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懶蛋小明
-
2 # 小女子美食記
一、什麼是三大主糧?
水稻,小麥,玉米這三種農作物。
水稻是什麼?水稻是草本稻屬的一種,也是稻屬中作為糧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種,又稱為亞洲型栽培稻,簡單來說也可以說是稻。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單子葉,性喜溫溼,成熟時約有1米高,葉子細長,約有50到100釐米長,寬約2到2.5釐米。
原產於中國。是世界主要糧食作物之一。中國水稻播種面佔全國糧食作物的1/4,而產量則佔一半以上。栽培歷史已有14000~18000年。為重要糧食作物;除食用穎果外,可制澱粉、釀酒、制醋,米糠可製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業及醫藥用;稻稈為良好飼料及造紙原料和編織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藥用。
小麥是什麼?小麥是小麥系植物的統稱,是單子葉植物,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麥的穎果是人類的主食之一,磨成麵粉後可製作麵包、饅頭、餅乾、麵條等食物;發酵後可製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質燃料。
小麥是三大谷物之一,幾乎全作食用,僅約有六分之一作為飼料使用。兩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麥的地區,中國是世界最早種植小麥的國家之一。2010年小麥是世界上總產量位居第二的糧食作物(6.51億噸),僅次於玉米(8.44億噸)。
玉米是什麼?玉米是禾本科玉米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別名:玉蜀黍、棒子、包穀、包米、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蘆、大蘆粟,潮州話稱薏米仁,粵語稱為粟米,閩南語稱作番麥。中國玉米的栽培歷史大約有470多年。目前中國播種面積在3億畝左右,僅次於稻、麥,在糧食作物中居第三位,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全世界熱帶和溫帶地區廣泛種植,為一重要穀物。 玉米味道香甜,可做各式菜餚,如玉米烙、玉米汁等,它也是工業酒精和燒酒的主要原料。
為什麼是水稻的產量高? 農作物產量的高低由物種的基因和外界的環境二者決定. 1、水稻比玉米產量是因為一,單位面積上水稻的種植密度比玉米要大得多.二是單位時間內,水稻的光合產物比玉米高.三是水稻的收穫指數比玉米高. 2、水稻北部一年一熟,中部一年兩熟,南方一年三熟,一般畝產1500斤 小麥一年一熟一般畝產900斤3、小麥生長期間比較長,稻穀生長期間比較短。眾所周知,小麥是一種典型的一年一季的糧食作物,大多都在每年的秋冬之季播種,然後在來年的夏季進行收貨,整體來說,生長週期長達8到9個月之多。
而稻穀在中國南方很多地區是典型的一年兩季,平均的生長週期僅為3至4個月,甚至在緯度靠南與熱條件比較好的廣東,海南等地,甚至還可以出現一年三季的稻穀種植。所以整體來看中國的小麥週期要明顯長於稻穀的生長週期,所以在很多北方地區,小麥一畝地一年只能產1000斤左右,而在南方地區稻穀每年一畝地或能產到2000斤左右糧食。 -
3 # 一隻老薑
水稻,玉米,小麥作為最重要的三大主糧,養育了我們億萬萬人口。而水稻更是在我們的主食裡佔據著最重要的位置,這不僅取決於水稻加工後的口感,更重要的是水稻的產量在三大主糧裡位居榜首,水稻的高產量和以下原因是分不開的。
1.種植面積廣
在中國,大部分的可耕作土地都有水稻的身影,長江以南大部分省份水稻都是最重要的農作物。華南,華中,華北,東北,西南雲貴高原等都是大規模的種植區域。種植面積廣闊對水稻的總產量起到的重要的影響。
2.生長週期短
和玉米,小麥不同,在Sunny,水分優越的環境下,水稻一年最多可以收穫三次,而同樣作為三大主糧的玉米,小麥一年則只能收穫一次,短暫的生長週期大大增加了水稻的產量。
3.科技進步,水稻種子的改良
著名科學家袁隆平爺爺透過不懈的努力,成功培育出了新型雜交水稻,大大提高的水稻的畝產和質量。科技的迅速發展培育了許多優良的水稻品種,耐旱水稻品種的培育成功,更讓水稻的種植面積大大增加。
4.精耕細作,充足的勞動力
水稻的種植還沒有徹底機械化,更偏向於精耕細作的種植方式,而中國有著充足的勞動力,為水稻的種植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5.畝產高
水稻的畝產在中國很多地方可以達到1200斤,而玉米的畝產基本在1100斤,小麥得畝產在900斤。較高的畝產也為水稻成為三大主量之首打下了基礎。
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優良的品種,合適的氣候條件,數萬萬農民的辛勤耕耘讓水稻在三大主糧種產量位居榜首。
-
4 # 楊妞的月光之淚
為什麼56個民族漢族人最多?
因為漢族人都吃米飯呀
漢族人主要分佈在南方
南方主產是水稻
所以
三大主產以水稻為主
-
5 # 阿鵬航拍
《打工仔阿鵬》
從稻米市場看,優質是市場化的主流,高產是保障種植效益的關鍵。在應對市場變化,有經驗的種植戶認為“會種田的產量高,可能賺的少,不會虧,但產量低的都虧!種植水稻的關鍵還是靠產量!”說到高產,不得不關注今年各地的試驗示範田,採取“良種良法”配套技術,多地水稻畝產突破1000公斤。水稻獲得超高產,很多人會想“都是試驗下的成果”,在常規的栽培模式下能否獲得高產?先不急著回答,我們來看看今年各地突破1000公斤試驗示範田的品種及栽培技術。
在雜交水稻超高產攻關示範專案(德昌),實際測產平均產量1090.2公斤,選用的品種為第五期超級雜交稻“超優千號(湘兩優900)”,集成了超級雜交稻“四良(良種、良法、良田、良態)”配套、測土配方施肥、增施新型炭基肥、抗逆態微生物菌肥、防衰壯籽等技術。
在湖南衡南等地第三代雜交水稻平均畝產1046.3公斤,突破1000公斤,測產的品種是新組合G3-1S/親19,產量突破背後的核心技術是“第三代雜交水稻育種技術體系”。
太湖稻區稻麥兩熟制條件下水稻畝產為1071公斤,首次突破1000公斤,選用的品種是大穗高產品種甬優1540,運用的技術是水稻機插精確定量栽培技術。
江西省一季粳稻平均畝產1022.2公斤創新紀錄,選用的水稻品種是“嘉豐優2號”,採用寬窄移栽、節氨增效、後期保根、病蟲害統防統治及綜合防控、肥料精準施用等技術。
二、水稻高產需,
良種是決定稻米產量的首要條件。高產水稻一定是用優良品種種出來的,上述實驗示範田中所用的品種湘兩優900、甬優1540、嘉豐優2號,特點是穗大粒多、耐肥抗倒、豐產性好,均是近幾年審定的品種,甬優1540、嘉豐優2號是秈粳雜交稻,甬優1540被農業部確認為“超級稻”。
今年合作社的綠色水稻種植基地種200多畝嘉豐優2號,組織上百人進行了一次觀摩測產,折算後幹谷達到畝產1664斤,後期收割平均畝產也有1500斤以上。嘉豐優2號在2018年榮獲首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金獎,不僅產量高,米質也優,米飯好吃不粘牙。
近幾年水稻育種取得較大進步,水稻品種審定越來越多,具備高產、優質的優質稻品種增多。今年的種業熱點話題之一是“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目前進入應用轉化階段,可能會進一步提高雜交水稻的產量,對此,袁隆平院士說:“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可以讓普通農民用常規的栽培模式就能獲得每畝1000公斤的產量”。
有了優良品種,還要好的產地(良田),採取相應的栽培方法(良法)。上述實驗示範田中所採取的栽培技術,主要重視精確水、肥的供給量、精苗精插及後期防早衰等技術要點。
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是先進的高產栽培技術,根據水稻高產生育的基本規律,依據作物的目標產量、生長髮育的不同階段、土壤肥力以及當季的需求量等指標,精確確定水、肥的供給量。該技術正在廣泛應用於各地現有的水稻栽培中,近年來在蘇南地區水稻高產建立中應用,創造了一大批畝產600-700公斤的高產方。
“測土配方施肥”“ 節氨增效”“肥料精準施用”在於精確水稻肥料的施用,滿足水稻生長的同時,提高肥料利用率;“防衰壯籽”“後期保根”主要強調水稻生長後期要加強水、肥管理以養根保葉、促進籽粒灌漿飽滿。
從分析看,試驗示範田採取的栽培技術大多是已經應用或正在推廣應用的技術,為什麼能夠獲得畝產突破1100公斤?因為水稻育種專家會根據品種特性合理設計栽培技術,在栽培管理上會不斷改進技術,栽培不是憑經驗,而是能夠定量管理,是“按圖施工”。
創作本意是希望大家多關注水稻育種、栽培技術的進步,學會總結種植經驗、認真管理,水稻高產並不難!以上內容僅是一己之言,權當笑談。
有朋友詢問,農民種植水稻能夠達到1400斤每畝的產量嗎?在三大作物中水稻的單產還是比較高的,對於1400斤每畝的產量來說只要田間管理得當是不是太大問題的。或許您對1400斤每畝的單產沒有太大概念,對此科學興農想給大家看幾個數字,在2017年中國河北邯鄲創出了畝產1149.02公斤的高產記錄,折算下來就是17.2噸/公頃,而像其餘的畝產1000公斤以上的高產記錄更是屢見不鮮。也就是說在科研攻關田能夠畝產2000斤的情況下,農民種植水稻畝產1400斤的難度其實並不大,當然也得品種管理各方面到位
選擇品種
品種直接決定了作物的產量高低,也是高產的前提。比如說如果要創出1400斤的高產,那麼如果是選擇水稻自交品種的話,幾乎是不可能的,當然農家品種也肯定是不現實的。在此需要指出一點,許多朋友可能會提到既然自交種的水稻產量低,為何還會有人願意種植呢?其實許多優良的水稻都是自交種,蒸煮品質更佳,這也是至今自交種沒有被完全淘汰的一大原因,而且至今依舊能夠佔到30%以上的種植面積。
另外需要指出的就是大家對於優良品種的理解可能有些偏差,優良不只是產量高,而且具有區域性,比如說在河南產量非常高的品種拿到湖北種植就不見得會好,而且優良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對於品質、抗性、產量多方面的反映,而且是在特定區域能夠實現上述標準我們才能夠稱之為優良。
栽培
為什麼在科研攻關田往往會創造出高產記錄?其中在檢驗品種之外,其實也是對栽培管理技術的考驗,這其中包括插秧、施肥、病蟲害、除草等各個環節,任何環節管理不到位都無法達到高產。另外還有一點就是耐密性種植,對於高產攻關田,由於肥足,管理到位,通常而言種植密度相對而言略大一些,這也使得畝穗數偏多,籽粒更加的飽滿。
在這裡可以舉幾個例子,水稻的拋秧和直播是水稻種植中的兩個問題,不過由於水稻根系比較淺,因此在種植之後也更加的容易發生倒伏,因此選擇插秧種植的話,會更好一些;水稻田雜草比如稗草,也大大影響水稻田的產量。
生育
一般來說稻穀的生育時間越長,後熟的越充分,灌漿時間越長,稻穀的產量也會越高,這一點是大機率的;比如說早稻的種植生育期一般比較短,因此指望早稻獲得高產,其實是比較困難的,另外就是大家知道東北米產量、品質比較高,其中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那邊的生育期比較長,這樣的話能夠得到充分的成熟。南方來說,要獲得高產,通常也是選擇種植中稻,這樣生育時間比較長的品種。
管理
在上述做好之外,就是加強田間管理了,施肥灌溉、澆水、病蟲害管理等,只要這些方面控制到位,及時追肥並控制好田間病蟲害,要獲得畝產1400斤也並非不現實,而且即便是如今比較寬鬆的管理,種植雜交稻也能夠獲得1200斤的產量。要追求更高的產量,就需要自己多查詢資料文獻,並能夠針對田間病蟲害做出正確的判斷。當然對於農民來說還是講求一個種植效益的問題,種植歸根結底還是看最終效益如何,如果投入產出不成比例的話,那麼恐怕農民也就沒有太大種植積極性了,
-
6 # 糧小咖
為什麼3大主糧裡水稻產量最高啊?
在中國,水稻的總產量已經被玉米超過,最近幾年來,位居第二位,玉米的總產已經是第一大糧食作物了。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現在中國玉米年總產量在2.6億噸,稻穀2.1億噸不到,小麥1.3億噸,大豆1500萬噸。
在三大主糧作物中,水稻的單產水平是最高的。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種糧收益的下降,產區部分農民種植積極性有所下降,使得原來一些不太好的田塊都不再種水稻了,水田的單產優勢也就更明顯了。根據統計資料,中國玉米的平均單產在407公斤/畝左右,小麥平均單產在360公斤/畝左右,而水稻的平均單產達到468公斤/畝,特比是中稻和一季稻,平均單產達504公斤/畝。
但因為最近這些年來,國內玉米的種植面積明顯增加,對總產量的增長起到了較為明顯的作用。截至目前,玉米生產在中國糧食總產的比重已經提高到了39%,水稻下降到了32%,小麥約20%。
-
7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中國三大主糧中水稻的產量最高?這個說法並不確切,2019年中國的玉米總產要高於水稻,小麥的總產是最低的。因此,只能說玉米和水稻的總產相對於小麥的總產要高一些。並且,中國每年進口的三大主糧的數量並不會對中國的糧食安全造成什麼實際的影響。
1、中國水稻總產。2019年中國的稻米總產量接近2.1億噸(具體為20961萬噸),這是什麼概念?以中國的13億人口計算,每人可分得水稻原糧161.2Kg。按60%的整精米率計算的話,每人可分得大米96.7Kg。而且,中國的水稻種植面積較為穩定,在產量方面下浮的機率比較小。之所以會有人說三大主糧中的水稻的產量最高,很可能是受到新聞媒體上那些小面積水稻單產水平接近“噸糧”的影響。這類新聞在南方區域比較多,“某某試驗田水稻單產多少公斤,某某地實現了海水稻種植,水稻種植面積有望擴大”。對於這類新聞來說,您沒必要太過於關注,專門為了實現高產而弄出來的小面積試驗田沒有代表性,代表不了中國4.5億畝稻田的平均水平。這種做法不過是畫個理想中的大餅而已。
2、中國玉米總產。中國每年都會有一定的玉米進口配額,看起來好像中國的玉米總產滿足不了國內的需求。實際上並不是您想象的那樣?如果不是乙醇汽油的推廣對玉米的消耗量大幅增加,中國的玉米是處於供大於求的局面。而且,中國玉米的總產和種植面積也是很驚人的。2019年,中國的玉米總產2.6億噸,種植面積6.19億畝,可以說玉米是中國種植面積最為廣泛的農作物,東北、西北、華北、新疆、西南地區都有種植。與黃豆等其他的經濟作物相比,玉米的抗逆能力更強、對不利天氣條件的抗性也更強,穩產、增產的優勢表現的更加明顯。特別是近些年受進口黃豆的衝擊,中國的黃豆種植面積大幅萎縮,很多的黃豆田改中玉米,也對玉米種植面積的增加有著直接的影響。
3、中國小麥總產。小麥是三大主糧中總產最低的,主要還是在於小麥的區域性種植的特點,造成小麥的播種面積明顯的低於水稻和玉米。2019年,中國小麥總產1.34億噸,遠低於水稻和玉米的總產。播種面積3.56億畝,也比水稻和玉米的播種面積低很多。相對於玉米和水稻廣泛種植的特性,小麥的種植區域性特點表現的更為明顯,主要集中在河北、山西、河南、山東、西北以及南方的部分地區,在我們東北以及內蒙地區的種植面積及其有限,對小麥總產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水稻是三大主糧中產量最高的說法並不準確。還是建議大家在網路上查一下資料,不要盲目的受新聞媒體以及一些自媒體的影響。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回覆列表
有利的自然條件,南方種植一年可三熟,社會經濟條件和技術條件(雜交水稻)還有充足的勞動力等......這些都是水稻產量高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