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納百川308
-
2 # 木木林大仙vlog
生薑怎麼正確種植?教你種植生薑的方法,催芽方法,儲存方法?
1. 生薑最新種植方法:
生薑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鮮根莖,高40~100cm。品種有:青州竹根姜 山農一號生薑 青州小黃姜。姜的根莖(乾薑)、栓皮(姜皮)、葉(姜葉)均可入藥。生薑在中醫藥學裡具有發散、止嘔、止咳等功效。那麼生薑該如何正確種植呢?下面就讓林動哥哥帶你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生薑什麼時候種最好?生薑起源於熱帶雨林地區,長期的系統發育形成了喜溫暖、不耐寒、不耐霜的特性,因而要將生薑的整個生長期安排在溫暖無霜的季節。生薑在熱帶地區表現為多年生,而中國生薑產區由於受環境條件的限制,均進行一年一茬栽培。生薑的產量與生長期密切相關,一般生長時間越長,產量越高。因此,確定某地是否適於生薑露地生產,應考慮以下三個基本條件:
一是需在終霜後5釐米地溫穩定在15℃以上時播種,初霜前氣溫降至13℃左右時收穫;
二是從出苗至初霜適於生薑生長的天數應在135天以上,生長期間15℃以上有效積溫達1200~1300℃;
三是把根莖形成期安排在晝夜溫差大而溫度又適宜的月份裡,以利於產品器官的形成。中國地域遼闊,各地氣候條件相差很大,滿足上述條件的時間亦有較大差別,因而各生薑產區適宜的播種期各不相同。如廣東、廣西等地全年氣候溫暖,冬季無霜,播種期不甚嚴格,1~3月份均可播種;長江流域各地露地栽培一般於“清明”前後播種;華北一帶多在“穀雨”前後播種;東北、西北等高寒地區無霜期過短,露地條件下種植生薑產量較低。
生薑應適期播種,不可過早或過晚。若播種太早,溫度低,熱量不足,播後種姜遲遲不能出苗,極易導致爛種或死苗;播種過晚,則出苗遲,從而縮短了生長期,造成減產。一般不論是露地栽培,還是設施栽培,只要環境條件可滿足生薑生長最低需求(主要是5釐米地溫穩定在15℃以上)即可播種,亦即在適宜的播種季節內,以適當早播為好,播種越遲,產量越低。
二、姜種如何催芽?
1. 姜種催芽的好處和時間姜種催芽有2個好處:
一是可以早出苗,早生長,早上市;
二是可以延長生薑在適宜溫度條件下的生長時間,從而提高產量。催芽前要先晾曬姜種2~3天,然後剔除腐爛、幹縮、帶病、帶傷的姜種,選用肥大飽滿、色澤光亮、無病無傷的合格姜種進行催芽。南方溫暖地區,種姜出窖後多已現芽,不經催芽即可播種。催芽的過程,北方稱“炕姜芽”,多在“穀雨”前後進行;南方叫“燻姜”或“催青”,多在“清明”前後進行。
2. 姜種催芽方法:
室內催芽法:在室內一角用土坯或磚建一長方形催芽池,池牆高80釐米,長、寬依姜種多少而定。放姜種前,先在池底及四周鋪一層10釐米厚的事先曬過的麥穰,再鋪上3~4層草紙。選晴暖天氣在最後一次曬姜後,趁姜體溫度高,將種姜層層平放池內,堆放厚度50~60釐米。姜堆太厚,往往溫度不勻,發芽不整齊。姜種排好之後,經10小時散熱,於第2天蓋池。蓋池時先在姜堆上部覆蓋10釐米厚的麥穰,再蓋上棉被或棉毯保溫。保持池內20~25℃的溫度,經10~12天幼芽萌動,再過10天左右,幼芽長至0.5~1.5釐米即可下地播種。
室外炕種法:選擇房前院內Sunny充足處建催芽池。催芽池有地上式、半地下式兩種。地上式是在地面以上壘成一個四周牆高80釐米的池子,半地下式是在地面挖深25~30釐米,地上壘50~55釐米高的牆,其餘皆同地上式。長、寬依姜種多少而定。放姜種前,將乾淨無黴爛的麥穰暴曬一天,鋪於池底10~15釐米厚(若根莖幹燥,可在麥穰上灑適量溫水調溼),將姜種層層放好,隨放姜種隨在四周塞上5~10釐米厚的麥穰。姜种放好以後,在上層蓋5~10釐米厚的麥穰,頂部用麥穰泥封住。亦可不事先壘池,將姜種直接堆放於Sunny充足處,四周蓋以麥穰,用麥穰泥封好。堆放姜種厚度一般不應超過70釐米,否則往往因透氣不良,上、下層溫差大使姜芽萌發不勻,甚至在溼度大時還會引起爛種。為了增加催芽池內部的透氣性,可根據姜種多少及池的大小,在池內姜堆上部留一個直徑15~20釐米的通氣孔,孔中豎插幾把高粱或玉米等秸稈,伸出頂部。經20~25天芽可長到1釐米左右。
陽畦催芽法:隨著保護地蔬菜的發展,各地陽畦發展很快,湖南衡陽及四川成都等地已利用陽畦進行姜種催芽。具體做法是,先挖寬1.5米、深0.6米、長依姜種多少而定的陽畦,在畦底及四周鋪一層10釐米左右厚的麥穰,將曬好的姜種擺放其中,厚30~35釐米,根莖上面再蓋15釐米左右厚的麥穰,保持黑暗,上部插上支架,蓋好塑膠薄膜即可。為防夜間受凍,太陽落山前即在薄膜上加蓋草苫保溫,有條件者還可在陽畦內鋪地熱線加溫。陽畦催芽法姜種擺放薄,內部通氣性好,溫度也較易控制,因而催芽時間可縮短3~5天。
溫室催芽法:該方法在廣西中北部地區廣泛採用的一種催芽方法。在催芽前預先設計簡易溫室,選擇背風向陽的小房,四周密閉不通風,將種姜放在房內的稻草包中,上面蓋上厚厚的稻草,室內生一火缽,注意不要有明火和濃煙。保持室內溫度在15℃以上。經過15~20天,姜芽即可長出。
這種方法比較簡單,但應注意溫度的調控,特別在寒流到來時及時加溫,以免凍壞種姜。
沙床催芽:該方法是遼寧金縣光明姜區採用的催芽方法,在立壕內的防寒溝裡架設塑膠小拱棚沙床,沙床溼度以手握沙土成團,落地散開為宜,過幹可適量噴水。種姜平鋪於沙床10釐米厚,上覆蓋3釐米左右的溼沙。當種芽長至0.5釐米左右時,可扒出種姜,放入溫涼屋內煉芽,以適應外界環境,至5月上中旬播種。
生薑儲存方法:
一、封閉堆藏:對生薑進行嚴格挑選,留下質量較好的散堆在倉庫中,用草包草簾遮蓋好,備貯。再在倉庫的朝南方向壘砌磚牆,隔出一小倉庫,並在磚牆上塗上泥堵塞磚縫,防冷風吹入,將姜堆放在磚牆內,姜堆高2米左右,堆內均勻地放入若干用蘆葦紮成的通氣筒到頂部以利通風。堆藏時,牆角不留空隙,中間可略鬆些。堆放後立即用泥或草包封閉頂部,堆藏庫不宜過大,一般每庫以堆放5000公斤左右為宜。庫溫一般控制在18c—20c,當氣溫下降時,可增加覆蓋物保溫;如氣溫過高,可減少覆蓋物以散熱降溫。
二、坑埋貯藏:地下水位較高的地方,多用坑埋法貯藏生薑,坑的深度以不出水為原則,一般1米深,直徑2米左右,上寬下窄,圓形或方形均可,一坑能貯2500公斤左右。坑的中央立一個稻草把,便於通風和測溫,姜擺好後,開始時表面覆一層姜葉,然後覆一層土,以後隨氣溫下降,分次覆土。覆土總厚度為60—65釐米,以保持堆內有適宜的貯溫原則,坑頂用稻草作為圓尖頂,以備防雨,四周設排水溝,北面設風障防寒。
貯藏中的管理,既要防熱,又要防寒。入坑初期溫度容易升高,不能將坑口全部封閉,開始1個月內,要求保持較高坑溫,需要20c以上,以後保在15c左右即可。冬季必須封嚴,嚴防坑溫過低。貯藏中要經常檢查姜塊有無變化,坑底不能有積水。
三、泥沙埋藏:埋藏坑由磚、石等在倉庫或地下室內壘成,高度約0.8米,寬1米左右,長度不限,貯藏時先在坑底鋪一層厚約5釐米、含水量在10%左右的泥沙,再放入幾個通風筒,然後將挑選好的生薑放在坑內泥沙上,一層生薑(四五塊姜厚)一層泥,堆至離坑口約5釐米處。最後用泥沙覆蓋,不讓生薑暴露在空氣之中。
貯藏期要經常檢查堆內溫度的變化,並採用加厚或揭去覆蓋物的方法加以調節,使貯藏環境保持相對穩定的溫度和溼度,不要輕易翻堆。
四、防空洞貯藏:一層沙一層姜、堆成1米高,1米寬的長方形垛,每垛1250—2500公斤,垛中間立一個用細竹竿捆成的直徑約10釐米的通風束,並放入溫度計,以便測量垛溫。垛的四周用溼沙密封,封完垛後,掩好洞門,洞上留氣孔避免冷風吹入。
貯藏期管理,進入愈傷期一星期後,溫度逐步上升到25c—30c,經6—7周,地垛內溫度逐漸下降至15c,生薑顏色變黃,並具有香氣,辛辣味,此時可將門開啟,天冷時要關上。進入後期貯藏,溫度應長期維持12c—15c。立春後,如相對溼度不足90%—95%,可在垛頂表面灑些水。若有出芽現象,說明貯溫過高,可通風調節;若姜垛下陷並有異味,應檢查有無病爛現象。
-
3 # 農村成子
個人推薦!一、封閉堆藏:對生薑進行嚴格挑選,留下質量較好的散堆在倉庫中,用草包草簾遮蓋好,備貯。再在倉庫的朝南方向壘砌磚牆,隔出一小倉庫,並在磚牆上塗上泥堵塞磚縫,防冷風吹入,將姜堆放在磚牆內,姜堆高2米左右,堆內均勻地放入若干用蘆葦紮成的通氣筒到頂部以利通風。堆藏時,牆角不留空隙,中間可略鬆些。堆放後立即用泥或草包封閉頂部,堆藏庫不宜過大,一般每庫以堆放5000公斤左右為宜。庫溫一般控制在18c—20c,當氣溫下降時,可增加覆蓋物保溫;如氣溫過高,可減少覆蓋物以散熱降溫。
二、坑埋貯藏:地下水位較高的地方,多用坑埋法貯藏生薑,坑的深度以不出水為原則,一般1米深,直徑2米左右,上寬下窄,圓形或方形均可,一坑能貯2500公斤左右。坑的中央立一個稻草把,便於通風和測溫,姜擺好後,開始時表面覆一層姜葉,然後覆一層土,以後隨氣溫下降,分次覆土。覆土總厚度為60—65釐米,以保持堆內有適宜的貯溫原則,坑頂用稻草作為圓尖頂,以備防雨,四周設排水溝,北面設風障防寒。
貯藏中的管理,既要防熱,又要防寒。入坑初期溫度容易升高,不能將坑口全部封閉,開始1個月內,要求保持較高坑溫,需要20c以上,以後保在15c左右即可。冬季必須封嚴,嚴防坑溫過低。貯藏中要經常檢查姜塊有無變化,坑底不能有積水。
三、泥沙埋藏:埋藏坑由磚、石等在倉庫或地下室內壘成,高度約0.8米,寬1米左右,長度不限,貯藏時先在坑底鋪一層厚約5釐米、含水量在10%左右的泥沙,再放入幾個通風筒,然後將挑選好的生薑放在坑內泥沙上,一層生薑(四五塊姜厚)一層泥,堆至離坑口約5釐米處。最後用泥沙覆蓋,不讓生薑暴露在空氣之中。
貯藏期要經常檢查堆內溫度的變化,並採用加厚或揭去覆蓋物的方法加以調節,使貯藏環境保持相對穩定的溫度和溼度,不要輕易翻堆。
四、防空洞貯藏:一層沙一層姜、堆成1米高,1米寬的長方形垛,每垛1250—2500公斤,垛中間立一個用細竹竿捆成的直徑約10釐米的通風束,並放入溫度計,以便測量垛溫。垛的四周用溼沙密封,封完垛後,掩好洞門,洞上留氣孔避免冷風吹入。
貯藏期管理,進入愈傷期一星期後,溫度逐步上升到25c—30c,經6—7周,地垛內溫度逐漸下降至15c,生薑顏色變黃,並具有香氣,辛辣味,此時可將門開啟,天冷時要關上。進入後期貯藏,溫度應長期維持12c—15c。立春後,如相對溼度不足90%—95%,可在垛頂表面灑些水。若有出芽現象,說明貯溫過高,可通風調節;若姜垛下陷並有異味,應檢查有無病爛現象
-
4 # 探索城鄉阿華
生薑種植,最好在山坡上,開荒地種植,種植後用燒火的草蓋在土壤上面,起到一個不會長草土壤松作用,收成好拔起,在平原田地也一樣,生薑生長過程中要打藥防治有害蟲,就普通的殺蟲劑。 生薑儲存最好是挖窖儲存,可以放兩年,三年不會發芽。也可以用河裡面的沙子儲存,沙子不能太溼也不會發芽。
-
5 # 小冷手工坊
第一:生薑種植需要選擇合適的月份,考慮到生薑的發芽率和存活率,作為北方人我們的種植時間選擇在每年開春的四月份左右,如果樓主是南方人可以根據氣溫的高低作適當的提前。
第二:生薑對土質也是有要求的,首先我們要選擇土質相對疏鬆透氣且排水性良好的土壤,沙土地為種植生薑的最佳土壤,切記不能過度澆水,且做好田埂的排水渠,防止雨季出現大量積水,水分太多會讓生薑出現水炸裂紋,甚至腐爛。
第三:生薑種塊的選擇方法,首先我們要選擇健康無爛點且無壞心的生薑作為種塊,然後將帶有牙點的位置用刀切成塊狀,每塊表皮要帶有兩個以上的芽點,切好的種塊千萬不要直接栽種,我們需要將切面晾乾才能種,最好是放在陰涼通風處自然晾乾,應避免Sunny直射。
第四:栽種生薑種塊時需要將芽點朝上掩埋,並且種塊距離不宜過近,最好保持10釐米左右的間距,種坑要提前預留七至十釐米的蓋土深度,掩埋之前需要把土用水澆溼澆透,可以選擇覆上薄膜來加快生薑的發芽時間。發芽期間不宜過多澆水,只要保持土壤溼潤即可。
第五:生薑的收穫方法也很重要,霜降之前是生薑的最佳收穫時節,刨挖生薑時最好選擇板型鋤具,防止因刨挖造成生薑表皮的過度損傷,影響生薑的後期儲存效果。
好了以上是我對生薑怎樣種植好儲存這個問題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
6 # 三農知識小能手
一、整地開溝
種植生薑的土地在秋季的莊稼收割後,就要把它犁過來炕埖。土垃經過一冬一春的風颳日曬和冰霜凍凌後,土壤就會變得疏鬆便於生薑的生長。
整地之前每畝先均勻的撒施1500斤左右發酵腐蝕的雞糞和氮磷鉀17:17:17的硫酸鉀複合肥100斤。雞糞和化肥均勻的撒施後再深旋兩遍,然後再開姜溝。
開溝之前要用尺子在地兩頭,量出每間隔65釐米的距離做上標記。然後,用繩子把兩頭的點連成一條直線,並用草木灰,做上標記。也可以用鐵鍬順著繩子畫出直線,這些直線就是姜溝的距離,也稱為行距。
然後,用開溝機順著直線開溝,溝的深度在25~30釐米左右。姜溝開好之後就可以施溝肥了,參考施肥量:每畝施有機生物肥200斤左右,另外為了防治地下害蟲啃吃生薑。每畝可施殺蟲劑~微生物菌劑10~15斤左右。施肥時按照姜溝的多少把那些肥料和殺蟲劑。均勻的撒施在每一個姜溝裡。
二、栽培姜芽
栽培姜芽前把催出來姜芽挑選一下,用那些較為健壯旺盛的姜芽作為種芽栽培。淘汰那些帶有病斑薑母的姜芽。栽培姜芽時使姜芽朝上平放在姜溝中,株距保持在18~20釐米左右。姜芽擺好後用摟鋤把姜壟上的土摟下覆蓋在姜芽上,蓋土的厚度在3~5釐米左右為宜,姜芽栽完後就要澆水蓋膜了。
三、澆水
姜芽栽完後就要澆灌一遍底水,澆水的時候能使姜壟上進水即可。澆灌底水目的主要有兩個:①。 是給生薑生長提供充足的底墒;②。 可以融化那些姜溝裡的底肥和殺蟲劑,使它們更好的發揮作用。待底水滲幹後要噴打一次芽前除草劑,防止小拱棚搭建後姜壟上生長雜草。
參考除草劑:①。每畝用33%的除草通160~180毫升+清水30公斤稀釋後,均勻噴霧在姜地裡;②。每畝用25%的除草醚可溼性粉劑200克+清水35公斤稀釋後均勻的噴霧;③。每畝用施田普除草劑200毫升+清水40公斤均勻噴霧。四、搭建小拱棚
搭建塑膠小拱棚是生薑栽培的最後一個環節。其目的是為了給姜苗的幼期生長,提供增溫保墒和防止太陽的高溫烘烤的生長環境。由於姜芽生長的前期還沒有給姜芽封壟培土,姜苗再栽培時覆蓋的土層較薄,保墒效能差。所以,在幼苗時期就要採用塑膠小拱棚的生產措施來給它增溫保墒。
小拱棚的拱架可選用竹篾替代,即:把竹竿劈成3釐米左右寬,200釐米長的竹篾。為了避免戳破薄膜,要把拱架的外面用刀刮光滑。在插栽拱架時要靠在姜溝的外口,一棚顧兩壟。這樣,拱棚薄膜上面的雨水,就不會積存在拱棚的邊上壓塌拱棚。拱架間的距離在60~65釐米左右比較適宜,拱架插好後就要覆蓋薄膜。薄膜要選擇藍色或綠色的彩光薄膜,這種薄膜具有保溫和反輻射的功能,避免高溫灼傷姜苗。薄膜蓋好後要用碎土壓緊四周,防止颳風下雨時被大風掀開薄膜。
姜芽在小拱棚的生長期間。要注意觀察拱棚裡面的溫度和墒情及姜苗的生長情況。當裡面乾旱缺水時要及時的澆水補墒,待姜苗長到頂住小拱棚的薄膜時,要及時的拆掉小拱棚。並視生薑的長勢進行第一次追肥培土,俗稱:生薑的小培土。
-
7 # 田園先鋒
1、砂藏法 選用細溼沙或含沙比較大的沙土,沙的溼度以手抓成團但沒有水滲出為度,然後用木箱或磚塊在地上圍好四周,在底層鋪一層20釐米厚的溼沙,上鋪一層20釐米厚的姜塊,在姜塊上鋪上一層10釐米厚的溼沙,這樣一層沙、一層姜種逐層鋪至堆高1-1.5米,上面蓋一層20釐米厚的溼沙。以後每隔凹-30天翻堆1次,揀去病姜、爛姜,然後重堆,沙溼度不夠時,可在翻堆時,用噴霧適當加水,拌勻,保持沙堆原來溼度。
2、坑埋法 在室外坡地,挖坑深100釐米,邊長200釐米,上寬下窄。在坑中央直立一個用細竹捆成直徑約10釐米的通風管,留作通氣和測量溫度用。然後在坑內擺姜種1500-2000千克。姜擺好後,在姜的表面鋪一層姜葉,然後再蓋一層土,使坑內溫度保持20-25,維持一個月左右,以加速姜的愈傷及老化過程。以後隨著氣溫下降分次蓋土,蓋土總厚約60-70釐米,以保持坑內溫度15左右。冬季氣溫過低時坑口封嚴,坑頂用稻草做成圓錐形尖頂,坑四周開好排水溝。
-
8 # 候侯的vlog
現在的生薑種植都是比較成功的,一般有鍋爐姜和明土姜。鍋爐姜就是農戶種植以後用鍋爐加熱促使生薑快去生長,春節前後上市賣,價錢很高,收益很好,很掙錢,不存在儲存!而明土姜上市的晚價格不高,可以用冷庫儲存。
-
9 # 執念青春
1、特點就是早期採收的產量低,但是價格高。越往後採收的產量會越來越高,但是價格會越來越低,這就是很明顯市場上面的生薑越來越多的緣故。因此採收生薑的主要依據是當地市場的消費需求量
2、生薑從七八月份開始採收,此時正是大暑立秋處暑節氣裡面進行,此時已經是算最早的了。注意當秋季到了9月中旬之後,就是很典型的“秋高氣爽”,此時人們一般會延長生薑的採收時間,這也正好應了生薑在合適的時間段裡面,採收時間越往,產量也就越大。
3、那麼最明顯的節點就是在“霜降”節氣之後,生薑採收推遲一天,產量也就會增加,一般按照一畝的標準來看,可以很明顯的增收100斤左右。那麼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生薑最佳的採收時間就是在霜降節氣之後,特別是在北方種植生薑的地區。注意您如果是要採收用於加工用的嫩姜的話,那麼在這個霜降節氣之後馬上就可以採收了。
4、那麼在生薑的採收具體做法上,可以用典型的“分時間段採收”,因此就有我在回答題目剛開始說的,種姜、嫩姜和老薑3種採收。
(1) 生薑種姜的採收:這個需要注意的是在生薑植株有6至7片左右的葉子時候就可以採收了,在採收之前一定要看這土壤是不是比較幹,不利於採收,如果幹的話,那就可以利用噴灌的方式進行一個“打溼土壤表面”,這樣一來就很方便與採收了。
採收的時候動作一定要“輕拿輕放”,大家完全可以用小鏟子把土壤給輕輕的撬開,把這個種姜給拿出來,然後把種姜與老薑的連線處用刀子給輕輕的割斷。刺此後就要輕輕的把土給覆蓋上去,然後及時的施肥就可以了,注意種姜的採收時間是在6月底7月初的時候,建議最遲不要超過7月5日就可以了
(2) 生薑嫩姜的採收:首先注意時間是在剛剛立秋之後就可以了,從今年2020年來看立秋就是在8月7日,所以今年從8月的中旬就可以進行嫩姜的採收了。
這嫩姜又叫做“子姜”是很鮮嫩的,那麼大家想必很喜歡吃鮮嫩的生薑了,注意這個時候採收是比較早的,因此產量也就相應的低,但是價格高,這個主要是根據這段立秋後時間市場上面的消費和供需關係來說的了。算是早期的“供不應求”了。
(3) 生薑老薑的採收:首先時間就是在這個“霜降”節氣之後進行,那就是典型的生薑長到葉子落了黃了的時候就可以了,俗話也說的好:“薑還是老的辣”,這個時候的生薑也就是最辣的了。
注意這個時候的生薑相應的產量高,但是價格也就隨著上市生薑的增多之後降低,可以進行有效的貯藏了。注意在採收的時候特別是南方地區,一定要注意土地裡面的溼度。
5、注意在生薑採收之前一定要看土壤是否幹,一定要進行噴灌方式的溼潤,然後才可以進行有效的採收,最後貯藏或者是售賣。
二、生薑採收之後的貯藏工作:
1、生薑的貯藏原則就是要保鮮。人們貯藏生薑主要還是為了“囤貨”,這個和蘋果的貯藏是一樣的,由於生薑在採收之後很可能價格不景氣,想著進行入“姜窖”貯藏,到了來年價格上去了之後採取售賣
生薑本身是喜歡比較溼潤的環境而不喜歡低溫、不耐低溫,因此在生薑貯藏裡面保鮮工作就十分重要了
2、注意生薑進行貯藏的特性主要是避免低溫和溫度過高,一定要找到合適的溫度區間,那麼在這裡我給大家一個很明確的區間點,注意長時間<10℃的時候則會受到凍害。長時間>15℃的時候則又會發芽,或者是失去大部分的水分,導致來年的賣相不好,生薑還失重了。所以可以看出生薑入窖最佳的貯藏溫度區間是在10至15℃之間了。
注意貯藏生薑的相對溼度是在90左右,儘量不要<90%,這個和相應的溫度它是相輔相成的。大家要引起注意
3、生薑在貯藏之前一定不能受凍,特別是過夜受凍,注意採收生薑的時間之前一定要看天氣預報,不能有降雨,要保證採收生薑的乾燥性,並且在進行入窖之前要仔細的挑選,對於殘次品、病害生薑一定要及時的清理出去,這樣才是首要的保證。
4、至於生薑的貯藏方法最常見的就是入窖貯藏,接下來還有“埋藏法”和“草木灰的貯藏法”。
(1) 所謂入窖貯藏的方法,主要還是針對於生薑產量比較大的時候。後面兩種是產量比較小的生薑貯藏。具體的貯藏細節我在這篇問答裡面就不說了,畢竟這是科普性的問答,沒有必要那麼的仔細。再說了前面說到了貯藏之前需要注意的一些東西,所以還是比較簡單的。
(2) 在生薑貯藏之後還需要注意“病害”,特別是要“預防”,最常見的有黴菌病,因此這個是在生薑入窖貯藏之前需要把那些“害群之馬”給徹底的挑選出來,“畢竟蒼蠅會叮咬有縫的蛋”。
(3) 最後要注意不要讓冷氣進入到貯藏的空間裡面,咱們特別是在冬季貯藏的時候,一定要根據氣溫的降低採取相應的保暖措施,咱們農戶的保暖方法還是很多的,很具有當地的特色性。最常見的就是覆蓋塑膠、稻草秸稈和乾土等,這些都是最為常見的了。
-
10 # 鄉下曹十一
你好,感謝提問。
生薑如何種植分為以下幾點。
1、土地的選擇
生薑生長期長,產量高,因此需要大量的肥料,由於根系不發達,根的數量少,分佈淺,需要良好的土壤環境條件,“不是肥田不栽姜”生,姜地要深翻30~40釐米。同時,我們必須選擇Sunny燦爛的日子來耕種,努力使土壤變白風化,造成有利於根系生長的疏鬆肥沃的環境。深度轉彎後,汽車被開啟,一般寬約100釐米。為了及時消除姜田漬水,廂溝深度應在70到80釐米之間。
將姜地整平後,築溝,將姜種在溝中,土壤用於作培土。因為土培土高,根莖會長出脂肪,產量高。一般來說,姜埂築髙33~40釐米,溝底寬10~13釐米,底寬30~35釐米,面寬15~20釐米,刺壁陡峭,一面傾斜,姜埂應該被壓實,以便田間操作和避免雨水沖塌。
2、施肥
生薑生長期長,需要大量肥料,生薑生長過程中,根莖逐漸增大,需要不斷從土壤中吸收氮、磷、鉀、鈣、鎂等各種礦物質養分。因此,生薑想要高產,除了使用足量的基肥,還需要進行分階段追肥,以滿足生薑生長的養分需求。
(1)施肥時間
不論採用何種栽培方式,生薑有兩個較大的側枝時,側枝與主莖(即三枝)的高度相似,經過這一時期,上面的地面和地下的根莖都進入了一個生長旺盛的時期。主要效能是提高生長速度。一方面出現了大量的枝幹,葉的數量也相應增加。另一方面,地下根莖也迅速擴大,大量養分累積形成產品器官,對肥料水的需求較大。
為保證生薑的高產,應增肥。此時施肥稱為“三叉肥”或“轉折肥”,這種增肥對促進發棵和根狀莖的生長有重要作用。根據不同的栽培方法,從7月初到8月初,施肥時間一般是適當的。只要姜達到三個階段的標準,就應該施肥。一般來說,天棚比小拱棚早,小拱棚比地下室早,地下室比外露的地面早,施肥前去除姜遮蔭草。
(2)施肥方法
在這一時期,化肥的數量應該是大量的,加上土壤的種植,再加上使用有機肥料和更持久的肥料和速效肥料,或者使用有機無機複合肥料,每667平方米施用優質有機肥等有機肥)80至120公斤,高氮高鉀優質複合肥100至120公斤;或25%(12-4-9)有機無機複合肥160至200公斤。
按照“先小後大”的順序,即七月五日至二十日追施總量的1/3,然後再進行一次培土;在秋初前五至十五日,然後追肥剩下的2/3,並進行一次培土,此時追肥施用有機肥,既能改善土壤,又能保證生薑在生長後期不脫肥。
(3)足夠的追肥
為了促進生薑發棵和根莖的擴張,秋季應該是“大追肥”。施肥標準為:腐雞糞3000公斤,餅肥70-80公斤,每畝硫酸銨20公斤(蛋糕肥可由熟熟的黑豆或大豆75公斤代替,而硫酸銨可以用尿素代替)。對於被追肥的“二銨”和尿素的地塊,雞糞可以補充灌溉水。在姜苗有6個以上的分枝時,再進行一次育肥,硫酸銨(或尿素)施於20公斤,硫酸鉀為10公斤,以防止過早衰變。
3、看天氣澆水
當生薑有大量的分枝和根莖時,所需的水量顯著增加。為了滿足這一時期的水分需求,水應根據天氣條件及時供應,然而如果澆水過多或過多,也會導致腐爛的根、莖和葉過早老化。因此,一般每隔4至6天澆水一次(種植在果樹下的姜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少澆水或不澆水),以保持土壤溼潤為原則。
4、及時除草
姜的幼苗期在高溫雨季,雜草叢生,長期水肥條件好,雜草叢生現象也很強烈,如果除草不及時,草和姜苗爭奪肥料、水和Sunny,姜苗容易發育不良。因此,有必要及時進行中耕除草,以防止雜草引起的姜苗植株早衰。
5、適時培土
生薑的根生長需要黑暗和潮溼的條件,為了防止根莖擴大和露出地面,必須及時進行土壤栽培。初秋,將第一次土壤栽培與除草、“大追肥”相結合,將溝后土置於植物基部,溝槽變成山脊;後再配合澆水進行第二、三次土壤栽培。兩次土壤栽培的時間間隔為10至15天,每次土壤為5至6釐米,山脊表面厚度逐漸擴大,為根莖的生長創造適宜的條件。
6、葉噴肥
在生薑生長的中後期,可利用肥料、菜肥、尿素水溶液進行葉面噴灑,延長葉的光合作用時間,提高光合效率,促進植物生長髮育,防止葉早衰。尤其是生薑幼苗生長不良(包括弱苗和黃黃的姜苗),可提前施用葉面噴施肥料,可增加噴灑肥料的次數。
7、輕提種姜
根據市場情況,生薑可以在長期收穫種姜出售(又稱“扒老薑”)的過程中進行採收出售。方法是沿播種方向開啟土層,露出生薑,用左手按住生薑幼苗的莖,用右手輕輕舉起生薑。把它和植物分開。注意,不能搖動生薑幼苗,以防止根過早衰老,取出種姜後要及時封溝,對弱小的姜苗不宜取種姜,以免造成早衰。
8、扣棚保護
為確保生薑的生產,應在初霜前進行屈曲植物,以延長其生長時間(根據相關的專家研究和實際經驗),生薑的收穫期每推遲一天,每畝可增加約50公斤)。拱棚的溫度在白天控制在25°c~28°c,夜間控制在15°c~18°c。一般不用水,而是要注意風害,防止有害氣體的破壞。這樣,生薑的生長期可以延長約20天。
生薑的兩種儲存方法
1、砂藏法 選用細溼沙或含沙比較大的沙土,沙的溼度以手抓成團但沒有水滲出為度,然後用木箱或磚塊在地上圍好四周,在底層鋪一層20釐米厚的溼沙,上鋪一層20釐米厚的姜塊,在姜塊上鋪上一層10釐米厚的溼沙,這樣一層沙、一層姜種逐層鋪至堆高1-1.5米,上面蓋一層20釐米厚的溼沙。以後每隔凹-30天翻堆1次,揀去病姜、爛姜,然後重堆,沙溼度不夠時,可在翻堆時,用噴霧適當加水,拌勻,保持沙堆原來溼度。
2、坑埋法 在室外坡地,挖坑深100釐米,邊長200釐米,上寬下窄。在坑中央直立一個用細竹捆成直徑約10釐米的通風管,留作通氣和測量溫度用。然後在坑內擺姜種1500-2000千克。姜擺好後,在姜的表面鋪一層姜葉,然後再蓋一層土,使坑內溫度保持20-25,維持一個月左右,以加速姜的愈傷及老化過程。以後隨著氣溫下降分次蓋土,蓋土總厚約60-70釐米,以保持坑內溫度15左右。冬季氣溫過低時坑口封嚴,坑頂用稻草做成圓錐形尖頂,坑四周開好排水溝。
-
11 # 川粵南雄
生薑的儲存一直是個科學問題,但是做好防潮,保暖是可以儲存好的。首先挖回來的生薑要量曬一下,不能馬上儲存生薑有大量水份在儲存過程中容易爛,也不要曬太久這樣生薑水份會烝發掉也是容易爛的。要儲存好生薑首先要選擇一個保溼保溼的地方放上一層沙放上一層幹生薑葉然後蓋上稻草即可。
-
12 # 耿直的小李啊
分享一下我們山東濰坊的種植方式
1大約二月底處理姜種,姜種打催芽劑後,用地暖發芽箱育芽,注意通風,溼度不要太高,大約一個月後姜種發芽
2大姜發芽後,開溝,75一溝,溝底撒殺蟲,打除草劑,蓋地膜,澆第一水
3大約二十天後出芽,出芽後澆第二水,衝生芽劑
4以後溝低幹後澆水,加殺蟲劑,微量元素,後期加大量元素
5中秋節左右收貨
6儲存在4-6米左右的地窖裡,覆蓋沙子
-
13 # 農村滔哥
鹽水浸泡,買回來的生薑不要直接放到冷藏室裡面儲存,可以直接把生薑放在水裡面,然後在水裡面放上一些鹽,這樣大概浸泡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浸泡完了以後,直接在太陽底下曬乾鹽水,然後再放到冷藏室裡面,儲存的時間就更久了。
2/6
紙箱,首先直接找一個紙箱,然後在紙箱裡面鋪上一層沙土,然後將生薑放在上面,接著再覆蓋上一層沙土,緊接著再放上一些生薑,依次按照這樣的鋪陳方法,生薑也可以儲存很長時間呢。
3/6
白酒,買回來的生薑直接洗乾淨,然後把表面的水風乾,不幹完了以後直接把生薑放到白酒裡面,接著把容器的容積口封好,想要用生薑的時候就直接撈出來一個使用就可以了,按照這樣方法組成以後,即使生薑使用完了,酒也可以喝。
沙子,首先直接把生薑洗乾淨,然後把表面的水全都風乾,風乾了以後,就直接把生薑埋到沙子裡面,這樣也可以儲存很長時間。
食鹽,首先把紙箱直接洗乾淨,然後把表面的水晾乾,水分晾乾了以後,就直接把生薑放到鹽罐裡面,按照這樣方法儲存的話,生薑不但不會失去水分,也可以保鮮。
噴水,首先直接找一個容器,在裡面鋪上一層沙子,然後用那種小型噴壺,在沙子上面噴少一些的水,然後再放一些生薑上去,接著在生膠上面蓋上一層沙子,接著再噴上一點水,按照這樣的方法,依次進行下去,生薑也可以儲存很長時間不爛。
回覆列表
步驟/方法
1
嚴格選地,避免連作:選擇土質肥沃、土層深厚、透氣性好、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力強的沙壤土、壤土、粘壤土,要求田塊地勢稍高,排灌方便,不易積水。生薑不宜連作,應與水稻、十字花科、豆科作物等進行3—4年的輪作。
2
精選姜種,促進早發:選擇姜塊肥大豐滿、皮色光亮、肉質新鮮、質地硬、具有1—2個壯芽、重50—75克、無病害的老薑作種姜。種姜播種前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泡消毒。種姜消毒後,先曬2—3天,待姜塊表面發亮時,即可堆放,用稻草覆蓋進行保溫催芽,要求保持溼潤,溫度控制在20~25℃,當姜芽長到1釐米時即可播種。
3
適時播種,合理密植:灌溉條件好,氣溫高,且不催芽,在驚蟄節令播種;無灌溉條件及氣溫低,且需要催芽,在清明前後或穀雨節令播種。播種實行條播,行距35~40釐米,株距26~30釐米,溝深10—20釐米,每畝用種500公斤左右。畝用15公斤尿素、25公斤複合肥作種肥,將肥料放入溝內與土壤混勻。播前1小時左右澆底水,使土壤溼潤,將姜塊水平放在溝內,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並用手輕輕按入泥中,覆溼潤細土5釐米左右。
4
施足基肥,科學追肥:生薑生長期長,應採取施足基肥、多次追肥的原則。整地時,畝用腐熟有機肥3000公斤、鉀肥25公斤作基肥。當苗高30釐米左右、1—2個分枝時,追1次肥,畝施20公斤尿素,也可用清糞水澆苗;立秋前後,畝施複合肥50公斤、硫酸鉀25公斤,在距植株基部15釐米左右開溝施入,覆土灌水;地下根莖膨大時,畝施尿素10—15公斤、硫酸鉀15—20公斤。
5
遮陰降溫,促進生長:生薑是喜陰,不耐高溫和強光的植物,因此夏季生長期間要進行遮陰,以促進生長。遮陰方法很多,可以搭棚遮陰,也可與高稈作物玉米進行間作。
6
防旱防澇,及時培土:生薑不耐乾旱,也不耐澇,對水分要求嚴格。生長期以保持土壤溼潤為宜,在夏季高溫期間,應及時澆水降溫,以早、晚澆水為好,雨水天應及時排除田間積水,以減少姜瘟的發生。為防止根莖露出地面,表皮變厚,品質變劣,要進行培土,一般結合澆水施肥進行2—3次培土,每次培土3釐米左右。
7
莖蔓管理:1、搭架:黃姜出苗後莖長達30cm時,應儘快搭架,將事先準備好的長1.5-1.8m左右,手指般粗細的竹、木棍插入溝、穴的外邊沿上,一蔸一根,每四根上端扎為一捆,成“x”宇型,以利除草追肥,捆紮處離地面高度1.2-1.4m,引莖蔓上架,讓其順架生長,並注意控制莖蔓生長高度。 2、打頂:當主莖蔓生長至一定高度(1.4-1.5m)到達架頂或側枝長達20-30cm時,要對主莖及側枝及時去頭打頂,控制營養生長;現蕾開花時,要及時摘除花蕾,一般每隔10天摘除一次,以減少養分消耗,促進養分向地下根狀莖轉移積累。
8
搞好病蟲害防治:病害主要有腐爛病和斑點病。腐爛病一般在7月始發,8~9月為發病盛期,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挖去帶病菌土,在病穴內撒施石灰,用乾淨無菌土填埋。斑點病發病初期噴灑50%百菌清800倍液,隔7~10天噴1次。蟲害主要有姜螟、姜蛆,用敵百蟲或辛硫磷進行葉面噴灑防治。
9
採收:黃姜採收一般在秋冬植株完全枯萎後,挖取地下根狀莖,採收時間以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為最好,根狀莖繁殖栽培一般2-3年採挖一次,產量較高,如急需也可當年栽培,當年採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