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麻糖好吃

    典型的家長權威心態,自己說錯了又不願意承認,只好拿家長的身份來壓制孩子,長此以往,孩子會不願意和家長溝通。

  • 2 # 37度暖爸

    1、這是家長的控制慾在作怪。孩子不被允許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當然我必須承認有時候孩子的想法和做法確實不妥當,某些事情上可能還會帶來身體和生命危害。但這絕不是家長用“頂嘴”來給孩子貼標籤的理由。

    2、當孩子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時,家長會認為自己的“權威”收到了挑戰,對於一些低自尊的家長來說,這是一件不能容忍的事情。誰都想“說了算”,“說了算”這個狀態代表這權利、自由。

    3、孩子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和成人肯定是有出入的,先不考慮正不正確,從個體差異上來說,每個人都不同。而有些家長沒有足夠的耐心做個聽眾,沒有足夠的耐心和孩子解釋,所以直接用“頂嘴”來表示。

    4、社會文化的影響巨大。“君為臣綱,父為子綱”類似這樣的思想遺留了千年,還是存在。

    5、我們人類的大腦雖然很強大,但它的工作總是喜歡偷懶,習慣性找最佳路徑,最省時省力的方法來尋求結果。顯然,“頂嘴”這個詞已經刻在了腦子裡,用這個詞來表述,比起Blabla......解釋半天要輕鬆的多。

  • 3 # 果寶媽咪說育兒

    一、父母和孩子常見的溝通誤區

    很多家長在和孩子溝通中,很喜歡的一個誤區,就是喜歡和孩子講道理。講道理和溝通完全兩碼事。家長最常見的誤區:除了打、罵、吼叫、指責、攻擊,這些都是帶有攻擊效能量的,肯定不是溝通,屬於暴力溝通。除了這個之外,還有一個最常見的溝通誤區:家長很喜歡和孩子講道理。

    我們總說和孩子講道理,沒有用。那到底為什麼呢?

    講道理很多是頭腦層面的,我是怎麼想。但實際上,你會發現中國的語言裡面,有很多和身體語言有關的。比如說,我們會講體會,講體驗,我們的體會和體驗是透過腦袋想出來的嗎?如果是腦袋想出來的,應該說想會,想驗。透過身體學會,透過身體去經驗,大家想想看,其實傳統文化裡面有很多是告訴我們用身體的,而不是頭腦的。

    當家長和孩子講道理的時候,我們都在頭腦裡面思考,而小孩子的大腦裡面,還沒有發育的太好。負責掌管道理的大腦中樞,叫大腦前額葉,在我們額頭後面這一塊。這一塊的腦區,大概是從青春期十二、十三歲左右,才開始發育,到25歲才真正發育成熟。這就是為什麼25歲以後的成年人教育,需要講很多道理。如果你看12歲以下的孩子,很多時候,這個道理不是那麼明白的。所以,越是小的孩子,如果用語言溝通,我們去講道理,其實效果不好。有的家長會覺得說你小孩子這麼點事情有什麼好苦的,有什麼好生氣的,有什麼好害怕的,家長用道理否定孩子最本能的情感,孩子的憤怒、情感、悲傷,通通被家長用道理給否定了,甚至會給孩子帶來情感上、安全感上的傷害。

    二、正確的溝通方式

    首先,問問自己,你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關注點在哪裡,你的關注點在孩子身上,全副精神看著他感受他,還是自己身上?你在說話的時候,這個說話的出發點是在大腦還是你的心,還是你的肚子,你說話的發源地在哪裡?遇到事情的時候,你的語氣和音量是否有改變?平時的語氣和音量又是什麼樣子的?你和孩子說話的時候,看著他的眼睛嗎?

    1、非語言溝通是孩子最重要的溝通模式

    那麼當孩子還不會語言表達,語言表達還不發展那麼好,還不太能聽懂道理的時候,家長最強有力的溝通,實際上是非語言溝通。你去觀察孩子之間的交流、動物之間的交流,他們沒有很多語言的,沒有很多人類高階語言,那他們很多時候的溝通,才是身體語言的溝通。這才是孩子的母語。具體非語言溝通是什麼呢?比如說,眼神,我們和一個人講話的時候,有沒有看著眼神,語氣是怎麼樣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研究,講到語氣,它比較了各個國家媽媽對孩子說的話,如果媽媽對孩子溫柔的說:“好,可以可以”,但是如果孩子做了一些很危險的,媽媽對孩子說:“停,不要做不要過去不要碰那個東西!”可是那個時候,那麼小的孩子(嬰兒),他們聽不懂停是什麼意思,那媽媽到底說了什麼讓孩子能聽懂呢?就是那個語氣,孩子感受到了。因為在各個國家,所有語言裡面,孩子發現媽媽允許的時候,都是很溫柔的語氣,讓孩子不要觸碰危險東西的時候,都是很強硬語氣。所以語氣,是孩子非語言之一。你說話的音量,是大還是小,是輕柔還是吼叫,你說話的時候身體的姿勢,和孩子相對的位置,你在什麼地方,孩子在什麼地方,你和孩子之間有沒有身體接觸,等等,這些就是我們所說的非語言訊號。

    2、使用非暴力溝通

    孩子:我現在不想睡覺

    家長:但是你現在必須睡覺了,已經到了睡覺的時間了。

    孩子:可是我還不困啊。

    家長:但是如果你現在不睡覺的話,明天早上你會很困的。

    孩子:不,我不會的。

    家長:是的,你會的,

    孩子:不,我不會的。

    這樣的爭辯是不是很熟悉,有沒有發生在你的家裡。但是這樣的爭辯令孩子很沮喪,他覺得沒人聽到他的感受。家長也覺得,孩子沒有聽到他們想“讓孩子在特定的時間上床睡覺”的訴求。沒有對彼此需要的瞭解和尊重,衝突就很有可能會一直持續。

    如果在表達自己的需要之前,家長能夠用尊重的態度先去傾聽孩子的需要,就有可能獲得更深的聯結和相互的理解,合作的可能性也會更大一些。參考以下例子:

    孩子:我現在不想睡覺。

    家長:(揣摩孩子的感受和需要)你是不是玩得正開心,還想繼續玩一會?

    孩子:是啊,我不累。

    家長:所以你想等玩累了再上床?

    孩子:是的。

    家長:還有別的原因麼?

    孩子:沒有了。

    家長:我能和你說說為什麼我想讓你現在去睡覺嗎?

    孩子:好吧。

    家長:我想讓你好好休息,這樣明天早上就可以按時起床去上學。我發現,如果你平日晚上超過九點還不休息,第二天早上就會很疲憊。你聽明白我想要什麼了麼?

    孩子:你想讓我休息好,早上按時起床。

    當家長和孩子用這種方式相互傾聽的時候,就有一種能量的交換,會自動產生一種換位思考,令兩個人都願意找到一種滿足彼此需要的方法。在這個例子裡,也許孩子會更願意很快地去睡覺,或者家長更願意設定一個時間,允許孩子在熄燈之前安靜地再玩一會。

    育兒路慢慢慢慢慢,共勉。

  • 4 # 拼多多客服的日常

    我感覺應該多換位思考一下,凡事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能盲目的什麼都怪孩子,應該想想孩子為什麼頂嘴!

    我們先來找一下孩子愛頂嘴的原因:

    1.家長言而無信

    答應孩子的事,不放在心上,找各種藉口推脫。

    2/7

    2.父母獨斷專行,不聽取孩子的意見。

    有些家長總以為是為孩子考慮的,為孩子好,也不徵求孩子的意見,喜不喜歡,就為孩子做決定,往往是兩敗俱傷,家長感覺孩子不知好歹,孩子感覺家長不尊重自己,不給自己自由。

    3/7

    3.父母不一身作則。

    父母看電視,卻讓孩子去看書、寫作業。不讓孩子摸手機,父母卻手不離手機,這樣孩子能聽家長的話嗎?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想讓孩子做到,就應該自己先做到。

    4/7

    孩子頂嘴,肯定有他的原因,因此家長要反思一下自己,認真分析產生的原因,多和孩子交流、談心,和孩子做朋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瞭解孩子的想法

    即使孩子有頂嘴了,也要提醒自己不要激動,先讓自己靜一靜,聽聽孩子的想法。

    5/7

    2.自己注意說話方式,同時提醒孩子改變說話方式。

    想讓孩子用什麼樣的語氣說話,父母就先用什麼語氣和孩子交流。

    6/7

    注重言傳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因此在孩子什麼無處不折射出父母的影子。因此父母要為孩子做好榜樣。

    7/7

    尊重孩子,做孩子的朋友。

    人都渴望被尊重,孩子也不例外。

  • 5 # 小銘同學0620

    很多家長都會有一種感覺:我是家長,對於孩子有絕對的權威,在我給孩子下達的指令,孩子不遵從的時候,我的“威嚴”得到了挑戰.這是成年人的自尊作祟.而往往很多成人都忘記了,孩子也是獨立存在的個體,也需要被肯定,被尊重.如果我們以朋友的角色跟孩子交談,代替成人的角色,會更容易走進孩子的內心,瞭解到孩子真正的想法,也就不會因為說不過孩子而感覺有挫敗感了.世事無絕對,如果孩子的理論能夠說服我們,不是證明了這個孩子更加有想法,有較好的羅輯思維能力嗎?

  • 6 # 皮小賤生活日記

    我是小瑞,家長說一句,孩子頂十句,孩子愛頂嘴,父母這樣做後發現簡直太棒了!

    我家大寶五歲多,現在特別愛頂嘴,所以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

    1.調整情緒、心平氣和地聽孩子說話

    孩子剛開始和頂嘴的時候,我簡直氣炸了,心想:才五歲的孩子就要造反了,以後怎麼管啊。

    後來,我發現生氣是教育孩子中最無用的一種方式。於是,努力地讓自己平靜下來,安靜地去聽孩子說話。

    我發現,孩子頂嘴時說的話都是我平時常說的話。

    並且,當我安靜下來去聽的時候,孩子反而說一兩句就也停下來了。

    2.反觀自己教育孩子的觀念和方式

    因為我注意到孩子在頂嘴時說的話都是我平時反覆說的話,所以我開始反觀自己平時的一言一行,以及自己教育孩子的觀念和方式。

    其實,孩子一直在受我潛移默化的影響。

    所以,透過反觀自己,才能有所察覺和改變,才能更教育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長。

    3.雙方冷靜後,就事論事地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

    當父母情緒激動地在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的情緒也是衝動飽滿的,頂嘴和相互指責只是一直表現形式。

    所以,事後孩子和父母雙方都冷靜下來以後,一定要就事論事地和孩子一起分析。為什麼會因為這個問題引發矛盾、這個問題錯在哪裡、以後如何改正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平精英》SS6進入後半場,升到100級後你會選擇八神庵還是草薙京?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