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頭和你隨便聊聊
-
2 # 悠然金魚
之前有人跟俞敏洪提問:俞老師好,除了學歷以外,名校的經歷還會給人的成長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對於上大學的學生來說,心裡可能都有一個夢想——希望自己能夠進入更好的大學。
俞敏洪說了如下幾個原因:
第一、近朱者赤,身邊人對我們的影響是巨大的。走進名校,無論我們自身是否聰明,機率上一定會和一大批聰慧人士交往。
第二、是自己周圍的同學。比如進入北大清華的學生,大部分都是極其聰明、反應速度極快,知識豐富的。和這些聰明的人處於同一環境,不那麼聰明的人慢慢也會變得聰明。
第三,校園氛圍,這對個人的性格和品格會有重大的影響。
第四,在名校中更加容易建立更好的人脈關係,方便為未來搭建更好的平臺。大家都知道,原則上名校畢業生的發展空間會更大。
第五,名校畢業生個人的職業發展通道和機會更多、更暢通。譬如華為,中國最好的公司之一,他們一般都是去北大、清華、武大等著名的學府招聘員工,而不會去一個二三本的學校。顯而易見,當你進入名牌大學時,即使在大學成績差,依然會有更好的職業發展通道,因為大量的公司更願意到名校去尋找人才。
-
3 # 人文史鑑
人們會因為你來自名校加倍重視你。《思考快與慢》裡提到過幾個經典例子,當別人無法透過深度接觸你的時候,那麼你的頭銜,穿著等等外在表現,就決定了他們對你的看法。並且由於光環效應的存在,這樣的效果還會被放大。即使說你並沒有的一些品質,因為你的頭銜和位置,你也會被與那些難得的品質聯絡上。比如說,有一次在銀行跟一位banker聊貸款買房,但是很明顯看得出來他並沒有把我當回事的意思(娃娃臉,哪有什麼錢)。但是得知我的學校的時候,banker瞬間一改前面的態度,開始一個勁地誇讚我聰明。原因很簡單:在藤校無非說明幾種情況——我家特別有錢,或者我特別聰明能拿到獎學金,或者是這個的組合(宣告一下,這不符合我的情況,一般人而已)。
另外,名校給你帶來一系列強大的校友人脈
在康奈爾,各種招聘活動琳琅滿目。我清楚地記得在本科學校的時候,騰訊,百度和一些其它公司好不容易到本科的學校招聘,HR的架子都非常大。擺著明講,“我們只要你們這裡最好的3個學生”。但是,去年去到康奈爾的HR們,至少都態度謙和。臨走還一定要塞下給你幾張他們的名片。原因同樣很簡單——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嘛。整個美國,好學校就那麼些,每年量產的學生就那麼點,而想要人的公司都想把最好的人才招進麾下,所以只要你不是太扶不起,那麼還是很可以噹噹買方,挑一挑想去哪兒的。想想看,其實你在找實習找工作的時候,最靠譜的遞簡歷方式是怎麼樣的?顯然嘛,讓師兄師姐給你扔HR手裡。那麼假設你的師兄師姐去的地方都是,美國國會,谷歌,國家發改委這樣的地方,那麼作為一個爭氣的小學弟學妹,你還愁沒有地方可去嗎,你還用受盛氣凌人挑三撿四的人力資源小姐的氣嗎?這就叫人脈。
但其實我最想談的,是在名校裡,給你帶來的精神財富
因果關係真的不是一個很好弄明白的事情,這也是沒有人能回答——究竟是因為名校招的最好的學生,所以成為名校呢,還是因為學生進了那些學校變成了厲害的學生,所以成就了名校。從時間上來說,美國的這一溜藤校,也不見得是從古就好的——普林斯頓當年就是叫新澤西學院,爛得連新澤西州立大學都比不上。所以我認為,既是好學生成就了名校,也是後來逐漸上升的名校成就了學生。還是那句大俗話,大學之大不在於大樓,而在於在師。而大師存在的意義,不是用來頂禮膜拜,而是請他們傳道授業給學生。在好學校裡,對各個領域最瞭解的專家是你的老師,因此,你也更容易培養出一種“無畏”的心態。“無畏”是怎麼樣的心態?就是不畏難,不覺得這事自己做不出來。而經過一些年的經驗,我感覺, 人成長的過程就是慢慢在接受自己總有些事情沒有辦法操控。但是怎麼把這樣的無助感控制到一個界線內,能造成很大的差別。如果你不停地給自己心理暗示,“這事兒太難了,我做不出來”,那麼,你真的更有可能做不出來。那麼為什麼名校能夠幫你培養“無畏”呢?很簡單,因為你會問自己說,“如果這裡這麼多聰明人的條件下,如果研究這個問題最頂尖的學者都在我身邊的條件下,我還做不出來,那還有誰能更容易地做出來呢”?
說具體一些,當你在高中的時候,看見聽見,你們學校有人能考上清華北大。那麼,你是不是總有些蠢蠢欲動,琢磨:我也可以試試吧?但是如果你們學校從來沒有人考上過,那麼,你是不是更容易在想:靠,這麼多年沒人上過,我這樣能考得上嗎。 同樣,在攻克一個學術難題的時候,在創辦一家公司的時候,在遊說別人給選票的時候,如果你能時刻琢磨著,如果以我的條件都做不成,那還有人能更容易做成嗎?這個心態,就是“無畏”。當你在名校裡,教授只會告訴你說,這個東西我20年前發明出來,現在的狀態是A,暫時沒有人改進到B。那麼,你是不是會蠢蠢欲動,琢磨著,咦,沒準我來搞搞,可以搞出點名堂。同時,你的同儕們也是人才濟濟,他們的成就同樣會促使你培養“無畏”感——他們可以,為什麼我不行?而如果你的學校裡到處都是這樣的教授和同學呢?
另外一項精神財富是,名校的壓力,教給你用心,盡全力,去完成一件事情
其實很簡單,《另類》裡講得很明白,做多數事情都是10000小時法則。經過10000小時的刻意訓練,正常人也可以變成世界級的專家。而在好的學校裡,課業的標準要求一般非常之高。為了完成那麼一些任務,你的專注程度會被不斷強調——因為你一個學期的時間就那麼多,如果你不夠專注於你手上的事情,那麼你一定會死得很難看。剛好上個學期手裡的專案需要很多機率圖模型的知識。但是作為一介碼農,從來沒有接觸過類似的東西,被逼著硬著頭皮上(上面所說的,“無畏”)。為了交差,一個學期裡,讀了百來篇關於這個題目的論文,硬是從機率論都不是很熟到後來推公式也順風順水。同時還把長時間沒有看完的三本教材上相關章節全部給看了個遍。以致於後面只要說一個人名,就能反射出那是哪篇論文裡講的什麼公式。其實在那100多天裡面,生活簡單得出奇——起床,看論文,寫程式碼實現,睡覺。整整100天,日日如此。每天平均工作12個小時算的話,那麼也算得上十分之一的世界水平了(顯然不能這麼算:D)。伊薩卡下的雪很大很大,每天幾乎不出門,與我為伴的,只有幾隻每天到我家樓下吃葉子的鹿(每每和朋友說到這事都無比驕傲和唏噓)。
當然,其它的精神財富——比如崇尚理智,崇尚讀書之類的,就不多說了。康奈爾有我見過的最漂亮的圖書館,也經常是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直到太陽下山。最後,名校也不是什麼萬金油。很多同學本來就已經厲害得不行了,去不去讀個常青藤都不是大事兒。名校情結和崇拜控制到一定程度就好,我也見過讓我佩服到不行即使在康奈爾也沒有見過那樣厲害的同學,在康奈爾我也碰到過亂七八糟不知道怎麼就進去的同學(當然他們看我也可能一個樣,哈哈)。這只是一個機率的問題而已,如果你的驅動力足夠強大,我想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說,如果現在在回答的問題是:假設一個人沒有意志力沒有執行力也不讀書不上進,但是就是上了哈佛,那個人會怎樣?那麼我的回答是--大機率來說,不會怎麼著。那麼有一個:極其上進一直知道自己要什麼,為著目標一直往前進步的青年,他會怎樣——我會說,運氣再差的情況下,他的境況應該也不會糟糕。說了這麼多,總結一下吧。念名校絕對管用,體現在給你帶來更多機會;給你增加“無畏”的精神。名校的環境促進你沉心做一件事情,而這往往才是最最最重要的。
-
4 # 大師高考
名校會帶給你什麼?名校帶給自己的是真正的改變人生的機會,也有可能是你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機會。
上一週,我們聽一個專家老師在分析專業和學校的選擇的時候。舉了好幾個地區的選調生政策(選調生是公務員的一種,錄用後直接為公務員編制,是各省黨委組織部門有計劃的從高等院校中,選調品學兼優的應屆大學本科以上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例子,只說明一個事實:學校的重要性遠遠大於專業。尤其是名校,那可能是一輩子最大的財富,簡直是你人生的第1桶金。
比如說最近兩年各個地區在招聘與留用人才的時候,直接標定的就是隻要985、211名校的學生:上海只要部分985高校的學生。廈門只有部分985 211高校的學生。山東省在留用人才的時候,只要985 211畢業的,而且清華北大畢業的直接佔去了60多個名額。
對於很多大學畢業生來說,這真的是一個很殘酷的現實。而且只有到了大學畢業之後他們才知道,要面對這麼一個現實了。學校的好壞直接決定了門第的高下。
這個事實告訴我們:如果你不是名校畢業,你是在你大學畢業的時候,已經被很多地方拒之門外了。尤其是被一些發達地區(全國一線城市)拒之門外。你失去了一步到位的在這些發達地區安家落戶的機會。如果你在這些發達地區奮鬥,可能需要好多年才能達到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的起步點就已經決定了,我們已經遠遠的落伍了。
所以。我們再次提醒大家,如果說你能在高中的時候透過努力,躋身於985 、211名校。就一定要拼命努力一把,不要浪費了這個人生難得的機會。高中三年的奮鬥與汗水,是不會辜負每一個人的。希望莘莘學子,為了高考,負起責任!
-
5 # 一名教書匠
名校能給你帶來什麼?
上名校真的有很大優勢,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資源多,對就業有幫助。
給你說個故事,我有兩個弟弟,一個是211,一個是特別普通的省內學校。211這個弟弟畢業後去了一個國企單位,現在一年十五萬,而且工作不是特別累。他走的就是校招,可以說非常不錯了。而另外一個弟弟也跟我說了一個事兒,他說畢業前,有很多公司也去學校招聘,但是,竟然有人去他們學校招服務員收銀員,氣的他們老師讓學生去把這個單位的桌子給搬走了。從這兩個事兒就可以看出來,好學校和普通學校的資源差很多。
第二,同學不同,以後的人脈不同。
好學校身邊的同學也都不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過人之處,假如哪天遇到了什麼困難,還可以跟他們討論一下,或許會有好辦法可以幫到你。比如我們專業是人力資源管理,有時候遇到好的工作就會在學校的群裡發,可以給大家提供資訊。如果是普通的學校,有能力的人就相對少了,那以後找人幫忙也真的不好找。
第三,環境不同,學習氛圍不同。
我宿舍的一個舍友經常說一句話,她說以前她找了個考研究生的男朋友,結果她就考了研究生,再後來和研究生男朋友分手了,然後她也畢業了,她說如果當時再找個博士男朋友估計這會兒就是博士了。
雖然是一個玩笑話,可是學習氛圍真的挺重要的,大家都學你自然也會跟著學。同理,大家都玩兒,你肯定也會跟著玩兒。
所以,好學校帶給你的很多很多,一定要努力,爭取考到好學校裡去!
-
6 # 初中英語速成
名校幫助您更好的掌握知識,提升自我,學有所成,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蘊,結識博學的老師和出色的同學,積累高階人脈資源,為一生髮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
7 # 永遠向上的阿明
能上名校意味著你在學校是個優秀的學生,在學習上很大程度超越很多人!上名校意味著你是和你同一水平,同一優秀的人一起學習,一起生活。我們都知道環境、氛圍對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名校(如985,211)學習氛圍很濃厚,你在學習可以給你跟多的學習機會,增強自己的視野,堅實自己的基礎,為以後的工作,生活,實現自己理想奠定堅實的基礎。
-
8 # 美眉老師
好的生源……
一教就會……
教起來不累……
還有不用怎麼管……
孩子會比較有教養和懂禮貌……
-
9 # 布魯斯bls
什麼都沒帶到,帶給你的是知識的海洋和你如何在這知識的海洋中吸取精華、如何吸收營養。出來混不好帶給你的是冷嘲熱諷,出來混得好光宗耀祖。不過最主要的是自己給自己的定位,我北大清華畢業出來賣豬肉我開心我幸福就足夠,人生就是為了圖開心幸福,能用自己的知識才華為家長和國家做貢獻是最好。也許你剛開始沒成功挨別人冷嘲熱諷,但自己看準的路自己把握時機,也許你成功了呢?就比如說華為的任正非,剛出來創業多少人看不起,但他就是認了這條路,走上人生巔峰。
-
10 # 睿狼特訓
我們身邊的人,無論是同學、老師、家長,一直在不停地對我們說:“ 爭取考個好大學,這樣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但名牌大學真的管用嗎 ?
世俗上,名校可以給你帶來數不盡的機會;精神上,名校給你一筆極其可觀的精神財富;思想狀態上,在名校裡的磨礪會促使你沉澱做事。
首先,名校帶給你光環效應
人們會因為你來自名校加倍重視你。《思考快與慢》裡提到過幾個經典例子,當別人無法透過深度接觸你的時候,那麼你的頭銜,穿著等等外在表現,就決定了他們對你的看法。並且由於光環效應的存在,這樣的效果還會被放大。即使說你並沒有的一些品質,因為你的頭銜和位置,你也會被與那些難得的品質聯絡上。比如說,有一次在銀行跟一位banker聊貸款買房,但是很明顯看得出來他並沒有把我當回事的意思(娃娃臉,哪有什麼錢)。但是得知我的學校的時候,banker瞬間一改前面的態度,開始一個勁地誇讚我聰明。原因很簡單:在藤校無非說明幾種情況——我家特別有錢,或者我特別聰明能拿到獎學金,或者是這個的組合(宣告一下,這不符合我的情況,一般人而已)。
另外,名校給你帶來一系列強大的校友人脈
在康奈爾,各種招聘活動琳琅滿目。我清楚地記得在本科學校的時候,騰訊,百度和一些其它公司好不容易到本科的學校招聘,HR的架子都非常大。擺著明講,“我們只要你們這裡最好的3個學生”。但是,去年去到康奈爾的HR們,至少都態度謙和。臨走還一定要塞下給你幾張他們的名片。原因同樣很簡單——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嘛。整個美國,好學校就那麼些,每年量產的學生就那麼點,而想要人的公司都想把最好的人才招進麾下,所以只要你不是太扶不起,那麼還是很可以噹噹買方,挑一挑想去哪兒的。想想看,其實你在找實習找工作的時候,最靠譜的遞簡歷方式是怎麼樣的?顯然嘛,讓師兄師姐給你扔HR手裡。那麼假設你的師兄師姐去的地方都是,美國國會,谷歌,國家發改委這樣的地方,那麼作為一個爭氣的小學弟學妹,你還愁沒有地方可去嗎,你還用受盛氣凌人挑三撿四的人力資源小姐的氣嗎?這就叫人脈。
但其實我最想談的,是在名校裡,給你帶來的精神財富
因果關係真的不是一個很好弄明白的事情,這也是沒有人能回答——究竟是因為名校招的最好的學生,所以成為名校呢,還是因為學生進了那些學校變成了厲害的學生,所以成就了名校。從時間上來說,美國的這一溜藤校,也不見得是從古就好的——普林斯頓當年就是叫新澤西學院,爛得連新澤西州立大學都比不上。所以我認為,既是好學生成就了名校,也是後來逐漸上升的名校成就了學生。還是那句大俗話,大學之大不在於大樓,而在於在師。而大師存在的意義,不是用來頂禮膜拜,而是請他們傳道授業給學生。在好學校裡,對各個領域最瞭解的專家是你的老師,因此,你也更容易培養出一種“無畏”的心態。“無畏”是怎麼樣的心態?就是不畏難,不覺得這事自己做不出來。而經過一些年的經驗,我感覺, 人成長的過程就是慢慢在接受自己總有些事情沒有辦法操控。但是怎麼把這樣的無助感控制到一個界線內,能造成很大的差別。如果你不停地給自己心理暗示,“這事兒太難了,我做不出來”,那麼,你真的更有可能做不出來。那麼為什麼名校能夠幫你培養“無畏”呢?很簡單,因為你會問自己說,“如果這裡這麼多聰明人的條件下,如果研究這個問題最頂尖的學者都在我身邊的條件下,我還做不出來,那還有誰能更容易地做出來呢”?
說具體一些,當你在高中的時候,看見聽見,你們學校有人能考上清華北大。那麼,你是不是總有些蠢蠢欲動,琢磨:我也可以試試吧?但是如果你們學校從來沒有人考上過,那麼,你是不是更容易在想:靠,這麼多年沒人上過,我這樣能考得上嗎。 同樣,在攻克一個學術難題的時候,在創辦一家公司的時候,在遊說別人給選票的時候,如果你能時刻琢磨著,如果以我的條件都做不成,那還有人能更容易做成嗎?這個心態,就是“無畏”。當你在名校裡,教授只會告訴你說,這個東西我20年前發明出來,現在的狀態是A,暫時沒有人改進到B。那麼,你是不是會蠢蠢欲動,琢磨著,咦,沒準我來搞搞,可以搞出點名堂。同時,你的同儕們也是人才濟濟,他們的成就同樣會促使你培養“無畏”感——他們可以,為什麼我不行?而如果你的學校裡到處都是這樣的教授和同學呢?
另外一項精神財富是,名校的壓力,教給你用心,盡全力,去完成一件事情
其實很簡單,《另類》裡講得很明白,做多數事情都是10000小時法則。經過10000小時的刻意訓練,正常人也可以變成世界級的專家。而在好的學校裡,課業的標準要求一般非常之高。為了完成那麼一些任務,你的專注程度會被不斷強調——因為你一個學期的時間就那麼多,如果你不夠專注於你手上的事情,那麼你一定會死得很難看。剛好上個學期手裡的專案需要很多機率圖模型的知識。但是作為一介碼農,從來沒有接觸過類似的東西,被逼著硬著頭皮上(上面所說的,“無畏”)。為了交差,一個學期裡,讀了百來篇關於這個題目的論文,硬是從機率論都不是很熟到後來推公式也順風順水。同時還把長時間沒有看完的三本教材上相關章節全部給看了個遍。以致於後面只要說一個人名,就能反射出那是哪篇論文裡講的什麼公式。其實在那100多天裡面,生活簡單得出奇——起床,看論文,寫程式碼實現,睡覺。整整100天,日日如此。每天平均工作12個小時算的話,那麼也算得上十分之一的世界水平了(顯然不能這麼算:D)。伊薩卡下的雪很大很大,每天幾乎不出門,與我為伴的,只有幾隻每天到我家樓下吃葉子的鹿(每每和朋友說到這事都無比驕傲和唏噓)。
當然,其它的精神財富——比如崇尚理智,崇尚讀書之類的,就不多說了。康奈爾有我見過的最漂亮的圖書館,也經常是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直到太陽下山。最後,名校也不是什麼萬金油。很多同學本來就已經厲害得不行了,去不去讀個常青藤都不是大事兒。名校情結和崇拜控制到一定程度就好,我也見過讓我佩服到不行即使在康奈爾也沒有見過那樣厲害的同學,在康奈爾我也碰到過亂七八糟不知道怎麼就進去的同學(當然他們看我也可能一個樣,哈哈)。這只是一個機率的問題而已,如果你的驅動力足夠強大,我想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說,如果現在在回答的問題是:假設一個人沒有意志力沒有執行力也不讀書不上進,但是就是上了哈佛,那個人會怎樣?那麼我的回答是--大機率來說,不會怎麼著。那麼有一個:極其上進一直知道自己要什麼,為著目標一直往前進步的青年,他會怎樣——我會說,運氣再差的情況下,他的境況應該也不會糟糕。說了這麼多,總結一下吧。念名校絕對管用,體現在給你帶來更多機會;給你增加“無畏”的精神。名校的環境促進你沉心做一件事情,而這往往才是最最最重要的。
-
11 # 睿之壺
名校之所以是名校,必然有一群高度負責任的老師。
而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有些觀點或習慣甚至是會影響孩子一生的。
我不是說非名校的老師就不負責了,而是說名校的老師更負責而已。因為名校有淘汰機制,而普通的學校卻沒有。
公立學校,教師都是有編制的,校長就算是對某些混日子的老師不滿卻也沒有罷免權。就算校長想改變教學質量,但基於校長沒有罷免權的現狀,也是無計可施的。
但私立學校就不一樣了。教學質量說話!幾乎所有私立學校教師的壓力都很大。教學質量不好,或者不負責任的老師根本就沒有生存的土壤。這時候會有人說唯分數論。那麼你說除分數外還有更好的考核機制嗎?
筆者以為,目前的考核機制,包括高考機制都是比較公平的。
而名校的高升學率和學生不得不遵從的某些習慣,在未來生活中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
12 # 馨媛日誌
要問你給名校帶來什麼?你給社會帶來什麼?
你才能獲得什麼?越索取越失望,只有自己不斷的努力,收穫自然會有。
參考 翟山鷹老師 【自然活】國學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
回覆列表
以985大學為例,大體和你隨便說說他們的優勢吧。
985大學好在哪裡呢?
1、社會認可度高
“985工程”也稱“世界一流大學”工程,在社會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數量相對固定,院校的實力雄厚,現在已經被整個社會認可。
2、國家支援度高
建立985工程院校時的總體思路就是集中資源,突出重點,體現特色,發揮優勢,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相對來說,這些學校教學資源非常豐富,比如教學科研的硬體設施、交流平臺及師資力量等方面是普通大學無法相比的。
3、資訊資源豐富
根據“985工程”的主要任務,國家會將很多前沿性的內容交由這些大學來完成,這些學校的學生動手和動腦的機會自然比其他高校要多。
4、學術氛圍濃厚
透過高考能夠進入985院校的學生,都是高分的考生,是從千軍萬馬中選拔出來的,肯定有他們的優勢,比如個人天分、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刻苦程度方面。優秀的同學和優秀的老師會產生良好的學習氛圍,而且能夠透過觀察他們學到許多的思維和學習方法,也能夠交到許多優秀的朋友,這樣的環境裡,不知不覺就會被群聚效應影響,彼此強化。
5、平臺高
所謂的平臺就是大學的起點和見識面,比如大家所知道的,有些學校(清華、北大、上交、浙大)的研究生招生夏令營的要求就是985或者211,這一點就限制了普通高校的同學不能保研去這些高校。還有經常被垢病的一點就是,國內許多高校招聘大學老師時,其中一條是本科和研究生所在學校必須是985高校。
筆者曾經和山東建築大學的教授聊天時,他就說過,山東建築大學招收研究生時,同等條件會優先錄取985、211高校的本科畢業生。
6、敲門磚
大家在一些新聞中也看到過,某知名企業招聘時明文規定“應屆畢業必須是985院校畢業”。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簡歷如海,企業需要花最短的時間和成本找到最有能力的人;雖然僅靠文憑有失偏頗,但如果按照能力衡量的成本太高,企業也只能採用這種出錯機率較低的簡單方式。
7、大學自然環境。
985院校的實力上面已經說過,一般來說,好的大學相對於其他大學自然環境要好很多;另外學校的宿舍、食堂、運動場以及圖書館等都非常有歷史特點。
8、學生能力強
985高校是有更多的專業領域為國內一流,一流高校的學生整體的專業能力要高於普通學校,因為好學校有系統的有效的教學體系。
也得承認,某些普通大學的應用型專業,也有能力特別強的。
結論:最關鍵不在於學校,而在於自己的學習態度。只要努力,無論在985或者211或者其他學校,都可以獲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