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黑夜的白
-
2 # 不負青囊兩卷書
在現代社會,相對於缺少欣賞優秀詩詞賦文的人來說,我們更缺乏創作優秀詩詞賦文的人。文學創作比文學欣賞具有更高的藝術要求。
但是,即使是再狂熱的古典詩詞賦文愛好者也不必在這一點上過分糾結,更沒必要因此而厚古薄今。須知,作為古典詩詞賦文的載體一一漢文字,在近現代新舊文化之交的偉大歷史嬗變中經歷過一系列風風雨雨。和拼音文字一起,在當今人類文明己經高度發達的今天作為多元文化最主要的傳播載體漢文字和拼音文字己經難分優劣,以這兩種文字作為傳播載體和符號的文學藝術形式和藝術體裁均名篇輩出,佳作紛呈。但不可否認,現在的漢文字工作者和使用者均對漢文字基於其原始而獨特的構造方式所表現出的特有藝術樣式如詩詞賦文和漢字書法等表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須知,百年前哪怕文學成就偉大如魯迅者亦對我們偉大中華文明的最主要載體一一漢文字採取全盤否定的態度,這也影響到很多現代人包括魯訊研究者對魯迅作出更高的評價。
但我們還是要認識到,在古體詩詞賦文的創作上,包括毛主席和魯迅均有過中肯的告誡。受宥於古體詩詞創作諸多形式上的嚴苛要求,古典文學素養淺薄者殊難勝任。文學藝術創作的靈感具有偶然性,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即指此義。亦即是講,哪怕是一個嫻熟掌握了古典詩詞賦文技巧的專業教授,終其一生也未必能創作出一兩首能夠傳之於世的古體詩詞賦文。魯迅即作過類似表述:能夠用唐詩描述的內容,己經被唐詩說盡了。
但今人是否就不必嘗試創作古體詩詞賦文呢?個人認為未必。這次疫情日本援助中國的救援物資均引用了中國古體詩詞賦文的經典表述:如"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又如"青山一道同風雨,明月何時是兩鄉。"引用得多麼巧妙而深刻!反觀我們自已的抗疫口號"武漢加油”,直白倒是直白,可是兩者在藝術感染力和內容傳播效果上,我們是否感到慚愧。
所喜我們正處在偉大中華文明覆興的歷史程序中,希望有更多的古典詩詞賦文愛好者加入到創作的隊伍中,"江山代有人材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
3 # 是嬰寧呀
我斗膽猜測您的問題中包含一個隱含的內容,即:為什麼我們的詩詞創作不景氣,因為它的表現就是創作詩詞的優秀作家少,同時懂得鑑賞詩詞的批評家也少。
我很喜歡古詩詞,但我承認現在並不是詩詞這種文體大盛之期。
這是一種不必要悲觀而應該理性看待的現象。
因為縱觀文學史,每一種文體的發展都有它自己的生命軌跡,中國的詩詞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詩經》和楚辭,隨後經歷了秦漢和魏晉,終於在唐代迎來了詩歌的最高峰,這時候詩歌藝術在形式和內容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並在此基礎上產生了詞,詞在唐代就開始發展,隨後在宋代達到了頂峰。
所謂頂峰,並不意味著在此之後它們就會銷聲匿跡,或者在此之後它們就不會再有更加優秀的作品,但不可否認的是,唐詩之後的詩歌發展再也沒有成為文體中的主流,而且總體成就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不能與唐代相媲美。儘管此後出現了尚理趣的宋詩歌和別具風味的清代詩詞,但它們無法代表中國詩歌了。
同理,現如今,我們正處在一個詩歌藝術仍然在發展但不會取得全勝的時代。詩歌的內容前人已經寫盡,詩歌的藝術形式前人也已經發展的很精妙了,後代的我們實在難以突破,因此現如今的主流文學體裁是小說。
這也就意味著創作詩詞和鑑賞詩詞的人都在減少,畢竟,願意瞭解一種文學體裁,為什麼不去了解它最鼎盛時期的作品呢?
-
4 # 為龍
還記得俗話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下山,諸葛亮為報知遇之恩而傾盡心血輔佐蜀漢政權。其實就是相互欣賞的意義。
同樣,無論什麼時代,都是缺少能寫出頂級詩詞賦文的人和鑑賞頂級詩詞賦的人。
唯美的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唐詩宋詞的美在於韻律與格調,意境與感情,問題的關鍵在於題主怎樣界定這個“美”和有人“欣賞美”。
“江山代有人才出”,頂級詩詞賦文的影響不容易被發現,是因為這是一個長期積累,潛移默化的過程。在不知不覺中,其實就已經被影響。能寫出經久流傳的頂級詩詞賦文的詩人的思想和認知必然是超出其同時代的人,其作品也會具有跨越時空的能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已經習慣了白話文,社會語境、文化語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現當代舊體詩中,所展現的東西文化衝突、現代生活方式對人性的桎梏、當下社會環境等等問題,也是唐宋詩詞中所沒有的。所以現在寫作詩詞的人漸漸少了,也漸漸沒人願意欣賞了。
-
5 # 求進
問的是有學問,也是事實和現實,歷史就是這樣,生活就是這樣,人生就是這樣(時代不同)!
我來回答一下提問者,否則,很難安慰一下提問者這顆善意好奇的心意,不免我來安慰一下這位好奇者網友朋友的心願吧!
和平年代陽光媚,
哪有殺人為材題?
人生都想快樂福,
哪有以淚作悲書?
灰色時期心勿灰,
多看光明避寒色;
若要尋找梟雄漢,
天地顛倒水倒流!
注:
無非是:每個不願活著的人,再重新回到老孃的肚子裡去。
平常生活平常人,
非凡人生靠打拼;
若問仙人何為秀?
成功背後汗滿襟!
注:
平常見常與平平常常;
山前見山與山比山高。
(看一下:現代人想要的是什麼生活?追求的又是什麼?)
-
6 # 暢言1298
要想寫出頂級的詩詞來,是沒有那麼簡單的,下面用一首詩來同大家分享寫詩的感受吧。
"寫詩有感 "
精雕細琢鑄詩篇,
千思萬想細思量。
妙語連珠上乘品,
渾然天成好文章。
譯文:
寫一首好的詩,就好似把一塊玉雕刻成一件精美的工藝品,要經過千思萬想反覆推敲才可以完成,寫出妙語連珠的詩句,稱得上上乘之作,寫出渾然天成的詩作,才稱得上精美的文章。
-
7 # 滿船星夢壓銀河
也許我們終將是扶夢的人生
誰不曾滿懷詩意,最終又恐慌逃離
幾人看著月亮,吃著麵包?
幾人行走在群星下,凝視人間的燈火?
-
8 # 山寨農夫2020
有鑑賞能力的讀者從來不缺,
有頂級寫作的天才古來不多。
百年人生豈能與五千年積澱相抵?
-
9 # 有智有勇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文藝形式,所以不必過於拘泥於過去的輝煌,而是應該立足於創造屬於時代的文學,包括創新文學表達形式。
回覆列表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文為什麼沒有第一,因為它總有它特別美妙的地方。現在是缺少能寫出頂級詩詞的人的。
你看看我們中國幾千年,出了幾個頂級詩人?幾百年都在也沒有李太白這種人物!中國的詩詞極具特色,誰都能寫作,但是出佳句簡直比出諾貝爾獎還難!你看看李白的俠客行裡的那句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何等氣魄。更多的我就不說了。
那老話說的千里馬需要伯樂,按道理好詩詞需要伯樂嗎?我覺得不是的。想做伯樂也要有伯樂的能力!不是說隨便找個人就可以當伯樂,再說了這個詩詞又不是馬!好詩詞哪裡需要伯樂呢?中國歷史那麼悠久,能作詩作詞的一大把,為什麼就那麼點頂級詩詞呢?因為好東西是不需要過多的宣揚的,所謂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你不可能說我的東西就是好大東西,你們不懂吧?現在社會有幾個文盲?最基本的都識字吧。
所以我的觀點就是現在人沒有能力作出頂級詩詞了,關於為什麼這個問題答案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