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邇冬TL

    雞肋的典故

      出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

      諸葛亮智取漢中曹操兵退斜谷中,曹操正在進退兩難之際,適庖官進雞湯。操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於懷。正沉吟間,夏侯惇入帳,稟請夜間口號。曹操隨口曰:“雞肋!雞肋!”夏侯惇傳令眾官,都稱“雞肋”。

      行軍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士,各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有人報知夏侯惇。惇大驚,遂請楊修至帳中問曰:“公何收拾行裝?”修曰:“以今夜號令,便知魏王不日將退兵歸也: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故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慌亂。”

    意思大概是:曹操與劉備對壘於漢中, 兩軍相持不下。曹操見連日陣雨,糧草將盡,又無法取勝,心正煩惱。這時士兵來問晚間的口令,曹操正呆呆看著碗內雞肋思想進退之計,便隨口答道:雞肋!當“雞肋”這個口令傳到主簿楊修那裡,這傢伙自作聰明,慫恿兵士們收拾行裝準備撤兵。

    兵問其故。楊修說:雞肋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丞相進不能勝,恐人恥笑,明日必令退兵。於是大家都相信了。這件事被曹操知道了,曹操便以蠱惑軍心之名砍了楊修的頭。

    對“雞肋”一詞乃個貢獻大呢?

    我的觀點是:楊修對這詞的貢獻更大,因為他用他的生命傳揚了這詞。這詞也因他的死發揚光大。

  • 2 # 大語文走四方

    因為雞肋,楊修同學掉了性命!楊修的貢獻最大。

    楊修(175年—219年),字德祖,東漢文學家,司隸部弘農郡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太尉楊彪之子,母為袁氏(司徒袁安曾孫女)。

    楊修為人恭敬,學問淵博,極聰慧,建安年間(196—220)被推選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後改任丞相府倉曹屬主簿。史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

    雞肋之事給我們的啟示:有才不能太傲,太傲沒有朋友,還會引來殺身之禍。

    楊修同學死的可惜啦!後人很惋惜,所以雞肋之事流傳下來,寄託人們的惋惜!楊修,詩意人生的一隻蝴蝶!

    雞肋之事

    丞相曹操主簿。好學,有俊才,為丞相曹操主簿,用事曹氏,但是恃才放曠。及操自平漢中,欲因討劉備而不得進,欲守之又難為功,護軍不知進止何依。操於是出教,唯曰:“雞肋”而已。外曹莫能曉,修獨曰:“夫雞肋,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如可惜,公歸計決矣。”乃令外白稍嚴,操於此回師。脩之幾決,多有此類。修又嚐出行,籌操有問外事,乃逆為答記,敕守舍兒:“若有令出,依次通之。”既而果然。如是者三,操怪其速,使廉之,知狀,於此忌修。且以袁術之甥,慮為後患,遂因事殺之。

  • 3 # 史海鉤沉者小王

    “雞肋”一詞,曹操楊修兩人貢獻沒有裴松之和羅貫中貢獻大,如果裴松之和羅貫中比較,羅貫中更大。下面我的理由:

    “雞肋”典故因《三國演義》流傳甚廣,曹操與劉備對壘於漢中, 兩軍相持不下,曹操見連日陣雨,糧草將盡,又無法取勝,心正煩惱。這時士兵來問晚上值班的口令,曹操看著碗內雞肋思想進退之計,便隨口答百道:雞肋!當“雞肋”這個口令傳到主簿楊修那裡,這傢伙自作聰明,告訴兵士們收拾行裝準備撤兵。兵問其故。楊修說:雞肋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如今丞相進不能勝,恐人恥笑,明日必令退兵。於是大家都相信了。這件事被曹操知道了,曹操便以蠱惑軍心之名砍了楊修的頭。

    下面看看《三國志》記載,“夏侯淵與劉備戰於陽平,為備所殺。三月,王自長安出斜谷,軍遮要以臨漢中,遂至陽平。備因險拒守。”沒了,沒提雞肋這一茬,是後來裴松之註解三國志這一段時,引用了西晉司馬彪寫的《九州春秋》的一段話“時王欲還,出令曰“雞肋”,官屬不知所謂。主簿楊修便自嚴裝,人驚問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然後羅貫中寫《三國演義》再次擴充,把楊修之死的原因影射在曹操身上,曹操的奸詐狡猾和楊修的恃才傲物相對比,楊修出風頭傷了曹操的面子,所以最終沒落下好下場。

    同時,在《三國志·任城陳蕭王傳》中有一段,“植寵日衰。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脩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脩。”意思曹植的恩寵日益衰減,曹操考慮到將來恐生變故,加上楊修頗有才華,又是袁術的外甥,所有找個罪狀殺了楊修。加上裴松之註解中也提到“公以脩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乃收殺之”,曹操認為楊修洩露機密,私交諸侯,於是殺了。可見,曹操殺楊修主要是因為楊修站錯隊伍,曹操準備為立曹丕掃清道路。

    《九州春秋》原本已散失,當初雞肋一事只有裴松之的註解才提到,羅貫中發揚光大,加上後來影視劇的廣泛傳播,所以我認為曹操楊修兩人貢獻沒有裴松之和羅貫中貢獻大,如果裴松之和羅貫中比較,羅貫中更大。

  • 4 # 長安回望品春秋

    曹操是發明者,楊修是推廣者!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根據以上史書,《三國演義》的描寫:

    “第七十二回 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操屯兵日久,欲要進兵,又被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恥笑,心中猶豫不決。適庖官進雞湯。操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於懷。正沉吟間,夏侯惇入帳,稟請夜間口號。操隨口曰:“雞肋!雞肋!”夏侯惇傳令眾官,都稱“雞肋”。行軍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士,各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有人報知夏侯惇。惇大驚,遂請楊修至帳中問曰:“公何收拾行裝?”修曰:“以今夜號令,便知魏王不日將退兵歸也: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故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慌亂。”夏侯惇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裝。於是寨中諸將,無不準備歸計。當夜曹操心亂,不能穩睡,遂手提鋼斧,繞寨私行。只見夏侯惇寨內軍士,各準備行裝。操大驚,急回帳召惇問其故。惇曰:“主簿楊德祖先知大王欲歸之。”操喚楊修問之,修以雞肋之意對。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喝刀斧手推出斬之,將首級號令於轅門外。...”

    可見做人還是要低調!

  • 5 # 優質歷史創作者

    那當然楊修貢獻大了,如果沒有楊修自作死般的解讀曹操這句口令,斷然沒有後來的這個故事。搭上一條性命換來一段故事可見貢獻大不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推薦幾部劇情不拖拉的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