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梅笙華的江湖
-
2 # 福州小菜
這個可不是錯覺哦,是自信,是霸氣,是對野蠻民族的鄙視!我為中原,為天下中央,那個時候可是真的,其他的無非就是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和華夏可是有區別的。
東夷是華夏人對東方民族的泛稱,非特定的一個民族。漢朝之後,東夷後來變成對日本等東方國家的泛稱。
西戎的稱謂最早來自於周代,周人自稱華夏,是周人對西方少數民族的統稱。
南蠻的稱謂最早記載來自於周代,先秦時期居於中國南部的少數民族統稱為“南蠻”。
北狄的稱謂最早起始於周代,北狄是古代華夏人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
一直以來,中國就是世界的中心,不管是文化,藝術,醫藥,武力值等等都是獨佔鰲頭,就像現在的美華人一樣,以為自己就是老大,可以充當世界警察到處指手畫腳,無他,唯實力爾!
-
3 # 鼠樂愛國學
君權專制,“天人合一”思想。
古代君權高度集中,皇帝是“天”的兒子,除了皇帝,其餘人都是草。
所以,皇帝的地位是國家中最高的,皇帝統治的國內所有人和物都是他的私有物。
這句話最初出自《詩經·小雅·穀風之什·北山》,原文其中一句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後來在另兩篇文章《左傳·昭公七年》,司馬相如《難蜀父老》(這兩篇文章在不同版本中關於這個字的寫法也不一樣)中均引用了詩經中的這句話,但卻是這樣寫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
古本引用原文錯誤,加之,“普”這個字放在原文中非常通順,以至大家在引用時,雖都註明引用自《詩經》,但用的字仍是“普”字,反而最初的 ”溥“無法理解甚至認為其是錯字而被逐漸棄用,非專業類的研究著作,是很少“撥亂反正”的。
現在來說古人為什麼會這麼認為的原因:
1、在資訊匱乏的來時代,認知是受限的。無知和不自知,導致自以為是。一直以來在很多人眼裡,古人眼界很狹窄,中國曆朝歷代以來,自稱為天朝上國,四方諸國均是蠻夷自。中國這個詞還有中央之國。
2、君權神授的思想。
3、統治國家,安定百姓的手段。
順便解釋一下:
“王土”是名義上擁有而實際並不擁有的東西,實質上是指對於土地上生活的人,王是要負責任的,正所謂“守土為民”。土地雖然不歸王者所有,但這些土地上的生民之任是歸王者承擔的。這也就是隻有對天下人負責的人才可以成為王者的道理。
所以,“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其解釋應當是:以天下之大,都是王需要為之負責的。潛臺詞是:不要把自己的責任推卸給別人!
《詩經》中的這句話在於指出王者的責任,切不可解釋為王者的權利:王者就該擁有天下所有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