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雁過無痕2020

    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躁狂症以及雙向情感障礙等所有所謂心理疾病的真相

    心理問題是當前非常嚴重的一個社會現象,尤其是在孩子中越來越多,讓人痛心疾首。多少人痛苦到絕望,多少家庭瀕臨崩潰,而大多數人還矇在鼓裡,不知道真相和出路,真是太可怕了!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所有所謂的心理問題,無論什麼型別,無論有多嚴重,無論症狀多麼複雜,其實根本都不存在。這些所謂心理疾病為什麼很難治癒?是因為我們一直在解決一個本身並不存在的問題,這怎麼可能解決呢?這樣做的結果,只會造成更多更嚴重的問題。道理一說都明白,所有負面情緒本來就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情緒,就像呼吸一樣。大家如果非要去解決的話,只能把生命解決掉,這就是很多人最終選擇走向絕路的原因。一般的人遇到負面情緒很快就放下了,但我們不行,非要解決它,哪怕魚死網破,結果越來越嚴重。殊不知,不去解決問題,轉而放下問題就不需要解決的。無論生活中多麼艱難,沒有什麼放不下的。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什麼都帶不走。

    人生就是一場戲,何苦這麼認真,何苦與自己過不去。

    其實,現實中比你情況糟糕的人多的是,一般人沒有當回事,沒有拿起來,咱們不但拿了起來,還不願放下。只要放下了就沒有痛苦了。要說放不下,誰也沒有辦法。但痛苦有辦法,痛夠了自然就放下了,話糙理不糙。

    我要告訴大家,選擇結束生命是一個極其錯誤的選擇。結束生命這並不是痛苦的結束,而恰恰是另一個沒有盡頭的無盡痛苦的開始。生命永遠不會結束,每一段生命都有它的意義。

    言歸正傳,這些所謂心理問題的本質和真相又是什麼呢?如果如果我們弄明白了這個,所有所謂心理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因為實際上它本身並不存在,當然也就沒什麼要解決的。

    有人說,怎麼會不存在呢?我們內心煎熬的痛苦多麼真實,我們現實面臨的問題實實在在,我們就是睡不著覺,我們身上的症狀和疾病也是真實的,我的人生就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等等不一而足,這些痛苦就是明明存在啊?說不存在不是自欺欺人嗎?

    是的,對你來說,一切都是那麼真實。我想說的是,這些所謂真實情況都只是結果而已,並非原因,也只是表面現象,並非本質。它們並非一成不變。我們要解決這些所謂心理問題,必須從根源上入手。大家無論透過心理諮詢還是藥物治療,都是在用現象解決現象,用問題解決問題。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不斷加重問題。

    所有的心理問題,無論什麼樣的負面情緒,都會表現為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頭腦思維,想個不停,吃不下,睡不著,身心疲憊,就想去想明白,結果越想越多,惡性迴圈,無法控制,直至崩潰。這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能量會逐漸被耗盡,就越來越失去了對自己思維的控制能力,最後甚至連自己的生命都打算放棄,那是低能量狀態的幻想。在那種能量狀態下,就是一個芝麻都變作一座大山把自己壓垮。

    這種情況下,唯有提升能量才能改變。這個能量,不光是吃飯和休息,更重要的是停止負能量(負面思維)的侵蝕,不斷提升正能量。就是必須打破惡性迴圈,停止思考(你是永遠想不完,也永遠想不出結果的),並轉向正向思維,積聚能量。有了正能量,就能掌控自己的思維,掌控自己生命的一切。有了正能量,過去那些困擾你的問題就由西瓜變成了芝麻。

    那麼,如何停止頭腦思維呢?我們就是控制不住想啊!其實,控制不了頭腦就是因為負能量(表現為所有負面情緒)太強大了,我們被負能量所控制了。由於不同人負能量所表現的負面情緒不一樣,軀體症狀更是千奇百怪,也就有了各種所謂心理問題的病名,其實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只要抓住了本質,所有所謂心理問題自然就不存在了,也根本就不需要去解決,因為沒有什麼需要解決的。無論你是什麼情況,無論有多嚴重,無論現實問題多麼真實和難以解決,無論軀體上有任何嚴重,哪怕得了絕症,根源都只有一個,解決辦法也只有一個。找到了根源,人生中一切問題都是肥皂泡。

    根源是什麼呢?根源在於錯誤的三觀,追求了錯誤的價值。當前,可以說世界上99%的人追求的是錯誤的。追求物質,各種慾望,色情,不孝,不珍惜生命,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奉獻而非索取、壓力大(非要追求一個特定的目標或要求)。由於這些錯誤的三觀,導致我們心裡每一個念頭、所說、所行都是衝著慾望和索取去的。大家每一個負面情緒後面都一定有一個慾望。還有很多家長自己還把這些錯誤觀念強加給孩子,自己把孩子害了還怨天尤人,還埋怨孩子。我們所有的慾望和負面情緒都是負能量,都會不斷糾纏與放大,最終正能量越來越少,甚至發展到我們以負能量為榮,以正能量為恥。這不就是現在社會的普遍現象嗎?為什麼大多數人活得很痛苦?這就是總根源。每個人表現不一樣,有的身體得病,有人心理得病,有人遭受挫折或災難等等。

    你活在夢境裡,唯有醒來。誰能把夢境解決了?醒來就是,有啥好解決的?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必須要明白自己錯在哪了,要明白沒有誰在懲罰你,都是自己的錯。宇宙是最公平的,如果你錯了還能快樂,那才真是沒天理了。其實,外面誰都沒有錯,都是你自己的錯,不要怨天尤人,只能反省自己。什麼原生家庭理論,根本不存在,都是害人的理論。自己的命運是自己做主,不要給自己找任何理由和藉口。不要以為是家庭環境原因、是別人欺負你你害你、是人際關係緊張、沒有錢、壓力大、身體疾病等等一切現實問題造成的。錯了,這些問題也都是現象,都是錯誤三觀的結果,和你的心理問題一樣都是同一根源的結果,都是表象,都有一個共同的錯誤的根。即便這些問題被解決,你的心理問題照樣存在,而且還會出現更大的問題來提醒你。

    每一個痛苦,都是來提醒你錯了,讓你趕快回頭。一旦回頭,痛苦就失去了存在價值。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你一天不回頭,痛苦就會如影隨形。每一個痛苦的背後,都有一個執著,都有一個慾望。唯有放下執著,放下慾望。過去的已經過去,一切都是咎由自取,沒有人傷害過你,也沒有人能夠傷害到你,坦然接受自己當前面對的一切,這是自己過去所做的果實,已經無法改變。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知錯改錯,從當下開始保持正能量的心念、語言、和行為,不再傳播和釋負能量,包括家裡和網際網路上,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家務做起,幫助他人,奉獻自己,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慾望,放下物慾執著,孝敬父母,愛惜所有生命,敬畏自然,這些本來就是人生的真諦,迴歸人的本性,這些正能量越來越多,你的未來自然就會改變,幸福快樂就已經上路了。哪裡還會有什麼心理問題?哪裡還有什麼人生問題需要解決?哪裡還有痛苦?哪裡還有不平?

    還有,孩子有問題的父母,求您放過孩子,放下孩子,不要管的太多,給孩子正確的人生觀教育,還孩子自由,別給孩子過多壓力。網際網路一代,少接觸電子遊戲和色情網站等成癮東西,也別再用藥物殘害孩子了!!!

    認為自己存在所謂心理問題,並想辦法去解決它,是所有痛苦的真正原因和開始,隨著解決的過程,痛苦越來越大。這就是正常人與所謂心理疾病的人的根本區別。人生中所有現實問題都一樣如此,不解決是最好的解決。無為而無不為。大多數人活反了,所以痛苦。

    很多人都說放不下,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人死的時候都的放下,沒有誰能把它帶走。不放下就得繼續揹著,繼續痛苦,沒有選擇,也沒人能幫你放下。放下的唯一方法就是接納,接納別人和自己經歷的一切,接納一切可能的發生!

  • 2 # 苦澀涼茶1

    從一件小事做起,積累經驗累積信心。等到遇到的事多了就明白恐懼只是我們自己內心的自卑,人生在世要麼強大要麼弱小,不想自己變得弱小那麼就只能強迫自己強大起來。

  • 3 # 鱷魚妹

    可以試著進行行為治療,試著迴避讓你感受恐懼的物件和場景並且不影響你的日常社交功能。先試著在網上社交,網上社交不用親自面對對方,可以減少一定的壓力感。從簡單的社交場所開始進行鍛鍊,小區樓下,餐廳服務員等,給自己定個目標每天同一兩個陌生人對話,成功了可以給自己一個小獎勵,沒成功第二天繼續。

    可以利用藥物進行輔助治療,尋找專業的心理醫師進行治療。

    社交恐懼症很大一部分是來自身體自己給的壓力,每天堅持鍛鍊,經常出門走走轉轉,看看美麗的風景,找一兩個玩伴聊聊天,相信很快就會好啦。

    加油!!!

  • 4 # 溝通和思維

    什麼是社交恐懼?

    社交恐懼症,也稱為社會焦慮症。

    其特徵是,在日常社會情境中,感到壓倒性的焦慮,以及擁有過度的自我意識。

    他們對於被別人眼光和評價,有著持續,激烈和長期的恐懼,同時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窘迫和丟臉。

    這樣的恐懼十分眼中,以至於干擾到了他們的日常工作,學習及其他生活。

    雖然很多的人能夠認識到,他們對人的恐懼可能過於極端,或者不合理,但卻無法克服。由此常常感到自卑或者抑鬱。

    那,社交恐懼該怎麼緩解或克服呢?

    01.要學會自我暴露

    社交焦慮的人一般不太會和他人分享自己的資訊和自我暴露,而人和人之間建立比較緊密關係的前提條件是互相自我暴露。

    隨著你自我暴露越來越多,兩個人會變得越來越親密。

    在親密關係中尤其是這樣。

    所以對約會有社交焦慮的人,經常比較難開始一段親密關係。

    對社交焦慮的人來說,最難的就是讓他們卸下心防。

    這也是為什麼練習分享是重要的一步。

    練習自我暴露,意味著告訴你的約會物件你自己的故事,對你來說重要的人,分享你對最近一件事的看法,或者讓你的交流物件知道他們看起來不錯。

    自我暴露就是讓對方知道你是怎麼想的,你的感覺,和讓對方知道什麼對你來說是重要的。

    02.提前為社交作好準備

    在參加一個社交場合之前,我們可以儘量提前瞭解場合的主題,或是參與人員的組成。

    我們可以根據主題或者參與者的背景,提前準備一些能夠聊的話題,例如相關領域的趣聞,近日的熱點等等。

    想好你的社交目的,如果你打算和一些人深入交流,那麼你需要比較透徹地瞭解相關內容;

    如果你只是打算進行幾段閒聊,那麼泛泛地準備一些資訊即可。

    03.改變自己的想法,以及培養自信

    一旦你瞭解和明確了讓給你產生焦慮和懼怕的消極想法,那就必須開始分析和挑戰他們。

    詢問自己,並且測試這樣的想法是否是真的。

    使用邏輯和證據來反駁這些自動產生的消極思想。

    那裡會有很多人,我真的會成為他們關注的焦點嗎?”

    用積極的想法來代替那些大腦自動產生的消極想法。

    當它們產生時,先用相反的思維來挑戰這個想法,像前文提到的,然後給自己一個積極的暗示,“比如我很有趣,別人都會想跟我成為朋友的。”

    甚至你還可以在家中,或者隨身攜帶的鏡子上貼上積極的資訊,讓你隨時可以受到積極的暗示。

    減少對自己的注意力,觀察你周圍的人和環境,將專注點放在別人正在說的話上,而不是過多專注於自己。

    許多焦慮和恐懼來自於對別人評價的在意。其他人可能並不總是同意或者回應你,這並不是對你個人,或者能力的評價。

    人與人相處都是求同存異,不一樣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並不能代表全部。

    實際上,有社交恐懼的人,通常在熟人面前會變成徹底的話嘮,所以常被朋友認為是悶騷。

    這裡就要提到一個概念,叫做社交距離

    它指的是社會網路中兩人之間的距離,而非現實中兩人之間的物理距離。例如,你和你的愛人即便分居兩地,社交距離依然很近。

    你的公寓搬來了一位黑人室友,即便你們每天打照面,但社交距離依然很遠。

    較近的社交距離中,彼此瞭解對方的性格特徵、人格特質,這樣的人和你的內心世界有很多交集,因此你不會受社交恐懼的影響。

    相反,接觸社交距離較遠的人,會讓你產生社交恐懼。

    控制好社交距離,有助於降低社交恐懼帶來的負面影響。

  • 5 # 平心育兒

    社交恐懼的深層的原因是早年建立了不安全的依戀關係。

    (1)每個人生命的早期,來到這個社會上都有一種天然的被迫害的焦慮心理,如果出生以後母親沒有很好的融合和轉化嬰兒的焦慮,被迫害焦慮就沒有能夠更好的向前發展。成人以後我們就會發現人際關係存在困難的成年人,他們對人是覺得不安全的,不夠信任的,所以在人際關係當中就會迴避。

    (2)有社交恐懼症的成年人可以先從自我覺察開始。在每去見一個人之前去分析一下為什麼會害怕見這個人,將自己內心的恐懼在認知的層面去消融。

    (3)如果更加有困難的話,建議持續的跟諮詢師開展工作。在穩定的諮訪關係中習得了新的人際人際關係的模式,在諮詢師的陪伴下,獲得了穩的穩定安全的心理空間,這樣才能夠逐漸的去改變這個問題。

    (4)心理的成長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越是早期的創傷,治療的時間就會越長。當然,重要的是建立信心。

  • 6 # 宣萱心靈有約

     一、社交恐懼會成為與人交往的屏障

    我認為常感孤獨的人分為三個級別。

    初級——內向

    人的性格本身就分為內向跟外向,其實他們都願意與人交流,只是外向的人能說會道更偏向自來熟。而內向的人初次見面容易害羞不好意思,熟絡之後,也是能加入話題中心的,社交中他們屬於慢熱而已。

    中級——自卑

    自卑就比內向嚴重了,沒有哪個孩子生來自卑,家庭原因或者早期的一些不好的經歷,在心中留下了陰影進而導致了自卑。自卑的人大多是討好型人格,社交時總把自己定義為低人一等的級別,總是怕別人不高興,也很難張口拒絕別人的要求,慢慢也就成了別人眼中的老好人。

    其實不然,自卑的人渴望融入集體,也渴望被人關心,但他們總覺得像自己這樣的人不值得,於是只能採取委曲求全的方式融入集體,犧牲個人利益,滿足別人的需求。

    高階——社恐

    尚且不說自卑的人能不能真正很好地融入集體,談及社恐,自卑真的不值一提。社恐即社交恐懼症,整個社會對他們來說都是唯恐避之不及的存在,就好比大海上飄著一直孤零零的帆船,對船上的人來說,出了這隻船,無從下腳,充滿危險,瑟瑟發抖。

    這是很可怕的想法,然而這樣的想法卻不容忽視。因為害怕,他們不敢與人交流,牴觸肢體接觸,拒絕出現在公共場合。社恐常常伴隨著強烈的身體反應,一旦走出房門,就感覺自己暴露在了全世界的目光下,身體不自覺僵硬;課堂、會議等場合需要發言,下意識嚥唾沫,語無倫次,邏輯不清……只有獨處才能讓他們放鬆下來,這時又會感到孤獨,惡性迴圈。

    二、不得不社交,又不能社交,該怎麼辦?

    1、轉移注意力

    當你到達一定的極限時,不需要再強硬地讓自己去社交了,過度反而適得其反。這時候放鬆自己,做點自己喜歡的事,讀讀書、聽聽音樂、做做運動都是可以的,不要讓社交成為負擔。

    2、調整心態

    邁出第一步沒有那麼可怕,你不去跟別人交流,別人為什麼要主動來找你呢?就像你不敢主動開口一樣,別人也會不好意思。學會主動挑起話題,懂得傾聽,適當發表自己的看法,你會覺得其實跟別人聊天很舒服。

    3、增拓寬識面

    社交社交就一定要交流,多關注實事娛樂八卦等,做到聊天時有話可說,有事可講,只要引出一個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接下來的就順利成章了。

    4、正確認識社交關係

    除了親人,沒有誰是誰的誰,所以沒必要完全讓自己處於下等,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相遇即是緣,緣分一到,便是過客,對方又不是上帝。永遠要記住,在社交中如魚得水的,永遠不是老好人,學會拒絕又何妨。

    臉皮厚點兒,奉承好話謹慎聽,傷人壞話選擇聽。遇事求助於人事半功倍,別人求助合理拒絕減輕負擔。(這裡不是讓大傢什麼事都要去找人幫忙,也不是別人什麼事都要強硬拒絕,自己要有底線,把握好一個度)。

    最後希望大家能慢慢克服自身的不足,勇敢地面對社會,達到自己預期的目標。

  • 7 # 夢飛談心理

    社交恐懼症現在也很常見,是神經症的一種,首先不用太過緊張,可以治療好,而且也有人的確自我克服的,關聯要看你的嚴重程度,下面有幾個問題你可以自問一下:

    1.你要抽個時間冷靜思考下,你不敢去找工作,害怕出門是怕什麼,怕別人笑話或者怕自己出差錯,你要知道自己真正的恐懼。

    2.如果時間比較久,超過一個月,現在對你的工作和生活影響很大,那麼的確需要看下心理醫生活著去醫院看看

    3.就是心理治療方法裡面有一種脫敏療法,你可以開始嘗試自己一個人先去見一個陌生人,然後修煉增多,慢慢克服,這個《伯恩斯的新情緒療法》裡面有相關的自我調節的方法,可以去看一下。

  • 8 # 暮雨生花88088

    如果生活所迫,那麼就要想辦法去適應,去戰勝自己。如果你的生活沒問題,不去工作也不會影響生活質量,那麼也不必要強迫自己去適應,因為那過程也很痛苦,結果也未必是好的。也可以做一些少和人打交道的工作,現在網上找找兼職也可以。

  • 9 # 青山平常心

    社交恐懼症是比較難以克服的一種心理障礙,採用的療法包括但不限於認知療法、放鬆療法、系統脫敏法,精神分析法。但顯然需要根據您的實際情況採取針對性的措施。而透過網上這麼問題的方式是難以幫您解決的,比如說,我這裡回覆您一篇5000字的文章,你肯定也會無所適從了,所以還是建議你找專業的諮詢師進行心理諮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只要我不聽女生的話,不服從她,她就數123,對我數過很多次代表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