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理諮詢啊粟啊

    以教育子女的責任出發來尊重女性,這句話不是很懂。在我看來,尊重女性就是尊重女性,沒什麼外在條件,因為尊重自己、尊重異性是每個人必須學會的最基本的內容。

  • 2 # 51心理學

    教育子女只是一個方面,更關鍵的是尊重女性應該是本能和作為平等人類應該做的事情,如果僅從教育子女來說的話,本身還是一種不平等。

  • 3 # 雷洛育兒研習社

    我認為這是兩個獨立的話題

    1.尊重女性 2.家庭教育

    兩者首先是完全獨立的。其次教育子女的責任沒有性別之分。再者故意在教育子女中強調尊重女性,個人認為就是田園女拳的心態,是不積極不健康不健全的。尊重女性是必然,但不是踐踏男性或踐踏家庭的藉口。

  • 4 # 媽媽私房書單

    尊重女性,其實這個說法提出,是因為過去大家不夠尊重女性。

    尊重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必須的。既然提到了教育子女,子女如果是幼小的孩子,就算形體上比大人矮一截兒,也應該受到尊重。但是,父母常常對孩子的尊重不夠,倚強凌弱對孩子頤指氣使的事情經常有。既然想教育孩子學會尊重,如果大家不尊重孩子,那麼,他們從哪裡學會尊重別人呢?自然也不懂什麼是尊重女性。

    從古至今,人們都在灌輸孩子要“尊重長輩”“尊重老師”,卻鮮少聽說要“尊重孩童”。

    如果孩子從小自己的生活經歷和人格體驗中都從未得到過尊重,只是在被管教、被要求和被擺佈中長大的,那麼他們的人生字典裡“尊重”這兩個字是不會生根發芽的。就算孩子迫於規矩,表面給老師敬個禮,給長輩鞠個躬也只是外在行為,他們的血液裡缺少尊重的“基因”。

    其實,父母的心裡別提有多愛孩子了,只是當他們透過語言表達出來時,怎麼聽怎麼不像“愛”,字裡行間透露最多的是擔心和控制,而擔心和控制都來自害怕。公平來講,父母自己也沒有在受尊重的文化中成長過。

    父母可以這邊對著一個成人彬彬有禮,轉過頭去就對著一個孩子大呼小叫;可以對著一個不小心打碎杯子的客人說“沒關係,沒關係”,轉過頭去就對著同樣不小心打碎碗的孩子說“你看你乾的好事”;可以跟客人說“喜歡吃什麼就吃什麼,能吃多少就吃多少”,轉過頭卻對孩子說“你必須把這些飯吃完,不準挑食”……

    再來看看以下這兩組有意思的對話,也許旁觀者看得會更清楚。A組是孩子和媽媽的對話,B組是朋友和媽媽的對話。

    A:“媽媽,我不喜歡這件紅色的衣服,我要穿藍色的那件。”

    “不行,讓你穿什麼就穿什麼,兩件要換著點穿。”

    B:“我不是很喜歡紅色的衣服,買來也很少穿。”

    “這沒什麼,不喜歡就彆強求自己。”

    A:“媽媽,我吃飽了!”

    “不行,不準剩飯,必須吃完。”

    B:“今天一點兒胃口都沒有,估計這些飯是吃不完了。”

    “沒事,沒事,誰都會有沒胃口的時候。”

    A:“媽媽,我還不想睡覺,我還要再看一本繪本。”

    “不行,現在就必須睡覺。”

    B:“我還一點兒睡意都沒有。”

    “看會兒書吧,也許那樣會好一點。”

    這再明顯不過了,從語言上孩子就能感受出“不平等”,也在被暗示“你不值得被尊重”或者“你不需要得到尊重”。沒有尊貴感是許多孩子說不出來但又隱藏在潛意識裡的消極因素,他們看起來對外界也是常常表現得魯莽而不友善,對自己的父母同樣蠻橫無理,竭力爭辯。

    一個人被表揚可能會沾沾自喜、驕傲自大,但是如果被尊重就完全不一樣了。被尊重是一種什麼樣的生命狀態?你會展現出更好的一面去配得上尊重!生命在不斷的自我最佳化中成長。

    當你不知道怎麼尊重孩子的時候,想想自己會怎麼對朋友說話,自己會怎麼對尊重的人說話。

    受到尊重的孩子自己也會很自重。想教會孩子什麼,先讓孩子輸出什麼,不妨先給孩子什麼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妊娠母豬能吃豬骨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