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牛牛好物
-
2 # 星火詩集
在《三國志》的記載裡,劉備的身高為七尺五寸,諸葛亮為八尺,趙雲為八尺,太史慈為七尺七寸,許褚為八尺餘。
不過,三國時一尺的長度並不等於現在一尺的長度。考古學家根據東吳大將朱然墓出土的名刺推算出:三國時期的一尺約為現在的24.2cm。即使是這樣,透過換算,上述劉備等人的身高依舊讓人愕然:劉備為181.5cm,諸葛亮為193.6cm,趙雲為193.6cm,太史慈為186.3cm,許褚:193.6+cm。
這裡,讓我們仍然有這樣一個感覺:古人的身高比現代人高。
秦國法律規定:男子身高超過“六尺七寸”即按成年人對待。也可以得知秦國成年男子平均身高就必須遠高於“六尺七寸”,以秦國一尺為23.1釐米計,六尺七寸為155釐米。
即,秦國全國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應該遠高於155釐米。
而漢代醫書《黃帝終始傳》和《靈樞經》又都把“七尺五寸”視為“中人之體”,則秦漢時期正常男子的平均身高就應該是172釐米。
綜上所述,則史書上記載的名人身高大都都是可信的,象上面提到的趙雲、許禇一類武將,都是出類拔萃的人物,身高肯定比普通人高。
-
3 # 肖雙柒
很高興探討這個問題,筆者喜愛古典文學,也看了不少古典書籍。比如在《史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文學名著中就有很多記載,古代人形容人身高一般用語:身高(長、有)幾尺,身高(長、有)幾尺幾寸,或身高(長、有)幾尺有餘,身高(長、有)一丈等等,比如《史記》中記載 孔子身高:“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 《水滸傳》中形容武松:身有八尺,《三國演義中》關羽身長九尺。這個就不多舉例了。
古代人長度單位都是丈、尺、寸。而且不同朝代的尺寸標準也都有差異。比如商代的一尺約等於現在的19.65㎝,三國:一尺約為現今的24.2㎝,唐朝:一尺約現在的30.7㎝,秦朝:一尺約相當現在的23.1㎝……。
綜上所述:用古人的話來講(題中所說的文言文),形容身高1.8米的人,透過換算,比較確切的說法應該是:身高(有、長)8尺。
由於古代各個朝代的尺寸不同,說身長(有、高)8尺也有一些差異,秦漢時期用“身高八尺"形容身高一米八的人最為合適。
以上是個人見解,不一定正確,僅供參考。
-
4 # 換個角度tosee
“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是作文時時常會用到的詞語。其意思為:遇到某件事情時,糊裡糊塗,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但其實是古時描述和尚的高度。《金瓶梅傳奇》中:“諸方地保瞧見,恰似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覺腿關節軟了下來,撲通撲通跪成一片。”一尺約為現今的23cm,即丈二和尚身高約為2.7m,所以常人難以觸控到他的頭腦。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諸葛亮字孔明……身高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丶樂毅丶時人莫之許也。"那麼,諸葛亮身高約為1.8m。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三國演義》中關羽的形象了:“關羽,字雲長,河東解人也……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那麼,關羽身高約為2m,真乃一戰將也!
古代描述人的身高通稱"身長"、以“丈““尺"為長度單位;還因各時期長度的差異,而略有偏差。 圖片來自:網路
-
5 # 軫念信箱
1、他烏靈的眼眸,倏地籠上層嗜血的寒意,仿若魔神降世一般,一雙冰眸輕易貫穿人心,刺透心底最柔弱,舞衣的角落。
2、身高近七尺,偏瘦,穿著一襲繡綠紋的紫長袍,外罩一件亮綢面的乳白色對襟襖背子。袍腳上翻,塞進腰間的白玉腰帶中,腳上穿著白鹿皮靴,方便騎馬。烏黑的頭髮在頭頂梳著整齊的髮髻,套在一個精緻的白玉發冠之中,從玉冠兩邊垂下淡綠色絲質冠帶,在下額繫著一個流花結。
3、乘鶴吹笙想俊遊,醜聞宮掖擅風流。身膏斧躓終塵土,若比蓮花花亦羞。
4、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
語話軒昂,吐千丈凌雲之志氣。心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雲端。骨健筋強,如搖地貔貅臨座上。
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
5、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嗔視而有情。
6、昔日繁華子,安陵與龍陽。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輝光。悅懌若九春,磬折似秋霜。流盼發姿媚,言笑吐芬芳。
7、他擁有彷彿精雕細琢般的臉龐,英挺、秀美的鼻子和櫻花般的唇色。他嘴唇的弧角相當完美,似乎隨時都帶著笑容。這種微笑,似乎能讓Sunny猛地從雲層裡撥開陰暗,一下子就照射進來,溫和而又自若,但他深邃如黑潭般的眼睛裡卻隱藏著一絲玩世不恭,讓人覺得有一種遙遠的疏離感。
-
6 # 文字拾荒人
在孔府檔案裡有一份描述孔子形象的材料,說到了孔子的腰圍:“先聖身長九尺六寸,腰大十圍。”所謂“圍”,《辭海》如是解釋:“計量圓周的約略單位,即兩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攏的長度。亦指兩臂合抱的長度。”這裡顯然是指前者。在司馬遷的《孔子世家》裡,稱“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九尺六寸”有多高?按西漢尺23.1釐米計算,是221.76釐米,和姚明的個子差不多,或有誇大。孔子成為超高的“長人”,應是他老人家“仙逝”約三百年後的事情。假設,夫子身高八尺,則約合185釐米,這在如今中國的成年男子中,也算得上是高個子,更不用說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了。
“ 力拔山兮氣蓋世 ” 的楚霸王—項羽, 在人們印象中一直被認為是一個“ 巨人” 。據《漢書》上記載, 項羽身高“ 八尺二寸” 。乍聽起來, 令人吃驚, 可是,考古學的大量研究, 證實了古代用的尺於與今天用的大不相同, 其基本趨勢是年代越古所用的尺子則越短。如商代1尺約為0.169米, 西漢1尺約是0.231米, 隋朝1 尺相當於0.273米,明代1 尺達0.32米, 清朝時期用的尺子長度已與現代的幾無差別。楚霸王時代, 1 尺約相當於現代的7寸, 因此項羽的身高( 暫不論當時是如何丈量的) 在現代約摺合為1.89米。
但是, 無論是在古代, 還是現代, 項羽1. 89米的身材都稱得上是個彪形大漢。那麼, 古代人是否都是如此高大魁梧的呢? 我們就從《三國志》和《三國演義》說起吧。
眾所周知, 小說《三國演義》取材於史書《三國志》, 在人物身高的描寫上也是如此。例如, 《三國演義》寫了劉備“ 身長七尺五寸” 、孔明“ 身長八尺” 、趙子龍“ 身長八尺” 等。
在《三國演義》20多例身高數字中, 與《三國志》記載相同的只有5 例, 另外10 多例, 包括關雲長“ 身長九尺” , 華雄“ 身長九尺” , 王雙“ 身長九尺” , 兀突骨“ 身高丈二” 等, 在《三國志》等史書上並無記載。羅貫中為了講求藝術效果,用了誇張手法, 這樣寫是無可非議的。也正因如此, 《三國演義》、《水滸》等小說中的身高數, 不能作為我們研究古人身高的科學證據。
在《三國志》中, 按所記載的身高數, 最高的是曹操初建魏國時尚書何夔的曾祖父, 即車騎將軍何熙,為“ 八尺五寸” 。其次, 是何夔等人“ 身長八尺三寸” 。
再者, 史書上記載的這些古代人的身高數的測量方法,無法一一考證。據明代學者、徐霞客的好友陳繼儒, 在《壽江陰徐太君王孺人八十敘》中記載, 有的身高數是在見面時估計出來的, 並沒有經過丈量。現代人體側量證明: 人的身高數在清展最大, 晚上最小; 腳跟著地與否,鞋帽脫掉與否等都會產生一定的誤差。何況, 在古代同一個時期的尺度也有大小之分, 如商代的骨尺1尺為16.95 釐米, 牙尺1尺是15.80釐米和15.78釐米; 西漢的木尺1尺長23 釐米, 鐵尺1 尺有23.2 釐米, 竹尺1 尺為23.6 釐米, 還有1尺是22.92 釐米的; 明清兩代, 曾分別採用營造尺、裁衣尺和最地尺三種不同的丈量工具。
因此, 史書上記載的身高數精確度如何,是需要慎重對待的,不同時代也有不同尺度。
-
7 # 景德往事
身高八丈,首先,古代人所使尺子的長度和現在尺子不一樣。其長度的趨勢基本上是年代越久遠實際越短。如商代1尺約為0.169米,西漢1尺約是0.231米,隋朝1尺相當於0.273米,明代1尺達0.32米,清朝時期尺子長度與現在差不多。而楚霸王時代,1尺大致是現在的7寸,項羽的身高(暫且不論測量方式)用現在的演算法來算大概是1.89米。這個高度放在現代只算得上高大魁梧,但在史料中這已算“巨人”了。
-
8 # 杏林帥哥
常聽人說:“堂堂七尺男兒……”,這“七尺”,我個人感覺應該是古代男子的標準身高,現在男人的標準身高是一米七八。
至於一米八,無論古今 絕對是妥妥的帥哥一枚。
我是個“三國迷”,凡事都愛用《三國》說事。
《三國演義》中,大帥哥多了去了:
第一位:趙雲
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額,威風凜凜……
這身高,這顏值,不僅僅是女孩子的夢中情人,還是好多男人的心中偶像,像劉備、像公孫瓚,像曹操,只是人家趙雲不光有顏值,而且那思想人品也是槓槓的!
第二位:諸葛亮
《三國演義》原文寫到: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感。
大高個兒,白臉兒,加上一身不俗的穿戴,竟然有了仙氣兒。沒辦法,人帥了,就是這麼任性。
第三位:周瑜
“當先一人,資質風流,儀容秀麗,”,十二個字的描寫,是不是有見到美女的感覺,其實,這是《三國演義》第十五回中,對周瑜外貌的描述,能用“儀容秀麗”來描寫,想來周瑜應該是個標準的美男子了。
順便說一下,古人口中的“身高過丈”,近似現在的2米,若真是現在的十尺,即333.33cm.
回覆列表
文言文中一般身高用身長,比如說一個人長八尺有餘,就是說這個人身高八尺多。尺是古今都有的,但是內含的量在各個時期不一樣,具體如下: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而常見的文言文,也是普通人較為熟悉的是秦漢時期的說法,身高180cm也就是身長八尺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