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魂舞大漠

    閱兵不只肌肉秀,武器既有內涵也兼具外在美,正像網路一句俗,有料一定要爆出來,才有意義不是?在國際上確實有一定的震懾作用,何況是國力空前的前蘇聯呢?

    早期的一次閱兵,當德意志法西斯即將打到莫斯科城下,危急時刻組織了一次閱兵,充滿了無比悲壯的情懷,閱兵過後,受閱部隊立即立赴前線投入戰鬥,氣勢如虹,結果大勝,從此成為勝利走向勝利,直至取得最後的勝利。

    ▲英雄是永遠的風流

    勝利日5月9日這一天,為了永遠銘記,定為閱兵日,向世人昭示自己的巨大犧牲和勇敢精神,對內永遠鼓勵和激勵民心,提振鬥志。

    致於11月7日的每年閱兵,是為紀念十月革命,意在象徵老大哥的光榮。一年兩次,年年如此,只是上哪裡淘汰換那麼多的新裝備?搞得實在太多,也因而顯得過於重複。不過,自能變出無數新花樣,有的武器還沒裝備,或處於研製當中,即拖將上場,不知道的或有一種被震憾。

    因為閱兵多,蘇聯所有武器,世人都是從其閱兵知道的,從陌生變得耳熟能詳,事實上也成為一種活廣告,促進了其武器推銷。各種新武器不斷湧現,或以升級翻陳出新,或以改換名字引發無數議論和猜想,是“冷戰”形勢使然,說到底也是沙文情愫所致。

    武器很酷很炫很暴力,最終也沒能挽救了其解體的命運,一個龐然大物倒下只在一夜之間,也給那些只以武力示人的莽夫和莽漢當頭一棒,永遠攥緊拳頭,難以持久,並不代表自已有力量。

  • 2 # 河東三叔

    縱觀各國閱兵不是為了展現國力,就是為了提振士氣,展現國力的同時也向外界傳達著本國強大的科研水平,以及不可侵犯的後盾。戰時可以提振士氣,和平時期又可以宣揚愛國情懷,增加國民凝集力。

    正常情況下閱兵是對本國武裝力量,包括最新裝備進行檢閱的儀式,通常安排在重大節慶(建軍、獨立、國慶等節日)、將士出征、大型軍演等時間。蘇聯作為全球超級大國有著龐大的武裝力量,特別是蘇聯建國後一度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外部勢力介入,因此優患意識特別強,在後續不斷的軍隊建設中也就將閱兵作為展示實力的不可否缺活動。

    二戰期間比較有名的是1941年紅場大閱兵,當年11月7日,蘇聯在紅場舉行聲勢浩大的閱兵式。幾十萬官兵接受完檢閱後,直接開赴前線抗擊德軍入侵,很顯然在兩國激戰蘇聯正處於最弱的時間點。透過這種聲勢浩大的大閱兵,明顯可以極大鼓舞蘇聯軍民士氣,這可是戰時而且德軍距紅場並不遙遠,官兵們都是全副武裝真槍實彈上陣閱兵。

    戰後,進入冷戰兩強全球爭霸時代,蘇聯和美國都在進入全方位的軍備競賽。相對來說美國事實上的經濟、軍事實力世界第一,而蘇聯一直屈居第二,雙方帶領北約、華約兩大集團對決,肯定要在軍事上讓各集團成員更具信心。雙方為了達到壓倒性的優勢,無不盡全力研製最新武器裝備,閱兵受場地限制基本以陸軍和空軍為主。

    除了常規大閱兵外,蘇聯還有眾多航空展,每年都有高頻率的裝備大展示。特別是冷戰時期戰略轟炸機+核武器的組合,讓蘇聯不斷推出新式轟炸機,還有各種各樣的截擊、戰鬥等機型。首要的是展現軍工實力,其次在必要時透過展示誤導對手,讓對方投入更大精力、金錢去對應研發新品。

    總體來說,蘇聯綜合實力相對弱於美國,在冷戰之後長時間內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不是沒有。都是寄希望於戰略威懾,以及透過軍備競賽拖垮對手,以及讓軍民保持強大的信心提振氣勢。

  • 3 # 伍開坤

    每個國家都喜歡閱兵儀式的,或者節日,黨的生日,每年都是舉行一二次,或許多次,閱兵正明瞭祖國的強大的,兵力衝足,武器展新,軍人勞記得住的軍事作風,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是每個國家的傳統軍事文化路上得了先進!

  • 4 # 北漂葫蘆娃

    1.從歷史上來看,俄羅斯這個國家,早在帝俄時期,在內部戰爭勝利,完全戰勝民族起義者之後,帝俄就在女帝葉卡捷琳娜的命令下,進行了整個俄羅斯歷史上第一次盛大的閱兵儀式。也正是這次閱兵儀式的存在,然後來的蘇聯和俄羅斯都有了閱兵的習慣。

    2.閱兵可以展現自己強大的軍力

    從女帝葉卡捷琳娜下令第一次閱兵開始,無論是在帝俄、蘇聯還是在現在的俄羅斯來看,都將閱兵當中是一種向世人展現自己強大軍力的方式。不可否認,在通訊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閱兵所起到的戰略威懾能力在很多時候,都比其他的一些技術來得更加直接有效。

    3.閱兵可以為自己的軍隊鼓舞士氣

    無論對一個國家,還是對於一隻軍隊而言,士氣都顯得非常重要。任何一個士兵、一隻軍隊,甚至是一個國家,都有可能出現士氣低落的時候。在士氣低落的時候,想要鼓舞軍隊士氣,毫無疑問閱兵也是最好的辦法之一。也正是因為閱兵對於鼓舞士氣,有著極大作用的原因,所以俄羅斯從帝俄開始,一直到現在的俄羅斯才保留了閱兵的習慣。

    從目前世界各國的一些情況來看,無論這個國家在歷史上,是否有著閱兵儀式存在,都認可了閱兵儀式能夠展現軍力和鼓舞士氣,還能夠一定程度上檢驗軍隊的能力。所以,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有著自己的閱兵儀式存在,只是沒有俄羅斯那麼頻繁。

  • 5 # 淺賽風若

    俄羅斯舉行的閱兵儀式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從一些歷史資料上來看,在過去的70年時間中,因為這樣的閱兵儀式,俄羅斯被關注了200多次。也正是如此,很多軍迷都感到不解,為什麼俄羅斯這個國家,從蘇聯到俄羅斯70多年時間中,會進行那麼多次閱兵。到底是有什麼原因存在,讓俄羅斯這個國家對閱兵鍾愛有加。

    帝俄時期的歷史存在

    從歷史上來看,俄羅斯這個國家,早在帝俄時期,在內部戰爭勝利,完全戰勝民族起義者之後,帝俄就在女帝葉卡捷琳娜的命令下,進行了整個俄羅斯歷史上第一次盛大的閱兵儀式。也正是這次閱兵儀式的存在,然後來的蘇聯和俄羅斯都有了閱兵的傳統。

    閱兵可以展現自己強大的軍力

    從女帝葉卡捷琳娜下令第一次閱兵開始,無論是在帝俄、蘇聯還是在現在的俄羅斯來看,都將閱兵當中是一種向世人展現自己強大軍力的方式。不可否認,在通訊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閱兵所起到的戰略威懾能力在很多時候,都比其他的一些技術來得更加直接有效。

    閱兵可以為自己的軍隊鼓舞士氣

    無論對一個國家,還是對於一隻軍隊而言,士氣都顯得非常重要。任何一個士兵、一隻軍隊,甚至是一個國家,都有可能出現士氣低落的時候。在士氣低落的時候,想要鼓舞軍隊士氣,毫無疑問閱兵也是最好的辦法之一。也正是因為閱兵對於鼓舞士氣,有著極大作用的原因,所以俄羅斯從帝俄開始,一直到現在的俄羅斯才保留了閱兵的習慣。

    從目前世界各國的一些情況來看,無論這個國家在歷史上,是否有著閱兵儀式存在,都認可了閱兵儀式能夠展現軍力和鼓舞士氣,還能夠一定程度上檢驗軍隊的能力。所以,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有著自己的閱兵儀式存在,只是沒有俄羅斯那麼頻繁。

  • 6 # 驕然

    的確,在前蘇聯時期,蘇聯和美國是世界上兩個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同時也是兩個公認的超級大國,在軍事方面,蘇聯的鼎盛時期和美國不相上下,但是兩個國家在軍事方面,蘇聯著重於閱兵,而美國卻不喜歡閱兵,但美國喜歡軍演,反過來蘇聯不喜歡軍演,那麼為什麼蘇聯喜歡閱兵啊?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蘇聯人喜歡閱兵。對於蘇聯人來說,他們對閱兵十分熱衷,他們往往可以透過閱兵來鼓舞士氣,甚至衛國戰爭期間兵臨城下,蘇聯也照常閱兵。

    2,省錢。雖然說蘇聯和美國在軍事上不相上下,雙方在軍費開支上也大體相同,但是蘇聯的經濟總量僅僅是美國的幾分之一,這就導致蘇聯的經濟發展極不平衡,他們一方面注重發展軍事,另一方面卻沒有錢來發展經濟,他們要想展示自己的實力,就只能透過閱兵來實現,因為這樣能省點錢。

    3,炫耀。蘇聯人有個特點,喜歡炫耀自己的軍事實力,他們曾經是一年兩次閱兵,以此來向美國炫耀自己軍事上的強大,反過來美國卻不這樣想,他們基本上不閱兵,而是透過軍演來證明自己的實力。

  • 7 # 餘與虞

    前蘇聯一直有著閱兵的傳統,早在沙俄時期(18世紀晚期開始),彼得堡每年都會進行一次閱兵儀式。其中冬天就在宮殿廣場進行,而春天就在馬爾斯廣場進行。

    到了20世紀(1923年開始),前蘇聯把閱兵地點轉到紅場。前蘇聯存在70多年,舉行閱兵近兩百次。而在這之中規模最大的當屬蘇聯在衛國戰爭期間舉行的大閱兵。

    話說在1941年9月中旬,德軍集中了1700輛坦克,1390架飛機,14000多門大炮,以及180萬人浩浩蕩蕩抵達莫斯科附近。

    德國人相信,只要拿下莫斯科,就相當於摧毀了敵人的意志,這次行動的代號是“颱風”。

    當時,前蘇聯的外國使節都撤離莫斯科,而許多重要物資也已經進行了轉移。

    9月30日,德國元首親自下達命令——進攻莫斯科。

    不久,莫斯科的主要工廠淪陷在德軍的轟炸中,水電、食品供應陷入嚴重不足——莫斯科岌岌可危。

    在普遍士氣低迷的情況下,斯大林果斷決定舉行紅場大閱兵,以紀念“十月革命”勝利24週年。

    1941年,11月7日,紅場。當前蘇聯莫斯科軍區以及摩爾曼斯克和阿爾漢格爾斯克的受閱部隊,此起彼伏地喊過“烏拉”後,斯大林發表了著名的演講。

    而與此同時,在莫斯科機場的550架飛機與許多高炮團正嚴陣以待。而參加閱兵計程車兵們也都是荷槍實彈,無不處於戰鬥狀態。

    就在閱兵結束後不久,在莫斯科的前蘇聯士兵就直接上了戰場,和德軍決一死戰。

    而前蘇聯為什麼這麼喜歡閱兵呢?

    或許在2008年,紀念衛國戰爭勝利63週年的紅場閱兵式上,時任俄羅斯總統的講話我們可以找出端倪——

    “衛國戰爭的勝利是一個大的例子,也是一個教訓。在已然有人一次又一次地縱容軍事冒險主義的今天,這一教訓仍然有著現實意義。”

    這是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總統的講話,但放在前蘇聯依然成立。

    在前蘇聯成立初期,國內百廢待興,而境外的反動勢力隨時在威脅前蘇聯的統一。冷戰後,前蘇聯又不得不防備美國等國家的“小動作”。而之後的軍事競賽,正是這一比拼的外化。

    戰鬥民族,戰鬥民族,戰鬥或許早已融入俄羅斯人的基因中。

  • 8 # 選牛綜評

    閱兵式是一個彰顯國家實力的方式,和軍事演習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一方面是給國家的民眾看一看自己國家的實力,另一方面就是讓外界知道不好惹,不要對本國動歪心思!還有另一個意義,也是舉行閱兵式的重要原因,為紀念國家成立、重大戰爭的勝利,一般都是事關國家存亡的重大戰爭,紀念勝利,紀念國家民族英雄!

  • 9 # 陽城幹部1

    凡是訓練有素的部隊都喜歡閱兵,軍事上稱“分列式”。每一次演習之後,參演部隊都要舉行分列式,以見證演習成功。中國軍隊也是如此,大閱就不定期了,但中國的閱兵規模是世界最大的,沒有之一。

  • 10 # 榮榮的啟示錄

    為了秀肌肉,蘇聯特意更改了閱兵時間

    在二戰結束的初期,蘇聯曾經避免與美國發生衝突。因為戰爭的影響,蘇聯急需迅速轉入恢復生產的工作中。蘇聯甚至準備向美國尋求貸款,因此還邀請艾森豪威爾訪問莫斯科。問題上美國和蘇聯已經分道揚鑣,不發生矛盾已無可能。由於當時美國擁有了獨門武器原子彈,為了應對這一局面,在1946年,蘇聯連續舉行了三次閱兵。除了傳統的5月1日和11月7日以外,在9月8日也舉行了一次大閱兵,這次閱兵主要是為了震懾美國等西方國家。1953年,斯大林去世以後,赫魯曉夫上臺。在赫魯曉夫執政時期,隨著國力的增強,蘇聯在閱兵式中不再藏著掖著。蘇聯在閱兵式中展示了大量的先進武器,一些武器的水平甚至超過了美國。

    閱兵式成了蘇聯展示肌肉的一種表達方式,這種方式去世很有效。有時蘇聯會故意弄一些假武器讓美國人去猜,這坑苦了中央情報局。1969年年初,蘇聯更改了閱兵的時間。每年兩次閱兵時間不變,11月7日的閱兵式時間也不變。但是將5月1日的閱兵式調整到了5月9日,這是為了慶祝衛國戰爭勝利。這就形成了現在的模式,其實目前俄羅斯也是一年兩次閱兵。只是11月7日閱兵式的規模不如5月9日,因此知道的人比較少。蘇聯的閱兵式一直持續到了1990年,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由於各方面的原因,俄羅斯一直沒有舉行閱兵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兩個多月了,每次夜裡醒來睡不著然後胡思亂想,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