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丹之期貨路

    大宗交易後不一定上漲,任何的價位上都有買有賣,有人看好有人不看好,大宗交易只是交易數量較大而已,更多的還是要看股票自身價值,所處位置,市場氛圍等等

  • 2 # 古月先生分析師

    有些時候的明確是做做樣子!畢竟對於小散來說,撮合交易和做市商交易大機率上沒啥不同。

    還有些時候呢,要注意羊群效應。都知道的事情那利潤必然會變小。這時候就是收割的時候了。

    最後規律?市場從來沒啥真正規律可言!那只是人為附加以後,人與人之間的博弈而已,而且還是負和博弈!所以,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微生物!散戶就屬於微生物中的養分而已,肯定不敢啊!

  • 3 # 筱道訊息

    誰說大宗交易後上漲是規律?有做過研究,有資料支撐嗎?

    對於大宗交易戰法的我有些東西可以和大家分享。

    第一,大宗交易是什麼?

    如果連這點都沒有搞清楚,那麼所謂的規律就經不起推敲。

    單筆交易300萬元以上的可以走大宗交易平臺,交易價格可以是盤中或者收盤價的±10%,同時大宗交易的價格不計算在當天的成交價,但是成交量計算在裡面。一般大宗交易都是在收盤後進行。

    第二,一般誰會進行大宗交易?

    一般情況下股東套現會進行大宗交易,第一對於股價影響小,盤後交易不影響當天盤面,因為一般金額都是千萬或者幾個億,這要是在盤中直接掛單或者賣出可能引起股價的跌停。

    第三,大宗交易的機會在哪裡?

    大宗交易一般都是伴隨著股東套現,那麼也預示著股東可能並不看好當前股價,一般情況下後期股價都會調整,因為機構承接股東套現一般都有折價 很多都是在10%以上,另外可能還會有些協議之類的保證接盤機構的安全,這裡就不展開了。

    真正的機會往往在跌破機構承接價格之後,打個比方如果某天機構專用以10元的價格承接了3億元的股票,然後股票價格跌破10元 到了9元8元 ,那麼投資者在9元 和8元買入這個股票是相對安全的。這就是機會所在,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但是如果機構多次承接,成交量巨大那麼就非常安全了。

    總結一句,根據我多年經驗,大宗交易戰法.只能讓你賺小錢,並不能讓你賺大錢,只適合那些有耐心的喜歡穩定的投資者。

  • 4 # 道破天際

    上市公司經常會出現大宗交易的情況,特別是一些大盤藍籌白馬類個股出現大宗交易的頻率更高,相對小市值的公司發生大宗交易的情況較少,主要原因是很多上市公司的大股東的會選擇大宗交易的方式來減持股票,由於大市值上市公司股東持有的持有的籌碼的較多,要出現減持的情況的時候,減持比例雖然不大,但減持的股數相對較多,如果直接在二級市場上減持會對股票的走勢造成很大的影響。

    由於大宗交易不在交易時段完成,一般都是在收盤後半個小時完成,所以當大股東要減持股票的時候需要找到對應願意接盤的機構投資者,兩者達成協議後,交易所會選擇劃轉股份,股份劃轉到買入機構賬戶中,減持股東獲得資金。但這也無法證明後期股價一定會出現上漲,甚至很多公司進行大宗交易後,股價會出現明顯的下跌,下面我們就來重點講解下大宗交易的細節上問題,能夠看出很多大宗交易並不對股價上漲和下跌造成實質性影響,但很多投資者感覺大宗交易後,後期股價會出現上漲,其實也存在一定的道理,我們下面也會重點講解。

    大宗交易的細節

    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想減持本公司的股份,如果在二級交易市場選擇直接的減持的話,會造成股價明顯的下跌,並且市場上肯定投資者看到大股東減持股份,都會選擇賣出股票,而且大股東透過二級市場減持股票,上市公司需要提前披露,很多股票大股東還沒正式減持的時候,股價就開始出現下跌了,這會造成減持的時候,股價相對較低。

    為了防止這類情況發生,很多上市公司大股東會選擇走大宗交易來減持,但大宗交易需要找願意接盤買入的投資者,這類投資者一般都是機構投資者,沒有散戶投資者會選擇在大宗交易買入股票的,並且很多散戶也沒這個資金實力接盤,市場機構投資者較多,但需要找到看好本公司的機構投資者,為了促成交易,大股東會選擇折價賣出股份,一般會低於市場的當前價格,具體參考下圖案例:

    為什麼折價賣出也比較容易理解,相當於打包一次性賣給其他其他機構投資者,肯定要需要一定折扣,如果不給已一定的折價的話,很多看好機構投資者可以在二級市場的買入,雖然無法的一次性買入相對應的股數,但是逐步買入肯定能夠買到很多籌碼的,大股東折價在8%-9%較為常見,折價比率在在5%以內的相對較少。

    透過走大宗交易對於買方和賣方都比較有利,賣方不必擔心在二級市場上賣出股票對股價造成很大的影響,並且在減持過程中逐步賣出籌碼,股價會繼續的下行,對於一些走勢較好強勢股還行,但對於一些走勢較弱的個股而言,很容易造成股票出現大幅度下跌的情況,很多趨勢較差的個股本身成交較為低迷,很少有投資者願意接盤,會造成減持較為困難,並且也會造成後期減持的股價更低,這對於大股東肯定是不利的,很多大股東也不願意看到。

    買方也無需擔心在二級交易市場買入股票後,造成股價的上漲,上漲所花費的成本越來越高,如果直接走大宗交易的話還能夠比當前價格更低的價格介入,對於買方明顯也有利,所以一些業績較好的藍籌白馬股,存在大宗交易的機率較大,而對於一些業績較差的個股或者小盤股基本上不存在的大宗交易,即使大股東不看好本公司後期的發展,希望賣出股票,但很難造成接盤的機構投資者。

    小結:上面我們具體分析了大宗交易上的一些細節上的問題,國家也專門成交一個的交易市場讓大交易的投資者可以在大宗交易上完成,大部分是大股東減持的一種渠道,大股東減持其他機構投資者介入或者其他大股東介入的情況,但也存在機構賣出其他機構買入的情況,並不一定賣方就是公司的大股東,很多機構投資者也會選擇大宗交易,在瞭解的大宗交易細節後,我們很難看出這是一個利好的訊息,就是一個大型股數的交易市場,並且還存在大股東減持的情況,看到大股東減持,在訊息上偏利空的,特別是大幅折價賣出股票,代表很多機構或者大股東並不看好公司後期的發展,會造成股價的下跌,為什麼很多投資者會覺得大宗交易後,股價會出現上漲的情況,關於這點我們下面重點講解。

    很多投資者認為大宗交易後,股價會出現上漲的原因

    其實我們仔細觀察一些有大宗交易的情況的上市公司,後期確實存在部分個股會出現明顯的上漲的情況,比如在19年的中興通訊的大宗交易,大宗交易後,股票走出了翻倍的走勢,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很多莊家機構想透過坐莊來完成對股票的控盤,而在二級市場完成建倉所花費的時間較久,如果選擇走大宗交易後,能夠快速獲取大量的籌碼,當獲得這部分籌碼後,莊家機構後期肯定要拉昇股價開始出貨的,不然為什麼花費的那麼多資金在大宗交易市場買入大量籌碼,其目的主要是為了賺錢,即使莊家機構買入公司的大量籌碼並不是為了控盤,很多機構獲取到籌碼後,也希望後期股價出現上漲後獲利出局,所以很多機構的透過大宗交易後獲得籌碼後,接下來一段時間的會運作該股,讓股價上漲後開始大量賣出籌碼來完成獲利。

    這種情況在17年之前的市場較為常見,那時候中國對於操縱股價這一方面監管相對較松,很多莊家機構透過大宗交易獲得籌碼後操操縱股價,不管上市公司的業績好與壞和質地的好與壞,只要能夠獲得大量籌碼就行,後期運作該股,出現大幅度上漲後開始大量出貨,讓很多投資者出現被套的情況 ,隨著管理層對於這塊越來越嚴後,目前市場上很少有莊家機構透過這途徑來獲利了。

    第二,上面我們講到很多走大宗交易公司的都是一些市值較大的公司,而且很多公司的基本面較高,公司質地也不錯,這些個股中期長期上並不一定會出現下跌情況,很多個股會出現繼續上漲的情況,比如最近走大宗交易的幾家公司,具體參考下圖:

    上面幾家公司都是其各自行業的龍頭,就中海達市值較小,其他個股市值都在百億以上,很多個股的業績相對較好,存在部分機構或者大股東賣出籌碼的情況也比較常見,股票市場本身就是一個博弈的市場,肯定會存在有人看好,有人不看好的情況,但行業龍頭公司,中長期出現上漲的機率較大。

    總結:我們講解到大宗交易的時候,認為這是一個偏中性的訊息,如果大股東減持比例較大或者折價比率較大還有點偏利空,很多投資者認為大宗交易後,股價會存在上漲的情況,主要是我們上面講解到的兩種情況,部分莊家機構透過大宗交易後獲得大量籌碼來完成控盤後運作該股讓其出現上漲後再獲利出局,是資本運作的一個過程中,再次很多走大宗交易的公司本身公司質地較好,後期繼續上漲的機率較大,而且的透過大宗交易獲得的籌碼,有六個月的鎖定期,很多機構本身就看好其中長期的走勢,短期的波動對其不造成影響,所以我們在分析大宗交易的時候不能認為這是一個上漲的規律,後期的不確定仍舊較大,我們還是重點分析股票的走勢和基本面的情況。

  • 5 # 中年老劉聊財經

    很多散投者對於大宗交易並不陌生,有時候在一個交易日結束的時候,自選股在盤後會發來“該股有大宗交易”的提示,而所謂的“大宗交易”卻不是在二級市場進行的,而是在私下交易的,很多散投者認為“大宗交易”是股價看漲的訊號,次日開盤會出現跟風入場買進的現象,那麼“大宗交易”真的是“看漲”訊號嗎?出現“大宗交易”的提示應該買進嗎?下面我們就對“大宗交易”和“大宗交易”對後期股價的影響做一個分析:

    什麼是大宗交易

    大宗交易又稱為“大宗買賣”,是指達到規定的最低限額的證券單筆買賣申報,換句話說就是交易規模巨大(交易數量、交易金額),已經完全超出市場的平均交易規模,該類交易在買賣雙方達成一致並由交易所確定後在非交易時間段進行。至於達到多達的規模才能稱的上”大宗交易“,這個深交所和上交所都有明確的規定,我們就不作贅述了。而我們重點關心的是為什麼如此大規模的交易不在二級市場進行?在二級市場進行交易會對個股產生怎樣的影響?

    其實,之所以如此大規模的交易不在二級市場進行交易是為了避免給個股股價造成較大的衝擊。對於大盤股還好,對於一些小盤股來說,如此規模的交易極易對當日股價造成暴漲或者暴跌衝擊,而且大宗交易講究”時效性”,對於二級市場的冷門股很難快速成交。而線下交易則很好的避免了線上交易的弊端,賣方只需要在私下找好買方,雙方協商好價格並經交易所確定之後就能快速成交,而且可以避免對股價的衝擊,可謂一舉兩得。

    另外,既然上文我們說到大宗交易的買賣雙方是透過議價的形式進行交易,那麼究竟會以折價還是溢價的形式買賣呢?其實這也是不一定的,通常賣方為了快速達成交易、快速變現,會願意折價出售,這樣更有利於節省時間成本,達到快速變現的目的。但是還有幾種情況下是會溢價交易的,比如買方主力機構極其看好未來股價的走向,為了達到快速建倉的目的會不惜溢價收購;再者,溢價交易也可以給散戶投資者營造一種未來股價會大幅上漲的假象,有利於主力機構後期拉昇股價獲利,而溢價的部分完全可以透過協商私下返還;其三,大宗交易還可能是存在於上市公司內部持股股東或者持股高管之間的“對倒”,對於他們來說未來股價上漲是他們共同的利益,所以即使由溢價交易而產生更多的交易稅,後期也可以透過股價更大幅度的上漲而覆蓋。所以綜上而述,無論買方是折價成交還是溢價成交,買方一定期待未來股價是上行的,這樣才能達到獲利的目的,或者從單從這一點來講,這就是為什麼會有散戶看到一隻股票出現“大宗交易”會極力追進的原因,無非是想乘著主力拉昇的“東風”從中獲利。

    (本年度5月18日-6月5日期間發生大宗交易中溢價、平價、折價成交比)

    本章小結:以上我們介紹了“大宗交易”的實質,簡單來說“大宗交易”和二級市場的交易可以分別看做是“批發”和“零售”的關係,而交易的雙方無論是股東和機構主力,亦或是股東或持股高管之間的對倒行為,買家的目的是不變的,都是為了後期股價拉昇獲利,所以在“更大獲利空間”面前,交易雙方是可以透過“假溢價”交易進行的,也可以忽視由此產生高額交易稅,只要後期的股價上漲能覆蓋交易稅費就可以了。

    大宗交易意味著什麼?對於散戶來說,“大宗交易”真的都是買入訊號嗎?大宗交易對未來股價的影響是怎樣的?

    【1】無可否認的是,發生過大宗交易後的個股在接下來短期內都是上漲的行情,甚至是更兇猛的上漲。我們可以這麼簡單的理解,主力機構看好一隻個股之後可以在二級市場不斷吸籌,但是吸籌要經過一些列的洗盤、拉昇、出貨,如此反覆多次,既需要長時間的時間成本又極易拉昇吸籌成本。但是機構主力透過“大宗買賣”買進之後相當於達到了快速建倉吸籌的目的,而且獲得的折扣還拉低了吸籌成本,但是主力不是“慈善機構”,資本的目的是追逐利潤,所以主力在獲得籌碼之後一定會透過各種控盤手段極力拉昇股價,只有拉昇股價才能獲得更大的盈利空間。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發生“大宗交易”的個股在後續走出持續上漲的行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一些散投者也正是如此“片面”的考慮才會選擇跟進買入。

    【2】可以這麼說,但凡能在私下發生“大宗交易”的個股基本都是走勢較強的個股,未來的上漲空間肯定是充足的,否則追求逐利的主力機構也不會選擇買入。主力機構選擇一隻個股買入的意圖就是為了未來拉昇盈利,所以對於長期走勢較弱的個股來說,即使股東有意大規模賣出也不會受到主力機構的青睞,該類股票本身就不存在炒作的價值,而發生“大宗交易”的股票或者基本面較好,或者符合當下熱點,或者公司盈利能力較強,總之上漲動能較足,即使沒有發生“大宗交易”,此類股票未來也極有可能走出連續上漲的趨勢。

    小結:以上我們從主力機構買入個股的目的和該類股票的基本面出發,分析出發生“大宗交易”的股票未來大機率會上漲,那麼既然上漲為什麼有的散戶不跟進呢?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個股未來預期不能單考量這一個因素,有些情況下發生“大宗交易”的股票未來有下跌的可能性,主要原因有如下幾個:

    【1】上文我們說到,“大宗交易”的交易價格可能是折價,也可能是溢價。折價意味著股東想盡快促成交易,或者拋售資金,但是不排除股東折價拋售的原因是來自股東本身就不看好該個股,作為股東肯定掌握著上市公司的一手資訊,假設股東已提前獲知未來股價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而下跌,那麼還不如選擇提前拋售一部分,在股價相對高的位置獲得相對較高的回報。這類個股的走勢在未來極有可能持續下跌。

    【2】同樣,即使“大宗交易”是溢價交易,也不排除是股東或者持股高管之間的“對倒”行為,其目的可能僅僅是想透過“大宗交易”的表象吸引散投者跟風買進,以期透過這種方式拉昇股價。但是由於後期缺乏持續上漲的“支撐點”,該個股未來也極少會走出持續上漲行情,甚至會在“大宗交易”結束後的一段時間後下跌,前期跟風在高位買進的投資者無疑面臨著被套牢的風險。

    【3】即使訊息面很好、背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較強、溢價交易的大宗交易未來也存在上漲或者下跌的不確定因素。主力機構雖然有一定的控盤能力,也會極力在後期拉昇股價,但是導致股價上漲或者下跌的因素畢竟是多方面的,況且透過“大宗交易”的股票還有6個月的鎖定期,在鎖定期內這些籌碼是不能交易的,因此6個月內假設上市公司發生重大利空,那麼對於股價無疑是巨大的打擊。

    【4】在有些投資者看來,股東賣出持股(減持)是和上市公司回購相對的,是相向而行的,“回購”意味著上市公司或者股東對未來股價看好、看漲,那麼對立面的“減持”自然就是利空訊息,意味著股東對未來股價看空,否則怎麼會選擇賣出呢?因此從“減持”屬於利空這個角度來講,本身就不利於促進股價上漲。

    結語、歸納

    以上我們分析了“大宗交易”的原因和由此對後續股價的影響,綜合來看,大宗交易的買方意在拉昇股價,為後續爭取更大的盈利空間,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實際影響股價漲跌的因素有很多,股價漲跌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並不能完全斷定發生“大宗交易”的個股未來一定會漲,個股漲跌還是要綜合考慮很多因素的,單一因素並不能決定個股走向,也正是如此,才會有更多的散戶在個股發生大宗交易之後持觀望的態度,不急於跟風買進是正確的。

  • 6 # 紅哥A

    大宗交易大多是機構投資者或是中長線大戶遊資,人家可能是戰略的配置也可能是倉位的配置!或因為市場環境影響股價下跌的也不少,這樣人家是中長戰略眼光,一般散戶就短線一段時間會因為股價不漲熬不住而放棄!

    其二大多散戶認為資金大的機構和大戶就肯定賺錢是誤區,職業股民紅哥這裡廝混多年,一些大宗交易 增發配置這幾年機構大戶嚴重虧損的票也不少,機構大戶也是人,是人就有犯錯誤的時間,也會因為市場環境方向判斷錯而遭受損失的.所以短線不一定就馬上上漲!中線也未必就絕對賺錢!

    三,大家都認為機構遊資對手盤就絕對是散戶也有偏差,當前一個機構控盤的莊股有,但很少,這樣機構再一個票裡互相也是對手盤,你看多,我看空,這樣後市還是博弈,有賣有買,沒絕對的對錯,只有交給時間去證明誰笑到最後!

    所以就是大宗交易高溢價成交也未必股價當時就上漲,昨天就有個對比當天價格高溢價19%的票,今天看盤也不溫不火 但這樣的也可以中長看好,對股價的支撐作用還是很明顯,看這樣的基本面支撐比看K線支撐好多了!

    關注職業股民紅哥,分享多年看盤經驗!

  • 7 # 白白胖胖0

    首先關於“大宗交易後上漲是規律”,不知道這條規律題主是怎麼發現的

    比如中國聯通2015年7月10日的這個大宗交易

    你要看到起碼是這天收盤

    你買入第二個交易日如果開盤買入,第三個交易日直接低開套牢

    一個多月後才能回本,然後還賺不了多少,之後就是漫漫熊途

    這只是隨便找一個例子 如果題主有心對所有股票所有大宗交易以後的漲跌資料跑回測統計的話

    會發現,依照這個買入,跟你扔硬幣決定沒有什麼分別

    因為,大宗交易≠股價會漲跌

    兩者不是直接相關的東西

    那大宗交易對於我們研判有什麼意義呢?

    籌碼分析

    今年的2月8日在友商網站我寫了一篇關於籌碼分析的文章

    當時提到

    今年4月~5月之間,有人密集的透過大宗交易買入了會暢通訊。

    一共238.4萬股,

    對比半年報的十大流通股東的股份增減情況

    只有第一大股東何雪萍符合要求

    那麼把這裡何雪萍=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北京東路證券營業部

    沒什麼問題吧

    透過大宗交易可以分析出的東西,就是

    何雪萍=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北京東路證券營業部

    然後在依照這個,發現何雪萍在

    2月6日一字板的情況下賣出

    他可是當時的第二大流通股東呢

    為什麼要在這裡賣,儘管後邊還漲了那麼多。

    我當日的文章中也提到

    (減倉無大礙,清倉就....)

    在後續的上漲中,最高點是3月3日

    我們來看看今年的一季報股東變化

    何雪萍直接從2019年報時的269.5萬股持倉,直接消失出了十大流通股東的行列

    以十大流通股東最後一位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海富通科技創新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的持股62.96萬股來說,這段時間裡何雪萍至少賣掉了5分之4的持股沒錯吧

    接近清倉啊~

    那在知曉這一切之後,還要不要不思考的買入?

    大宗交易給我們的用途是去看誰賣誰買,而這些買賣的人有什麼意圖

    而這些意圖會怎樣的影響股價

    https://www.toutiao.com/i6844356626888000008/

    在這篇文章裡我還具體說了一下關於籌碼分析中的應用例項

    感興趣可以看看幫助瞭解邏輯

  • 8 # 小小P先生

    大宗交易,又稱為大宗買賣。大宗交易針對的是一筆數額較大的證券買賣。每筆大宗交易的成交量、成交價及買賣雙方於收盤後單獨公佈最後還須瞭解的是大宗交易是不納入指數計算的,因此對於當天的指數無影響。大股東交易股數越大,買入跡象明顯會使股票漲起來。

    如果大宗交易的價格高於目前的股價,應該算是利好,等於說有人願意以高價收購股份。如果是折價銷售,應該算是利空,等於大股東低價甩賣,接盤的人可能在二級市場變現,賺取差價。不宜以大宗交易的價格簡單判斷股票的漲跌,這裡面的水是很深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有誰用過有理財產品風險評價的APP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