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太白李哥
-
2 # 安全呱呱園
其實我一直覺得把英語放在和語文數學同等級別上有點不對頭,學語文是為了掌握基本的母語溝通能力和內涵修養;學好數學是為了有算數頭腦和邏輯思維能力,並且在最新的學生核心素養裡,也有語文和數學素養,而沒有英語,並且英語只是一門外語,哪門外語重要具有很大的隨機性,所以我覺得把英語變成選修也沒啥不可
-
3 # 英語說劉老師0102
劉老師認為英語暫時還不能作為選修課!因為現在孩子們還沒有良好的自覺得學習習慣,英語一旦作為選修,那就等於放羊了,指定學不成樣子!現在21世紀已經是地球村了,如果一個人沒有點英語水平是萬萬不行的,未來也是走不遠的!
-
4 # 阜陽鄉村老師
之所以提出此建議,主要原因在於發現,中小學生在學習生涯中,至少花費五分之一的時間在英語上,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投入,花費的時間太多了!
該提議引起熱議,同時獲得很多學生的認同感。對英語的學習恐懼感,恐怕確實存在不少學生身上,特別是英語的學習規律,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很多英語單詞、短句、語法,對於喜好研究數理邏輯的男生而言,對英語的好感恐怕更缺少一些。
那麼我們假設一種現實,如果中小學生確實沒有英語課了,那麼學生的學習成績將會變成怎麼樣呢?
首先,對於一些男生而言,取消了英語課,或許總成績分數會提高一些。
大家都認為女生學習語言的能力總體上比男生優秀,如果沒有了英語必修課,那麼一些被英語成績拉分的男生,或許真的能夠重新獲得更好的排名!
其次,沒有英語必修課,對於來自農村地區的學生,或許總成績也會更好一些。
原因主要在於,農村的語言類教育,其實相比於城市,一直是偏弱的,特別是英語教育。因為鄉村小學的英語老師少,英語培訓教育水平也低。許多80後學生,以前在小學根本沒有上過英語課,而是到了初中之後,才開始接觸到英語課,而城市學生,在小學就設立英語課,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如果沒有英語課,一些鄉村沒有上過英語課的學生,其總成績排名也會更好一點。
第三,沒有英語必修課,那些英語成績是短板的學生,能夠獲得更好的排名。
英語作為外國語,與普通話完全不同的語言體系,學習起來也不容易,這就是為什麼中小學生花費五分之一的時間學習英語。每個班級中總會存在一些各科成績優秀但是英語成績不好的學生,如果沒有了英語課,那麼這些學生的英語短板確實就不存在了,他們將會獲得更好的成績排名。
同時也有人提議取消英語課,就有人反對,反對的理由也是多種多樣。
有人說,中小學生取消了英語課,其實對鄉村的學生危害更大。因為中小學生階段,是學習語言的最好階段,如果沒有英語課,那麼基本到大學就不再容易學習了,英語將是少數人報考的專利。而城市孩子會利用培訓機會,同樣能夠學習到英語課,這樣就比鄉村孩子更有優勢!
這種理由也有人認為是站不住腳的。如果取消了英語課,那麼就算上了大學也不會再學。因為從實用主義的角度來看,多數學生花費這麼多時間在英語學習上,大學一畢業就基本全忘記了,英語學習在現實中成為了最大的浪費。
多數人在工作以及生活中基本沒有使用到英語,所以從整體上看,為了少數人的機會,卻讓多數人陪伴一起學習英語,顯然是不合理,也沒有用!
當然,個人看法都有自己的理由,如果中小學沒有了英語必修課,你覺得你的學習成績會不一樣嗎?命運會不會因此而改變呢?
-
5 # LaoHuang188
作為伴隨高考制度一直存在的英語學科,以其“最沒有用”的爭議一直在存費問題上引來巨大爭議。
我們先來看看一個高三網友的困惑吧!
我高三,英語一直學不好,學了容易忘,小學的忘得差不多了。假如我以後的工作與英語關係不大,甚至無關,那我學來幹什麼?假如我的工作非要用英語,我也不可能需要說一整天的英語,也就是說,以後我英語不常用了,我現在學的肯定會忘記,那我學來不是浪費時間嗎?難道只是為了應付高考?我不相信我身在中國,不學英語就沒有前途。問題的原因是我學過的英語容易忘。就算我真的憑藉努力考出六級又怎樣?還是會忘記的。 以後為生活奔走,還有時間學嗎?個人對英語也不感興趣。收起絕對沒機會出國。
有不少孩子有類似的情況,學英語非常困難。
1、費錢。
據教育部最新資料顯示,中國孩子一年為英語必修課要消耗掉1637.8億元,中國人每年學英語消耗掉的錢至少能投資0.8個三峽、發射204個神舟航天飛船。
另外,大量學生反映,除了上課學習英語、課下複習和作業以外,許多家長都為孩子報名了英語補習班。
2、費時。
中部省會城市中小學生每天在學英語上付出了相當多的時間:把上英語課、早讀、自習、寫作業、課外輔導的時間加起來,小學生大約每天要花1小時學英語,初中生1.5小時,高中生2小時。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三畢業,每個學生至少要在學英語上花費5292.5個小時。佔到所有學習時間的五分之一(18.13%)。
筆者認為,以高考為導向的英語學習大大加重了學生負擔。其原因一方面是與國際化形勢下出國留學的需要,但更多的是在高考指揮棒下無奈的選擇。
如果有的家庭希望孩子未來出國深造,自然會給孩子增加英語學習的量,但英語對於普通老百姓,尤其是邊遠地區的孩子來說,學習起來依然有一定的困難。筆者主張英語難度下降,但不主張取消。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6 # 寧靜95661
當代中國教育有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那就是學校教育中每個學生都要為英語學習博擊一把,學習英語的時間遠遠超過了學習母語的時間,從小學、中學、大學等不同的學習階段,一個學生英語水平的高低,與升學、就業甚至與命運緊密地聯絡在了一起。每當踏著晨曦走進校門,教室裡傳來的琅琅讀書聲,不是國語之聲,而是一片嘰哩哇啦的西洋之音。每當這時,我們都會思考同一個問題,該如何處理好母語與外語之間的關係?該如何放置英語教學在整個教育體系中位置?
首先,英語課程為一定學習時段的必修課是必要的。因為在全球化的今天,如果一個民族的教育自我封閉,不放眼全球,不面向世界,肯定是沒有出路的教育。要讓一個民族融入世界,瞭解世界,兼收幷蓄,博採眾長,那就必須學習甚至精通他國語言,這樣才能熟悉他國曆史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才能擔當起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任。
其次,要正確處理好學習母語與學習外語之間的關係。決不能因為學習外語而淡化了國語,甚至忘掉了自己的文化,這是令人擔擾的。好多學生用漢語寫篇文章,文句不通,錯別字滿篇,言不達意。讓他去讀別人的文章又字詞錯位,前拉後扯,讓聽者如墜雲霧。這些學生連母語都一知半解,不知所云,談何去學外語?所以,學校教育中既要加強外語學習,又要強化母語教學,不能因學習外語排劑了母語教學而顧此失彼,正確處理好外語教學和母語教學的關係,讓它們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協調發展、相得益彰,才是正確之途。
-
7 # 教育者山坡羊
最近有人提議將英語變為選修課,大家怎麼看?
英語這麼多年來在我們的學習、考試、乃至生活方面都被看做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存在,而且愈是到高一級的學段,英語的重要性愈突出。
從當初的設計來看,全球說“英語”的國家多數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這些國家基本上壟斷了全球各領域最頂尖的科學技術,而我們要想發展,就必須向那些掌握著尖端技術的國家學習。
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我們開始了“全民”學英語的運動,儘管最終大部分人對英語仍是“一竅不通”。
但畢竟我們也還是透過這樣的方式,培養了一大批“學貫中西”的人才,這些人對國家科學技術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但時至今日,整個國際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英語”雖仍是全球最通用的語言之一,其在科學領域的“話語權”仍很高,但較之我們當初“一窮二白”時的重要性已大大下降。
我們不反對國家教育培養出能更多流利掌握兩種或多種語言的“高”素質人才。但我們也不得不正視我們在這上面的過多“投入”。
最重要的是許多孩子,特別是廣大農村的孩子,由於受家庭環境的影響,他們在學習別的語言時往往具有天然的障礙。
但這些孩子“英語”雖不好,卻並不意味著別的學科也不好。但他們會因“英語”的差,失去許多進一步提升自己和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在羊老師當老師的這幾十年裡,這樣的現象見得多了,其實,羊老師自己本身也是一個同樣的受害者。
當年在考試的所有科目中,其他學科成績都是全校的前五名,惟有英語剛及格,如果再低一點,恐怕連上大學的資格都沒有了。
所以,考慮到“英語”在我國的歷史任務已基本完成,以及在當今社會民粹主義抬頭的大背景下,我們完全沒必要再把英語放到特別重要的位置。
因為在當下,作為一個製造業大國,我們更迫切需要的是能學好“理化生”,懂得愛國的中低端的技術型和產業型人才。
義務教育階段學一點“英語”沒什麼不好,但不應再過分強調英語的“重要性”,要大大削弱“英語”在課程中的地位,那些喜歡“英語”的學生完全可以在“大學”作為自己學習的主攻方向。
所以,說來說去個人的觀點就是,現階段我們可以暫時不完全拋棄英語,但要削弱英語在課程中的位置,更要削弱英語對一個孩子學習、前途和命運的影響!
-
8 # 手機使用者59630071006
把外語當作選修課,無疑是中國教育界一個明智的選擇!外語,只不過是這個世界某個民族文化與語言!學了有可能用上才有用;學了用不上等白學!不是哪個學英語言的人都能出國!
-
9 # 山菊
把英語變成選修課勢在必行。中國缺少的是理科人才,應加大科學家和技術人才的培養。在英語教育上過多的投入勢必影響有限寶貴資源的合理配置,這個問題存在已久,一直沒有很好解決。百分之九十九一輩子是用不上英語的,這麼小比例的利用率在巨大的投入面前顯得毫無意義。務實才是本質的要求。5o年代俄語是第一外語就說英語的地位不是一成不變的,應根據形勢事實求是變動。應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當然不是大清朝前期的盲目自大,後期的卑鄙自欺,完全沒有立場,受人擺佈。我們是一個自由人。馬克思是德國人,我們也沒有把德語定為第一外語。同理,英語只是工具,只可利用,不可重用,捨本逐末是可悲的,喪失了目的,忘記了來時的路。做一個科技強國才是經濟強國的基礎,舍此別無它途。
-
10 # 杏花杏雨
英語選修、降低分數比重、減少學時甚至還有“把英語踢出高考”等說法,實際上都是淡化英語或徹底否定英語作用的表現。這說明英語的作用已在部分人心目中發生逆轉,引起非議。
那將英語改為選修課是否合適呢?
我覺得當前還不宜將英語變為選修課。原因如下:
英語的地位和作用:作為聯合國規定的世界通用語言之一,英語仍然是最活躍、使用是頻率最高的語言。它是世界上人們相互交往使用最普遍的語言。英語是除漢語、西班牙語外,世界使用人數排名第三的國家,使用國家多,是聯合國、歐盟及其它世界組織和區域組織使用的官方語言。它是目前世界上官方和民間交流使用最多的語種。
英語是目前學習世界最先進科技的通道和工具:英美等英語使用國家目前仍是世界上先進技術、尤其是一些頂尖科技的主導者。受此影響,英語已成為世界範圍內文化和科技交流的主要文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學習西方先進科技就從學習英語開始。英美等英語國家,自近代以來,在科技領域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我國也不斷採取多種形式(外派學習、引進技術和人才)進行學習,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派學習交流、引進人才和技術達到高潮,現在已呈現常態化。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工具,在我國改革開放、民族振興中,功不可沒,並一直在發揮著巨大作用。
我國也就是在改革開放時將英語納入學校必修課,一直實施至今,培養了學生的英語的基本知識和使用能力,也培養了高階人才專業英語使用水平,同時也培養出一大批專業英語人才,在我國的生產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為持續的英語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礎。
英語將來的地位和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開放合作、攜同發展已是國際發展共識,彼此人員來往、相互交流合作將更為頻繁,英語的交流工具作用將會更加凸現,延伸的空間也將更加廣闊。隨著我國的綜合實力提升,大國地位不斷增強,世界影響力越來越大,持續開放的戰略,使將我、與世界各國的文化、經濟、軍事等交流合作正呈現前所未有的勢態。英語將伴隨著持續提升的漢語,仍將是一個時期內或長期的主導交流語言。特別是我國實施的“一帶一路”戰略,更需大量包括英語在內的外語人才。
更何況,我國在科研技術還有不足,我們向外學習策略不會改變,英語的地位不會動搖。
既然英語的作用還如此重要,那為什麼還有人提出要將英語談化,變成選修課或甚至踢出高考呢?
我想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認識的高度不夠
沒有站在國家層面看問題,沒有從國家長遠發展的角度看待英語的作用和地位。近幾年對於學校英語的學習存廢、改為選學課等議論不斷,眾說紛雲。但官方始終未發聲。可見,國家對英語作用和地位的態度是沒變的,是持肯定和堅持態度的。過於自信,以“自我”為中心。不可否認,我國綜合實力提升很快,並已躍居世界強國首列,幾百年寄人籬下,忍辱受氣的歷史已經結束,增強了國人自信自強心理。但我國在經濟、科技和軍事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還仍然存在,甚至有些差距還很大,短時間也許還難以趕上和逾越。我們還要不斷透過藉助英語等外語的學習,從而達到學習借鑑外國先進科技的目的。二 、英語學習過熱化和使用泛化,導致人
們心生不滿,否定極端化
“過度學習”確實加重了學生學習負擔,耗費了學生時間和精力,也加重了家庭的位濟負擔。自小學三年級開始,特別是中學階段及大學階段,佔用了大量了的學習時間,同時又投入大量的費用和課餘時間,參加輔導老師和輔導機構的學習。但學習效果不明顯,且大多數在工作和生活並無多大用處或根本無用。造成了巨大的人力和資源浪費。這種現象已引起了社會人們極度不滿。英語使用的泛化,國內一些企事業單位招聘時不切合實際,自我定位不準,動不動藉口“走向世界、與世界接軌”,在人員招考招聘、職稱評定晉升時,把英語等級作為條件或進行英語水平考試。也激起人們對英語的抵制態度。針對社會普遍存在的“英語熱”,作為一名教師,我對此也是堅決反對的。我建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給學生鬆綁,給“英語熱”降溫。
降低英語學分比重,高考英語總分由150減為100分,中考英語也可酌情減分。減少中小學英語課學時。降紙中小學英語學習內容難度。英語熱應降溫,應抵制。但把英語變成選學課在目前也是不合時宜的。
試想一旦對英語實行選學,依我一名教師的經驗,選學者可能寥寥無幾,導致在初中小學階段,英語將變成可有可無的“付課”,教學質量無法保證。必然導致人才的英語知識的缺失,科研人員科研能力受限,這是對我國“持續開放”和“科技興國”戰略很不利的。也必然會耽誤我國全面實現現代化、進軍世界強國的程序。
英語熱要抵制,英語教學要改革,但英語至少目前不能被邊緣化。
以上為我作為一名基層中小學老師的個人看法。如有不妥,願與大家共同探討。
-
11 # 二八宋老師
講句實話,我覺得英語課非常有必要改為選修課,這麼多年的教育工作實踐觀察分析,英語課除了高考必須而去學習外,參加工作後真的很少用到英語。縱觀國內各行各業的工作者,除了翻譯人員,真正在工作中使用的人員絕對不超過10%,所以很多的時候我就在想,英語課如此重視值得嗎?
但建議取消高考英語的,要麼蠢要麼壞!
下面是一些相關資料!
一位有多年英語教研經驗的老師的分析:
全國人大代表李光宇建議高考取消英語科目,把中小學生的英語必修課改為選修課。他的理由大概有如下兩點:
一、學英語花費時間多,花費大。
如果按照每天8個小時的學習時間來計算,在一個孩子最美好的10年時光裡,竟然將近五分之一(18.13%)的時間都花在了英語學習上。
二、英語學習效果不好。
大量學生經過10年英語學習後,依然無法熟練使用英語交流,也無法閱讀英文書籍和文獻。
上述的兩個理由,且不談他的演算法合理性和準確性,就論證的結論,不難發現其中一個巨大的悖論:如此花時間、花金錢的英語學習,但是效果並不好。這不正是揭開了英語教學不甚理想的傷疤嗎?
八成網友贊成聲中,也折射出無數人曾被應試英語所傷的現狀。
大多數人提到英語不是死記硬背,就是題海戰術,要麼就是啞巴英語遇到外國人的尷尬。手腳並用的body language,單詞加比劃,成為主要的溝通方式。
但是英語選考還要有很遠的路要走,英語作為一個國際化語言,學習總是比不學要好的,大家不要被一些所謂的教育專家帶節奏。做好全面準備,強者恆強!
-
12 # 苑小喵親子教育
關於現在很多人,在網上說:英語什麼時候從課堂裡走出來,要不要取消英語考試科目?要不要弱化英語科目,作為選修課?
在這裡,我想簡單的說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如果我們足夠強大,其實漢語也必然會被普及。就現階段,我個人角度來看,無論是我們常規的一些這種應用場景,還是我們的職業發展,往往都需要英語的環境。
如果這個時候把英語取消,讓英語從課堂裡走出來你,其實反而不利於學生的長期發展。如果我們真正強大了,這個時候我們肯定期待、也贊成取消英語。
回覆列表
首先,我覺得提這個問題的人可能是很討厭嘰嘰呱呱學英語,現在將英語變為選修課,我認為為時過早。
“英語”一詞 顧名思義,是一門起源於英國的語言,存在的歷史雖然沒有我們漢語時間長,但英語在促進世界的發展,國與國之間文明、經濟的溝通交流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而且目前仍然是國際上的主流通用語言之一。
所以現在將英語踢出必修課之列,降為選修課為時過早,是需要嚴格去考證的。另外現在剛畢業的大學生去找工作時,用人單位也經常去問你的英語是否過四級了。雖然我國的綜合國力與舊時代相比有了質的提升,但佔據世界絕大多數經濟資源的仍是西方說英語的國家,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英語依然會是各所學校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