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鼎玉軒轅

    據史料記載,在李淵做太上皇的九年時間裡,為李世民生下來18個兒子,17個女兒,不得不佩服李淵基因的強大,也佩服他的寶刀不老,不過從側面來看,他的晚年還是很舒心的,身邊有不少女人,生活不受限制,並且這些孩子基本都封了王,雖然為之後的社會增加負擔,這些孩子沒有起到好的作用,不過說明李世民還是非常順從這個太上皇的,生活無憂,沒有煩心事,身邊又美女無數,又沒有原配竇皇后管著,可以說這裡面李淵過得很滋潤,除了不能參與政事,其他的都是皇帝的待遇,也算是享受了天倫之樂了。

    李淵應該是存在感很低的開國皇帝,原因是其他的開國皇帝太過優秀,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兒子的名聲太大,把他給比下去了。不過李淵也是非常有能力的人,在隋朝也是風雲人物之一。但是一生戎馬,一朝天子,在經過了兒子自相殘殺,並且兩個兒子被另外一個兒子所殺。並且滅族,任誰都會受到刺激,李淵的晚年更多的是無奈,而恣意放縱吧。

  • 2 # 相州背嵬軍

    李淵的晚年和身後事怎是一個淒涼了得,

    開創了大唐基業到老卻被兒子兵變給軟禁了,

    兒子孫子基本上都被同為兒子的李世民給咔嚓了,天天鬱悶不已,

    為了出氣,李淵被退休後又拼命給李老二生了三十多個弟弟妹妹,不曾想後來又被武則天給咔嚓了,

    苦命的老李誒

    還好長孫皇后還算孝順,經常前去看望李淵,帶些衣服、補品等,兒子沒有做到的事情媳婦補上,不然人們一定會說李世民是一個不孝子。

    長孫皇后溫柔嫻淑、通情達理、尊老愛幼,每天早晚都會去大安宮請安,十分細心地照顧賦閒的李淵,而且提醒太上皇身邊的宮人要小心伺候太上皇的生活起居,這讓李淵得到了一點欣慰。

    唐高祖被迫退休之後,雖然被尊為“太上皇”,但實際上他已經沒有過問政事的權利了,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甩手掌櫃"三不五時,李淵還會被李世民邀請出席宮廷禮儀,其他的時間都是自己孤孤單單的。李世民即位三年之後,將李淵的三千宮人趕出宮外,將老李遷出太極宮,送到宮城西邊不太寬敞的大安宮。

    “往年雖出宮人,竊聞太上皇宮及掖庭宮人,無用者尚多,豈惟虛費衣食,且陰氣鬱積,亦足致旱。”上曰:“婦人幽閉深宮,誠為可愍。灑掃之餘,亦何所用,宜皆出之,任求伉儷。”於是遣尚書左丞戴胄、給事中洹水杜正倫於掖庭西門簡出之,前後所出三千餘人”。

    宮中已經很長時間沒有人居住了,一副破敗的景象,荒草成堆,而且身為太上皇,身邊卻只有幾個宮女、太監伺候,每天也只是吃一些殘羹剩飯,生活十分艱苦。

    公元632年,監察御史馬週上疏陳訴:高祖已然年邁,居住在宮城西部狹窄的大安宮內,雖然皇上居住的宮殿距離太上皇的大安宮並不遠,但是皇上已經很久沒有去看望過了,現在太上皇已經年老,皇上應該多盡孝道。李世民聽到很不以為然,並未立即答應去看望父親。

    或許是因為冷落父親太久了,太宗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真的有些過分了。作為補償,李世民想要讓父親再次體驗一下當皇上的感覺,熱鬧了一通。

    公元633年冬,李世民在未央宮內設宴,邀李淵上座,而且對父親十分恭敬。李淵巳經很久沒有感受這樣熱鬧的場面了,而且兒子對自己如此恭敬,心裡十分高興。心情愉悅的李淵讓在座的番邦首領唱歌跳舞,李世民還親自將酒杯端到李淵的面前,說現在各民族一家親,征服四夷,這些都是源於父親的教誨,哄著老李開心。。。

    太宗邀請父親同他一起去避暑,李淵謝絕了兒子,說自己年紀大了,舟車勞頓太辛苦了。李世民顧念父親年事已高,就在宮城的東北面建造了大明宮作為他的避暑行宮,但是大明宮還沒有修建完成,李淵就病重,於公元635年6月於大安宮駕崩,走完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 3 # 土家姐姐

    一個開國皇帝被兒子逼著當了太上皇,換誰能樂意。所以他就可勁的折騰,在幾年時間內給李世民生了一堆弟弟妹妹,噁心一下他,李淵李世民父子之情從玄武門之變後就已經消失殆盡,餘下的不過是演戲。所以,他的晚年除了荒唐之外根本不敢做他想,畢竟當太上皇的年齡比當皇帝的年齡還要長。

    626年,李世民上臺之時,擺在他面前的是一個破弊不堪中國。全華人口只剩下了200多萬戶,大概為隋朝時的三分之一。最富饒的華北平原:蒼茫千里,人煙斷絕,雞犬不聞,道路蕭條。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一開始,李淵住在太極殿不挪窩。等大唐帝國穩定下來後,李世民就拿李淵的好哥們裴寂開刀,變相的警告老爹還不滾蛋,因為劉文靜就是被裴寂給害死的。這裴寂跟李淵兩個人,可說是喝酒聊天把妹的難兄難弟,李世民找個小錯就把裴寂給攆四川去了。李淵也捲鋪蓋滾出了太極宮。

    630年,李世民打敗東突厥,捉住頡利可汗之後,凌煙閣大擺宴席。喝到高興處,父子倆還來了段卡拉OK,李淵彈琵琶,李世民蹦迪,群臣們也跟著吆喝,一直蹦到了深夜。

    634年10月,李世民又決定建大明宮,作為李淵的“清暑之所”。可惜李淵已經在大安宮裡透支了了他所有的精力,635年5月駕崩,時年69歲。

  • 4 # 今古講堂

    簡單的說:建成和元吉被殺了,可能出於彌補心理,加油拼命生孩子,把損失挽回,堤內損失堤外補,給李世民生了幾十個弟弟妹妹,因此雖然少了兩個兒子,卻增加了更多的子女。

    玄武門事變後,李淵退居二線當了太上皇,從此失去了當政理國的權力。相當於被軟禁了,每日與妃嬪嬉戲,在六十四歲的時候還生了個兒子,就是《滕王閣序》裡面的那個滕王李元嬰。

    李淵在如此高齡時還能生個兒子,充分說明他心態調整得好,身體狀況也非常不錯。

    由於自己的兩個愛子被殺害,李淵拼命生孩子,估計也是出於一種彌補和報復心理。在他被軟禁期間,透過不斷的孕育新的生命,向李世民提出了無聲的抗議。同時也透過新的生命誕生,給他的老年生活增加許多慰藉和樂趣。

    你想想看:一個老人,身旁一大堆嬪妃,整天待在宮殿裡,哪也去不了。每天天一黑就上床睡覺,就是最大的樂趣。每一個新的生命誕生,都將給他的心靈帶來最大的慰藉。

    唐高祖李淵擔任太上皇之後,由於心態調整得好,又活了9年,一直到貞觀9年,70歲的時候才駕崩。也算是高壽了,比他兒子李世民活得長,整整比李世民多活了將近20歲。

    從這個角度來講,李淵的人生比李世民成功,活了這麼長,享了這麼多年的清福,又生了那麼多的娃。

    李淵做太上皇以後,開始幾年還是在太極宮生活的。貞觀三年(629年)四月,在他兒子的授意下,他被迫從太極宮遷出,搬到了大安宮。

    大安宮本來是李淵當皇帝時,給李世民建造的宮殿,當時李世民身為秦王,為他建造的宮殿,檔次規格不可能很高,各方面的條件都跟太極宮沒法比,也就是說,李淵的晚年生活,享受的待遇是大大降低了。

    在大安宮生活期間,李淵行動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幾乎不能離開, 偶爾參加李世民舉行的一些宴會。

    李世民經常到九成宮避暑,也從來不把李淵帶上。

    貞觀四年,大唐發生了一件天大的喜事,那就是大將軍李勣,也就是評書演義裡的徐茂功,滅了東突厥。

    當初,李淵起兵時要找突厥合作,那時候突厥很強大,現在大唐居然把東突厥滅了,這說明大唐的國力已經達到了一個巔峰狀態。也側面反映出李世民確實比李淵強。

    李世民立刻把這件事告訴了李淵,也是炫耀的意思。

    唐宮大擺筵席,太上皇李淵和兒子皇帝李世民,攜手同歡,一家人再一次其樂融融。李淵還彈起了琵琶,李世民則在旁邊伴起了舞蹈,父子二人一個彈唱,一個跳舞,畫風很美。都很有藝術細胞。

    貞觀八年(634年)十月,李世民孝心大發。地決定在宮城的東北方向營建一所豪華的大明宮,作為太上皇的“清暑之所”。

    可惜,直到第二年李淵駕崩,大明宮還沒有建成,沒有能在生前享受到。一直到高宗之世,大明宮才基本完工。

    貞觀九年(635年)五月六日,李淵因病駕崩於垂拱前殿,年七十歲。廟號高祖,初諡太武皇帝,後改諡、加諡為神堯皇帝、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同年十月,葬於獻陵。

    唐高祖李淵的晚年生活,總體上還是很不錯的。

  • 5 # 溫讀

    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在看完一篇文章之後忍不住流淚嘆息,這篇文章是徐幹的《中論·復三年喪》。

    唐太宗對身邊的近臣說:

    "情之至痛者,莫過乎喪親也……朕昨見徐幹《中論·復三年喪》篇,義理甚深,恨不早見此書。所行大疏略,但知自咎自責,追悔何及?"

    這一年,也是太子李承乾謀反之年,李世民也許在這個時候才徹底瞭解到當年父親李淵的心境。

    李世民這句話之中所說的"所行大疏略"便是唐高祖李淵的喪禮,李世民覺得沒有達到應該有的規格。單單從陵墓來看,獻陵的確比長孫皇后的昭陵還要低一些,按照封建時代的皇族禮儀這是說不通的。李世民曾為懷念長孫皇后寫下"於苑中作層觀,以望昭陵",遭到了魏徵的譏諷。

    李世民回想起來感到深深的自責和愧疚。

    唐高祖死後沒有得到符合身份的喪葬禮儀,那麼,他活著的時候,是否曾經被李世民幽禁?生活條件是否一落千丈呢?

    玄武門之變兩個月之後,李淵就自覺把帝位讓給了李世民,但是熬了三年才勉勉強強讓出了太極宮。

    從中可以看出李淵內心深處的矛盾。

    在封建社會,皇帝們自動讓位的情況並不多見。而李淵讓位卻是在情理之中的。

    那時候唐高祖已經六十歲了,當了這些年的皇帝,心態已經發生了變化,沒有年輕時的銳氣和衝勁了。在宮中享受多了,新的嬪妃們一個接一個送進宮來,生活早就已經走向腐化。他平常在各地遊幸、打獵,並不覺得這是在荒廢時間,親征打仗,冒著生命危險開拓疆土了,似乎已經是上輩子的事情了。

    然而,李淵畢竟看過隋朝的下場,他一邊享受著這種生活,一邊也在擔心他的懈怠會斷送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他心中自然而然冒出一種想法——"做太上皇,坐享奉養之福"。

    經過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的地位已經確立了,皇帝之位早晚也是他的,他能殺死親兄弟,誰能確保在李淵成為他的障礙時,他不會動李淵分毫?

    在這種大背景之下,李淵自己主動讓位要比不讓位保險很多。他能快速認清形勢,也保障了自己的晚年生活不至於太過悽慘。

    不過,李淵心中多少有些不甘,所以直到3年之後,李世民用了手段,他才讓出了太極宮。

    李淵住進了大安宮之後,過上了"退休生活",和嬪妃們享受晚年,但他一生酷愛的狩獵活動就此終止。

    大安宮原名為弘義宮,大安宮是李淵改的名。貞觀六年監察御史馬週上疏中記載:大安宮乃在宮城之西,制度比於宸居,尚為卑小,於四方觀聽,有所不足。

    雖然宮殿狹小,但吃喝用度,李世民從來沒有剋扣,也是頗為關心。

    舊唐書之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高祖的第十八個兒子李元名和李淵一同住在大安宮之中,李世民早晚都會派人送來美味佳餚。李元名十歲這年,身邊的人提醒他要對品級高的送餐人員行禮,李元名不以為然,他認為這是他二哥的僕人,為何要對他們行禮?李世民知道了這件事之後,誇讚道:"此真我弟也。"

    這個小小的故事包含了很多資訊:

    李世民一直關注著李淵的生活,包括弟弟們的生活;

    李淵的飲食用度並不差,送餐來的人也是高品階的,沒有懈怠"太上皇"的身份;

    李世民讓幼弟和父親住在一起,希望父親晚年能夠享受天倫之樂;

    李淵並沒有在李元名面前責備過李世民,李元名對李世民沒有什麼戒心。

    這個故事是在貞觀五年之前,李淵一共有22個兒子,也就是說,李淵住到大安宮之後,還有四個幼子不足10歲。這些弟弟妹妹們和李世民的兒女們年紀都差不多大,都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后養大的。

    貞觀四年,李淵聽說李世民滅亡了東突厥,除去了唐朝最大的外患,還生擒了頡利可汗,同樣在馬背上打過天下的李淵怎會不知其中的不易。

    唐太宗被推舉為天可汗,皇位徹底穩固。想到當年劉邦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城,一輩子報不了仇,現在李世民卻一舉剿滅突厥。自己這個兒子登基短短數年就成為了千古一帝,大唐交給他並沒有錯,他不得不佩服,也不由得感到驕傲。

    李淵在大安宮設下酒宴,將李世民和諸位王子、公主、王妃和十幾位重臣都喊了過來,高高興興喝酒。喝到盡興之時,他還彈起了琵琶,李世民附和著樂曲跳起舞來。

    貞觀六年,李世民在大安宮設下酒宴,李世民和長孫皇后輪流侍奉在李淵左右。深夜酒宴結束,李世民要親自為太上皇抬轎輿,李淵說什麼都不允許,最後由太子李承乾代勞。

    貞觀八年,李淵和李世民再次出現在將士們面前,前後兩代皇帝並肩站著:"閱武於城西,勞將士而還。"

    他們之間那場血雨腥風的政變過去了8年,卻如同隔世一般。

    李淵年紀大了,又患有風疾,冬天和夏天都難熬。李世民曾經多次請李淵到九成宮去避暑,李淵認為當年隋文帝就死在這座宮殿之中,非常不吉利,就不願住進去。貞觀八年,李世民下令建造了大明宮。

    只不過李淵沒熬到大明宮建成,就病逝了。

    李世民剛剛即位的時候,李淵被限制了自由,雖然用度不曾虧待,但也時時刻刻在監視之中。

    那時候朝廷上還有相當一部分的舊勢力,李世民苦於應對,不得不提防李淵。隨著李世民的皇位越來越穩固,李淵對他的威脅也越來越小,李淵自己也不得不開始服老,這對父子之間的關係才開始出現緩和,並且達成了一定的默契。

    李淵逝世後,李世民是下旨要按照漢高祖陵墓的規格來建造獻陵的,然而時間緊迫,最後不得不在群臣的建議之下縮小了規模。李世民因此一直在愧疚,可見在李淵的晚年,他的確是在真心誠意盡孝。

  • 6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憶往昔唐高祖李淵不說意氣風發,最起碼也是志得意滿;看今朝,唐高祖李淵不僅悲從中來,更是獨愴然而涕下。自己雖貴為開國之祖,可是在自己兒子李世民的逼迫下自己與囚犯又有什麼區別。

    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爆發,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與秦王李世民兵戎相見,結果李世民取得勝利,太子和齊王被誅殺。事後李世民半逼宮李淵,李淵不得已下詔立李世民為太子,就算此李世民還不滿足,兩個月後李淵選擇退位為太上皇,之後開啟自己的“囚徒”生涯。

    李世民登基為帝后,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唐朝在李世民的帶領下迎來貞觀之治。相對的李淵就不那麼自在了,他先是在太極宮生活了幾年,後來又搬到了大安宮。因為是太上皇的緣故,李淵並不能真正的接觸權力,只能在李世民的建議下參加一些可有可無的宴會,百無聊賴之下,李淵總得給自己找點事幹,也許是為了報復李世民的緣故,也許是為了打發時間,亦或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興致,李淵開始了瘋狂的造人計劃。

    李淵在自己的宮殿內瘋狂的寵幸妃子,結果李世民平白無故的又多了好幾個弟弟妹妹。

    因李淵是唐朝開國之君的緣故,再加上他又是李世民的父親,李世民在獲得權力之後並沒有虐待李淵,除了權力不給李淵之外,基本上李淵想要的李世民都會給予,為了表明自己的孝順,李世民在夏季避暑時都會拉上自己的父親李淵,可是李淵並不樂意與李世民同行。李淵的不配合,李世民並不在意,相反為了彌補自己的父親,對於李淵給自己多增加的弟弟妹妹,李世民都妥善安置,甚至李世民還特意在李淵居住不遠的地方建納涼之所供李淵享用,可惜李淵因為年紀之故在大明宮還未建成之時就病逝了。

    總得來說李淵的晚年雖然並不太如李淵的意願,但該有的享受和該有的體面與尊重李淵還是享受到了的,只是這是不是李淵真的想要的,就不得而知了。自古無情帝王家,李淵作為鬥爭的失敗者,結局相對來說很不錯了。

  • 7 # 古史尋趣

    唐高祖退休後非常不順心,雖未受到虐待,但精神和肉體遭受了折磨,可是李淵不冤,是這位開國皇帝不識時務,自挖大坑掉深淵。

    先說說李淵榮升太上皇之後的痛苦經歷,再侃侃原因,最後闢個謠。

    ② 出門次數極少,基本都在自己寢宮,踏出門檻也是去參加李世民的宴會。估計是被限制自由,史書無監禁方面記載,也沒有書面上的聖旨、明昭。

    ④ 舊臣“裴寂”因看望李淵,被罷黜、流放,最終客死南境邊土。此事逼迫李淵搬離皇宮正殿,住進陰溼狹小的皇宮角落:大安宮。

    ⑤ 李淵在世時,李世民就為開國功臣劉文靜平反,把軟刀子往63歲的老父親心窩裡猛扎。

    ⑥ 炎熱夏季,李世民外去避暑,每年都不帶李淵。李淵最後一年,生命垂危,李世民提議一起去避暑,老爹因病無法出行,老皇帝身熱而心涼。

    以上種種遭遇,很多是李世民有意為之。這對父子的新仇舊恨早已把親情沖淡,這不能全怪李世民。李淵當政時,憑藉皇權、父威對李世民造成了很多傷害,年輕的兒子對老父親只有“恨”!李淵下臺後,犯了一個大錯,此事成為新皇舊帝的矛盾核心。

    ★霸佔皇帝寢宮的太上皇

    玄武門事變後,唐高祖李淵未退位時,父子兩人就進入了“冷戰”狀態:不往來,零交流。李淵坐著太極殿的龍椅,卻無朝臣來拜,名不副實。李世民不是帝王,卻行使皇權,直接廢除了父親剛頒佈的宗教法令,讓李淵難堪。

    這種狀態持續了兩個月,李淵自動提出要當太上皇,但是,他沒有挪窩的意思,仍然居住在皇宮正殿:太極殿,而且賴在裡面三年多,這樣的光景,歷史罕見。

    李世民公開指責父親執政的錯誤,廢舊制施新政。矛頭對準裴寂,呵斥他“才能有限、德不配位”。罷黜後,不準裴寂在京頤養天年,貶回家鄉。聽信謠言,以“謀反罪”再把裴寂發配到廣西偏遠荒涼蠻夷之地,還為蒙冤的親信劉文靜翻案。

    這一系列舉動,目標當然是居住在太極殿的李淵。遭受了重重打擊後,李淵自願搬出了太極殿,李世民終於坐上皇宮正殿的龍椅。

    司馬遷詳細解釋了“太上皇”的意思。《史記》漢高祖本紀有“於是高祖乃尊太公為太上皇”,即劉邦為帝,稱父親為太上皇。此部分的“集解”中寫道:秦始皇追封父親莊襄王為太上皇,開創這個名稱。因不是天子,不能稱“帝”,為顯九五至尊身份,遂為“太上皇”,漢高祖劉邦採用了此稱呼。

    與歷史上的其他太上皇相比,李淵這個太上皇實在憋屈。拿乾隆太上皇來說,和珅如此罪大惡極,也是在乾隆過世後被審判的。處分裴寂,卻在李淵在世之時,實在不體面。但是李淵怨不得別人,既然下臺了,幹嘛佔著正殿硬撐。

    ★李淵瘋狂造小人報復李世民?這是謠言!

    網路上流傳一個謠言:李淵退位後,九年間生了30多個孩子。本問題的回答中,也有此說法。李淵有30多個子嗣,其中22個是兒子,此事不假。這個娃娃軍團大多是退位前造的,退位後,最多生了3個兒子。史料記載,李淵第20個兒子李元祥是退位當年(626年)降臨人間。第21子不確定是哪一年出生,既然位列21,估計是退位之後落地。唯一能確定的是小兒子李元嬰,630年生人,無疑是李淵退位後耕的地播的種。

    最後配兩張圖:親情需要維繫!父子天生就是冤家,要重視本性、相互理解,多加珍惜。

    ----------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歲的孩子帶手機去學校,三塊錢一次租給同學玩遊戲,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