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山js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這是辛棄疾寄好友陳亮(陳同甫)的一首詞,詞中回顧了他當年在山東和耿京一起領導義軍抗擊金兵的情形,描繪了義軍雄壯的軍容和英勇戰鬥的場面,也表現了作者不能實現收復中原的理想的悲憤心情。

      上片寫軍容的威武雄壯。開頭兩句寫他喝酒之後,興致勃勃,撥亮燈火,拔出身上佩戴的寶劍,仔細地撫視著。當他睡覺一夢醒來的時候,還聽到四面八方的軍營裡,接連響起號角聲。“角”,古代軍隊的樂器,如同今天的軍號,有竹、銅、牛角等製品。三、四、五句寫許多義軍都分到了烤熟的牛肉,樂隊在邊塞演奏起悲壯蒼涼的軍歌,在秋天的戰場上,檢閱著全副武裝、準備戰鬥的部隊。古代有一種牛名叫“八百里駁”。“八百里”,這裡代指牛。“麾下”,即部下。“炙”,這裡是指烤熟的牛肉。古代的一種瑟有五十弦,這裡的“五十弦”,代指各種軍樂器。

      下片前兩句寫義軍在作戰時,賓士向前,英勇殺敵;弓弦發出霹靂般的響聲。“作”,與下面的“如”字是一個意思。“的盧”,古代一種烈性的快馬。三國時代,有這樣的故事:劉備帶兵駐紮在樊城(今湖北省襄樊市),劉表不信任他,曾請他赴宴,想在宴會上捉拿他。劉備發覺這個陰謀後,便從宴會上逃出。蔡瑁去追趕他,當時他所乘的馬名叫的盧。在他騎馬渡襄陽城西檀溪水時,的盧溺在水中,走不出來。劉備非常著急地說:“的盧,今天有生命危險呵,應當努力!”於是,的盧馬一躍三丈,渡過溪水,轉危為安。“馬作的盧”,是說戰士所騎的馬,都象的盧馬一樣好。“了卻君王天下事”,指完成恢復中原的大業。“贏得生前身後名”一句說:我要博得生前和死後的英名。也就是說,他這一生要為抗金復國建立功業。這表現了作者奮發有為的積極思想。最後一句“可憐白髮生”,意思是說:可惜功名未就,頭髮就白了,人也老了。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這首詞氣勢磅礴,充滿了鼓舞人心的壯志豪情,能夠代表作者的豪放風格。

  • 2 # 龍溪文化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

    這一首《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堪稱辛棄疾一生的真實寫照,被後人評為“血淚淋漓,古今讓其獨步”。

  • 3 # 海峰99

    我認為辛棄疾的那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最符合他文能安邦定國,武能上馬殺敵的最真實寫照。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生。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顯示其卓越的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作品集有《稼軒長短句》。

    辛棄疾在文學上與蘇軾齊名,號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有人這樣讚美過他:稼軒者,人中之傑,詞中之龍。

    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在其後方的漢族人民由於不堪金人嚴苛的壓迫,奮起反抗。二十一歲的辛棄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參加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當金人內部矛盾爆發,完顏亮在前線為部下所殺,金軍向北撤退時,辛棄疾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在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敗的訊息,便率領五十多人襲擊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

    辛棄疾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使他名重一時。“壯聲英慨,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

    (洪邁《稼軒記》)。宋高宗便任命他為江陰籤判,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官生涯,這時他才二十五歲。

    辛棄疾,是開一代詞風的偉大詞人,也是一位勇冠三軍、能征善戰、熟稔軍事的民族英雄。

  • 4 # 淺吟墨話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 5 # 西門青雲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三首詩應該是可以說明他一生,

    第一首是他的軍旅生涯,於萬人叢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平流寇建飛虎軍的灑脫。

    第二首是賦閒時光,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落寞。

    第三首是皇帝詔命收復失地,他自比廉頗老矣,可食的鬥米的不服老的英雄氣概。

    奈何了,可憐白髮生,搵英雄淚,一片神鴉社鼓。

    臨死時,猶不忘收復山河,大呼殺,殺,殺。

  • 6 # 子虛西來戲說易經

    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 宋 ] 辛棄疾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辛棄疾一生真實寫照!年少鐵馬秋風、縱橫疆場。中晚年,坐待“白髮生”!

  • 7 # 文字拾荒人

    說起詞人辛棄疾,他還有另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武功高強甚至有點兒心狠手辣的大劍客。辛棄疾在他的詞中說“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這可不是書生的紙上談兵,而是一名劍客在撫劍感慨刀光劍影的往事。

    辛棄疾出生在濟南府,少年時,濟南已淪入金國之手,他的祖父也在金國為官。但辛棄疾要效忠的國家是大宋,不是大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顏亮攻宋,後方中原故土的宋朝遺民趁機發動起義。二十二歲的辛棄疾也拉起一支兩千餘人的隊伍,加人耿京領導的山東義軍。與辛棄疾一塊兒加人耿京義軍的還有一名叫作義端的僧人,是辛棄疾的朋友。但這個義端突然叛變,“竊印以逃",這事拖累了辛棄疾,耿京“大怒,欲殺棄疾"。辛棄疾淡定地說:“給我三天時間。"他料定義端必投奔金帥, “急追獲之",一劍砍下義端的腦袋(可見辛棄疾武功與膽識都有過人之處),提回來見耿京,由此受到耿京的器重。

    次年,即紹興三十二年,辛棄疾受耿京委派,潛回南方的宋朝,拜見宋高宗,“奉表歸宋"。高宗大喜,授予辛棄疾“承務郎、天平節度掌書記"之職,又封耿京為天平軍節度使,讓辛棄疾帶委任狀潛回金國,召耿京歸宋。但辛棄疾回到山東時,卻得悉一個晴天霹靂般的訊息:耿京已被叛將張安國殺害!張安國帶著耿京的人頭投奔金營去了!

    辛棄疾對眾將說:“我緣主帥來歸朝,不期事變,何以覆命?"竟率領五十名勇士,直闖敵營。其時張安國正在金營“與金將酣飲",辛棄疾突然闖人,於混戰中生擒張安國,“縛之以歸,金將追之不及"。然後,辛棄疾押著張安國,一路闖關南下,抵達南宋杭州。時辛棄疾方二十三歲。

    南宋人洪邁寫了一篇《稼軒記》,形容辛棄疾的神勇:“赤手領五十騎,縛取於五萬眾中,如挾狡兔。束馬銜枚,間關西走淮,至通晝夜不粒食。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

    辛棄疾南歸後,擔任過知府、提刑使、安撫使等職,他的施政風格也帶有幾分劍客的尚俠任氣、心狠手辣,如他任湖北安撫使時,“得賊輒殺,不復窮究,奸盜屏跡"。也因此落下“好殺"之名,以致有臺諫官彈劾他“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辛棄疾少年成名,後來卻宦途多舛,也與其“好殺"的鐵腕備受爭議有關。

  • 8 # 義壺堂紫砂

    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便是其中最為出眾的詩篇之一,除此之外,它還是辛棄疾所寫詩歌中最為深情的一首。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首《青玉案》上闕寫的是熱鬧的元夕之景,下闕筆鋒一轉,寫了一場美麗的邂逅。

    詩人在上闕,以絢麗的煙花展開。無數的煙花飛上夜空,在夜空中炸開後,點亮了整個夜晚,而後落下,就如滿天的繁星撲向人世間。而街道熱鬧,“寶馬雕車”擠滿,香氣盈人,就連貴族在此夜也紛紛出行,與民同樂。“鳳蕭”奏樂、“玉壺”流光以及“魚龍”舞動,更是刻畫了一幅繁榮的畫面:在明月之下,燈火輝煌,樂聲動人,人們載歌載舞,共慶佳節。

    到了詞的下闕,一場相遇,不期而來。試想一下,在那個浪漫的節日,遇到自己的意中人會是多麼幸福的事情。正如王菲所唱“只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就再也沒忘記你容顏。”詩中的男主人偶然看到一個女子,驚為天人,等他再去尋找的時候,佳人卻已不見。“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今夜的女子個個身著綵衣,妝容精緻美麗,經過他身邊的時候,除了歡笑,還帶來陣陣清香。人群之中,找一個人就如大海撈針,談何容易,但“眾裡尋他千百度”男子沒有放棄,他始終都在尋找自己的心上人。

    最後一句,是全詩的精華所在,千百年來,備受推崇。“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久尋不得之人,偶一回頭,卻發現,就立在燈火昏暗的地方。這種失而復得的感覺,就如一朵煙花在心中炸開,甜蜜而滿足。

    這首《青玉案》,若說寫佳節,它足夠熱鬧,場面明亮輝煌;若說寫愛情,它足夠溫柔,一個眾裡相尋,一個回首,情深意重。而最妙的是,這樣一首浪漫的詩歌,其實還寄託著辛棄疾自己的一點小心思。

    古有屈原以美人自喻,今也有辛棄疾為之。燈火闌珊處的美人何嘗不是辛棄疾的化身呢?一片熱鬧之中,他孤身立於昏暗的影子中,看似寂寞而孤獨,但其實表達的是他一種不為世俗所累,即使不受重用,空有一身本領,無法報國,也絕不與他人同流合汙的高尚節操。

    辛棄疾的整首《青玉案》,風格可以說和他大多的詩歌截然不同,不是豪邁雄渾,更顯浪漫婉約,但是,其中卻飽含深情,字字句句溫柔旖旎,讓人讀來,唇齒留香。可謂辛詞深情第一。

  • 9 # 孤竹國人1

    辛棄疾《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譫突騎渡江初。燕兵夜捉銀胡鞣,漢箭朝飛金僕姑。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 10 # 湖34911640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 ·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首詞最能表達辛棄疾自己的寫照,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何等雄壯!何等無奈!

  • 11 # 左國曹

    辛棄疾這首宋詞,是其一生寫照,被評“血淚淋漓,古今讓其獨步”

    在宋詞當中,尤其是在南宋的詞壇當中,辛棄疾可謂平步天下的人物。他的詞作,通常洋溢著熱烈的愛國情感,激勵一代代熱血沸騰的少年,生出報國心,立下報國志,在壯懷激烈的稼軒詞當中感受其炙熱情感。

    尤其是他的一首宋詞,堪稱其一生的真實寫照,被後人評為“血淚淋漓,古今讓其獨步”。

    且看: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這首詞的題目是《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寫於詞人36歲的壯年時期。在這首詞中,最引人矚目的兩句,就是“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寫出了詞人抗金的信心,寫出了詞人為理想付諸行動的決心。

    開篇兩句,詞人內心有悲傷。“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鬱孤臺下清江裡的流水呵!你中間有多少逃難的人們流下的眼淚啊!金軍連年進犯,南宋偏安一隅卻不思北擊金兵,收復失地,卻鶯歌燕舞,沉迷於燈紅酒綠。只是苦了那些逃難的人們。“多少行人淚”,都是苦難流下的淚水呵!

    詩人悲憤交集,寫出“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古長安,古洛陽,古城都曾經是大宋王朝之土,如今卻在異族鐵蹄之下!淪陷於異族統治的土地以及其中的人們,今日生活如何?渴望領兵收復中原,可惜的是“無數山”層巒疊嶂,層層擋住,如此悲憤,情何以堪?

    下片一開始,依然寫對於故土的懷念之情。“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這兩句古詞,是對於“可憐無數山”的回答。雖然層巒疊嶂,但是“畢竟東流去”,雖然抗金大業苦難重重,但是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完成復興大業!

    然而現實終歸是殘酷的。有決心是好,但依然要面對現實。面對兩抗金事業受到的重重阻力,詞人的內心同樣是說不盡的惆悵與無奈,此所謂“江晚正愁餘“,正待此時”山深聞鷓鴣”,山中聽到有鷓鴣鳥的哀鳴。最後這兩句一下子將意境變得深沉,變得哀傷。

  • 12 # 崇傑說易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21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並提出有關方略,均未被採納。

    他是詞作家,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感情。記憶中他沒有留下詩,全是詞,有一首詞應該最具代表性。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可以想象到當時南宋朝廷的腐朽,愛國志士報國無門的苦悶。

  • 13 # Sunny0221

    我認為是《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生。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髮生。

    這首詞是典型的豪放派風格,壯懷激烈很符合辛棄疾的一貫風格。

  • 14 # 醫說新語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詞人,原籍山東歷城(今濟南)可謂文武兼備,作詞風格雄渾豪邁又不乏細膩嫵媚,後人將他與蘇軾並稱“蘇辛”。

    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然淪陷,年輕時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使他立志恢復中原報國雪恨。

    是年廿一歲,參加當地耿京領導的反金起義,當時金人內部矛盾爆發,完顏亮在前線為部下所殺,金軍向北撤退時,辛棄疾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在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訊息,便率領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今南京),交給南宋朝廷處決。足見他不僅有勇有謀,而且身手不凡!

    然而南宋朝廷對恢復中原並不很熱心,辛棄疾收復中原的主張屢屢被阻擾,最終鬱郁不得志,倒是因此寫下不少千古名篇名句,一如《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再比如《賀新郎》“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辛棄疾滿腔愛國熱誠,一身俠義精神,能文能武可堪大用,心懷壯志,但卻英雄無用武之地。我覺得最能反應的是這一首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 15 # 穆如淸風

    辛棄疾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將領,同時更令他名垂青史的,則是他所寫的豪放詞。靖康之難後,中原大部分被金人所佔領。辛棄疾的祖父為族人所累,未能隨宋室南下,出仕於金。辛棄疾因為父親早亡,幼年就隨祖父辛贊讀書。但辛贊”身在曹營心在漢”,無時不刻不忘祖國,每逢閒暇之餘,就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這便使辛棄疾以後產生了濃烈的愛國思想。

    後來,南宋被金國入侵,這期間北方爆發了大規模的抗金起義。辛棄疾也在濟南地區聚集了幾千人的隊伍準備抗金。南宋朝廷對辛棄疾的義軍讚賞有加,授予辛棄疾承務郎。但是不幸的時,當辛棄疾南下時,義軍中的叛徒勾結金國,義軍被迫解散。辛棄疾得知後火冒三丈,帶領幾十名騎兵,長驅數百里,直闖叛徒老窩,將其生擒。當時的辛棄疾年僅二十三歲,從此名聲大震。“壯聲英慨,儒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辛棄疾贏得了當時人們的廣泛讚譽,南宋朝廷也對他進行了提拔

    南歸之後,辛棄疾的報國熱情更是高漲,不顧自己位卑言輕,多次向皇帝進獻抗金謀略,卻始終沒有得到回覆。其間不乏獨到的真知灼見,比如指出南宋在軍事上應該有意識地分割強大的敵人,以己之長,克敵之短,方能擊敗強勁的對手。並且在《十論》之中,同樣顯示出了辛棄疾卓越的軍事戰略思想和治國安民的非凡才能。但可惜的是,當權者軟弱無能,不能善於聽取意見,最終只能使辛棄疾的努力付諸東流。

    嘉泰年間,時任宰相韓侂冑求功心切,急於對金開戰。然辛棄疾認為南宋還未做好充分準備,需再等時日。由於政見的不合,辛棄疾後來遭到彈劾被貶官。果然,在開戰之後,南宋一敗塗地,不得不向金求和。辛棄疾對國事憂慮激憤,最後抱恨而歿。辛棄疾為國家獻出了自己的一生,希望早日光復大好河山,但終其一生無法實現。他將報國無門的憤恨融入了詞中,最終成為了一位彪炳史冊的大詞人,人稱“詞中之龍”

    《青玉案·元夕》這首詞形容他自己恰如其分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譯文:

    焰火像是東風吹散了的千樹繁花,紛紛落下彷彿星星如雨般墜落。豪華的馬車滿路飄香。悠揚的鳳簫聲四處迴盪,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舞動魚燈、龍燈不停歇,笑語喧譁。

    美人頭上都戴著華麗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只有衣香猶在暗中飄散。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或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當時,強敵壓境,國勢日衰,而南宋統治階級卻沉湎於歌舞享樂,以粉飾太平。洞察形勢的辛棄疾,欲補天穹,卻恨無路請纓。他滿腔激情、怨恨,交織成了這幅元夕求索圖。

  • 16 # 新語文軒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這首詩是其本人戎馬一生的真實寫照。其中“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是他在戰場上的表現。將軍率領鐵騎,快馬加鞭,神速奔赴前線,弓弦雷鳴,萬箭齊發。從“的盧馬”的飛馳和“霹靂弦”的巨響中,彷彿看到若干連續出現的畫面:敵人紛紛落馬;殘兵敗將,狼狽潰退;將軍身先士卒,乘勝追殺,一霎時結束了戰鬥;凱歌交奏,歡天喜地,旌旗招展。

    由此表現出詩人武藝高強,在與敵軍交戰中,快馬加鞭,強弓勁弩,把敵人殺得丟盔棄甲落荒而逃。

  • 17 # 九思堂筆記

    您的問題是:辛棄疾不僅詩詞寫得好,更是武藝高強,哪首詩是他自己的寫照?根據您問題的資訊,我認為有一首比較符合。讓我們來一起欣賞。

    我認為符合辛棄疾“自己寫照”的一首詞。

    辛棄疾青年時期抗金,身先士卒保家衛國,曾帶領50多人闖入幾萬人的敵國軍營。這在宋代的愛國文人中是罕見的。

    他也因此名重一時,受到南宋朝廷的重視,25歲步入仕途。但滿懷抗金雄心壯志的他,沒有想到,朝廷不僅不理會他的抗金建議,就連他的官職也與軍旅無關,可以說是報國無門,而且三次被貶。豪情、怒火、憤恨之後,剩下的也只有嘆息、無奈。後來,乾脆自建“別墅”,不願意出來做官了。雖晚年又有幾次被朝廷召用,他當年的凌雲壯志已經被消磨的差不多了。

    這就是辛棄疾簡要的歷程,再結合他豪放派引領人以及豪放雄沉的詩詞風格。我覺得下面這首詞,可以基本成為他的寫照。

    《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宋代 辛棄疾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䩮,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我年輕的時候,曾帶領眾多士兵,渡過長江準備突襲金兵軍營。金兵晚上還在準備箭袋等,我們早晨就射箭發起進攻。

    想起往事,我感嘆啊,春風再吹拂,我的鬍子依然是白的,可惜呀,平定金人的萬言書,卻只能用來換取東邊人家的種樹書!

    從詞中,我們能看到他當年金戈鐵馬的雄姿,也似乎能聽到他為抗擊金兵的呼喊和悲憤,也看見他滄桑衰老後的無奈、嘆息、遺憾!

    正如如他自己寫的:

    “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

    “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

  • 18 # 白溪釣客

    【醉裡挑燈看燈,夢迴吹角連營】

    辛棄疾(1140一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青年時曾聚眾二千參加耿京領導的抗金起義軍。在一次戰鬥中辛棄疾率少量輕騎,直闖金軍中軍大帳,斬敵將首級而勝歸。後歸南宋,歷經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安撫使。他立志恢復中原,堅決主張抗戰,多次向朝廷提出自已的抗金復國意見;但其主張不僅未被南宋朝廷採納,反而將他置於閒職,最後詞人懷著壯志未酬的遺恨離世。他是南宋傑出的愛國詞人。著有《稼軒詞》,總計六百餘首。

    附辛棄疾詞一首:

    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裡須長劍。人言此地,夜深長見,鬥牛光燄。我覺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憑欄卻怕,風雷怒,魚龍慘。〇 峽束蒼江對起,過危樓、欲飛還斂。元龍老矣,不妨高臥,冰壼涼簟。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問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繫斜陽纜?

    一一【宋】辛棄疾《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

    南劍(今福建南平縣)。

  • 19 # 飛哥談古今

    當屬辛棄疾《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一詞: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 20 # 用詩詞填充的心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生。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髮生。

    這首詩,寫盡了世間滄桑與無奈,更體現了作者心繫家國的情懷,更展現了作為一個將士,為了家國情懷體現出的壯志與擔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提高自己的眼光,從更高的格局去理解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