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與網友共享網路生活

    非常樂意回答,雖然我對笛卡爾不太瞭解、還在網上搜索一下對他的評論,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是笛卡爾全部認識論哲學的起點,也是他“普遍懷疑”的終點。他從這一點出發確證了人類知識的合法性。也就是說:笛卡爾是唯心主義者,但並不是從此命題看出來的,“我思故我在”並不是唯心命題,而是純粹認識論的內容。說笛卡爾是唯心論者是縱觀他的哲學體系而得出的結論,而並不是從這一命題,它既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在篤經驗主義和唯物主義的人們眼裡,笛卡爾卻有一個致命的把柄被人抓在手裡,那就是他那句迴盪了幾個世紀的名言:“我思故我在”。這句被笛卡爾當作自己的哲學體系的出發點的名言,在東歐和中國學界都被認為是極端主觀唯心主義的總代表,而遭到非常嚴厲的批判。很多人甚至以“存在必先於意識”、“沒有肉體便不能有思想”等為論據。

  • 2 # 行健人生

    我思故我在,字面意思是我思考所以我存在。人人生而一樣,唯有性別不同,嬰兒僅知冷暖病餓而已。

    我思故我在,讓人變得不同的是你的思維,因為無論你的行為,需要,情緒其實都是思維的外向表達,因為思考所以同樣的事你會有不同的認知,因為認知不同所以行為不同,因為行為不同你的人生也不同,所以才有了龍生九子,百態人生。

    我思故我在,人生就是場修行,修的是心,求的是心安和圓滿。多思考多總結,才能有收穫有進步,日行一思,總會有所悟,願大家都能吾日三省吾身。

  • 3 # 緬甸翠源珠寶

    法國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屬於唯心主義。這個“心”,是指第六意識。

    按佛教來說,一個人的生命現象,包括身心,由五蘊組成,即色、受、想、行、識,五蘊中並沒有一個我的存在。“我”,意味著主宰。而事實上,表現為生命的五蘊,只是緣起的現象,中間並沒有能做主宰之物。所以,真實的我是沒有的,有的只是一個虛假的幻我。

    又,“思”只是屬於行蘊,屬於心所法。拿心所法來代表我,這是大錯特錯了。五蘊都不能代表我,五蘊之一的行蘊又何能代表的了呢?

    佛教為何能知道這麼深遠?因為,這是佛教徒控制自己,不去攀緣外在的五欲六塵,一直向內觀照自己的身心,投入全部的生命,一直觀照,久而久之,便能了知這些事實。

  • 4 # 智壇時空

    我的看法就代表我!

    我的直覺就是我的答案。!

    好比,吃蘋果

  • 5 # 說書人鴿子

    我思故我在”我們都在政治的課本上讀過這句話。笛卡爾在面對懷疑論時說:“我不能懷疑我在懷疑。”他認為這樣能夠證明“我存在”。“我不能懷疑我在懷疑”。這樣一件歷事在形而上學中被稱為“元根據”,即:真理的根據。但本人並不相信理效能保證“我存在”為真。即:我的形而上學為深淵。

    看起來,這一推導無懈可擊,但它有一個隱含的前提:我們的知識來自於理性而非感官。笛卡爾對此證明如下:感官不能推出事物的可變性,我們認識到事物的連續性靠的是理性。但我依然認為這並非牢不可破。我們追本溯源可以發現,這一推理的基礎是這樣一個假設:世界是顯然外在於我們心靈的外部世界,我們直接感知的只有我們的心靈。

    我的假設:世界存在。根據生物學知識,我們知道:心靈不可能脫離肉體存在, 世界外在於我們,我們卻內在於世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論證運用了科學的知識,那麼我就必需承認“我存在“與“世界存在”。

    乍看之下,我似乎得到了與笛卡爾相同的觀點。但我們的理論之間的矛盾其實在於笛卡爾認為上帝存在,那麼上帝確保他認識了世界。但這一論證對於無神論者而言顯然並無太大的力量。而在我的思考中,沒有完美的事物也沒有全知全能。那麼我是否真正認識到了這個世界便成了問題。這樣一來,形而上學的“深淵”又使我落入懷疑論。

  • 6 # 荊郢豪客

    這裡的思,包括感知、反應和思維。凡有這樣“思”的我,才是“在”的我。否則,就只有部分在的我,或不在的我。“思”而在,是對“我在”的哲學定義,不是社會學、生物學的定義。正是在這種“我在”的哲學定義中,才有所謂“行屍走肉”,也有“雖死猶生”。生物的我在,社會的我在,應該追求到哲學的我在境界。如果只有吃喝拉撒睡而沒有思想沒有作為,這樣的我在,沒有意義。

  • 7 # 江山js

    人和其它萬物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人是可以思想的,人是理性的,人具有思維。人若不思想,和動物、植物以及那些沒有生命的萬物又有什麼區別?!石頭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嗎?不能!“存在”或者“不存在”對於石頭而言都沒有意義。由此,人若不思想就如同不存在!只有當我思想時我才能強烈地意識到自己的存在,由此:我思故我在!

  • 8 # 淡淡一掬水

    主體就是人,是認知世界的本體,即產生“思”的思維者;客體是世界,是被“思”這個主體認知的物件,所以叫“客體”。是被“思”認知的客觀世界。從而使“思”能夠認知客觀世界的真實性。“我思故我在”使得希臘古典哲學中的“主客體不分”的模糊認識論清晰起來。這就是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的真實意義。到了斯賓諾莎,“本體”又有了新意,“本體就是宇宙本身,人也是本體的一部分”,使得“一元論”的認識論,建立起來。

    但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這個命題,證明了“上帝的存在”,為西方唯心主義哲學的建立提供了依據。但笛卡爾的“上帝”,不同於宗教意義上的上帝。笛卡爾的“上帝”,是“客觀世界與自己規律效能夠自洽”的證明。

  • 9 # 左國曹

    “我思故我在”意思是:“我唯一可以確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因為當我懷疑其他時,我無法同時懷疑我本身的思想”。

    “我思故我在”可精煉地理解為:當我使用理性來思考的時候,我才真正獲得了存在的價值。理性可破除習慣、迷信以及種種所謂的“已成觀念”,讓真正的思考滲透進自己的人生,那麼,我的存在才有真正的意義。

    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是笛卡爾全部認識論哲學的起點,也是他“普遍懷疑”的終點。他從這一點出發確證了人類知識的合法性。也就是說:笛卡爾是唯心主義者,但並不是從此命題看出來的,“我思故我在”並不是唯心命題,而是純粹認識論的內容。說笛卡爾是唯心論者是縱觀他的哲學體系而得出的結論,而並不是從這一命題,它既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

    經驗派哲學家的解釋:

    把“我思”是經驗論中的“我在思考”,“我在”理解為經驗中的客觀存在,“故”表示因果關係。結果這一命題就理解為:“由於我思考所以我才存在”。(英國 霍布斯)受此影響,我國哲學界長期以來也持這種解讀立場,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著名的哲學家苗力田和李毓章兩位先生。

    他們在《西方哲學史新編》的論述是這樣的:“既然肯定我在思想,那麼就必須也肯定思想著的我必然應當是某種東西;這就意味著肯定我存在;因為如果肯定一個思想的東西在思想著,可是卻否定他的存在,這顯然是自相矛盾的,是荒謬的。

    笛卡爾由此斷定:我思想,所以我存在。”經驗論錯誤之處在於:一是將“我思”等同於經驗之中“我能夠思考”,是一種生理上的特徵和功能;二是將“我在”等同於經驗之中的客觀存在,即“在者”。用一個反命題即可以反駁經驗主義的觀點,“只有當我思想的時候,我才存在,如果我停止了思想,我就不存在了。問題是,當我們不思想的時候,我們在哪裡?”

    “我思”即是存在於人的頭腦之中的“思維規定性”;“我在”指的是“人的本質存在”,這是巴門尼德哲學意義上的“存在”,不是經驗中的客觀存在。不是“在者”和“在場”,而是本體意義上的“在”;“故”表達一種邏輯順序,凸顯“我思”的第一性原則。

    “我思故我在”理解為:人只能依靠這些先天就存在於人們頭腦之中的思維規定才決定了“人之為人”。可見,“我思故我在”,從唯理論表示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要表達的是“我思故我是”。這種理解和笛卡爾的“天賦說”是相得益彰的,強調人思維的先驗性,人的思維能力是人區別動物的關鍵。

  • 10 # 真如玉

    “我思故我在”,我即是個能獨立思考的自然人,我也是個抽象的概念。人是自然社會里,唯一會使用語言的高階動物,用語言表達內心的想法。人的思想意識,支配行為方式。我們不僅會思考,還會思想思想的思想。思想具有高度的矛盾統一性 ,所以我們還要分別對待,優選相對適合的。人只要活著,就會不斷的重複思考,大腦就像一臺永動機,不停的轉動,生命不息,思想不止。我思故我在。

  • 11 # 直又直

    笛卡爾,歐洲,法國的哲學先驅之一。是他第一個創衛了一整套的哲學體系,對整個西方,甚至全世界的哲學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句:我思故我在(的名言),意為透過學習才能認識自己和發現自己,否則是微不足道的。這也是他對哲學的思想立場的寫照!笛卡爾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他不但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而且對數學、物理、天文也有偉大的貢獻。曾被譽為幾何之父。如他創立了座標體系、物理的動量守恆定律,為後來的能量守恆定律奠定了基礎,以及天文學上的演化、旋渦等理論。他是一代科學的偉人!我思故我在,曾鞭策著數代人在青年時代的貪婪樣去學習,總覺得人不學習,就像動物一樣,毫無作為,失去了自身存在的意義,那將是相當悲衷的事情啊!

  • 12 # 優句匯

    “我思”是該實體的本質,“我在”是該實體的存在。“故”是表並列而不是因果關係。

    世界有可能是不真實的,只有我的思想能保證它是存在的,但肉體以及眼前的事物可能不是真實的。

    我無法否認自己的存在,因為當我否定自己時,我就已經是存在的。原因是當我在進行思考懷疑時,肯定有一個執行“思考”的“思考者”,這個“我”是不可懷疑的,所以,否認自己的存在是自相矛盾的。

    在笛卡爾角度看來,這個三段論是從自明的前提展開的,但我們並不能保證我思的就一定存在,這也是個漏洞。

  • 13 # 文溪推文

    我認為,這句話屬於唯心主義思想。

    “我思故我在”意思是,我能思考,所以我存在。

    這句話把人的意識作為萬物的本源,是唯心主義的重要表現。

    堅持唯物主義的我,認為這句話是謬誤。

    我們應該堅信的本源應該是物質,即相信“我在故我思”。

  • 14 # 鄧恩周

    "我思故我在"意旨"我思想,所以我存在"這是法國哲學家笛卡兒的哲學命題。認為當我在懷疑一切時,我不能懷疑那個正在懷疑著的"我"的存在,而懷疑是一種思想活動,因為那個懷疑著的"我"的本質就在於它只是一個在思想的東西,只是一個心靈,,一個理智或是一個理性。所以這個"我"並非指身心結合具有形體的丶我"而是指離開形體獨立存在的精神(思維)實體。"我"的根本屬性就是思想,有我的存在就有思想,有思想就有我的存在。

  • 15 # 省者全無

    “我思故我在”,這句話在哲學中是典型的唯心主義思想而且是主觀唯心主義思想。笛卡爾說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之所以能夠存在在這裡,是因為我覺得我在這裡,所以我是存在的。表明了意識決定物質才是這個世界的本質的思想。

    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是,笛卡爾這句話並不是表明的唯心唯物的問題而是認知論的問題。塔的含義是:我唯一可以確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因為當我懷疑其他時,我無法同時懷疑我本身的思想”。

    比較權威的一種解釋是:“我無法否認自己的存在,因為當我否認、懷疑時,我就已經存在!”因為我在思考在懷疑的時候,肯定有一個執行“思考”的“思考者”,這個作為主體的“我”是不容懷疑的,

  • 16 # titi牙

    我思故我在這句話源於懷疑。

    笛卡爾首先認為感官世界呈現給我們的一切都是可懷疑的。比如你可以懷疑你看到的玫瑰其實不是紅色的,因為你的眼睛可以欺騙你;你也可以懷疑你自身不存在,是你的觸覺以及五感可以欺騙你。你可以繼續懷疑下去,以至於懷疑世界只是幻象,知識只是假說,這些懷疑在邏輯上是完全行得通的。那麼,這樣推斷下去,世界不就真的成了假象嗎,知識不就真的成為謊言了嗎?

    笛卡爾又解釋道:我可以懷疑一切都不存在,但當我懷疑時,至少懷疑是存在的。於是他推論道,懷疑導致懷疑者,思維導致思維者,我思維-思維存在-思維者存在-我存在。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並不是真理,無論是這句話背後的邏輯推論還是這句話本身都具有漏洞。笛卡爾作為一個唯理論者,也不是告訴我們心靈意識是絕對的存在,所以並不能用唯心或唯物來定義它。

    當然,用來指導人生也毫無意義。

  • 17 # 月自黃昏水自安

    很多人將“我思故我在”解釋為“我思考,所以我存在”。也就是說,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因果關係。

    可這恰恰是笛卡爾所反對的,笛卡爾反對三段論,但“我思考,所以我存在”的理解中蘊含著三段論。大前提:凡思考者均存在。小前提:我思考著。結論:所以我存在。

    笛卡爾既然反對三段論,這句話也就不能理解成因果關係了。其實,“我思”不能證明“我在”,“我思”只能證明思維存在,可思維存在推不出我存在的結論。這道理顯而易見,善於思考的笛卡爾斷不會輕易得出這樣一下就能被攻破的結論。

    “我思故我在”的法語是“Cogito,ergo sum”,英文是“I think,therefore I am”。所以這句話翻譯成“我思故我是”更恰當。所謂“是”,就是being,是存在者之所以存在的本質。

    所以,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中認為,“我在”即“我思”,也就是說,笛卡爾承認,思維存在,這就是他的“第一哲學”。

    這種“第一哲學”有兩個意義,可以解決我們要如何看待“我思故我在(是)”的問題。

    第一,思維與存在是同一的,思維就是一種存在。只有承認思維存在,人類的一切爭論、一切學科、一切成就才有前提,否則,人類取得的輝煌將一無所有。也就是說,承認思維存在是地基,有了地基才能在上面蓋樓。又或者說承認思維存在是樹根,有了樹根才有樹幹、樹枝、樹葉。

    第二,懷疑一切。除了思維存在無可置疑,其他的一切都要重新審視。但這並不是說我們要成為懷疑論者,懷疑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透過懷疑得到對思維而言是真實可信的結論。這是一種真正的自由,是思維的自由。

  • 18 # 人間難逍遙

    笛卡爾

    十七世紀法國哲學家、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生理學家、機械論者。

    笛卡爾簡介

    我們今天所使用的座標系:平面直角座標系和斜角座標系。就是笛卡爾的發明,所以稱作笛卡爾座標系,解析幾何也是笛卡爾發明的。從這些我們可以看出,笛卡爾在自然科學和哲學方面,他的基本思想功力非常紮實。笛卡爾作為一個法國人,由於當時法國還處在專制時代,距離法國大革命還有100多年時間。

    笛卡爾思想的源起

    所以笛卡爾真正的人生是流落到荷蘭以後展開的,而荷蘭是西方最早完成資產階級革命的和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地方。它在脫離西班牙統治時代,經過接近50年左右的戰爭,在1609年完成尼德蘭革命。所以荷蘭這個地方,它在十七世紀初葉或者上半葉,它的政治文化氛圍相對寬鬆。這是笛卡爾作為法國人流落到荷蘭,最後可以做出自己思想發展的原因。笛卡爾曾經有過這樣一個表述,笛卡爾哲學最簡單的說法叫做二元論。所謂二元論就是笛卡爾認為,這個世界要在兩個方向上討論。笛卡爾說這個世界有物質實體,還有一個叫心靈實體。笛卡爾說物質實體的屬性是廣延,所謂廣延就是時間和空間。而心靈實體的屬性則是思想,然後笛卡爾討論一個問題,我們所討論的世界,究竟是心靈實體的生髮還是物質實體的映照。

    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的思考

    我們從這個基本點出發,我們經常會發現夢境是如此的真實,在夢境中你很難發現自己的夢境是一場虛幻。等我們醒來以後,才發現夢境只是夢境。笛卡爾做了一個追問,我們怎麼知道醒來的時候,不是在另一重夢境之中呢?因此我們的感知本身的確證性是一個疑問。在我們中國,道家的一位重要人物,莊子也做過同樣的表述,就是著名的典故莊周夢蝶。這個典故和笛卡爾出發討論知和在的這個開端幾乎完全一樣。

    笛卡爾對自己的感知提出懷疑,說我要能證明任何東西存在都非常困難。因為既然我所說的“在”都是發展發生在感知系統中的“在”,而我的感知系統本身卻不能確證,那麼我怎麼表達對“在”的追問?於是提出著名的論題——我思故我在。也就是說笛卡爾認為,其他的外物追問,我唯一能夠確證的“在”,只有我思。就是我的思想在,我的懷疑精神在,我能夠證明的在,只有這個東西在,可以說是唯一對“在”是什麼的一個非邏輯直證,唯一有效的直證。

    我思故我在的理解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很多人把他理解為,我思,所以我在,我的肉體在。笛卡爾講的我思,所以我只能證明我的思想在,而不是說我的肉體在。我思故我在中的“在”僅指思在,這是對在唯一有效的證明。

  • 19 # 弗蘭克內爾

    首先,“我思故我在”是笛卡爾全部認識論哲學的起點,也是他“普遍懷疑”的終點。

    這句話比較權威的解釋是:我無法否認自己的存在,因為當我否認、懷疑時,我就已經存在。當我在思考在懷疑的時候,肯定有一個執行“思考”的“思考者”,這個作為主體的“我”是不容懷疑的,這個我並非廣延的肉體的“我”,而是思維著的我。所以,否認自己的存在是相互矛盾的。

    這是比較權威的解釋,也就是說這是一個直觀的命題,也就是說當我理性思考問題的時候,我才真正獲得了存在的價值。理性思考可以打破自己思考問題的侷限性,這樣我的存在才真正有意義。

    這句話同樣也是笛卡爾的懷疑理論的延伸,即我們的一切“真實”的感知,一切對外界的感覺,還有我們的回憶,甚至是我們的夢境裡都會有欺騙我們的怪物,我們自己的主動感知活動和思維讓我們覺得這其中也有部分是值得我們信賴的。現實世界裡的感覺也有著怪物的延伸,它會佔有一定的空間和顏色等。“惡魔”在欺騙著我們,在誘導著我們的思維,我們可以如此的懷疑它,但總有一個“我”是不可被懷疑的,是真真實實存在著的。因為連“我”也被懷疑,那麼“惡魔”難道在欺騙一個不存在的人?就像是“莊周夢蝶”,為什麼會有著這樣的感知?“現實”與“夢境”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區別呢?整個世界的存在是不是也是一個巨大的“夢境”?當“現實”與“夢境”相互重疊的時候,到底哪一個是真的?哪一個是假的?

    “我思故我在”是一直觀的命題,“我思”和“我在”是同時進行的。因為我理性的思考我才能夠清楚自己的存在,這裡的“我”不是肉體的“我”,是正在思考的思維的“我”。這點是不能被懷疑的,只能更加堅定有這個“我”的存在。

    因為笛卡爾對懷疑主義的延伸,給我們得到了最終的啟示,即懷疑主義是到達真理的工具,人類最終要趨向於理性的思考,建立一環扣一環的知識體系,從而得以判斷出“我思維,我存在”。

  • 20 # 師父的徒兒k

    太狹隘了,怎麼能只把人的思維當成全部的“我”呢?一個人完整的“我”,不單單隻有思維,還應該包括肉身、感受、記憶和知識等等因素,甚至更復雜。因為這個“我”可大可小,有形無形,美醜矮胖,高貴低下,很難分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課沒聽,作業沒寫,現在十分迷茫,怕自己墮落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