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怪鵝愛吃瓜
-
2 # 傅詩穎
雖然年紀不小了,但是我最愛的電影還是瘋狂動物城
這絕對不是一部簡簡單單的動畫電影。
沒想到在和諧共處的動物世界裡,也會對食肉動物帶有潛在的偏見。即使是在Zoopia,也會帶著有色眼鏡覺得狐狸狡猾不能信。
這跟現實世界裡的一些偏見太像了。
其實還有好多情節內容都隱喻了我們現實世界的事情。
兔警官朱迪----美國夢的代表
狐狸尼克—高冷男神
樹懶—公務員也是一種消極
每個人都可以在電影裡找到自己的縮影
您的喜歡是我支援的動力
-
3 # 使用者老馬識途
一部電影看完了,只看到在“演”。於表現的歷史和現實生活差距較大,基本上不看電影了。更別說到影院去了,電影票賊貴。
-
4 # 陽光燦爛的家鄉
美國電影《拯救大兵瑞恩》。感覺老美很講人性。後來看到美國在世界各地的野蠻行為。才認識到,其實這樣的電影也是一種侵略,文化和思想上的。
-
5 # 旅行者觀世象
是美國影片《彗星撞地球》(又名天地大碰撞)給我帶來新的認知。原來以為以為核武器只會像二戰美國投放到日本廣島、長崎的“胖子和小男孩”一樣給人類帶來滅頂之災,看過該部影片後才知核武器完全可以用於爆破撞向地球的小型天體,為人類帶來福祉,使我明白一個道理:當人類道德的力量高於性惡時科技成果才會服務於人類!
這段臺詞出自大衛·芬奇導演的《返老還童》,也被譯為《本傑明·巴頓奇事》。
這部電影我看了四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觸。
有時看到愛情,有時看到成長,有時看到生命,有時看到死亡。
電影改編自菲茨傑拉德的短篇《本傑明.巴頓奇事》。小說篇幅不長,32開的書只兩百來頁,讀起來耗不了太久。小說講的是本傑明.巴頓傳奇般的一生,出生時就有著六七十歲樣貌的他,越長越年輕,在時空倒置中度過一生,也在斗轉星移間體悟生命的真諦。
2008年,大衛.芬奇將這部經典作品搬上了大熒幕,拍成了同名電影。
故事設定沿用了小說,但在內容上做了巨大的改編。
我個人喜歡這部電影其實還要勝過小說一點,諷刺意味十足的小說雖然發人深省,卻不如電影帶來的震撼來的直接,何況,我一直很喜歡導演大衛.芬奇,而主演布拉德.皮特和凱特.布蘭切特對人物的塑造可以說堪稱完美,在某種程度上,他們的個人魅力和角色本身融為了一體,這就是小說文字所達不到的了。
影片中最打動我的是男主角一生的經歷。
在他離家遠遊的歲月裡,他經歷了人生中的所能經歷的一切。在遠航中,他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英國貴婦伊麗莎白。他初次品嚐了愛情的滋味。在二戰中,巴頓經歷了真正生與死的考驗。他也遇到了自己親生父親,得到了遺產,也迎來了又一次的生離死別。
決定一個人對生命感知的程度的,不是年齡,而是經歷。
在經歷了無數常人所不會經歷的事情之後,巴頓已經對命運有了自己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