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熊style
-
2 # 魑魅涅磐
運20作為中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戰略運輸機,自2016年批次裝備服役以來,在很多軍事行動和航展等活動中都能看到其身影,特別是在今年年初開始,運20開始憑藉自身效能優勢多次飛出國門,為很多受疫情影響的國家送去援助物資。不過在去年的空軍節慶典活動中,官方在公開講解中表示,運20最大起飛重量179噸,最大載油量77.5噸,最大載重量55噸,與我軍現役伊爾-76飛機相比,貨艙容積增大了20%。看到這很多人感覺很詫異,畢竟在大家心中運20可是最大起飛重量達到220噸,最大載重量也達到了66噸的驚人水準,但是現在官方公佈的資料和網友心中的預想資料差值也太大了。這個資料可以說是保守中帶有激進。首先從官方公佈的資料來看,運20最大179噸的起飛重量和55噸的載重量效能基本和我軍的伊爾76相差不大,那麼隨著今年運20頻繁飛出國門所帶來的戰略意義來說,首先最大55噸的載重量已經很好的滿足了過載需求,同時和伊爾76相差不大的效能資料並不會造成某一地區恐慌,畢竟現階段的運20相比我軍現役的伊爾76效能提升並不大。但是從其最大55噸的載重量來說,其相比伊爾76最大45噸的載油量又大了很多,而且55噸的載重量意味著運20可以運輸一輛全副武裝的99A2型主戰坦克,或者兩輛8×8輪式步戰車不是什麼問題。但是運20又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比如其貨艙更寬,其起落架更靠近機頭,意味著其機身內貨艙空間尺寸很佔優勢。當然運20現階段裝備的還只是推力只有12.5噸的D30KP2小涵道比渦扇發動機,該發動機並不是運20的最終裝機動力,但是另一面中國自主研製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早幾年前就已經進行裝機測試飛行,該發動機更大的涵道比意味著其更大的推力輸出,那麼可想而知等運20換裝推力更強的新型發動機後,不光涵道比增加到來運20更大的作戰航程優勢,同時推力的提升也意味著運20的最大起飛重量和最大載重量將有一個較為明顯的提升,所以到那個時候官方公佈的最大起飛重量和最大載重量才是運20實質性真實引數。
-
3 # 天下布武
眾所周知,在過去幾十年中中國可以說是極度缺乏大型運輸機(只有20架左右的伊爾-76)。所以,運-20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款大型運輸機,自2016年服役以來就一直在加班加點的生產中,目前至少已經交付了20架運-20運輸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缺少戰略運輸力量的“窘境”。
而在運-20問世之後,眾多媒體都一致認為運-20的最大起飛重量為220噸、最大載重為66噸。而與之不同的是,在去年空軍活動日中官方解說公佈的運-20效能引數卻是:全長47米、翼展50米,最大起飛重量179噸、最大載油量77.5噸、最大載重55噸、最大航程7500公里,運-20的效能為何一下子“弱”了那麼多呢?
很顯然還是官方資料更準確一下,畢竟運-20運輸機是基於俄製伊爾-76研發的,用的也是4臺D-30KP-2型渦扇發動機(中等涵道比),該發動機的最大推力約為12.5噸,而伊爾-76運輸的最大載重也只有50噸。運-20運輸機在不換用發動機的情況下,載重量增加5噸已經是不小的提升了。
另外,運-20起飛重量和載重與“理想”中的資料相差那麼多,主要就是因為發動機的影響,我們的渦扇-20還在研製中。而D-30KP-2只是一款蘇聯時期研製的渦扇發動機,該發動機的涵道比只有2.42:1,並非大涵道比發動機(4以上稱為大涵道比),且最大推力只有12.5噸,很難滿足一架大型運輸機的推力需求。
為此,俄羅斯的伊爾-76MD-90(也稱伊爾-476)將D-30KP-2發動機換為了推力14.5噸的PS-90A76發動機(大涵道比)之後,最大載重量達到了60噸,最大起飛重量則達到了210噸,綜合性能已然不錯。
而D-30KP-2對運-20來說本就是過渡使用的發動機,專為運-20打造的推力13-16噸的中國產大涵道比渦扇-20發動機也在研製中,以伊爾-476的換髮提升來看看,待運-20換裝圖例更大的渦扇-20發動機之後,最大載彈量也可以輕鬆達到60噸,再進行最佳化之後或許就可以達到66噸的“理想”指標。
總的來說,在換髮之前的運-20大型運輸機,效能還只能是最大起飛重量179噸,最大載重55噸,這樣的效能也已經勉強夠用(搭載一輛99式主戰坦克)。只有換裝渦扇-20大涵道比發動機只有,最大載重才有可能達到60噸以上。
-
4 # 無語勝似有語
作為中國首款中國產大型戰略戰術通用型運輸機,運-20的出現可謂是鼓舞人心,圓了中國幾代航空人魂牽夢繞的“中國產大運夢”,促進中國空軍向戰略空軍轉型目標邁出了堅實且尤為重要的一步。然自2016年運-20正式入役以來,有關運-20的核心指標之一載荷一直都頗受爭議:一說法是最大起飛重量達220噸,最大載重可達66噸 。另一說法則是最大起飛重量達200噸,最大載重達60噸。姑且不論誰對誰錯,毫無疑問的一點是運-20強於空軍現役進口的俄製伊爾-76(最大起飛重量170噸,最大載重達47~50噸),然對比美國C-17“環球霸王”(最大起飛重量達265噸,最大載重達74噸)卻不免讓人感到一些缺憾。
而在2019年空軍節慶典活動中官方發表的權威資料無疑給廣大軍迷又澆上了一盆“涼水”:運20最大起飛重量179噸,最大載油量77.5噸,最大載重量55噸,與我軍現役伊爾-76飛機相比,貨艙容積增大了20%。儘管這與我們所期望中的目標差距難免較大,與現役伊爾-76相比有效載荷提高的幅度並不大。但不可否認的是運-20對中國空軍戰略空運能力提高的重要意義。以運-20現在的載重能力已經能夠滿足我軍現今絕大部分陸軍主戰裝備包括99A重型主戰坦克的遠距離空運需求。
目前運-20在發動機方面的主要裝備型號仍然是從俄羅斯進口的D-30KP-2渦扇發動機,單臺推力達12.5噸,稍遜於俄羅斯伊爾-476運輸機(即伊爾-76的改進型號,最大載重可達60噸)所裝備的PS-90A-76渦扇發動機(單臺推力達14.5噸),落後於C-17所裝備使用的F117-PW-100渦扇發動機()單臺推力可達18.5噸)。發動機是影響運輸機有效載荷的重要因素之一,從這個角度來看運-20現今的實際有效載荷資料也就不足為奇了。所謂的最大起飛重量達220噸,最大載重達66噸一說,很可能是運-20在換裝中國產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WS-20(單臺推力達16.5噸)之後所達到的設計效能指標。
儘管現今運-20的實際載荷指標資料可能在一些軍迷眼中顯得不盡人意。但不容忽視的是運-20在世界多國大型戰略戰術通用型運輸機(載重量達40噸以上、最大起飛重量達150噸以上)的行列當中屬於後起之秀,前途不可限量,在整體設計上具有極大的後發優勢。像伊爾-76、C-17均屬於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研發設計產物,改進升級空間有限,目前伊爾-76發展到伊爾-476這個版本其升級潛力已經基本挖掘到極限,而C-17目前已經停產。而運-20從正式入役至今為止還不超過五年,未來效能改進升級空間非常大。運-20擁有出色的機體設計,未來仍可透過持續改進升級來提升相關技術性能,所以不能以現在的技術性能指標資料來衡量運-20未來所能發掘出來的潛力。
運-20對於中國空軍而言不僅僅只有戰略空運方面的意義。從官方公佈運-20的技術性能指標當中我們可以得知運-20的載油量高達77.5噸,這一指標高於現今我空軍現役伊爾-76的50噸、伊爾-78空中加油機的55~60噸,可改裝成大型空中加油機運油-20,客觀來看其供油量可達70~90噸左右,彌補中國空軍在空中加油機上的短板,大幅增強中國空軍戰機的遠距離跨境作戰能力,促進中國空軍戰略轉型步伐的加快。
而且運-20還是中國空軍下一代大型遠端預警機空警-3000的熱門首選改裝平臺。目前中國空軍現役最先進的空警-2000預警機其改裝平臺是進口自俄羅斯的伊爾-76。受限於改裝平臺進口數量,空警-2000的裝備數量實在少得可憐,無法滿足中國空軍實際需求。而運-20則是中國完全自主研發生產的,不存在進口數量方面的限制。況且透過上文比較我們可以得知運-20在機體有效載荷等效能指標方面優於伊爾-76。因此運-20很有可能成為中國下一代大型遠端預警機空警-3000的改裝平臺。
並且,運-20的貨艙容積比伊爾-76增大20%,這就意味著運-20的載重能力還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間。目前運-20所裝備的俄製D-30KP-2渦扇發動機屬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研發產物,相關技術性能指標對比現今世界同類發動機顯得較為落後,因而就限制了運-20目前的實際載重能力。不過目前中國新一代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WS-20的研發工作已經基本完成,目前已經處於裝機試車階段。下圖當中一架空軍現役伊爾-76左機翼內側所測試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便是WS-20。
據悉,WS-20的最大推力可達16.5噸。雖然比美國C-17所裝備的F117-PW-100發動機的最大推力(18.5噸)略遜一些,但相較於原先所裝備的D30-KP2發動機(12.5噸)在最大推力上已有大的躍升,強於伊爾-476所裝備的PS-90A76渦扇發動機(14.5噸)。在不久的將來即可進入量產裝備階段,未來運-20一經換裝WS-20後,其載重能力等相關技術性能指標資料將會迎來新一輪飛躍性提高,絕不會僅侷限於現在的最大起飛重量179噸、最大載重55噸這個水平。
-
5 # 魂舞大漠
運-20抗疫成名星,在武漢數架一字排開,飛出國門救災,將大飛機的能量集中來詮釋。
作為中國新型軍用大飛機,它的技戰術指標究竟幾何,能否與美俄相關機型等類比肩,也成為軍迷網友真心關注的話題。如2019年的釋出,最大起飛重量只有179噸,公佈之後熱議持續到2020,一個問題是還沒到200噸,是否達到了大飛機的標準。
聰明的網友旋即找到了問題所在,現在所用俄製D-30KP-2發動機,推力只有12.5噸,只有換裝更大推力的中國產航發渦扇-20以後,才能達到220噸的最大起飛重量。沒錯,正是這樣,航發強則強空強。
畢竟配裝D-30發動機的伊爾-76,最大起飛重量也就是這一水平。在換裝了推力14.5噸的PS-90A76以後,最大起重才達到了210多噸。運-20理想的終極版本發動機,正是渦扇-20,可是空軍來不及等下去,只有尋求替代品,以早日促成戰力生成。
這在航發相對滯後的情況下,是很正常的事。此外,還可以看出,裝配渦扇-20以後,運-20的能量。即便以目標猜測的資料,達到了220噸,也只是猜測,或者更大,實在也未可知。
你懂得,運-20研製較晚,在設計和技術上有後發優勢,目標公佈的資訊披露,使用了大量複合材料,相比其它機型,機體結構得以全面最佳化,如果配裝上強勁的發動機,自然它的能量不一般,會得到很大提升。
也可以自豪地這麼說,與同一型級相比,運力毫不遜色,當在優秀之列。不用那麼著急,也無需任何疑惑,沒有問題。
-
6 # 以直報怨方可報德
表明作戰能力呢!最大載重55噸就表明了可載一輛99型重型坦克或兩輛步戰車,高原可不依賴地面運輸快速佈署重型裝備,保證高原前線作戰的持續性。
回覆列表
所謂的"200噸."大飛機並非起飛重量必須在200噸以上:起飛重量在150—250噸級的大運均屬於200噸標準範圍。伊爾—76/96、波音767、運—20達到這個標準;DC—10、安—22、C—17包含在300噸標準內;重型運輸機超過350噸:C—5、安—124、A—380、波音—747——這個範疇內的戰略重運由俄、美、歐壟斷!
2016年7月6日,運—20"鯤鵬"正式入役!
運—20作為200噸級的運輸機種,它主要為了補充最終代替伊爾—76,滿足中國軍隊40-50噸範圍內的遠端空運需求;運—20雖然模仿伊爾—76運輸機的機翼,可是,機翼翼型、結構、材料做了大幅改進;機身設計更加參考安—70、C—17的設計理念,與伊爾—76完全脫離!它的機體長度比伊爾—76低:需要發揮大直徑機體空間的搭載作用,它就要保證貨艙寬度的同時儘量降低機艙地板的高度——(減少貨艙的傾斜角度尤其重要!)運—20採用安—70的雙側縱向起落架艙佈局:主起落架在機身下方兩側的獨立艙體內,可以保證機身筒形機體的完整性;而單側3組6個機輪則加大直徑和寬度,保證機身在靜止狀態距離地面僅有1米——適合快速裝載武器和人員!另外,運—20的前起落架位置靠近機頭段,而機頭駕駛艙沒有伊爾—76機頭下端的獨立導航艙:機身段的可用艙體比例超過伊爾—76!而它的機身尾段外形呈錐形:這是低阻力氣動設計,有效彌補機身外形對飛行效能的不利影響!運—20的起飛重量不比C—17A差:200噸起飛重量時的空重為85—100噸;載重20噸時有效航程為5500千米!所以,他可以滿足中國陸軍作戰部隊90%的裝備運輸要求:空降戰車戰鬥全重9.5噸;
輪式裝甲戰車全重15—25噸;
履帶戰車/自行火炮全重20—32噸;
輕型坦克不超過35噸;
它們全部滿足運—20的空運機動要求,保證機體的結構和載荷儲備;
96式坦克全重43噸,可以由運—20運輸,可是,它對飛機壽命的消耗很大!
這就說明,我軍的輕型(輪/履)突擊炮/坦克/裝甲車可以上運—20運載到數千千米之外!不過,最大載荷50噸級的運—20不能運輸重型坦克(99A):消耗大運的設計飛行壽命、坦克(重)的應用效率、成本都不利!伊爾—76運輸T—72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拆除裙板、取消彈藥、燃料排空;
固定鏈、防護板"包圍"坦克避免損傷;
這樣運抵前線的T—72則是"三無"武器:無燃料動力、無武裝、無行駛條件!它還要分散兵力保護它不受敵人侵擾——毫無意義!
而且,伊爾—76運輸T—72的重量集中在主起落架——降落的時候,它對機體和主起落架的結構衝擊很大,降低機體結構壽命、使用安全性:主起落架、機體結構壽命會呈現大幅度的下降!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軍隊維護國家主權的需求急需300噸級的戰略重運:全地形條件載荷航程達到70噸/5000千米;55噸/6500千米;重運最大起飛重量250噸級;轉場航程不低於8800千米;滿足99A、紅旗—9、機動警戒雷達系統、重型舟橋的運輸要求(300噸級大運運輸T—72比較方便)