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家長會與孩子存在著諸多矛盾。有矛盾就有不同的立場觀點,有矛盾就有不同的化解方法。作為矛盾一方的家長,你會怎麼看待呢?
5
回覆列表
  • 1 # 老崧

    西方文化,建立在個體的獨立精神上,而獨立的面對社會就必須用自由來保護獨立精神,獨立精神與自由精神結合後必須用平等來保護。正是這種精神催生了西方的科學技術體系與人際間的契約精神。

    在我們全面學習西方文化的時候,與之配套的西方文化元素必然在中國孩子們中潛生,所以不能完全再按照中國文化來處理,必須把孩子們當成獨立的個體,多商量,定契約,用契約來規範孩子們的行為。

    不要以為契約一定,孩子們就會聽話。有一句話說,規矩就是用來破壞的。只有規矩破壞者受到了應有的反饋,才能吃一塹長一智,確定規矩對自己的的束力。這也是教育界提倡的讓孩子們成長時必須自作自受,當然,這個承受力由家長掌控。

    中國文化屬於高階文化,依然需要繼續教育,西方文化元素只是我們必須補上的基礎。

    在家庭裡,不管家長與孩子們有什麼矛盾,都必須讓孩子們充分表達完自己的意願,畢竟孩子們的一生是由孩子們自己主導的,家長決定不了。但是,在孩子們表達完自己的意願後,家長也必須告訴孩子們家長的想法,讓孩子們瞭解與學習,或者雙方協商。

    棍棒建議少用,但契約之後的懲戒必須儘量即時反饋,這是教育有效性決定的。

    一孔之愚,供君玩笑。

  • 2 # 浮塵微草

    家庭教育中,父母與孩子的矛盾主要是家庭代溝問題、束縛與自由問題。

    父母和子女是生活在不同時期的兩代人,父母和孩子在觀念上有點衝突和隔閡是很正常的。因為生活態度、價值觀念、人生信仰和興趣愛好等方面有差異,父母與子女之間自然就產生了所謂的“代溝”。

    代溝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只能正確面對,而不可逃避,但可以跨越。

    有代溝,就會有矛盾。要想逾越“代溝”,父母和孩子就得多溝通,多理解。溝通是理解的鑰匙,透過交流思想、交流感情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相互理解。 父母要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因為許多隔閡和衝突都源自於從自己的立場看待問題,一味要求對方按自己的要求行事。

    父母管教孩子時,要注重交流方式和態度。父母不能高高在上,以長輩自居,一定要放下“架子”,主動與孩子交流。因為孩子對父母往往有畏懼之心和戒備心。父母一旦能在與孩子交往中跨越“代溝”,就邁出了成功教育的重要一步。

    另一方面,父母之於孩子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要比孩子成熟。父母的經歷和經驗也比孩子豐富,父母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情商、智商,自我開發各種潛能,積極主動地、想方設法採取恰當的措施同子女進行溝通,努力消除代溝,化解與孩子的矛盾。

    父母要拓寬自己的眼界和境界,不能只注重孩子的成績。除了學業成績外,要發展孩子許多方面的潛能,並拓寬發展的領域,增加孩子的興趣,發展孩子的個性,也可化解必要的矛盾。

    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密切親子關係,父母與子女要相互信任,營造“聆聽氣氛”。這樣,孩子和父母的意見即使不同,也不會激化矛盾,而會商談處理。

    代溝問題、束縛自由的矛盾是相互聯絡的。能很好地解決代溝問題,就能正確地解決束縛與自由的矛盾;能和諧地解決束縛和自由的矛盾,也就能很好地化解代溝問題。

  • 3 # 文案虎妞

    矛盾的衝突點在於家長用的是成人的思考方式

    而孩子的人生剛剛開始,

    不能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

    特別是家長總是站在自己經歷的

    思維去判斷和要求孩子

    所以造成各類的家庭矛盾不斷

    學會蹲下來,和孩子平視對話

    帶著和孩子一樣的年紀去溝通

    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 4 # 鄉村英語教師paul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願。但事與願違的總會發生,你想按照你的思維方式要求孩子怎樣做,他們往往不會按你的套路,甚至不理會你。長此一起生活下去,你就要以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強加到孩子的頭上,孩子會很反感的。家庭的矛盾會越積越多,隨時都會爆發。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現在的孩子都是在“溫室”中成長。與家長生活在成長時代不同,見解也不同,就會感覺孩子越來越難管教了。“難管”有孩子的問題,更多的是家長的問題,如果我們做家長的調整心態、從心靈的深處關愛孩子,那麼每一個孩子都不再難管了。當父母的其實很難,當一個受孩子認可的父母更難。

    父母樹立榜樣作用。父母要以身作則,身教勝於言教,這樣才會“父慈子孝”。如果發生了衝突,要儘量避免矛盾激化,可以以退為進。是父母的錯,父母就要勇於承認錯誤。要告訴孩子家長不是什麼聖賢,也會犯錯誤,有什麼意見你可以提,提得對的,家長要主動接受並努力改正。但家長養你很辛苦,很不容易,你要體諒,並學會感恩。然後對孩子的錯誤進行分析,指出不對之處,要求他改正。這時孩子一般都能接受。

    作為一個優秀的家庭,家人之間在平等相處,相互關心、相互愛護,相互尊重,這種和睦、民主、愉快的家庭生活,有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地發展和成長。

  • 5 # 愛家的羅先生

    在家庭教育中,怎麼看待與孩子的矛盾存在?很多父母都說:自小在在網上曬孩子習慣了,都沒有感受到孩子變大了。人經常會在乎顏面的,特別是對小孩來講,尊嚴一定不可遭受一點汙辱。

    孩子都是軟弱的,都渴求在別人眼中有一個好形象,假如是自已的父母把他們最在意的事物毀滅了,就會讓他們慢慢地對這樣的家庭發生懼怕。

    拒絕強制去做一些損傷他們的事,當你覺察孩子對你的舉止有些抵制時,就需要思索哪種行為讓他們敏感性了,不要再讓孩子生活在“問題家庭”裡。

    關愛孩子反而引發孩子的反感了,為什麼他總是不瞭解我的用心良苦?每次碰到什麼傷心事情,他都會去小人那兒尋找寬慰。並且,父母窺視隱私也在吐露給孩子一種潛規則:你沒了我,你就撐不下去,一無是處。這會極大打壓孩子的自信,還會給孩子產生錯誤的自我認知:父母不信賴我,我總被管著,是由於我不行。

    孩子與生俱來都是有憂患意識的,他們擔心家裡窮、家裡缺、家裡沒有別人家好。會因為父母的“哭窮”和對比,變的不安和沒幸福感,因此會剋制住、收縮自身的想法和慾念,慢慢地變的思想意識和行為,都畏縮不前起來。但儘管壓力再強,也不能將情緒宣洩到自已的孩子的身上。

    每一個人每天都要面對著各式各樣的壓力,有的時候是工作中上的不順心,也有時候是感情上的不順利,許多 人選擇重複琢磨這其中的緣由,因此會在壓力上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最顯著的後果也是干擾自身的睡眠。

    應對壓力,最禁忌的便是將情緒排洩到自已孩子的身上,對孩子的不良影響讓我們都可想而知,因此要合理的排洩壓力,做一位合格的父母!

  • 6 # 咔滋脆脆樂

    孩子在成長中需要經歷許多的階段,我們父母在最初階段是教孩子(比如:吃飯,睡覺,說話,上廁所等等)中期階段是育(比如:培育學習,獨立,興趣,教養等等)最後階段是認同,這個階段是對家長的考驗,也是最難的(我自己也在努力學習中),因為我們做家長的已經習慣了把我們的思維強加給孩子,從來沒有認真的傾聽過或者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現在不是很流行這樣一句話嘛(毀掉孩子的不是手機、遊戲、電視,而是他們的上一代)。這些只是我的一些個人見解!

  • 7 # 零基礎教育

    針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我是真的看的,其實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唱反調,實際上,這幾乎是每個孩子的必經過程。1.孩子表面上是與父母的對抗,實際上卻是他們自我意識正在發展。這個階段的孩子,正在從嬰兒時期過渡到幼兒時期,正式進入他們的第一個叛逆期。他們在身體、動作、智力、情感、認知等方面都開始發生變化。2.開始不滿足被安排、被保護,急切地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表達自己的意願。所以,孩子突然不聽話,別擔心,這是好事呀,證明你的孩子長大啦。3叛逆的背後,藏著成長的契機孩子有了自我意識是好事,可崩潰的卻是大人。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孩子的意志往往和大人意志不一致。而孩子被拒絕被制止後,情緒就會變得非常激動,要麼固執,要麼情緒失控,而家長也就難了。4對孩子來說,在這個反抗的過程,是他們開始化被動為主動,甚至透過各種手段挑戰父母的底線。他們在自己的範圍內掌控世界,而這種感覺也會讓他們感到驕傲和自豪。於是喜歡說“不”,有了莫名其妙的秩序感,一言不合就崩潰……可隨著一次又一次的的挑戰或妥協,孩子也逐漸學會如何和這個世界平衡相處。所以,叛逆期對於孩子來說,其實是一次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成長契機。

  • 8 # 愉快的童年

    1、代溝是兩代人的差異。社會的飛速發展使親子之間的差異表現的越來越強烈。在價值觀、審美觀、健康觀、生活方式等方面有很多的差異。由於親子之間不能相互理解、尊重、包容,就會不斷引發親子之間諸多衝突和矛盾。

    2、子女的“獨立意識”與父母“權威意識”的矛盾

    3、父母期望與子女能力發展現實的矛盾。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和孩子長久相處,難免會產生矛盾,那麼該如何化解親子矛盾呢?這是很多家長需要學習的地方。

    一、孩子生氣時,父母要保持冷靜

      孩子火冒三丈,父母可千萬別跟著激動,否則接下來只會吵得不可開交。此時父母的最高行為指導原則是:他(孩子)越火,我(父母)越冷。因為父母一旦以怒制怒,孩子就更有理由相信,他的憤怒時理所當然的:暴躁的爸媽誰受得了?既然老爸老媽態度惡劣,他也沒必要和顏悅色地迴應。此外,情緒具有感染力,當父母保持冷靜,這般情緒安定的氛圍也會逐漸對孩子起到正面作用,有助孩子恢復平和之心境。

    二、批評孩子的行為,而非人格特質

      如果要告訴孩子,他有些地方做錯了,此時該批評的是他的行為,而不是他的人。當父母批評的是行為,孩子明瞭,他只要改進行為,就有可能改善他在父母心目中的印象。

    三、當孩子分享心事時,不作出早就瞭解的模樣

    對孩子年輕的心靈來說,世界中有許多新鮮的事物,等著他們去接觸體驗,當孩子好不容易有了些成長的心得,父母應該用積極配合的態度來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聽孩子的心聲,而非父母自己的角度,就能跟孩子做真實的交流。回答上面第一個例子,較好的回答是:“真的啊,這還真是一個重大的發現呢!”

    四、尊重孩子的隱私

      應該給孩子一些空間,允許他們保有自己的隱私。建議父母和孩子一起來制訂一個專屬的“孩子的隱私合同”,寫下什麼事情父母想知道的也可以知道的,而哪些該屬於孩子的隱私。訂好後父母就該完全尊重,不侵犯孩子的權利。

    五、當顧問,不當領導

      如果父母開口就是下命令,在親子溝通上常會吃閉門羹。換一種語氣就會有效多了……“我建議你可以考慮……”這樣如顧問般的開口方式,會讓孩子感覺受到尊重,同時也能表達父母的關心之意,一舉兩得。因此,聰明的父母做顧問,而不是作領導,才能貼近孩子的內心。

    六、不說“但是”

    有些父母聽從他人的建議,常找機會和孩子交流,要聽孩子說話,於是他們耐著性子聽完了孩子要說的事,接下來就說:“是,我瞭解你的意思,但是你的想法是錯的。”有些父母也的確花了時間稱讚孩子,說出口的卻是:“你很聰明,但是太懶了些”。這些原本想傳達善意的溝通,會因為父母所用的“但是”一詞,而導致前功盡棄。

    七、澄清語意的溝通法

    為了避免孩子對於家長的意見有過多解讀,因而造成不必要的情緒反彈。為了避免這樣的誤會,父母可以用一個很好的溝通方式,就是做語意上的澄清——“我的意思不是……,我的意思是……”例如,可以如此說:“我的意思不是想管東管西,限制你的自由,我的意思是,我有些擔心,你晚上不睡覺會對自己的身體造成傷害。”

      

  • 9 # 李老師談教育

    導讀:在家庭教育中,怎樣看待家長與孩子之間的矛盾?

    想必每個家庭都會存在孩子與家長鬧矛盾的事情,那麼怎樣去做呢?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教育從來不是孤立事件,從閱讀到功課,從生活到習慣,從心理到行為等等,所有事情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絡,發生問題和解決問題往往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必須系統的解決。

    親子關係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有的的世界,他的成長取決於他接觸的家長,教師營造的的氛圍。孩子和孩子是一樣的,但也是不一樣的,家長的任務是幫助孩子健全發展自己,在生命中,沒有比家長更重要的角色。

    幾乎所有的良好關係都沒有太多的教條和瑣碎的管制,切勿經常批評孩子”貼標籤”,切勿出於功利或教育的目標是犧牲孩子相處機會的行為,切勿太多的期望太多的否定,會讓孩子揹負沉重的包袱。

    愛 真 善

    愛必定是包含著自由,而所謂溺愛則是披著別的外衣的過度管制。

    真實善良是美好生命的兩大基石,識別教育偽理論,切勿以暴制暴,以惡對惡,負負得正的理論。

    自由·自覺

    指示孩子無法養成好喜歡的方法是命令,嘮叨,指責。

    從小被規則嚴重限制的人,最怕沒有規則這件事,規矩固然是生活必需品,在道德和安全的底線之上,幾乎可以同意孩子去做一切願意做的事。

    想象力不用培養,不限制就是培養

    尊重·信任

    尊重孩子,是大自然法則,是教育的基本。大多數孩子存在矛盾來自於不相信孩子,太相信自己的行為。

    真正的權威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不要輕易許諾,身教大於言傳,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

    孩子逃避和撒謊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逃避大人的責怪。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想所為,以他樂意接受的方式去引導。

    喜歡記得關注喔

  • 10 # 矢車菊的心願

    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在給小孩子制定規矩的同時,大人也要相應地約束自己的行為,儘量減少製造矛盾的源頭。比如一個家庭中,小孩子特別沉迷於手機和電視,往往是家中大人給他們樹立了這樣的壞榜樣。假如你訓斥自家小孩天天玩手機看電視卻不願寫作業時,他會立馬反駁:你不是也一樣天天玩手機?你會立馬啞口無言。我見過有一些家長在孩子做作業或閱讀時,表面上在監督孩子寫作業,自己卻在捧著個手機在旁邊一直玩,孩子看到心理肯定不平衡。所以一個家庭中矛盾的多少,取決於父母有沒有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對他影響最大的老師,要為他做好榜樣!不然自己養的娃真的會成為令自己頭疼的根源。

  • 11 # 筆尖蓮心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的矛盾無處不在,有的矛盾很小可以一笑了之,有的矛盾卻很大,要慎重對待,但是父母和孩子的矛盾都是可以化解和調和的內部矛盾,與不可調和的敵我矛盾有它本質的區別。

    在我們中國,我注意到,絕大部分學生跟自己的爸爸媽媽在內心相知的層面上是沒有多少交往的。有些孩子跟自己的父母可以說只是在一起吃飯而已,其他沒有實質性的接觸。現在還有更多的留守孩子,那就更談不上跟爸爸媽媽接觸和交流了。由於種種原因,讓孩子和父母的矛盾兀現不出來,這樣也就造成了不少悲劇發生。有時即使悲劇發生了,好多家長還感到莫名其妙或者若夢方醒。

    因此,各位家長要想更好地解決與自己的孩子的各種矛盾,首先要為自己與自己的孩子建立起順暢的心靈溝通和交流渠道。有了順暢的交流渠道,自己的孩子有什麼問題才會主動跟自己的爸爸媽媽交流、傾訴或哭訴,我們才不至於有力無處使,我們才不至於隔空喊話。不做到這點,其他都是空談。矛盾只有浮出了水面,我們才好解決。

    所以,現代家庭教育,也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讓自己的家庭煥發出新時代進步的光輝。我們要堅決杜絕封建家長制,堅決推行民主家庭制。家庭裡的所有成員,在人格上人人平等,互相理解包容和尊重。家裡的孩子,他們最敏感、自尊和好勝,堅決杜絕喝叱、吵鬧吼叫、漫罵和體罰毒打。孩子在身邊,要經常與他們聊天玩耍打成一片,互相友好地交流。孩子不在身邊,要用電話微信等現代通訊手段經常交流談心,以期自己的孩子與自己達成心靈的共鳴,這樣來減少孩子與自己的生疏感。才能有效地減少孩子與自己的隔閡和矛盾。

    細細的想起來,孩子與家長的矛盾很多,在每個家庭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具體表現,比如:

    (1)有些父母望子成龍心切,而子女卻無動於衷、碌碌無為、漠然視之或者乾脆自暴自棄甚至有的走上犯罪道路。這時候,有些父母要麼就暗自神傷要麼就暴跳如雷要麼也就破罐子破摔。我覺得這都於事無補。因此,培養自家寶寶的人生理想,宜早不宜遲。正所謂“立成才之志,奮搏擊之力”。

    (2)有些父母渴望自己的寶寶聰明伶俐智力超群,而自己的寶寶卻呆頭呆腦、行動遲緩或乾脆疾病腦癱。面對這些,我們做父母的既然攤上了,怎麼辦呢?有人說:“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帝賜給我們的精靈”。不管自己的寶寶怎麼樣,他都來到了我們的身邊,理應受到自己父母的愛護。作為一位善良的父母,這時我們要胸懷寬廣堅強剛毅仁愛無疆,用我們的大愛給自己的孩子築起一道溫暖的屏障。

    (3)有些父母希望自己的寶寶身強體健生龍活虎,但是有些孩子卻偏偏身體瘦弱萎靡不振怏怏不樂。面對這些我們也許無所適從感到無計可施,但是一個善良進步而且有擔當的父母,都是不能放棄的,我們要積極的面對,用自己的良好的精神面貌帶動我們的孩子。多做野外運動,多組織家庭夏令營活動,注意科學的營養搭配。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4)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優良人格高尚,但是有些孩子卻偏偏從小頑皮好動好逸惡勞,有時孩子甚至幹些壞事。這是我們做父母的尤其應該注意的事情,面對自己這樣的孩子,要冷靜理智和智慧,不能粗暴急躁和魯莽。要理出思路,想出解決的辦法,觀察效果,及時調整好心態和處理辦法。要有耐心和韌性,功夫到位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5)有些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勤勤懇懇奮發圖強,但是有的寶寶卻偏偏懶惰成性好逸惡勞不思進取。面對這種糟心的事情,有些父母確實感到頭大。怎麼辦?我們要帶著他們做事,慢慢地糾正,這是需要時間的,要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平時一點一滴地教育寶寶做事,日積月累,他總是會勤快起來的。

    (6)有些父母總喜歡自己的孩子講究衛生注意儀表儀態,説話做事有禮貌有風度。但是有的孩子就是不注意自己的外表,他們常常不修邊幅不講究衛生,説話做事粗俗不堪。我們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起到表率的作用。耐心說服教育,讓他們認識到,不修邊幅説話粗俗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和對別人的不禮貌行為。只有提高自己的修養,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凡此種種,每個家庭的父母面對與自己的孩子的矛盾都是不一樣的。父母和孩子的矛盾的本質並不是不可調和的敵我矛盾,可以說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正確的方法和明確的態度,都是可以化解的。產生這些矛盾的內因來自我們家庭的一些本身的不良行為,當然也有外部社會環境的影響。

    只要我們父母防微杜漸,循循善誘,耐心細緻地接觸我們的寶寶,走進他們的內心,讓他們服你理解你敬佩你,那就沒有化解不開的矛盾。

  • 12 # 心道修遠

    尊重孩子,和孩子做朋友,平等探討溝通問題。而不是以父母的權威壓孩子。

    對聽話的孩子以理服人,以德服人。

    對孩子一時不能接受的正確的言行,如果能造成不好影響的,先強制,以後慢慢的解釋,教導。

    孩子因為知識,閱歷,環境,時代,對某些問題的看法,肯定和家長不一樣,家長因為自身的知識,閱歷,也不一定完全正確,所以家長要和孩子共同學習,不斷的提高自己,格局要比孩子大,潛移默化,循循善誘,言傳身教,

    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禁止孩子不要做的,自己首先不能做。

    要孩子好好學習,不賭博,不抽菸,首先自己回家要看書讀報,不賭錢,不抽菸。

    要求孩子正直善良,首先自己要堂堂正正,正直善良,

    要求孩子獨立自強,首先自己要有一技之長,憑自己本事工作謀生。而不是弄虛作假,阿諛奉承,坑蒙拐騙。

  • 13 # 蛩嗚齋主

    過去經常講矛盾有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兩種,其實父母和孩子的矛盾是內部的內部了,是至親之間的矛盾,弄懂這點就好辦了,總能找到與爭取和諧統一關係。父母的矛應當用在哪兒?孩子的盾又應當用在哪兒?應當用在一致對外吧,這個外可以是指父母率全家人戰勝困難奔向美好生活目標,那麼父母的矛就是對外來困難進攻的武器,孩子的盾就是對外來困難行使阻擊的武器,矛和盾被統一在一個家庭團隊中使用,這個家在戰勝困難向美好生活的進軍中肯定就會是無往而不勝的。家庭矛盾解決的目的是儘量不使父母的矛和孩子的盾互相用在自己人身上,父母不能向孩子進攻,孩子不能向父母阻擊,那樣家庭就會亂套,所以一方發現一方的矛或盾有掉轉殺向自己人的傾向要馬上預先化解,家庭矛盾最忌諱就是誰說服誰和誰扳倒誰,最忌諱誰佔上風和誰佔下風,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都是骨內至親的人,你把孩子扳倒佔上風了就那麼好受嗎?要知道團結才能讓家庭有力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20+會降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