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甲小佳

    古人刷牙的,一般來說,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用手

    這是最基礎的方法,沒別的辦法時,大家會這麼幹。

    二、布條揩齒

    就是把布條綁在手指上,算是第一種的進化版,也比較普遍,不過布是專用的,具體什麼材質還不太清楚。法門寺出土的《法門寺物帳碑》中就記載皇帝曾經供奉給佛祖揩齒布一百條。

    三、晨嚼齒木

    用小樹枝來揩齒,具體方法是把枝木咬開散出裡面的植物纖維,再用來刷牙、刮舌。這種方法起源於印度,在佛教傳入後大量普及。

    四、正常牙刷

    宋朝時期,中國就開始出現和現在幾乎一樣的牙刷了,只不過牙刷上的毛是馬鬃而已。同時,這種牙刷當時已經進入市場,街頭巷尾都有售賣。

    古代中國不僅有各種牙刷,也有配套的藥粉、藥膏,其用法和當前的牙膏一個樣。

  • 2 # BH腦洞

    宋代,已有了類 似牙膏的替代物,古人以茯苓等藥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來漱口。如果怕清洗不乾淨,便用手指代替現在的牙刷,在不然,就是先前說的楊柳枝,沾上古牙膏清 理牙齒。

    從古書記載來看,到了南宋,城裡已經有專門製作、銷售牙刷的店鋪。那時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頭部霑毛孔兩行,上植馬尾。和現代的牙刷已經很接近了。

    也有青鹽用布或者手指,在不然上面提到的古代牙刷,用這些蘸了,擦牙齒,然後用清水漱口。

  • 3 # 蘋果樹的春天

    可以肯定的說古人是刷牙的。從隋唐時,就有關於刷牙的文字記載,人們用楊柳枝剝去外皮,用樹枝的粗纖維擦拭牙齒,以達到口腔清潔的目的。《處臺記要》中載有“每朝楊柳枝咬頭軟,點取藥揩齒,香而光潔”,這就是“楊柳揩齒法”。在敦煌壁畫“勞度叉鬥聖圖”中還有以手指擦齒以達到清潔牙齒的畫面,可見在唐朝時,以手指沾鹽或藥膏擦洗牙齒,也是很普遍的清潔方式。

    而到了宋朝,人們對於口腔清潔更為重視了。《太平聖惠方》中已經有了藥物牙膏的雛形。書載:以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配以薑汁,以備每日擦牙用。並在當時還出現了以骨、角、竹、木為柄,柄穿孔以馬毛系一端做成的專用牙具。可惜,宋代以後一直沒有更多發展。

    但古人對口腔保護的意識一直都很強。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中有載:“每旦以一捻鹽置口中,以溫水含…口齒勞密”。所以漱口一直是古人保護口腔的主要方式。食後或晨起,或以食鹽、或以濃茶、或以藥物漱口,以達清除異味、殘渣、清潔口腔的目的。

    在〈紅樓夢》中關於漱口也多有描述。林黛玉初入榮國府中有段這樣說:一時飯畢,有丫鬟用小茶盤捧上茶來。當日林家教女以惜福養身,每飯後必過片時方吃茶,不傷脾胃;今黛玉見了這裡許多規矩,不似家中,也只得隨和些,接了茶。又有人捧過漱盂來,黛玉也漱了口,有盥手畢。然後又捧上茶來,這方是吃的茶。可見飯後以茶水漱口,在清代是很正常的習慣了。

  • 4 # 電影看歷史

    刷牙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有人就會問,在中國古代,在沒有牙膏和牙刷的情況下,他們會刷牙嗎?他們會用什麼刷牙的呢?

    其實,華人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懂得如何 保護牙齒了,在《史記·倉公傳》中就批註了出現齲齒的原因是“食而不漱”。在《禮記》中也提到“雞初鳴,鹹盥嗽”。可見我們古代人很早就開始刷牙了。

    另外據考古發現,在一千多年前遼代古墓中就出現了兩支牙刷柄,這就說明中國已經有牙刷出現了,且我們國牙具出現的時間要比歐洲早六百多年。這說明,原來中國古代也是有牙刷的啊!

    從先秦到兩漢時期,古人關於口腔、清潔牙齒、健康、疾病等已經有了很高的要求了。例如在《詩經·衛風·碩人》中,形容美女的牙齒很白用“齒如瓠犀”,就是說美女的牙齒和葫蘆籽一樣的潔白。他們為了保護牙齒,除了飯後漱口外,他們還會用些東西剔除牙縫中殘留的食物。在1976年,在江西發掘了東漢的一個古墓,挖掘出了一個金制的,兩端一個是挖耳勺,一個就是用來剔除牙齒中食物殘渣的的小楊枝。據專家考證,這個小楊枝就是墓主人生前清除牙縫殘渣的口腔清掃用具。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在西晉的歷史記載中,已經出現了“牙籤”的這個詞。晉陸雲給他的兄弟陸機書寫道“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籤,今以一枚寄兄”。說明此時已經出現了牙籤,但當時的牙籤還是比較稀罕的東西。

    到了隋唐五代時期,就出現了透過揩齒,來保持口腔乾淨的方法,這種方法在當時特別的很流行了。這種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就是用楊枝揩牙齒,一種就是用手指揩牙齒的方法。一般使用的潔牙劑主要是鹽或者藥物散劑。

    到了兩宋時期,刷牙就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時間規定了,在《太平聖惠方》中就已經指出刷牙要早晚刷兩次。其中還記載了用:柳枝、槐枝、桑枝等用水煮好,用來當做牙刷,同時刷牙時還要蘸著薑汁,每天都需要這樣的刷牙。這可能就是藥物牙膏的雛形了。其實,宋代已經出現了植毛牙刷,在宋·周守中寫的《養生類纂》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蓋刷牙子皆是馬尾為之”。

    此外,在牙刷沒有出現之前,中國古代人採用的方法就是漱口,漱口時常口中含鹽水、濃茶、酒當做漱口劑。在孫思邈著《備急千金要方》中就記載到:“每旦以一捻鹽內口中,以暖水含……口齒牢密。”還有在《延壽書》有用濃茶漱口的記載,"凡飲食訖,輥以濃茶漱口,煩膩既去。”據說,這是因為茶葉中除了有維生素外,還有單寧和少量的氟化合物。單寧可以起到殺菌抗菌的作用,而氟合化物可以防止出現蟲牙。

  • 5 # 裁文剪史

    在相當長的歷史時間裡,古人護齒潔牙的方法是叩齒和漱口。晉葛洪《抱朴子·雜應》篇載:“或問堅齒之道,抱朴子曰:‘能養以華池,浸以醴液,清晨建齒三百過者,永不搖動。’”

    古代漱口普遍採用的含漱法以鹽水、濃茶、酒為漱口劑,唐代孫思邈著《備急千金要方》:“每旦以一捻鹽內口中,以暖水含……口齒牢密。”再後來有了現代牙刷的雛形:柄如短簪,由玳瑁製成,刷毛是白色馬鬃,由白色絲線鎖固在刷柄上。

    但牙病始終困擾著古人,晉代名臣溫嶠,因不堪忍受牙疾之苦,自行將病牙拔去,結果因破傷風而死。唐代大詩人韓愈32歲時口中牙齒已七零八落。可見,古人患齒疾的情況普遍,卻並無治療良方。

    後來印度人曾經用楊枝刷牙,所以楊枝又叫“木齒”。而這種方法也傳入中國,除了楊枝以外,人們還因地制宜找尋其他合適的潔牙材料,如槐枝、桃枝、葛藤等,都與楊枝一樣有苦、澀、辛、辣的味道。

  • 6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刷牙古人是肯定會刷的,只不過最早是在什麼時候,這個卻是未解之謎了,從有史可查的記載來看最晚在宋代刷牙已經普及,因為在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有貨郎沿街叫賣的百貨商品中出現刷牙子的貨品,還有在羅列臨安城中著名的商鋪中出現了凌家刷牙鋪和傅官人刷牙鋪這兩個店鋪,從這些名詞中我們可以得知當時的刷牙已經普及不然也不會出現這些店鋪。至於實物的話在宋朝同時代的遼朝墓中發現了骨制的牙刷柄。

    然後至於古人刷牙用什麼,這個就比較繁瑣了,比如蘇東坡為了刷牙就特配了刷牙的牙粉以松脂和茯苓為原料,沈括則是以苦參為原料,當讓除了這些列舉的還有把楊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再加入薑汁等擦牙。

    因此古人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落後和不愛乾淨,古人的智慧有時是我們想象不到的。

  • 7 # 一切都付笑談中

    現代人早起必備三部曲,洗臉、刷牙、上廁所,而刷牙是為了保持口腔衛生,防止齲齒的發生,從小不管是家長還是學校老師都會要求我們每天早起漱口,刷完牙,一股清新的空氣從口中撥出,是不是覺得精神抖擻。那麼古代人他們刷牙嗎,答案是肯定的,他們每天起床也會刷牙,只不是刷牙工具和方式跟現代人不同。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古人的刷牙演變。

    先秦時期

    這個時期並沒有明確的文獻記載如何刷牙,只是從一些古籍中的隻言片語瞭解古人的刷牙習慣,這一時期與其說是刷牙,還不如說是漱口清潔牙齒,例如春秋時期《禮記》上就有“雞初鳴,鹹盥漱”,這就說明先秦人民已經重視口腔的衛生了,那個時期的人們一般清潔口腔用鹽水、茶水、酒或者直接用白開水,這些能起到殺菌的作用,不過鹽在古代是貴重的生活物資,一般窮人是不可能天天用的,只有王公貴族或富商們用的起。

    漢朝至魏晉南北朝

    這一時期人們除了用鹽水、茶水等漱口之外,還漸漸發明了一些簡單的剔牙工具,比如用小楊枝來作為剔除牙齒間食物殘渣的口腔工具,類似於現在的“牙籤”。

    唐宋時期

    到了唐朝時期,刷牙不再是以漱口為主了,出現了牙刷的雛形,群眾的智慧是無限可能的,那時的老百姓發現楊柳枝泡在水裡面,過一段時間,用牙齒咬開,裡面的楊柳纖維就會支出來,拿這種楊柳纖維刷牙特別方便,而且刷過牙後口氣很清新,這種刷牙工具隨處可見,而且刷牙效果好,所以很快就風靡起來。

    不過楊柳枝只能算是刷牙工具,還沒有現代意義上的牙膏類,而到了宋朝時期,牙刷有了重大改進,那時的牙刷是用竹、木等材料,在頭部鑽毛孔兩行,上植馬尾,這已經和現代的牙刷幾近相似了,而且還有了藥膏類“古牙膏”,用來消炎殺菌,保持口腔衛生,而在歐洲使用牙刷和牙膏的記錄整整比中國晚了500多年。

    明清時期

    到了明清時期,刷牙已經得到了相當範圍的普及,而且牙刷製作較唐宋時期有了較大的進步,明朝的牙刷很接近現代牙刷了,牙刷有各種抓柄方便捉拿,明孝宗於1498年發明了現代意義上的牙刷,把短硬的豬猔毛插進一支骨制手把上,外形很像現代的牙刷。

    而清朝牙刷使用更加普及,而且牙刷出現了各種品牌,不過這種牙刷主要還是富家顯貴們用的,牙膏也是富人們的專用,窮人用不起,而民間百姓多用搽牙灰清潔牙齒。

    結尾

    總的來說,古人對於清潔牙齒的方式一直在不斷演變,這也體現了古人的智慧。

  • 8 # 我是你岸

    對於古代人刷牙嗎?怎麼刷的?這個問題我想好多人都不知道的。在很久以前人類的祖先就有刷牙的習慣!大概3千年前蘇美人烏爾城邦的國王墓穴中就曾被發現過有類似清理口腔衛生的東西。是一種牙棒。古希臘和羅馬時代的人是用動物的骨灰做牙粉,進行口腔清理。最早時期是不刷牙的,只用濃茶、細鹽等漱口來清理口腔異味。那麼話說回來了,中國的古代最早時期是用什麼刷牙?漱口清理口腔衛生呢?中國最早出現牙刷代替物——晚唐時期。那時的人們都是用溫水把細嫩的楊柳枝浸泡在乾淨的溫水裡,使用時就拿一小節下來。用前先用牙齒把楊柳枝細細的咬一遍,咬後的楊柳枝纖維就會支出來細細的條條就像木柳梳一樣。很適合刷牙清潔牙齒健康,有一句話叫晨咬齒木就是說的這裡。上面說了刷牙使用的工具——楊柳枝。那麼古代有牙膏嗎?用的什麼?古代人的智慧是無窮的,那時有錢人都是用泡完咬後的嫩楊柳枝,蘸著細鹽巴當牙膏來刷牙清理口腔衛生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明自己已經成年了,父母還是整天想管著自己,你們家也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