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兵哥趣說生活
-
2 # 啟蒙的智慧
沒有一項政策可以讓所有的人都覺得滿意。英語現階段不能作為選修課的理由,就是我們的國家太需要向科技進軍了。而英美國家的科技和教育在現階段來說是最先進的,我們要向人家學習先進的東西,必需首先學會他們的語言,否則就是空談。如果有朝一日,這個世界上掌握先進科技的國家,不再是英國,美國等西方國家,而是另一個國家,不管這個國家是誰?要想追上他,肯定要學習人家的語言,就是這麼一個道理,所以我們希望年輕人都來學好英語。從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經驗來看,這個政策確實取得了很大的效果,我們有大量年輕人學好了英語,並且在很多領域上已經接近甚至趕超了,這都和學習英語有關。
如果當初不是要求全民學英語,而是靠自己的願望來選擇學習,可以想象學習英語的人數將會大減,也可以推測到沒有這麼多人來學習的話,攻克難關,趕上並超過英美先進國家的領域,也會縮小。如果真正放開,人根據自己的意願來選擇學或者不學。可能會有更多的副作用產生。
有人可能會提出上學,不上學也可以由人自己來選擇,因為學習不學習也可以作為人的權利來加以尊重,那如果孩子們真的去選擇不學習的話,家長更操心的還是更省心了呢從這點上來看,不論是家庭也好,國家也罷,在人小的時候還是需要一個指導的幫助。不然的話,整體上講就會亂套。
-
3 # 沒深度的教育思考者
作為老師,我的看法是這樣的,僅供參考。
第一,全民學英語已經沒有必要了,時代變了,教育也要改變。
過去我們的發展滯後了,只能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因此英語的學習就顯得很必要,也適應了改革開放的需要。
但是過去了幾十年,我們已經看到了全民學習英語的弊端,就是在大量的培養英語學習的低端人群,大多數人的英語就是中式英語,即使到了國際上也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現在的英語教育已經走向了畸形,小學就開始普及英語,一直到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博士生,可以說整個學生的求學階段都要求學習英語,造成了嚴重的課業負擔。
可是看看我們周邊的這些高學歷人才,能流利使用英語的或者有機會使用英語的,能有多少人呢?這是巨大的人力、財力、時間和精力的浪費。
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即使翻譯軟體已經很普及,說一嘴蹩腳的英語,還不如用軟體去翻譯。
全民學習英語真的沒有必要了。
第二,英語重要,但是我們緊缺的是專業的翻譯人才。
反對的人說,如果不會英語,西方最新的科技文獻就無法去學習。那麼我們緊缺的人才也就是專業的翻譯人員,西方的科技資訊、科技論文、專著書籍等,出版以後翻譯過來就可以了。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比大家都去費時費力的去學習外語效率更高。
第三,外語涉及到一個很大的利益集團,動起來不容易。
這個利益集團很龐大,涉及到很多人,包括教育主管部門的利益、很多專家學者的利益、輔導機構的利益(新X方之類的有話語權的機構)、有出國打算的家長學生等等方方面面的利益。真要想改革,難度可想而知,而且這些人還有著絕對的話語權。
但是改革勢在必行,英語確實應該改成選修課目。從事英語行業的人收入高,有吸引力,不愁沒人學。有出國意向,有想從事英語相關行業的可以選修英語,新高考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而大多數從事的行業或者工作與英語無關的,多學習一下我們國家的優秀傳統文化,多學習一下專業知識也挺好。
即使有的人未來涉及到與外國交流,學習一下社交英語就夠用,真的沒必要讓英語從娃娃抓起。總說我們的孩子沒有時間玩耍,那麼多的課業負擔,他有空去玩耍嗎?
英語只是一門語言,不是學科知識,新時代了,英語該走下神壇了!
-
4 # yjh67101034
說一點個人想法。
個人的觀點是,學習第二語言對於現在的中國學生是必要的。第一,現代科學基本是由非漢語語言國家所塑造的,我們平常所熟知的醫院,大學,公共交通,城市建設,飛機,衛星等等,基本都是外國,或者說主要是由英語國家所建立起來的。因此如果不學習第二語言,那麼我們孩子的學術前景是很有限的,因為他們無法接觸到最原始,最有意義的研究資料。第二,可能會有人會疑惑,那為什麼不把他當作選修呢,讓能用到和想要用的人學。其實很簡單,因為沒有人知道誰能用得到。語言的學習,講究年齡越小,效果越好,這也是後天學習的人,語言表達上很難趕上native speaker(母語)。因此,我們要像普及識字率一樣,將外語的語言習慣灌輸給孩子,這樣保證了每個人將來都擁有同等的可能去追求知識邊界,這也是實現公平正義的一種方式。否則,如果將外語變成選修課,那麼,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仍然會鼓勵孩子學習外語,而受教育程度低的父母,則認為外語無用,便不學,長此以往,強的更強,弱的更弱,公平正義尚且不說,階級固化會更加嚴重。
那麼第二語言是否該以英語為主呢。從理論上來說其實不一定,但我個人是支援以英語為主的,因為這個是個效率問題。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是最具價效比的。他有著最大的使用範圍,包含了最多的頂級知識,也覆蓋了最多的發達國家。如果在中國讓學生自由選擇第二外語,那麼,每個學校都要擴招很多的小語種老師,對於學校來說是一筆負擔,統一考試時要設定不同的考卷,還要保證不同語言的題目難度要基本相當,增加了政府和社會的負擔,因此,這是相當吃力不討好的。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現在從小學到高中這個英語把中國的孩子真的搞的太累了,國家就是要那麼個英語分數,一丁點用都沒有出國也不好使,所以我建議英語做為選學課看看有多少個家長還帶著孩子學英語。
回覆列表
這都是腦殘人的規定,那些人腦袋被驢踢了唄,可是這些人掌權,老百姓又能如何。
現在孩子們為英語所付出的時間和金錢,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沒有一點用處,是在浪費時間。因為英語毀掉了很多本不該被淘汰的優秀人才。可悲的是有人還附和,說什麼現在是大融合時代,英語必須要學,這純粹是屁話,以前不學英語不是也融合了嗎?
需要英語的你去學,不需要的為什麼要學呢?語言只是個工具,就像以前農民種地要用鋤頭,可是沒有鋤頭我們可以去借呀,一樣可以種地。都懂英語了還要那些專業搞翻譯的幹嘛。另外現在學校所學的英語根本就無法實際應用,就學校這幾年學的英語你出去和人家會會話,多數人狗屁不通。如果只是學校那點英語知識,造成的結果就是:一個是啞巴英語,一個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還有一個就是白白耽誤了大好時光,根本達不到最基本的使用要求。我是學外語的,這點太知道了。英語雖然最沒有科技含量,但是不光英語,任何一門語言,要想達到像母語那樣自由駕馭的話,必須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經歷。像現在這樣,除了英語孩子們還要應付其他功課,對於英語根本就不可能付出更多的時間。這就決定了很多孩子對英語根本不可能達到自由駕馭,甚至連最基本的溝通交流都達不到。太多家長給孩子報英語補習班,你問問,有幾個孩子最後是靠外語吃飯,這些孩子不過是應試教育的犧牲品。學校開設英語本身就是個笑話,就是個極其愚蠢的決定。
我認為,不是是否把英語作為選修課的問題,而是根本就不該開設英語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