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創業陽
-
2 # 魯農一哥
作為80後的我從小生在農村在農村長大對家鄉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並不是五穀不分。
比如拿最常見的冬小麥來說吧
一 :選擇良種
選用品質優良、單株生產力高、抗逆性強、經濟系數高、不早衰的良種,有利於實現千斤以上的產量目標。
二:整地施肥
2.1精細整地
為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播前進行精耕細整,翻耕23~25 cm,進行桔稈還田,不但增強土壤肥力,而且可以打破犁底層,達到深、細、透、平、實、足(水)的標準,即耕作層要深(旱地20~25cm,稻茬地15~20 cm),耕後耙細(碎)、耙透、整平、踏實,達到上松下實、蓄水保墒。
2.2做畦開溝
壘築田埂,建立麥田灌、排水相配套的設施,挖好“三溝”(墒溝、腰溝、地頭溝),開春後及時疏通“三溝”,使溝渠相通,以滿足灌、排水要求。
2.3平衡施肥
根據土壤綜合肥力狀況制定施肥方案,以有機肥為主,有機肥、無機肥結合施用,改善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從而達到均衡施肥的目的。在耕地的同時要施足基肥,施有機肥30~45 t/公頃、純N 225.0kg/公頃,P2O5 90.0~112.5 kg/公頃、K20 75.0~112.5 kg/公頃,為減少冬雪春雨造成的化肥流失損耗,避免小麥中後期脫肥早衰,將50%左右的氮素化肥後移到拔節至孕穗期間分2次追施,從而使小麥籽粒中賴氨酸、蛋白質含量提高。
三:適期適量播種
3.1種子處理
播種前要進行藥劑拌種或直接選用包衣種子。
3.2適期播種
為培育壯苗,形成根系發達、莖櫱數較多的小麥生產群體,充分利用熱量資源,要適期播種,從而為小麥高產奠定基礎。一般小麥在田間持水量為70%~80%時最有利於出苗。因此,當播期、土壤墒情發生衝突時,一定要做到適墒播種,可晚播3~5天,從而使小麥全苗。一般在日均溫、冬前>=0℃積溫分別為16~17,650℃時播種最佳,在越冬期能夠形成6葉1心壯苗。
3.3播種量
根據小麥品種特性、播種期確定小麥的播種量,一般半冬性、弱冬性品種分別在10月上中旬、9月底播種,播種量90~105 kg/公頃;弱春性、春性品種分別在10月中下旬、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進行播種比較適宜,播量120~150 kg/公頃,隨著播期推遲適當增加播量。7 500 kg/公頃以上的高產田塊,基本苗可控制在180萬~225萬株/公頃, 9月底10月初播種可降到150萬~180萬株/公頃。對於分櫱成穗低的大穗型品種,適宜基本苗195萬~270萬株/公頃。[2]
四:科學田間管理
4.1科學施肥與除草
為防止發生缺苗斷壟現象,保證小麥安全越冬,要及時進行灌水,使小麥形成壯根。為使雜草防治效果較好,可在1月中旬至2月下旬進行化學除草。2月中旬至2月底,3月中下旬分別追施化肥75~120、120~150 kg/公頃,促進小麥返青拔節,提高小麥的分櫱率。3月初要澆返青水,肥力中等、群體偏少與肥力高、群體適宜或偏大的麥田分別在拔節期稍前或拔節初期、拔節後期進行追肥澆水。
4.2化學調控防倒伏
小麥倒伏分為根倒伏和莖倒伏2種,一般主要是莖倒伏,主要是由於前期氮肥施用量較大,造成小麥群體過大,田間鬱閉,通風透光不好,小麥徒長旺長,基部節間過長,後期出現大風天氣小麥易發生倒伏。因此,在小麥生產中,應根據土壤的肥力狀況進行科學施肥澆水。
4.3抽穗及灌漿成熟期
小麥抽穗揚花期(4月中、下旬),為防治小麥蚜蟲、吸漿蟲、粘蟲、鏽病、白粉病和赤毒病等,延長小麥生長期,提高產量,可噴施殺蟲劑,連續使用1~2次。同時,灌水1~2次,第1次灌水在初穗揚花期進行,以保花增粒促灌漿,達到粒大、粒重、防止根系早衰的目的;第2次灌麥黃水,以補充水分,併為復播第2茬作物做前期準備。
五:適時收穫
一般在6月上中旬小麥基本成熟,整個麥田2/3的麥穗發黃時收割,小麥蠟熟末期是最佳收穫期。但小麥不可過於成熟,以免籽粒脫落而減少收成。小麥要分品種進行單收、單曬、單儲,以免品種混雜,降低小麥的商品性和經濟價值。
-
3 # 眉縣獼猴桃王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即使是農村的年輕人也都不用下地幹活了,因為現在的農村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在像以前那樣就是種糧食,現在好多地方都開始發展一村一品了,有了這些個經濟作物的帶動,很少有年輕人在下地幹活了,一般都是上學出來就去城裡工作了。就像我們這邊一樣現在都是父母輩的在家裡種獼猴桃,年輕都出來工作了。
-
4 # 鄉村鴕鳥哥
我自己是新農人,我學習的專業,不是農業方向,後面軍隊的工作,也並非農業方面的工作。對於農業方面的知識,也所知甚少。但是這並不回阻礙我投身農業,只要您有相關的知識儲備,來完成具體的知識積累即可。農業要做好很難,但是入行,門生物學並不高
其實做農業,有些時候像打太極拳-易學難精。農業畢竟已經存在很多年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接觸。並且,農業作為一個實踐性比較強的行業,對你的理論要求並沒有那麼高,很多知識,你可以透過諮詢有經驗的農民立即瞭解。
投資,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人,一旦投了真金白銀進入一個行業,就意味著有投入產出比的考量。那麼,理性的人,一般為了不虧損,為了利益的最大化,一定會找相關的渠道進行學習,一定會去諮詢有經驗的農民來得到,一定會把這些技術透過實踐,成為自己的知識儲備。
學習渠道眾多,有知識來源的渠道,作為一個小白你不用緊張現在是網路時代,資訊比較發達。很多你現在不懂的知識,只要找到相關的渠道就可以得到解決。這些渠道,可以是網路上面的圖文,可以是影片,甚至是付費的專欄,也可以是書本上面的知識,也可以是農民朋友,專家教授的經驗,你只要找到相關的知識來源,透過學習,也可以儘快的成長。
我承認現在的很多年輕人是不懂農業的,甚至很多普通的蔬菜都“老虎,老鼠,傻傻分不清楚”,但是,這有什麼關係,人都是要成長的,只要年輕人想投身這個行業,就是可以學習成為專家的。以上,就是我該問題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5 # 雲山姑娘
做為農村人,對農業知識知之甚少!—這就是我![捂臉]
從上學畢業,參加工作在外漂泊多年之後,我依然決定返鄉創業!
生活在農村,接觸農事必不可少,簡單的基本勞作耳睹目染早晚都能學會,但是技術知識方面的知識如果不去認真努力研究學習是不行的!永遠也不會成為農業領域的帶頭人!
所以做為年輕人,有能力還是要不斷學習,正所謂幹一行愛一行,既然選擇了農業,就要把身心都投入到三農領域創作中去!
中國做為世界大國,人口大國,將來發展離不開農業,必著重於農業,只有發展強大農業,才是強國根本!
感謝支援!喜歡別忘了加個關注!咱們一起發展農業!
-
6 # 流轉土地張
我是一名八零後,入農業這一行也有五六年了,就談談我對農業的看法吧,15年我從北京回到山東棗莊老家,因為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父母年齡也大了,就辭掉工作,那幾年在我們老家正是流轉土地盛行的時候,我也就跟著包了三十畝地,第一年種了大白菜,賺了有三萬,接著又建了十一個冷棚,第二年跟風種植甘藍和娃娃菜土豆賠了十幾萬,第三年種植大白菜,行情不好又賠了五萬多,當時我真是灰心心想不幹了,但是轉念一想不能就這麼放棄,我就仔細琢磨我輸在哪錯在什麼地方,這幾年我總結出,要想掙錢,第一人工成本得降低,這是大頭。第二,錯峰生產種植,這樣不會出現滯銷的情況。第三不能種植採摘週期長,人工成本大的蔬菜比如西紅柿黃瓜茄子。透過這兩年的琢磨,去年做到盈虧平衡,今年賺了有十幾萬吧,總之農業不易,風險太大。這是我這幾年的經驗,希望對你有用處。
-
7 # 留著一畝三分地養螞蚱
但是隨著科技的極速發展,農村進入機械化種植,現在的年輕人又都是家裡的獨生子女,很少再像我們那時候一樣跟著下地幹活,所以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都不太懂農業知識,像何時種麥何時種玉米最基本的節氣時段恐怕也很少有人知道了。
-
8 # 巨鷹劉哥
哈哈!這個問題實在太容易了,現實生活中現在的年輕人對農業相關的知識知道太少太少,甚至根本就不懂,因為有的投入學業,進入社會上班,工作,有一部分條件不好,退學進入社會,出門打工,在外打拼,甚至連農村的家都很少回去,根本就沒有農業相關知識,所以年輕人懂農業知識的少之又少,這就是年輕人的現實戰狀情況啊…………
-
9 # 潮汕阿群
我自己是新農人,我學習的專業,不是農業方向,後面軍隊的工作,也並非農業方面的工作。對於農業方面的知識,也所知甚少。但是這並不回阻礙我投身農業,只要您有相關的知識儲備,來完成具體的知識積累即可。
農業要做好很難,但是入行,門生物學並不高
其實做農業,有些時候像打太極拳-易學難精。農業畢竟已經存在很多年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接觸。並且,農業作為一個實踐性比較強的行業,對你的理論要求並沒有那麼高,很多知識,你可以透過諮詢有經驗的農民立即瞭解。
投資,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人,一旦投了真金白銀進入一個行業,就意味著有投入產出比的考量。那麼,理性的人,一般為了不虧損,為了利益的最大化,一定會找相關的渠道進行學習,一定會去諮詢有經驗的農民來得到,一定會把這些技術透過實踐,成為自己的知識儲備。
現在是網路時代,資訊比較發達。很多你現在不懂的知識,只要找到相關的渠道就可以得到解決。這些渠道,可以是網路上面的圖文,可以是影片,甚至是付費的專欄,也可以是書本上面的知識,也可以是農民朋友,專家教授的經驗,你只要找到相關的知識來源,透過學習,也可以儘快的成長。
我承認現在的很多年輕人是不懂農業的,甚至很多普通的蔬菜都“老虎,老鼠,傻傻分不清楚”,但是,這有什麼關係,人都是要成長的,只要年輕人想投身這個行業,就是可以學習成為專家的。
-
10 # 手機使用者63678918545
國家應對農業有實際重視。對所有種子,化肥農藥涉及農業物資,統統做到貨真價實,幾次報導某化肥種農藥不合格,讓農民去打假,是不是笑話?我們專家農藥師藥監都在幹啥,不合格產品交錢就合格?
-
11 # 浪淘石
對於農業其實大多數在城市裡的年輕人都不一定會了解多少,我個人就是小時候在農村長大,大概在10歲的時候就搬到城市裡了,在城裡的朋友大多數接觸的是城鎮化的生活,泡著酒吧,玩著電腦,誰會來去了解農作物呢。在城市裡我們接觸更多的是現代化的便捷,享受著這個時代舒適的生活。我們大家都知道農村苦啊,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
在我認識的大多數青年,有的是從小在城裡長大的,有的與我一樣在農村生活幾年,然後就搬到城市居住。在我們這麼多年一直以來在城市裡面生活,我在城裡生活到現在大概有10多年了。現在突然來到農村有一種陌生感覺。當我拿起鋤頭去果林裡面除草時,我才知道鋤地有多麼的難。我那是看到一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在農村一直生活的人在鋤地,他的每一動作都有一種舒適感。
兩個人同樣是鋤地差距一下就出來。像我們在城裡長大的除了我大多數可以吃的到的糧食還可以認識,但是這些糧食怎麼生長,怎麼播種,怎麼收貨,我個人都知之甚少。現在的年輕人對於穀物瞭解我認為除了在農村幹農活的年輕人之外,現在的年輕人你和他喝酒聊天打網遊,任何人都可以說上幾句。但是對於農作物 ,年輕人知道肯定比較少。
-
12 # 我有小說你有酒嗎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年輕人,感覺回答這個問題讓我能年輕幾歲,還是挺樂意回答的。
我是農村娃,從小就跟著大人下地幹活,坐過耙犁來耙地,種麥子順過花費,用鐵鍬翻過地,給玉米施過肥,給花生抻過地膜放過種,用碌磆碾過小麥也用過脫穀機,也用鐮刀割過幾年麥子,砍過玉米秸,種過地瓜苗收過地瓜,感覺童年充滿了好多好多的農活,但卻是快樂的。
上中學考大學,不能經常幹活,但一有時間還是喜歡下地幹活,喜歡聞土地的味道,後來工作了留在異地安家有了孩子,一回家就找機會帶孩子去認識並參與各種農活,體驗勞動的不易,明白粒粒皆辛苦的意義,也讓他們認識農作物,知道花生不是長在地上的果子。
現在兜兜轉轉又開始做農業,雖然累,但卻高興,因為能與自己喜歡的事情結伴同行,也許是創業工作上的幸運。
我是農民的孩子,我不覺得有多低人一等,相反更讓我看到並體會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多麼重要,人懷有敬畏心有多重要,敬畏大自然的力量和恩賜,敬畏先人的努力和智慧,才能從土地中找到你想要的生活,孩子才能更好的傳承那些土地長出來的文化,傳承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之道。
-
13 # 農村啊文
做為一位出生在農村的年輕人,從小到大都是在跟農業相伴!每年到了該種田的時間都要去幫忙。不管是下種了還是拔秧苗,頂著烈火般的太陽下工作,幾天下來曬得跟黑炭一樣
-
14 # 老程的夏天
作為一個90後,首先我是個年輕人,談談我的看法,我對於農業相關的知識其實一點也不瞭解。
我從小生在農村,按道理來說我應該對農村的一切包括農業知識應該是特別熟悉,但是很慚愧我沒有。
我感覺造成年輕人不熟悉農業知識的原因有很多,下面談談我的看法。
第一,小時候農村假期有兩個收麥和過年,後來跟著城市一樣開始放寒暑假。
本來可以和父母一塊在收麥時下地幹活,體驗一下勞動的艱辛和快樂,但是由於得上學,也沒啥機會去地裡。好不容易過個週末,父母總是說抓緊時間學習,把作業做完。
父母受盡生活的艱苦,他們絕對允許自己的孩子再面朝黃土背朝天在地裡幹一輩子農活。父母對我們的教育就是:知識改變命運,不好好學習沒出息,只能種一輩子地。
第二,隨著機械化的發展,地裡的農活變少,種地收麥都有聯合收割機,本來幹半月的農活,幾個小時搞定。不管是犁地還是播種全部都是機器,很快就搞定,父母從來沒有說帶著我們去過地裡。
第三,長大後,我高中大學全部都是寄宿,全年在家的時間不超過一個月。這一個月也基本上是在寒假過年,北方的冬季地裡一點農活也沒有,想體驗也沒辦法。
和我同齡的不上學的就出去務工,很少說留在老家種地,努力鑽研農業知識的。他們一個月幾千塊錢,有的在外面一個月的工資就是家裡全年地裡的總收成。
像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早說誰在家種地就是一件很沒面子沒能力的事情。
這也造成了很多年輕人不瞭解農業知識。
其實現在的年輕人,對於農業知識還是有一個大概的瞭解的。但是農業知識確實不在年輕人的生活範圍內。
對於地裡所種的穀物我覺得我基本上都認識,可要我說出怎樣播種,施肥,收穫,加工我感覺我確實不瞭解。
不管怎樣,作為我們年輕的一代,我還是非常的熱愛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
如果真要我從事農業活動,學習農業專業知識,我也是很樂意的,畢竟我是農民的女兒,以前是,現在是,以後也是。
-
15 # 農業白頭翁
這個其實是我們教育問題不知道大部分的農業知識。城市小孩從小就沒有接觸過這些農產品,從小就看不起農業,造成了他們不想更多的瞭解農業,當然也就不會清楚相關知識。
-
16 # 威武666
作為一名80後對於農業的發展還是有一點點了解,以前都是人工到地裡幹活,現在發展機械化,以前是不敢想,也想不出來的[捂臉]
-
17 # 零度兵點
平菇高產栽培的產量標準是每1公斤原料達到2公斤以上鮮菇產量。所謂大面積達到3公斤、4公斤、甚至5公斤鮮菇產量是不可能的,是一種誤導。
平菇栽培管理技術錯綜複雜,千變萬化,重點應抓住以下四個主要問題。
一、營養元素合理配給
平菇屬木腐菌類中的一個異養生物、體內無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自己製造養分,但它能依靠菌絲細胞分泌的各種酶的作用,來分解和利用自然界現成的營養物質或人工配製的多種“全營養”培養基。營養物質是平菇生命的能源和形成子實體的物質基礎,就廣義來講,凡能為其提供能量、合成細胞物質及在新陳代謝中起調節作用的物質,都是平菇的營養源。主要分為碳源、氮源、無機鹽類和生長素等。
生產中,首先是主要原料質量要優。所選用的各種物質必須新鮮、於燥、無黴爛變質、無蟲蛀,凡是己被雨淋和黴爛變質的原料均不宜作培養材料,即使成功,也難高產。其次是培養基的碳氮比例要合理。合適的碳氮比為34~40:1 。如果氮素不夠,會明顯影響產量,若氮素過高,輕則會導致菌絲徒長,營養生長週期延長,推遲正常出菇時間。重則若栽培方式不當,導致料內遊離氮不能有效揮發,將會嚴重抑制菌絲生長,甚至在料中生長大量鬼傘類雜菌。第三是新增無機鹽類營養(礦質營養)的比例不能失調。鈣能促進菌絲體的生長和子實體的形成;磷不僅是核酸和能量的組成部分,也是碳素代謝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鉀在細胞組成、營養物質的吸收及呼吸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新增比例分別為:鈣1.5%~2%,磷1%~1.5%,鉀0.3%。總而言之,營養是平菇高產的物質基礎,基礎打牢了,奪取高產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二、菌種基因應考核論證
優良菌種是奪取平菇高產的重要條件,這是眾所周知的常識。但優與劣的鑑別標準呢?通常所說的菌絲長滿瓶或袋,菌齡適宜,外觀無雜菌、蟲害,菌絲潔白、濃密、粗壯即為優良菌種。其實這只是一種表面現象,並不能說明該品種(菌株)就優良。而真正的優良品種除具備上述外觀標準外,還必須具有優良的內在品質和潛在因素,即遺傳基因穩定。要求出菇溫度範圍廣,穩產高產,菇形美觀,柄短蓋厚,色澤亮麗,風味獨特,既要有抗雜性,又要有抗遺性。因此,引種時須嚴格考核,做好出菇試驗。如國平1號、國平2號、慶豐1號、三峽1號等菌株,均具備上述特徵,可稱為平菇中的新秀佳品。
三、環境因子綜合調節
平菇生長髮育,對外界環境條件有著特定的要求、只有掌握並滿足其要求時,才能獲得豐收,奪取高產。溫度是平菇生長髮育中最重要和最敏感的環境因素之一。菌絲體和子實體生長髮育階段對溫度的要求各不相同,不同溫型的菌株出菇溫度差異顯著,不同生產季節的溫度相差明顯,生產中必須從實際出發,分門別類,採用靈活的管理措施,特別是在發菌期對料溫的有效調控,出菇期將溫度調控到該品種的最適範圍,這更是重中之重。水是萬物生命之源,平菇生產的成功與優質高產,關鍵在於水。料內水多則含氧量少,不利菌絲生長,水少則營養分解困難,不利出菇。發菌期基質含水量為65%,出菇期含水量達到68%~70%,空氣相對溼度保持在85%~95%時,長出的菇大而肥厚,色澤鮮豔品質好。空氣是控制平菇菌絲長速和菇體質最的“試金石”,發菌期和出菇期料內氧氣充足,室內空氣新鮮,菌絲體和子實體便生長旺盛,長速快,產量高,質量好。同時,空氣也可對原基分化取到調控作用,對料內減少供氧有利於分期定時出菇。適宜的光照既可刺激原基分化,又可調劑菇體的色澤及產品質量。pH值是影響平菇新陳代謝的重要因素,發菌期pH值在7~7.5時,既可以滿足菌絲生長,又可抑制雜菌發生。出菇期的PH值以5.8~6.2為宜。由此可見,綜合調節各環境因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四、管理技巧靈活應變
俗話說“三分種,七分管,管理是重點。”管理的技巧在於應變靈活。在各個生產環節中,必須抓住管理重點,明確主要矛盾,當嚴則嚴,當活則活。如培養料的營養比例,基質含水量,消毒滅菌,發菌期和出菇期的溫度控制,出菇期的水分管理等工作,一定要嚴而又嚴,不能有絲毫馬虎,稍有疏忽,可能會導致全盤皆輸。
平菇管理萬變不離其中,重點離不開“溫、溼、氣”三要素。在溫度管理中嚴禁一個“高”字,水分管理中切忌一個“多”字,空氣管理中牢記一個“暢”字。只要把溫、溼、氣三者關係靈活應用,把握準確,奪取高產便十拿九穩。
雙孢菇豐產栽培技術要點
1、原料及配方
(1)、麥(稻)草1500公斤、牛糞1500公斤,尿素20公斤,石膏粉50公斤、石灰3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
(2)、玉米稈1600公斤(鍘成3cm長的段 )、幹糞(牛、馬、雞、羊糞)1600公斤,石膏粉5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石灰30公斤,尿素15公斤、新增劑15公斤,發酵劑10公斤。
2、堆制發酵
提前將草和糞分別預溼,堆放2-3天。
底層先等距離橫放幾根木棒,然後鋪寬1.5m,厚0.3m,長度不限預溼的麥草,其上鋪一層厚3—5cm的糞層,再按上法依次鋪草、鋪糞。從第4層開始,每鋪完一層澆一次水,澆水量隨層次的加高而加大,當料堆到80—90cm高時,再均勻橫放幾根木棒,上面繼續鋪料加水。一般料堆高度以1.5m為宜,上下垂直,堆頂應為魚脊背形。料堆結束後,上面蓋棚膜,防雨增溫。待料堆蹋實後,抽出所有木棒,洞孔做為通氣孔。
3、翻堆
建堆4—5天后,堆內溫度可升至65—75℃ 。當堆溫開始下降時,進行第一次翻堆。翻時應內翻外、外翻內、上倒下、下倒上、打碎糞塊,抖松草料,料乾的地方,適當補水並分層加入總量一半的其它輔料。在首次翻堆時必須把培養料的溼度調節合適,使含水量達到65%(抓料指縫見水為宜),以後儘量不再加水。復堆後寬高不變,仍照前述留通氣孔。翻堆共要進行4次,每次間隔時間為6、5、4、3天。在第二次翻堆時加入剩餘的輔料。結合最後一次翻堆,噴灑敵敵畏、敵殺死、菇哈哈、多菌靈、甲基託布津、克黴靈等殺蟲殺菌劑。
4、二次發酵
第4次翻堆後把培養料趁熱運入菇棚內,分成數堆,拉掉草簾,關閉棚口,進行高溫發酵,如氣溫低,要在棚內生火加溫,使棚溫達到60℃ 後保持10小時即停止加熱,再過2—3天結束髮酵。然後開啟通風口,降溫排氣。發酵好的培養料為棕色,既有光澤,手感蓬鬆,易折斷,有酒香味。
5、接種發菌
將發酵好的料鋪成寬1-1.2m,厚18-20cm,長度不限的畦床,待料溫下降到30℃ 以下時即可播種。每平方米用種1.5瓶,先穴播,留少量菌種再撒於表面。種接完後蓋地膜或報紙,拉上草簾,關閉棚口。5天后,可開啟通風口,每天掀膜通風1次,以促進菌絲生長定植。棚溫保持在25 ℃左右,當菌絲拉滿料面時,應揭掉地膜,降低料表面溼度,促進菌絲向下生長。
6、覆土
當菌絲快長透料底時便可覆土,覆土選擇,藥劑處理及方法同雞腿菇。二次覆土後3-4天內,床面每天噴輕水2次,使土壤溼度達到土粒壓扁但邊緣不裂縫的程度,以促進菌絲向上生長。
7、出菇管理
當菌絲長透土層時,要加強通風,抑制菌絲生長,促進菇蕾形成。當床面開始出菇時,每天噴2—3次出菇水,注意噴水量不能太多,不能過猛,且噴水後要及時通風。棚內溫度控制在13—20℃, 溫差不能過大。特別是春季氣溫不穩定,菇棚常出現15℃ 以上的溫差,會導致大批幼菇死亡。要採取如搭小拱棚、加草簾、生火等措施保溫。
菌蓋長到直徑4-5cm時開始採收。溫度高時每天採收兩次,採完一茬菇應清理菇床,摘除死菇、爛菇。夏季生產一般採收三茬,每平方米可採收7公斤左右。秋季生產,當年能收1-2茬,11月下旬以後,菇棚進入越冬管理階段。管理要點是減少噴水(每週噴一次),降低溫度(保持在4 ℃左右)。待春季氣溫回升後,並給床面噴營養水,促使春季出菇加大棚內溼度,將土壤溼度調節到出菇階段。
關於養鱔魚:
從養殖方式來看,靜水無土養殖法不僅新,而且具有節水、建池成本低、馴食配合飼料容易等諸多優點。而要想學到靜水無土生態養的真諦,我們先來認識一個人。周文宗是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就開始研究黃鱔的養殖技術,在既缺水,又沒土的實驗室裡,他提出了黃鱔的靜水無土生態養殖法,經過十幾年的潛心研究,反覆實踐,終於讓靜水無土生態養殖黃鱔成為可能。
靜水無土生態養殖黃鱔的核心技術就是利用了生物多樣性和共生互利的原理,從而達到提高黃鱔的成活率和生長速度,防治病蟲害的目的。而要想實現黃鱔的靜水無土養殖,首先要為黃鱔營造一個恬靜、舒適的家園,據我瞭解在建魚塘的時候有方向性的問題這個鱔魚池有沒有這樣的問題。
魚池面積一般在18平方米左右,池高40 -50cm,這樣便於管理,進水口設定在南牆,排水口則在靠近北牆的池底,以便排汙徹底;為了防止下雨池水暴漲,所以還要在北牆設定溢水口,高度在距池底30cm左右地方,。黃鱔的攀爬能力很強,建池時,一定要砌一個10釐米左右的牆沿,以防止黃鱔演繹勝利大逃亡的故事。黃鱔住慣了PH偏酸的泥窩裡,一下子把它放進鹼性濃度很高的水泥池,難免會水土不服。所以,建好魚池,一定先要用千分之一濃度的過磷酸鈣進行脫鹼,浸泡一個星期後,換上清水後,還要檢查池水的PH是否達到了6.5左右,最保險的方法是放上幾條泥鰍,半個小時以後,如果泥鰍翻肚,說明還是偏鹼性,需要重新脫鹼,如果泥鰍完好如初遊走自如,這時,就可以給黃鱔添置家當了黃鱔生性膽小,喜歡鑽洞,所以靜水無土生態養殖中,給它模擬一個黑暗的魚巢非常重要,用廢舊的腳踏車輪胎壓上一個黑色塑膠袋是個不錯的主意,既能給黃鱔一個舒適的安樂窩,又能降低成本,一舉兩得。
黃鱔喜歡群聚,但又個性,所以,輪胎要採用大、中、小不同規格的,讓它們自由選擇,脾氣相投的住在一起。根據我們觀察黃鱔大部分都鑽到輪胎裡面,大概到60%-70%,另外有10%-20%鑽到塑膠袋裡面還有10%-20%在水草下面,這是因為黃鱔的個體差異比較大各有所好以,輪胎的多少要根據觀察後增減,像這樣顧頭不顧尾的搶地盤,顯然是輪胎少了,要及時增加,以免引起黃鱔的爭鬥,造成傷亡。設定魚巢時還要注意,輪胎的開口一定朝外,這樣可以讓黃鱔有足夠的活動場所。食臺要放在中間,方便黃鱔攝食,也便於管理人員觀察。俗話說“養魚先養水,養水先養草”,所以投放水草也是黃鱔靜水無土生態養殖的關鍵技術之一。在黃鱔池裡養水草,不但可以調節和淨化水質,還可以給黃鱔提供小憩的地方,遮蔭避雨。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起到防治病蟲害的作用我們的實驗證實特別水花生的含黃酮類物質 對黃鱔病蟲害的作用可以跟慶大黴素的作用相似投放水草時,水草的面積不宜過大,至少四周要留出1/4的空間,讓黃鱔充分享受自由。還有一點值得注意。
不同的季節要合理的搭配水草比例。一般夏天以水葫蘆、水花生為主,春天和秋天以水花生浮萍為主,冬天最好不要放水。因為鱔魚喜歡鑽水草。水草一般浮在水面上,冬天降溫的時候很容易凍傷鱔魚給黃鱔池搭涼棚,是黃鱔靜水無土生態養殖必不可少的環節。這是因為黃鱔靜水無土養殖的池面較小,水位較淺,在夏天水溫極易超過300C,使黃鱔有應激反應,引來殺身之禍。所以,一定採取遮蔭措施。在池邊種植葡萄、絲瓜、等攀援植物。也是不錯的主意,不但能享受著收穫的喜悅,還能給黃鱔池遮陽避暑。建魚池、搭魚巢,架遮陽網,鋪的、蓋的都有了,這時,您還不能急著把黃鱔寶寶請回家,因為水草、輪胎上,難免有寄生蟲、細菌。所以一般在魚種放養前15天,用10PPM的硫酸銅和100PPM的高錳酸鉀混合液,進行全池潑灑,殺蟲的、滅菌的就都有了,浸泡1個星期後,換上清水,就可以放養小雜魚、泥鰍、蟾蜍、田螺了,您要是以為這些小傢伙會跟黃鱔的爭權奪利,那可是冤枉它們了,其實泥鰍是增加氧氣的強將,但每平方米不能超過0.3公斤,而且要在黃鱔馴食成功後放養,否則,貪吃的泥鰍會吃掉黃鱔所有的口糧。
蟾蜍則是給黃鱔治病的良醫,每個池中放1-2兩隻就可以了,否則上竄下鑽蟾蜍,會攪得黃鱔不得安寧。田螺是清除黃鱔糞便的勤雜工,但也不能超過每平方米0.25公斤,多了也會跟黃鱔爭奪氧氣。有了這麼舒適的環境,配備齊全的護工。就可以把黃鱔寶寶請回家了。這幾年黃鱔養殖的發展速度很快,而種苗就明顯顯現出供應不足的尷尬局面。這也就給不法之徒有了可乘之機,他們精心編造了一些美麗謊言來誘騙養殖者上當,謊稱可以面向全國提供“特大黃鱔”種苗,並稱這種黃鱔具有“生長快、易飼養。”“從孵化到長到1公斤,只要7個月。其實所謂的“特大黃鱔”種苗,是騙子們在騙得客戶交了引種款後,再派人從市場上購買本地價格低廉商品小黃鱔。養殖戶往往運回後,養殖不到一個月便全軍覆沒,永遠也看不到快速增長的盛況。所以,想養黃鱔的農民朋友,在引種時,一定要到有孵化能力的場家引種,當地有野生資源的,最好進行野生囤養。那麼野生囤養要注意那些問題呢?捉回來的野生黃鱔,不要馬上放入池內,野生環境下生活的黃鱔,難免身上有細菌、寄生蟲,所以,要先按大小分出不同規格,然後用3PPM的鱔寶1號進行消毒,以免放養時,把病菌帶入清潔的魚池。魚種的篩選工作需要3到4天時間才能完成每天早晨和晚上都要質量不好的魚 挑到這裡來 質量不好包括什麼呢用四個字來說查形觀色顧名思義,首先要檢查鱔魚的身體,不入魚巢的尾巴捲曲的,斷尾的,這些病態的鱔魚,都是淘汰的物件,其次觀察鱔魚的顏色,有傷斑的嘴巴和肛門紅腫的,一定要挑出,千萬不要讓他們濫竽充數,攪混一鍋湯。
在這3到4天暫養期中,每天清晨的換水工作避不可少,否則就會因為缺氧,給黃鱔帶滅頂之災。為了殺滅黃鱔體的寄生蟲和細菌,還要給黃鱔吃些中草藥,給吃慣了小魚、小蝦的黃鱔吃中草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把中草藥餵給貪吃的黃粉蟲吃,然後,再把服過藥的黃粉蟲,喂黃鱔,這樣它就不忌口了。餵食的時間要在傍晚,一個是陽光不那麼刺眼,第二溫度適宜,餵食量掌握在黃鱔體重的1%,就可以了經過3到4天的挑選,身體健壯的就可以放養了。放養前,還要用10PPM的硫酸銅,浸泡8分鐘左右後,就可以讓它們住進新房了,黃鱔戀舊,你要是在食臺的上方放養,以後它就會經常回食臺上來玩耍,這樣非常利於馴食。放養密度一般每平方米1.5公斤左右,不同的規格放入不同池內,以免以大欺小。放養兩個小時內,要細心觀察,剛到新家,難免有些爭鬥,所以有不入巢的,受傷就要及時淘汰。到了傍晚就要開始人工馴食了。人工養殖黃鱔為什麼要馴食呢?
黃鱔的馴食,也就是馴化黃鱔吃配合飼料黃鱔吃配合飼料。可以使黃鱔的營養更加全面均衡為黃鱔的規模養殖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可以說黃鱔人工馴食,是衡量黃鱔人工養殖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標誌我們常常說這樣一句話,如果說黃鱔馴食成功了,那麼黃鱔的人工養殖基本成功了一半要想讓吃慣了野食的黃鱔吃配合飼料,就像小孩吃慣了母乳,改吃牛奶一樣難,黃粉蟲是黃鱔的最愛,所以,以黃粉蟲為誘餌,訓練黃鱔吃配合飼料是個好辦法。一般第一天黃粉蟲佔80%,其他配合飼料佔20%。以後黃粉蟲以每天10%的量遞減,配合飼料以10%的量遞增,葷素搭配。但是黃粉蟲不能低於40%,否則無法滿足黃鱔口味。俗話說三分種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險,所以黃鱔的日常管理非常重要,許多未雨綢繆的措施,都是來自亡羊補牢的經驗,所以病蟲害的防治馬虎不得。
靜水無土生態養殖黃鱔,最常見的有三種細菌性爛尾病、神經紊亂症,還有列印病。用藥物防治一般用高錳酸鉀比較好用1%的高錳酸鉀濃水,塗抹在上面嚴重的直接把高錳酸鉀粉塗抹在上面,一般一個星期以後就可以看到傷口開始癒合細菌性爛尾病是細菌引起的,雖然不會置黃鱔於死地,但它可以誘發很多細菌性病害,所以得了,就要儘快治療。一般常用的金黴素 1噸水用7-8克 浸泡7-8個小時 3-4天就可以了 每天一次 另外一個用氟哌酸
水質的好壞非常重要,那麼如何判斷水質好壞呢?一個是根據它的水色 水的顏色 一般來說 像這個水就比較好 黃綠色比較好 如果黑色的 褐色的灰白色的 一般人工養殖效果不好 我們也可以用肉眼判斷 一般見底比較好 但不能清澈水清則無魚田螺是對氧氣非常敏感的傢伙,如果缺氧,它就會扎堆,這時就要及時換水了。為了保證良好的水質,要經常檢查池水的PH值,如果是偏鹼,就用1PPM的漂白粉,進行調節,如果偏酸PH值6.5以下,則用10PPM生石灰調節,通常水位保持在30釐米左右,就可以了。另外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都要做好越冬防護。雖然上面已經結冰很冷,只要有充足的氧氣黃鱔也能安全越冬據我們的記者調查,規格在100克以上的黃鱔批發價為每公斤60~70元,50克以上的40~50元,50克以下的20~30元。目前國內市場年需求量近300萬噸,港澳地區的需求也呈增長趨勢。而現在供應黃鱔市場的主要貨源來自野生捕撈和一定數量的野生鱔反季節囤養。需求的增長和資源的減少,使黃鱔的市場供應日趨緊張,價格也穩步提高。所以,養殖黃鱔正當時,而黃鱔靜水無土養殖,不但節水,而且建池成本低,既可室內養殖,也可室外養殖;既可庭院養殖,也可工廠化養殖,所以,感興趣的農民朋友,不妨試一試。
關於養鴿子:
鴿子有肉鴿、觀賞鴿與信鴿之分。其中肉鴿以供食為目的,不僅肉質細嫩鮮美而且營養價值很高。蛋白質含量居多種肉食品之首,既是名貴佳餚又是高階補品。肉鴿以體型大,性溫順,繁殖率高,雛鴿增重快為主要特徵。
肉鴿的抗病能力強,能適應各種氣候條件,因此肉鴿養殖場的規模可大可小,可土可洋,在我國南方北方均可飼養。但是鴿廠的選擇應儘量遠離居民區,保持鴿舍安靜,避免人畜頻繁往來,不利於防疫。鴿舍要求寬敞,明亮,光線好,乾燥清潔。儘可能選擇地勢高,雨後不易積水,並無廢氣廢水汙染,水質良好,供水方便的地方,有利於清掃消毒。
肉鴿的飼料簡單,採用原粒雜糧。通常採用的種類有玉米、豌豆、高粱、小麥、麻籽等。一對生產中的種鴿日飼料量150克左右。
肉鴿一般可存活10--15年,但繁殖年齡5-6年,最佳繁殖年齡2-4歲。通常一對肉鴿一年可繁殖6—8對,除8—10月間換羽期產蛋較疏以外,一年四季均可產蛋育雛。
肉鴿根據其生長髮育情況可分為:乳鴿:指出殼後25——30日齡的幼鴿(又稱雛鴿或仔鴿)。因為3O日齡前的幼鴿是依靠父母鴿消化系統中的嗉囊所產生的鴿乳喂大的,所以叫乳鴿。由於乳鴿肉質細嫩,口味鮮美,營養豐富因而把它當一道名菜。乳鴿生長快,飼養時間短,四周齡體重可達600克以上,即可食用。乳鴿出殼後,父母自然會精心的哺育其後代。但也有一些問題是父母鴿顧及不到的,需要管理人員精心護理才能使乳鴿正常生長。剛出殼的乳鴿身體抗病能力差,但食量大,排糞多,如不及時清理容易發病。乳鴿長至3O天既可離開父母獨立生活,這時供給其較細顆粒及質量好的飼料,經過一兩天之後鴿子就能自行採食了。
青年鴿:鴿子自孵出後長到個6個月,這個時期的鴿子稱為青年鴿。青年鴿適合群養,有利於鴿子的運動和生長髮育,為日後具有良好的繁殖效能打下基礎。
成年鴿:在經過4-6個月的生長髮育期後,進入性成熟階段,開始配偶繁殖,撫育幼仔,這個時期的鴿子稱為成年鴿。三四個月齡後的鴿子開始有第二性特徵出現,稱為鴿子的發情期。達到性成熟年齡的鴿子會表現出各種求偶的行為,並會自行交配繁育後代,這就是鴿子的自然繁殖法。但為了防止近親交配,鴿種退化,防止。“早婚”,“同性戀”或配對不當等現象,必須採用人工配對的方法,繁育優良後代。
鴿子是一夫一妻制的鳥類,一經交配終身不渝,人為拆散後需要較長一段時間才能重新配對認可。為了防止因拆對帶來的各種不良後果,配對工作必須早計劃早安排。比較好的方法是:在鴿子養至四個月齡後,將雌鴿和雄鴿分別養在不同的欄裡。但要注意飼養在同一欄裡的同性鴿的品種和月齡也應相同或相近,防止大鴿子欺負小鴿子,造成弱小鴿傷殘。已經成熟的鴿子按照飼養者的目的對其包辦婚姻,將般配的公母鴿放在籠子中,使他們產生感情,以至交配產蛋,這需要10--12天的時間。大多數鴿子能在這段時間內培養出感情,成為恩愛夫妻,開始生兒育女的和睦生活。
母鴿經過交配三天產下兩枚蛋後,即開始孵蛋。夫妻配合默契,共同參與抱窩孵蛋的工作,且工作時間安排上比較明確固定,執行得非常認真。鴿子所產的蛋其孵化期相當一致,均為17-19天,絕大多數為18天。幼雛孵出後,夫妻共同產生鴿乳,用嘴對嘴的方法哺育幼仔,直至小鴿子能獨立生活。育雛期一般為25一30天。
應當注意,在孵化期飼養人員應按時和及時處理壞死蛋,透過照蛋發現無精蛋或死胚蛋,取出這些無用的蛋,從而可以進行個窩孵化。讓那些無蛋可孵的生產鴿可以重新產蛋,孵化,使生產鴿的群體繁殖量大大增加。
鴿子是一種比較容易飼養的鳥類,但是在飼養過程中,應該堅持以預防為主的原則,定期消毒,細心觀察,防病治病,科學管理,科學餵養。飼養肉鴿一定會給人們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
18 # 太阿苗木林森
作為一個年輕人,特別是生在農村,長在農村,靠農業生產養活大的年輕人,對農業也僅僅有一個淺顯的認識:
1,農業,雖然對國家GDP的貢獻很小,但是對國家,社會,每一個人的影響都是至關重要的,沒有人能夠一天不吃飯,民以食為天,農業就是我們的天;
2,我所瞭解的農業,我家有6畝地,卻被分在村裡4個不同的地方,因為四個地方的土地質量都不一樣,為了公平起見,當初分地的時候,好的壞的都會給你分一些。這是造成農業效率低的一個原因。這個方法實現了社會的公平,影響了農業經濟的效率,是否可取,如何改變,敬請留言;
3,我家土地的生產方式,一塊好的土地,被用來建塑膠大棚,種植蔬菜,其餘的都用來種植玉米。從事農業生產的現在就我父親一個人,種植玉米只用很少的時間,大多數時間是在種植蔬菜,另外父親在村委擔任一個職務,也有些微薄收入;
4,玉米的種植,現在已經很簡單的,犁地,播種基本都是機械,人工會除兩次草,有時候會打除草劑,機械收玉米這幾年也越來越多,總得來說影響玉米種植效率的就是規模,每戶只有幾畝地,收入很少,都不太重視了;
5,蔬菜種植,蔬菜大棚是春秋兩季,種植就比較費人工了,澆水,施肥,採摘,迴圈往復,一年大多數時間都用在種菜上了。但是蔬菜價格波動特別大,有菜無市,經常發生,嚴重打擊種植戶的積極性;
6,人員素質,據我所看到的,村上從事農業的都是45歲以上的,大多數是小學或初中畢業,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都是靠經驗慢慢積累,技術轉化能力低。
這就我所看到的農業的現狀,對於農民來說確實不好不公平。
回覆列表
現在的年輕人基本不懂農業了,只有幹農業的才會懂一些。比如我之前麥苗和韭菜都不分,現在都懂一點,就因為我開始養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