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松錦之戰的時候洪承疇手下有八大總兵,王樸,楊國柱,白廣恩,唐通,曹變蛟,馬科,王廷臣,吳三桂。在打敗了以後,只有吳三桂逃到了山海關。假如,跑到跑到山海關的不是吳三桂,而是其他哪位總兵,歷史會不會就改寫了?
13
回覆列表
  • 1 # 南海美景

    結局差不多,總體實力上,滿清佔了優勢,無論誰做總兵,總體實力都不及滿清,不從山海關走,清兵還可以從其它地方走。

  • 2 # 瀟湘故家喬木

    明末鎮守山海關的主角是否是吳三桂的意義不大,而是取決於李自成如何對待山海關總兵的態度……

    李自成攻克北京後,立即下令: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但是在對待明末亡國之君和降臣時卻是截然相反的態度。

    第一:攻入北京城後,便立即滿城搜捕崇禎,即使在得知崇禎皇帝已自縊身亡以後,仍然將其屍首放置東華門示眾。此種行為已經讓前明的遺留子民大失所望

    第二在得知偌大的明朝國庫只有區區幾十萬的白銀以後,便立即委派大將劉宗敏負責搜刮明朝官員貪汙軍餉的事件,對於俯首稱臣,自動上交貪汙軍餉的明朝官員既往不咎,而對於拒絕上交貪汙款項的官員便嚴刑拷打,直至屈服為止。劉宗敏還縱容士兵對城內百姓燒殺搶掠,最後雖然收穫幾千萬銀兩,但是已經失去了人心,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和愛妾陳圓圓也是在此種情況下被凌辱,從而促使有五萬關寧鐵騎的吳三桂聯合多爾袞的滿清兵入關對抗大順政權,結果是李自成大敗而逃。

    綜上所述,李自成作為起義軍的領袖在佔據北京城後,不懂籠絡前明官員和百姓,目光短淺,貪圖享受,註定了作為明末最後一隻有實力可以阻擋滿清入關的山海關總兵會倒戈相向,面對如此殘暴對待降臣的李自成,還不如投降熟悉的對手多爾袞……所以山海關的失守是必然的結果,再說明末能力挽狂瀾的人物比如孫承宗,孫傳庭,袁崇煥早已身首異處

  • 3 # 米格

    我理解題主的意思是不是指吳三桂最後降清的事,如果換一個將領就不會降清,是這樣麼?

    我個人認為,不管換了誰,結局都是一樣的,因為都是李自成惹的禍。

    李自成進了北京之後,這是中國農民起義少有的推倒一個政權的事例,前一個就是朱元璋,其他的不是失敗了就是被人利用了。可是李自成進了北京後幹了什麼呢?大肆抓捕各級官員太監勳貴等進行勒索,總共勒索了白銀七千萬兩之巨,這裡面就有吳三桂的父親。

    當時的山海關總兵吳三桂處於什麼環境呢?自己的國家被滅了,皇帝吊死了,外面又有後金虎視眈眈,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吳三桂該怎麼辦?

    這李自成但凡有點政治頭腦,進北京後就不會勒索全城,就算要勒索,也要分個輕重緩急啊。像吳三桂這樣的關鍵崗位上的員工,一定要拉攏,使其為我所用。可是這李老哥幹得,搶了人家媳婦,殺了人家老爸,收了人家家產,還要帶兵去打人家,就算吳三桂是個大忠臣也得反啊。

    其實吳三桂是想投降起義軍的。如果在義軍和後金裡二選一,當時很多人都會選李自成,因為他畢竟是漢人啊。尤其是吳三桂,跟後金打了那麼多年的仗,殺了那麼多滿人,第一選擇肯定是義軍,可是北京發生的事一傳到山海關,吳三桂立馬投了後金,因為這是吳三桂唯一的選擇啊。

    山海關的守將不管是誰,只要他的家在北京,都得被李自成勒索。難道被勒索了,還要投降他?做夢吧。

  • 4 # 象園IT茶農

    這個沒法假設的。歷史人物的所有選擇都是當時的形勢所逼。李自成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沒有施政綱領,只是僥倖佔領了京城,並不具備推翻明王朝的抱負與實力。吳三桂之所以降清,是因為跟農民軍的階層格格不入,沒法合作共處的。當然也可以說吳三桂兩面三刀,當初北京圍城救援遲遲不到,這會兒闖王殺來,立馬當漢奸。那是因為作為一個政治投機客,他踟躕不定左右搖擺,之前將寶壓在農民軍這方面,沒想到農民軍進城之後的表現讓他大失所望。現在又來剿滅他,這時候吳三桂總不能跳海了。所以當漢奸成了唯一的活路了。

    所以吳三桂當漢奸的根子還在李自成那裡,所以其他人放在吳三桂那個位置情況不會有根本性的變化。

    只不過吳三桂降清之後成了清王朝最賣力的走狗財狼,屠戮中華,名聲更加狼藉而已。

    明末降清計程車大夫多得去了,孫之獬和吳三桂是典型。吳三桂是無恥之尤而已!

  • 5 # 當代曹植

    松錦之戰後,不是隻有吳三桂逃到山海關。吳三桂、王樸等逃入杏山 ,馬科、李輔明等奔入塔山。

    明朝對吳三桂非常看重,所以無論是大淩河失敗,還是松錦失敗,吳三桂都是戴罪立功。明遼東總兵掌握關寧軍,是大明遼東正規軍,也是唯一的野戰力量。

    明末鎮守山海關的主角是否是吳三桂的意義不大,而是取決於李自成如何對待山海關總兵的態度……

    李自成作為起義軍的領袖在佔據北京城後,不懂籠絡前明官員和百姓,目光短淺,貪圖享受,註定了作為明末最後一隻有實力可以阻擋滿清入關的山海關總兵會倒戈相向,面對如此殘暴對待降臣的李自成,還不如投降熟悉的對手多爾袞……所以山海關的失守是必然的結果。

    如果三海關總兵不是吳三桂,或許不會降清,但清兵繞道蒙古南下打擊李自成,李自成連退路都沒有了,死得更快。

    所以結局差不多,因為總體實力上,滿清佔了優勢。

  • 6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在明朝已經風雨飄搖,大廈將傾的危急情況下,無論由誰擔任山海關總兵,也無法憑藉一人之力,扭轉歷史的必然走向!不僅吳三桂做不到,其他人同樣也做不到。

    我們可以看看,當李自成的大軍迫近京師之際時,被崇禎寄予了最後希望的將領們的表現——盤距在山東的總兵劉澤清,為了躲避率兵勤王的差使,居然幹出了偽裝騎馬摔傷的勾當!而那位率領8000兵馬的唐通,倒是奉旨入京了,可是結果又怎麼樣呢?當李自成就要兵困京師時,唐通居然毫不猶豫地投降了!

    (關寧鐵騎)

    由此可見,明末人心已亂,許多將領都產生了觀望投機之心!而且他們都把自己手中掌握的部隊,視為可與新王朝討價還價的本錢。在這個前提下,即便是由其他人擔任山海關總兵,他也同樣會面對著在明、順、清三方間作出選擇的局面!

    而且明朝的將領們也都明白,當山西已經陷落,河南大部也已經被起義軍控制之時,處於外有清軍枕戈待旦即將揮軍關內,內有李自成大兵兵臨城下的困境中的京師,已經處於內外夾擊的危險之下,京師必破崇禎必亡的趨勢已經難以避免,推倒大明的最後推手非順即清。

    (李自成)

    況且,就算是山海關守將即使率軍趕到了京師城下,就能挽救崇禎的滅亡了嗎?未必!因為從後來李自成和吳三桂翻臉,闖軍討伐山海關,而吳三桂只能依仗著清軍的支援才得以避免覆滅的結果來看,單憑吳三桂的關寧鐵騎是沒有戰勝闖軍的能力的!

    因此,即便是由其他將領守衛山海關,也還是無法脫離受到,關內、關外兩面夾擊的困境,面臨著稍有不慎,就會全軍覆沒的危險!所以,如果這個山海關守將不能做大明忠臣,為大明王朝血戰到底直至全軍覆沒的話,他也只能選擇其他出路。且又因山海關扼守著關內外的交通要道,故而無論是大順還是大清,都必須要將其控制在手,絕對不會允許山海關守將走左右逢源的“騎牆路線”的!

    (崇禎)

    因此,在京師淪陷後,山海關守將只能有三個選擇:

    ①、不降順也不降清,為大明王朝血戰到底,直至全軍覆沒。

    ②、投降李自成,並憑藉山海關的地利繼續對抗清朝。

    除此之外他們已經沒有了其他選擇,而且單憑山海關的一隅之地,也不可能逆轉整個歷史趨勢!

    (吳三桂)

  • 7 # 宋順生552

    不管誰鎮守,明朝一定西山日下,李自成必敗。崇貞帝自己作死,不會治理國家偏偏百事要管,亂作為不如無作為,嘉靖帝三十二年不上朝天下也沒如此動盪,可見不是那位料會越幫越忙,你看他殺的和關的都是什麼人,袁崇煥,盧升象,孫傳庭,魏忠賢,魏忠賢名氣不好,能辦事,能讓東林黨和晉商不胡作非為。李自成成在一句童謠,早早開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從這問話中可以看出他的短視,只會破壞不會建設,不納糧怎麼養軍隊,只能搶了,你讓搶東西搶習慣了的軍隊怎麼尊守法律。如果打下一地就治理一地,建設一地,也不會一戰失敗,潰之千里

  • 8 # 93四個金

    如果不是吳三桂而是其他人,那結局還會是一樣的,不會有變化。

    歷史前進的車輪是不會因為某個人而停下來的。明朝末年,統治腐敗,明政權早已喪失了民心軍心,並不是靠某幾個人就能扭轉的。在當時的明末眾將吳三桂已經是一個非常傑出和有能力的統帥了,如果換成其他人無非就兩個結果,要麼更早兵敗,要麼多堅守一兩年,然後再兵敗。因為當時明朝的滅亡與李自成的失敗都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換成其他人最大的可能就是失敗的更快。

    當1644年明朝滅亡,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後,清軍方面已經在洪承疇的建議下準備繞過山海關,直撲北京,而且之前繞過三次了,因此山海關並不是起決定作用的,所以無論是誰當山海關總兵都無法改變最後的結果,這裡不可能出現所謂的中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你遇到進退兩難的問題時,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