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90後小葉醫生

    我作為一個鄉鎮工作者應該最有體會,在我看來就是鄉鎮醫院的性質導致了留不住醫生,我想每一個醫學生,在報考醫學院以及在學習中所努力的方向,都是以成為一名治病救人的醫生為目標的,而鄉鎮工作恰恰不是以臨床為唯一主體的單位,往往會給很多新入職的醫生極大的落差。

    首先鄉鎮除了門診看病外,最多的就是公共衛生和專線了,所謂的公共衛生也就是家庭醫生簽約,高血壓糖尿病隨訪監測一類,這些都需要深入基層,社群,家庭裡的,而專線就是預防,婦兒保,慢病,宣教,重精等,因為基層人員專業混雜,很難做到專職,這就導致了醫生,護士,藥師,村醫等等有人就上的局面,醫生在鄉鎮不僅僅是醫生,除了看病還會抓藥,收錢,還能打針,還會下村隨訪,還能打預防針,還做婦兒保,還能做健康教育,還能管理精神病等等等等,然後除了看病外,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電腦,紙質資料留底備查,作為你工作的證據。

    之所以有如此繁雜的非臨床事務,是因為鄉鎮醫院作為國家基本公共衛生醫療服務裡最關鍵的一環,但是這一環節需要的並不是單單精通臨床的專科醫生,而是預防,公衛,疾控類的人才,因此鄉鎮衛生院招收臨床醫生,從事非臨床事務,是導致醫生流失的最大的問題,如何把醫療和公衛行政相互分離,讓從事醫療的醫生專職從事醫療工作,願意從事公衛或者招收公衛預防專業的畢業生從事行政類工作,兩者相互獨立又相互合作,做到專人專職才能更好的留住人。

  • 2 # 桂林槓精

    問題很多,地位低,待遇低,工作繁雜無成績,各種監管婆婆多,業務沒前途,也不允許發展,職稱難上,不僅各種考核考試少不了,而且還與三甲醫院同等水平的考試要求,明明可以解決的病人健康問題,可法規不允許超範圍執業,或者即使無過錯也要承擔醫療風險。

  • 3 # 醫路笨跑的侯哥

    為什麼有的鄉鎮衛生院留不住醫生?

    1、醫生成長週期長:當一個學醫的步入醫療行業後,18歲高中畢業步入本科,本科畢業需要4年,實習一年,規培3年,中間努力拿到執業醫師證,沉澱三五年積累醫學經驗。30歲以後才能成為一名最基本的臨床醫生,鄉鎮人民誰會相信一個30歲年輕人的醫療技術?

    2、投入與回報不成比例:一名合格的醫生,實習期間沒有任何工資,有些地方還要給醫院上交學習費用,規培生累死累活每月最多三千左右,早期臨床醫生三五年的沉澱期更不要想有多高的工資。30歲不敢戀愛結婚,更不敢說回報父母,同齡人早已結婚生子實業有成養家餬口了。

    3、鄉鎮衛生院待遇低:在鄉鎮衛生院工作過的都知道,一般最高工資四五千到頂了,沒有學習、上升空間,幹一輩子,也只是一個普通醫務工作者。

    鄉鎮衛生院作為基層最接近老百姓的醫療機構,是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隨著近年經濟為主,笑貧不笑娼的社會風氣,農村老家純樸的習俗早以丟失,基層醫生得不到尊重,低收入被人看不起,沒有上升空間,留不住好的醫生已成為正常事。

  • 4 # 心理醫生張彥平

    拋開一切冠冕堂皇的理由,“待遇”問題是留不住人的根本原因。

    在課間私下閒聊的時候,我問起他們的收入情況,不止一次也不止一個人都搖頭嘆氣:

    “每個月也就一千多塊錢,甚至有的就幾百塊錢,還不如一般老百姓的收入高呢。”

    “藥品零差價,財政補貼大多到不了位;”

    “有的連養家餬口都困難,也就圖個受人尊敬吧。”

    無論是鄉鎮衛生院還是村衛生室,都存在著以上問題,而且還相當普遍。

    有的醫生甚至改行辦工廠或者做起了生意;

    有門路的,不惜代價調到了縣一級醫院;

    甚至有人直接關閉了診所,又索性重新當起了農民。

  • 5 # 李煥龍

    鄉鎮醫院留不住醫生,這是事實,現在留在鄉鎮醫院的大多是沒有考過執業醫師證。人往高處去,水向低處流,是再正常不過的事。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項:

    一 鄉鎮醫院待遇低,有編制的到手不過4000大洋,病人都是本鄉本土,額外收入為零;

    二 病人少,醫術不能進步,收入少是一方面,另外是醫生看病是大病看不了,小病不願看的局面;

    三 醫療設施裝置落後,輔助檢查少,許多病例沒法診斷,做不到對症下藥,容易延誤病情,引發醫患糾紛;

    四 醫生是個手藝活,有執業醫師證,公立私立醫院都可進,自己交社保,我看不少三甲醫院的醫生都出來開口腔眼科診所,何況是鄉鎮醫院的醫生。

  • 6 # 嘉靜童聲配音by胡靜

    鄉鎮醫院沒有好的醫療裝置呀,不可能進行深入的醫學研究。取得成績。也成不了學科帶頭人。也沒有國家研發經費支援。而且自己的孩子也需要一個好的教學環境和師資。離開是可以理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突然降溫下大雪,莊稼會受到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