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伍溪
-
2 # 非雲非鶴801
不知你要表現什麼,前人典範中好像沒有與此同。從形上看,似乎有竹子或者石頭的痕跡,但是藝術作品講究的是立意展現,比如繪畫,一切無非人物、山水、花鳥,另一個叫附加補白(板面空餘太多處權且小以掩飾)。但是說是臨摹,當有出處,梅蘭竹菊一直是傳統題材,尤其是文人(大小)寫意畫,或情趣,或寄情,或暗喻,有所見即有所得。但是你的展示,看上去不明就裡,如果是石,則很空乏,沒有品質與趣味;如果是竹,則沒有生動與主旨,竹枝竹竿竹葉,竹於與竹,竹與背景,還是要用心講究的。
-
3 # 翰墨小生
頗有鄭燮之風,但是構圖,竹竿、竹葉力度就差點了,鄭板橋畫竹,“神似坡公,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從清人評價上來說,鄭先生所畫是“胸中之竹”,透過實際的觀察和藝術實踐而出,師承自然亦高於自然之境,“秀勁”二字可見鄭先生用筆熟練,筆力雄強。
石頭的畫法亦有些氣勢不足,鄭板橋在柱石圖中題字,“誰與荒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雲霄,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從詩中可得,鄭對陶的剛直不阿,高尚情操的讚美,畫中的石頭,更是代表了人物的具體形象,有直衝雲霄的氣概。
本人有一拙作,亦望方家指教。
上學時,選修過一段時間國畫,畫得不好……
-
4 # 白這個顏色
題主怎麼能說這件作品是臨摹呢?這樣的謙虛讓畫壇情何以堪?這種低調已經狗咬呂洞賓,讓人覺得有嘚瑟之嫌。你的作品出神入化,看竹,能讓人想起豬八戒,看山,又讓人想起三姨太。題主之高,誰敢稱其高朋?題主之雅,天下無士。
題主圖中所畫楓葉,像柳像竹又像松,似是而非。遠看幾點黑,近看墨幾點。說畫不是畫,有點像塗鴉。不知題主臨摹的什麼?難道小磨香油?圖中的那幾棵芝麻亭亭玉立,看久了又像豆芽菜,自從女媧補天以來,天不殘缺以後,這幅畫就掛在天際,天女散花不如此畫。圖中之竹,經過題主手術已變異為藤。
此畫的創意來自於夏娃,偷吃了伊甸園的禁果之後,生下個私生子,經過萬古輪迴,夏娃終於入夢於兒子,把創意告訴了他,這個人就是武大郎。武大郎並非只做炊餅,還是丹青高手。題主的畫風,酷似武大郎,必是世代家傳。經專家鑑定,此畫是宋朝真跡,不是也是。題主所言臨摹不成立。
-
5 # o174249651
板橋。但竹葉畫得過於規則,少了幾分自然,缺乏層次感,竹竿力度差了點,因為有的竹節都沒畫直,筆峰有抖動的現象。純屬業餘愛好者的個人見解,勿怪。
-
6 # 常言
若恭維卻是稱了你的意,
若說竹好能欺板橋不在?
若說山雄道子不敢稱雄?
若說字羲之鵝不白養了?
若說款落白石真無田黃?
若說高朋雅士我是行外!
回覆列表
說到畫竹,我首先想到的是鄭板橋。
中國畫竹的歷史當始自唐代。唐以前,儘管顧愷之等人也畫過《竹林七賢圖》,但那畫面上卻見不到一根竹子。
《世說新語》中記載了“書聖”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愛竹的名典:“何可一日無此君。”但也未見他周圍的人畫過竹。
唐時吳道子、王維畫過竹。還有一位畫竹的蕭悅,白居易為之題詩,感嘆“植物之中竹難寫,古今雖畫無似者”。
五代畫竹的就多了,黃筌之外,李夫人、程凝、李坡等,都擅長墨竹。
這些人均是院派畫竹,遵守嚴格的技法,雙鉤著色,用筆工細,境界逼真,並非常講究師承,黃筌是其標準。
到了兩宋,文人竹派興起,這些人詩、文、畫兼通。宋代文人竹的代表畫家是文同與蘇軾。文同平生喜竹,認為“竹如我,我如竹”,他常居住的地方命名為“墨君堂”、“竹塢”等。成竹在胸的典故就出自他的故事。
在畫竹的歷史中,往往多追求筆意墨趣,拒絕師法自然,給人更多的是孤芳自賞之感,明清以來尤為突出。無疑,振興畫竹的重任歷史性地落在了鄭板橋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