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哥侃三農
-
2 # 幸福快樂人生666
某天,義大利倫巴第大區的一座小酒館裡,三位年輕設計師邊喝紅酒邊聊天。很快三人便聊到了腳踏車這個話題,他們都認為在現在市面上找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腳踏車——簡單、實用、堅固、富有傳統並且可以傳給下一代使用。於是有人提議:既然如此,索性我們自己創立一個腳踏車品牌。
這是每次當人們問起我們最初是如何想到創立ABICI時,我都會講的故事。但輕鬆部分的畢竟只是開始,如今早已不是西夫拉克1790年剛發明第一款腳踏車的年代,隨後創立的過程遠沒有一句提議這麼簡單。
離開酒館之後,三人便開始在上世紀中期義大利工匠的舊目錄中尋找靈感,構想著理想腳踏車原形,我們試圖設計出一款沒有多餘裝飾與新增,易於使用卻又無比堅固的腳踏車。在我們隨後的設計手稿中,可以明晰地看到1950年代的義大利設計風格,然而與那個年代的產品不同的是,在新的設計中透過現代科技的引入解決了很多當時無法解決的問題。
緊接著,自創品牌的誕生迎來了最為關鍵的一步——與工匠的合作。
維亞達納(Viadana)是義大利曼託瓦省的一個市鎮。鎮子總面積102平方公里,人口僅有不到兩萬人。我們幾經輾轉來到這裡,只為了尋找手藝精湛的腳踏車工匠。維亞達納曾經是義大利甚至地中海地區知名的傳統手工腳踏車加工基地,這裡的工匠作坊大多有著優秀而且獨特的工藝技術,但隨著腳踏車行業商業化的程序,當地作坊品牌意識的薄弱導致整個市鎮腳踏車製造業的衰落,很多“絕活”如今已幾近失傳。
當我們到訪維亞達納的時候,工齡超過30年的工匠已經僅剩下不到10人。儘管如此,在向老工匠請教、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依然獲得了很多別處沒有的寶貴知識。例如車把與框架的結合處常常會在腳踏車的使用及老化過程中出現問題,對於通常使用者來說,一旦此處嚴重損壞,腳踏車的壽命也就差不多到頭了。而當地的連線做法是將融化的銅注入介面處,待銅冷卻凝固之後,兩部分的結合便無比牢固了。
透過對這些技藝的瞭解,我們的理想腳踏車的形態也愈加完整起來了。而在此過程中,一個以老帶新的手工生產模式也逐步形成了。作為一個建立在手工藝基礎上的品牌,我們認識到自己有責任保護正在消失的義大利手工腳踏車文化。我們很快便決定將維亞達納作為ABICI的生產基地,並招收年輕技工,讓他們向老工匠們學習手工腳踏車的製造技藝,使之能夠得以傳承。
如今我們已有多個產品系列在被人們使用,並且受到了許多奢侈品牌的認可。除了此前與FENDI一起推出合作腳踏車外,目前亦有眾多歐洲甚至南美的品牌希望與我們進行跨界合作。事實證明,在世界各地都有著與多年前小酒館中的三個年輕設計師一樣的人,希望擁有簡單、耐用可以傳給下一代使用的腳踏車。
-
3 # 大繆姐
我上一次騎腳踏車已經是10多年前還在大學唸書的時候了。
還是騎的室友的腳踏車,忘了什麼牌子了,反正肯定不是義大利的,總共才花了200塊錢,嶄新的某不知名品牌腳踏車。
大學裡談戀愛那會兒倒是經常坐男朋友的腳踏車,反正肯定也不是義大利的腳踏車,前男友家庭條件蠻不錯,我記得那時候他的牌子是個Giant還是啥,具體忘了,只記得當時08年那會兒花了1000多買的。坐在後面沒啥特別的感覺,跟我室友那個200塊的腳踏車比起來。就死不知道自己騎起來有沒有太大的差別。可惜沒有機會了。
回覆列表
義大利的腳踏車沒有騎過,但從新聞上來看的話,應該不錯。
我建議提問題的朋友,以後提的問題大眾一點,提這種小眾的問題估計沒人能回答出來。大家都是平民老百姓,沒有什麼資源能騎上那麼牛的腳踏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