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秉燭夜談2020

    趣聞拾遺# 老舍先生

    之前看到過一個老舍先生與朋友間的有趣小故事 。

       戲曲史研究專家趙景深是老舍先生的朋友 ,那時他正在編一本叫《青年界》的雜誌。

       一次,他等米下鍋 ,急催老舍先生交稿,便在取出的一張白紙上寫上自己的姓 ,一個大大的趙字,然後用紅色的筆把趙字圈起來 ,旁邊則贅一行小字:“老趙被圍,速發救兵!”

       老舍收到來信一看 ,情知這是急等刊物稿件 ,便也很快回復一信,並順帶附上寫好的短篇小說《馬褲先生》。迴文如下:

       景深兄:

       元帥發來緊急令:內無糧草外無兵!小將提槍上了馬,《青年界》上走一程。 羅!馬來!

       “參見元帥。”

       “帶來多少人馬?”

       “兩千來個字!還都是老弱殘兵!”

       “後帳休息!”

       “得令!”

       正是:旌旗明日月,殺氣滿山頭!

       祝吉!

    弟舍 某月某日

  • 2 # 景容詩意

    分享一個看過好多次的故事。蘇東坡與僧人佛印是好朋友,一天,蘇東坡對佛印說:“以大師慧眼看來,吾乃何物?”佛印說:“貧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來金身。”蘇東坡聽朋友說自己是佛,自然很高興。可他見佛印胖胖堆堆,卻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觀之,大師乃牛屎一堆。”

    佛印聽蘇東坡說自己是“牛屎一堆”,並未感到不快,只是說:“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見萬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見皆化為牛屎。”吃虧的倒是大才子蘇東坡。

  • 3 # 江山js

    錢謙益與柳如是老夫少妻兩個文人相攜出遊名山秀水,杭州、蘇州、揚州、南京、黃山,處處留下他們相偎相依的身影。柳如是問丈夫愛她什麼,錢謙益說道:“我愛你白的面、黑的發啊!”言外之意是無一處不愛她;接著,錢謙益又反問嬌妻,你愛我什麼?柳如是偏著頭想了想,嬌嗔地說:“我愛你白的發、黑的面啊!”說完,兩人嘻笑成一團,儼然是一對打情罵俏的小情人。

  • 4 # 樹袋熊TAT

    蘇軾和張先:一樹梨花壓海棠

    據說蘇軾的好友張先,在80歲時娶了一個18歲的小妾,興奮之餘作詩一首: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蘇東坡知道此事後就調侃道: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梨花指的是白髮的丈夫,海棠指的是紅顏少婦,一個“壓”道盡無數未說之語!其戲謔調侃之意可謂是盡數彰顯。

    《鐵齒銅牙紀曉嵐》——侍郎是狗

    看到這個問題,就突然想起了和珅和紀曉嵐的那段經典互懟,紀曉嵐不愧是個小機靈鬼!

    ——和珅:哎呀,紀侍郎,這是何物啊?是狼(侍郎)是狗啊?

    ——旁邊的御史大人:侍郎,是狗。

    ——紀曉嵐:和大人,和尚書,做了這麼大的官,是狼是狗,這都分不清嗎?那我可得教教您了,是狼是狗,你要看狗尾巴,下拖的是狼,上豎(尚書)的是狗,記住,尚書是狗。

    ——御史大人:狼吃肉,狗吃糞,這個東西它吃肉,侍郎是狗?毫無疑問啊。

    ——紀曉嵐:狼性固然吃肉,但是狗也不是不吃,它是遇肉吃肉,遇屎(御史)吃屎啊!御史吃屎!

  • 5 # 秀雲涵天

    蘇軾與王安石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雖政見不合,但私交很好,公餘逗趣,笑點多多。

    王安石在政治領域的造詣遠高於只做過中低階官吏的蘇軾,“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嘛!他看到大宋朝積貧積弱,積極主張透過變法來富國強兵,故平時語多言利。一次和蘇軾閒談,說梁山水泊八百里 ,如果排幹了水,可都是良田,只是水沒地方排。蘇軾說他有辦法。王安石一聽來了精神,連崔快說。蘇軾說旁邊再挖一個八百里的人工湖就行了。

    王安石研究文字入魔,喜歡穿鑿附會。如“篤”字,他解讀為從竹從馬,以竹鞭馬,是為“篤”矣。蘇軾就挖苦他:以竹鞭馬為“篤”,不知以竹鞭犬有何可“笑”?還有一次他問蘇軾,“鳩”字從“九”從“鳥”,何也?蘇軾就耍他:《詩》曰“尸鳩在桑,其子七兮”。和爺和娘,恰是九個。

    當然,王安石有時也黑色幽默蘇軾。一次,蘇軾看到王安石書桌上詩稿有“明月當空叫 ,黃犬臥花心”之句,蘇軾感覺王安石犯了低階錯誤,就提筆把“叫”改成“照”,“心”改成“蔭”,粲然而歸。王安石也一直沒再提此事。多年後蘇軾到南方做官,知道了當地有一種鳥叫聲清脆喚做“明月”,一種黃蜂喚做“黃犬”,才明白被王安石黑了這麼多年。呵呵……

  • 6 # 沁沁茉莉

    很多人對文人官吏紀曉嵐不陌生,也有很多影視作品來戲說紀曉嵐,我呢就給大家分享他的一些文人間戲謔逗趣的小故事:

    紀曉嵐和和珅同朝為官,可以說是針鋒相對,處處的打趣和珅。

    一、傳說和珅建了一個亭子,請紀曉嵐提寫匾額,紀曉嵐給和寫了兩個字“竹笣”,告訴和珅“竹笣”即竹筍,是出自《詩經》,形容事物像雨後的春筍破土而出,寓意和珅仕途順利飛黃騰達,和珅很高興。後來乾隆帝探訪,看到亭子上這兩個字,哈哈大笑,問是何人所提,和珅回答說是紀曉嵐提匾,乾隆笑著告訴和珅:“竹”拆解開為兩個“個”字,“笣”拆解開是“草包”,紀曉嵐是罵你家“個個是草包”,是打趣你和珅呢!

    二、有一次和珅宴請官僚同仁,紀曉嵐最後一人到,和珅有意為難之,說:“紀侍郎,來來來,有事請教。那個那個是狼是狗”,“狼”諧音“侍郎”,紀曉嵐一聽就知道和珅使壞,就答到: “是狼是狗,你一個堂堂尚書還分不清嗎,來來來,我告訴你,尾巴下拖的是狼,上豎的是狗”,“上豎”諧音“尚書”,狼吃肉狗吃屎。和珅聽後鬱悶的啞口無言!

    紀曉嵐還在無意間嬉戲了一次乾隆皇帝,故事如下:

    紀曉嵐有一次在翰林院校理《四庫全書》時,因時逢盛夏天氣炎熱,汗流浹背,於是脫下衣衫; 誰知這時乾隆皇帝大駕光臨,他來不及穿衣服,不能光著身子接駕,只能躲在書櫃後面。乾隆帝早已看到紀曉嵐,假意不知,示意臣下安靜的各司其職,自己看書。紀曉嵐在書櫃後聽到沒什麼動靜了,便探出頭問到: “老頭子走了嗎?”,乾隆帝和大臣們都笑了!乾隆說:“紀昀無禮,何以出此輕薄之言,有說則可,無說則殺”。紀曉嵐急中生智,忙解釋道:“老”是指萬壽無疆; “頭”是指一國之主,萬民之首; “子”是指天子,“老頭子”這三個字是尊敬之意!乾隆聽後轉怒為喜,笑逐顏開。

    文人的表述往往比較高雅,隱晦; 即使戲謔打趣也是別有風味!

  • 7 # 春風不見得意

    我們都知道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是一個很喜歡吟詩作賦的高手。有許多關於他巧出妙對聯的故事。而且所做對聯新穎別緻,流傳至今。下面我來說一個比較有文采的,能體現蘇軾的風度。 

    話說是在春風三月期間,老蘇與他的好友黃山谷在一棵松樹下飲酒下棋,兩人正春風得意的時候。一陣微風吹來,有一粒松子就掉到棋盤上了。蘇東坡拿起松子看,笑著對黃山谷說:“我有一上聯,你要是在三步棋的時間內對不上來,就要罰你飲三杯酒,你敢不敢跟我對一下。”黃山谷望著蘇學士說:“你既然有此雅興,難道我還怕你不成,當然奉陪羅,對不上的話,我甘願受罰,不就三杯酒麼。”蘇東坡隨口就說了一聯:  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黃山谷心裡想了想,然後望著湖邊的青青柳絲下,有一垂釣者。心中一喜。但是,黃山谷想喝蘇東坡為他斟的那杯酒,就故作危難之相,表示對不出來。蘇東坡以為真的難倒了黃山谷,就笑吟吟地倒酒遞到黃山谷面前。黃山谷一把搶過酒杯一飲而盡,然後說:“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這下蘇東坡知道自己被他戲弄了,連贊:“妙對。”

    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

    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 

    哈哈 好詩好詩。

    日落西山,天色漸晚,蘇東坡與黃山谷收棋歸家。黃山谷見晚霞明燦,回頭對蘇東坡即景生情吟道:晚霞映水,漁人爭唱《滿江紅》。然後拉著蘇東坡向前奔跑。蘇東坡蹲下身子,使得小個子的黃山谷使出渾身解數,也拉他不動。然後蘇學士一鬆手,使得黃山谷跌了個仰面朝天。蘇學士哈哈一笑,吟道:

    晚霞映水,漁人爭唱《滿江紅》;

    朔雪飛空,農夫齊誦《普天樂》。

    這老蘇的文采,不光在古代,現在也是堪稱大家啊。

  • 8 # 老人鹽

    說一個腦殘追星粉杜甫跟他的偶像李白的趣事。

    在公元744年的時候,32歲的杜甫和43歲的李白相遇,彼時的李白已經名揚天下,而杜甫還只是詩壇嶄露頭角的新人,李白比杜甫大十一歲,而且在詩壇上的輩分領先杜甫一個時代。

    在杜甫與李白相遇之前,杜甫早就聽聞熟讀過李白很多的詩句,當時一見到真人,杜甫對李白那種崇敬之情,簡直不能用言語表達出來,一個在詩壇上取得了非常大的聲譽的人會有一種別人沒有的輕鬆和瀟灑,這種灑脫在李白身上是無法用言語形容,他神采飛揚,在李白麵前的杜甫最能感受到,他變得更加崇敬李白。

    可以說杜甫在見過禮拜真人之後變身李白的超級腦殘粉,為偶像李白謝了很多詩句,已知的詩篇有:

    《贈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

    《贈李白》(“二年客東都")

    《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

    《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

    《飲中八仙歌》

    《冬日有懷李白》

    《春日憶李白》

    《夢李白二首》

    《天未懷李白》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不見》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

    《遺懷》

    《昔遊》

    而作為杜甫的偶像,李白給杜甫寫了幾首詩呢?已知的有: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戲贈杜甫》

    雖然偶像李白給粉絲杜甫的“回信”寥寥無幾,但是二人的友誼還是實打實鐵瓷。二人都是愛喝酒之人,志趣相投的他們曾組隊旅遊打獵,可以說是追星成功的典範了。杜甫遇見李白之後的後半生一直都在思念李白,鐵粉無疑了。

  • 9 # 平淡人生2245

    有一次蘇東坡對黃庭堅說:“我在家鄉讀書的時候,每天吃的都是三白飯,其實香甜可口,世間美味也不過如此!”。

    黃庭堅問什麼是三白飯,蘇東坡說:“一撮鹽,一碟生蘿蔔,一碗米飯,這就是‘三白’。”

    蘇軾非常高興地答應,但是等他到了黃家,發現桌上只有鹽、蘿蔔、米飯,這才恍然大悟,知道這被黃庭堅戲弄了。

    蘇東坡陪著黃庭堅從早上聊到晚上,把黃庭堅餓得前胸貼後背,最後他實在忍不住催問:“這毳飯在哪裡呢?”

    蘇東坡慢吞吞地回答:“鹽也毛(mǎo,通‘冇’,‘沒有’的意思),蘿蔔也毛,飯也毛,豈不是‘毳’飯?其實你一直在享用著啊。”

  • 10 # 秋陽讀線裝經典

    我來講一個吧,雖不不太算是戲謔逗趣,也是很有意思的,是我在讀兩本書時突然發現的,像發現新大陸一樣,也算是小驚喜。

    一、起源於一篇文章《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我先讀的是線裝經典《朱自清散文經典》,第一篇文章就是朱自清的《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記錄的是和俞伯平1923年8月的一晚一起乘坐著“七板子”同遊秦淮河時的所見所聞所想,文字淡雅清新易懂,文章的後部分用了大量筆墨記述了花船上的歌妓過來兜攬生意自己拒絕後的不好意思又略帶歉意的思想鬥爭,還戲說了自己和俞平伯在對待這一類事情上的不同反應和性格,相信俞平伯看見也會覺得很有趣。

    過了一段時間,又讀了線裝經典《最美的散文》,裡面又有俞平伯的一篇文章,題目也叫做《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本來對朱自清的那篇文章已經淡忘了,總感覺題目很熟悉,於是又重新翻書,才發現其中小秘密。俞平伯因為是古典文學研究家,熟諳古典小說詩詞,具有深厚的顧問造詣,使他的文章更添了幾分韻味與風采,但是現代人讀起來某些地方文字還是顯得過於繁瑣,也摻雜進了很多極富哲理性的描寫。

    後來看了文章介紹,查了相關資料,才知道俞平伯和朱自清都是當時著名的文學青年,因此,遊歷完秦淮河以後,兩人約定各自寫一篇同題文章《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1924年1月25日,兩篇文章發表在《東方雜誌》上,兩文文風迥異,但都是很精彩的散文。

    二、關於朱自清和俞平伯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江蘇揚州人,現代作家、學者。其散文文筆清新,風格淡雅,開創了中國現代散文的先河。著名的散文有《背影》《匆匆》《荷塘月色》等。朱自清的散文特別優美,早在20世紀20年代便被譽為白話美文的模範,他的散文辭藻平實而不失優雅,描寫清新而韻味悠長,敘述隨意而文意卻絲絲入扣,行文流暢卻極具內涵。

    俞平伯(1900—1990),原名俞銘衡,字平伯。浙江湖州德清東郊南埭村人,出生於江蘇蘇州。散文家、紅學家,新文學運動初期的詩人,中國白話詩創作的先驅者之一。與胡適並稱“新紅學派”的創始人。俞平伯的散文屬周作人的“美文”一派。《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的描寫情景交融,景色朦朧,是他散文的代表作。他的散文以獨抒性靈見長。用筆細膩、意境朦朧而靈動、閒適而傷感,語言運用透出古代文學的深厚傳統的影響,被周作人譽為“近來的第三派新散文的代表”。但有時描寫太過繁雜、用力太過。

    俞平伯比朱自清小兩歲,卻比他早一年考上北京大學,二人同校不同系。1922年,二人和葉聖陶等人創辦了《詩》月刊創刊。1923年8月,兩位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同遊秦淮河,並在同題文章中印證了彼此的存在,可以說秦淮河見證了朱、俞二人的友誼。

    95年後,2018年兩人的孫輩朱小濤和俞昌實故地重遊,也算是一段佳話。

  • 11 # 三瘋奇談

    我是張三瘋,也來答一番,說一個蘇東坡的逗趣故事: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石家莊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蘇東坡在瓜州當官時候,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禪師相交莫逆,經常在一起參禪論道。一日,蘇軾靜坐之後,若有所悟,便賦詩一首,讓書童送給佛印禪師。詩的內容是:“嵇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佛印禪師讀了詩作,微微一笑,拿筆批了兩個大字,叫書童帶了回去。蘇東坡見書童歸來,以為禪師一定會讚賞自己修行的境界,急忙開啟詩作,卻赫然看見上面寫著“放屁”兩個大字,不禁怒火中燒,立刻乘船過江,找禪師理論。待船到金山寺時,佛印禪師已在岸邊候著了。見到佛印禪師,蘇東坡大聲質問:“大和尚!你我是至交道友,我一向視你為知己,我的詩,你不喜歡也就罷了,怎麼能亂批覆?”

    佛印禪師若無其事地反問:“我批覆了什麼?”蘇東坡把詩上批的“放屁”兩字拿給禪師看。禪師哈哈大笑:“哦!你不是說‘八風吹不動’嗎?怎麼‘一屁就打過江’來了呢?蘇東坡呆立半晌,終於恍然大悟。

    兩人所說的八風在佛教裡是指“得、失、謗、揚、贊、嘲、憂、喜”八種影響人心境的情緒。人有七情六慾,遇到“八風”而不動幾乎不可能,一生的修行也未必能做得到。有些人自認為自己“八風吹不動”,那是過分自信和自大了。

    而佛印看到蘇東坡的詩後回覆“放屁”,就是在點醒他人生在世是一種修行,畢生修行就是為了剔除“八風”侵擾。如果蘇東坡看到那兩個字後大發雷霆,那就說明他連八風中的“嘲”字都沒有剔除掉,那另外的七風更當別論了。

    關注張三瘋,和你一起成長。

  • 12 # 悠悠芳草心

    蘇東坡和佛印就經常戲謔逗趣。

    蘇東坡,就是蘇軾,唐宋八大家之一,他這個人天賦極高,四十多歲才開始學習寫詩詞,可是取得的成就非常了得。著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並且蘇軾能書善畫,也是著名的書法家、畫家。

    佛印自幼就學習《論語》等典籍,可以說是知識淵博,他是丹陽金山和焦山兩寺的主持。

    一個是大文豪,書法家,一個是名僧,可謂都是才高八斗,自然志趣相投,成為鐵哥們。

    哥們之間,互相戲謔逗趣是常有的事。

    一次,蘇軾和佛印去江邊遊玩,這時候蘇軾看到有一隻狗在河岸上啃骨頭,蘇軾脫口而出:“狗啃河上骨”。

    河上,諧音和尚,佛印豈能不知,也不生氣,順手把手中的摺扇扔進水裡。

    蘇軾一看就明白了,扇子上是他寫的詩,佛印的意思是:水流東坡詩。詩,屍諧音,你說狗啃的是和尚(佛印)的骨頭,我說水衝著你蘇東坡的屍體,對聯對的真的是工穩巧妙,不僅平仄合而且意對,佛印毫不思索就對了出來而且又加以反擊,厲害!

    之所以這故事流傳到現在,說明人們對蘇軾和佛印的欣賞和佩服。

    一個才高八斗,才思而又敏捷的人誰能不欣賞呢?他們之間的故事才被人們津津樂道。

  • 13 # 北鎮文旅

    相傳,蘇東坡臉長,其妹子蘇小妹曾出句嘲笑他: “去年一滴相思淚,今日方流到腮邊。”

    蘇東坡拿妹妹的長相開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額凹眼是: “未出堂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幾回拭淚深難到,留得汪汪兩道泉。”

    蘇東坡留著一把大鬍子,蘇小妹反譏道:“一叢哀草出唇間,鬚髮連鬢耳杳然,口角幾回無覓處,忽聞毛裡有聲傳。”

  • 14 # 兵法天下

    問題 :文人之間互相戲謔逗趣的故事,你知道哪些?講一個吧!

    導言

    自古以來,從文人相輕到文人相戲,以至於文人相謔逗趣。提及文人,大多數給人的印象便是古板嚴肅,因循守舊,不苟言笑,之乎者也。然而,有道是:畫家的筆,文人的嘴。在中國歷史上的一些古籍中,特別是一些名人軼事雜談中,記載了很多關於古人有趣的開心笑料。彼此能相互調侃,自是有一方為幽默風趣之人,否則一個巴掌拍不響。

    有關這類趣聞,若論最富盛名的莫過於東坡先生,他的故事正反映出“他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林語堂《東坡傳》)蘇軾趣聞集錦“一覺抵三覺”

    據明代王世貞《調謔編》中記載:蘇東坡喜歡調侃,常與丞相呂微仲開玩笑。某一天,蘇東坡去拜訪呂微仲,正趕上微仲在睡覺,很久不出來接待,東坡等得很不耐煩。

    過了好長時間,呂微仲才出來,兩人相見說話。屋裡有一個葛蒲盆,裡面養了一隻“綠毛烏龜”。蘇東坡便說:“這個龜不算稀奇,如果是六眼龜,就難得了。”微仲問道:“六眼龜出自何處?”東坡答道:“當年後唐莊宗時,林邑國進獻了一隻六眼龜。

    當時優人敬新磨在金殿下進口號大喊說:“‘不要鬧,不要鬧,聽取這龜兒口號:六隻眼兒,分明睡一覺,抵別人三覺!’”。

    一“屁”過江

    蘇軾之才華集“儒釋道”為一體,開起玩笑來同樣不失風雅,當然對佛教的參悟,已有自己的高見。但這次卻服服貼貼,心安理得。“烏臺詩案”謫貶黃州後有那麼一天,蘇軾心血來潮,詩興大發,一揮而就,毫不得意地寫了一首贊佛詩:“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詩中蘇軾將自己的心境寫了進去,同時也暗喻自己的心境已經是“八風吹不動”,對自己有如此禪定修為,沾沾自喜。於是寫完之後蘇軾讓侍童拿著自己的詩去送給住在江對岸的好友佛印。

    蘇軾覺得佛印一定會對自己大加讚賞,但是佛印在讀了蘇軾的詩之後卻在詩的下面批上了——“放屁”兩個字讓侍童帶回。

    蘇軾看了勃然大怒,氣沖沖的去找佛印論理。等划船過江到了佛印那裡,誰知道小和尚卻說:師父吩咐下來,今天不見客。

    蘇軾聽了更是火冒三丈,不顧小和尚的攔阻,徑直向佛印的禪堂闖去,到了卻看到房門上貼著一張字條——“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

    蘇軾見到這句話,恍然大悟,然後哈哈大笑,原來自己真的錯了,為了區區一個“屁”字,竟然大動肝火,何來“八風吹不動”呢?於是蘇軾自嘆自己的修行遠遠不及佛印。

    佛印”其人,宋代雲門宗僧。法名了元,字覺老,俗姓林,饒州浮樑(舊屬江西省鄱陽郡,今屬江西省景德鎮市)人。自幼學習儒家經典,三歲能誦《論語》、諸家詩,五歲能誦詩三千首,長而精通五經,被稱為神童。住雲居四十餘年。與蘇軾友善,軾謫黃州,佛印住廬山,常相往來。

    除此之外,有關蘇軾和“佛印”和尚的奇聞逸事還有很多:

    悟道參禪志趣濃,中天稽首似從容。

    釋儒兼悟戲禪意,詩賦雙修驚雪鴻。

    文恣肆,語藏空。紫金蓮坐穩八風。

    佛陀諳曉躬行事,一屁因何形色匆?

    【備註】欽定詞譜,詞林正韻。

    附詩友原玉:

    一屁因何打過江?功名留久便心慌。

    從來學問勤為徑,縱教詩鐘玉撥鏘。

    知行踐,待商量,梵音傳齒也高亢。

    浮生但少生浮欲,漸悟禪機漸蘊藏。

  • 15 # 古今人文擷英拾萃

    王戎常與阮籍作竹林之遊,有一次王遲到,阮說:“俗物又來掃人興了。”王笑著說:“像你們這樣的人也這樣容易掃興嗎!”

    【典源】(王) 戎每與(阮)籍為竹林之遊,戎嘗後至。籍曰:“俗物已復來敗人意。”戎笑曰:“卿輩意亦復易敗耳!”(《晉書・王戎傳》)

    事亦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生活中的你是否活出真實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