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中有毒

    美國在世界各地都有駐軍,目的當然是為了維護世界霸權的需要。美國在日本、南韓和德國共有駐軍10萬多人(其中駐日5萬人,駐德3.5萬人)。但是從駐軍的性質上說,美軍駐德國和日本是一個性質,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結果,美國對這兩個戰敗國施行管制,德國和日本至今還是非正常國家。而美軍駐紮南韓,則完全是冷戰的產物。

    雖然在駐軍性質上不可同日而語,但是特朗普總統上臺後,把做生意的那一套手段和理論運用在了防務費的上漲上,總以為美國給這些國家充當保護傘,馬仔們理所當然的應多交保護費,於是,這三個國家的駐軍費用呈幾倍的翻番式增長。比如,特朗普要求北約成員國的國防費用不低於本國GDP的2%,可是幾年下來,德國就是不上當,一直徘徊在1.3%左右,惹的特朗普非常不爽,一直揚言要撤軍。果不其然,7月29日。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宣佈駐德美軍撤走1.2萬人,兩國的關係冰到了極點。

    再比如日本,一年要向美國進貢2700億日元,美國要求日本在三年之後駐日美軍的防務費上漲到8000億日元(相當於74.5億美元),連一直唯美國馬首是瞻的安倍晉三首相,直呼受不了。至於美國向南韓敲竹槓,這是人人盡知的事兒。美國要南韓在2020年交納50億美元的保護費,雙方的第十一輪防務費談判,已經談了10個多月,至今還沒談出個所以然。但是根據歷史經驗,南韓最終還是招架不住美國的施壓的。

    不得不承認,在美國的極限施壓和威逼利誘之下,就駐軍的防務費,日本和南韓一般會在一定的時間內勉強就範,唯有德國卻是硬扛到底。這是為什麼呢?雖然德國、日本和南韓都是世界經濟發達國家。此原因固然很多,這是一個綜合因素疊加發酵的結果,但最根本性的原因是:德國有與美國叫板的實力和資本,而南韓和日本則沒有。

    網上有人說,這與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強硬個性有關係。但是強硬是要有基礎的。德國作為歐盟乃至整個歐洲的綜合實力最發達國家,從原來的作為美國的政治婦用品,和聽話的綿羊,變成了今天的敢公開和美國叫板的對手,真是時也勢也。

    不光是德國,其實歐洲的其他一些大國,比如法國,也都希望美國從歐洲撤軍,從而建立屬於自己的歐洲軍團。因為冷戰結束後,德國覺得俄羅斯已經對歐洲無法構成實質性威脅,所以,歐盟在經濟上與美國相抗衡,是美國的競爭對手,然後在軍事上也想要有所作為,不想再做美國的小馬仔。

  • 2 # 老鱷魚觀天下

    美國用駐軍防務費敲竹槓,一樣的要求增加軍費,日本南韓基本就範了,德國卻不上套,問題出在日本、南韓、德國身上!日本、南韓、德國、美國是4個不同的國家,美國用駐軍防務費敲竹槓,一是維護鞏固美國霸權,二是讓盟友掏錢給美國養兵,三是用盟友花錢養的兵來敲竹槓。

    在這4個國家中,南韓算是一個另類,喜歡說自己是大國,事實上很弱小,比周邊國家都弱,三八線北邊的國家都打不過,一點安全感都沒有,當年就是李承晚的苦苦哀求,主動把戰時指揮權交給美國,主動承擔一部分駐軍軍費,才把準備撤走的美軍留下來。

    六七十年過去了,南韓表面上強大了,經濟上算得上一個發達國家,全球公認的亞洲四小龍之一,但是和六七十年前一樣,南韓還是打不過三八線北邊的國家,更不是日本的對手,依然需要美國軍事上的保護。當美國用駐軍防務費敲竹槓時,南韓雖然嘴上說不想給,事實上每簽署一次軍費分攤協定,南韓均按照一定的比例增加軍費。美國一次次用駐軍防務費敲竹槓,一次次得逞,就是算準了南韓離不開美軍的保護,所以做到了收放自如!

    日本和德國是同類,德國在歐洲是數一數二的大國之一,日本在亞洲是數一數二的大國之一,受制於美國均屬萬般無奈,皆因上個世紀犯了錯,挑起世界大戰,而且在第二次世界敗北。在德國和日本這樣的大國駐軍,主要是對德國和日本的懲罰,預防德國納粹主義的復辟,預防日本軍國主義的復辟。

    德國和日本的區別在於,二戰期間,德國沒有冒犯美國本土,而日本偷襲了美國珍珠港,和德國相比,美國更加擔心日本再次崛起。日本和南韓一樣,當美國用駐軍防務費敲竹槓時乖乖就範,就是因為日本當年被打怕了,前有原子彈,後有《廣場協議》,只能花錢保平安,先穩住美國,讓美國覺得日本是最聽話的“小弟”,待美國放鬆警惕,給日本空間發展經濟,解禁日本自衛隊,加強日本的國防建設,讓日本強大起來再和美國翻臉也不遲。

    另外,美國用駐軍防務費敲竹槓,南韓日本乖乖就範,德國卻不上套,死活不答應增加軍費,逼美國從德國撤軍,原因在於德國看清了當前的國際形勢。之前,俄羅斯是公認的美國的頭號勁敵,但是現在,世界格局變了,美國不再把俄羅斯當頭號勁敵,只把俄羅斯當第二號勁敵,所以在亞太區,南韓和日本的戰略地位尤為重要,美國想利用南韓日本這兩個戰略要地達到遏制對手崛起的目的。

    說白了,現在的美國更需要南韓和日本,只要南韓和日本有任何不軌行為,對美國不忠,都會引來殺身之禍。南韓日本乖乖就範,並聽命於美國,更多的是為了自保!英國首相亨利·約翰·坦普爾·帕麥斯頓說過,“沒有永遠的朋友,僅有永遠的利益。”南韓日本乖乖就範是因為美國依然強大,南韓日本有求於美國,怕美國,並不是真心臣服於美國!

  • 3 # 魂舞大漠

    德國自與日韓不同,依普魯士人骨子間的傲氣,今日正在歐洲呼風喚雨,具有相當大的主導力,何況對歷史認罪態度較為端正,已得到了國際社會原諒和認同。

    美國依照戰後國際秩序安排,在德國駐軍,過去德方尚有可減少國防支出的作用和意義,如今美國頤指氣使,要求一再增加防務費,從1.3%增加到2%以上,有違德國真實意願,因此任特朗普聲音再大,一直裝聾作啞,直引得特大統領肝火蹭蹭外冒,先撤走1.2萬人再說,看看德國如何,歐洲各國什麼反應。

    美國撤軍有試水的意思,打算以大動作來刺激一下,看看歐洲真實意願。政治素人出身的總統,特朗普極具賭氣意味,言出必行,犯起了盎格魯撒克遜後裔的牛脾氣,既然不顧自家提醒,一直不肯就範,那就先撤出一部分再說。

    沒有美軍作為安全保證的歐洲,明面上是德國不願提高防務費用,不堪防務重負的美國,拔出一條腿時,左路顧右盼,對此歐洲無不心知肚明。

    德國的心裡明白著哪,長期視歐洲為後院的美國,不可能將歐洲駐軍清零,李家出,張家進,美軍的做法猶同串門一樣,真正撤回國的不過5000多人,在德國仍保留有2.5萬軍隊。美國想以此來挑起德國與歐洲其他國家的齟齬和嫌隙,未必能如了特氏意。

    默大嬸成功在德政壇執政15年,面對特朗普的鬧騰,可以說洞若觀火,不會低頭,可能相反,德國隨實力的增長,閃展騰挪,自可在歐洲大陸大展拳腳。拒絕美國F-35,與法國展開六代機合作,以在歐洲防務方面以自主能力來增加更大的實力,正是德國如今的真實。

    大搞單邊主義的美國,為了一己之私,動輒耍大牌,今天減少駐軍,只能減少自家話語權,影響力會日漸式微,這也符合德國乃至歐洲的期待。

  • 4 # 皓月千山

    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現在的德國沒有現實的軍事威脅。這是它不怕美軍撤出的原因。

    從二戰結束之後,德國和曾經敵對的英國法國及當年飽受其軍事侵略的國家已經實現了徹底的和解,即使沒有美國的駐軍,其國家安全也有充分的保障,已經沒有對美國駐軍的依賴。

    一般把俄羅斯看作是西方或者西歐的最大的安全威脅,但是,隨著北約的東擴,現在西方的戰略前線已經抵進到了波羅的海三國至波蘭一線,實力的天平顯然已經倒向西方,俄羅斯已完全沒有了向西邊發起軍事行動的能力。現階段德國的安全已經有充分的保障。

    另一方面,現在的德國作為歐盟的核心國家,現在已經隱約有歐盟老大的氣勢,背靠著歐盟也使德國在面對巨人美國時必須要保持一種這樣才能讓歐盟作為一個政治經濟的全方面的聯盟有一個穩固的安全基礎,這就需要軍事上的更多自主性。對美國的增加軍費的要求就有更強大的抵抗力,不肯那麼輕易就犯。

    在美國看來,只有俄羅斯分裂成四五個不同族群和意識形態的國家,才可以徹底滿足它追求絕對軍事優勢的要求。但是,作為美國的盟友,在對待俄羅斯的態度上德國也和美國有所不同,如果在西歐和美國的極限施壓之下,一個分裂或動盪的俄羅斯將使整個歐亞大陸腹部出現巨大的力量真空。

    可以說俄羅斯作為一個國家的建立過程和昔日的南斯拉夫本很相似,如果崩潰之後,這種動盪必然會波及出俄羅斯的國土之外,已深受敘利亞戰爭難民影響的歐洲各國面對一波更大規模的難民潮時必然會開啟新一輪的噩夢,從這個角度,德國是不希望俄羅斯過份衰弱的。

    並且,俄羅斯作為歐洲的最大能源供應地,如果俄羅斯繼續衰弱,同樣也會影響到歐洲的經濟安全,這便是德國不跟隨美國的意願增加軍費,促使美國撤軍的根本原因。

    而日本和南韓,為什麼接受或者基本接受了美國的“敲竹槓”、也就是增加軍費的要求了呢?很簡單,中國強大了!如果專論經濟實力,中國在東亞地區已經基本恢復了昔日的天朝上國的地位。惜乎在文化的影響力上還遠遠沒有復興。日本和南韓在美國數十年的軍事存在和軍事佔領之下,在意識形態上已經充分西方化,這使它們對昔日的文化宗主國充滿潛在的牴牾和不信認,在軍事上也就表現為對美國的軍事保護的迫切!因此,對美國提出的增加保護費的要求更容易妥協。

    現在,南韓和它的北方鄰國還處於一種全面的的對峙狀態,而中日之間有釣魚島,日本和俄國還有北方四島的歸屬需要解決,這些都需要武力作為談判的籌碼,而日韓兩國在面對中俄這兩個世界性的大國時,只要沒有跨時代的技術代差,憑它們的領土和人口,並沒有和這兩個大國對抗的能力。

    另一方面,雖然在東亞在形式上是美日韓三國同盟,也被戲稱為亞洲版的“小北約”,但是,這個軍事同盟的內部,因為日本對二戰歷史的態度,南韓對日本殖民和侵略的歷史依然滿懷仇恨, 並沒有形成穩定的同盟關係,美國更像是日韓兩國矛盾的一個調停者,這間接增加了美國對這兩個國家的影響力,也就能接受美國的一些更為苛刻的條件。

  • 5 # 害羞鬼鬼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表示,美國從德國撤軍主要是德國欠了美國的錢,美國已經保護德國很多年了,德國方面不願意交更多的軍費,所以美國必須要撤軍。這次撤軍規模大概在1.2萬人左右,把6400人撤回了本土,剩下的人都部署到其他國家,其中大部分去了義大利和比利時。

    其實日本和南韓到現在也沒有就範,今年上半年美國總統特朗普繼續獅子大開口,向南韓和日本索要鉅額軍費,但是這兩個國家都沒有同意。現在南韓和美國的談判陷入僵局,美國把原來的分攤軍費降到了13億美元,就算是這樣,南韓仍然不同意。因為南韓方面知道一個底線,那就是美國眾議院保證在南韓駐軍2.2萬,因此南韓不帕特朗普撤軍,最多也就撤走1萬人,無論如何美國都要在南韓駐軍,至少2.2萬,因此南韓方面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日本現在也沒有同意美國索要50億美元軍費的做法,日本購買了美國更多的武器,比如說105架f-35戰鬥機,透過購買武器的方式來和美國進一步合作,而且在國際事務上鼎力支援美國。特朗普曾表示,他最滿意的領導人就是日本首相安倍。

    總的來說還是德國表現的最強硬,不僅沒有在短時間內把軍費提高到GDP的2%,而且還和俄羅斯搞能源合作,為什麼德國這麼強硬呢?

    首先,現在的俄羅斯已經不是前蘇聯了,德國沒有必要害怕俄羅斯,俄羅斯的經濟水平非常低,雖然國家戰鬥力比較強,但是現在已經不能發動攻打大國的戰爭了,因此德國堅持和俄羅斯搞能源合作,這樣也能夠降低能源價格。

    其次,美國慫恿英國脫離歐盟,讓德國非常的不滿意,這等於說削弱了歐盟的力量,作為盟友,美國居然分化自己人,德國作為歐盟的老大,自然對美國心懷不滿。

    第三,德國民眾非常不歡迎美軍,德國民眾並不認為美華人是在保護他們,反而認為美軍是殖民者,畢竟當年美國軍隊進入德國是透過戰爭的方式。雖然一些德國政客希望留住美軍,但是這些論調在德國並沒有民意支援率,美軍駐紮的4個州的州長為了發展經濟希望美軍別走,結果遭到了民眾的強烈譴責。

    現在並不是說日本和南韓那麼容易聽美國的,日本和南韓也沒有給美國軍費,這兩個國家都在觀望,那就是等美國總統大選之後看看美國前副總統拜登到底什麼態度,所以現在所有的國家都在拖,因為拜登曾表示要拉攏自己的盟友,這讓很多國家希望特朗普趕緊下臺。

    但是德國的情況非常的特殊,美國總統特朗普顯然是想改變歐洲戰略格局,因為德國在某些領域總是和美國唱反調,如果美軍撤出德國,一方面可以削弱德國的經濟,另一方面可以慫恿法國當歐洲老大,破壞德法之間的關係,達到進一步削弱歐盟的戰略目的。如果歐盟變成一盤散沙,所有的國家都要聽美國的。德國不跟著美國走,早就看出了美國的這個戰略野心,所以寧願跟俄羅斯合作也不會向美國妥協。

  • 6 # 諶人

    美國從德國撤走近1.19萬美軍,這是美德要分道揚鑣的標誌性事件。

    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裝模作樣的解釋是;這是美軍在全球部署的正常調整。而特朗普直言不諱;美國撤軍源於德國不肯增加軍費。“德國是騙子”,美國不願意繼續當傻瓜!

    為何特朗普在防衛費上敲日韓竹槓能成功,而德國不肯就範?

    深層次原因;日韓願意接受美軍駐軍保護,而德國未必!

    日本是二戰被美國打敗後,心銳誠服的迎接麥克阿瑟充當日本“太上皇”,開啟國門接受美軍佔領的。由於日本在二戰作惡得罪鄰國結怨太深,日本甘願美軍透過佔領日本對它實施保護。

    南韓是二戰結束時美國一手炮製的國家,並由美國軍隊武力抵抗北韓進攻得得以存活的國家。北韓一直對南韓不屑一顧咄咄逼人,南韓也被迫接受美國駐軍的保護。

    美國可以說是透過一戰、二戰踩著德國的肩膀成為世界頭號強國的。德國依靠自己的力量在歐洲打拼,美國先隔岸觀火、再乘虛而入對德國落井下石,兩次出兵歐洲塗炭已經被歐洲國家打衰的德國。二戰後美軍不請自到佔領德國,戰敗的德國除了接受別無選擇。

    現在的德國是歐盟領袖安全無憂,俄羅斯對於德國發展是機遇而不是威脅。說俄羅斯威脅德國只是美國強加的理由,德國已無需要美國駐軍保護。

    現實原因;特朗普就防務費敲竹槓太狠,日韓被迫接受,而德國無法容忍。

    美國敲詐日本南韓軍費,增量在幾億、幾十億美元量級,由於日韓經濟離不開賺美國的錢,日韓被迫接受被特朗普敲竹槓,而且它們也有能力接受(特朗普就直言;南韓太富裕了)。

    美國敲詐德國軍費,要求德國在2024年將軍費從佔比GDP的1.3%提高到佔比2%,也就是從500億美元規模提高到800億美元水平。然後再要求德國將軍費提高到佔比GDP的4%,最終到達1600億美元水平。

    德國經濟依賴美國程度不如日高,對於美國敲德國的天價竹槓,德國拒絕接受,也沒有能力接受。

    特朗普對德國痛恨的還在於外人不易注意到的原因。

    德國不僅在增加軍費上對美國的漫天要價摳門,德國有限的軍費還一直杜絕購買美國的先進武器。例如德國空軍裝備的主要是歐洲颱風戰機,與美國F15、F16.戰機無緣。德國也不跟風購買美國F35,卻要掏錢與歐洲國家自主研製歐洲的第五代戰機。德國在軍購上不給美國送“孝順錢”,還懷有異心要自主研發。這是特朗普怒罵“德國是騙子”的重要原因。

    特朗普用撤走駐德美軍懲罰德國,實際上更像是由於德國對美國不待見、美軍被迫灰溜溜走人,

    部分美軍撤出德國,德國並不會感到末日來臨!而且德國正頂住美國的壓力,與俄羅斯發展北溪2大型能源合作專案,德國絕不會因為懼怕美國的制裁輕易喊停!

    無論“鐵娘子”默克爾之後德美關係如何發展,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德美關係已經無法回到從前!

  • 7 # 超然視野

    美國在二戰後,在全球多個國家建立軍事基地並派有軍隊駐守,最初的目的,是鞏固美國在駐軍國家和周邊的戰略控制權,並對發起二戰的一些國家進行佔領改造,防止其再次發動戰爭的野心,並將這些真實意圖掩飾美化為,保護這些國的國家安全,不受蘇聯擴張勢力威脅!

    當然美國在這些國家的駐軍,是美國控制這些國家的方式之一,美國在戰後透過經濟、科技和軍事等多放面,與這些有美國駐軍的國家,建立了一種比較複雜的利益共同體,要求這些國家提供一些駐軍費用或者讓利,是美國建立這個秩序的初衷之一!這種要求被美國駐軍的國家讓利,並分攤一部分軍事費用和壓力的做法,要遠比蘇聯那種單純的承擔對抗成本要高明的多!這也是美國最終能耗死蘇聯的原因之一。

    不過冷戰結束後,很多美國駐軍的國家的地緣戰略發生了本質改變,尤其是對歐洲的德國而言,蘇聯及華約的軍事壓力和戰爭威脅已經遠離德國邊境,德國也有構建歐洲共同體的戰略預期,但日韓的戰略環境變化不大,繼承蘇聯主要衣缽的俄羅斯,仍然有能力威脅日本和南韓,況且日本與俄羅斯還有領土爭端未解決,日本與南韓也同樣的有領土爭端!

    德日因地緣戰略的不同,決定了德日走了兩種不同的與美關係,日本始終依託美國的東北亞戰略,悄悄的壯大日本的軍事、科技和經濟實力,具體表現在,日本還是非常迎合美國加強東北亞戰略目標,購買美國武器裝備,並對美國做出讓利,讓美國的主子感覺非常好,所以,當美國要求日本提高軍費開支、購買美國武器、簽訂有利於美國的貿易協議和提高支付美國的駐軍費用,都能得到日本的積極迴應!

    德國與日本不同,德國沒有外部的軍事威脅,還試圖構建歐盟體系代替美國在歐洲事務中的主導作用,美國在德國的駐軍所謂的的保護德國用意,根本就是一個經不起推敲的謊言,俄羅斯可能會威脅到德國的國家安全,但德國若成了俄羅斯的能源出口大戶,俄羅斯還會威脅德國的國家安全嗎?也就是說,美國在德國的駐軍的用意,只剩下扼制德國這一個合理的藉口!

    德國無法以正常國家與美國鬥爭,但德國有德國的應對方法,那就是冷對抗!東歐劇變後,德國快速去軍事化,將冷戰時期的軍事裝備大量的出售,也就沒有繼續維持高額軍費開支的理由,再以兩德合併為藉口,停止支付美國的駐軍費用,不但停止從美國購買武器裝備,還在主戰坦克和軍艦潛艇方向,形成了與美國競爭爭奪市場的關係!

    美國顯然對德國非常惱火,戰略上與美國競爭,經濟上又不讓出任何利益,美國能不嚴重的對德國不滿嗎?

    南韓的情況有點特殊,南韓能存在很大原因是美國的幫助促成的,但南韓也為此付出了非常沉重的代價,南韓經濟嚴重的受制於美國,南韓的財閥企業,美國資本控股比例超過了50%,而且南韓同時面臨北方北韓和日本的軍事壓力!安全上有求於美國,但又不滿足美日過於走近!交駐軍費也沒有日本那麼順暢!

  • 8 # 皇家橡樹1972

    在歐洲其他國家對德國是依賴關係,而德國作為“歐盟的盟主”對歐盟裡的弱小國家是提供幫助的,所以各國對二戰期間德國所犯下的暴行也就“向前看”了,既然是都有求於德國,德國腰桿也就硬起來了,有必要作為老大幫助歐盟脫離美國的控制,再與俄羅斯較好的基礎上實現歐洲真正意義上的自主,而不是跟著美國敲邊鼓,所以美國想敲德國軍費這個事情德國有不買賬底氣!同時也希望美國從德國全部撤軍,從國際政治上來說國土上有外國軍隊就不是正常國家,防務不能自主也稱不上是大國。

    相反駐韓和駐日美軍的問題要比駐德美軍更加的複雜,原因就是東北亞目前是競爭的關係,這裡的地緣政治更加的複雜,擊中了世界前三的軍事大國和世界前三的經濟大國,即便是南韓這樣世界第十一的經濟大國在這裡都是小弟,而美國是域外國家要想在這裡存在就必須有日韓這倆跟班,否則沒有立足之地的,同時南韓和日本由於歷史原因都懼怕大陸型國家,如果不抱美國的“粗腿”早就被碾壓了,所以也只能藉助外力來保持自己的基本生存條件。

    相比較於南韓把國防都交給美國,日本略好一點,但這麼一點也只是美國希望日本多花錢的結果,並沒有多大的區別。

    從歷史上來說南韓現在的這些財閥都是日據時代的“韓奸”,比如說:被抵制的樂天集團,其創始人辛格浩的背景查一查就清楚了…按理說“半島光復”這類人都應該被清算,但是“曹縣戰爭”讓這些人苟活了下來,所以《停戰協議》簽署之後這些人迫不及待的將國防交給了美國,他們繼續享受奢靡的生活就是了,而美國基本上掌握了南韓的一切,出軍費這個問題更是順理成章。

    也正是德國與日韓對於美國駐軍問題上有本質區別,德國倒是希望美軍都走,日本和南韓則是上層建築本身不願意離開美國這跟柺棍,即便是某個日韓高層想脫離美國的控制也是不可能的,“東京特偵組”就把你辦了!

  • 9 # 吐槽能

    因為歐洲大局己定,七月德國宣佈永久放棄對一、二戰中丟失之領土的追討權。

    這樣德國周邊就沒有敵人了,沒有潛在威脅。即便北約與俄開戰,也是波蘭、立逃碗、拉脫維亞首當其衝。有它們做屏障,德己無需美軍的保護,自己應付綽綽有餘……

    而南韓有北韓百萬大軍的現實威脅;日本有俄羅斯、中國的雙重潛在威脅……離了美軍自己應付不了!

  • 10 # 飛狼

    實際上,熱烈歡迎美國從德國大規模撤軍的德華人只是左翼的少數派,而以德國總理默克爾為首的其他德華人是強烈美國從德國撤軍的,這不僅意味著德國再搭美國的便車大發展的時代快要落幕了,必須花大錢武裝德軍來保護自己,而且被美國順勢推到德國與俄羅斯對抗的一線,使得默克爾的德俄眉來眼去的投機策略難以為繼。

    很多人有一種幻覺,認為默克爾領導的德國根本不怕美國,是繼俄羅斯之後敢於對抗美國的大國,這不過是德吹的一廂情願的幻想而已——幾年來,默克爾多次嚷嚷“歐洲人不能再依賴美國,必須掌握自己的命運”,然而,她並沒有為此付諸任何的行動,淪為一句忽悠人民的漂亮口號,並且慣性地心安理得地繼續抱著美國的大腿,搭著美國的便車發展,不僅拒絕增加軍費支出,還與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俄羅斯眉來眼去。

    6月下旬,美國宣佈將從德國撤軍9500人——從當前的3.45萬人裁減到2.5萬人。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奧布萊恩6月22日在《華爾街日報》撰文解釋撤軍的原因,美國為了對抗中國、俄羅斯這兩個戰略競爭對手,美國海外遠征軍必須部署到更靠前的位置。

    美國從德國大規模撤軍的原因,除了奧布萊恩講的這樣主要原因外,還有另外兩個原因,其一是逼迫德國大幅增加軍費支出,最少要達到北約規定的軍費佔GDP的2%的紅線;其二是破壞德國與俄羅斯的勾連,並且將德國推向對抗俄羅斯的前線,不再讓德國躲在美國的身後,對俄羅斯搞兩面派:一方面德國制裁俄羅斯,另一方面德國與俄羅斯大搞投資、貿易,發大財。

    美國抓住日本、南韓、德國的這個心理弱點,使勁地敲他們的竹槓,迫使他們大幅增加軍費支出,日本幾乎不抵抗,默默地聽話著;南韓不服氣,憋著氣跟美國討價還價著;德國是歐洲的老大,派頭大,抵抗的態度強烈,這讓美國,尤其德國裔的美國總統川普十分不滿,卯足勁削不聽話的德華人,從德國大規模撤軍便是對德國極限施壓的一個大招。

    得知美國將從德國撤軍9500人的決定後,主流的德華人很震驚,很恐慌,很憤怒,他們的潛臺詞是:美國有什麼理由不再保護德國,不再讓德國搭美國的便車?

    德國外交部長對此十分不悅,稱美國從德國大規模撤軍破壞了美國與德國的盟友關係,並哀嘆德美關係再也回不到過去了。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6月26日接受六家歐洲媒體的聯合採訪時,沮喪地迴應稱歐洲人不能再幻想美國還願意再當世界老大,並像過去那樣保護著德國,保護著歐洲,歐洲人對此必須進行深刻的反思!

    默克爾深刻反思的結果有三個:一、在當今的世界局勢,德國、歐洲依然需要,並且必須維護跨大西洋傳統聯盟,即德國、歐洲與美國的同盟關係;二、德國、歐洲依然離不開美國的這個“核保護傘”;三、默克爾隔空向川普承諾,德國將增加軍費開支。

    然而,默克爾的承諾通常都是口惠而實不至,川普感覺受到了她的欺騙,更加生氣,7月29日,美國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宣佈,美國決定從德國撤軍近11900人,撤軍將在幾周內完成。

    埃斯珀介紹,從德國撤走的這些美軍,其中的6400名軍人返回美國,另外的5400名軍人則調遣到其他的歐洲國家,也就是波蘭,美軍更靠近俄羅斯了,意味著美國加大了遏制俄羅斯的力度。

    當天,川普談到美國從德國撤走近1.2萬美國軍人時,指責德國頑固地拒絕增加軍費開支,是一個騙子,欺騙了美國25年,他實在想不通美國還有什麼理由繼續保護富裕的國家德國!

    美國從德國撤走近1.2萬名軍人後,把德國推入一個極為尷尬、痛苦的境地:美國正在對德國收起“保護傘”,德國繼續搭美國的便車發展的時代要落幕了!德國不得不大幅增加軍費武裝德軍來對抗潛在的威脅——俄羅斯,以此來保護自己。

    德國對美國的一些霸道的做法不滿,但對俄羅斯的輕視、恐懼與敵意卻是深入骨髓的!俄羅斯遲遲無法獲得歐洲身份證的第一大阻礙不是美國,而是德國!至此,德國已經無法繼續躲在美國的身後對俄羅斯搞兩面派:一方面德國制裁俄羅斯,另一方面德國與俄羅斯大做生意賺大錢。默克爾對俄羅斯的溫情脈脈、眉來眼去的遊戲還怎麼玩下去?

  • 11 # 千佛山車神

    德國政府巴不得美軍全部滾蛋!

    就在美國東部時間7月29日,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表示,美國將在數週內撤出約1.2萬美軍,這是自從美德關係緊張以來,美國最大規模的撤軍行動。

    對此德國政府的態度非常淡定,沒有進行任何形式的挽留。

    (駐德美軍)

    其實說實話,德國民眾對於美軍還是有“感情”的,畢竟駐德美軍養活著周圍一大批飯店和娛樂設施,許多德華人的生意都離不開美軍的消費,因此對於美軍撤離,德國不少民眾也不願意看到的。

    據德國民調顯示,目前支援美軍撤離的民眾數量略多於反對撤離的民眾數量,但總統來說二者資料差距不大。

    不過對於德國政府而言,它們是非常希望美軍撤離的,今天的德國做夢都想重新躋身世界大國行列,早已不滿美國的控制。

    自從二戰之後,德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甚至不如日本。因為日本沒有侵略過歐洲,歐洲國家對日本的態度比較隨和,再加上美國需要日本充當亞洲的橋頭堡,日本的日子其實要比德國舒服很多。

    而反觀德國,戰後直接被一分為二,並且受到多國聯合佔領,連聯合國都沒進去,國際政治地位蕩然無存。

    在這種背景下,西德政府在國際舞臺上如履薄冰,處處小心,誰都不敢得罪,不斷地討好美英法,默默地發展著經濟。

    直到世紀60年代,不願再被美國鉗制的法國決定聯合西德,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也就是歐盟的前身,德國也才看到了重新崛起的希望。

    在於法國的合作下,歐盟的版圖越來越大,德國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到1990年西德政府客服種種困難,咬牙完成了兩德統一,德國終於擺脫了戰敗國的形象,成為了一個正常國家,也正式加入聯合國。

    (《最終解決德國問題條約》簽署現場)

    此後德國開啟了全面復興的路程,德國透過加強與法國的聯絡,進一步提升歐盟的凝聚力,而德國也依靠著自己強大的經濟實力,成為歐盟實際上的老大,完成了當年元首都未能做到的成就。

    不過歐盟畢竟只是一個國家聯盟,政治一體化程度還很低,德國雖然是歐盟盟主,但在很多國際問題上依然插不上嘴。

    事實證明,光經濟強大還不足以讓德國重返世界第一梯隊,德國還需要提升自己的軍事實力,為此德國政府是非常希望擺脫對美軍的依賴的。

    為了提升自己的軍事影響力,德國和法國曾提出建設歐洲軍隊的設想,兩國曾聯合成立了一支法德混合旅,之後比利時、盧森堡、西班牙也加入進來,組建了歐洲軍團,目的就是為了在北約體系之外建立一支屬於歐洲的機動部隊。

    (德法混合旅)

    對於德法主導的歐洲軍團,美國心中必然是一百個不願意,這表明了德國想撇下北約出去單幹,嚴重挑戰美國霸權,美國當然不能忍。

    在美國的干預下,德法籌建的歐洲軍團一直沒有發展起來,再說了德國本身都還有大量美軍駐紮,德國尚且沒有底氣跟美國對剛。

    如今美軍大量撤離德國,雖然會加劇德國的國防負擔,但從長遠來看是有利於德國擺脫美國控制的。

    當然美國也不傻,美國只是減少了駐德美軍的數量,絕對不會從德國全面撤軍,畢竟德國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而且美國也不願意放虎歸山。

  • 12 # 靜夜史

    關於這個問題,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我沒有,我不是,別瞎說啊!

    作為發達國家俱樂部成員,以及美國官方指定的小跟班,無論德國還是日韓都與美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簡稱一條繩上的螞蚱。

    不過,就像“世界上的美都是一樣的,醜卻各有各的醜法”一樣,雖然都因被美國駐軍而始終無法成為正常國家,但三國也從來都有各自的國情,最重要的是美國對三國也從來不是一視同仁。

    而這種區別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保護費的數額,比如美國要求日本將保護費提高到80億美元,南韓50億美元,德國則是GDP的2%。

    對於德國而言,這是一項沉重的負擔,畢竟就算按照2018年德國4.03萬億美元的GDP,其保護費總額也將高達806億美元,遠遠超過日本和南韓之和。

    鑑於美國的要求如此過分,所以德國也選擇了和日韓兩國截然不同的方式,在日本安倍晉三政府和南韓文在寅政府於罵罵咧咧中無奈接受的情況下,德國總理默克爾態度強硬地表示:“城頭上吊簾子——沒門”!

    面對德國的醜拒,特朗普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既然德國不仁休怪美國不義,美國要將駐德美軍轉移到波蘭,那裡的波蘭總統杜達早已修好了特朗普堡恭迎我們了。

    對於這樣的威脅,默克爾則表示出門右滾,順便把門給我帶上。

    1、身份高

    雖然美國一直在倡導人人生而平等,但從美國政府對不同膚色族裔的差異化態度來看,所謂的平等也從來只是個笑話。

    而美國對德日韓的態度就更是如此,雖然他們都被美國“保護”著,但相比於日韓,德國更像是“自己人”,而這個自己人主要體現在族群上的高度親密性。

    在今天美國3.3億人口中,歐裔白人佔到了總人口的62%以上,而在這些白人中,德裔又是最龐大的,其數量佔到了美國總人口的15.2%。

    從17世紀開始,經歷了1848年歐洲革命以及兩次世界大戰等歷史事件的推動,德裔終於在美國闖出了一片天地,誕生了艾森豪威爾、施瓦辛格等德裔精英。

    雖然從美國維持霸權的角度來看,美國和歐洲尤其是德國不可能情比金堅,但因為有俄羅斯這樣的共同敵人存在,美國對西歐各國一向比較寬容,最典型案例就是美國在戴高樂時期從法國撤軍。

    因為人種上的親近關係,德國雖然是戰敗國身份,但德國和英法等其它西歐國家一樣更像是美國的盟友,畢竟美國也在英國等國駐軍,德國並不是“獨一無二”的。

    相比之下,黃種人組成的日韓雖然經濟繁榮,西化嚴重,但也終歸是美國眼中的下等人,所以日韓在事實上是美國的奴僕,自然不敢忤逆美國的意志。

    2、地位高

    作為美國盟友的身份,註定了能夠和美國平起平坐的德國有冒犯美國的條件,但德國的底氣絕不只是因為所謂的自己人身份。

    因為戰敗國的身份,德國不可能像其他大國一樣依靠核武器確立話語權。但德國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它曾經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領導者,為德意志的崛起注入了空前強大的力量,尤其是高素質教育帶來的恐怖潛力,這是兩次世界大戰後德國都能夠迅速復興的根本因素。

    在這樣的情況下,歐盟就毫無意外地成了德國的經濟腹地和“私有財產”,透過這樣的曲線方式,德國實現了數百年都不曾實現的一統歐洲的目標。

    雖然歐盟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但相比於其他國際組織,歐盟的一體化程度更高,越來越具備了準國家的姿態,這意味著一旦德國因美國出現變數,那麼美國在歐洲的經營可能麻煩不斷甚至毀於一旦。

    相比之下,雖然日韓同屬中華文化圈,但他們面對的不是小國林立的歐洲,而是體量堪比歐洲的巨無霸。在無法主導亞洲甚至是東亞的情況下,無所依託的日韓兩國除了緊抱美國大腿別無他選。畢竟,它們不僅和周邊鄰國關係緊張,相互之間也極其看不上。

    3、價值高

    從二戰結束以來,美國對歐盟尤其是德國的態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在蘇聯及共產主義陣營如日中天時,因懼怕西歐國家被蘇聯挖牆腳,美國對法德和解帶來的歐洲一體化始終持默許態度,這是歐盟能夠在美國眼皮底下不斷髮展壯大的根本原因。

    等1991年蘇聯解體後,共產主義陣營也煙消雲散,在主要矛盾發生根本性變化的情況下,美國對歐盟絕不會一如既往。又臭又長的英國脫歐,某種程度上就是美國打壓歐盟的策略之一,透過斷歐盟一臂且豎立一個外敵,將歐盟拖入疲於奔命的尷尬狀態中。

    而從此無需在蘇聯陰影中膽戰心驚的德國,似乎也做出了自己的應對之策,那就是和俄羅斯握手言和,北溪工程就是最好的牽線搭橋。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首先懼怕的是德國的反水,畢竟美國不可能上演全武行,這會讓俄羅斯坐收漁翁之利。

    但日韓就不一樣了,某種程度上說,雖然日韓都是美國圍堵我們的重要一環,但絕不是決定亞太局勢的決定性力量。而且對於日韓而言,他們沒有美國不行,而它們卻不是美國不可或缺的唯一。

    所以,德國和日韓絕不一樣,雖然德國最終也做出了妥協,表示會在10年時間內將保護費增加到GDP的2%,但相比於美國在日韓的說一不二,德國好得不是一點半點。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13 # 雲中史記

    川普一直認為其他國家一直都在佔美國的便宜,尤其是那些長期收美軍“保護”的國家,川普認為美國一直都在“倒貼”。

    所以,在盟友的軍費問題上,川普幾乎是年年月月都在講,一家接一家的講,甚至不惜威逼利誘,主要目的就是讓盟友多交“軍費”,彌補一下美軍在當地駐軍的費用。

    日本南韓自然頂不住,年年讓步,年年給錢,畢竟,命門都在人家美軍手裡,日本南韓骨子裡真沒什麼和美國討價還價的資本,況且,日韓在美國的盟友圈裡屬於二三等,遠低於美國的那些歐洲盟友,川普連說話的口吻都不一樣。

    不過,這個軍費的事兒在歐洲幾乎年年受挫,今年也依然一樣,搞得川普終於祭出了撤軍的終極大招,而撤軍的國家,就是德國,要把總數約3.6萬人的駐德美軍,一口氣撤走三分之一。

    這些撤走的美軍,約有一半人直接回美國本土,還有2000人,駐紮到布魯塞爾,2000多空軍駐紮到英國,還有一個戰鬥機中隊轉移到義大利部署,還有一些,轉移到波羅的海等東歐國家。

    為什麼偏偏是德國呢?

    因為:歐洲的核心(經濟和政治)是德國,在軍費問題上,一眾歐洲國家看的也是德華人的態度,德華人如果硬扛,他們就能在後面能拖就拖。

    偏偏川普遇到了默克爾,這個吃軟不吃硬的主兒。

    默克爾在歐洲的地位不用多說,她在德國執政十多年,一手把德國帶到如今在歐洲的核心地位,在歐洲算不上一言九鼎,那也是可以左右局面的人物,若不是難民問題的梗,她完全可以這麼一直執政下去(德國議會民主制,默克爾所在的基民盟在德國優勢很大)。

    默克爾之前就宣佈幹到2021年就不幹了,至少也得幹到川普下臺之後,作為一名政治家,尤其是沒什麼後顧之憂的政治家,她更能根據自己的價值觀來決定一些事務,尤其是針對美國的事情。

    就軍費問題,川普找默克爾談了一次又一次,每次都是一窩火,川普覺得:美華人保護了德華人這麼多年,德國卻不想承擔多少,甚至都不想承擔費用,佔了美華人幾十年的便宜,卻還一直拒絕交錢,態度還一直很不好,甚至帶壞了其他歐洲國家,這簡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川普一怒之下,直接決定撤軍了。

    其實,相對於日韓,川普對德國可算是文明多了,對於日韓,川普沒那麼多耐心,更多的是恐嚇,這也是美國習慣的套路。對於德國,考慮到德國在歐洲的傳統和現實影響力,以及德國身後那幾十個歐盟國家,畢竟大家都是歐洲白人的後裔,打斷骨頭連著筋,美國也不可能把吃相搞得特別難看。

    但是,懲罰是肯定要有的,比如這次的撤軍。

    川普恨德華人,恨默克爾,簡直恨到了破口大罵的程度,之前奧巴馬在的時候,默克爾和奧巴馬每次見面都會擁抱,而默克爾和川普每次見面,都像仇人一般,針尖對麥芒,總是不歡而散。

    川普在交易的藝術裡,這樣寫了自己的生意經:給對手提出驚人的目標,大量的宣傳,在決策上反覆搖擺,最後出其不意直接拿到想要的結果。

    川普是個很自信的人,所以他把在生意上的經驗,直接拿來治國理政了。

    這個套路,在日韓等一些國家百試百靈,但是德華人,就是不上鉤,還要倒貼錢,這能不讓川普怒火萬丈麼。

    撤軍說白了就是報復德國,做給歐洲人看的,警告其他歐洲國家的,但是代價也很大,上萬美軍重新部署,打底幾十億美元,這錢花的,川普的心裡,恨得牙癢癢。

  • 14 # 大秦鐵鷹劍士

    地位不一樣,待遇就不一樣。日韓在某種程度上屬於美國的附屬國,而德國在一定程度上跟美國是平等的盟友關係。作為附屬國,宗主國的話你不能不聽,那怕心中有一千個不願意,也不得不執行。作為平等的盟友,是有討價還價的資格的,甚至有拒絕的權力,只要實力強大且沒有突破美國的底限, 美國也不會對盟友武力相向。

    日本作為二戰的戰敗國,被美國接管了數十年,日本自衛隊的戰時指揮權都歸美國所有。南韓由於要面對北韓的問題,因此不得不依靠美國,事實上南韓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有美國的大力支援,否則南韓早就被北韓統一了。南韓軍隊的戰時指揮權也歸美國所有,南韓的國家安全高度依賴美國,因此美國說要增加軍費,南韓只能默默接受,連大聲抗議都不敢。日韓兩國一旦沒有美軍駐紮,他們的國防安全將會出現巨大危機,因此只能花錢買平安。

    德國作為二戰的戰敗國,因為對抗蘇聯而獲得美國的大力支援,兩德統一跟美國動作有極大關係。 德國的科技程度高,經濟潛力大,在多年的發展中成為西歐的龍頭大哥,歐盟就是德國的傑作。德國有實力拒絕美國的要求,他可以根據德國的利益作出決策,美國要將德國變成提線木偶,難度還真大。因此在駐德美軍費用問題上,美德達不成一致意見,最終美國從德國撤離了1.2萬名美軍。

    評論人士指出:此次撤軍體現了德美兩國對於歐洲發展前途上的意見分歧,作為歐盟領頭羊的德國與希望長期控制歐洲的美國之間勢必會產生矛盾;雖然德國依然是美國在歐洲地區的重要盟友,二者仍會繼續合作推動共同利益,但隨著德國在歐洲的經濟和政治主導地位不斷加強,德美關係恐怕將不會再回到從前。

  • 15 # 古姿觀察

    特朗普在2016年競選時就曾經提出過“縮減海外駐軍,讓美軍士兵回家”的承諾。這其實是順應美國底層保守派民眾的意願。這股民粹主義風潮其實始於2008年的金融危機,其導致大批美國底層中產破產無家可歸。人們對於傳統政客嫉妒失望,遂爆發了茶黨運動和佔領華爾街行動。最終特朗普藉著這股風潮擊敗了希拉里贏得了2016年美國大選。簡而言之,美國撤軍其實就是“國家實力下降之後,所做出的戰略調整”。

    美國海外駐軍是特別燒錢的,如果說是駐紮在一般的生活成本低的國家,比如非洲奈及利亞、菲律賓,那情況還好,不會花費特別多。然而事實上美軍駐紮的要不然是中東阿富汗、伊拉克等戰區,要麼就是德國、日本、南韓等發達國家消耗特別巨大。美軍在阿富汗部署一名士兵一年花費在210萬美元(2016),部署在南韓則花費17.2萬美元,部署在美國本土在執行任務的情況下,花費只需要大概5萬多美元一年。所以說撤軍可以節省大批軍費。

    特朗普將與盟友的關係簡單界定為商業關係,認為美國軍隊保護了德國、南韓、日本等盟友,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應該支付給美國更多的軍費。特朗普放棄了美國一直所主張的全球領導力,變得更加世俗。那麼美國從德國撤軍與向韓日施加壓力有和不同?

    美國從德國撤軍並非時間因為駐軍費用,而是因為德國軍費指出問題,相比法國和英國而言,德國的軍費佔比要明顯低一些,這與德國本身的經濟總量不匹配。德國更是明確表示無法在2024年將軍費佔比提升至2%這一目標。這一目標所針對的正是俄羅斯。德國對於美國的駐軍存在很大依賴性,不僅在國防方面,而且還涉及經濟民生。有美軍德國不僅不用加大軍費支出,而且每年僅僅靠不到10億歐元的駐軍費用換的美軍將近50億美元駐地花銷,創造了大批就業崗位。美國撤軍就是倒逼德國自行提高軍費佔比,現在德國也不得不這樣做。

    相比德國,駐日韓美軍則不同,因為兩國所處的東北亞地區的地緣政治對抗更為激烈,由於半島核問題,所以有著現實危機。所以撤軍的阻力則更大,在這種情況下,想要薅羊毛的方法就是透過敲竹槓來逼迫韓日來提高駐軍費用。不過很顯然兩國的表現來看,肯定不會這麼容易就被敲竹槓。南韓文在寅政府拒絕了美國13億美元的要求,以至於兩國新版“駐韓美軍防衛費分擔特別協定”去年年底到期至今仍未簽訂。日本駐軍費用協定尚未到期,因為本身就已經分擔很多超過70%以上,所以美國也基本沒有什麼竹槓可以敲了。

  • 16 # 歷史評說

    應該這麼說,德國總理默克爾這次玩脫了,默克爾只是想擺擺架子,顯示一下歐洲地區老大不同於日韓的風采。

    結果沒想到特朗普這個老小子不上道,直接從德國撤軍,不禁讓必將被釘在德意志民族恥辱柱上的默克爾不得不高唱一曲:“我的聲音在笑,淚在飆,如果世界真的那麼小,為何我的真心你聽不到!”

    美國宣佈從德國撤軍9500人,在德國引起了軒然大波,德華人的反應和我們想象的不同,除了一小搓人之外,幾乎沒有人對美國的這次撤軍行動叫好,德國政界軍界簡直就是一片哀鴻!

    特朗普這一手玩的非常的六,作為一個商人,在他的眼裡,所謂的政治性信用都不如花花綠綠的美金來得值錢。

    他看到了問題的真諦,美國做了N多年的冤大頭,看上去豪橫的不得了,實質上幾大盟國都在逗你玩,都是在利用美國的強大武力,採取搭便車的政策。尤其是有美軍駐紮的國家,通通都把美國當成自己的國防力量,讓美軍成為國家的擋箭牌。

    考慮到沒有人敢捋美國的虎鬚,他們自然而然地就把國防投入一降再降,把這筆錢都花到了經濟建設上,利用這種搭便車的行為,各國的經濟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所以特朗普就搞出了現在的這麼一出,隨著美軍的撤離,美華人留下的空檔就得由德華人自己來填,招兵買馬可視性極為燒錢的專案。

    不僅如此,隨著美軍人數的大幅減少,德華人不得不在國防科研上加大投入,這又是一個極為燒錢的專案。要知道德華人在美國的庇廕之下,他們的軍事裝備更新換代的速度已經大幅放緩。

    而且德軍的素質也出現了大幅的降低,現在的德國軍隊,所以不是二戰時期的那支軍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德華人不願意當兵,軍中充斥著被稱為聯邦肥宅的胖墩。

    每年聯邦政府都得拿出大量的鈔票,來幫這些肥宅減肥,彷彿國防軍就成為了德國政府免費的減肥夏令營。這樣的兵源素質讓他們如何面對俄羅斯的鋼甲洪流。

    特朗普這一招,也使得默克爾政府在美國和俄羅斯之間左右逢源的政策難以為繼。德國的外交政策還是比較務實的,一方面,他們加入了制裁俄羅斯的大合唱,另一方面,在能源等方面,加大與俄國的合作,比如北溪二號工程,就是德國主導和俄羅斯合作的。

    可是現在隨著美國的撤軍,德國國防軍不得不重新做出調整,那麼作為歐洲小霸王的德華人防的是誰呢?答案不言而喻,美釜底抽薪,等於直接把,試圖混水摸魚的德國政府推向了與俄羅斯對抗的一線,這種局面讓默克爾頭痛不已。

    西方的政治家都是一些嘴強王者,默克爾好像在竭力打造一個不懼怕美國,試圖領導歐洲對抗美國的女強人形象,懟天懟地懟美國,一再的強調歐洲人必須掌握自己的命運,不能再依賴美國!

    她的這種說法非常振奮人心,只不過對於政治家來說,說過就算做過,有的時候只是說說而已,只是為了選票和支援率。

    而儘管嘴上這麼說,但是實際行動卻幾乎為零,依然做著繼續心安理得地躲在美國的保護之下,搭著美國的便車,快速發展經濟的美夢,繼續一邊拒絕增加軍費,一邊和俄華人互送秋波。

    美德之間就像一對戀人,俄羅斯是第三者,看到自己的女朋友和其他男人眉來眼去,特朗普大統領自然忍無可忍,美軍突然宣佈在德國減少9500名駐軍,把部隊調整到更前沿的位置,比如波蘭。

    美華人這一釜底抽薪的動作,還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就是迫使德國多出血,使他的國防支出達到北約的底線2%。另外一方面,狠狠的敲打德華人,別以為你和俄羅斯人背地裡搞的事情,美國大老闆不知道,特朗普這哥們兒心裡頭明鏡似的。

    美華人撤軍,德國內心其實是非常恐懼的,他們早就習慣躲在美國的保護之下生活,如今,美國大幅撤軍,德華人不得不問自己一個問題,今天的德國由誰來保護?

    默克爾也不得不感嘆寶寶心裡苦,美華人這一手太絕了,儘管她也口頭承諾過一些東西,比如增加軍費,可是她沒有實質上的動作,這讓爺爺是個德華人的特朗普非常不滿,這次直接掀了默克爾小姑媽的桌子!

    所以說默克爾這個小姑,被大侄子特朗普玩慘了!

  • 17 # 冷月鉤沉

    在美國增加對外駐軍保護費時,德國選擇了抵抗,日本,南韓乖乖就範。

    先說南韓。

    這個國家名義上是一個經濟發達國家,實際上除了經濟一無是處。

    就拿南韓北邊的鄰國來說,他都整天擔心對方會打過38線。

    在政治上更加沒有主動性,每一屆總統都被大財閥玩弄在股掌之間,讓美華人在南韓駐軍有了更加正當的理由。

    雖然整天吹噓自己是大韓民國,除了口氣大,真的沒有絲毫存在感。

    美國要求將軍費增加到80億,雖然南韓沒有立刻答應,但也沒有反對。

    因為南韓人天生的危機感,讓他們不能失去美軍的保護。

    雖然只有幾萬美軍,在大規模戰爭中沒有什麼作用,但他們身後是整個美國,這就有足夠的威懾力。

    所以,南韓為了讓美國給自己做靠山,不惜花錢買平安。

    再來說日本。

    日本雖然作為二戰的戰敗國,被制裁的幾乎肢解。

    但在美華人的扶持下,還是緩過來了,現在日本的經濟發展水平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這離不開美國不遺餘力的幫助。

    美華人為了遏制東方大國,選擇了讓日本和南韓崛起,同時用駐軍權牢牢控制著日本。

    目前,日本還沒有正常的部隊,只有所謂的自衛隊。

    不過,日本因為非常聽話,美國對日本的控制也放鬆不少。比如日本最近準備修改憲法,讓日本擁有常備武裝力量。

    特別是亞太局勢風起雲湧之際,美國需要日本這個忠實的盟友,去牽制東方大國,打造所謂的島鏈。

    所以,日本在老老實實交了保護費後,美國也可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日本繼續擴張軍事實力。

    最後說德國。

    德國雖然和日本一樣,也是二戰的戰敗國,曾經被劃分為東西兩個國家。

    但是,現在的德國已經不是當初那個任人擺佈的弱者了。

    它已經成長起來,並且成為了領導歐洲大陸的話事人。

    特別是在英國退出歐盟以後,德國實際上控制了歐洲發展大局。

    在這個情況下,德國根本不需要美國駐軍,也不需要給美國交保護費。

    同時,美國的戰略重心轉移到亞太地區,讓德國意識到,美國現在已經靠不住了。

    所以,德國總理默克爾和俄羅斯總普京,達成了許多共識。

    這是特朗普沒有想到的,讓俄羅斯鑽了空子。

    不過,現在已經顧不了這麼多了,美華人必須要將主要兵力壓在亞太地區。

    正好,德華人不想交錢,那就繼續撤軍,反正美華人是不會出一毛錢的。

    總之,德國,日本和南韓這三個國家,對待美國駐軍態度不一樣,完全取決於國情不同。

  • 18 # 蕭武

    雖然德國和日本跟南韓一樣,都是有美國駐軍的國家,主權並不完整,是受到限制的國家,還不是一個正常的主權國家。在許多問題上,德國無論是否願意,都必須要看美國的臉色行事。尤其是在對俄羅斯的外交政策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上,無論德國有什麼想法,都必須要聽美國的話。

    這三個美國的盟友各自的情況不同,德國和日本是作為二戰的戰敗國,被美國駐軍的,駐軍一開始的理由就是佔領這兩個原來和美國打得你死我活的對手,保證他們不會死灰復燃,為害美國領導下的國際政治秩序。同時,這也是十九世紀以來在歐洲形成的所謂國際慣例,是戰勝國應得的權利。

    當然,後來冷戰爆發了,這個情況就更加不同了,過去的盟友變成了現在的對手,過去的對手現在也就變成了盟友。面對一個威脅遠遠超過德國和日本的對手蘇聯,美國馬上改變了對日本和德國的態度,對他們也曾過去的提防變成了努力扶持,讓他們更好的發揮冷戰對峙前沿地作用。

    日本在戰後恢復的最快,到七十年代甚至一度威脅到了美國的全球經濟霸主地位,美國於是拿出自己作為主子的威嚴,迫使日本簽署了廣場協定,從此日本就找準了自己的位置,那就是安安心心的給美國做走狗,不再去想什麼大問題了,因為想了也沒有用,他們的上限上美國給他們設定的,他們自己突破不了。

    德國在美國的韁繩稍微放鬆了一些以後,發展也很快,很快就又恢復了自己在歐洲大陸的傳統地位。不過,德國吸取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教訓,不再是自己單挑整個歐洲,而是和法國儘可能的保持一致,在此基礎上逐步以和平的當時推動歐洲的區域一體化。到東德與西德統一之後,德國一躍成為歐洲最大的工業國家,地位就更重要了。

    南韓的情況就比德國和日本還要糟糕了。南韓的存在就是掩護日本的安全,是準備用作保衛日本的戰場來用的。因為美國把一個迅速恢復起來的日本視為其在亞太地區的核心利益所在。北韓戰爭期間,南韓實際上就是發揮了這個功能,雖然戰爭是在南韓的領土上進行,到美國的目的並不是為了保衛南韓,而是保衛日本。

    所以,如果把這三個國家在美國眼裡的地位排個順序的話,那麼德國毫無疑問是最重要的,日本其次,南韓則只能忝陪末座。相比之下,德國和美國的關係是最接近平等基礎上的盟友關係的,南韓則只能算是一個美國的保護國和附庸,沒多少自主權。日本則是居於德國和日本之間,比南韓的地位高一點,但是還比不上德國。

    自從在德國和法國主導下形成歐盟之後,德國就是歐洲的領導者之一,有了身後的歐盟共同體撐腰,德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馬上就重要的多了,尤其是當德國與法國保持一致的時候,德國就是可以代表歐洲發言的。美國可以威脅日本,可以勒索南韓,但卻不能與歐洲完全鬧翻,也就不能在軍費問題上以對待日本和南韓的態度對待德國了。

    實際上,特朗普上臺以後勒索盟友的行動,真正有所收穫的也就是日本,南韓並沒有同意接受特朗普的要價,特朗普的要價也一直在不斷的跳水。特朗普對德國更是獅子大開口,直接要德國用GDP的2%充當北約軍費,來供養美軍,否則美軍就要搬走。默克爾堅決不肯接受,美軍已經遷到波蘭去了。特朗普在默克爾這裡也沒有收穫。

  • 19 # 兵器世界

    日本、南韓不敢大聲違背美國要錢的無理要求,歸根結底還是它們比歐洲更離不開美國,而德國則正好相反,它不但不需要美國保護,反而對德美貿易中的摩擦難以忍受,就像美國在2020年強賣Tik Tok一樣,美國對待德國的汽車業、天然氣進口業務也帶有霸道的強盜思維,這是它惹怒德國的關鍵原因,在軍費問題上始終得不到德國的支援。

    美國不斷增加各國的軍費分攤比例,日本和南韓是分擔份額最高的,遠超歐洲的英國、西班牙和德國等同樣有美軍駐紮的國家,尤其是日本,它承擔了86%的駐日美軍的軍費,大約每年17億美元,而且日本媒體認為實際上的支出遠非這個數,由3.5萬名美國駐軍帶來的財政負擔,應該在70億美元以上。

    雖然有發牢騷的嫌疑,但日本分攤軍費之巨大是無可爭議的,70億美元養活3.5萬名美軍實在是太貴了,平均每萬人就要消耗20萬美元。要知道,日本自衛隊不到30萬兵力,在去年也只是消耗了502億美元的軍費(觀察者網的資料),平均每萬人消耗16.7萬美元,明顯美國兵比日本兵要貴;

    南韓每年支出的駐韓美軍軍費也不是小數目,僅在2019年就分攤了大約9.24億美元,而且近幾年有關軍費分攤比例的談判每年都要進行一次,也幾乎每年都要求追加軍費(2019年比2018年增加了8.2%),這擺明了是在欺負南韓。儘管美國做的很過分,但日韓兩國幾乎沒有大的反抗,最多是幾個老百姓去抗議罷了,相比之下歐洲各國要強硬的多。

    德國不僅不願意給美國駐軍提供更多的資金,而且還拒不願意將自己的軍費佔比提高到GDP的2%,長期維持在1.2%左右的水平,要知道美國要求所有北約國家都要把軍費水平提高到GDP的2%,德國這麼幹讓美國這個老大很難做。日本雖然不是北約國家,但卻在8年內連續增加軍費比重,在2020年估計會突破1%的水平,未來還會連續上漲軍費佔GDP的比重,這既有它自己的現實需要,也有迎合美國的目的。

    日本與周邊鄰國基本上都有過節和爭端,尤其是這幾年甚囂塵上的“北方四島”問題,與俄羅斯這個巨人博弈是絕對離不開狐假虎威的,這就是奉養駐日美軍的關鍵目的,只要有美軍駐紮和美日同盟關係,日本就具備與俄羅斯博弈的資本。

    南韓有來自它北方的威脅,對方全民皆兵背後還有兩個核大國,自己再不找靠山是說不過去的。由於歷史的原因,南韓人將駐韓美軍視為“保衛者”,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駐韓美軍一直保護著南韓的安全,阻擋來自北方的軍事壓力,確保南韓初期的民主發展,為南韓的現代化建設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安全環境;而南韓自己的軍隊被歷史證明是無法確保絕對安全的,而且南韓還將美韓同盟視為實現自己抱負的外部力量,沒有美國幫忙,在很多問題上它都不足以和鄰居競爭,比如某些爭議島嶼和海域,因此說駐韓美軍是南韓的靠山,花點錢是很值得的。

    反觀歐洲就不一樣了。歐盟早在成立之初就有一條鐵律,那就是成員國不能有領土爭端,想要成為歐盟成員,必須先解決與鄰居的領土問題,比如羅馬尼亞為了加入歐盟就放棄了對蛇島的聲索,德國也不再提出對加里寧格勒的領土要求;再加上俄羅斯近些年來的衰落,西歐幾乎找不到任何外部武力威脅力,對美國的依賴達到歷史最低甚至可有可無,反倒是美國推動的貿易戰和對俄羅斯制裁讓德國很不爽。

    美國對德國經濟支柱“汽車業”發難,又千方百計阻撓“北溪二號”專案,影響到了對德國至關重要的產品出口和能源進口,這是德國無法接受的。比如德國汽車業年產值佔據GDP的20%左右,為德國提供了至少82萬個直接就業崗位,美國為了挽救底特律汽車業而對德國汽車動刀,是德國絕對不能容忍的,為此它激烈抵抗美國對北約盟友的軍費要求,不願意讓步。

    此外還有北溪二號專案,德國這樣的工業大國對能源安全看的很重,在全國核電站陸續關閉的大背景下,德國需要大量進口天然氣。而美國希望德國進口自己的頁岩氣,這種天然氣的開採成本本就很高,再加上從美中國產地運到德國需要用到船舶,隨之而來的成本高的嚇人,因此德國還是希望購買廉價的俄羅斯天然氣,而這種經濟上的博弈延伸又到了軍事領域,直接反映到軍費問題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次世界大戰可否視為殖民者劫匪們分贓不均,美國成功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