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沐傳語
-
2 # 江城琅琊王
我們所瞭解的包拯和狄仁傑都是小說電視的印象。包拯的經歷主要在仁宗年間,他剛正不阿嫉惡如仇,老百姓辦了好多實事。狄仁傑主要經歷在武週年代,傳說他一天之內辦了很多案件,而且,還沒有錯案,在武則天執政期間,他認為武則天是一位很能幹的皇帝,盡心輔助武則天,但他又忠於李唐天下,並建議武則天重立李顯為太子,居功至偉!狄仁傑和包拯各有各的聰明之處。
-
3 # 舊歷史新觀點
比較倆人誰更聰明,我們先從兩人的從政時間開始比較。
1.中舉年齡。史書對於狄仁傑哪年中舉沒有明確提及,只說早年以明經科及第,授汴州判佐。意思是他年輕的時候考中了明經科,得到了汴州判佐的職位,判佐就相當於辦公室科員吧。明經科主要考儒家經典,死記硬背就行,而進士科考詩詞歌賦,沒有一定的才華是考不中的,所以進士科難度更大。
而包拯是在29歲才考中進士。狄仁傑年輕考中了一個含金量不那麼高的進士,包拯一直到29才考中。
兩人在才智方面,就算不相上下吧。
2.斷案能力。想必把這倆人放一起比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倆人都以善於斷案出名吧。
狄仁傑任大理寺丞期間,處理了大量的奇案、冤案,處理的一萬多件案子中,無一人蒙冤。以此聞名。
而包拯斷案的記錄只在“審牛舌案”中有體現,這個案子又在《宋史》中安到了穆衍名下。
斷案能力這一項,狄仁傑勝。
3.從政經歷。狄仁傑,46歲出任大理寺丞,49歲出任侍御史,56歲出任寧州刺史(相當於一省之長),61歲出任宰相。
包拯,因為孝順,直到父母去世才出仕。36歲任縣令,38歲升知州,58歲就任開封知府(相當於北京市市長),61歲出任樞密副使(相當於副宰相)。兩人就任宰相的年紀差不多。
從政經歷這一項,兩人平手。
綜合看來,兩人的智商差不多,但鑑於狄仁傑斷案能力更強,這一票我投給狄仁傑。
-
4 # 死秦之證
狄仁傑
這是一個有趣的的問題,因為在以前的時候看電視少年包青天和神探狄仁傑這兩部電視劇以後,我自己也有這樣一個問題,狄仁傑和包青天到底誰更厲害?
但是電視劇是電視劇,歷史是歷史,根據整個歷史來講,狄仁傑更聰明,具體來說,狄仁傑在大理丞破案的時間,只是他官場生涯很短的一部分,只有3年而已,而狄仁傑的真正聰明的地方,遠遠不止體現在破案上。
1.政治智慧。
狄仁傑是堅定的李氏舊臣,在武則天傾向傳位與她侄子武承嗣之時,狄仁傑選擇默不作聲,只是在朝中不斷使一些小手段,讓武承嗣出醜,讓武則天認清武承嗣並沒有出眾才能能夠領導這個帝國,然後武則天陷入了猶豫之中,在武則天猶豫之際,狄仁傑說了一句話,“立武,未常聞帝供姑姑之靈位於太廟矣。”意思是立武承嗣,從來沒聽說侄子在太廟裡供奉姑姑的,於是武則天選擇將李家皇位還與李。
而對比包拯,包拯的仕途雖然也不是僅僅表現在破案上,但包拯的一生,實際上沒有掌握過任何國家大權,他呆過最有權利的職務是三司使以及刑部郎中,遠遠比不上當上宰相的狄仁傑。
2.領軍本領 。
狄仁傑曾兩次被派去平定突厥,但是突厥人聽到是狄仁傑率軍前來,不戰而退,讓人有些惋惜,從中不能得知狄仁傑的軍事本領究竟如何。
但是就以狄仁傑被排去平定突厥之亂來看,狄仁傑的軍事才能肯定是受到了武則天的肯定,對比包拯,包拯可沒有被宋仁宗派去與西夏或者大遼打架。
所以毫無疑問,單以聰明程度,狄仁傑更勝一籌。
-
5 # 安邦定國
包拯(999年-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
首先就影響力和功績來講,包拯代表著剛正不阿、懲惡揚善,正義的化身,曾多次為民請命、主持公道替民申冤,故在民間威望甚高,也被當時的上憲和朝廷所倚重,包拯在任期間曾破獲多起大案要案,被朝廷多次褒獎,屬於少有的能臣幹吏,名垂北宋青史。
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幷州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朝時期宰相,傑出政治家。
狄公的影響力和功績在武周朝中屬於威名赫赫的人物,自縣令開始做起,歷任法曹、寺丞、刺史、江南巡撫使、幽州大都督、後更是被多次簡拔重用,官至河北道行軍大元帥、蔥山道行軍大元帥、戶部侍郎、同平章事、後升任宰相。
狄公英明睿智、洞察千里,包拯清正忠耿、明察秋毫,兩位都是各自朝代非常具有影響力的能臣幹吏,如果一定要選擇,筆者偏重於選擇狄公。
-
6 # 劇中大爆笑
歷史上,狄仁傑厲害些,狄仁傑是武則天當皇帝時的宰相,無論政治還是斷案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包拯在當時其實沒這麼出名,但因為他的清廉和剛正不阿,後世和今人的評價極高。我記得有個地方有個清廉石,那上面刻有古往今來所有清官的名字,其中只有一個名字已經模糊不清了,那就是包拯的名字,原因無他,包拯的清廉太有名了,百姓每次看到他的名字都會情不自禁摸一下,時間長了名字都模糊了綜合來看,狄仁傑勝出,因為玩政治狄仁傑也很擅長,包拯太耿直了。倆人都能善終很不錯
回覆列表
若是比執政能力/發掘人才能力,狄仁傑更強。只有他是宰相。若是比學識/清廉正直,包拯更強。畢竟他是諫官。但可以說一下他們兩的共同點,就是偵案破案。
唐✦【狄仁傑】:
狄仁傑(630年—700年),武則天時期做過宰相。
道德人品,自然是無可挑剔;至於斷案絕獄,似乎也稱得上是前無古人。
他創造過一個斷案神話,我覺得完全可以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
公元676年,46歲的狄仁傑正好擔任大理寺丞,在短短一年之內將全國多年積壓的沉冤舊案全部處理完,涉案的人數達到17000多人,即使按4000個案件來算,狄仁傑每天的斷案數量起碼在10起以上。請問,這是一位什麼樣的神探?
放眼古今中外,把福爾摩斯和柯南這些小說電視劇也算在內,好像也沒有人能打破這個記錄。
關鍵是,這17000多人沒有一個提出上訴。
請問,這又是一項什麼樣的記錄?
當然,歷史記載的真實性究竟有多少,那就難說了,因為沒有留下任何關於案件推敲的細節。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
狄仁傑在斷案方面一定有超凡絕卓的能力,所以老百姓才會吹風成浪,漸漸衍化成《狄公案》這種小說,流傳於街頭巷尾。北宋✦【包拯】:
包拯(999年~1062年),民間俗稱“包青天”。
從北宋至今,關於包拯的傳說多如流星,甚至可以說是流星雨。像《包公案》、《七俠五義》等等這些小說,都是專門為包青天量身定做的。但是,翻遍正史以及歷代文人筆記,真正記載包拯斷過的案件只有一個——這就是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巧斷牛舌案”。
此案記載於正史《宋史·列傳第七十五·包拯傳》以及《宋仁宗實錄·包拯附傳》中,並且,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在他的歷史著作《隆平集·第十一卷·孝肅包公傳》中,也記載了同樣的事件。話說在北宋時期,準確地說是公元1037年。包拯去安徽省天長縣赴任,職位是縣長。到任的第二天,便有一位叫劉全的農民前來告狀說:
“自己家的一頭牛不知道被誰割了舌頭,請包大人明察!”包拯一聽事發突然,從事情經過來看,實在無從查起。
就跟農夫說:
“反正牛已經沒了舌頭,命不久矣,你不如殺了牛拿到市場上賣肉吧。”農夫無奈,只好照做。
過了幾天,衙門裡突然又有一個叫李安的農民前來告狀:
“包大人,小人要舉報我的鄰居劉全。”包拯一拍驚堂木:
“所為何事?李安說:“劉全罔顧王法,膽敢私宰家牛。牛乃耕家之本,按照大宋律例,情節嚴重者可判處死刑。”包拯大喝一聲,怒斥道:
“原來是你這個割牛賊!你割了人家的牛舌,現在又想置人於死地。還不速速從實招來!”李安一聽,臉色大變,只好當堂認罪伏法。
從斷案過程來看,包拯熟練的使用了欲擒故縱——來將計就計,一步步引誘陷害人李安自投羅網。
可以說是深諳人性,通達幹練,辦案能力無可置疑。
只可惜樣本太少,無法進一步證明他雄厚的神探能力。
狄仁傑斷案速度最快,數量最多,可惜沒有具體例項,只能推測——他的斷案能力超凡入聖,但是肯定不懂驗屍。包拯斷案英明果決,了通人性,可惜例項只有一個,只能推測——他的斷案能力也超凡絕倫,但是肯定不懂驗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