手。從這些來看華容道地區不存在有劉備的軍隊滲透。從實際來看,曹操當時兵力有二十多萬,劉備不過兩三萬人馬,即使曹操損失過半,兵力遠在劉備之上,更何況只有關羽一支部隊,如何抵擋曹軍退路。赤壁之戰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源於曹操的得意忘形,輕敵所致,失敗以後早該清醒了。而曹操統兵能力在三國時期排名也是很靠前,所以當失敗之後肯定能夠清醒解決善後問題,而且兵力上還是有優勢的,擱誰也攔不住。

  • 6 # 子夢奇談

    如果是《三國演義》顯然是諸葛故意的。

    曹操作為命中註定

    參與三分天下的一方英雄,已經成為中原逐鹿內定的對手,如果曹操身死,劉備則會成為士族和法家共同的消滅目標。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江東鋒芒正盛,所以不能讓孫權有做大之後,圖謀中原的野心,所以諸葛亮決定保住曹操。如果曹操此次大敗而逃出生天,1來北方不會散架,2來曹魏的格局也不會變化3曹操新敗,則不能向江東用兵,必定轉兵西向,為將來收復馬超做了一個伏筆。

    但三國演義並沒有寫,周瑜在整個過程中的價值和作用。

    如果按歷史記載,則更有可能是由於天氣不好,曹操沒有被劉備追上。《山陽公載記》

    中說曹操是用士兵填沼澤,方得以逃生,從現在開來,應視為有關華容道最恰當的原型。

  • 7 # 韶光共追遊

    曹操敗走華容道。關羽為何以義報恩?諸葛明知此事,為何又派關羽前去?

    為何周瑜派出淩統、甘寧均無殺死曹操?

    一連串的事情,始於曹操進攻江東之地,結束於曹操敗走華容道。

    起初,曹操覺得是時候把江東二喬請到銅雀臺了,果斷祭天起兵。

    到了赤壁之地,曹軍停在此處。諸葛又應邀到了江東,作為說客。就有了舌戰群儒之事,緊接著諸葛亮誇大其詞,嚇得孫權拂袖而去。不得已智激周瑜,才讓孫權決計破曹操。

    諸葛亮和周瑜一見面,可謂是臭氣相投。你算計我,我算計你,又共同算計曹操。但是曹操不知道啊,被矇在鼓裡,讓這兩人算計的殺了水軍將軍,還用上了連環計。結果一切結束於諸葛的一場東風。

    此時呢,曹操敗了。這兩人都在算計,是殺了曹操?還是放了曹操?畢竟這戰場就在自家門口,需要周瑜收拾。諸葛亮就說了,曹操的事就交給我去做吧。周瑜知道劉備對曹操恨之入骨,就很放心的交給諸葛亮了。

    但是諸葛亮知道劉氏集團還沒有根據地呢,此時殺了曹操,就讓孫權一家獨大。這對於劉氏集團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但是就這麼平白無故的放了曹操,未免曹操這廝不長記性,再做出什麼破格的事,妨礙了自己的下一步計劃。索性,先嚇嚇他吧。

    這就有了曹操三笑,最後一笑,笑出了關羽。關羽雖前割袍斷義,但是心中難免對曹操存有感恩之情,再加上曹操的說辭,關羽就放了曹操。

    如此看來,放曹操逃生。絕對是周瑜和諸葛亮的的初衷,兩人都嚇嚇曹操,放走!為的是互為牽制吧。周瑜放曹操是因為諸葛亮多智,而且通曉五行八卦,可以借東風。因此周瑜需要曹操集團阻礙劉備的發展。

  • 8 # 韶華傾夢

    其實,並不是周瑜或者是諸葛亮故意放走曹操,而是以當時的局勢來看,若是他們中的任一方殺掉曹操的話,其根本承擔不起這樣做的後果。或者說,他們中的任一方都希望對方殺掉曹操。

    其一,赤壁之戰中,曹操損失的大多數為荊州兵,其所在的北方勢力穩如泰山

    建安五年,曹操和袁紹打響官渡之戰。這兩位發小的對決,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往後的局勢。隨後,在許攸轉投曹操並提出偷襲烏巢之計後,戰爭的天秤已經向曹操一方傾斜了。

    曹操在打敗袁紹,逐步吞併和消化完袁紹的原有勢力之後,已經成為了北方最大的諸侯,西涼的韓遂和馬騰等諸侯難以望其項背。公元208年,曹操率領“百萬”大軍南下,大有一舉消滅江東的孫權和荊州的意圖。

    當曹操率軍南下的訊息傳到荊州時,荊州的世家豪強蔡瑁和張允等人聯合起來,一起向荊州牧劉琮建議投降曹操,以求荊州不被戰火所波及。而新野的劉備,在看到荊州勢力準備投靠曹操後,為了不被消滅,只能戰略性撤退,往江東求援和聯盟。

    隨後,在赤壁之戰中,因為曹操的過於自大,先是斬了水軍將領蔡瑁和張允等人,而後又中了龐統和周瑜等人的計謀,被一把大火給燒了個大敗。可是,在當時的戰船上,曹操最為倚重的是荊州的水軍。因為曹操從北方帶過來計程車兵大多數是“旱鴨子”,而且又不懂水戰,所以他們大部分都沒有在戰船上,反而有可能是在和戰船不遠處的淺灘紮營。

    這樣一來,被大火所波及的就是首當其衝的荊州兵。而有了這一波荊州兵的緩衝,曹操肯定能夠帶領士卒逃離。況且,就算是損失了曹操所帶過來計程車卒,以其當時所在北方的龐大地盤,以及地盤上的人口,只要緩個兩三年,又將是一大批可以入徵計程車兵。

    畢竟,赤壁之戰的主戰場是在江東和荊州一帶,根本波及不到北方。這麼一來,以孫權和劉備當時的勢力,根本不可能打的過去。若是他們強行深入魏境,補給就有可能根本上,再加上江東所依賴的是水軍,其在中原中所發揮的實力有限。

    其二,孫權和劉備間互有戒備,不想當替罪羊

    劉備和孫權能夠聯盟,除了唇亡齒寒之外,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有荊州這一塊蛋糕。只要江東拿下荊州,那麼江東的防禦線就可以往前推,戰時就有了緩衝地帶。另外,如果江東有了荊州這一塊地盤,就有可能以此為跳板去進攻徐州。畢竟,徐州的丹陽兵的戰鬥力還是可觀的。

    但是,江東所打的算盤,劉備勢力肯定也有所揣測。況且,在當時的聯盟中,劉備的勢力就是最小的,而且其手上還沒有一塊完全能夠拿得出手的地盤,當時他們棲身的江夏還是劉琦的。所以,為了能夠實現諸葛亮的“隆中對”,劉備勢力就必須搶先江東去佔奪荊州,且越多越好。

    所以,雙方有了這麼一個想法,他們都會首先把勝利的實際戰果擴大化——去佔領更多的地盤。隨後,才有可能去追擊曹操這一位北方諸侯。但是,在追擊的過程中,雙方肯定也有所私心,那就是都希望是對方先把曹操給殺掉。這樣一來,來自北方的曹魏勢力就有可能把報復直接放在殺父這一方上,另一方則有漁翁得利之機。

    其三,為了發展壯大,追擊曹操就有可能變成逢場做戲

    作為北方最大的諸侯,曹魏勢力的實力和地盤無疑是最大的。而接下來的就是江東的孫權,至於劉備勢力,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連西涼的韓遂和馬騰,以及益州的劉璋都不如。畢竟,劉備勢力連一塊真正的地盤都沒有。

    所以,在赤壁之戰勝利的情況之下,劉備勢力真的不是把曹操放在第一位,而是為了能夠有一塊真正屬於劉備,並能夠有著絕對掌控力的地盤。

    至於江東,因為不想成為替罪羊,也不想讓劉備勢力壯大,同時也為了能夠為江東帶來發展之機。那麼,江東就會變得和劉備勢力的目標一樣去搶地盤。

    況且,曹魏在經歷了赤壁之戰後,就有很長的時間去恢復實力,去調整。這樣一來,江東和劉備勢力就迎來了發展壯大的時機。

    所以說,有了這樣的想法,周瑜和諸葛亮等人就不會真正的去殺曹操,而是逢場作戲。他們的真正目標,或許是放在當時無主且動亂的荊州地盤上。

  • 9 # 六扇門人jgy

    魏蜀吳三方勢力中,曹操勢力最大,孫吳勢力第二,劉備勢力最弱。劉備只有依靠和孫吳勢力的聯合才能對抗曹操,求得生存。火燒赤壁之後,曹操大敗,從華容道逃跑。諸葛亮利用關羽講義氣,又受過曹操恩惠,知道關羽定會放跑曹操,故意安排關羽守華容道,放跑曹操。因為曹操不能死,如果曹操勢力滅了,三方勢力的平衡就會打破。沒有了曹操勢力的威脅,孫權就會一家獨大,就會毫無顧忌的攻打劉備,滅了劉備。那時劉備勢力就會處有危險的境地。為了劉備勢力生存,只有讓關羽背黑鍋,放走曹操。因為諸葛亮自己不願意承擔放走曹操的責任,而關羽是皇親國戚,背了黑鍋劉備也會替他求情,到時候放過關羽,既能讓劉備欠他人情,又能打壓關羽,讓關羽以後更服他,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這樣做對諸葛亮,對劉備都有好處。對孫權並沒有好處,所以放跑曹操是諸葛亮的意思,絕不會是周瑜的意思,因為滅了曹操,對孫權有利,周瑜一定會希望滅了曹操,絕不會放了曹操。

  • 10 # 丫梨吖

    是故意放走的。

    這麼說吧,周瑜以為諸葛亮那邊的人會殺曹操,但諸葛亮看出了周瑜的計策,因為殺了曹操,他北方的舊部肯定會來尋仇,諸葛亮不想讓北方曹家政權以劉備政權為敵,所以安排關羽把守華容道,這樣既讓關羽還了曹操一個人情,又不至使劉備陷於困境,一舉兩得。

    赤壁一戰曹軍大敗,就算是周瑜和諸葛亮兩人同仇敵愾共殺曹操也不能阻擋北方曹軍的報復,更何況孫劉聯盟又是各懷鬼胎,周瑜和諸葛亮也是各為其主,所以諸葛亮只能賣人情給關羽,藉機給關羽機會,讓關羽和曹操恩怨一筆勾銷。

    曹操曾經有恩於關羽,這就要從劉備失徐州開始了,劉備做徐州牧的時候,令關羽守下邳。曹操這個時候就要跟袁紹打仗了,徐州的地理位置偏偏又很重要,如果不取得徐州,曹操將會兩面受敵,徐州城一戰,劉備大敗投靠袁紹。曹操一直看重英雄,在收復下邳的時候一心想要留住關羽,哪怕是關羽和曹操約法三章一旦知道劉備的訊息就棄曹操而走,曹操也願意對關羽好,後來更是把人人都想要的赤兔馬送給關羽,什麼好吃的好喝的都讓人給關羽送過去,跟隨曹操多年的將軍都沒有這等待遇,關羽很是感動。雖然說關羽為曹操斬殺顏良文丑兩員大將,但是關二爺一直以忠義行天下,所以華容道還是放了曹操一馬。

  • 11 # 小空話歷史

    1.周瑜肯定不可能,首先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大敗,對東吳來說肯定是天大的喜事,周瑜怎麼可能希望曹操逃脫呢?周瑜巴不得曹操早點死,曹操如果死了,當時的曹魏政權就會產生動亂,東吳就會有機可乘。

    2.其次,諸葛亮當時已經算到了曹操一定會從華容道經過,諸葛亮明知道曹操曾經有恩於關羽,還偏偏讓關羽去守華容道,這無疑就是給曹操一個逃脫的機會。

    3.可能當時的諸葛亮並不想讓曹操死在赤壁之戰中,如果曹操死了,那麼東吳勢必會拿劉備開刀,為了劉備以後的大業,諸葛亮可能才會故意放走曹操的。

  • 12 # 日航通鑑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關於這個問題的話,我想提問的朋友問的應該是《三國演義》中的橋段,正是在《三國演義》中,才有華容道義釋曹操的這個故事,畢竟在正史之中,我想只要有一丁點機會,周瑜和諸葛亮都會殺掉曹操,正如魯肅曾經勸說孫權:“我們這些人投降曹操,尚且還可以繼續做官,但是主公你投降曹操,只有死路一條。”因此在當時的諸侯之中競爭是你死我活的,不會存在故意放人的情節,這種情節只能出現在《三國演義》中,那麼我們今天也就結合《三國演義》來分析曹操是不是被故意放走的。

    一、 諸葛亮的佈置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角色被設計成為了“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一位近乎神棍一樣的角色,也就是說諸葛亮有著預知未來的能力。但是作者秉承著一種天命觀便是,諸葛亮雖然能預知未來,但是卻改變不了未來。

    首先先說諸葛亮能夠預測未來一事。我認為在《三國演義》中,華容道情節之前諸葛亮的佈置便是如此。先是關於趙雲,趙雲提出烏林小道有兩條路,一條通往南郡,一條通往荊州,不知道該怎麼辦,此時的諸葛亮採用了一種理性分析說:

    “南郡勢迫,曹操不敢往;必來荊州,然後大軍投許昌而去。”

    此後又佈置張飛的人物,讓張飛截斷夷陵,去葫蘆口埋伏。這個時候的諸葛亮還是用一種理性分析說:

    “曹操不敢走南彝陵,必望北彝陵去。來日雨過,必然來埋鍋造飯。只看煙起,便就山邊放起火來。”

    由此可見,此時的諸葛亮的佈置尚且都是建立在一種理性分析的態度之上,甚至在給關羽佈置任務的時候,也是建立在一種理性分析的態度上。諸葛亮說:

    “昔日曹操待足下甚厚,足下當有以報之。今日操兵敗,必走華容道;若令足下去時,必然放他過去。因此不敢教去。”

    由此可見,諸葛亮雖然可以預知未來,但是諸葛亮的預知未來完全是建立在他對於曹操的心理瞭解、對於荊州的地形熟悉、對於手下大將的情況瞭解等,屬於諸葛亮個人智慧的體現,尚且不算神棍。

    但是突然畫風一轉,諸葛亮就不用理性分析了,而是變成了一個神棍,採用了一種莫名其妙地觀星的手法說曹操不會死。作者在此處想要凸顯的,我想就是“天命不可違”的觀念,即便是諸葛亮再瞭解情況,在天命面前諸葛亮也是不堪一擊的。在諸葛亮預測到的未來是曹操不會死,諸葛亮改變不了這個未來,因此只能儘可能地利用這個未來,因此諸葛亮是這麼做的:

    “亮夜觀乾象,操賊未合身亡。留這人情,教雲長做了,亦是美事。”

    也就是說,諸葛亮知道曹操一定不會死,而且諸葛亮也沒有辦法把曹操的這個生局變成死局,因此只能藉助此事來幫助關羽還人情了。因此此時不存在諸葛亮刻不刻意放走曹操的說法,對於諸葛亮來說,一切都是天命,諸葛亮只能順隨天命而行。

    不光是瞭解天命的諸葛亮,瞭解自己二弟性格的劉備表示十分擔心關羽會放走曹操,因此他還曾向諸葛亮提出疑問。但是諸葛亮說曹操不到身亡的時候,因此劉備也只能默認了這種行為。

    此後局勢的發展果然與諸葛亮猜測的一模一樣,張飛、趙雲等人先後截殺曹操,給予曹軍重創,到了關羽這裡,關羽的舉動便成為了:

    “雲長是個義重如山之人,想起當日曹操許多恩義,與後來五關斬將之事,如何不動心?又見曹軍惶惶,皆欲垂淚,一發心中不忍。”

    雖然前面關羽向諸葛亮保證得信誓旦旦,又是什麼我不會顧及舊情,我願意立下軍令狀這些話,但是最後關羽還是心軟了放過了曹操一馬。我們很多時候看這段故事,都會感嘆關羽的深明大義以及諸葛亮的用人不當,不然三國亂世早結束了。但是結合前後文看,這其實是諸葛亮的刻意佈置,因為曹操不死一事實乃天命不可違,關羽改變不了,諸葛亮也改變不了。

    因此後來諸葛亮擺出了一副架子要殺關羽,其實也是為了讓關羽忘記曹操的舊情罷了,並不是真的要殺關羽,畢竟都是諸葛亮所佈置的。

    因此曹操逃走,並非是諸葛亮刻意所為,按照作者的觀念來看,這屬於天命不可違。

    二、 與曹操有仇的周瑜

    至於說周瑜,個人覺得那就更不可能故意放走曹操了。這個問題說來也有去,因為諸葛亮的小嘴一張,就讓周瑜與曹操有了奪妻之仇。諸葛亮首先化用了《銅雀臺賦》,裡面有這樣一句:“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周瑜聽後直接憤怒了,覺得曹操真的是非常該死。

    但是實際上,《銅雀臺賦》是曹操的兒子曹植所寫的,曹植如果知道自己父親想要二喬,而且還可以迎合,那曹植可真不是個東西了;況且結合上文的“立雙臺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來看,這裡的“二喬”恐怕是“二橋”,是真的橋。但是在諸葛亮的巧舌之下,曹操就背了一個大鍋了。

    此後諸葛亮還表演了自己精湛的演技,《三國演義》中寫到這一段,真的是非常有趣了:

    “孔明佯作惶恐之狀,曰:‘亮實不知。失口亂言,死罪!死罪!’瑜曰:‘吾與老賊誓不兩立!’”

    這諸葛亮和周瑜的神態,簡直躍然紙上。因此說實話,整個東吳,我估計最想殺了曹操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周瑜了。我估計《三國演義》的作者也知道《銅雀臺賦》中的二喬並非是指江東的大小喬,但是他為了增強讀者的印象,可以給曹操安排了一出橫槊賦詩的戲,在這裡面,曹操表現出瞭如此一副老色狼的樣子:

    “顧謂諸將曰:‘吾今年五十四歲矣,如得江南,竊有所喜。昔日喬公與吾至契,吾知其二女皆有國色。後不料為孫策、周瑜所娶。吾今新構銅雀臺於漳水之上,如得江南,當娶二喬,置之臺上,以娛暮年,吾願足矣!’”

    就從這一幕戲出發,曹操徹底洗不白了,徹底成為了周瑜最想殺的那個人,因此周瑜絕對是不可能放過曹操的。

    三、 總結

    因此結合小說內容來看,我們就可以發現為什麼華容道曹操沒死了,真的不是周瑜和諸葛亮放水,兩個人都想殺曹操,但是因為天命難違,最後曹操才沒死,這也是作者在小說中所多加渲染的天命觀所在。

  • 13 # 山河明月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以孫劉聯軍的區區三萬餘人,打敗了曹操號稱的八十萬大軍。此一戰,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大勢,曹操想統一天下的願望就此破滅。

    那麼,在赤壁之戰中,曹操真的是周瑜和諸葛亮故意放走的嗎?我想絕對不是的。當時,曹操北征烏桓,連連獲勝,消滅了袁紹集團的殘餘勢力,聲勢大振,是三方勢力中實力最強的,是劉備和孫權最強勁的對手。孫劉兩方,特別是孫權,赤壁之戰最強烈的願望,一定是徹底打敗曹操,最好是讓曹操葬身戰場,以絕後患。因為,如果沒有曹操,最得利的一定是孫權,從此天下再無對手,畢竟那時候的劉備尚未成氣候。

    那為什麼《三國演義》中,曹操敗走華容道,雖有層層關卡,卻讓曹操僥倖逃脫了呢?

    一方面,是為了填坑,在真實歷史中,曹操敗走,雖然很狼狽,但並沒有受到孫劉集團的阻擊,《三國演義》雖然發揮了藝術想象,但基本尊重了歷史事實。所以,曹操必須被放走。另一方面,是為了突出劉備集團在赤壁之戰中的作用,特別是為了豐富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作為《三國演義》的扛把子和主角,羅貫中是一刻都沒有忘記突出諸葛亮之能。

    下面,我們分析一下,為什麼說真實的歷史中,孫劉集團不可能在華容道設伏。

    建安十三年,荊州劉表病死,曹操親率大軍往襄陽而來,劉琮聽從謀臣建議,不戰而降,荊襄九郡盡歸曹操,創造了東漢末年諸侯迅速滅亡的最快紀錄,真是可悲可嘆。隨後劉備敗走長坂坡,被曹操大軍追上,劉備集團生力軍被曹操殲滅,只好逃往了夏口,與劉琦匯合。

    (圖中可以看出,華容區域是沒有孫劉聯軍的動向)

    因此,此時的曹操已經兵不血刃從劉琮手中取得了荊襄九郡,包括華容道所在的南郡。此時的孫劉集團是不可能事先在華容道設伏的。當時的赤壁之戰主戰場在烏林和赤壁一帶,華容是通往江陵的重要通道,江陵此時已落入曹操之手,孫劉集團想要神不知鬼不覺的,跑到曹操的後方設防而不被曹操集團發現,是不可能的。

    一方面,當時曹操軍隊號稱八十萬,但經周瑜分析,真正用於赤壁之戰的可能不過二十萬,剩餘人員極有可能被安排在後方設防和接應。

    是夜,瑜復見權曰:“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不復料其虛實,便開此議,甚無謂也。今以實校之,彼所將華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眾數雖多,甚未足畏。

    《資治通鑑》中的這段話,一方面,有可能是周瑜為了消除孫權疑慮,故意這麼講的;另一方面,也充分說明,曹操初次奪取荊州九郡,必定要在此設防,前方打仗,必須要穩固戰略後方,所以,分兵把守退回襄陽的要道也不是不可能。曹操敗走華容道,接應的大將就是曹仁,可見當時曹操是做了敗退的精心安排的。

    另一方面,當時的孫劉聯軍已無多餘兵馬再去設伏,半路攔截曹操。

    劉備的主力軍在長坂坡被曹操擊潰,敗退夏口與劉琦匯合,所部兵馬不過兩萬人,還要部分兵力留守江夏,以防曹軍偷襲。周瑜向孫權請纓,只要五萬兵馬以抗擊曹操,但是孫權當時都沒有給足數,只給了三萬,理由是倉促之間,根本集合不起來五萬之眾。也就是說,當時的雙方兵力還是很懸殊的,能在正面迎擊曹軍已是捉襟見肘,再分兵去設伏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三方勢力涇渭分明,華容道本就是曹操退軍的必經之路)

    結語

    真實情況應該是曹操雖然在赤壁一戰中大敗,來了個落荒而逃,華容道路泥濘,確實難走,曹軍死傷過半,這都是事實,但孫劉聯軍肯定是沒有組織有力的追擊,所以讓曹操逃回了襄陽。羅貫中為了突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關羽的大仁大義,運用生花妙筆,寫了這麼一出“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

  • 14 # 文殳子

    筆者這個問題,應該是從《三國演義》中瞭解到的資訊後提出的,但根據史書相關記載,情況並非如此,原因有二:一是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大敗,但損失相對可控;二是曹操逃脫並非周瑜、諸葛亮故意放走,而是無法追上。

    一、孫劉聯軍與曹軍在赤壁之戰中相差不大

    根據《三國演義》記載,劉琦投降後,曹操隨即收編了荊州軍隊,尤其是在江陵的水軍,交由蔡瑁、張允統領,前後兵力達到八十萬,於是信心大增,給孫權去了一封連勸帶威脅的信,“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孫權收到信後,部屬果然大為吃驚,基本上全都勸說投降,只有周瑜、魯肅主戰,其中魯肅以情分析,周瑜以事實分析。周瑜說道,曹操所說八十萬部隊都是嚇唬人的,按我估計,他率領的北方部隊只有十五六萬,而且還要分散駐紮江陵、襄陽等地,收編的劉表部隊最多也有七八萬,而且軍中疾疫橫行,並非全部能投入到赤壁前線。

    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不復料其虛實,便開此議,甚無謂也。今以實校之,彼所將華人,不過十五六萬,且軍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狐疑。

    周瑜判斷曹軍實際戰鬥力十萬左右,才大膽讓孫權只給他五萬部隊即可,加上劉備的2萬部隊,兩方軍力實際相差沒有太大。

    二、曹操在赤壁之戰後有序退卻,孫劉追擊不及

    赤壁之戰的過程,曹操水軍鎖船駐紮在赤壁北岸,陸軍駐紮在岸上;黃蓋隨後詐降,一把火燒掉水軍船隊和陸軍兵營,劉備、周瑜率聯軍水陸並進並追擊曹軍。曹操經虎林、華容敗退至江陵,在見孫劉聯軍繼續攻打後,留曹仁、徐晃防守江陵,讓樂進守襄陽,自己率軍。返回鄴城。

    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備與瑜等復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徑自北歸。——《三國志·周瑜傳》

    《山陽公記》記載了曹操退卻的過程,山陽公是漢獻帝禪位後被曹丕封的爵位,曹操水軍被燒後,率軍從華容道返回,但道路泥濘,難以通行,於是讓身體羸弱計程車兵背草填充,騎兵才得以透過,而這些士兵則被透過的人馬撞倒,陷入泥中死者甚眾。曹軍通過後,曹操很高興,諸將問他原因,曹操說:“劉備和我是一類人,只是這次計策晚了些,如果早點在這裡放火,我們都沒地方去了。”劉備隨後到華容道放火,但仍然沒有追上。

    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備尋亦放火而無所及。——《山陽公記》

    《三國演義》則根據以上記載,演繹出諸葛亮讓關羽守華容道,知道他必然放走曹操報答當年恩情,從而讓周瑜的計策難以得逞,但這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姑且聽之即可。

  • 15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開玩笑,曹操是一軍之統帥,如果周瑜和諸葛亮能把他抓住或是殺害,豈有放走的道理?

    關於赤壁之戰的結局,歷史上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三國志·先主(劉備)傳》: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併力,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這是最接近三國演義的記載,即赤壁之戰的勝利,來自劉備與周瑜的合力,而曹操的戰敗,一半是因為水戰中不利,另一半則是因為傳染病盛行(主因是這個)。

    《三國志·孫權傳》: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備、瑜等復追至南郡,曹公遂北還——孫權傳的基礎材料來自吳國史書,強調的是孫權一方的作用,劉備居次,而曹操的撤退,瘟疫並不是主因,周瑜軍團的窮追不捨才是。

    《三國志·曹操傳》: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曹操傳反映的,則是魏國的主流觀點,即曹操的撤退,主因不是軍事不順利,而是因為傳染病大範圍流行。

    不過,雖然三份史料有差別,主幹事實是一樣的:1、曹操是主動撤退,而且退得並不狼狽 2、孫劉兩家合力,但周瑜是主要指揮官。

    可是到了三國演義,事實就被虛構情節掩蓋了,曹操為什麼戰敗?是被諸葛亮放東風一把火燒了。戰敗的曹操咋還能跑掉?是因為華容道上負責截殺的關羽,念及舊情放水的緣故。

    最大的修改,就在於:1、曹操的主動撤退變成了被動跑路,而且跑得很狼狽 2、孫劉兩家合力 但周瑜啥也不行 還得多虧諸葛亮

    也就是這樣一修改,引出了上面這個問題。結果便是:關羽莫明其妙染上了歷史的汙點,即放走大敵以徇私情——這個情節,雖然是子虛烏有,卻因為前有曹操收留關羽一事,後有關羽北伐逼曹操遷都、關羽死後首級被送到曹操處等記載,變成了很融洽的一段故事,讓大家對關羽這個人物印象深刻,覺得他不但勇猛,而且很人性化。

    但也就是這樣一修改,諸葛亮便尷尬了,因為書上說臥龍先生上知天文下至地理,咋能料不到關羽會放走曹操呢?演義只好繼續虛構,說諸葛亮其實早就料定了關羽會這麼幹,此乃天意!

    那麼周瑜呢?這樣一個歷史上真正打敗曹操的人,在三國演義裡卻完全變成了廢物一個。分明是他力勸孫權,達成武力抗曹的局面,在演義裡卻變成了諸葛亮告訴他:“孫將軍心尚未穩,不可以決策也。”然後周瑜聽諸葛的話,再以大義說服孫權——這頭等功勞便到了諸葛亮頭上。

    接著,周瑜在水上與曹操拒敵,居然又說沒有箭,還得諸葛亮施展草船借箭大法,為周瑜提供了充足的軍事物資——但歷史上真實的草船借箭,是建安十八年(213年),孫權與曹操交戰於濡須,“(孫)權乘大船來觀軍,(曹)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一面受箭,箭鈞船平,乃還。”結果這麼一寫,這第二樁功勞也歸了諸葛。

    這還沒完,江中波濤拍岸,一陣風過,颳起旗角於周瑜臉上拂過。周瑜猛然想起一事在心,大叫一聲, 往後便倒,口吐鮮血——原來是沒有東風,不好放火!於是又勞煩諸葛亮作法為他借東風,於是第三樁功勞也歸了諸葛。

    所以你看,三國演義的種種虛構,層層疊疊在赤壁之戰的史實之上,最終就給大眾造成了周瑜徒有虛名,赤壁之戰功勞全歸諸葛亮,曹操被打得屁滾尿流,最終關羽念舊情才將他放走——這樣的一堆假象。

    但事實上,真正的赤壁之戰,火是周瑜放的,船是周瑜燒的,曹兵也是周瑜打退的,劉備一方,真的只是配角而已。而曹操也很從容,雖然戰事不利,又有瘟疫傳染,但戰船其實是他主動燒的,走得也很從容不迫,更不存在從華容道落荒而逃向關羽求饒的情節。

    而這樣,你也就能理解劉備為什麼是借荊州,就因為他在赤壁之戰裡的功績很小,荊州是周瑜奪下的,劉備想要,當然是借囉!

  • 16 # 君山話史

    赤壁之戰,曹操走華容道逃生,是不是有關羽故意釋放曹操的故事呢?或者是周瑜/諸葛亮故意放走的呢?

    答案是:根本沒那回事。

    曹操能僥倖逃脫,是付出慘重的代價。

    周瑜火燒赤壁,把曹操的戰船燒光了。為了預防曹操向西逃竄,周瑜還了一支精銳部隊,用於截擊曹軍退路。與此同時,劉備也把關羽的精銳部隊投入戰鬥。這時,曹操發現退路已被切斷,無奈之下,他只能挑選了一條狹窄難行之路以擺脫追兵,這條通道就是華容道。

    然而,華容道的地形條件極為險惡。首先,這條小道十分狹窄,十餘萬大軍要透過是很困難的。其次,路上有大片沼澤地,泥濘不堪,非常難走。其三,老天爺也不幫忙,在曹操撤退時,狂風大作。

    那麼曹操是如何逃出生天呢?

    當時的情況,老弱病殘者幾乎是沒有希望走出華容道。曹操便做了一個決定,打算犧牲掉這些老弱病殘計程車兵,便命令他們在前面開路,揹著薪草以填平沼澤。在這個過程中,許多人因體力不支,最後陷入沼澤而死。不僅如此,前面計程車兵又被後面的騎兵踩踏,因為馬匹要過沼澤也很困難,馬蹄亂踩,造成巨大傷亡。

    就是靠著這種屍體堆積成的道路,曹操才僥倖逃脫。據估計,曹操在赤壁大戰時的兵力有23萬左右,戰後活下來的不到一半人,也就是說,死亡人數至少有12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相親時,作為男生,女生上來就問你是否有房和車時,該怎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