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意如

    房琯與杜甫交情匪淺,是老杜的恩人之一。

    杜甫就是因為奮不顧身上書替房琯辯白,才遭致肅宗厭棄,一紙“墨制”打發他回家,“詩聖”從此離開了他好不容易進入的朝堂,從此流落江湖,悽然老死。雖然董庭蘭的死、房琯的敗、杜甫的離去與李頎都沒有關係,可是,人與人之間,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他對對陳子昂極為推崇,視作偶像般崇拜。他曾去到射洪縣陳子昂的故居去瞻仰,寫下《陳拾遺故宅》結句雲:“終古立忠義,感遇有遺篇。”又有《觀陳子昂遺蹟》,最後四句雲:“陳公讀書堂,石柱仄青苔。悲風為我其,激烈傷雄才。

    他還和儲光羲、岑參、高適、薛據等同登大雁塔,大家又每人作詩一首。這一次,不那麼拘謹,老杜以《同諸公登慈恩寺塔》一舉奪魁。

    當然啦,杜甫也不是隻贊別人不讚自己,他讚美起自己來也是蠻拼的,他自言:“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還不止一次說過“詩是吾家事”、“吾祖詩冠古”,宣稱寫詩是老杜家的祖傳事業,稱他的叔叔是古往今來最勇敢的人。

    最好玩是杜甫也很自戀,有一次他朋友鄭虔的妻子生病,杜甫說,你讓她讀我的詩。我的詩能當藥治病,讀了就通體舒泰,百病全消,這篇不行讀別的,再不行,那扁鵲也救不了!這段軼事笑得我肚子痛,這祖孫倆還真是一家人。

    詩聖大人如此自負,也是由來有因,他出身於赫赫有名的京兆杜氏,與韋氏並稱兩大百年世族。少年時。杜甫亦曾度過一段富足無憂的生活,少從名師,後來又出外遊歷,漫遊吳越,增廣見聞。“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過得頗為愜意。亦是在此漫遊其間,他結識了李白和高適,對李白終生仰慕,念念不忘。即使在他自己潦倒的要死的時候,他還在為李白擔憂。真是,一往深情。

    我越來越愛留心這些細節,盛唐詩人本身,何嘗不是說不盡道不完的絕妙篇章。

  • 2 # 旺旺微言

    杜甫是唐代詩人。他的詩當時連有的詩選都找不到。可是,今天,我們仍然記得他學習他的詩。我相信,他的詩會與日月同輝。

    隨著時間時代的推移,杜甫與杜甫的詩讓我們更加懷念喜愛。

    杜甫用詩記錄了唐戰亂中的平民的真實生活。三吏三別等幾百首詩讓我們認識了繁華背後的災難。他對人民的同情對人民的關懷對人民的生活那麼深情。對壓榨人民的腐朽那麼痛恨!他是人民的詩人!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他的詩是最傑出的詩史!

  • 3 # 00山

    作為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的偉大詩人,杜甫始終將國家社稷的和百姓的苦難放在心中,揮毫於筆端,他的詩歌創作深廣生動、血肉飽滿,沉鬱頓挫,懷抱黎民蒼生,關注民族命運,被後人稱為“詩史”,與詩仙李白並稱大唐盛世的兩大詩歌的巔峰代表。

    杜甫的詩沉鬱悲涼,平易質樸,深具寫實主義,他將個人命運與國家社稷的命運緊密結合,發自肺腑的對國家社稷的情懷和擔憂,為國家的動盪而四處奔走吶喊,他以“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詩歌創作風格,反映和傳達他對國家民族的熱愛和憂國憂民之心,他一生始終懷抱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對朝廷的腐敗、社會動盪的黑暗都給予無情的揭露和鞭撻,他的詩歌創作始終充滿憂國憂民之心,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歷史時期的政治時事和社會生活。

      杜甫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他繼承了漢魏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創作了著名的“三吏”、“三別”等優秀詩歌,南宋著名詩人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為堅守民族氣節的精神力量,毛澤東評價杜甫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人民詩人。郭沫若評價杜甫是“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 4 # 沐海聽風

    對杜甫的評價,後世歷代早有一致定論:人稱詩聖,詩為詩史!憂國憂民,沉鬱而頓挫!

    杜甫從來不該成為被人拿來調侃戲謔的物件,但適逢今世,突然之間,杜甫成了話題人物,其中的弔詭之處,誰人可知?

    當前,在網路的陰暗角落中,充斥著“杜甫很忙”、“杜甫很浪”“杜甫是個偽君子”、“杜甫寫詩是因為官癮難除”。。。。。。類似的論調,出得異常,來得兇猛!一時之間,讓作為讀書人的我們甚至出現了迷茫!

    唐朝的杜甫,到了千年後的現代,被人掂出來,一番又一番的羞辱、調侃,杜甫早已逝去,當然無法申辯,這些戲謔也就更加肆無忌憚!

    那麼,杜甫先生到底礙了誰的法眼,擋了誰的道路,生生遭受如此詬病侮辱?

    仔細推敲,便能知曉:杜甫早已不是一個單純的個體,杜甫是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存在於中國的歷史文化當中的!杜甫這個文化符號,他所代表的文化標籤就是儒家思想一以貫之的愛國憂民情懷!

    欲滅其國,必先滅其文化;欲滅其文化,必先亂其歷史!當今時代,絕非表面的太平無事,實則暗潮湧動。大學之道,在於明德,在於新民,在止於至善!作為讀書人,自當明辨是非,站定立場!自當修身齊家,胸懷博大!

    無論如何,以杜甫為代表的中國歷史文化名人,絕不該被重新掂出來,任人肆意戲謔、抹黑、毀謗!他們身上的那種對下層民眾的深切悲憫情懷,值得後世的我們永遠銘記!

    打著學術爭鳴的旗號,質疑岳飛、打倒杜甫、推翻五壯士、拉下邱少雲。。。。。。如此之後,我們的民族精神還剩下什麼?

  • 5 # 千千千里馬

    杜甫研究和《紅樓夢》研究,是中國文學史上研究最多的文學作品。

    一部《杜詩》就是一千年的中國文化史。

    從宋代開始,杜甫研究已經達到“千家”。雖然不是真正的一千家人研究了杜甫,但是,像杜甫有如此眾多學者研究的詩人,幾乎沒有第二個!

    古代沒有,今天也沒有。

    我們從宋代開始,杜甫的研究可以用汗牛充棟來形容,那是一點都不過分的。

    我僅僅舉一個例子。據葉嘉瑩先生蒐集整理。僅僅杜甫的《秋興八首》這一組詩的不完全統計是二十多萬字。相當於兩個博士論文!

    我個人研究杜甫的二十首詠馬詩的著作《杜甫的馬詩與唐代畫馬》是五十萬字,相當於五個博士論文的研究量!

    至於其他杜甫研究,那就更多了。現代杜甫專家們一直認為,杜甫就是一個百科全書。未來杜甫研究,需要百科全書式的研究。

    什麼叫“百科全書式的研究”?這就是說,杜甫的作品已經是一個詩歌經典。

    例如,杜甫的不少詩歌,幾乎就是一篇人物傳記。這裡麵包含大家熟悉的人物李白老大哥。

    還有我們不熟悉的呢?例如《丹青引》這首詩,描寫了畫家曹霸。但是,我們至今也沒有人研究過:為什麼杜甫在詩中有“開元之中常引見,承恩數上南燻殿”?

    我們從杜甫的詩來看,《丹青引》這首詩讚美的曹霸,肯定不是一般著名畫家那樣,簡簡單單就能夠被引薦到唐玄宗的皇宮南薰殿去作畫的。

    果然,我們新發現:曹霸的前輩,在武后時期就是一位宮廷畫家,他繼承了閻立本畫《二十四功臣圖》的專利,為武后畫過功臣圖。

    後來,唐玄宗要畫一套新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他的一個同學,也是一個畫家,與曹霸關係很好,而且兩個人的繪畫成績不差上下,就介紹曹霸去畫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了,於是曹霸的一下就名聲大噪了。

    這個故事連當時很年輕的杜甫都聽說了。所以,杜甫給曹霸寫了兩首詩為曹霸做傳記。

    清代詩人趙翼《論詩》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詩:“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實際上,趙翼是杜甫最大的粉絲。能夠“各領風騷數百年”的,絕對寥寥無幾,而杜甫卻是一個永久的話題。

    杜甫對歷史的貢獻除了是詩人和詩歌,他還做人的楷模。

    杜甫用誠實和表裡如一的做人,贏得了萬世的讚譽和喜愛,所以,明代學著王嗣奭讚美他是“詩聖”。

    正因為如此,我們今天還稱他為“詩聖”。

    重要的是,他不但創作了偉大的詩歌,而且也是忠誠於人民和國家的典範。

  • 6 # 梧桐樹邊羽

    如何評價中國詩詞史上的“詩聖”?

    不通讀杜甫詩作,不瞭解安史之亂那段顛沛流離的人生,怕是難以成文。

    杜甫老先生死在旅途之中,後人為他遷葬時找到元稹,為他寫了墓誌銘。

    當時元稹才高名聲大,因為距離杜甫離世並不久遠(四十年左右),所以他對杜甫的詩作和生平是瞭解清楚的,他的這篇墓誌銘及序算是最早的對杜甫比較完整的評價。元稹在這篇文裡高度評價了杜甫在詩詞上的成就,甚至超過了李白,這與元稹,白居易等人自身的偏好有關,於李白有些不公,但杜甫確是擔當得起。

    至於子美,蓋所謂上薄風騷,下該沈宋,古傍蘇李,氣奪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使仲尼考鍛其旨要,尚不知貴其多乎哉。苟以為能所不能,無可不可,則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

    “到了杜子美(杜甫)這裡,上承《詩經》,《楚辭》的規制,下接沈佺期,宋之問的格律研究,古樸發於蘇武,李陵,氣勢蓋過曹植與劉禎,掩了顏延之和謝靈運的高傲孤獨,間雜了徐陵,庾信流暢清麗,盡得古今長處,集各家之大成。便讓孔老先生再來編詩經,一定會多多收入杜子美的詩。我以為啊,沒什麼不能寫,沒什麼寫得不好,自從有詩人以來,一定是杜子美第一。”

    這篇文一出,杜甫的詩作就上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真正可以與詩仙抗衡。不過就像咱們今天的粉絲一樣,既然出了個可以挑戰詩仙的詩聖,那一定是要整個第一齣來的。從這以後,就陷入了李白好還是杜甫好的爭論之中,直到韓愈出來,終結了這場文學上的爭辯: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後,舉頸遙相望。

    以韓愈當時的地位,直接罵了這幫爭論者傻逼,也就沒人再敢發聲了。

    杜甫這個人呢,總的來說,是一個文學修養極高,有心經緯天下,卻不會當官的憤青。其實從某些方面來說,和李白一樣的,心比天高,才比海闊,情商為零。他敢在安史之亂前楊貴妃如日中天的時候寫《麗人行》,敢在逃難的時候寫《三吏三別》,敢為了個房琯出頭,丟了灰頭土臉在戰火中投奔唐肅宗,拿命換來的官職左拾遺。所以一生並不得志。不過“文章憎命達”,人生命運越是乖戾,文章和詩歌倒是越寫越好。這和李白也是一樣的。

    杜甫人生經歷和詩歌大家都知道得夠多了,憂國憂民,寫詩成史,嚴格合律,詩中聖手。我們且來看他在詩詞史上最大的成就。

    初唐以來,陳子昂舉起復古大旗,主張建安風骨。同時,詩體在沈佺期,宋之問這些宮廷詩人的改造下,產生了格律體,也就是近體詩。而唐朝的文風剛從六朝齊梁體糾偏過來,到了陳子昂後期產生了糾枉過正,奔著擬古去了。一時間,復古,擬古,格律詩百花齊放,詩歌理論也是爭論不休。這個時期的詩壇風氣,是激昂而混亂的,到底該往哪個方向走?連詩仙李白都不清楚。李白骨子裡是陳子昂那一派的,喜歡歌行,對近體詩,也就是格律詩是有排斥心理的。所以我們說李白為什麼律詩成就不如歌行?他並不喜歡啊,自然不得心應手了。

    而杜甫這個時候橫空出世,寫了一組絕句:《戲為六絕句》,以詩評的角度一錘定音,終結了初唐時代的詩歌理論爭論。這個比韓愈後來終結李杜之爭的意義就大多了。這六首絕句就不在這個回答裡講了,大家自行搜讀吧。

    這幾首詩作為文藝時評,對齊梁體的抨擊是嚴厲的,對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各自發展的讚揚態度是堅定的,對詩的未來走向是明確的。

    倚天一出,無人爭鋒。杜甫這些主張和觀點,無可反駁,為初唐的詩壇爭論畫下句號。

    而且杜甫也堅持用這些主張來寫詩,杜詩之所以能成為詩史,就是因為他時時刻刻在關注時代,在寫時代。他寫出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

    文學的價值、文學的任務在杜甫的文學作品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也只有他確實對得上憂國憂民四個字。稱其為“詩聖”,實至名歸。

    那些矯揉造作,只顧書寫自己小情緒,小感動,小確幸的人,是不懂杜甫的偉大的。

    李白,杜甫是盛唐詩歌的頂峰。

  • 7 # 冰冰178303210

    我喜歡李白、白居易、王維的詩,李白的詩有一股仙氣和靈氣,白居易的長詩〝長恨歌〞、〝琵琶行〞獨具一格,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杜甫的詩比較凝重、深沉,大概是他所經歷的災難多,苦難都體現在他的詩歌中。

  • 8 # 雙樵

    小時候便聽說杜甫是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雖不知為什麼?但卻被刻在心裡。現在看,杜甫主導了盛唐詩風向現實主義的轉變,併成為此轉變的主將。

    開元天寶為盛唐詩歌的巔峰。詩人們安享歌舞昇平,沈醉於音樂歌舞,醇酒,偶爾嘆息一下個人功名利達的不遂意。轉變的節點在“安史之亂“,他們在社會大動亂中,不得不把吟風弄月,遊山玩水的雅興停下來面對現實去寫更深遠更偉大的現實主義詩篇,杜甫的詩便全盤代表了這個偉大變革,而且是這個潮流的主將,先鋒。

    杜甫的偉大,還在於心胸廣闊,深遂的想家力異乎常人。在詩作的藝術方面,最為精工周密,無瑕可擊。他是以執著謹慎的態度來寫好每一首詩歌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他的寫作更是專心一意,刻骨銘心的,“語不驚人死不休“。他的詩亦是千錘百煉而得,說: “新詩改罷自長吟“。他的《登高》七律,被後人尊為第一律詩,便可知其在詩作上的功底及地位,所以杜甫是中國文學史上空前絕後的現實主義詩人,千古詩聖傳口碑!

  • 9 # 管理者洞察

    杜甫一直被低估了。雖然李杜齊名,但很多年以來,大多數人的直觀感覺裡,還是會認為杜甫的成就低於李白。

    我認為李白詩歌真正高於杜甫的,是當時取得的社會成就和語言的藝術價值。李白的浪漫主義詩歌,確實寫得很好,灑脫飄逸豪邁,在藝術造詣上確實更勝一籌。同時李白的詩歌更迎合當時唐朝主流審美,更被主流所接受和認同。所以李白的名氣更大,日子過得比杜甫滋潤,詩歌的傳唱度更廣。

    然而,從詩歌、文學的意義和使命來講,李白就遠遠比不上杜甫了。李白的浪漫主義更多的是個人氣質,無論李白寫景、抒情,有多豪邁壯闊、氣吞山河,都源於個人感受。這就是文學評論中經常提到的“作品寫得很好,可惜格局有點小”的問題。因為他只寫自己,更關心自己。在他流傳的作品當中,很少能看到他超脫於個人,表訴時代、表訴社會、表訴人民與普通大眾。

    而杜甫就不用說了,他開創了現實主義詩歌的先河。從此詩歌不再只是詩人和有產階級的閒暇時的娛樂和彰顯個人才氣的工具,她也可以是詩人揭露社會與人性、表訴時代特徵和人民疾苦的有力武器。

    也許會有人說,杜甫之所以寫現實主義詩歌,是因為自己過得很苦逼,其實也是寫自己。但無論如何,當杜甫寫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之時,他就已經突破了局促的“小我”,將詩歌的意義和使命,揉進了波瀾壯闊的時代命運之中。

    同理,白居易的《賣炭翁》也一直被低估。

  • 10 # 透過之所

    杜甫的詩和他的人,如果你能走進去,其他文學家,包括外國的,都黯然失色,本人就有這感覺。但能走進去的人不多。

  • 11 # 美麗羔羊的天空

    可他偏不。他偏偏喜歡走出家門,滿世界看看,尋根獵奇之心比今天任何一個驢友都更像驢友。

    可他偏不。他像個沒心沒肺的孩子,轉眼就丟下落第的煩惱,走出家門,開始了他裘馬清狂的漫遊生活。一年後,他登上泰山,發出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君臨天下的喟嘆。

    可他偏不。他喜歡談論別人,比如志趣相投的朋友。是的,他的朋友不多,可一旦交上了,就會牽腸掛肚地思念。33歲那年,他遊歷洛陽,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李白。我們應該慶幸這次相遇,應該慶幸杜甫把這次相遇留在了朋友圈裡。這是中國文學史上雙子星座的碰撞,火花不言而喻。但是杜甫,他並不知道這次相遇的意義。彼時,他還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文學青年,而李白已然“才情滿京華”。我們有理由相信,杜甫最初是懷著一顆敬仰的心走近李白的,可是處得久了,他才發現,狂放不羈“天子呼來不上船”的李白,原也平易近人,也喜歡在路邊攤上大碗大碗地暢飲,然後“長安市上酒家眠”。

    如果日子就這麼過著,得一知己,相守一生,該有多好。可造化總是喜歡弄人,一年以後,兩個人還是分開了。相對於詩歌,麵包和牛奶才是更重要的。思念的苦我們無須多問,只看看杜甫瘋狂地刷著朋友圈,你就會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是他對友人的愧疚,“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是他對友人的勸告,“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是他對友人的擔憂,“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是他對友人的盛讚。

    好了,把知己藏在心裡,世界那麼大,繼續去看吧。可他的眼光瞄向的,不是5A的景區,而是貧苦的百姓。李唐王朝的當家人玄宗也是位耐不住寂寞的主兒,總想向漢武帝看齊,動不動就窮兵黷武,對吐蕃用兵,勞民傷財,怨聲載道。杜甫看世界的路上全是“車轔轔,馬蕭蕭”的景象,“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我們在朋友圈裡看到了杜甫唇焦舌燥的鼓呼,人微言輕,玄宗是看不到的。看到了又如何呢?他自己很快就跟那些螻蟻般的蒼生一起,墮進了“安史之亂”的泥沼裡。

    長達八年的時間,我們都沒能在朋友圈看到杜甫的笑臉。我們能看到的,全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的生活陷入了空前困頓,他甚至都吃不上一頓飽飯,拖著妻兒,投親告友。49歲那年,他漂泊到成都,在朋友嚴武等人的幫助下,於浣花溪邊搭起了一座草堂。終於可以喘口氣了,終於不用顛沛流離,居無定所了。“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對生活要求不高的杜甫又有時間去享受悠閒的時光了。

    幸運的是,他有個熱愛生活的鄰居——黃四娘,黃四娘喜歡養花,一到春天,滿園的花香讓杜甫欣喜不已。“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在成都的四年時光,杜甫在朋友圈留下了無數溫馨與美好。雖然生活依舊困頓,雖然茅屋時不時就會被秋風吹得七零八落,可依然擋不住杜甫面對生活的吟唱。

    可是,時間都去哪兒了?短暫的四年安穩時光,隨著好友嚴武的病逝,結束了。失去依靠的杜甫離開草堂,一葉孤舟沿江漂泊。56歲,他流落到夔州,在那裡孤苦無依地生活了三年。重陽節,獨登白帝城外的高臺,百感交集,在朋友圈留下了被後人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從此兩茫茫。

     

     

     

     

  • 12 # 新星滿滿

    杜甫是我國著名詩人,文學家,他的許多作品,我們耳熟能詳。他的詩詞大多是律詩,也不能說他的詩沒有古體的文風,兩者均衡發展。他非常注重細節,喜歡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視野非常的開闊。他寫的律詩注重上下句的銜接關係。

    他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拓者。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

    杜甫一生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事實,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話畫面,揭示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

    杜甫的詩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所以人們尊稱他為詩聖。

  • 13 # 歆靜CHINA

    杜甫作為中國詩歌史上的偉大詩人,銜接了詩歌從盛唐到中唐的轉變。人間的艱辛代替了之前的理想色彩,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以深廣生動、血肉飽滿的形象,展現了戰火中整個社會生活的廣闊畫面:中唐時期重要的歷史事件,在他的詩中都有反映。因而他的詩被後人稱為“詩史”。

    杜甫的詩在藝術上以豐富多采著稱,時而雄渾奔放,時而沉鬱悲涼,或辭藻瑰麗,或平易質樸。他擅長律詩,又是新樂府詩體的開創者。他的詩聲律和諧,選字精煉,“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正是他嚴謹創作態度的真實寫照。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詩聖”之稱。

    杜甫和李白齊名,世稱“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著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願做自我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

    杜詩風格,基本上是“沉鬱頓挫”,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於變化,講求煉字煉句。同時,其詩兼備眾體,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杜甫還繼承了漢魏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擺脫樂府古題的束縛,創作了不少“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新題樂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別”等。死後受到樊晃、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揚。杜詩對元白的“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但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以後。王禹、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等人對杜甫推崇備至,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為堅守民族氣節的精神力量。杜詩的影響,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範圍。著有文集《杜工部集》。

    1.後人對杜甫的評價 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唐]元稹

    2.窮高妙之格,極豪逸之氣,包沖淡之趣,兼俊潔之姿,備藻麗之態,而諸家之所不及。——[宋]秦觀

    3.世上創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郭沫若

    4.世間好語言,已被老杜道盡。——王安石《陳輔之詩話》

    5.若杜子美,世豈復有偽撰者耶?——蘇軾《書李白集》

    6.皆所謂光明正大,疏暢洞達,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朱熹《王梅溪文集序》

    7.近代魯迅:

    ①我總覺得陶潛站得稍稍遠一點,李白站得稍稍高一點,這也是時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裡似的。(劉大傑《魯迅談古典文學》)

    ②杜甫是中華民族的脊樑!(《初中語文課本中的名人·杜甫》)

    8.現代詩人[美]肯尼斯·雷克斯羅斯:

    我的詩歌毫無疑問地主要受到杜甫的影響。我認為他是有史以來在史詩和戲劇以外的領域裡最偉大的詩人,在某些方面他甚至超過了莎士比亞和荷馬,至少他更加自然和親切。(《中華五千年文學家評傳》)

  • 14 # 風之年華

    一個現實主義詩人,有情懷有抱負的愛國詩人。他的詠物詠景的詩裡都會有強烈的憂國憂民的情懷在裡面。

    杜甫所處的環境是盛唐開始衰敗之際,他的詩既有抨擊社會官僚階級對社會底層民眾剝削的憤慨,也有對大唐由盛轉衰的憂心忡忡。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的詩是大唐歷史的一面鏡子,詩裡行間透露著對社會現實的反思。可能有人會說他偏激了一些,但他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在後來的歷史中基本上都應驗了。個人還是非常欣賞他的。

  • 15 # 楊小波講歷史

    杜甫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

    杜甫在45歲和48歲這段時間,是安史之亂最劇烈的時期,國家岌岌可危,人民災難慘重,詩人也歷盡艱險。

    他哀悼那為國犧牲的“四萬義軍”,他告誡文武官吏要“戮力掃攙槍”,他一方面大力揭露兵役的黑暗,同情人民;一方面還是勉勵人民參戰。由於深入人民生活,並投入實際鬥爭,這就使他寫出了《悲陳陶》《哀江頭》《春望》《羌村》《北征》《洗兵馬》和“三吏”、“三別”等一系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愛國精神的詩篇,並達到了現實主義的高峰。

    如他的詩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在這首詩中,由於聽到朝廷收復失地的訊息而驚喜若狂。

    由於安史之亂,社會顯得一片狼藉,所以杜甫無時不期望著能夠平息叛亂,社會歸於安定。因此當他想到國家遭殃,戰火不熄,生靈塗炭的時候就流淚不止,而當聽說官軍收復了薊北,於是又喜極而泣,不能自抑。

    可見,杜甫的憂來自於國家,喜亦是來自於國家,這就是儒家知識分子身上所具有的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和憂患意識。

  • 16 # 趙恆逸講國學

    杜甫名為“詩聖”。在我瞭解,杜甫是一個清高的詩人,屬於懷才不遇,幾次求官皆不如意,說到底不適應官場的節奏,一生幾乎是過的窮困潦倒生活,頗為清苦。乾元二年,他棄官去做他喜歡的吟詩作畫的生活,他住在成都的有一個叫草堂的地方,平時以詩會友。

    有一個故事可以讓我們對杜甫有個瞭解。有一天,幾位不速之客來到了杜甫的家裡,屬於幾年不見的朋友。杜甫家裡正好快斷糧了,也沒有什麼飯菜了,心裡不免有些著急,杜甫的夫人也是特別著急不知所措。夫人正在犯難的時候,杜甫發現了廚房還有一把韭菜有兩個雞蛋,還有一盤豆腐渣,當即如獲至寶,轉憂為喜,面帶微笑的對他的老婆悄悄地吩咐了幾句,就到客廳請客人入座閒聊。

    過了時間不長,杜甫的老婆端上了三菜一湯放在了桌子上。第一碗是炒韭菜,上邊兒放著兩個蛋黃。第二碗還是炒韭菜,上面甩著蛋白。第三碗呢,是清蒸的豆腐渣上面什麼都沒有。最後一大碗韭菜豆腐渣湯,上面還飄著幾片潔白的蛋殼兒。

    杜甫一看夫人擺好了飯菜,當即抱拳對客人發話啦:諸位同道光臨寒舍,實在是榮幸,今天特備詩宴,以表達見各位友人歡愉之情。

    正當客人們有些莫名其妙摸不著頭腦的時候,杜甫拿起了筷子指著蛋黃炒韭菜說,這叫“兩個黃鸝鳴翠柳”;指著蛋白炒韭菜說這是“一行白鷺上青天”;指著清蒸豆腐渣說道,這個菜是“窗含西嶺千秋雪”;指著最後的一大碗湯說這個湯啊,我相信各位已經知道他的名字啦!好幾個客人異口同聲的說:“門泊東吳萬里船”。說完大家都哈哈大笑,更加佩服杜甫的才華。

  • 17 # 史不說

    萬方多難此登臨——《杜甫·登臨》 。個人以為,杜公這一句詩可以做為他老人家的評價。

    萬方多難,可以形容杜公的一生,中年固居,老年流離,晚年飢寒。

    更有家愁國悲,終是老病孤舟,雖然赤心不改,已似飄飄沙鷗。

    杜公的確是中國歷史上經受苦難最多的詩人。離別,貧窮,飢餓、奔波、傷逝、銷磨、入獄、疾病......

    此登臨,自然是指杜公的詩歌造詣。登臨千古,以詩成聖。

    詩集大成,空前絕後。無論是修辭、結構、還是煉字、意趣,或者是情懷、典故,音律等,杜公在古詩所有領域中都幾乎達到了巔峰!

    在古詩的領域之內,他登臨為峰,世人拜服!

  • 18 # 古今人文擷英拾萃

    對於杜甫這樣一位作品宏富的詩人,要用一個簡單的詞語來概括他的全部作品的風格,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杜甫中年時有一次在向唐玄宗投獻所作的《雕賦》的表文中自我介紹他的創作才能時說:“臣之述作,雖不能鼓吹六經,先鳴數子,至於沉鬱頓挫,隨時敏捷,揚雄枚皋之徒,庶可幾也。”揚雄和枚皋都是漢代著名的宮廷辭賦家,他們都以辭賦幹求人主得官,杜甫當時正處於旅食京華窮愁潦倒的境地,他一再向唐玄宗投匭獻賦,希望自己也能象枚皋、揚雄一樣受到人主的青睞,這是他在表文中特意拈出揚雄、枚皋來自比的主要原因。他在這裡所說的沉鬱頓挫,主要也是對他投獻的辭賦而言,他本人當時未必有意為自己的詩歌風格作出這樣的規定。在此以後,在他的詩文中再沒見到這種對自已作品風格同樣的提法了。

    杜甫身後不久,他的詩名日益顯赫,自中唐到晚唐,以迄宋代,文壇上對杜甫的尊崇不遺餘力,但除了宋代的嚴羽在他的《滄浪詩話》中一般地提出“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鬱”這樣的評論以外,並不見人有談到以沉鬱頓挫為杜詩風格的問題。發現這個杜甫偶然的自我評介最能代表他的作品風格並提出來的主要是清代的文論家如朱彝尊、翁方綱、吳瞻泰、方東樹、陳廷焯諸人。這可能是與當時重視科舉時文,講究詩文的義法的風氣有關的。雖然他們的這種論述多半是詩話式的缺乏條理和系統,但由於這個概念首先出於杜甫本人的自謂,並且它大體上確實能適用於杜甫的多數作品,因此以沉鬱頓挫作為杜詩藝術風格的概括的論點,終於逐漸為人們所熟知和接受,併成為今天文學史上的定論了。

    要理解沉鬱頓挫和杜詩風格的關係,必須從杜甫作品本身中去尋找。

    沉鬱和頓挫本來是二個不同的概念。一般而論,沉鬱是指作品中意境的深遠和情調的渾厚;頓挫本來是指一種舞蹈動作,在詩歌創作上則是形容一種有節奏的思想感情的震盪。沉鬱一般與作品的主題內容有關,而頓挫則與作品的謀篇、結枃、遣字造句的技巧有關。清人吳瞻泰在他的《杜詩提要》中說:“沉鬱者,意也;頓挫者,法也”,也正是這個意思。但無論內容或技巧,都是和作品的風格分不開的。

    杜甫詩歌風格的沉鬱頓挫表現在哪些地方呢?

    首先,杜詩中哪些悲劇題材的詩歌是最能表現沉鬱頓挫的風格的。沉鬱並不等同於傷感或憂鬱,但題材的悲劇色彩是能夠加深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境的深度的。昔人稱杜詩強半言愁,在杜詩中確實很少有純然歡樂的聲音,這是與杜甫所處的時代環境以及他個人的身世遭遇有關的。杜甫一些最感人、最為人傳誦的作品,都是屬於這類具有悲劇色彩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反覆透露的傷時憂國的情思和深沉的感慨,最能表現作品的沉鬱頓挫的風格。

    其次,杜甫作品中那種深厚的感情,寬廣的胸襟,也是有助於表現沉鬱頓挫的風格的。杜甫處於干戈擾攘的亂世,奔走衣食,貧病交困,但在詩歌中抒寫的卻總不是侷限於他個人的苦難,而是更多的想到國家和人民,想到周圍世界的過去和未來。他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最足以代表他作品中顯示的懷抱和胸襟,代表他作品中思想感情的高度與深度的、這就使得在他的詩歌中體現的不是一種萎瑣貧弱的感情,而是一種高尚、充實而有力的感情;這就使得他的那些多半言愁的悲劇題材的作品能夠表現為一種充滿了渾厚之意的,昔人稱之為溫柔敦厚的詩教的,在杜甫則是特有的沉鬱頓挫的風格。

    第三,杜詩風格的沉鬱頓挫也體現在它宏大巨麗的體制之中。杜甫在詩歌創作上雖能兼眾體之長而各極其妙,但元稹在杜甫墓系銘中稱之為“鋪陳終始,排比聲韻,大或千言,次猶數百”的體制宏大的古詩、排律和大型聯章組詩,則是他所首創或獨擅的。在那些作品中作者宏大而綿綿不斷的詩思,以開合起落,波瀾迭起,變化無端的方式馳騁震盪,產生了巨大的感情效應。固然,杜甫的那些近體單篇和短制小品同樣也不乏沉鬱頓挫的風格,但短制比起長篇來,畢竟有沼澤與江海的不同,長篇更有助於發展杜詩沉鬱頓挫的風格,也最足以代表杜詩沉鬱頓挫的風格。

    說沉鬱頓挫是杜詩藝術風格的概括,這是指杜詩風格的整體而言。如就每一首詩歌而論,則它們又各各具有不同的面貌和特徵,如有的壯麗,有的雄渾,有的悲涼,有的蒼勁……。但都融和在沉鬱頓挫的基調之中,構成杜詩風格豐富的內涵。杜詩這種沉鬱頓挫風格所具有的色彩的絢麗和麵目的多樣,確也是冠絕所有古代的詩人的。

  • 19 # 清風青春

    杜甫被稱為詩聖,不是因為有詩仙詩鬼這樣的稱呼,是因為杜甫的詩裡哪種憂國憂民的情懷,被稱為詩中聖哲。《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裡,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一點不輸范仲淹的先天下憂而憂,後天下樂爾樂。

  • 20 # 孤竹國人1

    杜甫,字子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生於河南鞏縣,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官僚家庭裡。唐初的著名詩人是他的祖父。杜甫在詩歌創作上的偉大貢獻,給後世帶來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古往今來歷代的人們,包括許多傑出的古典詩人在內,莫不向他拜倒,把他的詩歌奉為學習的典範。同時,歷代還出現了許多蒐集丶註解和研究杜詩的著名學者和選家。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還沒有個詩人,曾經像杜甫擁有這樣多的追隨者。如果把杜甫的影響都說出來,幾乎要涉及唐代以後中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部歷史。這裡,僅能從一些比較重要的方面來簡括地說明杜甫的影響是如何的廣泛而深刻。杜詩引起歷代人們的酷愛,不僅是由於藝術,更是由於思想。如陸游就曾在詩中說:"後世但作詩人看,使我撫兒空嗟諮。"文天祥被俘後,在燕京獄中每天讀杜詩,集杜詩的五言句,他說:“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為代言之"。民族英雄的話,有力地證明了杜詩所具有的崇高的思想內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QG比賽語音曝光,770“點名批評”末將、giao,兩人連續4次沒聽指揮,如何看待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