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侯
-
2 # 我是小玖
小麥黃疸病也就是小麥鏽病,有條鏽病、葉鏽病和杆鏽病三種。是一種病菌,小麥發生鏽病的原因可能是由於天氣溫暖陰雨潮溼引起病菌傳播,是一種黃色的粉狀病菌,多發生在孕穗期,剛發病是在葉片子上慢慢的向四周擴散,小麥鏽病傳播快,危害嚴重,使麥葉和杆乾枯,穗子小,麥仔粒癟,是危害小麥的重要病害之一。
在小麥抽穗時定期到田間檢視,及早發現及時防止噴灑農藥治療。
-
3 # alhqqcom我是揚
小麥黃疸病,學名小麥鏽病。小麥鏽病有條鏽,葉鏽和稈鏽,其中以條鏽病和葉鏽病為害最重,三種鏽病的共同持點就是在葉片、葉鞘或莖稈上產生鮮黃色或紅褐色粉皰,如同鐵鏽一般,故稱為鏽病。
小麥鏽病是一種流行性病害,鏽菌均為專性寄生菌,有明顯的生理分化現象,傳播蔓延極為迅速,鏽病的發生和流行,取決於菌量和氣候條件兩個因素。小麥鏽病菌繁殖力強,再侵染頻繁,高空遠傳,流行範圍廣。
針對這些特點,必須開展以種植抗病品種為主,藥劑防治和栽培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才是
供你參考!
-
4 #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小麥黃疸這是什麼原因,黃疸一般人不太熟悉,實際這是俗稱,學名上叫小麥鏽病。屬一種真菌病害。鏽病是總稱,包括小麥條鏽病、葉鏽病和稈鏽病。分開來說:
[發病原因(1)條鏽病。病原物為條形柄鏽菌,擔子菌亞門柄鏽菌屬。
(2)葉鏽病。病原物為小麥隱匿柄鏽菌,擔子菌亞門柄鏽菌。
(3)稈鏽病。病原物為擔子菌亞門鏽菌屬禾柄鏽菌小麥專化型。
[為害病狀]
葉鏽主要為害葉片,葉梢和莖稈上少見。夏孢子堆在葉片上散生,橘紅色,後期生成黑色冬孢子堆。
[發生特點]夏季在自生苗上繁殖,成為當地秋苗發病的菌源。冬季在小麥上停止生長,以休眠菌絲體潛存於麥葉組織內越冬,春季溫度適宜再擴大繁殖為害。秋冬、春夏雨水多,感病品種面積大,菌源量大,鏽病就發生重,反之則輕。適宜鏽病發生的氣候條件是4月~5月上旬高溫多雨,雨露日多。
[防治方法]條鏽,小麥抽穗前,普遍率達到2%以上。葉鏽,小麥抽穗~乳熟期,普遍率達到5%~10%時,要進行防治。
(1)農業防治。種植抗病品種,小麥收穫後最好能翻耕滅茬,消滅自生麥苗,以減少菌源。
(2)藥劑防治。播前種子藥劑拌種。大田防治,可噴藥防治。可選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0.2%磷酸二氫鉀+3%尿素,或多效唑、咪醯胺、氰烯菊酯、12.5%烯唑醇等殺菌劑倍量對水噴霧。
-
5 # 松古茶農
大家好我是小劉,小麥黃疸病,也叫小麥條鏽病,是小麥生產上最嚴重的病害,因為它分佈廣,流行性強,危害嚴重,所以噴灑農藥時也很難控制,常給小麥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如下根據案例總結了一番,供參考。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國內小麥產區曾幾次暴發流行,給小麥生產造成嚴重危害,其中1990年大流行面積超過1.3億畝,造成小麥損失18.27億公斤,1996年發生9700多萬畝,2002年發生8300 多萬畝,2003年發生7400多萬畝。分析黃疸病頻發的原因,主要是致病新優勢小種上升,生產上主栽品種抗性喪失、大部分品種易感病,越冬菌源量大,春季氣象條件有利特別是4~5月份氣溫、降雨等條件適宜造成的。
黃疸病主要分佈在西北冬春麥區、西南麥區及華北冬麥區,是一種典型的氣流傳播的流行性病害。條鏽菌喜好溫涼,不耐高溫。通常發病從寄主基部葉片、葉鞘上發生,然後逐漸向上蔓延,苗期發病葉片上產生多層輪狀排列的鮮黃色夏孢子堆,成株葉片初發病時夏孢子堆為小長條狀,鮮黃色,橢圓形,與葉脈平行,呈虛線狀,後期表皮破裂,出現鐵鏽粉狀物。植株感病後蒸騰作用明顯增強,表現區域性萎蔫、枯死等缺水症狀,致使小麥嚴重減產甚至絕收。
據監測,冬繁區去年秋苗發病普遍,今春病害發生早,發病面積大,發生範圍廣,病情重,感病品種多,再侵染嚴重。如果春季天氣條件適宜,黃疸病偏重發生甚至大流行的危險性較大,必須高度重視,加強監測與防治。在實際防治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加強系統監測和預警。各地要根據氣溫回升情況,結合歷史資料,適時開展田間調查,並搞好系統監測,密切注意病害發生、發展動態,及時釋出預報,科學指導防治。要堅持定點調查與面上調查相結合,尤其是漢水流域麥區和豫南麥區是春季調查的重點,通常2月底到3月份這段時間要密切注意調查。華北麥區通常在4月份開展調查即可,這一地區發病初期調查病害如“大海撈針”,可發動農民群眾調查,對首先發現田間出現病葉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二、分割槽開展防治。黃疸病春季防治是重點,要分割槽開展防治,重點打好春季菌源區的防治和春季流行區的應急防治兩場戰役。要重點抓好菌源地的早期防治工作。西南麥區、漢水流域等冬繁區要在冬季防治的基礎上,進行系統監測,密切注意病害的發展,重點做好發病中心、重發生田塊的防治,並於2月底3月份對發病田塊開展全面防控,特別是漢水流域麥田更是防治重點,切實加大防治力度,實行統一防治,既減輕當地危害,又有效壓低菌源向外傳播蔓延。西北麥區春季要及時調查,做到“帶藥偵查、打點保面”,病害流行期要全面防控。黃淮海麥區是黃疸病春季流行區,4月至5月上中旬是感病、流行期,要加強監測,其中豫南麥區3月中下旬到 4月份要抓好調查與監測,其他麥區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要抓好調查與監測,做到“發現一點,防治一片”,及時控制發病中心,當田間病葉率達1%左右時,要組織大面積噴灑,防止病害暴發成災。
三、注意科學用藥。三唑酮等三唑類殺菌劑具有高效、廣譜、殘效期長、內吸性好、用藥量低等特點,是防治黃疸病的最好藥劑,但由於一些地區長期使用,有些地方已產生一定的抗藥性,區域性達中抗程度。據專家研究,有些地方原來使用同樣劑量三唑酮有效期近二個月左右時間,現在有效期僅二週左右;畝用藥量也比原來增加一倍左右,而且原來用藥1~2次即可,現在要用藥2~3次,普遍多打一次藥。這些都說明了抗藥性的問題。為此,要立項開展專門的研究。在實際防治中要注意選用單劑。除三唑酮外,還可選用丙環唑、烯唑醇、戊唑醇等,這些都是比較好的殺菌劑,要使用好,確保防效,防止或延緩抗性的產生。另外,噴藥時要注意選用高效的機動彌霧機,實行低容量噴灑,注意打均勻,提高防治效果。要教育、引導農民改變傳統、落後的施藥理念,避免水澆式、大容量噴灑,減少藥液浪費。機手噴藥行走時要注意步幅與速度,不要走得太快,同時要注意噴幅之間的銜接,不留未噴到藥的較大間花區。
四、抓好專業化統一防治。認真解決千家萬戶分散防治規模小、成本高、易中毒的問題,最根本的方法是發展專業化防治。積極支援各類專業化組織的發展,正確引導他們大力開展專業化防治,對各類專業化防治組織購買植保機械等裝置給予扶持與補貼,並在政策上給予傾斜,促進其健康發展。還可以採取統分結合的方式,比如統一技術方案、統一防治方法、統一防治用藥、分戶各自打藥等形式,切實提高防治效率和防治效果。
五、強化農藥市場監管。要加強農藥市場監管,保證農民用上“放心藥”。一是要結合農業部“農藥市場監管年”的部署與安排,積極組織開展小麥病蟲防治用藥市場監督抽查行動,特別是抓好三唑類殺菌劑市場檢查,要加大對農藥集散地和重點企業檢查力度,尤其是要重點抽查復配製劑,嚴肅查處違法生產經營行為,以及假冒偽劣產品,淨化農藥市場,保證農民用上“放心藥”。二是各級植保部門可結合試驗示範,向農民推薦一批質量優、防效好的農藥產品,供他們選用。三是積極為當地政府採購、招標提出建議。
六、加強抗病育種工作。要抓好抗病品種選育和品種合理佈局。目前生產上種植的主題品種大多喪失了抗病性,應該說品種抗病性喪失是引起黃疸病流行的根本原因之一,選育與推廣抗病品種是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要加大對抗病育種工作的支援力度,在專案、經費方面給予傾斜。植保工作者與育種工作者要加強合作,分工協作,產、學、研密切配合,聯合攻關,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加快抗病良種選育工作。要加強抗源鑑定、篩選、研究和利用。鑑於黃疸病致病小種易變的特點,以多抗病基因控制病菌多變為核心,以綜合利用多種抗鏽性、實行抗源品種合理佈局和組合配置為主要手段,在考慮結構性、適應性、豐產性的基礎上,選擇不同型別抗病品種進行合理佈局,努力提高抗病水平。
七、抓好宣傳培訓和技術指導。由於農民不太容易掌握適宜的防治時間、防治用藥濃度等,因此要加強宣傳培訓和指導工作。一是要向基層幹部和廣大農民積極宣傳、培訓黃疸病的暴發特點、防治用藥技術,讓他們熟悉和掌握調查方法、防治關鍵等技術要點;二是廣泛開展科學用藥知識普及培訓,透過舉辦培訓班、印發報紙、明白紙以及舉辦廣播、電視講座等多種形式,教育農民科學用藥,避免盲目打藥,減少成本,提高防治效果;三是積極開展技術指導,抓好示範,搞好現場指導。
-
6 # 特產農貨出山
小麥鏽病有稈鏽、葉鏽和條鏽三種。別名:小麥葉鏽病 又叫小麥黃疸病。
分佈為害 小麥稈鏽病為害小麥、大麥。流行年份病害發展迅速,為害重,可在短期內造成較大的損失。主要發生在黃淮流域、南方冬麥區及東北、華北西北春麥區。
小麥葉鏽病在全國各地均有發生,近年來在華北、西北及東北各地發生日趨嚴重。
小麥條鏽病廣泛分佈於全世界,是小麥鏽病中發生最為普遍和嚴重的鏽病,流行年份可減產20%~30%,嚴重時可造成顆粒無收。
症狀三種鏽病症狀區別:條鏽成行、葉鏽亂、稈鏽是個大紅斑,鏽病的孢子零散生於小麥的莖稈和葉片上,呈橘紅色,孢子堆較大,最適宜溫度為20℃。葉鏽病的孢子堆分散或密集在小麥葉片上,呈紅褐色,顏色比稈鏽病淡,孢子堆也比稈鏽病小,對溫度的要求介於稈鏽和條鏽之間,條鏽病的孢子堆在小麥穗部和葉片上沿葉脈排列成顯著的條斑,顏色為黃色以至枯黃色,孢子堆比葉鏽病小、氣溫在5-15℃活宜發育,(溫低於0℃時發育受阻,有間歇的小雨和霧露天氣可助長髮育。
病原小麥稈鏽病原為禾柄鏽菌小麥專化型Puecicininingraminis.,屬擔子菌亞門真菌。
葉鏽病原為隱匿柄鏽菌Puccinia recondita.,屬擔子菌亞門真菌。
條鏽病原為條形柄鏽菌小麥專化型Puccinia striformis.,屬擔子菌亞門真菌。
發病規律 鏽病病菌寄生在小麥上,吸取寄主的營養才可生存,其寄生性較強。不同鏽病的種群對同一種小麥的寄生反應是不一樣的,有的可在其上寄生,有的卻不適宜寄生,即病菌有生理分化現象,人們把不同的病菌種群分為不同的生理品種。若當地主要種植的小麥品種不適宜當地的病菌寄生,即小麥對鏽病產生抗性,可以抵制其發生流行。所以,品種的抗性是影響小麥鏽病流行的一個主要因素。環境條件(主要是田間氣候)是影響小麥鏽病為害流行的第二位因素,在春季氣溫高、雨多、田間溫差大,有利於鏽病的侵染為害,反之,鏽病不易發生。
防治措施
明確了小麥鏽病的發生流行規律及影響流行的主要因素,就可以對症下藥,採取不同的措施進行防治。
(1)小麥品種的抗病性只是相對的。在當地比較抗病的小麥品種,種植數年以後,不易感病的鏽病生理品種逐步退位,而易感病的鏽病生理品種逐步產生,發生面積逐步擴大,為害加重,使小麥抗病性喪失,成為感病品種。
(2)剷除雜草,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鉀肥,在分櫱到拔節期追施草木灰、鉀肥,在拔節到抽穗期施磷肥,增加植株抗病能力。
(3)藥劑拌種是控制菌量的重要手段,拌種可用60克/升戊唑醇懸浮種衣劑,或3%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進行種子處理。
(4)防治小麥鏽病的藥劑比較多,目前應用較廣的藥劑是三唑酮,建議使用新型三唑類殺菌劑如用12.5%氟環唑懸浮劑每畝20-30g,或25%丙環唑乳油每畝30-40g,或300克/升苯甲.丙環唑乳油每畝20g,或25%戊唑醇懸浮劑每畝30g。新型三唑類殺菌劑持效期更長、安全性更好。
回覆列表
黃疸吃餅,黑疸不打種。記的學習時,這個菌是隨風而來。象山東這裡一般很少到。象這幾年收麥有黑,多是蚜蟲,紅蜘蛛。年久了,具體是什麼菌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