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哥探廚
-
2 # 美食小權哥
溪口滷鵝是潮州三大名菜之一,是潮州人的宴席名菜,有享譽海內外之勢,有鹹香酸甜口感,是調和了多味香料調料滷製出來,他的色澤紅亮是特點,有好多人說是放色素,紅曲米上色的都不對,因為不管是色素還是紅曲米煮長了滷水發黑變色,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糖色是純天然無害的方法。
-
3 # 浩哥愛做菜
溪口滷鵝大抵分三種類別,有肉少脂肪也少的、有肉多脂肪多的、也有肉多脂肪少的。形成不同種類的原因是,養鵝的時候養鵝人適時趕鵝群到池塘或溪流中去拍水,以讓鵝用水洗淨身上的汙垢,使鵝體少有異味。而且要使其拍水,並經常處於跑步狀態,間或飛跑、撲翅等,這樣,鵝的運動量夠大,時間夠長久,就使其肌肉實、脂肪少,且又僵硬。而經常哺養飼料(如剩飯、剩菜、剩粥),且少趕出去拍水、活動的鵝,則會肌肉鬆弛且體內有異味。而餵養青菜、稻穀兼吃些野草,並適時讓鵝拍水,這樣的活鵝便以肌肉為主,較少脂肪,做成的滷鵝吃起來口感最好。在選擇以上的鵝種之外,還有成熟活鵝,夠斤足兩的鵝拔起毛來比較乾淨,不易生絨毛,去毛時不需要用松香輔,減少了操作的麻煩。
溪口滷鵝製作過程
先把光鵝開腹取出內臟,洗淨晾乾,用精鹽抹滿鵝身內外,並用竹筷一段撐在腹腔內以便晾乾。將川椒粒下鍋炒香、盛起,與八角、桂皮、甘草、丁香等一同放進一紗布中包紮成球,放進滷水盆裡,輔以其它配料,加上清水,用中火把滷水燒沸約1小時30分鐘,其間還要將滷鵝吊起離湯,然後再放下,反覆多次,並不斷觀察和翻轉鵝身,直至鍋裡開始冒出陣陣香味,使其入味。待新鮮的滷鵝出爐、用鐵鉤掛起來後,此時,滷鵝外表油亮光鮮,透著琥珀色,香氣逼人
溪口劉氏的祖先大膽創新,突破原先的五香八角的原配料,使用南姜、紅蒜、白糖等原料滷製滷湯,從而使鵝肉變得香甜可口,因此溪口的每個滷鵝人都有一套自己傳統的滷製方法。
滷汁裡面除了常規的老抽、生抽、料酒、白糖等調料,還包括用八角、花椒、桂皮、小茴、丁香、砂仁、香葉、羅漢果、蒜頭、鮮芫荽頭或幹芫荽籽等超過15味的一個滷料做成的“藥包”;滷料在下鍋前,需要先行加工,有些香料需要炒制使其香氣溢位;製作專門的滷湯時用肥豬肉、老母雞、筒骨或排骨等加上醬油、帶殼桂圓等熬煮。
-
4 # 大眼搞嘢
我認為溪口滷鵝之所以這麼紅,是因為經過這些調料混合熬出滷水再經過浸泡而自然上色的,可以放心食用。
溪口滷鵝的製作工藝可以追溯至一百多年前。據說,溪口滷鵝自清朝中葉開始製作,到光緒年間開始盛行。但是那個時候說好,也僅限於民間過節時各家各戶自己養鵝兼製作,沒有走上市場。上世紀60年代,有兩三家比較專業的農戶開始拿滷鵝到市場上銷售,後得以逐步發展。形成市場化後,溪口滷鵝名聲大振,並慢慢傳開。在中國,北京烤鴨名天下,廣州燒鵝聞名中外。而如今潮汕滷鵝也漸漸被人們所熟知,大有揚名海內外之勢。它既是潮汕尋常百姓家中的常菜,也是入得大席的潮汕特色菜。要說潮汕哪個地方的滷鵝最出名,自然是潮州市湘橋區磷溪鎮的溪口滷鵝肉了。
起源:
溪口:韓江支流邊的溪口,距潮州市區約5公里,現屬湘橋區範圍。
溪口鵝肉是潮州三道確認名菜之一。以其優質的配料,精堪的滷煮方法,使熟內香甜可口而遠近聞名。
溪口滷鵝的製作工藝可以追溯至一百多年前。據說,溪口滷鵝自清朝中葉開始製作,到光緒年間開始盛行。但是那個時候說好,也僅限於民間過節時各家各戶自己養鵝兼製作,沒有走上市場。上世紀60年代,有兩三家比較專業的農戶開始拿滷鵝到市場上銷售,後得以逐步發展。形成市場化後,溪口滷鵝名聲大振,並慢慢傳開。
鵝的品種
世界鵝王——獅頭鵝
磷溪鎮溪口所用滷鵝的鵝種,是潮汕地區普遍飼養的獅頭鵝。
這種鵝由饒平浮濱溪樓村人於明嘉靖年間選取大型野鵝馴化而來,民國初年傳到汕頭月浦。1965年,高階畜牧師唐述堯帶領澄海白沙原種場科研人員經過兩年多“提純、復壯、精選、繁育”的艱苦攻關,誕生了鵝世界裡的造型優雅雄壯的大帥哥王子,潮汕人春節“遊神”和“賽大鵝”的傳統催生了13.8公斤的鵝王;1978年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專程來拍專題片作為建國30週年的獻禮片,“世界鵝王”的美譽就傳遍天下了;2008年1月,中國政府將100顆獅頭鵝受精蛋作為國禮贈送給泰國國王。
特製滷汁:
溪口劉氏的祖先大膽創新,突破原先的五香八角的原配料,使用南姜、紅蒜、白糖等原料滷製滷湯,從而使鵝肉變得香甜可口,因此溪口的每個滷鵝人都有一套自己傳統的滷製方法。
潮菜中最具影響和最傳神的作品之一就是“滷味”,粵港澳地區稱之為“潮汕滷水”。“滷味”泛指潮汕地區風格獨特的滷製食品:肉類以鵝、鴨、三層肉、蛋、豬腳、豬皮等等為主;潮人愛滷,常常把“醃”的也叫“滷”,於是有了海鮮原料的滷蝦、蟹、蝦姑、血蚶、蠔仔以及各種貝殼等等達數十種之多,淡水水產品有滷鯽魚、鯉魚、草魚、扁蟹、蜆等等,還有滷花生、滷水炪蔬菜等等,細細數去又是上百種了。
滷汁裡面除了常規的老抽、生抽、料酒、白糖等調料,還包括用八角、花椒、桂皮、小茴、丁香、砂仁、香葉、羅漢果、蒜頭、鮮芫荽頭或幹芫荽籽等超過15味的一個滷料做成的“藥包”;滷料在下鍋前,需要先行加工,有些香料需要炒制使其香氣溢位;製作專門的滷湯時用肥豬肉、老母雞、筒骨或排骨等加上醬油、帶殼桂圓等熬煮。
鵝的飼養
溪口滷鵝肉選用的獅頭鵝由於地域的特殊性,再加上後來人為的優養優育,已跟外地的鵝區分開來。
溪口滷鵝大抵分三種類別,有肉少脂肪也少的、有肉多脂肪多的、也有肉多脂肪少的。形成不同種類的原因是,養鵝的時候養鵝人適時趕鵝群到池塘或溪流中去拍水,以讓鵝用水洗淨身上的汙垢,使鵝體少有異味。而且要使其拍水,並經常處於跑步狀態,間或飛跑、撲翅等,這樣,鵝的運動量夠大,時間夠長久,就使其肌肉實、脂肪少,且又僵硬。而經常哺養飼料(如剩飯、剩菜、剩粥),且少趕出去拍水、活動的鵝,則會肌肉鬆弛且體內有異味。而餵養青菜、稻穀兼吃些野草,並適時讓鵝拍水,這樣的活鵝便以肌肉為主,較少脂肪,做成的滷鵝吃起來口感最好。在選擇以上的鵝種之外,還有成熟活鵝,夠斤足兩的鵝拔起毛來比較乾淨,不易生絨毛,去毛時不需要用松香輔,減少了操作的麻煩。
滷鵝口感
溪口鵝肉嫩脆適宜、鹹酸甜適口、香滑入味、肉質肥美、多食不膩、少吃知味,獨具口感和快意。雖然製作程式跟其他滷鵝別無區分,但之所以滷出來的鵝肉味道會跟其他地方不一樣,主要是在滷水上下功夫,在火侯上把好關。另外,滷水一天更換一次,多加配料,鵝身才有光澤,絕對沒有咬不爛的感覺。
先把光鵝開腹取出內臟,洗淨晾乾,用精鹽抹滿鵝身內外,並用竹筷一段撐在腹腔內以便晾乾。將川椒粒下鍋炒香、盛起,與八角、桂皮、甘草、丁香等一同放進一紗布中包紮成球,放進滷水盆裡,輔以其它配料,加上清水,用中火把滷水燒沸約1小時30分鐘,其間還要將滷鵝吊起離湯,然後再放下,反覆多次,並不斷觀察和翻轉鵝身,直至鍋裡開始冒出陣陣香味,使其入味。待新鮮的滷鵝出爐、用鐵鉤掛起來後,此時,滷鵝外表油亮光鮮,透著琥珀色,香氣逼人。
醬料:
原湯調製的濃香滷湯,蒜蓉醋,芫荽。
分辨方法
溪口鵝肉是溪口的民間特產,口味獨特,劉氏的祖先大膽創新,突破原先的五香八角的原配料,使用南姜、紅蒜、白糖等原料滷製的滷湯,從而使鵝肉變得香甜可口,原配方是不新增任何防腐劑和香精,並且劉氏後代根據人們的口味需求,調整原料的比例,使肉質、香味更加獨特 [2] 。
溪口鵝肉在潮汕地區乃至海內外都有不錯的口碑,溪口的每個滷鵝人都有一套傳統的滷製方法,並且用心做好滷味,而且不計工本,所以,溪口鵝肉在市面上非常熱銷。
有些商家盲目加入這一行,但卻沒有溪口滷味的滷製本領,或是初略的瞭解了滷製方法,但是滷出來的口味跟正宗的溪口鵝肉的滷味有很大的區別,然而不懂得用什麼方法來滷製更好吃的滷鵝,就用新增防腐劑、香精的方式來取得好吃的口碑。下面是一些方法:
首先,看檔主,每個溪口滷鵝人的滷鵝地點(除非潮汕地區鵝肉店)都是在溪口滷製的,所以我們看交通工具,一般都是摩托和麵包車或是微型轎車,我們可以估算一下當地離溪口有多遠,越遠車輛的發動機就會越熱,然而越遠滷肉的溫度就會越低,因為在路上因為空氣的流動,熱量會消散。
第二,我們聽口音,一般溪口人的口音和潮州湘橋的口音差不多,但是我們可以聽他們一個說一個名詞,這個名詞叫“鵝肫”,就鵝的胃,溪口人叫他(潮州話)“鵝géng(近) ”,鵝的食道叫"géng (近)帶",在潮州其他地區的人大多都是叫"鵝gín(緊)"和"gín (緊) 帶"
第三,要名片,一般鵝肉店(少數除外)的檔主會做一份名片,用於送給大客戶便於定製滷鵝,記住,溪口人姓劉、陳、方,如果名片上不用這幾個字,那就要小心點了.
第四,溪口人在正月十六是不可能去賣鵝肉的,這是肯定的!
回覆列表
新滷水著色需要用炒制的冰糖或者白糖汁在有就是用紅曲米水上色。
滷水更好著色的做法:
1.豬棒骨剁成小塊,清洗乾淨。
2.入涼水鍋大火煮開,繼續滾煮5分鐘,撇去浮沫。
3.撈起,用熱水再次清洗乾淨。
4.棒骨入深鍋,加沒過的熱水,大火煮開,轉小火慢燉一個半小時,撈出棒骨,撇去浮油,留鮮湯備用。
5.熱鍋冷油,下入白糖,小火慢炒至糖漿中的小泡沫轉成大泡沫,顏色呈深紅色。
6.倒入沸水攪拌均勻,即成糖色,盛起備用。
7.將八角、桂皮、香葉、小茴香、甘草、花椒、草果、丁香、砂仁、草豆蔻等香料,裝入紗布袋並紮緊袋口。
8.老薑洗淨拍扁,大蔥連同鬚根洗淨挽結。
9.取適量鮮湯,放入蔥姜、調入精鹽、少許味精和糖色,放入香料包,加入紹酒,燒沸後轉小火慢慢熬半小時,至香味四溢時,即成新鮮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