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羽陽QYY
-
2 # 劉荊洪
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名著將遺憾寫得淋漓盡致。例如,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
馬謖此人,是“馬氏五常”之一,劉備的重臣“白眉最良”馬良的弟弟。後世多評為趙括式的人物,素有才名,得到諸葛亮賞識。劉備臨終前叮囑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諸葛亮並未聽取。北伐時期,諸葛亮力排眾議,任命馬謖為先鋒,結果蜀軍在街亭慘敗給魏將張郃,諸葛亮退軍漢中,馬謖軍法處死,終年39歲,諸葛亮十分難過,又不得不殺馬謖。
馬謖是聰明人,在蜀國政壇上摸爬滾打多年,對於諸葛亮感情極深,所以自從街亭失敗之後,他就準備要死,甚至寫好了遺書:“明公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願深惟殛鯀興禹之義,使平生之交不虧於此,謖雖死無恨於黃壤也。”(《三國志·馬謖傳》)。馬謖的意思是街亭之敗的鍋我去背,為了丞相的大志,我馬謖獻上自己的人頭,平息眾人的怒火,幫助丞相繼續穩住蜀國的局面。
不僅如此,馬謖在遺書裡還希望自己的兒子繼承自己的遺志,他將繼續為了諸葛丞相“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理想而拼搏,希望自己視若父親的諸葛亮予以照顧。這段話說的很感人,裡面用了一個典故:當年舜帝讓鯀治水九年不成,最後殺死鯀改派鯀的兒子禹治水,最後成功,舜也禪讓位子給禹。面對生死之交臨死之前託妻獻子,孔明先生豈能不遺憾不痛哭呢。
-
3 # 襄邑王氏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覺得把遺憾寫得淋漓盡致的小說,當然非“一把辛酸淚,滿紙荒唐言”的《紅樓夢》莫屬了。
寶玉黛玉的遺憾,特大家族的遺憾,書中主要人物上上下下幾十號人的遺憾。。。。。而且作者不刻意去描寫遺憾,卻把遺憾刻畫的淋漓盡致。
-
4 # 小勇子
個人認為將遺憾寫的淋漓盡致的應屬《紅樓夢》!紅樓夢第五回寶玉夢遊太虛幻境,在薄命司中看到有大櫥裝載著各省薄命女子的生平判詞,只看金陵十二釵正冊,沒有一個結局是圓滿的。
林黛玉/薛寶釵: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賈元春: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
賈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史湘雲: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展眼吊斜輝,湘江水逝楚雲飛。
妙玉: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王熙鳳: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賈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賈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
巧姐:事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
李紈: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
秦可卿: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
真是厚地高天,堪嘆古今情不盡。痴男怨女,可憐風月債難償。
-
5 # 舞二七
當遺憾和你擦肩而過,擦肩的瞬間你不覺得,直到走後你轉頭望向他,才發現這一切就真的錯過了。
《掌中之物》作為很早之前就看過這本小說的原著粉。當聽到他要拍成電視劇時,內心很是激動,覺得導演真是會選演員。
可我今天要說的遺憾,就是傅慎行和阿妍之間的遺憾,我並非三觀完全靠五官決定,而是當我清清楚楚的整理完這條小說的男女主情感線之後。我才發現,傅慎行和阿妍才勢均力敵,如果傅慎行早一點遇到阿妍,如果他比梁遠哲更早一點遇到阿妍,也許他就不會做出那麼多傷害阿妍的事情,以至於後面想挽回,事情也已經挽回不了了,只能帶著遺憾離開這個世界。
這部小說中的壞人始終是傅慎行,可他做壞人卻是失敗的,他一直在壞人與好人之間徘徊,以至於當好人空間,才讓自己滿身受傷,跌入萬劫不復的地獄。
壞人是終究會受到懲罰的,遺憾才會在這個世界上存在,有些壞人導致了遺憾,有些壞人成就了遺憾。
-
6 # 馬衛東隨感
1、人有下輩子嗎?今生今世失去的,終究就失去了!
高加林本來是一個很好的農村知識青年,因為種種挫折,出不了山村,教學也被人強頂了,他和純潔善良的劉巧珍相愛了,可是又有了去城裡的機遇,又遇到了同學黃亞萍,愛情的天平漸漸閃失,他丟了巧珍,選擇了志同道合的黃亞萍,可是命運再一次把他打回山村時,而劉巧珍已經剛剛遠嫁他人,劉巧珍不恨他,但是,他恨透了自己!
這是一幕最遺憾的畫面:結尾處,高加林揹著被窩回到曾經和善良姑娘劉巧珍分別、相愛的橋頭,他聽到的是劉巧珍出嫁的嗩吶聲。
為什麼劉巧珍不再等一天呢?
可是,這樣說,也對劉巧珍太殘酷了,這樣的要求誰能說得出口呢?
劉巧珍深深地愛著高加林,不管他在哪裡,不管他落魄還是高升,不管他窮還是富,給他送甜瓜,給他壯膽撒漂白粉,給他去集市上賣饃饃,給他送去她的愛和溫暖,她的嘮叨雖然不受人待見,他的愛已經漸漸遠離,她的心和熱愛還是一心一意在高加林那裡!她給他的太多了,她沒有任何錯誤,她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被甩可以被埋怨、責罰和哪怕是一天的要求。命運就是這樣。正如路遙先生說的: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2、人被非我迷惑的時候,劉巧珍,你抱得住無情的他嗎?人生路是不平的,總有許多的厄難和打擊,馬佔勝、高明樓、克難媽、黃亞萍等等為了自己的利益,都會傾斜,高加林初出茅廬的山村黃牛,處處遇到世界的玩笑和劫難,而劉巧珍是絕對不會對他加害的啊!她永遠不會,她只有不盡的愛和情。一顆滾燙的人心,一個金子般的姑娘,一塊閃爍永世光芒的山土中的金子,就這樣被高加林陰差陽錯丟失了。不,他曾經是故意的,他一度真的要拋棄劉巧珍啊,為了那不知名的幸福和莫須有的前程,選擇了城市女,拋棄了鄉村的金子般的愛情。可憐,可嘆。
這怨不得劉巧珍。
似乎這也怨不得高加林。
3、我們的靈魂在哪裡?我們每一個人的“劉巧珍”在哪裡呢?高加林是一個時代的玩笑和犧牲品,思想的衝擊,城市的引誘,虛幻的迷惑,所謂知識的契合,最好的在後面,最險惡的最害人的在前面,高加林不知道,或許,現在我們許多的人們都不知道。
所謂的科技和未來是不是真的那麼好?所謂的我們的追逐真的那麼重要?我們的靈魂需要的是什麼?她在哪裡?我們的每一個人的“劉巧珍”在哪裡呢?
身邊的金子需要我們發現,不是遙遠的奔跑就足夠好!
我們思索了這個問題嗎?
希望你滿意。這個《人生》的電影、電視劇、小說、廣播劇都有,您都看了嗎?電視劇還有兩個版本呢。我都看過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在收音機裡還聽過一個《人生》的廣播劇呢。都很好。您一定也都看過了。
#我是薦書官##423知識節#@噹噹網
-
7 # 啊翟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後才後悔莫及,塵世間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此。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至尊寶
-
8 # wuli互粉
東宮
我覺得最遺憾的是顧劍
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活在仇恨裡,身上揹負著沉重的責任。他只是一顆棋子 李承鄞的一顆棋子。一生下來,所有人都告訴他要替父母報仇。為了李承鄞,他接近小楓,懷著惡意接近小楓卻陰差陽錯地愛上了她,這就註定了他的悲劇。在李承鄞出現之前,小楓對他是有好感的,可他只能壓抑自己的喜歡,親手把她推向別人。
我想這是他這輩子做過的最後悔的一件事。害了小楓,也害了自己。如果可以回到三年前,李承鄞還是會利用小楓滅了突厥。顧劍不會,顧劍不會再把自己推進深淵了。
顧劍懂小楓,所以才會拼死也要救阿渡。第一次看哭就是顧劍說:“如果阿渡死了,你會傷心的。”
也許,他一生只有最後三年是為自己而活。東宮裡的每個人都很可憐。
-
9 # 書為徑
我認為菲茨傑拉德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將遺憾寫得淋漓盡致。
這本書既表達了對愛情的遺憾,又表達了對人,對所處社會的遺憾。分析一下:
對愛情的遺憾《了不起的蓋茨比》講述了主角蓋茨比無望又遺憾的愛情故事。
他在年輕,一無所有時愛上了一個願意傾盡所有的姑娘。為了給黛西更好的未來,他離開家鄉去去闖蕩。當他功成名就,衣錦還鄉時,心愛的姑娘已經成為了別人的妻子,而他只能買一幢遙遙相對的房子,默默關注。
心愛的人不能成為另一半,這是蓋茨比愛情裡的第一個遺憾。
他邀請很多人參加舞會,但其實,最想邀請的人只有一個。長久地舉辦舞會,終於把黛西吸引過來了,他們再次有了交集,蓋茨比歡欣鼓舞。當他以為自己的執著付出慢慢地喚醒了黛西的愛,他們終於可以在一起時,一場車禍讓無辜的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的愛在黛西的構陷背叛中化為虛無。
痴情堅守都不能喚醒昔日的愛意,還要看著珍愛的姑娘變得醜陋,併為此付出寶貴的生命,這是蓋茨比愛情裡的第二個遺憾。
對人的遺憾在醉生夢死,沒有精神追求的社會環境裡,自強痴情的蓋茨比遺世獨立。他是高貴的,在人格上可以藐視一切妄自揣測,佔盡便宜又假裝清高,移情別戀,背信棄義的人。所以,他的死讓人倍加遺憾,遺憾這個汙濁的世間又少了一股清流。
在蓋茨比的心中黛西有多完美,讀者對黛西就有多遺憾。遺憾歲月把一個嬌俏可愛的姑娘變得虛榮醜陋,也遺憾這個人配不上蓋茨比的愛戀。
對社會的遺憾好心人受盡猜疑,慷慨者被佔盡便宜,痴情者被背叛,無辜者被殺害,高貴者被輕視……這樣的社會是《了不起的蓋茨比》極力描摹的。當一個社會容不下真實和美好,這個社會無疑是讓人痛恨和遺憾的。
-
10 # 竹齋子
《紅樓夢》非常值得重新品讀。
第一,曹雪芹寫的《紅樓夢》只有80回,高鶚續寫的40回不是曹雪芹的原意,有曲解作者主題的意思;
第二,探究《紅樓夢》非常有意思,林黛玉的原型人物是誰啊?賈寶玉的原型人物又是誰?這本書在流傳的過程中,都出現了怎麼樣的派別,都非常值得考究。
第三,《紅樓夢》有怎麼樣的精神?一本書之所以受歷史洗禮,來到我們眼前,其價值就值得考究與尊重。
第四,《紅樓夢》有許許多多的未解之謎,如秦可卿為什麼自殺?林黛玉與賈寶玉的愛情等等,都很耐人尋味。
-
11 # 泫秋霜閒時讀書
張愛玲的半生緣。
這幾天抽空的時候再看張愛玲的《十八春》,也就是《半生緣》,整本書看下來,心裡都是塞塞的,就是那種胸口總是少一口氣,怎麼吸都吸不滿的感覺。
一直都覺得書中所有的畫面彷彿永遠隔著一層像老照片淡黃色的貼膜一樣,朦朦朧朧。就好像世鈞和曼楨之間,永遠都淡淡的,從來沒有熱烈的語言直接表達彼此的深沉愛意,除了世鈞多年後在書中重新看到曼楨那封沒有寄出的信:我要你知道,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永遠等著你的,不管是在什麼時候,不管你是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樣一個人。
晴的時候,藍天也是淡淡的。下的也是毛毛雨,像霧似的。
曼楨和世鈞的關係也都是在彼此試探中進行著。第一次兩個人單獨吃飯,曼楨向世鈞訴說姐姐曼璐的事情,這對於一個少女來說本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情。
世鈞獨自冒雨去找回曼楨照相時丟失的手套,送給曼楨,不著一語。
世鈞第一次去曼楨家裡,曼楨穿出為出席姐姐婚禮做的旗袍,給了世鈞一個驚喜。
兩個人決定在一起,也沒有山盟海誓和甜言蜜語,只是兩人彼此眼神中確定心意相通之後的水到渠成。
我總是希望他們的日子也一樣淡一些,再淡一些,他們一定很快結婚,慢慢過起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日子,今年添置一個櫃子,明年買來一個冰箱,後年生一個娃兒,或許跟侄子小健一樣,或許跟弟弟傑民一樣,但因為曼楨的緣故,他們的孩子總歸成長得比小健或傑民好些。
日子也會慢慢好起來,快樂是芸芸眾生的快樂,煩惱也是家長裡短的煩惱,再平凡不過。
但是,周圍的人、彼此的誤會沒有放過他們,一步步把他們拉開,推遠,切斷所有的牽連。世鈞和曼楨因為世鈞的父親知道曼楨姐姐是舞女後,兩人發生了第一次並不激烈的爭吵,就是這一次爭吵後,兩人再見面已是十幾年後。
看到曼楨在曼璐的小公館裡受苦還不是最心痛的時候,而是其他不明真相的人在談起曼楨、想起曼楨、甚至想不起曼楨時候的那種無關緊要,翠芝跟世鈞說起羨慕曼楨可以在外面做事的時候,醫院的朱小姐開心地向世鈞介紹慕瑾與上海的小姐結婚的時候,世鈞去找曼楨看到弄堂裡賣豆腐乾的瘦長老頭叫賣著走過來的時候,世鈞送叔惠去西北在火車站看到叔惠穿著曼楨送他們那件毛背心的時候……
多年以後,人到中年,當年以為會永遠在一起的兩個人,再次見面,心中微起波瀾,兩人都已可以對坐而談,所有的誤會都冰釋,所有的謎團都已解開,兩個人都自始至終都深愛著對方之外,除了這一點淒涼的滿足聊以自慰,所有往事已面目全非,所有誤會都沒有放過他們。世界上最殘忍的話不是對不起,不是我恨你,而是:我們再也回不去了。感情還在,所有誤會和痛苦都過去了,但是我們兩個人,再也回不去了。
有時候,遲到的真相,只會帶來更多的遺憾。
回覆列表
我們人最理想的生活是什麼? 綠樹、大地、和藍天,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世界。《邊城》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副畫面:“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一隻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
短篇小說《邊城》,是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寫於1933年的一篇作品,這座《邊城》,最為濃郁地飄繞著沈從文先生的湘西風情。《邊城》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邊地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
《邊城》以清末時期的湘西茶峒地區為背景,以“小溪”渡口為起點,繞山岨流的溪水匯入茶峒大河,展開了曠野渡口少女“翠翠”與山城河街“天保”、“儺送”兄弟的動人愛情故事。沈從文先生極為優美而流暢的語言文字,如詩如畫般描繪了白河沿岸恬靜幽美的山村,湘西邊城濃郁的風土民情:“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裡,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做為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處不朗然入目。黃泥的牆,烏黑的瓦……” 。這些充滿了自然真樸與生息傳神的描寫,給人以極美的享受。
我們雖然僅僅是從文字上了解湘西的那個遙遠的時代,未必真悟是什麼樣的社會環境,但《邊城》卻是沈先生描述的類似於陶淵明筆下的現代“桃花源”,與當時“爭亂”的外世隔絕,從中不難看出沈從文先生對和諧美好社會的嚮往和追求。
《邊城》是一幕愛情的悲劇,看似文字輕鬆酣暢的流淌,實則筆墨濃暈幽幽的凝重,她的感人正是愛情悲劇的美麗。沈先生筆下的妙齡翠翠,細膩的再現了一個少女春情朦朧的心裡變化,生動的刻畫了少女羞澀的恍惚與冷漠。由於從未有過母愛和做為女性的涉世,心理孤獨的翠翠面對痴心愛情不知所措,一次次含蓄埋沒,躲避推脫,終於憂鬱等待竟是一場悲劇。
《邊城》的結尾也揮灑的十分悲壯幽深,意境深沉:“到了冬天,那個圯坍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個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夢裡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沈先生詩歌般精妙的幾筆點綴,給人留下了悠長的惋惜和無限的牽掛期盼。
這就是先生帶給我們的他的邊城,一座沉默的城,從開始到結束似乎都在隱忍著什麼。翠翠就是這座成的化身,從戀上那個可以讓她連做夢都能被他的歌帶的很遠的人開始,她就選擇了沉默,雖然內心起伏不定,表面卻始終如一。祖父在雷雨夜裡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翠翠依舊無法擺脫母親的命運,惟有等待, “那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