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餅貓

    曹操善待賈詡而對張繡下手,不能簡單的從表面關係來看待。張繡當時投降而後再叛,導致曹昂,典韋戰死導致這一切的都是因為曹操納了張繡的父親驃騎將軍張濟的遺孀鄒夫人,

    曹操當時聽到張繡因為此事不開心,其實我想不用聽到訊息,猜也可以猜到,於是準備秘密的殺死張繡,結果不小心被洩露了風聲。

    於是張繡提前動手曹操,曹操的長子曹昂被他殺死,張繡再次退回去襄城駐紮,和劉表繼續聯盟。張繡正式脫離曹操,其實一直他也不算忠心於曹操,只是當時形勢所逼迫罷了。而曹操到時候動手也應當是必然的,至於為什麼善待賈詡,而要對張繡動手。

    舉個例子,曹操都殺了呂布,難道他還要殺掉赤兔馬嗎?當然是想盡一切辦法為我所用。賈詡本身也是涼州地區的豪族代表之一,當時李傕等人就想親近賈詡但同時也很忌憚他,可見賈詡才能是受到相當多人的認可的,曹操本身也是一愛才之人。善待賈詡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是後,太祖拒袁紹於官渡,紹遣人招繡,並與詡書結援。繡欲許之,詡顯於繡坐上謂紹使曰:“歸謝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國士乎?”繡驚懼曰:“何至於此!”竊謂詡曰:“若此,當何歸?”詡曰:“不如從曹公。”繡曰:“袁強曹弱,又與曹為仇,從之如何?”詡曰:“此乃所以宜從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紹強盛,我以少眾從之,必不以我為重。曹公眾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願將軍無疑!”繡從之,率眾歸太祖。太祖見之,喜,執詡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

    賈詡表現出來的是對天下局勢的正確把握,他能棄名揚天下兵強馬壯的袁紹而投奔當時並不起眼且與之有深仇的曹操,更多的是他表現出的超常的魄力,也唯有這樣的魄力才使他做出這種驚世駭俗的決定,如果沒有賈詡張繡是萬萬不敢投降的.因此,曹操善待賈詡怎麼看也都說得過去,而賈詡作為三國第一聰明人,他對情況分辨的變得非常清楚,瞭解人性,不與人性作鬥爭。

  • 2 # 浮沉的歷史

    而在《魏略》中的說法為:曹操的兒子指責張繡殺了其兄曹昂,張繡內心感到十分愧疚而選擇了自殺。這個說法同樣也是很不可思議的,如果張繡會感到內疚,那當初又何必選擇投降曹操呢?根本就解釋不通。

    因此筆者大膽猜測,張繡之死和曹操有直接的關係,很有可能是曹操在半路下令殺死了張繡,而不是所謂的自殺或是意外死亡。在當時已經基本平定了北方的情況下,張繡對於曹操來說是可有可無的,而且還有殺子、殺愛將之恨,曹操有充足的動機幹掉張繡。題主認為曹操暗中對張繡下手的說法,並不是什麼陰謀論,可能性也是極大的。而曹操沒有殺害給張繡出謀劃策的賈詡,則是出於另外的一番考慮。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賈誼真他孃的是個人才。賈詡在曹操面對袁紹和張繡兩面夾擊之時,主動說服張繡投降了曹操,可算是大功一件,免除了曹操和袁紹開戰時的後顧之憂。後來賈詡也是奇謀不斷,哪裡都有賈詡的建議:先是勸說曹操不要南下,曹操不聽以至於慘敗;在對抗馬超、韓遂聯軍時,一個小小的離間計就成功瓦解了對手。張繡是一個行伍出身的武將,作戰也十分的勇猛,但是曹操集團不缺這樣的人才;賈詡這種算無遺策的謀士則是曹操十分看重的人物,曹操需要更多這樣的人才來幫助自己完成大業 。“張繡死,賈詡活”的道理也就這在其中。

  • 3 # 江岸好呵

    曹操,字孟德。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還是個詩人,也是三國時期統一中國整個北方、中原的魏國奠基人。而賈詡出生西涼,今甘肅武威地區,先在董卓手下任職、後隨董卓部下李傕、郭汜等人任軍師,因董卓被王允、呂布所殺,賈詡遂建議李郭二人,直搗京都洛陽,並撐握朝廷大權,挾持天子而令諸侯;後二人不聽賈詡建議被曹操擊敗,落草為寇;繼爾跟隨張繡、二次用計擊敗曹操,致使曹操愛將典韋、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喪命,包括自己也差掉丟了性命。

    那麼曹操後來為什麼重用賈詡,而忌諱張繡呢?先說忌諱張繡的主要原因有二大方面:

    一是張繡志大才疏,鼠目寸光。原為西涼刺史董卓手下有四大將領,即手握兵權的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後來李傕、郭汜因猜忌樊稠故意放走、來京師勤王室付伐其的馬騰、韓遂,而設計殺了樊稠,將其部下盡納張濟管轄,張濟兵力驟增,但不幸與黃巾軍作戰陣亡,其侄兒張繡取爾代之,成一方諸侯。張繡自知才疏學淺,聘用賈詡為師,算是為持生計,勉強度日。

    二是張誘生性多疑,心胸狹隘。張誘聽從賈詡建議投降了曹操,然後"三天一大宴、每天一小宴”侍奉曹操;但是曹操看中了張濟之妻、張誘嫂子鄒氏,每天與其把酒言歡,張繡怒而反之,在賈詡幫助下殺了典韋、其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從而給自己埋下了心裡陰影。雖然後來張繡仍然歸順了曹操,而曹操表面豁達,但內心卻是有所不同和不滿的,張繡也時刻惶恐不安。

    曹操為什麼善待賈詡呢?從歷史不難看出一大主要原因就是:賈詡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之才,曹操對於人才的態度始終是唯才是舉,為我所用。

    對於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的做法,都能容忍,並且善待之。何況賈詡呢?

  • 4 # 樑子詡

    據我所看到的歷史資料,曹操好像並未暗中對張繡下手,張繡是在征戰途中病死沙場的,完全對得起良將這個稱號!提到賈詡,確實是個不得了的人物,就連郭嘉都曾承認棋差一招。兩人之間隔閡挺深,在亂世中交情也很微妙,有好幾次重大的事情曹操首先想到的人也是賈詡,比如官渡之戰時決定勝負的燒袁紹糧草一策,曹操是在請教了賈詡之後做出的最後決定;再比如立太子一事最後做決定的一刻也是在跟賈詡在一起!

  • 5 # 寒汐

    曹操並未對張繡下手,而善待賈詡,原因有二,可以從曹操的胸懷和賈詡的為人兩方面來分析。

    其一,與其說曹操善待賈詡,不如說曹操善待一切忠誠且有才能的人,對待這樣一類人,曹操的容忍度一向是很高的。而賈詡為張繡獻計時是各位其主,並不是缺點,且從後期他侍曹操時計無不中,亦可看出其才華亦是毋庸置疑的。就連當初寫檄文將曹操祖父都挖出來一起討伐的陳琳,曹操都能夠“憐其才,乃赦之”,何況賈詡一位謀士。

    曹操對待賢才的態度,可以從他對待幾位有代表性的人物看處。首先是關羽,即使關羽被困土山,被迫受降到曹操帳下時要先約法三章,明言降漢不降曹,且隨時都可能離開回歸劉備。如此過分的條件曹操亦能應允,且對其厚待非常。

    其次是趙雲,在當陽長坂坡時,即使並無把握活捉趙雲,曹操仍下令不可放冷箭,才造就了子龍單騎七進七出的威名。後來的龐德亦是如此,曹操知其英勇,為了招攬特意設計生擒,值得一提的是,設計龐德得計策便是出自於題中的賈詡。

    還有赤壁之戰時,龐統隔江來獻連環計。曹操不知其心,甫一見面,便是“殷勤相待”,對其計策深信不疑,且三言兩語間便放其回江東,名為招攬江東豪傑,實則一去不回。

    前面幾位,雖得曹操傾心相待,卻幾乎都與曹操無緣,但是曹操愛才之心,真的是百折不撓,無論是否有結果,每次遇到賢才依然會真心待之。

    而曹操此舉亦是極有成效,縱觀整個三國時期,論其招攬人才,真的是誰都比不上曹操,魏國無論是武將還是文臣都是人才濟濟,臥虎藏龍。成功得案例如龐德賈詡,又如劉表處的文聘,袁紹處的呂曠呂翔,荀彧荀攸,都為曹操做出很多貢獻。

    其二,便是因為賈詡深諳處世安身之道,且有毒辣的眼光和對時勢的準確判斷。賈詡被稱為三國的"毒士",可見他出的計謀,大多是害人的。可即便如此,曹操竟然沒有對他加以忌憚,還讓他做了魏文帝曹丕之師,亦是後來的託孤重臣。這主要要歸功於賈詡對自己的明確定位和處世之道。

    《三國志 魏書 賈詡傳》有記載:“詡自以非太祖舊臣,而策謀深長,懼見猜疑,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賈詡對自己即非曹操舊臣,又是工於算計的謀士得身份定位非常精準。因此為了避免曹操的猜忌,首先做好了防患,既不結交旁人,又不攀附權貴,低調做人,以表其忠心。

    然而不僅如此,賈詡並非如他表現出來的一般忠厚。他在後來成為魏國的開國功臣,官拜大魏太尉,位列三公之首,魏文帝之帝師,死後配享魏文帝廟,靠的可不僅僅是保持低調。一貫的低調只是他的保護色,他在曹丕和曹植爭奪儲位時能夠提前選定曹丕,並暗中多次在關鍵時刻為其出謀劃策,幫助其獲得曹操得青睞,卻又在明面上表現出一派事不關己與世無爭的樣子。

    但不得不說,賈詡的這種做法實在是深得曹操之心,也迷惑了曹操的眼睛。以至於後來的立儲之事,曹操一直都深信賈詡置身事外,最終在他的影響下立了曹丕為太子。不知道曹操若是知道自己寵信的謀士反而算計到了自己的頭上,會作何感想呢?

    因此,賈詡能夠得到曹操的善待,既是因為他自身的能力,亦是因為曹操愛才惜才的胸襟。而他後來又得到曹丕的善待,且在三國時期難得的善終,更多的則是因為他自己為人處世的情商和對時勢的判斷能力。

  • 6 # 巴山夜雨涮鍋

    首先,史書沒有記載曹操對張繡下手。其次,殺死曹昂那次計謀不是賈詡設的。其三,殺不殺要分析利害,賈詡對曹魏更有用。

    題主這個問題可以說是千瘡百孔,錯誤百出。問題都出錯了,我們也只能亂答。

    首先,曹操並沒有暗中對張繡下手。

    繡至,太祖執其手,與歡宴,為子均取繡女,拜揚武將軍。……遷破羌將軍。從破袁譚於南皮,復增邑凡二千戶。是時天下戶口減耗,十裁一在,諸將封未有滿千戶者,而繡特多。從徵烏丸於柳城,未至,薨,諡曰定侯。

    可見,張繡投降曹操之後是受到了重用的。他不是被曹操殺死的,而是病死的。

    即使按魏略的記載,也是曹丕乾的,不是曹操:

    魏略曰:五官將數因請會,發怒曰:“君殺吾兄,何忍持面視人邪!”繡心不自安,乃自殺。

    當然,考慮到曹丕這個舉動有可能是曹操的授意,而且後來張繡的兒子張泉因為牽連到魏諷案子而被殺了,那麼說曹操搞張繡也勉強可以講得通。

    其次,說計謀都是賈詡設的,也是錯誤。

    賈詡在張繡手下確實出了不少計,包括幫張繡對抗曹操。但是,曹操損失最慘重的那一次,典韋、曹昂、曹安民戰死的宛城之戰,恰好不是賈詡出謀劃策:

    太祖南征,軍淯水,繡等舉眾降。太祖納濟妻,繡恨之。太祖聞其不悅,密有殺繡之計。計漏,繡掩襲太祖。太祖軍敗,二子沒。(三國志張繡傳)

    雖然吳書中記載了賈詡獻計:

    吳書曰:繡降,用賈詡計,乞徙軍就高道,道由太祖屯中。繡又曰:“車少而重,乞得使兵各被甲。”太祖信繡,皆聽之。繡乃嚴兵入屯,掩太祖。太祖不備,故敗。

    然而這個記載本身未必可信,因為賈詡本人傳記中寫了賈詡後來獻計打敗曹操,卻沒寫這次賈詡有何計策。

    再退一步,就算賈詡真的如吳錄一樣出了計策,賈詡的計策也只是技術細節問題。曹操的慘痛傷亡,根源在自己的好色,其次在張繡憤怒謀反。只要賈詡沒有鼓動張繡造反,那麼賈詡的責任就和張繡部下的一個士兵一樣,只是在執行老大的安排而已。這種在改換陣營後,是不會追究的。相反,後來張繡在官渡之戰前投降曹操,賈詡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

    然後,為啥張繡被搞死,賈詡沒被搞死?一般來說,如果某個老大準備搞死下面某個人,大致會遵循這樣幾條判斷標準:

    (1)看價值。留著有用的,被搞死的風險小;留著沒用的,被搞死的風險大。

    (2)看威脅。留著威脅大的,被搞死的風險大;留著威脅小的,被搞死的風險小。

    (3)看關係。仇怨大的,被搞死的風險大;仇怨小的,被搞死的風險小。

    這麼比較下張繡和賈詡就很清楚了。

    從價值來說,對於已經打敗袁紹主力後的曹操,張繡這種統帥人物他並不是特別需要了。相反賈詡這種不擇手段的謀臣對他還挺有價值。

    從威脅來說,曾經是一鎮諸侯的張繡,即使已經投降,他的潛在威脅肯定比一個普通謀臣的賈詡要大。

    從關係來說,張繡和曹操最初結仇的原因是張繡的嬸孃。就算這個人已經死了,但這件事沒法當不存在。反過來曹操的兒子和侄兒還有大將死在張繡的造反中,彼此都是血海深仇,不可能完全化解。

    而賈詡和曹家沒有直接的仇怨,最多就是在張繡反曹的時候打了個下手。殺人的人和殺人的刀,肯定是找前者算賬。

    因此,最後張繡被搞了,但賈詡沒被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家長說不過孩子就說孩子頂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