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感照
-
2 # 學習做人
一個家庭中沒有書籍,等於一間房子沒有窗子。
俗話說:“家有餘糧雞犬飽,戶有書籍子孫賢。”
媽媽承擔的教育責任更重一點。洗手做羹湯,本來是很幸福的事情。
但是,僅僅懂得柴米油鹽,會離孩子的精神世界越來越遠。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執著地栽培自己。
最理想的狀態——孩子懂的,我們懂;孩子不懂的,我們也懂,至少,我們要與孩子有交集。這個漫長的求索過程,既是為自己,也是為孩子。
孩子的起點,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說來,孩子永遠不會有相同的起跑線。
所以,我敬重那些勤奮好學、不放棄自我成長的父母。
-
3 # 秋汐月
您說的這種情況多數會發生在隔代教育問題中。作為直接教育人-父母,極少數會有這種情況。作為父母,與孩子互動的時間長,能及時發現孩子的優缺點,進行恰當的表揚和柔軟的批評教育。
作為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則是更多的把自己的愛無私的奉獻給孩子,更偏向於溺愛。
站在老師的立場,孩子都是在錯誤與糾正錯誤的過程中成長的。家庭生活更能釋放孩子的天性,孩子犯錯的機率就會大大提高。這時候,家長的高聲斥責可能會產生不好的後果。年幼的孩子心裡承受力幾乎為零,面對家長的批評,孩子會變得誠惶誠恐,長期下去,孩子在面對挫折的時候,心理承受力明顯偏弱,對於挫折不能直接面對,在性格養成方面極其不利。允許孩子適當的犯錯能幫助孩子提升心理抗挫能力。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孩子犯錯了,不能高聲斥責,到底應該如何做呢?
這裡引用前段時間看到的一片文章中的一句話,面對孩子的可視性錯誤“低聲教育’往往會事半功倍”。我很喜歡這句話。
當發現孩子有錯誤時,不要急於糾正,先控制好自己的心態,深呼吸,將問題在頭腦中擴容思考。低聲與孩子交流可以緩和家長的情緒,與孩子心平氣和地交流,讓孩子跟容易接受你的言辭。對孩子而言,低聲教育能讓孩子繼續保持平穩的情緒,不易產生牴觸情緒。讓孩子面對你,眼神相對,孩子的注意力全部放到傾聽你的教育上。事後,讓孩子簡單描述自己的對與錯,以後當怎樣做。這樣,孩子的心理不會挫傷,反而會在對待事情上有正確的是非認知,降低以後犯錯的機率。
最後,其實很多事情,我們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育兒問題,我也是會經常控制不住自己。只能循序漸進,慢慢的先改變自己,再去影響孩子!
-
4 # 木辛木炎
這個顯而易見肯定是不對的呀,這樣縱容孩子會讓孩子認為我這樣做沒問題,是對的。
孩子再小,除了不使用暴力以外,一定要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做錯事情一定要認錯,要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下次不再犯。
-
5 # 芽芽兒童子
第一個問題,無條件答應孩子的事情。我們家長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但不是事事都要答應孩子,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儘可能給孩子安全,基本的物質,精神的保障,但不能認為孩子小,所有都滿足,否則孩子的慾望和要求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高,但最後,我們無法承受,反而會害了孩子。
對孩子要求的事情,我們家長可以區別對待,確實需要,我們能判斷,對孩子有幫助,可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等等,經過我們把關可以滿足孩子。
若孩子看見什麼都想要,這就需要我們給孩子挑選,要滿足孩子一部分需求,並引導孩子使用,愛惜自己選擇的東西。
第二個問題,孩子犯錯誤不糾正和制止,這樣的做法明顯不對。我們對孩子的錯誤可以諒解,可以引導改正,但不能不作為。也不能去粗暴的阻止,孩子會很受傷,耐心說教會有很好的收效。
孩子就是在犯錯誤中成長,這是不可避免的。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們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標籤,這對孩子的心裡影響會非常大。
首先我們要正視問題,就事情而言,就做法而言,不要輕易對孩子的人進行否定。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媽媽是愛孩子的,在幫助孩子成長。
再寫,分析問題所在。幫助孩子走出困境,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我們如何正確地去面對,相信每個孩子在冷靜之後會有所思考,也會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
最後,我們要鼓勵孩子勇敢承認錯誤。對自己的錯誤有勇氣去面對,孩子會更有信心做好。這一切都在我們家長的引導。
願孩子成長路上有良師益友,引導孩子積極Sunny,熱愛生活。
-
6 # 當一個愛做夢的人
孩子的要求不能每個都答應,孩子犯的錯要及時糾正!理由如下:
第一、孩子的要求不能每個都答應,任何一個人的一生也不可能一帆風順,事事如意!孩子在家裡每個要求都得到了滿足,難道她(他)到了學校,出了社會還會每個要求都能得到滿足嗎?家是孩子的練靶場,訓練基地,孩子抗挫能力的獲取始於家庭!外面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人心尓虞額詐,自我要求得不到滿足是常有的事!沒有一定抗挫能力的人,離開家庭走向社會,就會對自我認識不清,對自己灰心,對社會灰心!
第二、孩子有錯及時批評指正。衣爛從小補,洞大不好補!孩子犯錯,一定先指出,讓其明白錯誤並及時改正!
孩子從小要明白,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一定對孩子的啟蒙教育要管好!
-
7 # 使用者愛彤
你好,很高興可以回答你這個問題。現在小孩子他智商都很高的,我們不要把他當成小孩子去看的,我們自己要去換一個方式,基本上相處那樣他就比較容易接受我們的意見。有些東西我們可以換一個方式跟他講,這是不可以的。不要一味的解滿足他,要告訴他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
-
8 # 龑菲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孩子小是沒有錯,可是,正因為孩子小才應該多教育。孩子小,沒有是非觀,不知道對於錯,所以我們家長才應該給他們樹立正確的是非對錯的概念。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好好教育他,總比長大以後讓別人或者社會或者國家來教育他要好的多。
網上有各種熊孩子劃花豪車,去別人家做客時摔手辦,吃飯時霸道的文章,對於這種孩子我總是有一種無奈的感覺。作為家長,我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不是隻讓他吃飽穿暖就行了(可能有的父母連這一點也做不到),我們還要把孩子養育成人。養是養大,育就是教育了。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禮儀和社會知識,為人處事的方法也是很必要的。
慣子如殺子,對孩子的事無條件的答應並不利於孩子的性格養成,犯錯也不及時制止更是不好。
-
9 # 蓴逝
教育孩子上,首先目標明確,看你想讓你的孩子成長怎樣的人。在孩子一歲以前,孩子主要是吃了睡,睡了吃,基本沒有太多脾氣,而針對孩子吃的問題,個人是堅決不縱容的,就是到吃東西的時間不吃,我就餓她幾次,結果是孩子很好養。不挑食。在這一環節,我覺得我是狠心的。而針對睡覺,我是白天給她玩的多,所以從斷奶後就是一夜到天亮。壞習慣只要是我認為不好的我就一定要給她糾過來。我就覺得自己有強迫症。
但兩歲以後,我剛好是辭職帶孩子最煩躁的時期,孩子做的不好的我就發火,最嚴重的一次還把她抱了關在小臥室裡,從此我女兒很怕獨處和關門。我覺得這個事是我作為媽媽對她做的最糟糕的事了。後來我反省了,和孩子好好討論了幾次,孩子也原諒了,但不理解。這個事真的讓我終身難忘,也是我在教育實施手段中的一個敗筆。但我想說的是我覺得孩子犯錯了,一定要反覆告訴她這是錯的,但不要像我脾氣暴躁就好。
我女兒現在六歲,很多事情她都能自己區分對錯,如果我覺得她做錯了,我會喊她自己去罰站,我也陪著罰站,我告訴她她做錯了,我也錯在沒有提醒她。她也服氣。然後有些事她做了還會來跟我說,她知道是我不允許的,但她認為沒有錯,要和我探討。我覺得孩子很聰明,什麼都懂,只是她們也在慢慢試探大人的底線和要求,如果你一味地縱容,她們就敢幹大的壞事,如果你不縱容,她們會知道你的底線在哪裡。
個人觀點,與君探討。
-
10 # 胖媽讀書育兒匯
我認為這種做法完全不對
對小孩無條件答應這件事本身就是做不到的,當然也是不對的。孩子小就無條件答應,那麼孩子大了怎麼辦,孩子多小算小,多大算大,有明確界限嗎?孩子今天要買小汽車,明天要買玩具槍,後天又要買小汽車,大後天又要買槍,難道都得買嗎。孩子今天說要吃肯德基,明天說要吃麥當勞,今天要買阿迪達斯,明天要買耐克。當有一天孩子說要月亮,你真的去摘嗎,孩子說沒錢了,你就給,孩子長大了說不想上班你就養,孩子說我要啃老,你說行,有一天孩子說你出去,你出不出。孩子小,那是藉口,這樣養大了再想管,根本管不了。
犯錯也不及時糾正和制止,那就更錯了,及時糾正和制止那是家長的義務和責任,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往好的方向去,這樣放任不管是為了啥,放養?什麼年代了還放養?一定會放出問題來的,趁他還是個孩子,那就必須要及時教育,是非觀的建立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和陪伴,沒人管教那還要父母做什麼,父母連最基本的職能和權力都不要了,這是對孩子好嗎?這是愛孩子嗎?這是妥妥的毀孩子沒商量的節奏。
這種教育方法要不得,溺愛,嬌慣,放縱,就像溫水煮青蛙,最開始可能你覺得沒什麼,時間長了你再看看,早晚會害了孩子。等到想改也改不了的時候,要怎麼辦呢,好多人說孩子大了懂事了就好了,這都是自己騙自己,這樣被養大的孩子是不可能好了的。
-
11 # 桂太太的成長日記
首先我認為家長需要改變自己的觀念,不要以為孩子小,現在不懂事,長大了自然就會懂。父母要學會發展孩子的界線意識,界限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沒有界限的孩子,什麼都敢做。
愛需要智慧,包容亦需要邊界。面對孩子犯的錯誤,很多父母也怕這樣的行為,管教麻煩,乾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用一句“孩子還小”搪塞他人也敷衍自己。這樣的行為只能一時迴避了矛盾,圖了省事,實際上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從長遠來看,也只會給父母日後的教養帶來更多的麻煩。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點,幼兒階段的教育對孩子一生影響重大。因此,孩子的家庭教育就是重中之重。幫助他們認識行為的好壞對錯,需要家長從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
無數熊孩子的新聞已經為我們佐證了一個規律:如果現在縱容娃以“自由”之名來犯熊,以後再要補規矩的課,代價就要高很多,所以,無論是在成人世界還是兒童世界,有規矩才有自由,規矩才是自由的保障。
當小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父母的責任就是幫助並管教他們,讓他們能夠改變併成長。恰當的管教,會增強親子之間的信任,您將會發現溝通會成為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作為父母要勇於管教。在愛中管教,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愛,就不會帶來傷害,孩子會明白,父母之所以管教他,是因為真心的愛他。
-
12 # 熊媽碎碎念
作為一個二娃媽,我很負責任地告訴你,你這做法是錯誤的,而是還錯得很嚴重!
1.不要總認為孩子小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孩子的觀察能力與反應能力通常比大人還更強,他們很會察言觀色,知道誰比較好欺負,知道在誰面前應該做怎樣的表現等。
所以你還總認為孩子小,對他們無條件寵溺嗎?
建議:把孩子當成人對待,獎賞分明,對與錯要清晰,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原則與底線。
2.規則很重要
孩子還小的時候,因為他們不懂得邊界在哪裡,這時候需要父母的引導與糾正,如果你放任不管,對他所做的事持放任態度,那麼勢必讓孩子混淆對與錯的概念,沒辦法分辨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
等孩子長大後,他們很容易養成唯我獨尊的性格,很難融入集體,並且無視規則,嚴重還會釀成大禍。
建議:教育孩子守規則,讓他們知道自由的邊界。對於孩子犯的錯誤要及時糾正與提醒,讓他們改掉不良的習慣,父母只有正確引導,才能讓孩子養成正確的人生觀。
3.父母做好榜樣
都說孩子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來都是父母的影子,所以父母的行為舉止非常重要。
如果父母跟著孩子一樣無視規則隨心所欲,沒有積極的心態與良好的素質,那麼也會影響孩子對於價值觀的認識。
建議:父母要做到榜樣,以身作則,儘可能在孩子面前傳遞正能量,遵守規則,為孩子提供正確的教育,讓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總之,不要以孩子還小為由任之胡作非為,一些習慣就是要從小抓起,如果你現在放任,那麼等孩子的性格形成後再來調整就難了。
都說三歲看老,三歲前的性格塑造相當關鍵,希望父母不要錯過了。
-
13 # 小劉育兒成長說
李玫瑾教授在《開講啦》中說到,你想養一個逆子,就對他百依百順。
這是她多年來從事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心理分析中得出的結論。
反之,如果你希望孩子有擔當,明事理,知感恩,就請讓孩子從小懂得人間疾苦。
苦難和磨難是人生的必修課,慣子如殺子,所以家長們一定不要太嬌慣孩子,畢竟是他自己的人生,得靠他自己走。
立規則要趁早
女兒一歲多的時候我帶她逛超市,小傢伙看到琳琅滿目的美食兩眼放光,都想往購物車裡放,如果我不同意的話,就坐在地上哭。
起初我不得不滿足她的要求,但後來我開始制定規則:每次買東西,只能二選一,要A就得舍B。
剛開始她還不樂意,我也不鬆口,後來次數多了,她也就接受了這個規則,現在出去買東西不會多要,也沒再出現撒潑打滾的情況。
父母不要擔心孩子太小不懂道理,其實小孩子是最講理的,只要你提前把規則告之,孩子都是願意遵守的。
像動畫片看多久、幾點睡覺、吃完飯自己收碗等等,都可以定出具體的規則。
定規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父母要說到做到,起表率作用,答應孩子的就一定要實現,不能騙人,否則孩子也會反過來騙你。
無論是懲戒教育還是立定規則,最好在“兒童叛逆期”之前進行,也就是8歲之前,為什麼越早越好?
李玫瑾教授提到了一個“脫敏教育”的概念:管教孩子要從小循序漸進,懲戒和規則都不要放鬆,孩子習慣這種教育方式後,遇事就不容易出現偏激行為。
慣子如殺子
不久前,曾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
一位近50歲的母親,想賣掉陪伴自己30多年的金戒指。
工作人員詢問她賣戒指的原因,原來是16歲的兒子,吵著要一雙兩千多元的球鞋。
工作人員勸告她,很多球鞋的價格都是炒出來的,如果家庭條件不允許,完全沒有必要讓孩子去盲目跟風。
誰知這位母親卻說:“因為這個疫情,沒辦法出去掙錢,才出次下策,把這戒指賣掉,不然我也不捨得,畢竟戴了30多年了......”
她還說:“真希望現在這疫情快點過去,這樣我就可以出去幹活掙錢了。”
為什麼會在這位母親看來,有錯的不是那個孩子,而是自己沒有能力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呢?
孩子今天還小,他要球鞋,明天就會要手機,等到他再大一點可能還會要跑車......
今天你可以賣掉戒指,明天、後天又該拿什麼來滿足他膨脹的虛榮心?
盧梭曾說:“你知道用什麼辦法,一定可以讓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去年的孫小果事件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正是那種溺愛,讓兒子野蠻生長、惡貫滿盈,溺愛就像一個個看不清的怪獸,最終將他吞噬。
愛要有分寸,更要有度,過度溺愛則是害了孩子。
-
14 # 尚茶居
寵壞了
就很難教了
會造成嚴重的依賴,只會要求,只看到自己能不能得到滿足,從來不會感恩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
15 # 逆維思維
無條件的答應妥協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產生理所當然的行為意識,以自我為中心,將來更加難以逆轉,俗話說三歲看到老,放任無限制地滿足是孩子教育比較大的誤區,會進一步影響你將來的教育。
關於犯錯,在約翰•霍特寫的《孩子是如何學習的》一書偶讀一段話,共享: “孩子們的無知和笨拙經常讓他們感到痛苦,我們必須謹慎,不要不斷地、強制性地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弱點。”這就是有的孩子會在你指出他的明顯的錯誤時會有強烈的抵制情緒的原因。
遇到孩子出錯時到底該怎麼辦?約翰•霍特指出: “我們應當給他時間讓他自己糾正錯誤,讓他在練習的過程中培養出能力和自信。” “孩子們利用自己對一致性的感覺,利用他們要求事物匹配、有意義的感覺,來發現並糾正自己的錯誤。他們這樣做得越多,就越會感覺到這種利用頭腦的方式是行得通的,也就會更加善於這麼做。” “但是如果當他們一犯錯誤,我們就立刻指出,甚至更糟糕的是,給他們糾正出來,那麼他們的自我檢查和自我糾正能力就不會發展,而會逐漸消失。”
作為父母應當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應當做一個“陪伴者”。這個“陪伴”並非毫無作為,單純的旁觀。而是根據孩子們在不同階段表現出的興趣,為孩子提供學習的環境,然後後退,讓孩子作為主角登場,在這個學習的環境中自由地探索。而此時的父母,則後退成為觀察者,當孩子們表現出更多的需求時提供適當的幫助。 “當孩子學習時,我們應當讓他自己選擇,在他自己的時間裡,用他自己的方式。這種獨立學習的精神是一個學習者最珍貴的財富之一。如果我們想要幫助孩子學習,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學校,都必須學會尊重這種精神,鼓勵這種精神。”
-
16 # 毛毛媽yanzi
優秀的父母都有一點兒狠!
對於“總認為孩子小,對他的事總是無條件的滿足,犯錯也不及時糾正和制止”這一個觀點我是不贊成的。
三字經告訴我們“人之初,性本善”,每一個人他的初性都是好的,都是善的,那些個熊孩子,其實之所以熊,其實都是家長慣出來的。都是我們的後天教育出現了缺陷,導致了孩子的性格發生了逆轉。
如果孩子做錯了,我們不跟他講道理,不讓他認識到這樣做是錯的,以及這樣錯誤的做法會帶來的後果,那在他的潛意識裡就認為他應該這麼做,因為他畢竟還小,對於世界還分不清楚對與錯,惡與善,他的意識形態還遠遠沒有形成。如果我們家長對於他們行為不引導,長此以往,他們便會理所當然地以他們錯誤的意識來判斷事情,來處理事情,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了錯誤的價值觀。這樣的後果過真的是我們所不敢想的。
那些優秀的父母其實都有一點兒狠,狠在孩子們犯錯的時候,他們要藉助錯誤,讓其看清真理;狠在孩子們跌倒了,不是跑過去扶起來,而是滿含心疼卻又故作絕情地鼓勵孩子自己站起來......
做個狠心點兒的父母吧,不要讓孩子以後的一生都需要被童年的錯誤價值觀來治癒!
-
17 # 優媽咪育兒
自己的孩子,什麼時候在自己的眼裡都是孩子,但是錯誤,在任何人眼裡,它永遠都是錯誤。孩子的錯誤,大人不能無限的縱容,不糾正和不制止的做法最終是害了孩子。
現在家庭,普遍一個孩子,一大家子圍著一個孩子轉,“捧在手裡怕碎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來形容現在家庭對於孩子的疼愛一點不為過。但是這樣真的是疼孩子愛孩子嗎?社會上可不會有那麼多人像家人一樣寵著孩子。
孩子的錯誤,父母一定及時指正,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從中吸取教訓,讓錯誤成為孩子進步的階梯,而不是孩子恃寵而驕的資本。
首先,不能無條件的全盤答應孩子的要求。孩子是非對錯觀念不清,很多事情把握不好,並不是所有要求都是正確的。大人無條件滿足孩子,只會助長孩子囂張跋扈的氣焰,如果一次不滿足,還有可能會引起孩子的極端反應。
其次,知錯就改,善莫大焉。人非聖賢,誰能無過?孩子犯錯再正常不過了,但是犯了錯要及時改正,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幫助其認識到事情錯誤的性質,然後指導孩子該怎麼做,從而讓孩子及時改正自身的錯誤,不斷進步。
最後,在認識錯誤改錯過程中讓孩子心理能力鍛鍊的更強。很多孩子在上了學以後,接受不了老師的批評,心理承受能力極差,甚至老師一句嚴厲的話,孩子就去做一些逃學甚至不珍愛自己生命的事情。
父母是孩子成長道路的引路人,也是孩子的導師,一定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不足,知錯就改,不斷進步!
-
18 # 逗兒的小仙女
首先因為孩子小,對他的事總是無理由答應,犯錯也不及時糾正和制止這種做法我認為是錯的。
第一,中國有句俗話叫做“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小的時候正是孩子性格的塑造期,此時父母的行為準則就是孩子的模板,他直接決定了孩子以後一生的性格和習慣,所以我們更應該抓住這個黃金階段,而不是任由他來發展。
第二,作為父母我們是孩子的監護人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正確的引導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不是一味地放縱。
第三,需要我們正確的去引導和教育,現在很多家庭對於孩子採取的一種教育手段就是暴力,那麼這種方法是大家特別不贊成的一種方法,他可能解決的了一時,卻解決不了一世,相反會引起更嚴重的暴力傾向,所以這裡特別需要我們的就是冷靜,傾聽,解決。遇到問題我們家長首先應該冷靜下來,不要讓孩子的情緒影響到我們的情緒,然後傾聽,傾聽孩子講訴的同時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種發洩,當孩子講訴完,他的不滿情緒基本已經發洩出一部分,這時候我們在解決問題和溝通,那麼基本一個問題就事半功倍,所以正確的解決問題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
19 # 軒媽育兒課堂
當然不對啦,孩子在1歲半到3歲之間,有很強的自主意識,這個時候的寶貝都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或者說看到別人做什麼他也會模仿做,他還沒有是非觀,這個時候,媽媽就需要正確引導寶寶,不要讓他為所欲為,可以做的事情,鼓勵做,比如丟垃圾,整理玩具,但是他要插電源插頭,玩剪刀,麻麻應該告訴他存在的危險性,寶寶是可以聽懂並接受的。當然這個時期麻麻對寶寶也不能太過嚴厲,否則將來寶寶會產生自卑感,所以有張有馳,才是媽媽應該做的。
-
20 # 桃小真育兒
在平時生活中,我們總能聽到:“孩子還小,你說他(她)做什麼,等大了就懂了;沒事,沒事,孩子還小,犯錯正常,不怪孩子;孩子這麼小,能做什麼,大人能做就順便做了……”是不是很熟悉,相信大家身邊也有出現過這樣的聲音。首先我來回答你第一個問題,總認為孩子小,對孩子的事無條件答應?
適當答應不是無條件答應。1.正確辨別。家長有是非之分。是可以判斷出孩子問題的對錯。對於觸犯規則的問題,家長朋友們要態度明確,及時喊停。
2.分析孩子提出問題背後的原因。尤其是小月齡寶寶,有事沒事都是會在你耳邊說個不停,並且會提出各種問題。比如你正在做自己特別重要的事情,孩子一會讓你幫忙拿玩具,一會讓你陪玩等等。最後發展到孩子情緒崩潰而大哭大鬧。這個時候,家長可以提前規劃好自己和陪孩子時間。儘量做到適當時間做合適的事情。
其次,犯錯也不及時糾正和制止?
我的觀點是:分清事情大小和嚴重性,準確指出錯誤並且合理制止。為什麼這麼說?
①問題不要日積月累。就是說,孩子犯了嚴重錯誤,一定要及時去指出,並且告訴孩子問題的嚴重性(可不用指責和告訴孩子錯的地方),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錯在哪裡。不要日積月累,就是說,能解決的事情要第一時間解決,不累積,避免以後犯同樣錯誤。
②學會擔當和負責任。孩子更多的學習生活中的素養等都是從父母那裡學到的。尤其在出現問題分歧時家長的態度,對孩子影響極大。
結語:不要因為孩子小,就對孩子的各種行為要求來無條件答應。犯錯分清事情嚴重性。如果是觸碰了規則的事情要家長及時說“不”。如果是孩子在看繪本或動畫片說錯了場景句子等。這類情況不予糾正,任孩子自由發揮即可。
同時,父母要制訂一個家庭規則:
硬性規則。制訂好一些大人小孩都必須遵守的規則(比如每天看電視時間不超過1個小時,入睡前必須刷牙等等)並貼出明顯地方,方便自查和提醒。
獎罰分明。自己在家搞出適合自己特點的獎罰事宜。
回覆列表
家長一般都希望孩子生活過的好,富貴!
這是一個錯誤的設定。讓孩子具備獨立的,完整的人格,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學生因為揹負著太多父母的理想,導致崩潰。心中有方向,人生才有希望……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
父親是社會的靈魂。
家庭的不穩,由於女德的缺失。
社會的不穩,由於家庭的不穩。
廉恥是立國之本。男人不懂廉恥為盜。女人不講廉恥是娼!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