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方鈴蘭
-
2 # 中華統一促進會
應該會記得一些,比如一些朗朗上口的,如《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頭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但對於《夢遊夭姥吟留別》,創作之時可能會背誦,但之後可能就只能記得一些精彩片斷了。
詩歌創作,多為靈感觸碰,心光一閃而捕作而來。
而且詩作不比章回小說,兩首詩多半是毫無關聯的。
我也寫一些詩歌,多半不記得了,都記在文件裡。
-
3 # 留在烏魯木齊
李白一生共創作了3000多首詩,流傳至今的作品900多首。其中,古詩近百首,樂府近150首,古近體詩約800首左右。(這個資料僅供參考,有待考證)
他10歲至61歲的51年間,平均每月作品數近5首,除去少年、老年階段外,巔峰期幾乎在月10餘首作品量。從資料來看,無論是在當時還是現在都絕對稱得上高產了。
這位先生除了與朋友吃肉酗酒外,還極其喜愛外出旅遊。先後遊離九江、江油、成都、重慶、峨眉、荊州、益陽、南京、蘇州、杭州、越州、台州、揚州、池州、安縣、襄陽、嵩山、洛陽、西安、太原、大同、孝感、周口、徐州、淮安、岳陽、泰安、邯鄲、臨沂、呂梁、安徽皖南各地。且多次往返於四川、江蘇、浙江、山東等地。
李白的詩詞也中處處流露出浪漫主義情懷,可見當時時常也留戀於風月之地。作品大多在旅遊途中,各大飯局醉酒中,與女子壓馬路賞花賞月中創作而成。
按常理,旅途中創作詩詞可由書童或者自行記錄在檔。而喝酒的飯局中即興創作的詩詞應該現場有人進行記錄。至於風月之地,唐巔峰時文風極盛,風月女子大多熟讀詩書,是多才多藝有文化的,記錄在檔應該是不成問題。
根據李白的創作狀態和環境,數千首作品能記住百首就已經是非常厲害的人物了。一般歌手演唱會一場也就20來首歌曲,天天唱都能忘詞,李白幾乎時刻處於創作狀態了,那麼多作品哪兒能記得住呢?
-
4 # 觀天居士
過此時我再看時覺得有些陌生
細品才知是自己所寫
偶爾還暗自贊
寫詩文是隨性情而發
換個時間地點心情
就會寫出不一樣的句子
如果我再寫一遍此問答
許多語句會不一樣
相反的論點都有可能
記得當年電視上的“大專辯論會”
正方辯友 反方辯友
我又想出一句話
若加之罪 何患無辭
要誇一個人 捧一個人
也會 何患無辭
天地大道
陰陽太極
許多事情是無定論 不可考證
李白寫過的詩
他自己能讀懂
唯我知我心
唯我知我境
有少數他能背
要全會背
他則是神人
-
5 # 尚因圓
其實會不會背又沒有什麼關係!
首先,又不會有人讓他背以前自己作的詩,再則,李白會把一首詩說兩遍嗎?這也太看不起我們的大神李太白了吧!
上音響,不對,上好酒,酒就是太白大神的bgm!李白斗酒詩千首,背啥詩?
只要他李太白說出來的都是新鮮shi!365天,一天三頓飯,句句不重樣!
-
6 # 夢中尋雨
李白能背出一部分詩歌來,但不是全部。
詩歌這個東西,你不刻意的去背,是很難背過的,我所瞭解的背的古詩比較多的一個人是馬茂元先生(唐詩研究專家),有一次在聽莫礪鋒老師講課時(當然是網課了),莫老師說過這個問題:馬茂元先生的學生有一次問馬先生能夠背多少古詩。馬先生笑了笑說:“五千吧”。很多學者都認為至少比這個數多。但是,馬茂元先生是從小背起來的。家學嚴厲的他從小就養成了背古詩的習慣。
但是李白不一樣,李白是個啥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在我看來,憑藉李白的個性,讓他乖乖的去背自己的詩歌不太可能。
舉一個不是很恰當的例子:黃霑、羅大佑這些人自己寫的歌詞自己有時候都會忘記,以此推之,如果不是刻意的去背,李白應該也會忘記。
再一個,雖然唐朝人寫詩寫的不如宋朝多,但是流傳但是李白的詩歌也不少。李白自己大概寫了一千多首詩,到現在的詩歌大概有900多首(這個資料不一定太準,《李白集校注》放在學校裡了,所以沒有辦法確定這個數字),900多首詩不算很多(像陸游有9000首左右)但是也不少,所以說李白要想背過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也許有的人認為李白記憶力好,就算不刻意去背,也可以記得住。但是,文學創作有一種說法叫做“靈感說”,像《滄海一聲笑》就是黃霑他們喝完酒唱出來的,再像杜甫也說李白:“李白斗酒詩百篇”,這些都是靈感說的一個具體表現,當時靈光一現就寫出了那樣的詩句,以後再想就不容易想出來了,這種情況也是有的。
-
7 # 對影c三人
唐代,是中國古代詩歌最繁榮昌盛的時代,出現了無數名揚海外的詩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賀、王維、賀知章、杜牧、孟郊等等,他們的詩歌,許多至今仍然被廣為流傳。其中又以“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和“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兩人的詩歌影響最大。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遊歷了眾多名山大川,蹤跡遍佈大江南北,寫出了許多讚美祖國的壯麗詩篇。傳說他一生留下了3000多首詩歌,但在《李白詩詞全集》裡收納的詩只有1010首。其中59首,樂府詩149首,古近體詩772首,補遺詩詞30首。他的詩清新飄逸,想象力豐富,意境奇妙,立意清晰,充滿了強烈的古典浪漫主義色彩!人們稱他為“詩仙”。
“床起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到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每當讀起這些“琅琅上口”的詩句時,禁不住想對高山長吟,對大海放歌。心中在對詩人妙筆生花技藝產生敬意的同時,也為我們偉大祖國有如此多的壯麗山河,而感到由衷地驕傲和自豪!
李白是一個才華橫溢,滿腹詩文之人。他嚮往文人們普遍嚮往的“士大夫”生活,本以為可以憑著自己華麗的文彩、豪邁的詩文,讓自己走上官場仕途,但他那不擅阿諛奉承、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個性,使得他果斷放棄了功名利祿,周遊了祖國的名山大川,把對祖國的滿腔熱愛,化作一篇篇錦繡壯麗的詩歌。一個紅塵中帶有純真、帶有灑脫的“仙人”,雖然一生寫了據說有3000多首詩(《李白詩詞全集》裡只錄有1010首),但是,他卻沒有給自己寫過一首讚歌,他那胸懷天下的胸懷,從古到今,有幾人能及?
請問,一個連自己都能“忘記”的人,會記得幾首自己寫的詩?這也是後來在全國各地出現了許多冒牌李白的原因之一吧。據說,浙江曾經有個冒牌的李白,甚至騙了一個知府近一年多的時間,要不是一個從長安歸來、曾和李白一起在朝中做過大官的人解甲歸田,這個騙子還真不知道要騙多久呢。這也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的一大“”笑話!
-
8 # 喬冠鈞的商業乾貨
詩人寫詩,大多表達當下的心緒和對世道的感慨。李白有很多故事和驚心動魄的經歷,他的詩句也是
表達他當時的心情。一個人的心情隨時有改變,對世道的感慨卻是一個人的世界觀體現。誰會忘了自己
是怎樣看待這個世界的呢?李白有很多詩,他不一定全會背,但我猜一定有他記憶深刻無法忘記倒背如
流的。
換個問題,你上過那麼多堂課,有一堂是印象深刻的嗎?你寫過那麼多作文,你都能背下來嗎?
不過他到底會不會背,還是得問他自己,萬一人家就記憶力超群過目不忘也未可知。
-
9 # 劉小十八
一定背不下來,因為太多了,跨越的年度也很長。
這好比編寫字典的人,一定不能背下字典是一個道理。
-
10 # 文溪推文
個人認為,李白不會背。
眾所周知,李白大多是在喝了酒後,脫口而出“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所謂“李白斗酒詩百篇”。
酒醒後,李白或許也會大驚,“呀!這是我寫的?”
況且李白生性豪邁、放蕩不羈,一定是做完詩就丟到一邊。
-
11 # 0大木瓜0
民間傳說,李白寫了一輩子詩,就會背一首《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為何呢?
李白寫詩,都是喝完大酒後,詩興大發。過後,寫的啥全然不曉,只有《贈汪倫》記得清清楚楚。
汪倫住的涇縣很多家造酒,叫桃花潭牌,但苦於賣不出去。因為他當過官,大家就求他把人脈利用起來。
這時,有高人給他出主意:“你不是認識李白嗎,名人效應啊?他愛喝酒,把他忽悠來喝酒。”於是,汪倫軟磨硬泡地把李白弄來。
李白一到:“奶奶地,哪來千傾桃花?就是一眼屁大的水潭。不過,酒還不錯。”
於是,既來之則安之,喝。直喝得爽歪歪、嘻唰唰。期間,汪倫不斷管李白要廣告詞。
等李白登船要走那刻,岸上突然傳來汪倫等眾相親,又是歌又是舞的歡送情景。李白呼地來了靈感,《贈汪倫》廣告詞就誕生了。
後來,聰明的汪倫把《贈汪倫》交給村裡老老小小念,走哪念哪,逮誰給誰念。等李白第二天醒酒後,聽見大街小巷都在唸《贈汪倫》,他才想起自己做的廣告詞。
因此,就這樣,李白寫了一輩子詩,都沒記住,就記住了這個廣告詞。
-
12 # 常言
詩仙李白,稱謂已經到了隨心所欲,隨手所做的地步了!可見個人的文學修養的層次到了什麼樣的水準了!
應該來大多後來就不記得,再見亦如陌生,能記錄下來的應該是當時有人收錄,才流傳千古的!
按說有些詩是李白在其境有感而作,肯定是記憶深刻的,在當時肯定能背下來,李白是好酒的,很多都是在借酒發揮出來的,當時的腦袋裡在微醺的狀態下心境肯定是非常的灑脫,沒有顧慮,暢所欲言的,以至於,清醒之後,大多是不記得或者記得的只有幾句
!
當時的李白,家境不錯,朝堂之上,很多人欣賞,可見當時所做詩情畫意確實得到太多人的欣賞!傳播盛廣,結交好友都是文采過人,達官貴人,鄉野隱修,比比皆是!談文論武細推敲,所做詩賦,各抒己見之下,背得出來的詩肯定不少!
俠客行
唐代: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在現在讀來,還是深感意境深刻!
至於說背不背的下來,兩說了!
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的事情!
-
13 # 飛亦呈
可以肯定的說,李白不能夠把自己創作的所有詩都完整背下來。
詩歌是個人當下情感與文字激烈碰撞後閃現的耀眼火花,一個詞的出現也許是踏波而來,也許要拈斷數莖須,成型之後需要儘快記錄下來,不然情感退卻,文字的緊張感也會消失,很難再找到恰當的字詞。
創作篇幅之多,情感之豐富,文字之瑰麗,絕難長時間過後完整複述。
-
14 # 吾名之舟
應該不會背,有的人出口成章,但是下一次可能就是另一種方法去演繹!因為他已經融會貫通,不侷限於只用僅僅單一的方式去表達了。應該就是說學於知識而高於知識。
回覆列表
應該不會背。寫詩是有感而發,靈感是一瞬間的事情。再一次有感而發也是跟之前不一樣了。再寫也得跟之前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