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京漂追夢人
-
2 # 愛讀書的瘋子孫
在我看來的歸屬感其實就是認同感。
比如一個專案,它的所有細節包括操作流程、最終目的等都符合我的理想中的狀態的時候,我就會有歸屬感,工作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比如一位掃地大媽,年齡剛好與我的母親年齡相仿,而她在熾熱的太陽下勤勤懇懇的打掃衛生。同時旁邊的一輛車上,一個人正在嗑瓜子並且一邊嗑一邊往地上扔。大媽並沒有因為勸阻失敗而不繼續他的工作。與此同時一個年齡剛好與我相仿的年輕人走過來,收拾乾淨後把垃圾倒回到這個人的車裡。那麼我就會有歸屬感,因為他的做法符合我內心所想要做的。
我覺得歸屬感其實就是一種目的、理想、價值觀等一切積極美好的事物,有了歸屬感以後我們會更加專心投入的去從事這份工作或者這件事。
所以樹立正確的三觀和目標理想等是很重要的,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以犯罪為樂,那麼一切犯罪行為都會得到他的認同,給了他歸屬感,他就會更加變本加厲了,那會是意見多麼可怕的事情。
-
3 # 動漫超超
1, 建立“歸屬感”的基礎時要了解員工的心理期望
2 “歸屬感”的建立是一個複雜而緩慢的過程
3, 並非每一位員工都具備建立“歸屬感”的條件
4, 建立“歸屬感”的前提條件具有動態性
5, 建立“歸屬感”的方式方法不限於給出的4種
對新員工不必過於嚴苛,對老員工無需過於執拗
-
4 # 星遙兮
歸屬感,在我看來,是一個人心中有牽掛的物件,但這並不能表達“歸屬感”的全部內涵。在此,我就簡單談談我所認為的歸屬感吧。
無論你承認與否,有一件事是不可否認的,人都害怕孤獨和寂寞,因而我們都是聚集式的生活。
小時候,我們與父母一同生活,在我們的認知中,有一個“家”,這個地方很是神奇,它能讓我們卸下所有的防備,能讓我們展現出自己最真實的一面,而當我們踏出那個與外界連通的門時,我們心中的門也會關上些許。
走出家門後,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這些人中,總有那麼幾個人會成為除“家”之外,能讓我們產生歸屬感的另一個“歸屬”。它不同於“家”,因為它是一個綜合體,但它的其中一個可能會轉化為屬於你個人的“家”,此時,它將脫離母體,自成個體,從而形成與母體平行的“歸屬”。
之前說了,母體是一個綜合體,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
人是群居動物,從客觀上來講,我們不可能單獨一個個體生存,否則我們也不會發展到如今的文明程度。倘若單獨個體生存,我們面臨的可能就是退化了。
而在人類群體中,無處沒有發展、競爭,無論是以個人為單位的個體發展也好,還是以一群人為單位的國家發展也好,都是離不開單位與單位之間的碰撞。因此,就個人作為一個單位而言,若要發展,要進步,必定離不開合作伙伴與競爭對手,而判斷的尺度就是除本身之外一些單位認可與否、接納與否。
因此,在除“家”之外的活動中,我們漸漸會找到自己的定位,有了定位便就有了歸屬,這種歸屬主要是由志同道合的夥伴以及個體本身所求之物組成,它會讓我們朝著一個方向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又說多了……總之,這便是我認為的歸屬感。
-
5 # YUyuyu
歸屬感在我看來就是你不會覺得它重要,但是潛意識卻不斷向它靠近,才會覺得安定的存在吧。
我個人覺得是我的家。
我從讀大學第一次離家,當時心情愉悅,覺得從此天高任鳥飛。節假日要和同學相約出去玩。事實上,每逢佳期,開始各種調課、拒絕邀約,坐幾個小時車回去,回來的時候從不提前,每次都磨蹭到最後一科。家裡各種放鬆,什麼都不用操心,這就是我的歸屬感。
學校裡的寢室也是這樣子。商場空調開的足,隨處是板凳,想吃啥都有,但是我還是願意回到寢室,坐在小方凳上,伺候我的多肉。這是歸屬感。
我的歸屬感來自於我對一個環境的熟悉,我所依靠的東西,我的壓力減輕。它能讓我放鬆,安心,舒適。
-
6 # 夢裡的麥田
歸屬感,華人的廣義理解,就是指到了另外一個地方,能否被接納,能否生存下來。
前提是你到了異地,才可以談歸屬感這個概念!中國現在經濟高速發展,那麼,隨之而來的就是國家推進的城鎮化建設。這樣就有很多人在異地工作。如果你在他鄉,沒有一定的生存能力,不能很好的融入到當地的文化環境,不能在當地定居,那麼,就談不上歸屬感。
說到底,其實就是房子。前兩條到不是重點。以我們現在華人的理解,其實就是在某個地方定居了,只有你定居了才會有歸屬感,才不會覺得像浮萍一樣活著。
-
7 # 在那裡的那個人
這的確是個好問題。我想,如果有以下的4種行為,就是有對TA有歸屬感的表現:
第一,你會關注TA,並且在情感上和身體上與TA保持親近的距離。
第二,每當你缺乏信心、或者感到內心難受的時候,你願意並且會去找TA。
第三,當與TA分開的時候,你會想念TA。
第四,當我們心理進入“冒險”、“探險”的時候,你會期待TA陪在你身旁。
出現了上面4個行為,基本上表面兩個人有親密的依戀關係,我們感受到那種“歸屬感”。
祝您幸福,開心快樂!
回覆列表
我常年在外打工,到現在離家十五年了,剛開始在天津,後來又到了北京。
平心而論,我在外這麼多年,從來沒有把打工之地當成是自己的家,因為我知道,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我只是一這裡一名匆匆的過客,天地悠悠,過客匆匆,我們的根不在這裡。
在我的潛在意識中,歸屬感就是心靈能安放得下,是鄉愁,是牽掛,是骨子裡魂牽夢繞地方,比如說到了家鄉,自己土生土長的地方,對這裡的一切都充滿著感情。在打工的地方可不行,那個世界不是自己的,我們終歸是要離開的。即便你想融入那個社會,別人也是不會接納你的。
現在大多數打工者面臨的狀況就是故鄉容不下肉身,他鄉安不下靈魂,漂泊的生活何談歸屬感,只有家才是我們才是我們心靈的寄託之地。
董青島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