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諸葛亮參加周瑜葬禮,而周瑜卻不來參加諸葛亮葬禮?是不是說明周瑜是個小人?
32
回覆列表
  • 1 # 傑森斯坦青

    在三國的英雄中,周瑜是著名的一位,羅貫中為了襯托諸葛亮才德卓越,智慧非凡,把周瑜寫成一個心胸狹窄,嫉妒心很強的人。其實,歷史中真實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得人”,“雄烈,膽略過人”,“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

    當時孫權只是將軍,諸將及賓客對他禮儀並不全備,比較草率。只有周瑜對孫權敬慎服事,完全按君臣之禮來對待。

    周瑜心胸開闊,以德服人,跟後世小說家虛構的那位截然不同。應該說,這才是周瑜的真性格。程普曾一度和周瑜關係不好。程普認為自己年齡比周瑜大,多次欺辱周瑜。周瑜卻始終折節容下,從不跟他一般計較。程普後來特別佩服周瑜,曾對人說:“與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飲美酒,不知不覺就醉了!”至於後人說周瑜氣量狹小,忌賢妒能,被人氣死,則純是小說家言,不足為信。

  • 2 # 愛叨叨的老師

    我個人覺得周瑜並不是一個小人,他是一個精通音律得軍事大將,為什麼會對周瑜得形象有這樣的刻板印象,大都因為文學形象。

    《三國演義》中為了突出諸葛亮的主角光環,而對周瑜得形象做了很大的改動,瞭解歷史人物,還是要以歷史的材料作為主要依據依據。周瑜,東漢末年名將。周瑜年少時與孫策關係很好,21歲就追隨孫策奔赴戰場,協助他平定了江東。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東吳軍政大事。正史上評價周瑜“實奇才也”。劉備稱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孫權則贊他有“王佐之資”。

    而且史料中對周瑜得評價也很好,精通音律,長相也不錯,並且是一個很大方得人,當時有個叫程普得人並不服他,但是周瑜並沒有斤斤計較。周瑜頗富謀略,眼光長遠,善於用兵,在赤壁之戰中周瑜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是這一戰周瑜名成功就。攻佔江陵後,周瑜又為孫權規劃了取益州大業。他建議先取益州,然後兵分兩路,一路從益州向長安,一路從江陵至襄陽,以此討伐曹操,統一全國。這和諸葛亮的《隆中對》不謀而合,比《隆中對》還切實可行。因為諸葛亮的隆中對是紙上談兵,而周瑜的取荊州、定益州主張更具體,更有可操作性。可惜,因為周瑜死得早,這個計劃沒有實施,反讓劉備取了益州。如果周瑜不死,估計四川沒有劉備的份,也就沒有後來的三分天下,而是劃江而治了。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 3 # 盛淮南的洛枳

    周瑜不僅不是小人,而且還是個非常有肚量的人。所謂的周瑜是小人的言論,應該是和《三國演義》有關,比如著名的三氣周瑜,或者,是陷害諸葛亮。可是,對比一下歷史上的周瑜就會知道,這其實是無稽之談。

    比如,蘇東坡的《浪淘沙》中,就有一句“小喬初嫁了”,這是什麼意思?是蘇東坡對周瑜滿滿的嫉妒啊!為什麼,周瑜會讓蘇東坡如此嫉妒呢?咱們來看,周瑜年少有為,年紀輕輕就已經是東吳的大將,很受自己主君的喜歡。然後呢?人家還長得非常帥,何為“周郎?”意思就是,“周帥哥”啊!娶了個老婆,是誰?美名揚於古今的大美人小喬!更重要的是,他出身也好!甚至,是他的同事在平價他的時候,也說他“氣度恢弘”,意思是什麼呢?就是說他為人非常的大氣,這是《三國志》中,蔣幹對他的平價。

    再回答所謂的“三氣周瑜”,周瑜咱們剛剛已經簡單說了,出身好,長得好,老婆漂亮,年少有為,氣度不凡,這樣的人需要去嫉妒別人嗎?這樣的人,怎麼會是小心眼呢?

    更重要的是,他和諸葛亮根本就沒有什麼利益衝突,所以都陷害諸葛亮更是無稽之談。因為赤壁之戰,完全是周瑜一人發高光時刻,和諸葛亮完全沒關係的!諸葛亮在當時的角色,不過是,充當蜀漢和東吳合作的功臣。其他,就和他沒關了!《三國演義》中,周瑜被塑造的或許小氣了,與歷史偏差很大。

  • 4 # JieDai不相等

    周瑜在我看來,是一個還有成長空間的名將,可惜天不假年。

    很多人欣賞周瑜的能力都是從這三個部分來說的:

    1、早年輔助孫策平定江東。

    2、赤壁之戰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

    3、看出劉備的危害,想要除掉劉備不果,結果劉備果然做大了。

    其實拋開三國演義的影響,專看三國志的話,這三點都是值得商榷的。

    1、周瑜早年在平定江東的過程中並沒有太多的表現。這個時候最耀眼的是程普,《程普傳》分別說“普皆有功”,“普功為多”。因此,孫策死後,按照正常程式是程普與張昭共同輔政,“策薨,與張昭等共輔孫權。”

    再來看周瑜傳中的記載“策薨,權統事。瑜將兵赴喪,遂留吳,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很明顯可以看出,孫策死的時候,周瑜並不在身邊,而是帶兵來奔喪,然後結合孫權傳,可以得出周瑜在這個時候是旗幟鮮明地支援孫權的,因此才得與張昭程普共掌眾事。而因為孫權對孫策的態度,對於程普這樣的老臣,有了可以替代的人後,當然是要打壓的,也就造成了後來的程普與周瑜不睦(張昭也是如此,不封丞相)。

    從這裡可以看出,周瑜有著不符合年齡的政治眼光。

    2、赤壁之戰知乎講解的很多,這裡避免爭吵太多就不多說了。我的觀點是,不管哪邊的功勞多,因為曹操軍已經基本喪失了戰鬥力,所以這場意義非凡的戰爭,其實沒有想象的那麼難。但是在這場戰爭中,至少,我們是可以知道周瑜是一個合格的統帥的。

    而且周瑜有著不俗的戰略眼光以及能分辨並聽取正確意見的能力。

    3、周瑜針對劉備這點,我個人並不看好。很多人將劉備後來的成功歸咎於孫權沒有聽周瑜的話,實際上我們來看周瑜的謀劃:

    “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周瑜確實看清了劉備,但也看輕了劉備。大家都知道,曹操對劉備的好是孫權不能給的,但依舊沒能消磨劉備的志氣。周瑜想這麼簡單地鎖住一個會因為自己大腿長肉而哭的人怕不是這麼容易。

  • 5 # 白龍赤子

    周瑜,三國時期少有的軍事奇才,少年時期就有不同於常人的地方。《三國志》指出:“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意思是說,周瑜年輕時精研音樂,即使喝了喝多酒之後,樂曲出現了錯誤,周瑜一定會馬上聽出來,並且會向後看,所以當時就有了“曲有誤,周郎顧”的說法。可見,周瑜少年時期就得到了別人的肯定。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進入荊州後,東吳這邊的好多人認為已經沒有了和曹操相對抗的實力。但是,周瑜周瑜從四個方面分別進行了推測,認為當時的北方還有韓遂的勢力,不利於曹操大後方的穩定;曹操依靠著舟船,不比我們擅長;天氣寒冷,他們的戰馬沒有足夠的草料;北方人來我們南方,長期下去不服水土。周瑜的這四點分析可謂鞭辟入裡,為鼓舞東吳的勢氣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也為赤壁之戰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後來,周瑜去世後,他的的子孫(如周胤)因為周瑜的原因得到孫權的重用。試問,“小人”會有這樣的結果嗎?

    所以,我以《三國志•吳書•周瑜傳》中對於周瑜的評價作為結尾,如下:“周瑜、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稱讚周瑜在果斷方面的能力,我認為這樣的評價是十分中肯的,應該被更多的人所知道。

  • 6 # 攜君看盡長安花

    周瑜東漢末年名將,史書稱"性度恢廓""實奇才也,《三國演義》中三氣周瑜是作者羅貫中因為文學需要有杜撰的成分,但因為四大名著廣為流傳所以周瑜也為不少後人所誤評。周瑜出身世家,有姿貌、精音律,世間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如何評價周瑜一生,一是心胸開闊、少年建功。周瑜少年時與孫策交好,後隨孫策平定江東,孫策遇刺身亡,臨死前給孫權的遺囑是“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主要是因為周瑜能力強是將帥之才,重要的將領都會唯他馬首是瞻,他的態度可以影響其他將領的意見。如果周瑜是小人,試想東吳滿朝文武大臣會跟隨一個心胸狹窄、品德有失的人嗎?二是孫劉聯手,赤壁大捷。建安十三年 (208年),曹操率大軍直逼東吳,號稱有百萬之眾,諸葛亮也趁機遊說東吳聯合抗曹,文武百官議論紛紛,是戰是降孫權猶豫不決。周瑜自己請命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從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三是鞠躬盡瘁,英年早逝。赤壁之戰後,周瑜又與曹仁鏖戰,最終在周瑜趕回駐地江陵,準備出征的路上時染上重病,最終卒於巴丘,時年三十六歲。

    周瑜是不世出的名將,文韜武略,萬人之英,雅量高致,為世人所稱頌。三十六歲英年早逝,也只能說是天妒英才吧!

  • 7 # 錢多多讀文史

    所謂“汝死吾葬。吾死誰埋?”。人們擔憂的是自己可以去弔孝,自己身死後誰來管。周瑜走在前頭,諸葛亮可以前來致意,待到諸葛亮身死,周瑜不好從土裡爬出來……

    好吧,咱們自然不是從他二人有沒有在生死大事上禮尚往來來判斷沒有回吊的就是小人。

    瑜亮二人,誰更小人?就是從《三國演義》的鋪排來講,其實也難分伯仲。

    人們印象中周瑜是小人,是因為他容量小,見不得諸葛亮比他聰明。而且周瑜用心險惡,想用美人計軟化劉備。

    好吧,周瑜想要諸葛亮死,又沒想要張昭死,他這好歹也是對外。他想計賺劉備,也是同理,總之,和敵人交鋒,容不得太多宋襄公之仁。

    反過來看諸葛亮,難道他就沒有一點伎倆?他趁著周瑜在外面忙活,自己就派人搶佔赤壁之戰後的勝利果實,你要周瑜如何不氣?

    好吧,這都能說二人各為其主,各出奇招。

    那諸葛亮面對劉琦的求救,遲遲不發言,非得人家抽梯子才幹,而且出的主意其實也暗藏劉備將來的謀算,這算不算小人?

    還有,諸葛亮力勸劉備去奪劉璋的基地的時候,算不算小人?只是一味講“劉璋闇弱”,唉 人家也沒什麼更多缺點,無緣無故就被鳩佔鵲巢,冤不冤?

    所以,若是從道德上論,瑜亮都不是聖人。聖人本也不會參與爭奪。

  • 8 # 平淡平安平和平心

    周瑜有才,忠於東吳。雖然計謀有的陰暗,那是各為其主。雖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那是自嘆不如。所以不能小人評判周瑜。

  • 9 # 司馬老樹

    周瑜,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安徽廬江舒縣人,出身士族,其父周異,曾任洛陽令。周瑜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遠大。

    可以說是當時很多女性同胞傾慕的物件,擁有大批女粉絲的周瑜,不僅出身不錯還精通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他是孫策的連襟,出現在孫權執政初期,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自從孫策去世,周瑜成為江東軍事第一人,赤壁之戰嶄露頭角。周瑜一生征戰,有強烈的進取精神和橫行天下的報負,周瑜少年得志,風度可人,議論英發,有口皆碑。

    歷史上的周郎,不僅一表人才,還有一個美麗的妻子小喬,郎才女貌成就了一段佳話,他德才兼備,對赤壁之戰條分縷析,運籌帷幄頗見軍事大家的風範。

    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真實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得人”,“雄烈,膽略過人”,“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三國志給與了極高的評價。

    人無完人,雖說周瑜也有缺點,但不是像小說中的那樣,小肚雞腸眼裡容不得人,性度恢廓,謙讓服人,又雅量高致。

    劉備稱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孫權則贊他有“王佐之資”。遺憾的是,千百年之後的《三國演義》中,這個英雄都成為了當時還默默無聞的諸葛先生的襯托,周瑜成了心胸狹窄的代名詞。

  • 10 # 多維元素z

    這麼看,確實不太合適,周瑜死了,諸葛亮去柴桑痛哭。諸葛亮死了,周瑜也沒機會去了呀,也可能去了,不過肉眼凡胎看不見。因此來定義周瑜是否是小人,未免有失偏頗。

    關於周瑜是不是小人,如果說使用計策達成目的就算小人的話,那三國中的英豪能算上君子的怕只有張飛這類純武將,不過張飛也不乾淨,還使用過巧計降伏嚴顏。

    其實現在對周瑜最大的偏見來自於三氣周瑜的故事,讓人覺得他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然而歷史上周瑜並不是這樣的。

    曾經程普很不喜歡周瑜,因為周瑜年紀輕輕功績很大,所以時常找機會羞辱周瑜,但是在相處中,程普逐漸改變觀念。跟別人說,和周瑜相處就像和美酒一樣甘甜。這裡可以看出周瑜是很有氣度的,而且為人處世做得很好。

    周瑜一生有何戰績呢?

    1.孫策周瑜二人協同作戰,先克橫江(今安徽和縣東南長江北岸)(今安徽和縣東,當利水入江處)、當利,接著揮師渡江,進攻秣陵(今江蘇江寧秣陵關),打敗了笮融、薛禮,轉而攻佔湖孰(今江蘇江寧湖熟鎮)、江乘,進入曲阿(今江蘇丹陽),逼走劉繇。

    2.周瑜、孫策攻破皖城,得到橋公兩個女兒。

    3.進攻尋陽,敗劉勳,然後討江夏,又回兵平定豫章(今江西南昌)、廬陵。周瑜留下來鎮守巴丘。

    4.建安十一年(206年),周瑜率孫瑜等討麻、保二屯,斬其首領,俘萬餘人。

    5.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孫權討江夏,周瑜為前部大督都,打敗了盤踞在那裡的黃祖。

    6.赤壁之戰,大敗曹操,守住東吳。

    7.南郡之戰,大敗曹仁,奪取南郡,回程途中因箭傷逝世。

    結束語

    周瑜所做的一切都可以說是為了東吳,為了主公謀事業。這也是作為東吳將領的職責。

    真正能稱為小人的應該是司馬懿家族,表面為曹家做事,實則是為成就自己的大業,真是小人所為。

  • 11 # 吉娃娃旺旺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東坡大學士已給出評價。

  • 12 # 歡橙的故事菜園

    當然不是。

    描述好搞笑,周瑜死在孔明之前,怎麼可能參加孔明的葬禮。

    《三國演義》把周瑜刻畫成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小人,最後還被氣死,但那畢竟只是演義。

    在正史中,周瑜不但是青年才俊,更兼有帝王般的胸懷,氣宇軒昂,堪稱一世英才。

    周瑜善於練兵,也善於統兵,在歷史上,赤壁之戰是因為北方軍內疾病流行,曹操不得已才燒船撤軍。因此周瑜勝得有僥倖成分,只是他主動提出抗擊曹操,聯合劉備,可見戰略眼光不一般。

    周瑜之死,主流觀點認為是舊傷復發,畢竟在那個醫學原始的年代,一點小病都會要人命的。

  • 13 # 孤罔炎史

    周瑜確實很小氣。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有來有往才能做好朋友。諸葛亮禮數週全前往拜祭,只不過相隔24年,周瑜怎麼就忘了孔明先生的友誼,任他孤零零飄落,而不去拜祭呢?周瑜這樣的行為,實在是小氣的厲害。

    不過,有可能限於我們凡人道法不行,看不到周瑜拜祭的場面,所以對他誤會了。因為歷史上的周瑜,不僅是個大帥哥,更是個大肚量的男人。

    蔣幹無對

    周瑜年少成名,不僅俘獲了小喬的芳心,也得到了曹操的青睞。於是曹操秘密跑到揚州,派遣蔣幹前去打探周瑜現狀,意圖將他說服來降。蔣幹這個人,可不是演義中的大草包,而是一位辯才無雙、獨步江淮的美男子。不過,周瑜更勝一籌,才一見面就猜到了蔣幹的來意,從始至終沒有給他遊說自己的機會。

    所以,蔣幹相當於去周瑜營中游玩3日,便返回了曹營,對曹操說:“周瑜這個人氣量廣大、志存高遠,不是言語能夠讓他反叛的。”

    程公飲酒

    程普老爺子,是孫氏老臣,從跟隨孫堅走南闖北開始,一直到孫權時代,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他對周瑜這個嫩娃子是瞧不上的,多次當面侮辱周瑜。但是周瑜好脾氣,不僅從不計較,反而很尊重老爺子。

    這下,程普服了。還對別人說:“哎呀,公瑾這個人,讓人舒坦啊。和他相交,就好像抱著一大罈美酒喝,不知不覺就醉了。”看出來了,老爺子是個愛喝酒的人。

    劉備使間

    “借荊州”這事,讓劉備背上了罵名,雖然事情半真半假,但劉備畢竟是親自去了趟江東的。等到返回的時候,劉備單獨和孫權說道:“大舅哥啊(侄兒啊),我看周瑜這個人,文才武略遠非常人可比,而且胸懷寬廣,能容人所不能容,不像是個久居人下的。”

    周瑜能夠同時被敵軍、戰友和盟友盛讚,他的大肚遠非常人所能想象,這樣的人,總也不至於做出小氣的事情來的。

  • 14 # 使用者5668841191764

    劉備死的時候諸葛亮多傷心,諸葛亮死了劉備一點反應都沒有,當年的三顧茅廬終究還是負了。

    盡信書不如無書,《三國演義》周瑜被黑的太慘了,一本優秀的小說並不代表它一定是事實,歷史上後來的文人墨客對周瑜的評價相當高,周瑜與小說中的形象恰恰相反,他年少有為,心胸寬廣,足智多謀,是個不可多得的大帥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吃零食沒心思學習怎麼辦?尤其晚上自習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