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一路拾樂

    相見恨晚的一本書,67歲開始學開飛機,80歲登上阿爾卑斯山,在納粹集中營裡經過練獄般的苦難。剛看到這本書對弗蘭克爾的介紹就震憾到了我,激起了我對他的人生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活出生命的意義》可讀性確實非常之強,翻譯語言也極其接近中文的閱讀習慣,並未有晦澀難懂之處。本書封面上有四個字很值得關注"信仰之作",這是很高的評價,甚至已經接近於治癒系最高的境地,一開始難免抱有懷疑的態度,"生命的意義"這應該算是生而為人的終極疑問,又豈是一本書能夠說得明,道得白?

    我採用跳讀把全書看了一遍,但沒有找到作者直接描述“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樣的句子。

    作者提到了尋求生命意義的三個途徑,值得回味的是,書中很多的語句都讓人發人深省,促使我去思考。好的文章就是讓人沉思,思考,啟發,這一本書確實能夠達到了最真切的高度。

    作者在自序中,說到他本來可以逃離險境,移民到美國,但發展自己的事業與承擔起兒子的責任,讓他陷入兩難。後來他受到《十誡》中一句話的啟發,“榮耀你的父母,地上的生命將能得到延續”決定留下來。

    看到這裡,我感受頗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培養孩子的存在感猶為重要。作者的父親是一個言傳身教能手,他把家裡刻有《十誡》的大理石的來歷告訴了作者,作者立刻明確了自己的責任所在,自己存在的意義。

    兩歲的兒子經常自己玩了一會玩具就跑來纏著我不放,或者突然哇地哭起來。我便只能放下手頭的事,陪著他玩,看看怎麼了。原來是他自己一個人太安靜,要麼就是玩具不懂得玩。可我老是陪著也不是辦法啊。

    有一次我看到他自己在打軟彈槍,突然說自己真棒。非常開心投入的樣子,一玩就是一個多小時。我頓時明白,兒子缺乏的不是陪伴,而是成就感!當他在遊戲中體驗到自我存在時,便能少些哭泣,多些獨立了。

    尋找自我存在感不分年齡階段,幫助孩子擁有存在感也許才是真正的呵護。

    作者進入維斯奧辛集中營後,開始了痛苦、非人的日子。

    然而,他說:在苦難中,一個人可能仍然保持勇敢、自尊、無私,也可能為了自我保護在激烈的中喪失了人的尊嚴而無異於低等動物”。

    《平凡的世界》孫少安無疑是踐行前者的不凡之人。少安身為家中的長子,生活的苦難並沒有讓他卸下責任。他主動放棄上高中,把機會留給弟弟和妹妹,承擔起了家庭的一切。少安得知潤葉深愛自己,內心十分喜悅溫暖。然而,當他意識到自己與潤葉的差距時,他剋制住自己的情感,堅決不對潤葉承諾,把愛深埋於心底,繼續匍匐前進。

    在自己無法生存的情況下,依然選擇無私、勇敢,是那麼耀眼!善良是選擇,而不是本能。張愛玲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裡面怕滿了蚤子。當你的生活遇到咬齒性的小煩惱無法自愈時,不妨來讀一讀《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它會給你光一樣的力量!

  • 2 # 抹抹讀書

    推薦一本小說《島上書店》,讀完很溫馨,也很治癒。

    一、故事的第一部分

    故事發生在愛麗絲島,是一個非常偏遠的小鎮,冬天出奇寒冷,夏天才有度假的遊客,島上有一家書店。老闆是一個叫AJ中年男人,他的妻子一年多前死於意外,AJ開始每天酗酒。

    他想賣了自己珍藏的價值連城的《帖木兒》詩集,拿到錢,關了書店離開島上,可詩集竟然被偷了。

    他的人生陷入僵局,他的內心淪為荒島。

    二、故事的第二部分

    蘭比亞斯是小鎮的警察,他在努力幫助AJ尋找失竊的詩集。

    事的轉折發生在一天,書店中突然多了一個被母親遺棄的2歲多女孩——瑪雅。她的母親是年輕的外地女人,在小鎮自殺,死前把瑪雅送到書店,希望她能生活在一個有書的地方,小瑪雅的到來給AJ生活帶來巨大改變,AJ從開始的討厭,說瑪雅像一個難搞的小狗,到最後捨不得把她送到孤兒院,他開始一點一點學會帶孩子,性格也開朗起來。

    他也阿米莉亞恢復溝通,兩個人開始有共同的愛好,產生感情,但距離是很現實的問題,打破重重障礙一起生活。

    三、故事的第三部分

    多年後,瑪雅長成為一個漂亮的女孩,她每天呆在書店看書,還會寫小說。伊梅斯和警察蘭比亞斯走在了一起,丹尼爾死在一場車禍。

    蘭比亞斯意外發現《帖木兒》居然在伊美斯這裡,是她偷了這本書。原來瑪雅是丹尼爾的私生女,當年瑪雅的母親帶著她想讓丹尼爾負責,而丹尼爾卻拒絕了。已經懷了身孕的伊美斯,狠心的偷了這本書,帶它去找瑪雅的母親,希望她拿了錢不要在出現。可是這本被盜了的書沒人敢買,瑪雅的母親又回到了小島,2歲的瑪雅用蠟筆把詩集圖花了,

    故事結尾是AJ得了很嚴重的病,他賣掉《帖木兒》,想作為瑪雅讀高中的費用,瑪雅以自己母親的故事背景寫的小說拿到獎學金,AJ做了手術,但沒有成功。書店沒有關閉,伊美斯和蘭比亞斯接手了它。

    小島上的幾個人生命緊緊相依,走出了人生的困境。

    《島上書店》一本讀到最後豁然開朗的書,沒有人的生活是一座孤獨,你是,我是,他也是。

  • 3 # 瑩大大說

    推薦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本書講的是在僻靜的街道旁有一間雜貨店,只要寫下煩惱投進店前的投信口,第二天就會在店後的牛奶箱得到回答。

    《解憂雜貨店》講述了幾個小故事:在愛情與夢想中徘徊的女孩靜子;在現實與音樂夢想中彷徨的克朗;在親情與未來中迷茫的少年浩介。

    書中有很多溫暖的小細節,比如第二個故事魚店音樂人。克朗為了音樂夢想離家漂泊,卻在現實中寸步難行。是選擇堅持夢想?還是向生活妥協?

    裡面最令人動容的是父親的執著,從一開始的不理解兒子,到後來與親戚吵架,維護兒子的夢想,在病床上也嚴厲地要求兒子不要放棄,“打了敗仗也無所謂,至少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這告訴我們,儘管是面對重重困難,也要嘗試放手一搏,不管結果如何,至少努力過,也就無悔了。

    成年人的生活,總是有很多迫不得已,有迷茫有無助,不知從何選擇。但是就像這句話說的一樣,有什麼關係呢,至少我們還有無限的可能性。

    如果說,來找我諮詢煩惱的人是迷途的羔羊,通常他們手上都有地圖,卻沒有看地圖,或是不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但我相信你不屬於任何一種情況,你畫的地圖是一張白紙,所以,即使想決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裡。

    地圖是白紙當然很傷腦筋,任何人都會不知所措。

    但是不妨換一個角度思考,正因為是白紙,所以可以畫任何地圖,一切都掌握在你自己手上。你很自由,充滿了無限可能。這是很棒的事,我衷心祈禱你可以相信自己,無悔地燃燒自己。

  • 4 # 晚村5

    《平凡的世界》這部名著治癒了我的人生價值觀。

    作為成年人,都經歷了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風風雨雨,這期間,中國社會進步的時間拐點或多或少的給人們帶來困惑、憂鬱甚至內心的陣疼。

    我從下鄉當知青,農民推薦我去讀書當工農兵學員,進單位上班,國企改革下崗失業,再次去生存職業培訓班接受再就業培訓,打臨工,創業,失敗,又創業⋯。這幾十年來都是在迷茫、興奮、激動、苦悶、傷愁中煎熬,臨退休仍然是事業無成,人生價值追求消失殆盡。

    自路遙先生《平凡的世界》全集出版後,我連續反覆讀了三次,作者就象一個醫者仁心的高明醫生,點通了我的三通壬脈,抽絲剝繭般的祛除了我的心病,並以書中人物為處方藥引,慢飲三劑,我的人生價值觀又回來了,生活信心更是大增,人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平凡的世界》全書中,路遙以中國七八十年代城鄉社會生活為背景,幾乎與我成人並進入社會時間相同步,我與書中主人公孫少安、孫少平年齡相仿。他們的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他們所走過的艱難曲折道路,在我們這代人身上都俱代表性。特別是幹部子女田小霞,在那個年代也是非常容易見著的,她那閃閃發光的理想與追求,也是與當時的年輕人高度一致的。當讀到田小霞為救人犧牲時,我老淚橫流,要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我經常被擊倒在地,壓力如山般,我都是不會流淚的男人啊!

    書中人物,事件,埸景,立足現實,在我們國家的任何地方都有發生,在每個奮鬥著的中國身上,都能找著影子。

    正象書中所要表達的那樣:一群普通的人演繹著悲壯的人生,平凡的世界,蒸騰著不平凡的真情。

    平凡的人做著不平凡的事。

  • 5 # 是三姑娘丫

    我是喜歡讀書的三姑娘,我目前讀過最治癒的書是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

    東野圭吾被大家孰知,主要是因為他的懸疑小說寫的很好,比如他的《白夜行》和《放學後》,都是很經典的懸疑小說。

    雖然他的《解憂雜貨店》並不是懸疑小說,不是我們認識的東野圭吾,但是這部小說的內容不比東野圭吾的懸疑小說差。

    在偏僻的街道有一家雜貨店,只要寫下煩惱投進店前門捲簾後的投信口,第二天就會在店後的牛奶箱裡得到回覆。

    浪矢爺爺是這家店的主人,每封來信他都認真仔細的回覆,就算是惡作劇,他也會認真的回答,幫助了很多人解決了煩惱,於是和兒子約定在他逝世33週年,雜貨店會復活,這個秘密一直傳到浪矢爺爺的曾孫,在2012年9月釋出浪矢雜貨店13日凌晨復活的訊息。

    就在這天晚上,雜貨店闖進了三個小偷。

    這三個小偷收到了第一封來自“月兔”的諮詢信,三個小偷在糾結和爭吵後,決定給“月兔回信”。從這一封開始,他們陸續收到了來信,故事就從這開始展開。

    我們看過很多穿越小說,都是人穿越,這本小說是“信”穿越,一封封充滿煩惱的信穿越時空,連線著現在和過去。

    《解憂雜貨店》是一本關於溫情的書。闡述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善良和無私。

    我們生活在世上,並不是孤立無援,可能一個小小的幫助就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善良是我們永遠不可以丟失的。

  • 6 # 楚羽柒

    1.《我可以咬一口嗎》 莉茲·克里莫

    2.《活著為了講述》 加西亞·馬爾克斯

    3.《燈塔》 克里斯多夫·夏布特

    4.《解憂雜貨店》 東野圭吾(著)

    5.《島上書店》 加布瑞埃拉•澤文(著)

    6.《偷影子的人》馬克•李維

    7.《追風箏的人》 卡勒德·胡賽尼

    8.《再見了,可魯》 石黑謙吾

    9.《芒果街上的小屋》 桑德拉·希斯內羅絲

    10.《我在雨中等你》 加思·斯坦

    11.《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保羅·柯艾略

    12.《查令十字街84號》 海蓮·漢芙

    13.《無聲告白》 伍綺詩

    14.《愛吃沙拉的獅子》村上春樹

    15.《在江湖》老樹

    16.《平如美棠·我倆的故事》饒平如

    17.《親愛的安德烈》龍應臺

    18.《這些人那些事》吳念真

    19.《平凡的世界》路遙

    20.《查令十字街84號》海蓮·漢芙

  • 7 # 誠悅讀書

    個人讀過最治癒的書是維克多·弗蘭克爾寫的《活出生命的意義》。如今市場上雞湯的書有很多,這本書以作者的實際經歷,從心理學角度觀察人在極端環境下的生活方式,開創了“意義療法”,幫助人們找到了絕處逢生的意義,戰勝極端痛苦。

    我是個80後,小時候也沒吃過什麼苦,但是每個年代都有屬於各自年代的掙扎,當我鬱悶或者氣餒的時候,我就會拿出這本書看看。先與您分享一下書中的金句:

    1.愛是人類終身追求的最高目標,拯救人類要透過愛與被愛。

    2.如果說生命有意義,那麼遭受苦難也有意義。

    3.苦難、厄運和死亡是生活不可剝離的組成部分。沒有苦難和死亡,人的生命就不完整。

    4.生活就好比看牙醫。你總是覺得最難受的時候還沒到,而實際上它已經過去了。

    5.人的獨特之處在於只有人才能著眼於未來。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6.人最終決定著自己的命運。人不是簡單地活著,而是時時需要對自己的前途做出判斷,決定下一刻自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人類總有能力:

    1)將人生的苦難轉化為成就;

    2)從罪過中提煉改過自新的機會;

    3)從短暫的生命中獲取負責任的行動的動力。

    與許多主流心理療法不同,作者以集中營親眼所見為切入點,其中的黑暗場面著墨不多,更多的是研究所有犯人的心理和行為情況,從而瞭解人在極端生活環境下心態的微妙變化,使自己的意義療法理論更具說服力。

    維克多·弗蘭克爾,在納粹時期,作為猶太人,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倖存。他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創立了“意義療法”及“存在主義分析”,被稱之為繼費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之後的維也納第三心理治療學派。

    透過這本書我們能瞭解到以下幾點:

    集中營生活是怎麼樣的?

    生命的三個意義是什麼?

    如何面對死亡?性格如何變化?

    矛盾意向法是個怎樣的治療方法?

    第一部分

    我們來了解作者所經歷的集中營生活。在奧斯維辛,弗蘭克爾天天都和死神擦肩而過,日復一日直面生死。即便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下,生命依然存在意義。進入集中營的人,先後會經歷3個階段的心理發展過程,分別是收容階段、適應階段、釋放和解放階段。

    第二部分

    根據意義療法,努力發現生命的意義正式人最主要的動力,正如尼采的一句“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發現生命的意義的方式有三種,它們分別是:

    1.透過創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

    2.透過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

    3.忍受苦難時的態度。

    第一種理解起來很簡單,就是我們的成就與成功;第二種是體驗自然、生活等,至於面對某個人可以說成是去愛一個人,愛是直達另一個人內心深處的唯一途徑,透過愛自己所愛之人實現,他的全部潛能;第三種便是忍受苦難,在這裡人不能只關注獲得快樂或者避免痛苦,在勇敢接受痛苦之挑戰時,生命在這一刻便有了意義,並保持下去。

    第三部分

    生命是短暫的,死亡又該如何面對?性格如何變化?根據作者的理解,短暫的不是我們的壽命,而是我們那曇花一現的潛力。生而為人,我們的性格雖然難以預測,卻是由自己決定的,人生旅途中我們一步步完善自我。我們應該意識到我們存在的短暫性,對於我們生活中所遇到的可能性,我們決定去實現某一部分,使其成為“時間驛站中不朽的印記”,用作者的話來講,就是在任何時候人都必須決定哪些可能性將成為他存在的紀念碑。

    “矛盾意向法”作為意義療法中的一個技術,針對“預期焦慮”病人群體的兩個事實:恐懼導致害怕的事情出現和過度渴望使其所希望的事情變得不可能。因此,矛盾意向法提倡藉助自嘲、自省,用相反的意願消除自己的過度反應,實現自我超越!

    好啦。以上就是我的感悟和對書的理解,希望會對你感受生命的意義有所啟發。

  • 8 # 風采頌

    《最後才知道該如何愛你》,作者,傑拉爾德.溫諾克。父母是堡壘,為我們擋住迫近的死亡,只要父母還健在,我們就幻想自己能一直活下去……父母若活得夠久,最後終將成為我們的孩子,我們對他們的愛必須是沒有保留的,正如當初他們對我們那樣。

    書中的這些文字,無時無刻不在打動著我,在這些文字的映照下,我驀然發現自己錯得太多,也錯過太多。是這本書,喚醒我心中沉睡太久的柔情,讓我懂得應該如何和父母相處,當他們不再年輕,甚至因為不可阻擋的老去,變得不再容易溝通,我們該以什麼方式去愛他們,與他們溫情相處……

  • 9 # 璞玉待琢

    周國平的《把心安頓好》是我讀過最治癒的書籍。我們每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會在享受陽光雨露的同時,經歷風馳電掣、寒風冷雨,所以,請在出門之前先把自己的心安頓好,然後再去面對這個複雜的世界。

    一、周國平的《把心安頓好》,是你一帆風順日子裡的導航標

    平順的日子過久了,什麼都順順利利的,沒有任何磕磕絆絆,我們會覺得自己就是“天之驕子”,或者“天之驕女”。從而迷失自我,在別人的掌聲和鮮花裡面忘了自己來時的路,從而沒有憂患意識,導致後面栽大跟頭。

    二、周國平的《把心安頓好》是你寒風冷雨日子裡的避風港

    人生的道路上從來沒有一帆風順,可以說到處都是激流險灘,到處都是明槍暗箭,有的時候我們防不勝防,在我們身邊,或者正在上演,有的時候可能我們被冤枉、被誹謗、被嘲諷、被欺壓,而我們毫無力量去反抗,有的時候我們被這些負面情緒所包圍,難受得喘不過氣來,但我們卻依舊毫無辦法,有的人可能會從此一蹶不振,從此心灰意冷,這個時間,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周國平的《把心安頓好》,它會是你在寒風冷雨裡的避風港,是灰暗無光日子裡的指路明燈。

    三、周國平的《把心安頓好》是你平淡無奇日子裡的調味劑

    最清淡的日子,都是最珍貴、最真實的日子,過著朝七晚五的日子,拿著可以解決溫飽的工資,回到家裡和家人一起談天說地,泡一杯淡淡的清茶,在安靜的午後,捧起周國平先生的《把心安頓好》,會覺得人生得此生活足矣,別無他求。於是周國平先生的佳作,便成了你清茶裡的一塊甜而不膩的方糖。

    結語:成年人的世界裡從來沒有容易二字,所以請抽出寶貴的時間給自己補充一下心靈的養料,先“把心安頓好”,然後迎風啟航,或者逆風翻盤。不管是陽光明媚,還是寒風冷雨,你都可以展翅飛翔。

  • 10 # 貝克街的蝸牛

    蝸牛讀過的最治癒的書,是餘華的《活著》。

    很多人喜歡這本書,認為讀完這本書看到了曾經那個年代的磨難,看到了在人生逆境中的掙扎,看到了黑暗前黎明的曙光。

    餘華談作品《活著》:“生活和倖存是一枚分幣的兩面,生活是一個人對自己經歷的感受,而倖存則是旁觀者對別人經歷的看法。”

    蝸牛是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讀完了這本書,讀完後,心情壓抑了很久,慘淡的人生、悲情的家庭、愚昧的生活、孤獨的忍受等等,這一切,但凡我能想到的所有的悲傷的詞,都在我的腦海裡閃過。

    一個紈絝子弟,享受過人世間的似錦繁華,也經受了人世間所有的苦難,最終和一頭老牛一起等待人生的終結。這本書叫做《活著》,主人公富貴的活著,又是什麼樣的一種意境呢?

    同樣,活著這一個詞對於我們,又代表著什麼呢?

    中國人常說的活著,有兩層意思,一個就是字面上的理解,活著,被動的生活,人活著就行,另一個帶著自己不斷抗爭的意思,活下去,用盡一切活著。

    對於成年的我們,有時候活著,或許真的就是為了活著。

    餘華的《活著》:“他(富貴)是那種能夠看到自己過去模樣的人,他可以準確地看到自己年輕時走路的姿態,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

    有的時候,我們活在一個設定好的人生軌跡上,從上學、到工作、到成家、到生子,人生的路按步就班,按著長輩給我們選定好的學校、專業、崗位、物件來執行,我們不需要去向他們索取什麼,也不需要知道他們為什麼這樣幫我們選擇,我們不會忤逆他們的意思,因為但凡有丁點不隨意的念頭都會被他們視為不夠體諒、貪得無厭、甚至是不懂孝順,我們的腦子裡除了討好以外可能不會再有其他的可以自主的思維,我們不會去發現人生旅途中風景的優美,也不會去考量選擇的代價,更不會去體貼他們以外的任何朋友,這一生也許會很輝煌,有很多外人崇拜的光環,但是或許這一生就是活著,還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活著。

    或許,有時候我們也可以認為,努力的打拼奮鬥,那是為了活著。

    餘華在《活著》的麥田新版自序:“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富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麼都沒有;可是當富貴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講述自己的一生時,他苦難的經歷裡立刻充滿了幸福和快樂……”

    從年少到步入社會,有很多很多的挑戰,我們渴望成功,渴望被認同,一次次地突破極限,大於滂沱中穿著正裝打著哆嗦等候著、被人冷眼旁觀肆意嘲諷還要報以笑臉、深夜伴著辦公室的燈光一夜無眠、酒桌上明知燒心的難受還要頻頻舉杯,昂起自己的頭笑著感嘆上天的不公,低下頭卻又默默忍受積蓄力量繼續奮鬥,我們有自己的愛人、自己的朋友、自己的追求,為了更美好的生活,我們活著,活得很累,但是累的路上我們還能看到不同的風景,還能感受愛人溫暖的懷抱,還能體會朋友知心的問候。

    真的期望,我們還可以為了追求自己曾經純真的理想而活著。

    餘華的《活著》:“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的到來。”

    幼年時,老師都會問你一個長大後的理想,少年時,自己都有一份長大後的衝動,成年後,都想尋找一份心靈的港灣,但是隨著生活的現實,曾經的憧憬只能放下,拋卻心中的瀟灑,做回真實的自我。真的期望,我們活著,有時候可以偶爾為自己年輕的夢想而活著,哪怕這個夢想遙不可及,追尋的過程苦不堪言,暫時放下心中的羈絆,為了夢想追逐一次。活一回真我。

  • 11 # 是文開心啊

    《平如美棠·我倆的故事》 饒平如

    這本書的誕生過程記錄在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裡,感興趣可以去了解一下。

    饒平如如今是一位年長老爺爺,原本一直和妻子生活在一起,互相深愛著,他從他的妻子去世後,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讓妻子還活在自己的記憶當中,或者說把自己和妻子曾經的故事記錄下來,讓更多人知道,瞭解他們的愛情故事。所以他萌生了一個想法,但是他不擅寫作,就開始拿筆畫畫,在自己的記憶當中還留存的一些和妻子一起生活的畫面畫下來。

    整部書記錄了從他開始和妻子相識,相遇相知的過程,一直到七子在自己身邊離開人世的那一刻。裡面囊括了很多窸窣平常的小日常,小故事,或溫馨,或風趣,或可愛,或搞笑,或恩愛的小生活畫面。

  • 12 # 唯有學習高

    習主席的《七年知情歲月》講述了習主席在那樣艱苦的歲月中如何克服種種困難帶領群眾致富,一心一意為群眾謀福利。矢志不移,把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

  • 13 # 聽漿糊說故事

    讀過的最治癒的書,莫過於金庸的《鹿鼎記》,想那韋小寶出身低微,爹是誰都不知道,娘是青樓女子,不學無術,但是運氣爆好,靠著一張會忽悠人的嘴從海大富身邊的小太監混成皇帝身邊的大紅人,斂了不少金銀財寶。上位的過程中,雖然幾經坎坷,但是從小玩到大的青梅竹馬雙兒一路不離不棄,還死纏爛打追到了心目中的女神阿珂,順帶拐了沐王府的小郡主,一場十八摸,三個妹紙中招,最終娶了7個老婆,真人生贏家。這讓我等小韭菜也燃起生活的希望,畢竟誰還沒個出人頭地,衣錦還鄉的夢。但是階層上升的通道越來越窄,高昂的房價,生活的重擔早已令諸多年輕人苦不堪言,佛系度日,韋小寶雖是一個虛擬的文學形象,他如此渺小又如此頑強,就像每一個普通又堅韌活著的我們。

  • 14 # 小初數學多年經驗老師

    疫情期間讀的書,看到的影片或資訊,讓我感覺每個人都是很不容易!越牛逼的人,越不容易!

    阿里巴巴的馬雲,中國首富;新東方的俞敏洪,培養了m個對社會影響巨大的學子;他們對我們來說都是大人物,都是創始人,他們讀的書多,走的艱苦努力的路程也多!

    我想唯有:多讀書,然後思考踐行在實際生活中,然後積極的心態面對每一個困難!將來的日子,才會有更強大的內心去面對風雨!我覺得我們面對困難,不能想著將來一定會更好的日子,有更富有的地位,而要想著:我要是能面對眼前的困難,將來的困難,那都不是事!唯有擁有這種心態,我想才能更好的生存!

    我從《哈佛凌晨四點半》體會到哈佛學子的不易,那種堅定信念、自信、奮鬥、努力、堅持的心態,他們對社會產生的作用巨大。

    我從《娜麼快樂》《娜寫年華》中,體會到了謝娜的北漂艱辛,一個16歲的小女孩,就要自已面臨社會的現實,生活的經濟問題!很心疼!

    多讀書多見識[耶]

  • 15 # 菜菜D鳥

    《高山上的小郵局》 《解憂雜貨店》《燦爛千陽》

    《高山上的小郵局》是西班牙女作家安赫萊斯·多尼亞特創作的治癒小說。故事講述了由於電子郵件的普及,波韋尼爾僅存的一家郵局面臨關門,薩拉也將面臨事業。薩拉的鄰居為了保住郵局,想出了匿名信接龍的辦法。就是給身處在波韋尼爾的陌生人寫一封信,然後說明寫信緣由,請求收信人給另外一個人在寫一封匿名信,讓匿名信永無止盡的傳遞下去。大家一起幫助薩拉保住工作的故事。收到信的人最後奔現,舉辦讀書會的故事。

    《解憂雜貨店》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治癒系小說。講述了三個小偷,因為逃避警察,偶然進入浪矢雜貨店。並且發現了牛奶箱可以收到不同時空的寄信人的信件,也可以透過牛奶箱寄回信的秘密。並用回信的方式幫助寄信人解決問題的溫馨故事。

    《燦爛千陽》講述了哈拉米瑪麗雅姆因為一次任性的外出,導致母親自殺身亡。年幼的瑪麗雅姆因此失去了還算幸福的生活,嫁給了喀布林鞋匠拉希德,因不能生育,常被拉希德家暴,虐待。後因為拉希德施計騙萊拉初戀情人法裡克已死,迫於無奈的萊拉嫁給了拉希德,從而導致瑪麗雅姆的生活雪上加霜。瑪麗雅姆痛恨萊拉搶走自己的丈夫,隨後二人和好成為莫逆之交。國家面臨戰爭,與此同時拉希德的鞋店被燒燬,失去了生活來源的拉希德變得愈加暴力。法裡克的出現,讓萊拉發現自己一直活在謊言中。拉希德從兒子口中得知法裡克找過萊拉,悲憤交加的拉希德試圖掐死萊拉。情急之下,瑪麗雅姆用鏟子失手打死了拉希德。萊拉策劃了逃跑行動,在臨走之際,瑪麗雅姆不願拖累萊拉跟法裡克決定留下承擔罪責,被塔利班在運動場投石砸死。萊拉回到了瑪麗雅姆無數次提到的童年住的泥屋,找到了瑪麗雅姆爸爸留給瑪麗雅姆的電影,爸爸一直都深愛著瑪麗雅姆。可是她再也不會知道了,因此爸爸做的毫無意義。有些事,對方想要的時候去做,才有意義。時過境遷,對方即使活著,做了,也沒意義了。但只要活著,就有希望。瑪麗雅姆沒有走,她就在萊拉的心裡,閃爍出了一千道光芒。

  • 16 # 螺灣孤雲

    最治癒的書,應該數《邊城》。

    原因有三:

    1.愛情的純淨可以忘掉悲歡離合。

    2.山水的空靈可以洗滌焦灼的心。

    3.田園的漫長可以消解人生的苦。

  • 17 # 整心讀書

    哈哈,說出來不怕大家笑話,上大學的時候最喜歡到圖書館讀書,讀過很多書,但很多書讀了就忘了,我最喜歡的還就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還有讀者。

  • 18 # 和光同塵1028

    《道德經》是治癒並改變我的生命之書,它告訴我人生智慧,用靜為躁君重為輕本治癒了我的心浮氣躁,用有無相生難易相成治癒了我的固執己見,用利而不害為而不爭治癒了我的患得患失,所以《道德經》是我的床頭書枕邊書時刻不遠離手的生命之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叔家女兒遠嫁,兒子常年在外,我爸讓我多照顧我叔,我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